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三国演义新版全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23:26:32 体裁作文
三国演义新版全集体裁作文

篇一:三国演义人物谱全集

篇二:三国演义全集

《三国演义》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次日,于桃园中,A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A、B、C,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A为兄,B次之,C为弟。祭罢天地,复宰牛设酒,聚乡中勇士,得三百余人,就桃园中痛饮一醉。 ①指段文字中的文中A处的人物是指 。B处的人物是指 ,C处的人物是指 ,这段文字所讲述的故事是 。

②本故事表现了三个人物 的性格特点。

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

“A大怒,睁圆环眼,咬碎钢牙,滚鞍下马,径入馆驿把门人那里阻挡得住,直奔后堂,见督邮正坐厅上,将县吏绑倒在地。A大喝:“害民贼!认得我么?”督邮未及开言,早被A揪住头发,扯出馆驿,直到县前马桩上缚住;攀下柳条,去督邮两腿上着力鞭打,一连打折柳条十数枝。”

1.这段文字是《三国演义》中比较经典的一个场面:——————。其中A是——————

2.结合这段文字,分析其任务性格。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A曰:“某遍观群臣,皆不如董卓。 董卓为人敬贤礼士,赏罚分明,终成大业。”B曰:“某欲从之,恨无门路。”A取金珠、 玉带列于B前。B惊曰:“何为有此?”A令叱退左右,告B曰:“此是董公久慕大名,特令某将此奉献。赤兔马亦董公所赠也。”B曰:“董公如此见爱,某将何以报之?”A曰:

“如某之不才,尚为虎贲中郎将;公若到彼,贵不可言。”B曰:“恨无涓埃之功,以为进 见之礼。”A曰:“功在翻手之间,公不肯为耳。”B沈吟良久曰:“吾欲杀丁原,引军归

董卓,何如?”A曰:“贤弟若能如此,真莫大之功也!但事不宜迟,在于速决。”B与A约于明日来降,A别去。

①文中A处的人物是指 。B处的人物是指 ,这段文字所讲述的故事是 。

②本故事中,表现了B这个人物 的性格特点。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1. 操暗忖曰:“此贼合死!”即欲拔刀刺之,惧卓力大,未敢轻动。卓胖大不耐久坐,遂倒身而卧,转面向内。操又思曰:“此贼当休矣!”急掣宝刀在手,恰待要刺,不想董卓仰面看衣镜中,照见曹操在背后拔刀,急回身问曰:“孟德何为?”时吕布已牵马至阁外。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

①此故事情节为: 。

②从中可见曹操为人的性格:

2. 操与宫坐久,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二人潜步入草堂后,但闻人语曰:“缚而杀之,何如?”操曰:“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遂与宫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搜至厨下,却见缚一猪欲杀。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急出庄上马而行。行不到二里,只见伯奢驴鞍前鞒悬酒二瓶,手携果菜而来,叫曰:“贤侄与使君何故便去?”操曰:“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曰:“吾已分付家人宰一猪相款,贤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请转骑。”操不顾,策马便行。行不数步,忽拔剑复回,叫伯奢曰:“此来者何人?”伯奢回头看时,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宫大惊曰:“适才误耳,今何为也?”操曰:“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众来追,必遭其祸矣。”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操曰:“ 。”陈宫默然。

①曹操疑杀吕伯奢时说了一句很能代表其性格的话语:

② 从中可见其性格为: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1. ①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此人是谁:

②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棉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弓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果然是“人中A,马中赤兔”!

此人是谁: ;

2.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 A 曰:“如不胜,请斩某头。”操教酾热酒一杯,与 A 饮了上马。 A 曰: “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 A 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① A处人物是 ;概括本故事情节: 。

②本片段没有直接写战场上双方交战的情形,而是用帐内“大惊”“失色”“失惊”

等 描写,来表现A处人物的 的特点。

3.看看赶上公孙瓒,布举画戟望后心便刺。旁边一将,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矛,飞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 A 在此!”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瓒,便战 A 。抖搜神威,酣战吕布。八路诸侯见 A 渐渐枪法散乱,吕布越添精神。 B 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三匹马丁字儿厮杀,又战到三十合,两员将战不倒吕布。 C 看了,心中暗想:“我不下手,更待何时!”掣双股剑,骤黄骠马,刺斜里去砍。这三个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八路人马都看呆了。 A处人物是 ;B处人物是 ;C处人物是 ;概括本故事情

节: 。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坚军方到,蒯越将阵摆开,当先出马。A问曰:“蒯异度何故引兵截吾去路?”越曰:“汝既为汉臣,如何私匿传国之宝?可速留下,放汝归去!”A大怒,命B出战。蔡瑁舞刀来迎。斗到数合,B挥鞭打瑁,正中护心镜。瑁拨回马走,A乘势杀过界口。山背后金鼓齐鸣、乃刘表亲自引军来到。A就马上施礼曰:“景升何故信袁绍之书,相逼邻郡?”表曰:“汝匿传国玺,将欲反耶?”A曰:“吾若有此物,死于刀箭之下!”表曰:“汝若要我听信,将随军行李,任我搜看。”A怒曰:“汝有何力,敢小觑我!”方欲交兵,刘表便退。A纵马赶去,两山后伏兵齐起,背后蔡瑁、蒯越赶来,将A困在垓心。正是:玉玺得来无用处,反因此宝动刀兵。

A处人物是 ;B处人物是 .

概括本故事情节: 。

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1、却说A知B已据冀州,遣弟来见绍,欲分其地。B曰:“可请汝兄自来,吾有商议。”A弟辞归。行不到五十里,道旁闪出一彪军马,口称:“我乃A丞相家将也!”乱箭射死A弟。从人逃回见A,报越已死。A大怒曰:“B诱我起兵攻韩馥,他却就里取事;今又诈董卓兵射死吾弟,此冤如何不报!”尽起本部兵,杀奔冀州来。

①指段文字中的文中B处的人物是指 。这段文字所讲述的故事是 。

②结合短文内容,说说B的性格特点

2、A不会诸将,只引三十余骑赶来。B已于山林丛杂去处,上下埋伏。A马快,单骑独来,前军不远。坚大叫:“休走!”B勒回马来战A。交马只一合,B便走,闪入山路去。A随后赶入,却不见了B。A方欲上山,忽然一声锣响,山上石子乱下,林中乱箭齐发。A体中石、箭,脑浆迸流,人马皆死于岘山之内;寿止三十七岁。

①指段文字中的文中A处的人物是指 。B处的人物是指 ,这段文字所讲述的故事是

三国演义新版全集

。 ②请结合本故事情节的具体内容,评价A的性格特点。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少顷,二青衣引A艳妆而出。B惊问何人。C曰:“小女A也。C蒙将军错爱,不异至亲,故令其与将军相见。”便命A与B把盏。A送酒与B。两下眉来眼去。C佯醉曰:“孩儿央及将军痛饮几杯。吾一家全靠着将军哩。”B请A坐,A假意欲入。C曰:“将军吾之至友,孩儿便坐何妨。”A便坐于C侧。B目不转睛的看。又饮数杯,C指A谓B曰:“吾欲将A送与将军为妾,还肯纳否?”B出席谢曰:“若得如此,当效犬马之报!”

①指段文字中的文中A处的人物是指 。B处的人物是指 ,这段文字所讲述的故事是 。 ②请结合本故事情节的具体内容,选择其中一位,评价他的性格特点。

第九回 除凶暴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傕听贾诩

贼人仰面奏曰:“太师乃陛下社稷之臣,无端被A谋杀,臣等特来报仇,非敢造反。但见A,臣便退兵。”A时在帝侧,闻知此言,奏曰:“臣本为社稷计。事已至此,陛下不可惜臣,以误国家。臣请下见二贼。”帝徘徊不忍。A自宣平门楼上跳下楼去,大呼曰:“A在此!”贼二人拔剑叱曰:“太师何罪而见杀?”A曰:“贼之罪,弥天亘地, 不可胜言!受诛之日。长安士民,皆相庆贺,汝独不闻乎?”贼二人曰:“太师有罪;我等何罪,不肯相赦?”A大骂:“逆贼何必多言!我今日有死而已!”二贼手起,把A杀于楼下。

①指段文字中的文中A处的人物是指 。这段文字所讲述的故事是 。

②请结合本故事情节的具体内容,评价A的性格特点。

第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一日,夏侯惇引一大汉来见,A问何人,惇曰:“此乃陈留人B,勇力过人。旧跟张邈,与帐下人不和,手杀数十人,逃窜山中。惇出射猎,见B逐虎过涧,因收于军中。今特荐之于公。”A曰:“吾观此人容貌魁梧,必有勇力。”惇曰:“他曾为友报仇杀人,提头直出闹市,数百人不敢近。只今所使两枝铁戟,重八十斤,挟之上马,运使如飞。”A即令B试之。B挟戟骤马,往来驰骋。忽见帐下大旗为风所吹,岌岌欲倒,众军士挟持不定;B下马,喝退众军,一手执定旗杆,立于风中,巍然不动。A曰:“此古之恶来也!”遂命为帐前都尉,解身上棉袄,及骏马雕鞍赐之。

①指段文字中的文中A处的人物是指 。B处的人物是指 ,这段文字所讲述的故事是 。 ②请结合本故事情节的具体内容,选择其中一位,评价他的性格特点。

十一回

①自小聪明,年十岁时,往谒河南尹李膺,阍人难之,①曰:“我系李相通家。”及入见,膺问曰:“汝祖与吾祖何亲?”①曰:“昔孔子曾问礼于老子,融与君岂非累世通家?”膺大奇之。少顷,太中大夫陈炜至。膺指融曰:“此奇童也。”炜曰:“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①即应声曰:“如君所言,幼时必聪明者。”炜等皆笑曰:“此子长成,必当代之伟器也。”自此得名。——(节选自《三国演义》)

A.上面选段中①指的是 (人物),①曰:“如君所言,幼时必聪明者”意指 (2分)

B.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文中人物①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十二回 众将拜伏问安,①仰面笑曰:“误中匹夫之计,吾必当报之!”郭嘉曰:“计可速发。”①曰:“今只将计就计:诈言我被火伤,已经身死。布必引兵来攻。我伏兵于马陵山中,候其兵半渡而击之,可擒矣。”嘉曰:“真良策也!”于是令军士挂孝发丧,诈言①死。早有人来濮阳报吕布,说①被火烧伤肢体,到寨身死。布随点起军马,杀奔马陵山来。将到寨,一声鼓响,伏兵四起。布死战得脱,折了好些人马;败回濮阳,坚守不出。——(节选自《三国演义》)

A. 上面选段中①指的是 (人物),本次战役的失利缘于对方吕布听取了 (人物)的计谋。(2分)

B.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文中人物①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十三回

且说袁绍在冀州,闻知曹操与①相持,谋士审配进曰:“①,豺虎也:若得兖州,必图冀州。不若助操攻之,方可无患。”绍遂遣颜良将兵五万,往助曹操。细作探知这个消息,飞报①。布大惊,与陈宫商议。宫曰:“闻②新领徐州,可往投之。”①从其言,竟投徐州来。有人报知②。②曰:“布乃当今英勇之士,可出迎之。”糜竺曰:“吕布乃虎狼之徒,不可收留;收则伤人矣。”②曰:“前者非布袭兖州,怎解此郡之祸。今彼穷而投我,岂有他心!”——(节选自《三国演义》)

A. 上面选段中①指的是(人物),②指的是(人物)(2分)

B.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文中②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十四回

①见书,便请陈宫来议。宫曰:“小沛原非久居之地。今徐州既有可乘之隙,失此不取,悔之晚矣。”①从之,随即披挂上马,领五百骑先行;使陈宫引大军继进,高顺亦随后进发。小沛离徐州只四五十里,上马便到。①到城下时,恰才四更,月色澄清,城上更不知觉。①到城门边叫曰:“刘使君有机密使人至。”城上有曹豹军报知曹豹,豹上城看之,便令军士开门。①一声暗号。众军齐入,喊声大举。——(节选自《三国演义》)

A. 上面选段中①指的是(人物),本次夜袭徐州为日后的

(建筑物)殒命埋下了伏笔。

B.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文中人物①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十五回

却说①拔剑要自刎,②向前抱住,夺剑掷地曰:“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吾三人桃园结义,不求同生,但愿同死。今虽失了城池家小,安忍教兄弟中道而亡?况城池本非吾有;家眷虽被陷,吕布必不谋害,尚可设计救之。贤弟一时之误,何至遽欲捐生耶!”说罢大哭。余俱感泣。——(节选自《三国演义》)

A. 上面选段中①指的是 (人物),①拔剑要自刎的具体原因是 (2分)

B.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文中②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十六回

荀彧入见曰:“①,英雄也。今不早图,后必为患。”②不答。彧出,郭嘉入。②曰:“荀彧劝我杀①,当如何?”嘉曰:“不可。主公兴义兵,为百姓除暴,惟仗信义以招俊杰,犹惧其不来也;今①素有英雄之名,以困穷而来投,若杀之,是害贤也。天下智谋之士,闻而自疑,将裹足不前,主公谁与定天下乎?夫除一人之患,以阻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不可不察。”②大喜曰:“君言正合吾心。”——(节选自《三国演义》)

A. 上面选段中①指的是(人物),上面选段荀彧劝②杀的①是,其以困穷而来投②缘于被 (人物)所逼(2分)

B.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文中②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十七回

①乘马正行,忽田中惊起一鸠。那马眼生,窜入麦中,践坏了一大块麦田。①随呼行军主簿,拟议自己践麦之罪。主簿曰:“公岂可议罪?”①曰:“吾自制法,吾自犯之,何以服众?”即掣所佩之剑欲自刎。众急救住。郭嘉曰:“古者《春秋》之义:法不加于尊。主公总统大军,岂可自戕?”①沉吟良久,乃曰:“既《春秋》有法不加于尊之义,吾姑免死。”乃以剑割自己之发,掷于地曰:“割发权代首。”使人以发传示三军曰:“公践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于是三军悚然,无不懔遵军令。——(节选自《三国演义》)

A.选文所言《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据传是由(2分)

B.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文中人物①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十八回

却说①引军前进,正与高顺军相遇,便挺枪出马搦战。高顺迎敌。两马相交,战有四五十合,高顺抵敌不住,败下阵来。①纵马追赶,顺绕阵而走。惇不舍,亦绕阵追之。阵上曹性看见,暗地拈弓搭箭,觑得亲切,一箭射去,正中①左目。①大叫一声,急用手拔箭,不想连眼珠拨出,乃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弃也!”遂纳于口内啖之,仍复挺枪纵马,直取曹性。性不及提防,早被一枪搠透面门,死于马下。——(节选自《三国演义》)

A. 上面选段中①指的是(人物),因其狂妄自大,后来在庐第一功”。 (2分)

B.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文中人物①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十九回

宫谓①曰:“曹操远来,势不能久。将军可以步骑出屯于外,宫将余众闭守于内;操若攻将军,宫引兵击其背;若来攻城,将军为救于后;不过旬日,操军食尽,可一鼓而破;此乃掎角之势也。”①曰:“公言极是。”遂归府收拾戎装。时方冬寒,分付从人多带绵衣,①妻严氏闻之,出问曰:“君欲何往?”①告以陈宫之谋。严氏曰:“君委全城,捐妻子,孤军远出,倘一旦有变,妾岂得为将军之妻乎?”①踌躇未决,三日不出。宫入见曰:“操军四面围城,若不早出,必受其困。”①曰:“吾思远出不如坚守。”——(节选自《三国演义》)

A. 上面选段中①指的是(人物),贪妻不纳陈宫谏,直接导致了(2分)

B.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文中人物①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二十回

当日献帝驰马到许田,刘玄德起居道傍。帝曰:“朕今欲看皇叔射猎。”玄德领命上马,忽草中赶起一兔。玄德射之,一箭正中那兔。帝喝采。转过土坡,忽见荆棘中赶出一只大鹿。帝连射三箭不中,顾谓①曰:“卿射之。”①就讨天子宝雕弓、金鈚箭,扣满一射,正中鹿背,倒于草中。群臣将校,见了金鈚箭,只道天子射中,都踊跃向帝呼“万岁”。①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众皆失色。——(节选自《三国演义》)

A. 上面选段中①指的是(人物),他的举动惹怒了,纵马向前,想提刀斩之。 (2分)

B.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文中人物①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二十一回

①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②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①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②曰:“谁能当之?”①以手指②,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吾二人耳!”②闻言,

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②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①笑曰:“丈夫亦畏雷乎?”②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节选自《三国演义》)

A. 上面选段中①指的是(人物),本故事情节又名为后人所津津乐道(2分)

B.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文中人物②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一)却说田丰在狱中。一日,狱吏来见丰曰:“与别驾贺喜!”丰曰:“何喜可贺?”狱吏曰:“A大败而回,君必见重矣。”丰笑曰:“吾今死矣!”狱吏问曰:“人皆为君喜,君何言死也?”丰曰:“A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狱吏未信。忽使者赍剑至,传A命,欲取田丰之首,狱吏方惊。丰曰:“吾固知必死也。”狱吏皆流泪。丰曰:“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乃自刎于狱中。”田丰既死,闻者皆为叹惜。

1、这段文字A处的人物是,本故事情节是。

2、结合选文具体的情节内容,简要分析文中A的性格特点。 ...........

第三十二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一)A回军攻冀州。B献计曰:“何不决漳河之水以淹之?”A然其计,先差军于城外掘壕堑,周围四十里。审配在城上见A军在城外掘堑,却掘得甚浅。配暗笑曰:“此欲决漳河之水以灌城耳。壕深可灌,如此之浅,有何用哉!”遂不为备。当夜A添十倍军士并力发掘,比及天明,广深二丈,引漳水灌之,城中水深数尺。更兼粮绝,军士皆饿死。

1、这段文字A处的人物是,B处的人物是 ,本故事情节是 。

(二)众将请A入城。A方欲起行,只见刀斧手拥一人至,A视之,乃B也。A谓之

曰:“汝前为本初作檄,但罪状孤可也;何乃辱及祖父耶?”B答曰:“箭在弦上,不

得不发耳。”左右劝A杀之;A怜其才,乃赦之,命为从事。

1、这段文字A处的人物是,B处的人物是 ,本故事情节是 。

2、结合选文具体的情节内容,简要分析文中A的性格特点。 ...........

时A在易州,按兵不动。夏侯蔼、张辽入禀曰:“如不下辽东,可回许都。恐

刘表生心。”A曰:“待二袁首级至,即便回兵。”众皆暗笑。忽报辽东公孙康遣

人送袁熙、袁尚首级至,众皆大惊。使者呈上书信。A大笑曰:“不出B之料!

”重赏来使,封公孙康为襄平侯、左将军。众官问曰:“何为不出B之所料?”

A遂出B书以示之。书略曰:“今闻袁熙、袁尚往投辽东,明公切不可加兵。公孙康久畏袁氏吞并,二袁往投必疑。若以兵击之,必并力迎敌,急不可下;若缓之,公孙康、袁氏必自相图,其势然也。””众皆踊跃称善。

1、这段文字A处的人物是,B处的人物是 ,本故事情节是 。

2、结合选文具体的情节内容,简要分析文中B的性格特点。 ...........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却说A撞出西门,行无数里,前有大溪,拦住去路,那檀溪阔数丈,水通襄江,其波甚紧。A到溪边,见不可渡,勒马再回,遥望城西尘头大起,追兵将至。A曰:“今番死矣!”遂回马到溪边。回头看时,追兵已近。A着慌,纵马下溪。行不数步,马前蹄忽陷,浸湿衣袍。A乃加鞭大呼曰:“的卢,的卢!今日妨吾!言毕,那马忽从水中涌身而起,一跃三丈,飞上西岸。A如从云雾中起。A跃过溪西,顾望东岸。B已引军赶到溪边,大叫:“使君何故逃席而去?”A曰:“吾与汝无仇,何故欲相害?B曰:“吾并无此心。使君休听人言。”A见B手将拈弓取箭,乃急拨马望西南而去。B谓左右曰:“是何神助也?”方欲收军回城,只见西门内赵云引三百军赶来。

1、这段文字A处的人物是,B处的人物是 ,本故事情节是 。

篇三:三国演义悬念设置

论《三国志演义》的悬念设置艺术

《三国志演义》是我国古代小说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这部小说根据历史事实和民间传说编撰而成,展示了汉灵帝到晋武帝之间一百多年的历史,宏阔有致地描绘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征战和较量以及各自的兴衰历程。《三国志演义》之所以百读不厌,令人喜爱,不仅仅是因为谋士成行,猛将如云,谋略出奇,它的艺术魅力离不开作者对小说宏大结构的把握,更离不开悬念的巧妙设置,悬念的多种设置使得这部小说成为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

《三国志演义》的形成是建立在部分史传、志人志怪小说、民间“说话”艺术、戏曲等基础之上,它带有历史叙述和民间讲史的特点,其悬念设置也深受其影响。《三国志演义》的人物语言是悬念设置的体现之一。往往在性命攸关、千钧一发之际,人物凭借自身的智谋和对历史现实的把握,做出对他人命运的预言或者某事走向的决定性预测,这种通动过人物语言来预叙小说内容的方式不仅展现了人物的非凡远见以及谋略,也同样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如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请教安天下之计,诸葛亮全面而精辟地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详细阐释其优势以及今后兴王图霸的战略步骤。诸葛亮的“隆中对” 逐层剖析“曹强不可与之争锋”“吴应援不可图”的天下形势,展现了诸葛亮深谋远虑、博学多识、运筹帷幄、善于思辨,思维敏捷等诸多才能。隆中对之后,刘备集团的确如诸葛亮所说的那样占据荆州、益州,逐步壮大,与曹操集团、孙权集团形成三国对峙的历史局面。这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人物语言的强大,借人物之口来预叙,不仅丰富并强调了人物,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这种悬念设置在一些史书如《左传》、《战国策》、《史记》等中都有类似的记载,人物对历史事件作出准确判断和说出具有影响力的话语都使得人物具有洞察历史、影响历史的能力,让平凡的人变得不平凡,情节的暗示也打开了读者的期待视野。这样的悬念设置即是给出结局,让大家推导过程。《三国志演义》开篇点到“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趋势,在这样一个预示下,且看人物如何把握时代命运,书写历史的画卷。三国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战争不断、瘟疫饥荒并发,亲人流离失所;三国也是最好的一个时代,仁人志士、英雄豪杰并起,人生苦短,他们渴望建功立业,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在命运的结局已经无法更改的情况下,人们慷慨激昂,有扭定乾坤的雄心壮志,他们向我们展现了有限时空内人生命意志的无限可能性,“可能”意味着未知,未知即“悬”,“悬”引发“念”的思考和反思。“无限的可能性”就是《三国志演义》中最有价值的悬念。

《三国志演义》的悬念设置也深受讲史技艺的影响,宋代“说话”艺术中就已有讲三国故事的专业艺人,现存早期的三国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已粗具《三国志演义》的雏形。相应地,《三国志演义》里保留着“说话”的特点,如一回内会用“却说”“不说”“且说”“话分两头”等来转换叙事镜头,在“荆州城公子三求计,博望坡军师初用兵”这一回中,叙事者先用“却说”来讲孙权打夏口,杀黄祖;再用“话分两头”讲小说视角切到荆州,刘表因孙权打夏口而准备派刘备进攻江东,刘备听从诸葛亮的建议推脱这个任务,让刘琦守夏口,自回新野;然后又用“却说”转到曹操阵营,群臣正在议出兵新野。这样,三个阵营较量引出了接下来的新野之战,诸葛亮的首次用兵也即将拉开序幕。《三国志演义》采用的是全知叙事,以说书的方式切换想要讲述的内容,每当讲到一方阵营,不会叙述全尽,讲述完其部分重点情况后就马上切到另一个阵营,是一种中断式的悬念,但三个阵营交互出现,相互影响,形成内部联系,表面中断,内部暗线已经伏好。除此之外,每一回的结束总会设置“欲知后世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句话,乍看之下,它的悬念设置是将讲故事中断,让人没得听,但这个中断也讲究技巧和契机,每一回的讲述都有重点和高潮,都是解决一个矛盾,而每一回的结束即是前一矛盾的解决引发的新矛盾,回与回之间制造矛盾、解决矛盾、再制造矛盾,这是一种连环式的悬念设置,这样每一章都有高潮和突起,而小的高潮慢慢会积累成大的高潮,这样,小说不会显得平淡无奇,回与回之间之间的衔接也会显得流畅、自然。

从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出发,《三国志演义》的悬念设置也有其特别的地方。就人物而言,《三国志演义》里的人物具有传奇性和英雄色彩,如刘备“两耳垂肩”“垂手过膝”,这种常人不会具有的长手长耳在中国文化传统中被认为是帝王之相,这为刘备创立蜀汉基业,成为一方霸主的前景作了暗示和铺垫。再如“碧眼紫髯”的孙权,非常人的容貌和气度也暗示了他是一位坚毅稳重、藏而不露的决策者。而小说开篇对时代环境的描写也充满了奇幻色彩,频繁出现的异象预示着皇帝昏庸无能,奸臣小人当道,政治清明不复存在,东汉王朝气数将尽。这里便是借助超现实幻象来寄托某种喻意,隐示现实中的人和事,这样的历史环境,昭示着动荡时期,英雄时代的到来,历史车轮的滚动将给英雄带来新的机遇,英雄也会用自己的力量和行动来影响历史的进程。人物的传奇色彩在志人志怪小说中已有显现,中国古代小说爱以幻为奇,比物征事,而宋代“说话”之所以对三国故事颇为喜爱,与宋代边患不断、积贫积弱,人们渴望慷概激昂的飞扬人生的文化心理也有一定关系,在此基础上,争逐天下的非凡人物被添加传奇的色彩更能满足人们的“爱奇”心理和英雄情结。这样的一种悬念设置是立足在读者受众心理的基础上,传奇的人物、奇异的环境在小说中也起到隐喻的作用,将核心人物和重要事件突出,起到暗示性的作用。《三国志演义》在设置悬念时不仅仅用到预叙、中断、隐喻、暗示,还有分层次地将矛盾推向高潮,极尽铺垫和烘托。这是一种渐进式的悬念设置,如三顾茅庐、三气周瑜等。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首先是知晓诸葛亮。水镜先生告诉刘备“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留下两人究竟是谁的疑问,接着是刘备、曹操相争的谋士徐庶点明诸葛亮即是“伏龙”,并声称他和诸葛亮相比是“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欣赏、崇敬之情溢于言表,这样的一个烘托可以说是未见其人,已闻其名。然后就是拜访诸葛亮,两次拜访见到的不是诸葛亮本人而是他的朋友、弟弟、岳父,通过这些不俗之人来衬托诸葛亮之不凡。经过层层铺垫,第三次拜访的相见仍不容易,诸葛亮以午睡、拒不出山来考验刘备之诚意和决心。诸葛亮这个形象无疑是作者心中的理想人物,与其他人物出场笔墨渲染程度相比,他的出场是极尽烘托、铺垫和衬托的。每次的烘托、铺垫都是在加深悬念程度,并一步一步推向高潮,而诸葛亮的出山无疑改写了刘备集团的命运,这将引出后来三国对峙的精彩对决。

中国古代小说颇受史志和“说话”的影响,《三国志演义》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充分吸收民间传说故事,精彩纷呈的故事情节和一大批独具性格的人物是这部小说取得艺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作者巧妙的悬念设置使得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深入人心,而一系列的悬念设置艺术如预示结局的悬念设置、中断式的悬念设置、连环式的悬念设置、渐进式的悬念设置等使得《三国志演义》情节紧凑,高潮迭起,脉络分明,结构严整,震撼人心,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和重要的艺术价值。

篇四:第一节 开创白话长篇小说的新纪元

第一节 开创白话长篇小说的新纪元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它以在思想蕴涵、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叙事方法、文学语言等多方面的巨大成功,开辟出一个崭新的艺术天地。以此作为标志,中国文学完成了由抒情向叙事、诗体向散体、雅言向俗语的转化,《三国演义》遂以此丰功伟绩确立了自己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崇高地位。 《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学史上不仅代表了诗、赋、词、曲向小说的文体重心的转换,而且标志着小说文体本身的全面成熟和定型。本来,在唐代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小说——唐传奇,那是文言短篇小说;宋元时代更有了哄动市井的说话艺术(话即故事),那主要是民间艺人们的活动。唐传奇难与唐诗相提并论,宋元话本难与宋词、元曲相提并论,都未成为时代文学的主流。《三国演义》的问世,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局面,它标志着小说从经史及正统正宗文体的附庸地位挣脱出来,获得了独立存在的社会文化价值;标志着说话艺术从说书场走进文人书斋,现场口头演说变为书面写作,书场听众也可以是案头床头的读者了;它表明小说实现了由简单到繁复的进步,笔记杂录式的短制虽仍有存在地位,但小说家结撰宏伟阔大之长篇的艺术功力已经锻炼成熟,白话长篇小说的新纪元从此真正开始,极具民族特色的章回体结构模式由此确立。它作为第一部也是最好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启发和带动了一系列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恰如可观道人《新列国志序》所言,“自罗贯中《三演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余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者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两汉、唐书、残唐、南北宋诸刻,其浩瀚几与正史分签并架”,差不多把上古到明清的每一段历史都演完了。它以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开创了小说史上若干类型的人物形象系列,如以诸葛亮为基型的智多星军师形象系列、以张飞为基型的鲁莽英雄形象系列、以刘备为基型的仁君忠臣形象系列以及以曹操为基型的奸雄形象系列,这若干类型的系列形象,同中见异,有变有承,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形象画廊。可以说,《三国演义》所蕴涵的文化因子和艺术因子,对明清数百年间各种类型的小说都曾发挥过影响,对明清小说的蓬勃发展起着开基创业的巨大作用。

《三国演义》的意义绝不仅在文学方面,它在文化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巨大价值也许更容易引起社会各界的注目。《三国演义》属于那种集中表现了民族历史文化总体成就和总体特色的作品,继之又参与了民族性格的塑造、民族心理的建构、民族文化的定型,并持续作用于民族文化发展演变的进程。因此,不读《三国演义》,意味着失去一次形象生动地了解中国历史、品味传统文化、欣赏乱世英雄、获取古代智慧的宝贵机会。《三国演义》问世数百年来,一代又一代读者从中享获乐趣和教益。农民起义的领袖们以之作为兵书战策,李自成、洪秀全都曾把《三国演义》作为指挥作战的玉帐秘本。封建统治者也从中采取治国方略和驭民权术,清太祖努尔哈赤读着《三国演义》打破了明朝江山,立朝后更把满译本《三国演义》作为贵族子女的教材,并定为官书。近现代许许多多成功的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商人都曾经受过《三国演义》的启发。《三国演义》的影响还早已越出国门,走向世界,受到东西方人民的普遍喜爱和推崇,各国的《大百科全书》几乎都给了《三国演义》以很高的评价,这说明《三国演义》已经成为世界人民所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日本著名汉学家盐谷温建议把《三国演义》作为日本人的汉文教科书,并力劝日本人都读读《三国演义》。如今,《三国演义》在欧洲各国也越来越广泛地流传开来。综上所述,《三国演义》所蕴藏的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人才学、管理学、心理学、历史学、文化学、文学、美学等多方面的内涵正在激起越来越多的人的越来越有兴趣的开掘,从而发挥出它在现代竞争社会所可能产生的复杂文化功用。

第二节 历时态群体创作的成书过程

《三国演义》产生的时代,文人独立创作长篇小说的风气尚未形成,作者们往往是在现有题材及与此题材有关的各种既有材料的基础上来一个集成和汰洗,在艺术改造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新,从而建构自己的长篇小说文本。《三国》如此,《水浒》如此,《西游》如此,《说唐》、《说岳》、《杨家将》等亦如此,这形成了早期长篇小说创作的一种普遍方式。我们绝不赞成因此而否定这些小说大师的杰出文学成就,但也应该把这类作品与后期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在审美评价和研究方法上加以区别。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先不妨认定《三国演义》是数百年间一个庞大的历时态创作群体共同劳动的艺术结晶,从而探讨其独特的成书过程。

应该说,使《三国演义》获得巨大成功的第一批“功臣”是生活于汉末至晋初一百多年间的那些历史人物,他们生逢乱世,勇建事功,或者运筹帷幄,或者征战疆场,或忠或奸,或仕或隐,或成或败,以他们的才识和智勇,以他们各自传奇式的人生经历,以他们相互斗智斗勇斗力的精采故事,同时更以供他们驱使的无名士兵的累累白骨和天下苍生的无尽苦难,构成了中国历史上自战国以来又一个群雄竞争的传奇时代,从而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常谈常新的历史话题,成为文士艺人笔下口中或歌或咏或演或说魅力不衰的绝好创作素材。毛宗岗托名金圣叹的《三国志演义序》中曾提出一个问题:“凡自周秦而上,汉唐而下,依史以演义者,无不与《三国》相仿,何独奇乎《三国》?”按照毛氏的理解,这是由于“三国者,乃古今争天下之一大奇局,而演三国者,又古今为小说之一大奇手也。异代之争天下,其事较平,取其事以为传,其手又较庸,故迥不得与《三国》并也。”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说:“盖当时多英雄,武勇智术,瑰伟动人,而事状无楚汉之简,又无春秋列国之繁,故尤宜于讲说。”都注意到这一段独特历史适于作为小说对象,因而也是小说成功的前提条件。这段历史确实独特。从汉室衰朽,外有黄巾造反,内有十常侍作乱,导致宫廷政变,外镇来京,董卓专权,献帝失柄,到诸侯共讨,英雄四起,割据称雄,政局像万

花筒一样瞬息万变。其间,汉室屡现中兴之象,然又屡失良机。董卓伏诛不久,曹操崛起,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出现统一的可能。但赤壁一战,形势又改,孙权守长江天险,雄据东南,继之刘备入蜀,托足西南,天下遂成鼎足相争之势。但争来争去,徒见白骨成堆,将星常落,国主也相继辞世,却谁也没能一统江山,倒闹出个司马代曹,魏、蜀、吴同归于晋的结局。历史事实本身出人意料的奇幻演化,给小说创作提供了奇起妙转、巧收幻结的情节结构。在这个意义上,与其说创作者们才艺超绝,倒不如说首先是造物主善于作文,先有此奇人奇事,方有此绝妙奇书。

但是,绝对不能忘记历史学家们的功劳。三国人物纷纷作古之后,是历史学家们留下了那一百年间的信史,为三国故事的传世和文学演化奠定了基础。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晋人陈寿的《三国志》和南朝宋裴松之的《三国志注》。陈寿把王沈的《魏书》、韦昭的《吴书》、鱼豢的《魏略》等当时能够见到的三国史著和尚在流传的三国人事加以搜集整理,写成了《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合成《三国志》65卷,并获得了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四史”的地位。裴松之在充分肯定陈寿《三国志》的同时,也注意到其局限与疏漏,于是广泛搜辑各种史料来为《三国志》作补注,所采著作达一百二十多种,大大丰富了《三国志》的内容,使之成为史传杂著系统三国故事之集大成者,进而成为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的基本历史依据。

不过,《三国志》一类历史著作毕竟是高文典册,只适合文人学者案头研读,于是民间艺人和书会才人相配合,开始用各种说唱形式来演说三国故事。隋唐艺人口中已经描绘了“张飞胡”、“邓艾吃”(结巴)等三国人物形象;而北宋时期的三国故事则已显露出尊刘反曹的倾向,并且出现了专说“三分”故事的职业艺人。这些话本系统的三国故事,以元代至治年间建安虞氏书坊刊刻的《全相三国志平话》为其大成。这部具有浓郁民间色彩的平话以司马仲相冥断汉高祖杀戮功臣案的故事作为开头,说汉光武帝时,有一秀才名司马仲相,受玉皇之命,在冥间审断刘邦、吕后屈斩韩信、彭越、英布一案,断明后奏闻玉皇,玉皇判韩信转世为曹操分中原,彭越转世为刘备分蜀川,英布转世为孙权分东吴,而刘邦转世为汉献帝,吕后转世为伏皇后,来败亡汉室一统江山,司马仲相则转世为司马仲达,三国并收,复又一统天下。故事前半部分以张飞为主角,诸葛亮出山以后则主角改换,起于“桃园结义”,终于“秋风五丈原”,大致展现了汉室三分又复归一统的历史格局,已经粗具长篇演义的规模,为后来《三国演义》的成书提供了一个虽然粗糙却很可用的情节构架。

隋唐以来说唱三国故事的又一方式是杂剧表演,至宋金愈演愈甚,陶宗仪《辍耕录》中留下《刺董卓》、《蔡伯喈》、《襄阳会》、《骂吕布》、《赤壁鏖兵》等剧目。元杂剧作为中国戏剧史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历史剧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三国戏是其中一个重要类别,传世剧目有60来个,占全部元杂剧传世剧目的十分之一,现存剧本还有21种,占全部元杂剧现存剧本的八分之一左右,其中比较著名而对后来《三国演义》创作产生影响的作品有关汉卿的《关大王单刀会》、《关张双赴西蜀梦》,高文秀的《刘玄德独赴襄阳会》,郑光祖的《虎牢关三战吕布》,无名氏的《诸葛亮火烧博望屯》、《锦云堂美女连环记》、《关云长千里独行》、《诸葛亮隔江斗智》、《刘关张桃园结义》、《张翼德三出小沛》、《曹操夜走陈仓路》、《阳平关五马破曹》等,这些作品塑造了一批生动的三国人物的戏剧形象,提炼和编织了许多发生在三国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为后来罗贯中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艺术借鉴。

就是在这些正史、民间传说、话本、杂剧等三国故事基础上,到了元末明初,小说巨匠罗贯中以“有志图王”的雄心,“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高儒《百川书志》),集数百年三国故事之总成,写定了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使三国故事的艺术创作到达了辉煌的艺术顶点。

综上所述,《三国演义》的创作成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晋代到元明,历史学家、闾巷百姓、民间说唱艺人、戏剧家、小说家纷纷加入创作队伍,从而形成一个历时态的创作群体,使《三国演义》成为一部几乎是全民共同完成但又表现了最后写定者出众才华的小说奇书,并因此形成了远比个人独立创作作品丰富得多也复杂得多的思想艺术风貌。学术界对《三国演义》主题的说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竟先后提出近二十种之多,而且似都言之凿凿,正是作品层面丰富、蕴涵复杂的反映。

《三国演义》问世以来广受欢迎,赢得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因而刻本繁多,版本并有演变。现存《三国演义》主要有三个版本系统,即嘉靖本系统、万历本系统和毛评本系统。嘉靖本名称《三国志通俗演义》,系明代嘉靖壬午年(1522)刊刻,分为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各则七字单目,署“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首有明弘治甲寅(1494)庸愚子《序》及嘉靖壬午修髯子《引》,是现存最早的《三国演义》刻本,最近罗贯中原作。万历诸本不叫《三国志通俗演义》,而叫《三国志传》,故又或称“志传本”,现存多家刻本,内容与嘉靖本有异,而文字似更朴直,故有人认为万历本或更近原作。其间还有一个《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也有多家刻本,实乃万历、天启间叶昼托名的一个评点本。毛纶、毛宗岗父子的评点本现存康熙刊本,后来又陆续有多家刊刻。这个本子首有毛氏托名金圣叹的《序》,次以《读三国志法》和《凡例》,然后是正文及评点;其评点文字具有很高的小说美学价值。正文本身也多有修改润饰,回目是工整对偶的双句,共120回,艺术水平有所提高,更加符合小说美学的要求;思想内容方面,尊刘反曹的倾向有所加强。毛本问世以后,就取代别本而成为三百多年来最流行的版本,也可以说已是广大读者认可接受了的《三国演义》定本。

篇五:《三国演义》知识题及答案

《三国演义》知识题

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小说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曹操:自幼放任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当年,汝南有个善于评论人物的名士,名叫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诸葛亮:智者和智慧的象征,清忠耿直,用人唯贤,谦虚、谨慎、认真又尽职、鞠躬尽瘁。刘备:一代枭雄,宽厚仁爱,求贤若渴。俗话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关公:忠义,智勇双全

事件:1.桃园三结义 2. 火烧赤壁 3.草船借剑 4.孔明借东风 5.关公过五关斩六将6.诸葛亮智用空城计

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 ,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 走单骑 、华容道义释曹操 、过五关斩六将 、水淹七军 、败走 麦城 。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 ,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 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 、空城计智退司马懿、 、挥泪 斩马谡 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双股锏的,使丈八蛇矛枪的 月刀的 关羽 。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三国演义 》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例如:儒,草船借箭,空城计。

7、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诸葛亮 )借东风——巧用天时

(2)(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3)(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4)( 周瑜 )打(黄盖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8、杜牧《赤壁》诗中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战役是 。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 曹操 、周瑜 。

9、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____________(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___________ 人物及故事:______________

成语:_____ 人物及故事:______________

10、“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____青梅煮酒____________

11、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________ __;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 一事。

12、《三国演义》中哪两位人物青梅煮酒论英雄,他们各自的内心是怎样?

曹操: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能成大业,胸怀大志。 刘备: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绽,竭力掩盖,内心恐慌。,

13、《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__________,“智绝”是_____葛亮______,“义绝”是______关羽_____。

14、《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段话:“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说此话者是_____徐庶_____,被赞誉的人是_____诸葛亮_______。

1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2002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试题)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柜,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功。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六出祁山七擒 东和:东和孙吴 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

七擒:七擒孟获 北拒:曹魏 排八阵:摆设八阵图

16、《三国演义》中 “桃园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他们各自的性格怎样?

刘备(忠厚善良、礼贤下士)、

关羽(忠肝义胆、一身正气)、

张飞(勇猛粗暴、嫉恶如仇)。

17、 “群英会中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谁中谁的计?两个人的性格怎样? 设计者:周瑜;善使谋略、聪明机智。 中计者:蒋干;自作聪明,败事有余。

18、七擒孟获是那部古典名著的情节?是谁擒了猛获?为什么要七擒? 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 是诸葛亮擒的孟获。 共七擒七纵,是谈诸葛亮听从马谡的建议,征服心理,以求南方的长治久安。

19、“巧授连环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涉及哪两个人物?为什么要连环计? 是《三国演义》中的情节。涉及曹操、庞统,庞统献连环计表面上是为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周瑜火烧战船作准备。

20、、《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是谁?斩了谁手下的六将?为何要过关斩将? 关羽,斩了曹操手下的主六将,因为这六人阻挡他寻找大哥刘备的去路。

21、“草船借箭”是谁向谁借箭?这个“借”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借来十万支箭,完成任务。

22、、你怎样评价《三国演义》中 “刘备三顾茅庐”? 表现了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迫切心情和胸怀大志,不拘小节的宽广胸怀。

23、、《三国演义》中 “赔人夫人又折兵”的是谁?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又是谁? 周瑜、诸葛亮

24、“__”是《三国演义》的思想精髓和灵魂。俄国学者称赞《__》是“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

25、《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一系列可歌可泣的英雄是______关羽_____。(人名)

26、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____关羽_________。

27、《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__曹操__,“智绝”是__诸葛亮__,“义绝”是关羽_。

28、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地战例,是_____;再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___失街亭__一事。

29、下面描写的人物分别是谁?用两三个词概括其主要性格特点。

(1)、纶巾羽扇,身衣鹤氅,素履皂绦,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长八尺,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人物:____诸葛亮_____,性格特点:__________足智多谋、忠心耿耿______________

(2)、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四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引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

人物:____吕布_____,性格特点:_____没有主见、目光短浅、见利忘义___________________

31、“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称赞的是何人?所报答的“主”指谁?“义释”的是谁? 关羽、刘备、曹操

32.请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 三顾茅庐 ,人物及故事:刘备三请诸葛亮

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 ,人物及故事: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

33.《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有“曹操煮酒论英雄”一段故事,叙写刘备与曹操之间斗智斗谋的舌战,最后刘备巧借惊雷的掩饰躲过一劫。那么后来刘备是怎么离开曹营的呢?请用一、二句话概述之。 借领兵拦截袁术之机脱身曹营

35、“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 三国。

36、《曹操煮酒论英雄》节选自我国第一部长篇 体小说《三国演义》。

37、“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这段关于“英雄”的见解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 曹操 )(人名)之口。

39、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艺高胆大,悟空勇斗魔

40、“功盖三分国,名城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首怀古绝句歌咏了我国历史上一位名人,这位名人是 诸葛亮 。

41、请分别写出跟诸葛亮有关的一句古诗词名句和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

名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故事: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空城计等。

44、《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

45、从《三国演义》的描写看,诸葛亮出山后三次用或的战役分别是__火烧博望坡______、__火烧新野______、________.这就衍生了一个俗语:______________.

46、指出下面的话说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一位人物?

①“大意失荆洲”____关羽______

②“煮酒论英雄”____曹操______

③“乐不思蜀”______刘禅____

47、(1分)《三国演义》中常胜将军是指______.

48、(2分)“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请简要概括上面诗句所表现的故事情节._______ 赵子龙单骑救主_______.

49、(3分)《三国演义》中玄德曰:“曹操多谋,汝不合折断桥梁,彼必追至关.”这句话是刘备对______说的,这句话来源于哪段故事:___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_,反映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是:____ 英勇无比______.

50、(2分)《三国演义》中救阿斗在长坂坡杀了七进七出的将军是,长坂桥头退百万兵的将军是.

51、(1分)《三国演义》主要人物中,被杜甫誉为“万古云霄一羽毛”的是________.

52.(1分)《三国演义》中最能体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英雄人物是________.

53.杜甫在追思诸葛亮一生时有诗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中“出师未捷”所指的事是 六出祈山讨伐曹魏 。

54.(2分)“欲破曹公,宜用火攻;____”这是《三国演义》中_____写给___信中的内容.

55.(3分)孔明笑曰:“士元非百里之才,胸中之学,胜亮十倍.”士元指的是______,他冠以______之称,与他有关的一个故事是:____ 连环计____.

56.(2分)最初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人是____徐庶_______,后来_____司马微_____又再度向刘备推荐.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