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上海环球国际金融中心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3:27:52 作文素材
上海环球国际金融中心作文素材

篇一:上海寰球金融中心世界第一高楼[1]

篇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工程简介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工程简介

一、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简介

高度:492m

楼层:地上101层,地下3层

总建筑面积:381,600m2

业主: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有限公司

总包: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

设计:KPF建筑师事务所(美)

入江三宅设计事务所(日)

构造计画研究所(日)

赖思里·罗伯逊联合股份公司(美)

建筑设备设计研究所(日)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船第九设计院

中建上海设计院

世界已建和在建高楼对比:

陆家嘴地区各高楼对比:

外观设计方案的变更:

外观造型最终确定:

2005年10月1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最终外观造型及工程进展

SWFC建成后的陆家嘴:

地理位置:

结构体系:

篇三: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施工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施工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施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是一幢以办公为主,集商贸、宾馆、观光、展览及其它公共设施于一体的大型超高层建筑,主楼地上101 层,裙房地上5 层,地下3 层,总建筑面积381 600m2 ,建筑高度492m,是目前国内最高的超高层建筑。

该工程钢结构总重量617 万t ,主要钢材材质为ASTM2A572M2345 级别,最大板厚100mm,在部分复杂节点部位采用铸钢件。主楼采用钢筋混凝土劲性结构,外围结构由巨型柱、巨型斜撑和带状桁架组成,核心筒由内埋钢骨及桁架和钢筋混凝土组成。从第6 层开始,每12 层设置1 道1 层高的带状桁架 ,在28~31 层、52~55 层、88~91 层设置3 道伸臂桁架连接核心筒和外围结构。

1、施工进程

2005年1 月30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基础底板砼浇注完成,“世界第一高楼”基础得到夯实,刷新了国内房建领域砼浇注体量、难度和速度的新记录。该工程基础底板浇注分三次进行:第一次浇注的是基坑深坑部分,厚度为4.7m,浇注4 430m3;第二次浇注部分基坑,厚度为2.6m,浇注4 600 m3;第三次浇注的是整个基坑,厚度为4.5m,浇注约30 000 m3。三次浇注量共39 030 m3,这一体量为国内房建领域第一,其中第三次砼单次浇注量在国外也不多见。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基础底板砼施工难度世界罕见,其难度主要体现在: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工艺要求高,施工技术含量高。三次浇注时间分别是2004年12月26日、2005年1 月8 日、2005 年1 月28 日。三次浇注时间跨度在一个月左右,在一月内浇完39 030m3 砼,其速度刷新了国内房建领域新记录。第三次浇注动用了7个搅拌站,408台砼运输车,19台泵车和拖泵,浇注速度为750 m3/h,这一速度世界罕见、国内第一。所用砼为超高配比砼,其设备要求、施工强度和砼坍落度均创下了历史新纪录。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28F-29F 为空中门厅,按照施工方案要求,核心筒伸臂桁架层钢平台必须在此实现转换,利用常规脚手架施工结构至31F + 300 后,整体提升内外钢平台使之通过劲性桁架层,然后重新组装内外钢平台成整体,再进入标准层施工。钢平台在100 多m高空中分体,安全是关键,而且安全控制难度极大。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项目核心筒伸臂桁架层钢平台在施工过程中共需转换三次,本次是第一次。第一次转换自3 月18 日开始,共用时13 天,3月31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塔楼核心筒伸臂桁架层钢平台成功实现第一次转换。2006 年6 月底,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工程施工至核心筒劲性桁架层(51F-61F),进行第二次转换施工,由于涉及到钢平台拆除、整改、提升和增加等问题,另外由于核心筒转换层技术含量高、工序复杂、施工难度大,结构施工速度将有所降低。 51F-61F 劲性桁架层施工大概于今年10 月上旬完成,历时预计在100 个工作日,转换的成功将为下道工序奠定坚实基础。

2006 年5 月上旬,SWFC (SWFC=Shanghai World Finacial Centre 即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开始安装玻璃幕墙,SWFC 塔楼外墙装饰采用单元式玻璃幕墙,玻璃形式为夹胶中空或中空Low-E 玻璃,玻璃外表面配有水平铝合金分格条。裙房外墙装饰采用单元式玻璃幕墙,不锈钢板幕墙、干挂花岗岩幕墙相嵌组合,达到建筑装饰的表现效果。预计9600块外墙平板玻璃将于2007年12月底前全部安装完毕。

2、安装设备

对于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施工来说,另一挑战则来自于高度。钢结构吊装的速度与质量对整个工程起举足轻重的作用。用于施工的塔机共计三台,制造商为澳大利亚法福克公司。在核心筒内布置了2 台M900D 和1 台M440D动臂内爬塔吊,另有7台施工电梯。M440D塔机于2005年3月26日安装完毕,两台M900D 塔机于8月下旬安装完成。

M900D 塔机在国内是首次使用,起重臂长55m,最大起重量64t,起重力矩1228tm,设备总重量约225.446t。M900D塔机随着工程施工进展逐步爬升,每4层爬升1次。塔机吊臂升展的最高高度将超过500m。钢结构构件根据塔吊的起重能力和运输条件的限制进行分段分节,采用分段高空散装的工艺进行安装。在核心筒东北和西南面墙体上布置2 台(FAVCO)M900D 及1 台(FAVCO)M440D 内爬塔机作为主要吊装设备。3 台塔机均支撑于主楼核心筒墙体上。 M440D 塔机于2005年3月26日安装完毕,两台M900D塔机于8 月下旬安装完成。M440D 塔机为600tm 动臂变幅式内爬塔机,塔身高度40m。M440D 塔机基础预埋在大底板内,采用150t履带起重机安装,自立状态施工至第5层后M440D 和M900D 塔机的起重性能和基本参数进行第一次爬升。该塔机每隔3层爬升一次,支承基本

间距为12.6m,因筒体截面的变化,M440D 塔机在60 层以下布置于核心筒内,60 层以上转换至核心筒外(塔机位置保持不变)。M900D 塔机为1200tm 动臂变幅式内爬塔机,塔身高度60m。这2台M900D塔机布置于核心筒内,当核心筒施工至第4 层时,由M440D 塔机进行安装,以后约每隔4 层爬升一次,上下两道支承基本间距为16.8m。

3、钢结构施工难点

1) 施工过程中因结构受力体系尚未形成,需采取施工措施维持结构的稳定,以达到最终的设计意图。外围结构中的巨型斜撑、带状桁架安装难度较大。

2) 在多个构件接头交汇处,因各个构件的安装误差不一致,需预先安排合理的安装顺序,才能保证每个钢结构施工段的闭合,并减少二次校正的工作量。

3) 测量精度要求高,还需考虑沉降、压缩变形等的影响。

4) 钢结构安装领先土建作业面施工,作业风险较大,需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4、安装流程

1)平面施工区段划分 因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先施工,外筒钢结构在平面上分为2 个区段:先安装巨型柱与混凝土核心筒相连的区段,然后安装巨型柱与巨型柱之间的区段。混凝土核心筒刚度大,与之相连的巨型柱通过楼层主梁与次梁固定,在校正完成后形成三角形的局部稳定体,并且同时解决了工作面拥挤、机具屯放无序、校正约束力过大等弊端,方便组织流水作业。

2)立面施工区段划分 本工程钢结构立面施工分为4 个区段,从上到下依次为:核心筒内埋结构及预埋件安装区段;外筒钢结构安装校正区段;外筒钢结构焊接、压型钢板铺设及栓钉焊接区段;内筒钢结构安装区段。各安装区段随核心筒的施工同步向上转移。

5、巨型柱安装

巨型柱位于塔楼角部,截面为焊接箱形,分成2 层一节或3 层一节进行安装。巨型柱吊装就位后利用对接部位的连接板临时固定,在安装好与核心筒相连的楼层主梁之后,通过倒链、千斤顶或楔铁等进行垂直度及轴线位置的校正。在钢柱对接部位,为方便施工人员操作,设置专门的作业平台,在完成巨型柱焊接后向上通过倒链转移,避免高空搭设脚手架易产生的小件物体坠落事故的发生,克服施工人员的恐惧心理,(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上海环球国际金融中心)提高了施工效率。

6、巨型斜撑安装

巨型斜撑在塔楼四面的巨型柱之间设置,截面为焊接箱形,内部填充混凝土,分为1 层一节或2 层一节。巨型斜撑相对相邻的构件单件重量大,而且是倾斜状态,安装时容易产生向下的弯曲变形,在施工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下设临时支撑,并在相反方向用钢丝绳拉紧,防止巨型斜撑的偏心重量影响其余的小构件。

单泵将混凝土垂直泵送至492米

三一重工的HBT90CH超高压拖泵,将混凝土一次泵送至上海环球金融中心492米的施工高度。素有“泵王”之称的三一泵刷新了自己5年前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创下的单泵垂直泵送406米的世界纪录。

环球金融中心混凝土工程总方量为234500立方米,地面(±0.00)以上混凝土方量为99800立方米,最大泵送高度达到492米。

施工过程中,工程施工方根据不同结构采用了强度等级为C30-C60的混凝土,其中屋顶周边桁架内部均灌高流态混凝土。三一超高压拖泵以40个小时不间断浇筑主楼底板30000余立方混凝土的泵送能力,保证了施工的高效率,并且在主楼封顶时,单泵将混凝土垂直泵送至492米。除超高压拖泵外,另有8台三一设备参与了该工程的基础浇注,顺利完成三天两夜连续浇注一万五千多方混凝土的任务。

“泵王”再破世界记录

从打破国外企业对超高压拖泵的技术垄断,到1998年深圳赛格广场的单泵垂直泵送300.8米,再到2002年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创造406米的单泵垂直泵送世界纪录,三一重工再一次向世界展示着“泵王”风采。

据三一重工第一副总裁易小刚介绍,三一HBT90CH系列超高压拖泵先后在俄罗斯联邦大厦、上海百联世贸大厦、九龙站二期工程和苏通大桥等国内外标志性建筑工程中大显身手。如今,三一泵以适应高强度、高耐久、高流态、高泵送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浇筑出492米上海新地标,再次打破自己保持的世界记录。

安装在90层的风阻尼器是两个重达150吨、长宽各有9米的“大家伙”。外部是3层蓝色的钢质框架,中间桔红色的是用钢索悬吊的重100多吨的配重物。据了解,配重物是与环球金融中心本身自振频率相一致的振动体,而在配重物的下面安装了驱动装置。

通电后,一旦建筑物因强风产生的摇晃可以通过传感器传至风阻尼器,此时风阻尼器的驱动装置会控制配重物的动作进而降低建筑物的摇晃程度。

篇四:上海环球中心施组1-5章

前 言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于1982年组建,是中国最大的建筑企业集团和最大的国际工程承包商。中建总公司已经连续18年跻身于世界225家最大承

包商行列(最新排名为第16位),为中国公司之首,连续8年被评为世界十大房屋建筑承建商(最新排名为第8位)。

中建总公司拥有丰富的人才和设备资源以及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拥有100多家专业配套,装备精良,技术特点鲜明的一级施工资质,一级专业资质企业;中建总公司是中国建筑企业中具有施工总承包双特级资质的三家企业之一。

中建总公司以承建“高、大、新、特、重”工程著称于世,“中国建筑”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建筑业行业品牌。在国内和国际上完成了一大批工期要求紧、质量要求高、难度大的大型和特大型工程,一些项目已成为当地标志性的建筑物。中建总公司参与建设的香港新机场客运大楼被国际权威组织评为二十世纪全球十大建筑。

中建总公司具有强大的总承包管理协调能力,满足业主和建筑师设计意图的能力,组装社会最优专业施工队伍的能力,项目管理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能力,工程项目管理的总策划能力和大幅度覆盖、全方位对接市场的实力,在众多特大型项目实施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建总公司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取得的成就更是举世注目,几乎就等同于一部中国现代建筑施工史。在深圳国贸大厦施工中不仅创造了彪炳建筑业史册的“深圳速度”,而且把中国建筑业从高层建筑施工推向超高层建筑施工的水平;在信兴广场的建设中,中建总公司又创造彪炳建筑业史册的“新深圳速度”,并把中国建筑业从超高层建筑施工推向可与世界摩天大楼媲美的施工水平。

中建总公司在大上海的建设中相继建成了浦东国际金融大厦、上海森茂大厦、上海国贸大厦、太平洋大厦、正大广场、新金桥大厦、浦项广场等一系列工程。在上海港汇广场等深基坑施工中总结的《大型地下室深基础施工系列工法》获得国家级工法,被普遍推广应用。

中建总公司的客户遍布世界各地,在50多个国家建立了分支机构,累计完成了4000多个海外项目。通过与德国豪赫蒂夫、美国福陆、英国艾登、

日本大成、日本清水等国际承包商合作,学习和积累了大量的国际工程管理经验。

中建总公司正以崭新的理念、科学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严格遵循“商业化、集团化、科学化”的发展思路,奋力向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迈进!

1

第一章

工程概况

2

第一节 投标范围

一. 承包范围

(1)总承包管理

总承包单位既是主体工程(土建工程、钢结构安装工程)的施工单位,同时承担对各专项发包工程及专业分包工程的总承包及总承包配合服务的任务。 (2)塔楼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从垫层以上开始) (3)钢结构安装(钢结构制作另行发标) (4)裙房结构施工

(5)基坑围护工程(塔楼部分圆形围护除外)

二. 指定分包

业主在标书中已经明确下列工程为指定分包工程: (1)钢结构制作工程(运至现场、卡车交货)

(2)玻璃幕墙工程(要求总包塔吊要考虑玻璃幕墙工程的安装要求) (3)装修工程(酒店、商店等)

(4)设备工程(电气、空调、卫生、电梯)、擦窗机工程、机械式停车场工程

第二节 建筑概况

工程名称: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新建工程 主体工程 建设单位: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有限公司 概念设计:森海外株式会社

设计·审编:森大厦株式会社 一级建筑师事务所 建筑设计:入江三宅设计事务所、KPF建筑师事务所 结构设计:赖思里·罗伯逊联合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设计:IP建筑设备设计研究所

设计顾问: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系一幢以办公为主,集商贸、宾馆、观光、展览及其他公共设施于一体的大型超高层建筑。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位于作为亚洲国际金融中心而倍受瞩目的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区Z4-1街区,与金茂大厦相邻。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塔楼地上101层,地面以上高度为492m,地下3层,地块面积30000m2,建筑占地面积14400m2,总建筑面积377300m2。

3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立面图

4

第三节 结构概况

钢板,作为加

5

篇五:上海之巅的陷落——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散售

上海之巅的陷落——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散售

(转自克尔瑞《商业地产观察》杂志)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散售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但散售之后又爆出转租的消息还是刺痛了很多人的神经。上海第一高楼的地位,从什么时候开始和它的海拔产生了差距呢?

运营超高层摩天大楼,就像站在摩天大楼往地面眺望一样——惊险刺激,却又其乐无穷。运营成功了,对开发商的回报将是汹涌而来的丰厚租金以及众多世界著名企业聚集所带来的超高品牌溢价值;运营如果不成功,不仅当初的开发成本难以回收,建成之后的运营成本也会让开发商对摩天大楼的去留问题无比纠结。近期,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持有者,日本森大厦株式会社终于在纠结后做出了决定——继续对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进行散卖。

实际上,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散卖也不是什么新闻了。2011年1月,汤臣集团以2.67亿元购入环球金融中心第72层整层,正式打响了环球金融中心散卖的第一枪。随之而后,从事房地产业务的新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斥资2.62亿元购入环球金融中心第71层写字楼;法国BreadnButter公司斥资2.7亿元购入环球金融中心第67层写字楼;而第68层楼则被上海睿颖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买家收入囊中;69层和70层由沪上并不十分知名的两家保险机构天平保险和国华人寿购得;最新的一次收购出现在今年8月初,宝钢集团旗下的华宝投资一次性出手买下三层楼面,其交易单价约为8.3万元/平方米。这单目前为止为环球金融中心交易金额最大的买卖,核算下来总体资金达到8.66亿元。

对于开发商持有方来说,坐落于城市中心CBD地段的超甲级写字楼,无疑是升值空间无限量的稀缺资产。这个道理,作为日本老牌商业地产开发商的森大厦株式会社当然不可能不明白,所以它倾十年之力打造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细节无处不体现着精致和高档。如今的散卖之举,当然不会是心甘情愿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本应于2001年竣工,但因为东亚金融危机,它一直到2008年才最终落成。然而“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上海第一高楼虽然勉强躲过了东亚金融危机,但美国次贷危机随之爆发,给它的租赁带来了巨大影响,大厦的租户中一直缺少财大气粗的美国公司的身影,而以德国、瑞士、日本和大型国企为主,出租率最高时也才达到70%。伴随着一直得不到攀升的入驻率,总投资达83亿元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开始产生每年将近4亿元的财务成本和5亿元的运营成本,总成本在10

亿左右。在租赁态势良好的情况下,算上会议和酒店业务的收入,环球金融中心的年总收入在17亿元左右,投资回报期可控制在12年,但是由于环球金融中心的租赁情况,尤其是高区的租赁情况不容乐观,投资回报率的报告显然就不那么好看了。更重要的是,开发商日本森大厦集团背负着72亿美元的高额负债,本身的资金情况出现了问题,而日本经济复苏遥遥无期,开发商选择出售部分资产来缓解迫在眉睫的财务状况也就成为了必行之势。

环球金融中心的散卖之路也同样一波三折。早在去年,森大厦首席执行官兼董事Tsutomu Horiuchi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透露,森大厦将一改“只租不售”的传统战略,灵活地销售在东京的部分高楼项目,随后就传出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将对外出售的消息。在去年11月份上海本地媒体一轮“狂轰滥炸”前后,森大厦公司对于大规模抛售环球金融中心办公楼这件事还是持否认的态度。随后在今年1月,汤臣集团发布了已收购环球金融中心第72层整层的公告,首次坐实了上海第一高楼“对外售卖”的计划,森大厦当初的否认也就随风飘散了。第一高楼的售卖已成定局,而买多少、怎么卖、卖给谁,随之引发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森大厦的有关负责人曾称,上海金融中心的出售房源不可能达总量的1/3,但是在网上房地产交易备案中我们发现,森大厦将整栋金融中心都登记成为可以出售的物业。此外,森大厦曾要求购买方在7年中不得转售物业,必须自用,而且这些条约都写入了相关协议中,结果近期就曝出了环球金融中心71层和68层小业主对外低价转租的新闻,引起了业内的极大关注。经核实,低价转租是确有其事的,71层业主新源控股集团对外出租1600平方米的办公空间,租金报价11元/㎡/天,物业费为60元/㎡/月,租金较大业主方整整低了4-5元;68层也开始了对外转租,租金报价同样是11元/㎡/天。

严格地来说,在买家获得了金融中心的使用权限后,怎样处理自己的物业是自己的权利,是否租赁物业是不受物业原持有者约束的,所以当初写入协议中的条款的效力到底有多少值得质疑。现在的这种结局,从森大厦决定散卖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起就已经决定了。小业主低价转租,除了抢了大业主的生意之外,更重要的是无法保证租客的品质,在运营方面也容易与大业主方产生矛盾。既然是用于投资的产业,尽快收回投资是小业主们重心所在,那么租赁方的资质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在环球金融中心开始运营之初,开发商对租户的资质有着一套严格的审核资质,立志要打造上海的“金融磁场”。无奈租赁情况欠佳,逐步放宽了租户的行业要求,金融行业不再是一枝独秀,钢铁、贸易等行业纷纷进驻。大业

主尚且如此,那么小业主产权对租户的要求只有更为宽松,本次对外出租房源的小业主方就曾明确表示,只要可以接受租金,就可以安排看房,对于租赁方的行业和资质没有过多的要求。所谓“认钱不认人”,租户品质的降低是不可避免的。

对于超高级写字楼是否可以散售,大家的争议由来已久。2007年时,五大行对于这个问题还专门进行了一场辩论。世邦魏理仕在当时就考虑到散售可能带来的问题,坚持认为甲级写字楼只能租不能售。世邦魏理仕认为,纯租的写字楼开发商会更注重项目作为长期投资所依赖的租金收益,因此会格外注重楼宇的建筑施工质量、后期维护和资产管理。由于业主的唯一性,可以实施综合的市场、租赁及管理战略,会更好的管理租客地信息资料、保证物业管理的质量,以及确保物业整体的租金收益。而可售型写字楼,在硬件上虽然也完全可以达到“甲级”标准,但是一旦分拆出售,写字楼的内在价值就会降低很多,其中最大的一个因素就是物业管理。就租户而言,大公司一般不愿意向小业主租写字楼,因为小业主难以满足大租户很多非租金方面的要求,比如说,租户要求扩租,但隔壁是别的业主的;或者租户因为加班要求延长中央空调的时间,但其他的小业主却不愿分摊因此产生的额外支出。另外,小业主购买写字楼目的千差万别,有的自用、有的投资,所以无法就物业制定一个整体的租赁方案。同时,小业主购买的写字楼单元还存在买卖上的流通性,随着各自购买目的的不同,导致对于租客信息资料的管理以及整体的租金收益的维护极为困难。如此看来,如果森大厦当初愿意多听一些世邦魏理仕的意见,对于散售这个问题会考虑得更加谨慎。

然而,戴德梁行则认为,是否分拆或者产权分割出售,并不是写字楼是否被称作甲级的关键因素。例如,位于香港中环的力宝中心是分割出售的,但直到现在为止,并没有人说它不是甲级写字楼。另外,香港皇后大道9号项目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最高的买卖成交价格达到每平方米20万港元,在香港也很难有写字楼买卖超越这个售价。这些物业都没有因为分割出售而影响它们的甲级品质。戴德梁行表示,在物业出售之后,会有“业主公约”制约业主的责任和权利,另外还有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来执行公约,约束业主及租户的行为。分散出售的写字楼的确无法约束小业主应该租给谁,或不应该租给谁,但甲级写字楼的租金非常高昂,已经给租户设置了一个门槛,一般实力不够的企业根本无法承受甲级写字楼的租金,这已经限制了租户的品质。另外,写字楼物业不像零售业的商业物业,对于“隔壁邻居”那么看重,关上门就是自己的天地,出了门到了公共区域只要遵守公约就可以了。

理论上来说,戴德梁行的看法是没什么问题的,但他们忘记了一点——上海毕竟不是香港。香港的业主也许会制定“业主公约”,但上海的业主们目前还没有达成这项共识的想法;就算公约真的成型了,既然和大业主签订的不能转租的协议都可以轻易违反,这种小业主之间的公约就更没什么约束力了,还是那句话,一切全凭自觉。而所谓用租金筛选租客素质的理论可能也只适用于香港,在当前的内地,人们的财富拥有程度和素质的高低显然是完全没什么内在联系可言的。

环球金融中心的散卖已成定局,现在的问题是还会有多少面积继续入市,散卖之路的尽头在何方。出售比重越大,也意味着管理难度越大。现在散售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开始显现,如果森大厦无法用一个切实可行的途径取代传统的写字楼运营理论,这些问题会越来越严重。而一个地标性的建筑沦为资金压力下的牺牲品,无疑是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结果。想象一下,十年以后,环球金融中心气派的幕墙上挂满了像狗皮膏药一样的空调**机,那该是多么可笑而又可怕的景象!在环球金融中心不远处的另一块工地上,新的世界最高楼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时刻都在长高的上海中心在环球金融中心的前车之鉴面前作何感想?摩天大楼的成功运营需要一个成熟而极富经验的开发商,需要强健稳定的后续资金支持,更需要等待一个正确的入市时机、一个欣欣向荣的经济大环境,这些都是缺一不可的。对于环球金融中心,我们在唏嘘感叹与争论的同时,更多的是惋惜。而对于未来的上海中心,唯有祝福。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