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踏雪寻春阅读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1:16:02 高中作文
踏雪寻春阅读答案高中作文

篇一:踏雪寻春

踏雪寻春

窗外,飞舞的雪花中,那丛迎春开得正闹。白雪映衬黄花,金灿灿的。刚从学校回来过寒假的我忽然心动,踏雪寻春去!妹妹正随三毛在撒哈拉大沙漠里遨游,不时嘿嘿傻笑。好容易把她拉回来,却瞪大眼睛说我有病。我拿三毛作比,说踏雪寻春,当比三毛更三毛。一听这话,妹妹来了精神,翻身下床,围巾胶鞋,极麻利地武装完毕,倒连声催起我来。我窃笑,还是头发长的好唬弄。

一上江堤,寒风挟着雪团儿直往脖子里钻。放眼望去,雪滩茫茫,瘦水一痕。妹妹跌足叫悔:“寻春寻春,寻你的魂。”我笑道:“若是桃红柳绿,莺飞草长,那叫游春。这踏雪寻春,妙在一个‘寻’字。”妹妹满脸无奈,作误上贼船状,一跛一滑,跟我下了江堤。

江滩杳无人迹,积雪蓬松深及膝弯。顶风冒雪,一步步捱到江边,妹妹气喘吁吁,两颊绯红,不由满腹怨气。我劝她说,这江水非平日之江水,乃是绿葡萄发醅的一江春水。说归说,自知难以服人。搜索枯肠想胡诌几句,妹妹忽然惊呼,且遥指远方。我擦净眼镜,极目水天苍茫处,好像有几粒黑点。妹妹眼尖,说是野鸭子。我遂借题发挥,诵东坡名句:“春江水暖鸭先知。”

观赏了雪落碧波,野鸭戏水的美景,欲打道回府,谁料又节外生枝——妹妹想原路返家,我想从柳林迂回,相持不下,陷入僵局。没办法,只好掷硬币一决胜负。天助我也,三番两胜,兄走妹随。此时雪愈发下得紧,惟闻阵阵喘息与吱吱踏雪声。更觉路漫漫其修远兮,双腿沉沉如坠铅。

突然,眼前出现几丛芦苇,皆遭火焚,残干枯叶,劲风中摇曳作响,一种凄美慑人魂魄。妹妹见了停下步子,调侃说:“这里也有春么?”我折段焦苇,剥去苇衣,苇心竟泛出新绿,火焚雪欺,芦苇不死,令人感叹。

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柳林,恍如置身水晶宫。柳树就像巨大的白珊瑚。徜徉在此,俗心如洗,一片玉洁冰清。妹妹牵过一根柳条,吹去浮雪,欢呼:“柳条发芽了!”我笑痴人说梦。谁知凑近一瞅,咦!柳条当真拱出粒粒嫩芽。只可惜,不会做诗,难以抒情。

我问妹妹:“今儿踏雪寻春感觉如何?”她笑答:“妙!妙!明年下雪,我们还来。”

16.你怎样理解“那丛迎春开得正闹”的“闹”字?(4分)

17.文章结尾处,妹妹说:“妙!妙!”说明兄妹俩是寻到了春的。兄妹俩是从哪里看出春天已经来到的?(5分)

18.你认为文章所写的早春具有怎样的品格?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评析。(6分)

参考答案

16.(4分)“闹”使用了通感(1分)。“闹”是听觉形象(1分),迎春花开是视觉形象(1分)。突出了迎春花开得热烈(1分)。

17.(5分)①野鸭戏水,说明江水变暖,已经是“春水”了;②芦苇苇衣焦枯,但苇心泛出新绿,说明春天已经到了;③浮雪下柳条已经拱出粒粒嫩芽,说明春天已经到了。(以上三点,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单纯列出“春江”、“苇心”、“柳芽”的每点得1分。“迎春花开”、“野鸭”、“芦苇”、“柳条”不得分。注:迎春花因花谢春盛而得名,其花期与梅花相近,部分地区早于梅花,所以“迎春花开”不能说明“春天到了”。)

18.(6分)春天是万物与风雪严寒抗争而来的,并不是大自然的恩惠(寒冷的环境);虽柔弱却不畏强暴,虽屡遭摧残却不可战胜(被烧焦的芦苇苇心泛出新绿);在苦难中显示自己顽强的生命力,唤起人们的希望、鼓舞人们的信心(妹妹从开头懊悔到明年还要来)??(任选两个观点,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即可。必须结合文本。)

篇二:2012年语文高考阅读复习专题辅导(散文答案及解析1))

2012年语文高考阅读复习专题辅导(散文答案及解析1) (一)

1、从结构上说,此句由写张继京城落榜转而写他枫桥夜泊,完成了行文上的自然过渡(承上启下)。

2、⑴【答案】⑴警世和鞭策。⑵【答案】⑵遭遇挫折后的失落、沮丧心情。

3、【答案】暂时的挫折并不意味着事业的终结,真正的强者应乐观豁达地笑对现实,创造不朽的人生。

4、【答案】B、C。

(二)

1、(1)不一样。(1分)前面的几个“窗子”都是实指房子上的窗子,它是人与社会联系的窗口,后一段中“窗子”是比喻,是指心灵的窗子,号召人们以改革开放的心态来迎接新世纪。(1分)(意思对即可)

(2)①“窗子”和“眼睛”是人与房子最重要、最明显的部分,它们形相似。②功用相同,都是联系自我与社会的纽带,它们神相似(共两点,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2、(1)自然和社会的纽带(或“窗能联系室内外,通风透光”)

(2)窗子是房屋最鲜明的象征(或“窗使房子更美观”)

(3)人类文明随着窗子的扩大而扩大(或“窗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每对一点给2分)

3、热爱生活,欢迎改革。(只要扣住热烈、积极、开放即可)

4、C (对主旨的概括不全面,除了赞颂新生活外,还有欢迎改革) E (无陪衬)

(三)

1.通过刻画在恶劣环境下顽强生长的胡杨树形象,衬托出沙漠中同样富有顽强生命力的红

柳的美。(意思对即可)

2.答题要点: (1)看见身处险恶环境中的自在、散漫同时不失美好的生命??红柳时强

烈的惊讶和喜爱的心情。

(2)红柳给了作者深刻的印象,使他产生了丰富的联想。

3.答题要点: (1)突出红柳甘守寂寞,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

(2)以物喻人,歌颂那些在名利面前甘守清贫,坚持操守的人。

4.BD

(四)

1.一问:诗歌衰老,失去生命力。或者:变得灰暗、腐朽;或者:失去光彩和神奇。二问:没有成为人们灵魂的一部分。三问:作者认为当代诗歌没有经过时间的淘洗。(每问2分。意思符合即可)

2.古诗经过时间淘洗,本身的光彩不会失去,其魅力反而得到提升。(4分,两个要点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

3.它能深化我们对人事的体察,成为我们精神的源泉和归宿;赋予生命以更深厚的意义。(4分,两个要点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

4.A.D(A.“只是”“只要”太绝对了。D.主要原因是时间的淘洗。)

(五)

1.独酌或对酌的饮酒形式 元拘无束的形式(3分),欲醉未醉的境界(微醺的境界)(2分)。

2.李白写了很多酒味很浓的诗文。

3.(1)、酒可以浇去心中的郁闷和不平(2分);(2)酒可以渲染气氛,调剂情绪,有助于谈兴(2分);(3)、酒可以使人唤起联想,产生创作的灵感(2分)。

4.AB(C.是某些批评家的观点;D.为知己而感动E.在雪天饮酒有情趣,不说明没雪就没情趣)

(六)

1、同样表示惋惜,开头说“难得活”,结尾说“不得活”,说明人们对秃梧桐的存活越来越没信心,显示出秃梧桐生存的艰难,(3分)此外在结构上有前后照应的作用。(1分)

2、老榆、大理菊、牵牛花、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1分)“写其它的树和花衬托出秃梧桐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和顽强的生命力,从而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3分)

3、这句话是说,即使秃梧桐死了,它的种子也会将它的生命延续下去,生命是生生不息的(3分)秃梧桐生存艰难,但却生生不息的现象,启示我们: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但我们要热爱生活,对生活取积极奋进的态度。(只要扣紧“秃梧桐”来谈,言之成理即可)(3分)

4.A、C(A项说“反衬“,显然不对;C项作者“对它的前途的忧虑”错误,从最后一段看,其实作者对秃梧桐充满信心。)

(七)

1、破碎的东西烙下了生命的影迹,比完整的东西更为真实.更为深刻。

评分标准:答“生命的影迹”为“生命的气息”得2分:答:“更真实”, “更深刻”,各得1分。共4分):

2、一个人只有在落魂时,才会把禁闭在内心深处的辛酸、难以释怀的心事和情绪表露出来.才会最真实地展示出自己生活的本真状态。

评分标准:答“落魄”或“失意”等,得1分;答“辛酸(经历)”“心事和情绪”,各得1分;答“生活本真”或“本来面貌”等得1分,意思正确亦可,共4分。

3、两个方面。①只有破碎的东西才是美丽的:②只有破碎的灵魂才是最美丽的。

为什么要这样展开:①写“破碎的东西”是为后文写“破碎的灵魂”作铺垫。写“破碎的灵魂”是写“破碎的东西”乃至全文写作的最终目的。②由浅人深,逐层深入地阐述了只有破碎的心灵才最美丽的道理。

评分标准:第一问2分,前后各占1分;第二问两点各占2分,且按前后内容分别占1分的标准来判分。共6分。

4、BC 解析:B项对人物个性的概括以偏概全:C项对“持久”的解说有误,应为我们心中这种别致的幸福和欢乐像田野和草场一样广阔无边.像月光一样细密绵长。

(八)

1.一方水土和风情,孕育着一方乐器的生长。

2.阿炳是众多因二胡而出名的流浪艺人中最出色的。

3.①是一种悲苦和困顿,一种沧桑和无奈;

②是一种忍耐和坚韧,一种奋进和抗争。

4.D、E

(九)

1.①菊黄色的江水 ②带有菊字的地名 ③菊黄色的阳光 ④被菊黄色历史装帧的古建筑

(每一点0.5分) ⑤菊花般的品格 ⑥菊花般的幻想(每一点1分)

2.①“泥土”比喻清洁的环境,“诗句”比喻节操、理想。意思是:在清洁的环境之中追

求他的理想,保持他的节操。 ②1600年了,他的节气、精神已发扬光大了吧。

3.①看似“散缓”实有“奇趣”的诗风。②看似超逸实为正气凛然的人格。

4.C、D

(十)

1.特定的景物使作者产生由鹰及人及民族的联想,作者并非震撼于鹰,而是震撼于中国人、中华民族鹰一般的爆发的力量和奋飞冲天的豪迈。(5分)

2.天上落下的泪,是鹰的泪。鹰高傲、凶猛,却被捆在架上无法高飞,当尊严受到冒犯却无法还击时,心中当然充满强烈的悲怆。作者用梦到鹰泪的描写,表达了对奋飞者厄运的深深的同情及怨愤。(4分)

3.人工孵化的;目光迟带,茫然冷漠;有着祖先的血脉,却从未曾飞翔。作者希望不要人为地制造能力退化,让高飞的灵魂永不沉沦。(5分)(以上答案意思对即可)

4.CE(A反衬的应是:鹰是“飞翔的精灵”“永不留恋巢穴的温暖与安乐”。B苍老的鹰并没有失去灵魂。D“虐待人才的行为给予了有力的批判”在文中没有根据。)

(十一)

1、(4分)因为树的潇洒大方优雅的姿势,/谦虚而有深度的品格,/珍惜来自宇宙的每一点营养的胸怀,/简洁、完美的个性。

(以斜线为界,每小层意思1分。)

2、(6分)(1)世界上各种生物都有自己生存的方式和理由,不会与人的需要或意愿完全相同 (或:生物按自己的需要而生存,不会全都适应人类的需要。)

(一定要写出后一分句的意思)

(2)野外的池塘、树林、小花、阳光这些自然景物(1分)/能让我们攥紧的骨骼和灵魂摊开,(1分)/让我们自由地徘徊,充满惊喜和依赖,(1分)/深切地体会生命中无尽的美感。(1分)

(以斜线为界,答对一层意思给1分)

3、(4分)(1)上帝的花园指大自然。(1分)

(2)自然是美好的,(1分)/人类应充分尊重自然,享受自然,开发(利用)自然,(1分)/不要盲目地去改造自然。(1分)

(第(2)题以斜线为界,一小层意思1分。综合回答也可以。)

4、A、E(每个2分)

(十二)

1、酒性烈,茶性淡;(2分)酒能养气,茶能消俗。(2分) 2、不像喝酒那样,喝酒需要豪气,在痛饮中感受到人生的快意,而茶不然。 3、下雪天下皆白,开阔而爽朗,最适宜在醉中品味人生;(3分)雨天四周皆静,有雨打芭蕉的静美,在雨天品尝茶的幽香,能让人移情,甚至忘情。(3分) 4、C D

(十三)

1.[C][E]

2. 当代歌星惯于装模作样,追求表演的繁复,却远不如真诚、单纯的丹佛 能长留人心。

3.(1)不能。(2)这两个词都有令人感到满足的意思,“美满”侧重于结果的美好、圆满;“完美”则指结果达到期望的极致,无可挑剔,无所欠缺,“完美”较“美满”程度深,表意重。文中先写人与歌的相融,后写人与人的相融,文意由轻到重,以表现两个生命的碰撞为重点,故两个词在使用上不能互换。

4.聆听老歌,使自己更加珍视生命中那些单纯、真诚、稳重、使人感到安详的东西。这是自己成长过程中对生活的重要感悟。

(十四)

1.(3分)作者对日常生活的琐碎、平庸感到厌倦(1分),而又为自己拥有美好的精神花园而对生活充满感激之情(2分)。

2.(4分)前者论述现实物质生活(1分),后者论述精神生活(1分),形成反衬关系(2

分)。

3.(4分)作者在阅读书籍用心灵 与古今中外的哲人 交流思想而受到启发。

(1分) (1分) (1分) (1分)

4.(5分)我好像可以上天入地(1分),在另一世界里遨游,领略那里无限美好的风景(1

分),和最健谈的人们讨论问题(1分),自己感到无限的惬意和喜悦(2分)。

5.(4分)(B)(E)[答对一个但另外一个错给1分,全对给4分]

(十五)

1、(1)变化而永恒的时光。(2分)

(2)变化的万物,也含作者自比(2分)

2、生命的历程相似,但对社会的贡献不同。

或:生活的历程相似,但每个人的人生价值不同。(4分)

3、(1)生命的时光和历程不会重复(2分)

(2)时光易逝,永不再回。(2分)

(3)活得坦然,活得真实。(2分)

(十六)

1、泠然的清醒,超逸的豁达,不变的安闲,和永恒的宁静(或答出安闲明澈、豁达超然也可以)

2、(1)读小学时期感悟到秋的安闲明澈;(2)在复杂多变的岁月,在那寂寞的村学的两年领略到寂寞中的宁静,无望时的安闲;(3)在逐渐沉稳的中年领悟到豁达与超然。(时期与感悟的内容各1分)

3、要点一:因为正是那几年--生命中难得出现的那几年中,作者在秋天的指引下寻找到迷失的自我,领悟到生命的意义。(3分) 要点二:在秋的安闲淡雅豁达超然的启发下,作者能以平淡的心情去看待所经历过的一切悲酸与伤痛。(2分)

4、A、C

(十七)

1.(1)通感,突出了迎春花开得热烈(这道题,首先是对修辞手法的辨认,“闹”是听觉形象,而“迎春”开则是视觉形象。感觉之间的相互沟通是通感的修辞手法。在这里是借用了千古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表达方式,将视觉形象以听觉形象出之,来达到表达迎春花开得热烈的意思)(2)点出一个“春”字,向读者透露野鸭子是春的信使,紧扣了文题(做这道题时,一定要注意其用意是什么,因为在前文只是写到野鸭子,一般的读者可能一下还醒悟不过来,所以引用这句诗,将其春的信使的面目透露出来

)

2.野鸭、苇心、柳条(全文写的是一个“春”字,因其是踏雪寻春,所以作者要把所寻到的春天告诉读者。“春”在哪里?以什么物象将春形象地展示出来,这是作者必须要巧妙安排的。在文章中作者正是借助野鸭、芦苇之心和柳条来透露春天的到来的)

3.应紧扣“春天是万物与风雪严寒抗争而来的,并不是大自然的恩赐;虽柔弱而不畏强暴,虽屡遭摧残却不可战胜;在苦难中显示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以唤起人们的希望,鼓起人们的信心”等要点来评析。(要注意从环境的寒冷等来得出第一要点,要注意从芦苇被烧而春

来又酿新绿来得出第二要点,要注意从文章中妹妹开头的懊悔到后来的明年要再来得出第三要点)

4.CD(A项中的四个“三毛”,前三个“三毛”应是实指,后一个“三毛”则是虚指,只是一种象征。B项中的“含有轻蔑的意味,与文章的感情基调不协调”有误,这里的“头发长的”有调侃的意味,给文章增添了情趣。E项的评述过于偏颇,不正确)

(十八)

1.运用了比喻(由“石波”“停泊”可见出是承前将“废墟”比作“船只”)、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对这一历史的停滞、凝固的沉痛和遗憾,其中也隐含了改造这凝固历史的渴望。

2.“我的变化”,既指年岁的增长,更指思想感情和思想认识的变化,过去年轻时只觉得这里好玩(坐在里面照相),现在有了一种历史沧桑感和历史责任感,因而“我没有凝固”,这才有后面所写的“醒悟”

3.借“风”这一整个废墟的形象代表,引出我在不断的风声中的“忽然醒悟”,使“改造这凝固的历史”的“召唤”表达得更为凝重,更为强烈。(以上三题意思对即可,表述差的酌情扣分

)

4.CE[A项应该是一种“遗憾”之情,也不是“莫名”;B项具体描写这一“凝固的历史”,为下文抒写更新的渴望作铺垫(实际已隐含了这一渴望);D项没有二者的对比,也不表现“敬服”;F项文章主题当为召唤人们“改造这凝固的历史”,在这一废墟上建造新的建筑,用以

昭示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强大]

(十九)

1.(4分)形态、开花、用途;美丽。(答对1点得1分)

2.(4分)①突出了环境的艰苦,表现了母亲的伟大。(2分);②用明月积雪的明亮皎洁衬托母爱的纯洁无私。(2分)

3.(6分)①是喝了苦药之后吃的;(2分)里面融进了深深的母爱。(2分)②母亲背着我雪地寻药的情景给了我生活的信心和勇气。(2分)(以上三题学生作答不必拘泥于上述文字,意思对即可)

4.(4分)D、F(D不能说经历了很多劫难。 F不能以偏概全,本文风格应为清新质朴)(答对1项得2分)

(二十)

1. 王维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 简单的外形,朴实的品格

3. C

4. 第(5)段:桥上的无尽离愁,道尽了天涯游子的羁旅愁思

第(6)段:桥下的闲适生活,表现出平凡人生的旷达胸襟

5. D

6. 联想 感悟 语言

(二十一)

1. (4分)D、E

2. ① “富有的雅士”无法真正欣赏夜雨诗意。作者借此引出自己的话题。

② 不能。作者认为,美国教授从夜雨中感受的是轻松和潇洒,而作者获得的是对

诗意和哲理的深刻领悟。

③ 艰难

3.人在与自然对峙中,如果明确无误地战胜了自然,则会产生一种松快愉悦的美;而当人与自然的较量势均力敌,则会产生一种悲剧美。

4.不同意。因为作者认为现代是人类的生命力和原始创造力的发展;人类仍然会在与自然的较量中产生具有诗意的体验。

(二十二)

1. B(文中“我辈”不等同于“今天之人”)C(黄山谷的话,本身并不是对坏书、劣史的批判,作者引用黄山谷的话是为了引出对坏书、劣史的批判。)

2. (1)作者赞赏对联所表明的格外及时努力之意,也愿以此自励。

篇三:昆山市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初二语文

昆山市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初二语文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斑bó ②梧 ③随心所yù ④洗耳gō听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在乡村,随处可见争颜斗艳的野花,随处可闻清翠婉转的乌鸣。清晨,公鸡潦亮的叫声就是我们的闹铃;夜晚,虽没有流光溢采的霓虹灯,却能够享受满天繁星闪烁的愉悦。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②,出门俱是看花人。(杨巨源《城东早春》)

③,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

⑤,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

⑥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渔家傲》)

⑦夕阳西下,。()

⑧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林嗣环《口技》)

4.名著阅读《水浒传》。

智深正使得活泛,只见墙外一个官人看见,喝彩道:“端的使得好!”智深听得,收住了手,看时,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穿一对磕瓜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迭纸西川扇子。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口里道:“这个师父,端的非凡,使的好器械!”

写出这一段故事发生的地点,并简单介绍“墙缺边立着”的“官人”的姓名、身份,以及他来到此地的缘由。(5分)

5.下面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什么?请将它概括成一个句子,写在段首横线上。(不超过15字)(3分)

国戏曲有南、北之分,南曲在不同地方唱法也不一样。元末,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之为“昆山腔”,为昆曲之雏形。明代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的声律和唱法进行了改革创新,吸取了海盐、弋阳等南曲的长处,发挥昆山腔自身流丽悠远的特点,又吸收了北曲结构严谨的特点,运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箫、笙、琵琶等乐器伴奏,造就了一种细腻优雅、集南北曲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通称昆曲。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9题。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

A. 无奔走之劳矣 .

B.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

C. 言和而色夷 C.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口技》)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

7.下面哪一句的语气与其他几项不相同?(2分)

A.岂他人之过哉? B.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D.齐人固善盗乎?(《晏子使楚》) C.何陋之有?(《陋室铭》)

8.根据文意,说说东阳马生学有所成的原因。(1分)

9.选文如何表现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强调他们学习条件的优越有什么用意?(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第10题。

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或日蛟蜃之气所为。疑不然也。欧阳文忠曾出使河朔,过高唐县,驿舍中夜有鬼神自空中过,车马人畜之声,一一可辨。其说甚详,此不具纪。问本处父老,云:“二十年前尝昼过县,亦历历见人物。”土人亦谓之海市,与登州所见大略相类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疑不然也。

②二十年前尝昼过县,亦历历见人物。

阅读《孔乙己》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1~13题。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11.选文第一句突出了怎样的环境特

踏雪寻春阅读答案

征?放在该段开头有什么作用?(3分)

12.孔乙己的腿分明是被打断的,为什么要说是“跌断”的?掌柜分明知道缘由,为什么还要一再追问?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13.从表达效果看,“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一句能否改得简洁些?为什么?(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4一16题。

俯而学与仰而思

古人所说的“俯而学与仰而思”,实际上说的是一个“怎么学”的问题,指的是一种学习方法。

“俯而学”,就是要沉下心去深入学习,潜心钻研。这就要树立“表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钻研精神,细细揣摩,穷追不舍。否则,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将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难以承担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但要真正学得“学问”,能够“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不“俯”下身去学是不行的。

“仰而思”,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放眼观察周围的事物,理论联系实际。只读书,读死书,不善于读思结合,最终是无法达到读书的真正目的的。战国时的赵括可谓熟读兵书,谈起兵事来头头是道.可到了战场上,只知道按照兵书行事,而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战术,结果导致惨败,在历史上留下了“纸上谈兵”的笑柄。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在编撰《史记》的过程中,追求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境界。“一家之言”就是在深思熟虑后,结合客观现实形成的独到见解。实践也一再证明:在学习时不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读书时功夫仅下在书本上,就只会人云亦云,就难有真知灼见,也就提不出新思路,拿不出新办法。

孔子告诫我们:“”意思是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怠惰而无所成就。孔子这句话精辟地论述了“俯而学”与“仰而思”的辩证关系。我们应牢记先贤的教导,在实践中学有所得,思有所获。

14.根据文意,写出文中横线处应填写的语句。(2分)

15.选文第二段引用了毛泽东同志的一段话,此处引用是否恰当?为什么?(2分)

16.选文第三段中列举赵括和司马迁这两个例子有什么作用?(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 21题。

踏雪寻春

牛宪纲

①窗外,飞舞的雪花中,那丛迎春开得正闹。白雪映衬黄花,金灿灿的。刚从学校回来过寒假的我忽然心动,踏雪寻春去!妹妹正随三毛在撒哈拉大沙漠里遨游,不时嘿嘿傻笑。好容易把她拉回来,却瞪大眼睛说我有病。我拿三毛作比,说踏雪寻春,当比三毛更三毛。一听这话,妹妹来了精神,翻身下床,围巾胶鞋,极麻利地武装完毕,倒连声催起我来。我窃笑,还是头发长的好唬弄。

②一上江堤,寒风挟着雪团儿直往脖子里钻。放眼望去,雪滩茫茫,瘦水一痕。妹妹跌足叫悔:“寻春寻春,寻你的魂。”我笑道:“若是桃红柳绿,莺飞草长,那叫游春。这踏雪寻春,妙在一个‘寻’字。”妹妹满脸无奈,作误上贼船状,一跛一滑,跟我下了江堤。

③江滩杳无人迹,积雪蓬松深及膝弯。顶风冒雪,一步步捱到江边,妹妹气喘吁吁,两颊绯红,不由满腹怨气。我劝她说,这江水非平日之江水,乃是绿葡萄发醅的一江春水。说归说,自知难以服人。搜索枯肠想胡诌几句,妹妹忽然惊呼,且遥指远方。我擦净眼镜,极目水天苍茫处,好像有几粒黑点。妹妹眼尖,说是野鸭子。我遂借题发挥,诵东坡名句:“春江水暖鸭先知。”

返家,我想从柳林迂回,相持不下,陷入僵局。没办法,只好掷硬币一决胜负。天助我也,三番两胜,兄走妹随。此时雪愈发下得紧,惟闻阵阵喘息与吱吱踏雪声。更觉路漫漫其修远兮,双腿沉沉如坠铅。

⑤突然,眼前出现几丛芦苇,皆遭火焚,残干枯叶,劲风中摇曳作响,一种凄美慑人魂魄。妹妹见了停下步子,调侃说:“这里也有春么?”我折段焦苇,剥去苇衣,苇心竞泛出新绿,火焚雪欺,芦苇不死,令人感叹。

⑥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柳林,恍如置身水晶宫。柳树就像巨大的白珊瑚。徜徉在此,俗心如洗,一片玉洁冰清。妹妹牵过一根柳条,吹去浮雪,欢呼:“柳条发芽了!”我笑痴人说梦。谁知凑近一瞅,咦!柳条当真拱出粒粒嫩芽.j只可惜,不会做诗,难以抒情。 ⑦我问妹妹:“今儿踏雪寻春感觉如何?”她笑答:“妙!妙!明年下雪,我们还来。”

篇四:上海市闸北区2013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与答案

上海市闸北区2013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考试号和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5分)

人生逆境 罗兰

①每个人都可能有环境不好,遭遇坎坷,工作辛苦的时候。说得严重一点,几乎可以说,

在我们每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以前,就被注定了要背负起经历各种困难折磨的命运。

②但这并不是说,因此就该认定人间没有乐趣,或生命没有价值。我们( )被注定了要

靠劳力、靠工作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被注定了有七情六欲来品尝人间各种各样的离合悲

欢;( )在另一方面,我们却有机会欣赏这鸟语花香的世界,我们还有智慧可以体味人间苦

乐的真谛,我们也还有心情来领略人间的爱心、善良和同情是何等的珍贵。总而言之,和我

们所付出的代价比起来,我们的收获是值得的。

③我常把人生比做一次旅行,辛劳和苦难算做是我们所不能不花的旅费。而在这一趟旅

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各种各样五色缤纷的经验。当我们痛苦的时候,可以当做那是我们在旅

途中的涉水跋山、走狭路、过险桥。而当我们快乐的时候,那是我们到达了风光明媚的处所,

卸下了行装,洗去了风尘,在欣赏留连。也正如旅行一样,不在某一处风景区永远停留,而

只能在驻足一阵之后,就又该背起行囊去寻觅另一处佳境。

④因此,人间的苦苦乐乐,我们都该把它看做理所当然。做生意顺利的时候,财源滚滚

而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是顺境。一旦遇上风险,逆境来临,就又要过一过节衣缩食

的苦日子,不够坚强的人当逆境来临时,就难免会匆匆结束这次旅行,到那渺茫不可知的地.

方去;而假如我们够坚强,就该明白,我们就是为经历这些风险而来。 ..

⑤作为一个像样的旅行家需要勇气,也唯有有勇气承担旅途风险的人才可以到达人生的胜境,才可以领略到一般人所领略不到的“化险为夷”,“夜尽天明”,“腊尽春回”等

等的乐趣。因此,逢到逆境时,我们要忍一忍、熬一熬、再多拿出一份勇气和信心;不要只看旅途的艰苦,而要把希望的灯光点亮,去照见那你所想要去的地方。

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受到环境压力的时候;但在这时候,你与其悲伤流泪,就不如将自

己既有的条件去慢慢耕耘,等一旦机会来临,自己也有了足够的条件去应付了,境遇就好转

了。许多事实使我相信,一个人的生活需要可以缩小到最小限度,而一样保持乐天达观的心

情。只要你自己不让自己消沉灰颓,环境是不能把你怎样的。

⑦懂得旅行乐趣的人,往往对平坦好走、容易达到的地方没有兴趣,而偏偏喜欢去找那

些险峻的山,未开发的林,或没有人烟的岛。他们认为旅行的乐趣在于克服那些途中的困难,在于到达别人所不易到达的地方,在于发现新的佳境。

⑧懂得人生的人也是一样,他们往往不喜欢平稳凡庸的生活,而有胆量去尝试一些困难

的、冒险的、但却有内容、有意义的生活。因为他们知道,当困难克服了,险境过去了,他

们才会尝到一些人生的真味,他们才会真正懂得人生的苦是怎样的苦法,乐又是怎样的乐法,贫穷的滋味怎样,失恋的滋味如何,而他们最大的收获却往往是成功的快乐。

⑨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谓“人上人”并不是一般功利的想法;而是说,他可以在生活上比一般人较为豁达开通,眼光远大,做起事来可以得心应手。如果

我们从小就安安稳稳无风无浪地像花朵一样生活在暖房里,我们所见的天日就只有那一点

点,所能适应的温度也就只有那一点点,那还有什么意思呢?

1、根据文章的意思,可依次填入第②段括号处的一项是( )。(2分)

A.虽然 甚至 但 B.虽然 虽然 但

C.即使 即使 可 D.即使 并且 可

2、第④段加点词各指代什么?有何作用?(4分)

那: ; .

这些: 。 ..

作用: 。

3、将人生喻作“做一次旅行”, 其含义有: (3分)

① ;

② ;

③ 。

4、第⑦段画线句印证了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的一句名言:“ 1分)

5、选出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 文章开篇从人之常遇入手,进而以爱心、同情与付出的代价相比,证明“收获是值得的”。

B. 本文主要运用对比手法阐述了怎样追求“佳境”的态度、办法及观点。

C. 顺境与逆境交替出现,乐极生悲,否极泰来,——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表达了作者对人

生的感悟。 D. 人生之路多险途,无限风光在险峰;欢乐与痛苦相伴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不应回避,

应该敢于直面,从中享受挑战、成功的快乐。

6、面对“人生逆境”,作为一个“像样的旅行家”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2分)

踏雪寻春 牛宪纲

①窗外,飞舞的雪花中,那丛迎春开得正闹。白雪映衬黄花,金灿灿的。刚从学校回来

过寒假的我忽然心动,踏雪寻春去!妹妹正随三毛在撒哈拉大沙漠里遨游,不时嘿嘿傻笑。

好容易把她拉回来,却瞪大眼睛说我有病。我拿三毛作比,说踏雪寻春,当比三毛更三毛。..

一听这话,妹妹来了精神,翻身下床,围巾胶鞋,极麻利地武装完毕,倒连声催起我来。我

窃笑,还是头发长的好唬弄。 ....

② 一上江堤,寒风挟着雪团儿直往脖子里钻。放眼望去,雪滩茫茫,瘦水一痕。妹妹跌

足叫悔:“寻春寻春,寻你的魂。”我笑道:“若是桃红柳绿,莺飞草长,那叫游春。这踏雪寻春,妙在一个‘寻’字。”妹妹满脸无奈,作误上贼船状,一跛一滑,跟我下了江堤。

③江滩杳无人迹,积雪蓬松深及膝弯。顶风冒雪,一步步捱到江边,妹妹气喘吁吁,两颊绯红,不由满腹怨气。我劝她说,这江水非平日之江水,乃是绿葡萄发醅的一江春水。

说归说,自知难以服人。搜索枯肠想胡诌几句,妹妹忽然惊呼,且遥指远方。我擦净眼镜,

极目水天苍茫处,好像有几粒黑点。妹妹眼尖,说是野鸭子。我遂借题发挥,诵东坡名句:

“春江水暖鸭先知。”

④观赏了雪落碧波,野鸭戏水的美景,欲打道回府,谁料又节外生枝——妹妹想原路返

家,我想从柳林迂回,相持不下,陷入僵局。没办法,只好掷硬币一决胜负。天助我也,三

番两胜,兄走妹随。此时雪愈发下得紧,惟闻阵阵喘息与吱吱踏雪声。更觉路漫漫其修远兮,

双腿沉沉如坠铅。

魄。妹妹见了停下步子,调侃说:“这里也有春么?”我折段焦苇,剥去苇衣,苇心竟泛出新绿,火焚雪欺,芦苇不死,令人感叹。

⑥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柳林,恍如置身水晶宫。柳树就像巨大的白珊瑚。徜徉在此,俗

心如洗,一片玉洁冰清。妹妹牵过一根柳条,吹去浮雪,欢呼:“柳条发芽了!”我笑痴人

说梦。谁知凑近一瞅,咦!柳条当真拱出粒粒嫩芽。只可惜,不会做诗,难以抒情。

⑦ 我问妹妹:“今儿踏雪寻春感觉如何?”她笑答:“妙!妙!明年下雪,我们还来。”

7、“游春”与“寻春”的区别是:。(3分)

8、简述第①段加点词(“三毛”、“头发长的”)的表达效果。(4分)

9、对本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本文突出一个“寻”字,表现了人物在艰苦的环境中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

B.风雪中的春意虽然柔弱,但十分顽强,不可战胜,给人以希望和信心。

C.虽然在冰天雪地中艰难寻春,但文章语言轻松活泼,富有情趣,表现了人物积极向上的

精神状态。

D.踏雪寻春的念头是突然产生的,寻春之后的发现是令人愉快的。文章表现了年轻人不甘

寂寞、富于幻想、容易冲动等性格特征。

E.文章虽然着意表现白雪掩盖之下春的信息,但对雪地世界的描写也一样精彩;雪象征着

兄妹之间纯真无瑕的心灵。

F.本文以行踪为线索,按人物情感的变化逐层展开,呈递进式结构。

10、兄妹“寻春”寻到了什么?这些景物有何特色与作用?(4分)

11、赏析第⑤段文字。3分)

12、“妹妹”在文中的作用是:(4分)4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曲终收拔当心画,

(2)山气日夕佳,

(3)世事洞明皆学问,_。(曹雪芹《红楼梦》)

(4)仓禀实而知礼节,___________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5)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6)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屈原列传》)

(7) ?总是离人泪 。 (王实甫《西厢记》)

(8) ,来者犹可追。 (《论语 微子》)

四、阅读下面苏轼的一首词,完成12——14题。(8分)

定风波①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②,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①此词作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是作者被贬黄州后的第三年。②萧瑟处:指

遇雨的地方。

14、“定风波”是这首词的。 (1分)

15、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这首词虽然只写了生活中遇雨的一件小事,却表现了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令人回味。

B.序文中说,同行的人在雨中很狼狈,只有作者气定神闲,泰然处之,反映出他不同常

人的胸襟气度。

C.“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的句子尤其精彩,不但写出了面前的风雨,也暗示

了人生的“风雨”。

D.这首词上下片分工明确,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兼议论,体现出词人清晰的思维脉络。

16、结合苏轼的身世和本词的写作背景,品析词中画线句所包含的生活哲理。 (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6分)

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襁褓而孤,为伯父让之所鞠。及长,博学,早知名。隋文帝

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室,甚亲敬之。文帝即位,累迁吏部侍郎。大业初,西域诸番款张掖塞

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矩乃访西域风俗及山川险易、君长姓族、物产服章,入朝奏

之。帝大悦,每日引至御座,顾问西方之事。帝幸东部,矩以蛮夷朝贡者多,讽帝大征四方.

奇技,作鱼龙曼延、角牴于洛邑,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怅,盛酒食,

遣掌番率蛮夷与人贸易,所至处悉令邀延就座,醉饱而散。夷人有识者,咸私哂其矫饰焉。.

帝称矩至诚,曰:“装技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朕未发顷,矩辄以闻。自非奉

国用心,孰能若是?”矩后从幸江都。及义兵入关,帝问技方略,矩曰:“太原有变,京畿

不静,遥为处分,恐失事机。唯銮舆早还,方可平定。”矩见天下将乱,恐为身祸,每遇人.

尽礼,虽至胥吏,皆得其欢心。是时,帝既昏侈逾甚,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大宗

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

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

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

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 (《旧

唐书?裴矩传》)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

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资治通鉴?唐纪八》)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 ) .

B、咸私哂其矫饰焉 ( ) .

C、每遇人尽礼 ( ) .

D、务止奸吏 ( ) .

18、选出下列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 )(2分)

A、(裴矩)为伯父让之所鞠 .

B、隋文帝为定州总管 .

C、矩见天下将乱,恐为身祸 .

D、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 .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朕未发顷,矩辄以闻。

②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

20、裴矩侍奉两朝的所作所为可以概括为□□□□;对此你认为如何? (3分)

21、你同意司马光“君明臣直”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鸟说 戴名世

①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声啁啾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雏鸟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则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

②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雏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而托身非所,见辱于小僮以死?彼竟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22、第①段画线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2分)

23、文章从哪些角度描绘“鸟之家”的? (3分)

2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2分)

25、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2分)

A. 这是篇寓言式作品,写了一个美好的“鸟家庭”被毁的喜剧。

B. 鸟栖桂树,常伴书生;小鸟可人,人爱小鸟;异类通情,共慕一桂——环境可谓美矣!

C. 第②段“嗟乎!”,既包含着对鸟巢被毁的震撼,又有对毁灭者愤怒,更表现出深沉的反思。

D. “彼竟以世路为甚宽也哉!”——这是对当时黑暗世道的无情揭露与批判的愤激之语!

26、简要分析本文写法上的特色。 (4分)

七、写作(70分)

27、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天底下,“门”的种类很多:有形的,诸如房门、店门、车门、闸门、石库门之类;无形的,诸如智慧之门、机会之门、情感之门、地狱之门、心灵之门等。有人说,“门”,既是一种拒绝,又是一种诱惑;也有人说,“开门”、“关门”是人生中含义最深的动作。对于“门”,你肯定有很多感悟和体会、认识与看法,甚至有一些感人至深的经历与故事??

闸北区语文二模参考答案

一、(15分)

1、(2分)

2、(4分“那”:指渺茫不可知的地方——提前结束人生之旅。(1分)“这些”:指面对的风险(逆境、苦难)。(1分)一个虚指,一个实指;对指代对象起强调作用。(2分)

3、(3分)①辛劳和苦难是旅费; ②痛苦和快乐是经验;③永不停顿是寻觅。 (对1点得

篇五:【2013上海闸北二模】上海市闸北区2013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

闸北区2013年第二学期模拟考试

高三年级语文试卷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

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考试号和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5分)

人生逆境 罗兰

①每个人都可能有环境不好,遭遇坎坷,工作辛苦的时候。说得严重一点,

几乎可以说,在我们每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以前,就被注定了要背负起经历各种

困难折磨的命运。

②但这并不是说,因此就该认定人间没有乐趣,或生命没有价值。我们( )

被注定了要靠劳力、靠工作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被注定了有七情六欲来品尝

人间各种各样的离合悲欢;( )在另一方面,我们却有机会欣赏这鸟语花香的世

界,我们还有智慧可以体味人间苦乐的真谛,我们也还有心情来领略人间的爱心、

善良和同情是何等的珍贵。总而言之,和我们所付出的代价比起来,我们的收获

是值得的。

③我常把人生比做一次旅行,辛劳和苦难算做是我们所不能不花的旅费。而

在这一趟旅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各种各样五色缤纷的经验。当我们痛苦的时候,

可以当做那是我们在旅途中的涉水跋山、走狭路、过险桥。而当我们快乐的时候,

那是我们到达了风光明媚的处所,卸下了行装,洗去了风尘,在欣赏留连。也正

如旅行一样,不在某一处风景区永远停留,而只能在驻足一阵之后,就又该背起

行囊去寻觅另一处佳境。

④因此,人间的苦苦乐乐,我们都该把它看做理所当然。做生意顺利的时候,

财源滚滚而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是顺境。一旦遇上风险,逆境来临,就

又要过一过节衣缩食的苦日子,不够坚强的人当逆境来临时,就难免会匆匆结束

这次旅行,到那渺茫不可知的地方去;而假如我们够坚强,就该明白,我们就是.

为经历这些风险而来。 ..

⑤作为一个像样的旅行家需要勇气,也唯有有勇气承担旅途风险的人才可以

到达人生的胜境,才可以领略到一般人所领略不到的“化险为夷”,“夜尽天明”,

“腊尽春回”等等的乐趣。因此,逢到逆境时,我们要忍一忍、熬一熬、再多拿

出一份勇气和信心;不要只看旅途的艰苦,而要把希望的灯光点亮,去照见那你

所想要去的地方。

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受到环境压力的时候;但在这时候,你与其悲伤流泪,

就不如将自己既有的条件去慢慢耕耘,等一旦机会来临,自己也有了足够的条件

去应付了,境遇就好转了。许多事实使我相信,一个人的生活需要可以缩小到最

小限度,而一样保持乐天达观的心情。只要你自己不让自己消沉灰颓,环境是不

能把你怎样的。

⑦懂得旅行乐趣的人,往往对平坦好走、容易达到的地方没有兴趣,而偏偏

喜欢去找那些险峻的山,未开发的林,或没有人烟的岛。他们认为旅行的乐趣在

于克服那些途中的困难,在于到达别人所不易到达的地方,在于发现新的佳境。

⑧懂得人生的人也是一样,他们往往不喜欢平稳凡庸的生活,而有胆量去尝

试一些困难的、冒险的、但却有内容、有意义的生活。因为他们知道,当困难克

服了,险境过去了,他们才会尝到一些人生的真味,他们才会真正懂得人生的苦

是怎样的苦法,乐又是怎样的乐法,贫穷的滋味怎样,失恋的滋味如何,而他们

最大的收获却往往是成功的快乐。

⑨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谓“人上人”并不是一般功利的

想法;而是说,他可以在生活上比一般人较为豁达开通,眼光远大,做起事来可

以得心应手。如果我们从小就安安稳稳无风无浪地像花朵一样生活在暖房里,我

们所见的天日就只有那一点点,所能适应的温度也就只有那一点点,那还有什么

意思呢?

1、根据文章的意思,可依次填入第②段括号处的一项是( )。(2分)

A.虽然 甚至 但 B.虽然 虽然 但

C.即使 即使 可 D.即使 并且 可

2、第④段加点词各指代什么?有何作用?(4分)

那: ; .

这些: 。 ..

作用: 。

3、将人生喻作“做一次旅行”, 其含义有: (3分)

4、第⑦段画线句印证了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的一句名言:“ 。”

(1分)

5、选出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 文章开篇从人之常遇入手,进而以爱心、同情与付出的代价相比,证明“收

获是值得的”。

B. 本文主要运用对比手法阐述了怎样追求“佳境”的态度、办法及观点。

C. 顺境与逆境交替出现,乐极生悲,否极泰来,——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表达

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D. 人生之路多险途,无限风光在险峰;欢乐与痛苦相伴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

不应回避,应该敢于直面,从中享受挑战、成功的快乐。

6、面对“人生逆境”,作为一个“像样的旅行家”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3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2分)

踏雪寻春 牛宪纲

①窗外,飞舞的雪花中,那丛迎春开得正闹。白雪映衬黄花,金灿灿的。刚

从学校回来过寒假的我忽然心动,踏雪寻春去!妹妹正随三毛在撒哈拉大沙漠里

遨游,不时嘿嘿傻笑。好容易把她拉回来,却瞪大眼睛说我有病。我拿三毛作比,

说踏雪寻春,当比三毛更三毛。一听这话,妹妹来了精神,翻身下床,围巾胶鞋,..

极麻利地武装完毕,倒连声催起我来。我窃笑,还是头发长的好唬弄。 ....

② 一上江堤,寒风挟着雪团儿直往脖子里钻。放眼望去,雪滩茫茫,瘦水一

痕。妹妹跌足叫悔:“寻春寻春,寻你的魂。”我笑道:“若是桃红柳绿,莺飞草

长,那叫游春。这踏雪寻春,妙在一个‘寻’字。”妹妹满脸无奈,作误上贼船

状,一跛一滑,跟我下了江堤。

③江滩杳无人迹,积雪蓬松深及膝弯。顶风冒雪,一步步捱到江边,妹妹气

喘吁吁,两颊绯红,不由满腹怨气。我劝她说,这江水非平日之江水,乃是绿葡

萄发醅的一江春水。说归说,自知难以服人。搜索枯肠想胡诌几句,妹妹忽然惊

呼,且遥指远方。我擦净眼镜,极目水天苍茫处,好像有几粒黑点。妹妹眼尖,

说是野鸭子。我遂借题发挥,诵东坡名句:“春江水暖鸭先知。”

④观赏了雪落碧波,野鸭戏水的美景,欲打道回府,谁料又节外生枝——妹

妹想原路返家,我想从柳林迂回,相持不下,陷入僵局。没办法,只好掷硬币一

决胜负。天助我也,三番两胜,兄走妹随。此时雪愈发下得紧,惟闻阵阵喘息与

吱吱踏雪声。更觉路漫漫其修远兮,双腿沉沉如坠铅。

凄美慑人魂魄。妹妹见了停下步子,调侃说:“这里也有春么?”我折段焦苇,剥去苇衣,苇心竟泛出新绿,火焚雪欺,芦苇不死,令人感叹。

⑥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柳林,恍如置身水晶宫。柳树就像巨大的白珊瑚。徜

徉在此,俗心如洗,一片玉洁冰清。妹妹牵过一根柳条,吹去浮雪,欢呼:“柳

条发芽了!”我笑痴人说梦。谁知凑近一瞅,咦!柳条当真拱出粒粒嫩芽。只可

惜,不会做诗,难以抒情。

⑦ 我问妹妹:“今儿踏雪寻春感觉如何?”她笑答:“妙!妙!明年下雪,我

们还来。”

7、“游春”与“寻春”的区别是: 。

(3分)

8、简述第①段加点词(“三毛”、“头发长的”)的表达效果。(4分)

9、对本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本文突出一个“寻”字,表现了人物在艰苦的环境中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

B.风雪中的春意虽然柔弱,但十分顽强,不可战胜,给人以希望和信心。

C.虽然在冰天雪地中艰难寻春,但文章语言轻松活泼,富有情趣,表现了人物

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D.踏雪寻春的念头是突然产生的,寻春之后的发现是令人愉快的。文章表现了

年轻人不甘寂寞、富于幻想、容易冲动等性格特征。

E.文章虽然着意表现白雪掩盖之下春的信息,但对雪地世界的描写也一样精彩;

雪象征着兄妹之间纯真无瑕的心灵。

F.本文以行踪为线索,按人物情感的变化逐层展开,呈递进式结构。

10、兄妹“寻春”寻到了什么?这些景物有何特色与作用?(4分)

11、3

分)

12、“妹妹”在文中的作用是:(4分)。

(4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曲终收拔当心画,。(白居易《琵琶行》)

(2)山气日夕佳,(陶渊明《饮酒》)

(3)世事洞明皆学问,。(曹雪芹《红楼梦》)

(4)仓禀实而知礼节,___________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5)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6)。(司马迁《史记 屈原列传》)

(7) ?总是离人泪 。 (王实甫《西厢记》)

(8) ,来者犹可追。 (《论语 微子》)

四、阅读下面苏轼的一首词,完成12——14题。(8分)

定风波①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②,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①此词作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是作者被贬黄州后的第三年。②萧瑟处:指遇雨的地方。

14、“定风波”是这首词的。 (1分)

15、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这首词虽然只写了生活中遇雨的一件小事,却表现了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

令人回味。

B.序文中说,同行的人在雨中很狼狈,只有作者气定神闲,泰然处之,反映

出他不同常人的胸襟气度。

C.“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的句子尤其精彩,不但写出了面前的风雨,

也暗示了人生的“风雨”。

D.这首词上下片分工明确,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兼议论,体现出词人清晰的

思维脉络。

16、结合苏轼的身世和本词的写作背景,品析词中画线句所包含的生活哲理。

(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6分)

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襁褓而孤,为伯父让之所鞠。及长,博学,早知

名。隋文帝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室,甚亲敬之。文帝即位,累迁吏部侍郎。大业

初,西域诸番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矩乃访西域风俗及山川险

易、君长姓族、物产服章,入朝奏之。帝大悦,每日引至御座,顾问西方之事。

帝幸东部,矩以蛮夷朝贡者多,讽帝大征四方奇技,作鱼龙曼延、角牴于洛邑,.

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怅,盛酒食,遣掌番率蛮夷与人贸

易,所至处悉令邀延就座,醉饱而散。夷人有识者,咸私哂其矫饰焉。帝称矩至.

诚,曰:“装技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朕未发顷,矩辄以闻。自非

奉国用心,孰能若是?”矩后从幸江都。及义兵入关,帝问技方略,矩曰:“太

原有变,京畿不静,遥为处分,恐失事机。唯銮舆早还,方可平定。”矩见天下

将乱,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虽至胥吏,皆得其欢心。是时,帝既昏侈逾甚,.

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大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

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

“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

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 (《旧唐

书?裴矩传》)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

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

表动则景随矣。” (《资治通鉴?唐纪八》)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 ) .

B、咸私哂其矫饰焉 ( ) .

C、每遇人尽礼 ( ) .

D、务止奸吏 ( ) .

18、选出下列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 )(2分)

A、(裴矩)为伯父让之所鞠 .

B、隋文帝为定州总管 .

C、矩见天下将乱,恐为身祸 .

D、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 .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朕未发顷,矩辄以闻。

②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

20、裴矩侍奉两朝的所作所为可以概括为□□□□;对此你认为如何? (3分)

21、你同意司马光“君明臣直”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鸟说 戴名世

①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声啁啾者,即而视之,则二

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

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雏鸟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则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

②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雏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

去。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而托身非所,

见辱于小僮以死?彼竟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22、第①段画线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2分)

23、文章从哪些角度描绘“鸟之家”的? (3分)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