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春来草自青立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7:11:19 作文素材
春来草自青立意作文素材

篇一:春来草自青(满分作文)

春来草自青

一品“春来草自青”,乃是纷繁自然界的运动规律,亦是其生存法则。过往的春夏秋冬,是自然界显示其威力的一大法宝,四季的变更不会受人类的主观影响和制约,时间是最忠诚的使者,时间领着春来到世间。春姑娘拨弄着自己的裙摆,散发出自己的气息,静静地等待。温暖的阳光,远离冰封的土壤,在泥土里隐匿了一冬的小草被注入新生的力量,不用谁去强制它发芽成长,对生命对阳光的渴求,会让它自己爆发出最热烈的激情去接受洗礼,如此而已,自由而又平凡的生长。

二品“春来草自青”。自然界中的“春来”,自然界的草便“自青”,同属于物质世界的人类社会不也是如此吗。“千淘万滤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天底下没有谁能够随随便便成功。现在,我们按部就班的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尽我们所能。不要承诺自己一定要得到什么,也不必去问自己的付出到底值不值得,总要相信:不管结果是什么,我们的所做会是正确的选择。最起码,我们努力的生活过,无愧地付出过,别人无权耻笑自己是入不敷出的傻瓜,“春来草自青”,世界从来都是公平的,相信自己的春到来的那一刻,一切都不会是白费。

三品“春来草自青”是“船到桥头必然直”的豁达,是“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无谓,是“身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坦阔与自然。诸葛孔明,一把悠悠的羽扇贴写着多少次的临畏不惧,成竹在胸的气魄压倒的周公的三千火丈;陶公“采菊东篱下,悠然在南山”的闲情逸致,没有谁去刻意的吹捧,是金子总会发光,陶公的声明远扬不恰恰验证了“春来草自青”?高尚的品德把他放在高处,当然会“声明远扬”。

[注意]并列式论证结构的各段落一定是同一角度的几个对象,大类层次一定要鲜明,小类一....

定要互补,从不同侧面反映同一问题。

[语段训练]从成功与机遇、不要轻易说“不” 坚强、带着感动出发、春来草自青等话题中任选一个写三个段落,要求用并列式论证方法,每段都要先提观点(分论点)再用事例加以论证。

春来草自青(满分作文)

春来草自青,秋来黄叶落。我更喜欢把“秋来黄叶落”改成“秋深枫叶红”。凉秋,悲悯中,却袭来几分颜色。

秦王扫六合,合纵连横的战国六雄最终归统于咸阳之下。时势造英雄,春天到来,告别雪化冰凝的时节,二世之后,项羽灭秦,成为天下的霸主。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理使然,众生随英雄而为。曾几何时,眼神定格在乌江畔,回旋于霸王别姬的悲凉,乌骓赠亭长,奈何霸王已看破江东之事。“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西楚霸王永远都是无冕之王,青青草色是他“大丈夫生当如此”的豪气,是他“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雄气,是他“破釜沉舟”的

勇气,春为他而来,秋送他而去。自古英雄皆寂寞,而他不寂寞。春来的时候,他不寂寞,秋深的时节,他也不寂寥。那抹枫叶的红,红透了虞姬的霓裳,红透了乌江滔滔江水。

高祖挺咸阳,却为汉中王。他知道春天还没有来到,黎明前的黑暗总为人所畏惧,冲破黑暗的勇气不是等待普照的轮回。他只是一颗平凡的小草,而他的却周围围绕着更多的小草。春天来了,一颗草不足以“又绿江南岸”,他是天明的号角,他是报春的鸟儿,他就是吹绿草儿的春风。帐下汉初三杰,手旁谋士如云。青青的草色是他“彼可取而代之”的凌云之志,是他“大风起兮云飞扬”的豪气干云,是他“四面楚歌”的奇谋异略,萧何、张良、韩信??就是帮他把春染青的草儿,春天来了,群草争艳,青草的芬芳笼盖大地,青得彻头彻尾,芬得点点滴滴。

寻寻觅觅,万里江河,春色满园。野火不尽,春分又起,玉门关外,刘项英雄气概响彻云际。无关胜负成败,青青草色已然赋翠中原,休养生息,盛世繁花拂面翠翠湖岸,春泥护花,风住沉香,英雄与此永恒天地。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青青草色的春季留住芬芳,兴起艳丽。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

【点评及解析】该命题可以从以下两点来理解:第一点:把握“春来”和“草自青”两者的因果关系。正是因为春天的到来,才使万物复苏、百花盛开、小草吐绿变青。小草经过严寒的冬天,受到过摧残、伤害,经历过磨难,可能面目全非,但是,春天一到,芳草碧天涯。第二点:找到适当的本体。因为该命题是比喻式的,纯写春天和小草,文章会太浅,没有什么新意,缺乏深刻性。在选材上,可以根据“春天”和“小草”的因果关系,找到适当的能反映两者因果关系的本体,就能够写出较好的文章。例如:“功到自然成”“是爱使他重新走上正确道路”都是比较好的题目。

从具体写作看,本作文角度可大可小,小者写自己的感慨,可抒情、议论、叙事;大者可写一个民族甚至人类的变化,思考那些引起重大历史变化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总之,强调好两者的因果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一首话题作文,语出一句佛语。“静坐无所为,春来草自青”“春来草自青,秋到叶自落”等,说法不一。此语有崇尚自然,领悟自然,而后豁然开朗的意思。题目所包含的寓意和高中政治中的马哲原理相一致,即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我们应了解自然,利用其规律。考生只要抓住这一点,作文就不难写好。有的考生将汶川地震写进作文,非常切合时事,既写地震的不可抗拒,又写在党和政府正确的领导下,必定能迎来一个美好的春天,这也是“春来草自青”的一种体现。考生也可写一篇议论文,以物言志抒发情感,也可直接阐述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在审题时,可抓住话题中“春”代表着希望和机遇,“草”表面上是弱势的,但“草”的绿了代表了希望,只要我们坚持到底,就一定有希望,“自”则有顽强追求的意味,“青”描述的是一种结果,可以理解为成功了或者目标实现了。

基于以上几点,考生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结合时事,谈自然之力的不可抗拒,例如汶川大地震的突然而至。但不可只停留在此点上,通过全国人民对汶川地震的关注,各种英雄人物事迹的介绍,来说明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必定能战胜灾害,这也是一种“春来草自青”的意义。2.结合自身谈感悟,例如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对童年的怀念。那些迷茫和伤感都是暂时的。通过各种事例来展现对未来的希望和美好憧憬。毕竟人的成长是不可抗拒的。此类文切忌空洞乏味的抒情,需以事件切入。3.通过某些自然景色来抒发积极向上,崇尚自然的感悟,转化写景文,以物言志。4.阅读积累较多的考生,还可以就“春来草自青”的意义写一篇议论文,直接阐述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总之,此话题的发散空间很大,但务必注意挖掘其内在的含义,并结合自身实际渗透进作文的内容之中。

春来草自青,也是印度一位哲学教授奥修先生的文集,90年代中期,市面上很流行林清玄一类的禅语散文,奥修就是在那个时候被翻译成中文的。

有人还认为应该出自一位古代禅师之口,“无事此静坐,春来草自青”。 现在很多人把“春来草自清”和“静坐无所为”放到一起,表达一个意义。

下面的一个典故可以比较好的阐释此句的意义。

从前有位地主巡视谷仓时,不慎将一只名表遗失,因遍寻不获,便定下赏金,要农场上的小孩帮忙寻找,谁能找到手表,奖金500美元。众小孩在重赏之下,无不卖力搜寻,奈何谷仓内到处都是成堆的谷粒和稻草,大家忙到太阳下山仍无所获,结果一个接着一个都放弃了。只有一个贫穷小孩,为了那笔巨额奖金,仍不死心地寻找。当天色渐黑,众人离去,杂沓人声静下来之后,他突然听到一个奇怪的声音。那声音"滴答、滴答"不停响着,小孩立刻停下所有的动作,谷仓内更安静了,滴答声也响得更为清晰。小孩循着声音,终于在诺大漆黑的谷仓中找到了那只名贵手表。 “静坐无所为,春来草自青。”惟有让流水平静下来,太阳和月亮才能在它的表面上显现倒影。当人沉静下来,才能看出所有干扰清晰思考,蒙蔽真实感情,影响智慧判断,以及阻碍自己找到答案的问题所在。在自己的内心保留一处梦想可以停驻的宁静地方。

2008年高分满分作文(山东卷)--春来草自青之一

题记:命里有时终须有 命里无时莫强求

每到那个季节,过了立春,心里就会感到一阵的悸动,总会觉得有些啥子事情要发生,可我就是等啊,整个春天过去了,好像还是没有发生什么,我这个时候就会特别的失落。电影《立春》的这段开篇语,在蒋雯丽的河南口音下说出来,有些搞笑,也有些戏谑,更多的是一种期待和失望后的无奈。

大家都在等自己的春天。春风拂动过后,杨柳絮飘满了天空,南来的鸟寻找着筑巢的屋檐,冰雪化作潺潺细水寻着它的路途,枯了一冬的草也抽出了新芽。那是怎样的一种新绿,让人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春来草自青,青草的那种涩涩的味道,还有大地散发出来的芬芳,充满了心膛,沁心润肺。这样的季节里面怎么能让人不去期待着啥子事情要发生。

可整个春天都过去了,红的过了的花,绿的过了的叶,烦闹的知了躁动着天空,让人静不下心来去回味。我才发现我的春天就那么过了,白驹过隙,一闪念,就找不到春姑娘的影子了。只有那青青的草告诉我,春天来过这里。哦,春天已经过了,我等到了什么呢?是夏的绚烂吗?这个绚烂是我所期待的吗? 惆怅,别一样的滋味记录了我的春。一去不回的春。

生如四季,春最美,亦给人无穷回味。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春,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感受,唯一相同的,是你必然有过那个季节,可能你已经走过春天,或者正在春的怀抱里面呢喃,春天都不会忘记你,无一不把她的温柔和美丽赐福于你。而有的春,长的有些让你厌烦,春草无边,春花绚烂,春风细细,你就沐浴在这其中,陶醉在这其中,流连忘返。而春天来得早的那些人,总是会感叹春的短暂,如我。我去抓住它的尾巴,才发现它已经拉了我好远好远。我努力的去追都追不上,够不着。

我弯着腰,双手撑在膝盖上,嘴里喘着粗气,心想,你怎么就不等等我啊。可春会等谁呢?每年到这个时候,我就以为她又回来了,草绿了。可我才发现,来得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属于我的春了。春来草自青,每年的新绿都是相同的,每年看到新绿的人都是不同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青草无涯,嘲笑着我的轻狂,而已不年少

2008年高分满分作文(山东卷)--春来草自青之二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草的顽强的生命力,就是这样的顽强。 因为野草有着坚强的内在品质,是根本是内因。春天的到来就是它的外因了。感谢春风的到来,因为有了春风,才有了一大片一大片的青青草地。 因为春风的到来,废墟下的种子,就会顶起巨大的石块,顽强地生长壮大。耳边响了无数遍的重建家园就是这样的道理。我们的四川人民是坚强的一粒粒的草种子,我们都是一粒粒的草种子,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的儿女。当全世界的华夏儿女的爱心像春风一样吹到四川的时候,我们四川人民就会‘青’,坚强起来,重建家园,物质的精神的家园。

春天,一直是一个美好的词汇。而青草有着高度的自觉意识。不用春风的耳提面命,春草自然会履行自己的使命。。有谁告诉过人民子弟兵,你们要日夜奋战,不顾个人的安危。。可是我们的最可爱的人,在第一线到达了,他们的军装就是青草的颜色。在生死的边缘的,他们想到的只是废墟下的生命。我们可爱的老师们,有谁告诉过他们,你们要先救出的学生,你们的生命是第二位的。可是我们的最敬爱的老师,他们就是这样一群有着高度自觉性的人,把生的权利

留给了学生,青草老师们,你让春天泣不成声。我们的白衣天使,我们卫冕之王记者们,他们毅然决然地和灾区在一起。。

当我们抬起我们的头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个非常非常慈祥的面庞,温家宝总理。。温总理就是一株可爱的青草,春来草自青,当灾难像春风悄悄地偷袭了我们之后,温总理在第一时刻到达,他的讲话和他的实际行动朴实无华,‘只要我们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就尽百分之百的努力’,我们动容,泪流满面。一个人民的好总理。。我们记得当时温家宝就职演说的时候,他说他也是来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教师。我想,这就是温总理的本能,他爱我们所有的普通的民众。 无数的人都是青草,只要祖国的召唤。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纯正的青青草。我们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我们为我们的祖国自豪。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其因福祸驱避之’,‘国家兴亡匹夫有着’。我们的先贤曾经有献血捍卫着祖国的荣耀。我们以他们为自豪。曾经也许有人说,这都什么年代了,这些都过时了。可是,考验我们的时刻到来的时候,我们不假思索地遵循了这些最朴实的原理。其实我们早就从内心深处认同了我们的历史的文化的哲理。春来的时候,我们的优秀的品质就会不经意的流露。

我们自豪,我们是青草,我们更自豪,我们是中国的,炎黄子孙的青草

2008年高分满分作文(山东卷)--春来草自青之三

任何生命体克服困难的努力总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在看到每一个生命体摆脱了困境,迎来自己的春天的时候,许多人的敬佩和欣慰会不知觉的流露出来。 自然界的生命体是神奇的,比如,冬天来了,百草变黄,万物凋零;春天来了,“春风又绿江南岸”。不过,最能引起人类好奇的是单行的时间,在生命体的一生中,虽然时间是不可逆流的,但我们总会发现,生命体在成长过程中克服困难,谋求发展的努力。

时间是一种奇特的东西,古往今来,无数先贤哲人在苦苦追寻着他的踪迹完成了自己的生命轨迹。时间的奇特在于他的单向性,他的不可倒流令无数人烦恼不已。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贫民百姓,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都逃不出生命的诞生、成长、鼎盛、衰弱、死亡的周期。作为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作为种的繁衍的程式却是长久的。随着一个又一个人类寻找长生不老药方的幻想破灭,人们开始在为整个人类的繁衍生息中寻找突破口。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观察到草的生长死亡之后,写下了一首离别的诗歌:“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撇开其他意思来说,诗人敏锐的觉察到草的生长周期,虽然说作为个体来说,一株小草只是经历一岁的时间,但是,自己的种子和根茎还在酝酿着新的生命,特别是随着气温的升高, “春来草自青”。虽然个体的小草或者化为灰烬,但也会作为养料,为种的繁衍添一把力气,尽一份心。实际上,作为一个生命体的都会遇到困难,但是,只要是努力克服它,再加上时间的魔力和客观条件的转换,一切困难都将成为过去。春天总会来的,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信念。

不可否认的是,5.12汶川大地震是自然带给中华民族的一场灾难。在这场灾难中,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终于战胜了这场灾难。地震后不少人只看到经济面临着重大的困难,或者是有效的放大了困难,没有看到,春天来了,小草还会发芽,他们看到的只是生长寒风的凛冽。总理说过,我们今年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说

篇二:高考优秀作文赏析:三品“春来草自青”

高考优秀作文赏析:三品“春来草自青”

[2008年高考山东卷作文题]

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自拟题目。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世间万物,形形色色,乍看之,眼花缭乱似无章可循;细观之,纷扰天下,一切皆有规律制之。

一品“春来草自青”,乃是纷繁自然界的运动规律,亦是其生存法则。过往的春夏秋冬,是自然界显示其威力的法宝。四季的变更不会受人类的主观影响和制约,时间是最忠诚的使者,领着春来到世间。春姑娘拨弄自己的裙摆,散发出自己的气息,静静地等待。温暖的阳光,远离冰封的土壤,在泥土里隐匿了一冬的小草被注入新生的力量,不用谁强制它发芽成长,对生命、对阳光的渴求,自会让它爆发出最热烈的激情去接受洗礼,如此而已,自由而又平凡地生长。

“春来草自青”是自然界的规律使然,时候到了,草儿必然发芽成长,谁也无法阻挡,更难以强制它生长。

二品“春来草自青”,自然界中“春来”而草“自青”,同属物质世界的人类社会不也如此吗?“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天底下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现在,我们按部就班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尽我们所能,不要承诺自己一定会得到什么,也不必去问自己的付出到底值不值,总要相信:不管结果如何,我们的所做将是正确的选择。最起码,我们努力地生活过,无愧地付出过,别人无权耻笑自己是入不敷出的傻瓜。“春来草自青”,世界从来都是公平的,相信自己“春来”的那一刻,一切都不会是白费。

还在怀疑自己的努力是否白费的你,放下一切斤斤计较吧!相信自己“春来草自青”,不做无病呻吟,默默积蓄力量,等待“春来”那一刻的迸发吧。天无边际海无涯,思维着的心灵傲然立于天海之间,载着“春来草自青”的坦然望向远方??

三品“春来草自青”,这是“船到桥头自然直”的豁达,是“车到山前必有路”的自信,是“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坦然。

诸葛孔明,一把悠悠的羽扇见证了多少次临危不惧,成竹在胸的气魄又压倒了多少强敌?还有那陶公,独自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无需刻意地吹捧,是金子总会发光,陶公的声名远扬不恰恰验证了“春来草自青”?高尚的品德把他推向高处,当然会“声名远扬”。

“春来草自青”是自然界的一般规律,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生存规则,更是你加强自身修养的一种境界。

品人生,品“春来草自青”。

【简评】

本文对话题内涵的把握准确到位,考场上思维活跃,从“是自然界的一般规律,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生存规则,更是你加强自身修养的一种境界”三个角度诠释题意,阐述亦情亦理,读来亲切自然。行文流畅,“天无边际海无涯,思维着的心灵傲然立于天海之间,载着‘春来草自青’的坦然望向远方??”等语句颇具意蕴。

如果“三品‘春来草自青’,这是‘船到桥头自然直’的豁达”部分写得再充实些,文章还可更上层楼。

(唐惠忠荐评)

篇三:春意来草自青读后感

《春意来草自青》读后感

著名印度哲学家奥修把这样一句话称为伟大的祷文:“当鞋子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脚被忘记,也可以说是脚处于“忘我”

状态,忘我地工作,工作非常愉快。如果我们能提供给儿童适合的教育,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儿童会忘我地进行学习、游戏及各种活动,那么我们老师就不会整天烦恼学生的学业,学生的学习到 渠成了。 读了华阳小学的校长周玉娥著的《春意来,草自青》一书,我似乎找到了这样的教育,这就是生本教育。读了这本书,我对生本教育有了初步的认识。

1、生本式的教育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的教育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而教师则要退后,他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做到相信学生,学会放手,相信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当教师真正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真正做到全面依靠学生时,将会看到以前想也想不到的无穷的美景。生本教育的始创者郭思乐教授曾说过:学生是什么?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是天作之才,是天地间多少万年发展的精灵!每个人都有他的天赋,他的聪明才智说也说不完,教学最大的资源是孩子本身,远比那些硬件、

电脑、高科技手段都要紧得多,只有当他的潜能真正被激发,学习效率才能真正提高。因此,作为教师只有相信学生,把生本教育理念牢固扎根于思想中,才能彻底放手,解放自己,成就学生。这使我不仅想起前几年在教育界曾流行的一句话:“要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后来又被演变成“长流水”、“自来水”等等。今天,了解了生本教育思想,我感觉教师在专业知识上的“水”有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要激发学生四处找“水”的动力,帮助学生掌握获取“水”的方法。

2、生本式的课堂教学

有这样一句批评我国课堂教学的话:“美国的学生是带着句号走进课堂,然后带着问号走出课堂,而中国的学生是带着问号走进课堂,然后带着句号走出课堂”。我认为生本教育的课堂是无法对号入座的。

在生本教育的课堂里,学生的学习在课前,课堂上是反馈、交流、讨论和互相质疑。课堂只是起到调度和调整学生学习方向和方式的作用。“ 精彩的课堂讨论”,“大量的阅读”,在生本教育的课堂里是最普遍的现象。语文课就像读书交流会,课堂教学中看到的不是教师繁琐地字、词、句、段、篇的分析,而是以学生的阅读和谈感受为主。学生们在一起发表自己对本篇课文或是对文中某一句话的见解,没有标准答案,没有批评,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总是在学生说完之后进行表扬和鼓励,在学生表达得不够明白时帮助学生把他的想法说清楚。课堂不仅是学生交流学习成果的,也是学生们争相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平台。

回想我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现在我才意识到,像我这样的老

师太强势,在教学中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今后,我要把这种生本式的课堂运用于自己的课堂中,抛弃那些繁琐的分析,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大量阅读,只有“厚积”才能“薄发”;课堂上让学生充分交流,并为学生提供辩论、写作等各种机会和平台。深入挖掘文本,拓宽知识获取渠道,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

3、生本式的管理

生本式的管理让老师从繁重琐碎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也让学生摆脱了无休止的“说教”和“唠叨”。学生尝试着“做自己的主人”,这让他们对老师心生感激与热爱,师生之间的关系因此变得更加健康,和谐与宽容。

现在我们好多老师管理学生,就好比保姆一样,事事躬亲,造成自己身心疲惫,学生的能力却被教师无情地扼杀。生本式的管理理念可以很好的为我们所用,用于我们的课堂管理,班级管理中,把所有能依靠学生做的事情,都交给学生,放手让他们去做,相信学生的能力,相信学生会做得更出色。这样做不但能解放自己,还能锻炼学生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人生的价值,融洽师生关系,学生会发自内心的感激你。你将成为这些学生人生历程中占据分量最重的一位老师。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四:准确立意,奠定基础

准确审题立意,奠定高分基础

徐彦文

审题,就是分析研究命题的意义要求,审题是立意的前提。审题不清,就会“南辕北辙”。严重偏离题意的,文字功底再好,也不会得到高分。

“意”是文章的中心、灵魂。立意的基本要求是切合题意,更高一些的要求是高远深刻、新颖独到。立意的过程就是一个分析、判断、比较、筛选的思维过程。

一、材料作文

给材料作文的类型,从数量看,可分为一则材料和多则材料两种类型;从表达看,可分为直白的材料和含蓄的材料两类;从内容之间的关系看,可分为单一关系和多重关系类等。虽然类型不同,审题的方法略有差异,但程序基本相同,那便是读懂材料、看清要求和突破限制,每道程序运用的方法也基本相似。

(一)审题技巧

1.读懂材料。

(1)通过勾画关键词、关键句归结中心思想。

(2)分析原材料涉及的对象之间的关系,思考引起变化的原因。

(3)联想到相似的生活现象。根据关系类材料的特点与联想的要求,可采用类比的方式与生活相联系。写作涉及的无非是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可以此作为切入点一一对应:如果再分别加上不同的主题,则写作的材料与要表达的主旨便会无穷无尽。

此外,由于材料类型不同,则读懂材料的方式略有不同,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意义;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相同点,从而把握中心。材料是比喻性的,要弄清其比喻意义;材料是哲理性、寓言性的,要深入领会其哲理、寓意。

2.看清要求。

审题还得结合要求来审。材料作文包括材料和要求两方面,许多考生常常只读材料而不看命题要求,这就难免导致审题失误。

3.突破限制。

审题时固然要结合材料、要求等各个方面全面审题,充分理解命题者的各项要求与限制,做到不偏题、不跑题;但更要突破限制,充分挖掘出“不限”的所有方面,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将自己的长处、水平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做到如孔夫子所说的“随心所欲不逾矩”,以做到比别人的作文更有竞争力。

材料作文的材料和要求限制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主要在于的思维没有打开。突破限制,应主要从思维的角度入手。

(1)用辩证思维突破限制。

从发展、一分为二、相互联系的角度审题。

(2)用逆向思维突破限制。

从与所给材料相反的角度审题。如材料为虚,则将其审实;材料为实,则将其审虚;材料涉及的范围过大,则将其审小;材料涉及的范围过小,则将其审大。材料虚了,只有将它的内容具体地落实下来,才能知道如何下笔。材料过实,只有将其虚化,才能立出新意,做到“道人之所未道,道人之所不能道”。

材料涉及的范围太大,只有将其审小,作文才能写得细致具体。材料涉及的范围过小,如果不通过审题有效地拓展写作空间,就有可能写不出,或写得千篇一律。

(二)立意技巧

1.寓意揭示法。

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2.倾向揣摩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涵着命题者的情感,审题时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3.主旨领悟法。

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4.关键把握法。

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涵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由于材料作文加重了对审题能力的考查,如果没有充分的把握是很容易跑题的,所以应该充分的把握,上面就是一些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对于不同的材料选择不同的方法来审题,就很容易地理解题意确立主题了。

举例分析:

(2014·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

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立意解析:

这道新材料作文题,可谓“小材料,小哲理,深思想”。

作文材料只有一句话,虽无新意可言,却也耐咀嚼,富有思辨性,充满哲理。强调了人必须自强自立,才能闯荡天下,才能成功的励志主题。它引导考生思考:在物质面前,如何保持高贵的精神、独立的思想、高尚的人格,从而撑起属于自己的那片天。作文题体现的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作文材料中的关键词是“站起来”。“站起来”,可以指一个人形体上站起来,也可以指一个人精神上站起来。人们一般会认为,形体上“站起来”之前是趴着的,或蹲着的,或躺着的。换一个角度来思考:站,不仅是形体上的站立,更是精神上的站立,精神足以顶天立地的站立。这种精神上的站立、精神上的站姿难道不更加傲人,更加打动人吗?因此,“站起来”含义丰富,指的是个人独立的精神、人格、思想等“站起来”,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到今天的自立自强、治国安邦。这样思考,更能展现认识的深度。

材料中的“人”“世界”等字眼,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需要考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对人生价值、社会价值得有自己的哲学思考、理性分析。人只有自立自强,才能够征服世界,拥有世界。“世界属于他”即可理解为“拥有属于自己的世界”。换言之,人只有自立自强,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东西。

对材料有清晰的认识、准确地把握还不够,还应在立意的深刻上下功夫。我们可以写“小我”,也可以写“大我”,也可以二者结合起来写。

“小我”,自为自在,即个人努力奋斗,自立自强,追寻到自己的成功,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大我”,宏图大念,即从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复兴、文化的崛起等角度立意。 如果说作文题有思辨型、励志型、智巧型的话,那么2014年四川高考作文题既属思辨型,又属励志型。写作要做的就是用哲思浇开励志的美丽之花。

二、话题作文

综观近几年来的高考作文试题,话题作文占了很大比例。这些话题作文中,有的是关系型的,有的是概念型的,有的是句子型的;从材料的特点来看,有的是一则,有的是多则,有的是文字,有的是漫画;从话题内涵的隐显来看,有显豁的也有含蓄的;从话题范围的大小来看,有宽泛的也有狭窄的;从话题的对象来看,有单一的也有多个的。不管其类型如何多变,在审题方面有一条始终是不变的,那就是所写的内容要在话题范围内或与材料有关。

(一)审题技巧

话题作文试题基本上是由“材料、提示、话题、要求”等四部分组成。话题作文审题的基本方法是:在吃透材料内涵、领会提示意义的基础上,辨明话题类别、弄清材料与话题之间的关系、明确其写作要求、选择擅长的文体。具体来说,可将其审题过程概括为以下“五要”:

1.抓关键词句。

话题作文所给的材料,都是经命题人精挑细选出来的,既是引导思维的媒介,也是引出话题的由头,这就是说,材料与话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审题时就要注意认真仔细地阅读材料,抓住材料的中心意思,尤其是要紧扣材料中的关键词句,理解材料的内涵。

2.领会提示意义。

话题作文,一般有一段提示性文字,其主要作用是对话题加以必要的限制,传达出写作的相关信息,写作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活动”,不可超越,否则,就有可能偏离话题。因此,一定要重视这些提示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并加以巧妙地利用。

3.辨明话题类型。

话题作文,审题的核心是审“话题”,审题时首先要吃准这一“话题”的含意。话题有单头型、多头型、关系型和自定话题型等。不管遇到何种题型,只要能找出并理解了题中的关键字词,也就找到了准确理解题意的钥匙。

4.明确写作要求。

写作要求一般是就写作内容、文体、字数等方面做出规定的文字。对写作要求必须要严格遵守。话题作文的写作要求有显性与隐性、开放性与限制性之分。

明确话题的写作要求,不仅要明确哪些是显性、开放性的,更要明确哪些是隐性、限制性的,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等之类的文字就是显性的、

开放性的要求;而关键字词或句子的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暗示以及所给材料的多角度思考方法等就是隐性的要求;如“要紧扣‘×××’这个话题、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等就属于限制性的要求。

5.选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写。

“文体自选”在表达方式上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表达空间。写作时应该趁机扬长避短,选用最擅长的文体。选议论文要力求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选记叙文要力求记叙完整、以情动人;对散文、小说、诗歌类难度较大的文体要慎选。

(二)立意技巧

1.选点突破法。

这里的“点”可能是话题语词中的关键字,抓住它就能审清话题中一些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而立意,构思写作。如“春来草自青”这一话题,其中的“自”便是关键,它是“自动,不需要人为干涉”,有“功到自然成”的意思,“春”和“青”有着条件和结果的关系。这里的“草”还必须具有草的生命、精神之类的内涵和条件。如果抓住“自”或者“草”谈自信,把自己比喻成小草,把高考看成“春”,把金榜题名看成“青”,选准角度,集中立意,表达自己在高考中能发挥出水平,赢得高考胜利的信心,得高分就会容易。

2.化大为小法。

也叫大题小做法。大题是指题旨范围较宽泛、开放性强的文题。对这类文题,立意时要找一个较小的切入口,就一个点、一个方面的内容来深入地表现题旨。如“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这一话题,题旨范围宏阔,很难把握。而有人写成《冲破记忆的茧——给我挚爱的孩子》,作者模仿妈妈的口吻,写给自己十八岁生日即将到来的孩子,追述孩子成长的过程,表达对孩子成长的欢欣,揭示出一个哲理:不管是生活中快乐的记忆还是痛苦的记忆,都会成为帮助人成长的良师益友。这篇文章的成功便是运用了化大为小法。

3.小题大做法。

“小题”是指命题角度较小、较为具体的话题。“大做”是指从较小、较具体的角度生发开去,通过描写和议论来开掘和提升它的立意,从中抽象出一般的道理来,以达到以小见大、以古知今、以近知远的效果。这种方法往往要借助于比喻和类比等手法引申和拓展来深化意旨。如“传递”这个话题,可写由幼儿园孩子传递花儿、传递玩具、传递队旗,到体育运动会上传递接力棒,到奥运火炬的传递,进

篇五:作文立意法

紧扣高考作文写作思路的六大绝招

不少同学拿到作文题,常常大脑中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这是没有打开作文思路所致。其实,只要我们讲究方法,审题立意关也就自然容易攻克,写作材料也就会纷至沓来,如此,又怎么会写不好作文呢?

这里,我送给大家迅速打开作文思路的六把金钥匙。为说明这些方法的适用性,我结合过去的高考题作一解说。

一、置换法

1.如果所给的作文题目、话题或材料是借喻性质的,那么这时就可使用本体去置换喻体。如山东高考作文题:

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命题人给了我们比喻的喻体,本体呢,思考可知道“春”的本体可以是信心,可以是毅力,可以是机遇,也可以是改革,是友谊,是爱心,是互助,是合作,是诚信,等等。“草自青”的本体可以是欣欣向荣的局面,可以是辉煌的成功,也可以是双赢的结果,等等。我们展开联想,用一个又一个的本体去置换喻体,写什么的问题也就立马解决了。

2.如果所给的作文题目或话题中的相关词语具有多义性,那么这时可用具有单一语义的词语置换具有多义的词语。例如重庆高考作文题: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①自然界。②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③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自然”怎么理解?这是立意的关键。命题人想我们之所想,给了我们三个义项进行诠释。我们只要用其中的一个义项去置换“自然”,那么也就容易迅速立意,打开思路。如果“自然”是指自然界,那么“在自然中生活”,也就是在自然界中生活,这样我们可以谈环保等。如果“自然”是指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那么“在自然中生活”,也就是在自由发展中生活,这样我们可以谈教育中的张扬、发展个性等。如果“自然”是指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那么该如何理解呢?我们可以通过造句的方式来看一看:态度很自然;他是初次演出,但演得挺自然。这么说来,“在自然中生活”,也就是大大方方,也就是凡事能够深入进去融入其中。明白了这些,我们谈什么,也就一目了然了。

3.如果所给的作文题中含有代词,那么这时可用代词所代的事物去置换作文题中的代词。例如上海高考作文题:

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世界就是由“我们”与“他们”组成的,心中如果只有“我们”,自然世界是不完整的。遗憾的是,现在只关注自己的人太多了,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哪里还有他人?这样的世界,又怎么会是一个和谐的世界。我们把视线转向“他们”,会看到什么?会看到贫穷,会看到富贵,会看到不公,会看到进步,会看到文明,等等。会想到什么?会想到共同富裕,会想到平等,会想到感恩,会想到正义等。“他们”是谁?可以是农民工,可以是干部子弟,可以是下岗工人,可以是一掷千金的大款,可以是沿街乞讨的老人,等等。这么一置换,自然也就打开了思路。

二、补充法

所谓补充法,是指通过给标题或话题补出相关的句子成分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例如安徽高考作文题:

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打开思路,写好“带着感动出发”,需要思考三个问题。一是谁带着感动出发。也就是补出标题的主语,可以是你(你们),可以是我(我们),可以是他(他们)。二是什么样的感动,或者说是为什么感动。联系实际,汶川大地震中,老师舍生救学生,我们为之感动;救援人员不怕疲劳,日夜奋战,我们为之感动;群众排队捐款、献血,我们为之感动。具体到个人,温总理第一时间在第一线指挥,我们感动;民警蒋小娟为灾民的孩子喂奶,我们感动。让人感动的原因很多,让人感动的事例很多。三是带着感动出发的结果。带着感动出发,其结果将产生更多的感动,从而使更多的人带着感动出发!

再如广东高考作文题:

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可以通过给标题补充状语的方法来打开思路。不要轻易说“不”,不是不能说“不”,而是不要轻易说。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策略一些,这并不是要接受、认可,轻易说“不”的结果,往往使我们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比如面对同事、同学、朋友、家人的正当请求,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不”,往往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拉大了与他们的距离,使双方变得越来越疏远。

不要轻易说“不”,是智慧的表现,是道德的要求。明白了这些,我们的立意、选材也就有了取舍的空间,写出与众不同的好文章,也就成了一件容易的事。

再如浙江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无论是“触摸都市”中的“触摸”,还是“感受乡村”中的“感受”,都是用心去触摸,用心去感受。即给“触摸”、“感受”补充状语。也就是说,我们所写的,应该是都市或乡村中能够在我们心灵的湖泊上激起波澜最起码是涟漪的人、事、物或观点。这样,我们所写才可能充满与众不同的个性,而不是些人云亦云的内容。具有鲜明的个性,能够给人以陌生的新意,自然会让阅卷老师喜欢!

三、扩展法

例如湖南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③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如何立意?命题人已经给了我们三个角度,我们可以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看哪一个认识深刻,哪一个手头有材料,我们就用哪一个。除此之外,还可以谈从全局把握问题,才能看得清,看得准;还可以谈在思想上先做一个冷静的旁观者,才能搞清事实真相,从而做一个能够正确解决问题的参与者,等等。

再如福建高考作文题:

春来草自青立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个人走进商店。一个人买了一瓶果汁,说:“我喜欢甜的。”一个人买了一杯咖啡,说:“我就喜欢这又苦又甜的滋味。”还有一个人买了一瓶矿泉水后说:“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

四、变换角度法

一些材料作文,往往需要从不同角度对所给材料进行审视,以发现能够打开我们思路的角度。例如全国Ⅱ卷: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只幼龟是个“侦查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了回来,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看了这则材料,谁也知道游客是好心办坏事。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无知。如果知道幼龟是“侦察兵”的话,自然也就不会帮倒忙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也不少。文革时期的围湖造田、毁林造田,都是典型。拿现在来说,许多家长不懂教育规律,只抱着为孩子未来着想的美好心愿,对孩子实行棍棒教育,严重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使孩子的身心受到极大伤害。许多地方领导,不懂市场不懂企业,只抱着船大才能抗风浪的观点,盲目要求企业一再扩张,结果使很多企业破产倒闭。

从成群的幼龟这个角度来说,它们没有对得到的信息进行思考,只是绝对相信,才造成了被老鹰叼走的悲剧。这提示我们,要善于动脑思考,综合考虑各种渠道得来的信息,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如果不是这样,而是听见风就是风,听见雨就是雨,又怎么不会吃亏上当呢?

从老鹰这个角度来说,为了达到目的,即使遇到了挫折,也不放弃,而是在耐心等待时机。如果被游客赶走就不再前来,那么自然也就不能够捕捉到幼龟了。它们不仅在游客走后又来了,而且还耐心等待,结果抓捕幼龟的机会就来了。这对于我们人类来说,不也是一种启示吗?

再如北京高考作文题:

课堂上,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随后,他拿出一个装满石块的玻璃广口瓶,放在讲台上,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答:“满了!”“真的?”老师从桌下拿出一小桶沙子,慢慢倒进去,填满石块的间隙,“满子吗?”学生们若有所思。老师又拿来一壶水倒了进去,直到水面与瓶口持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老师问道。课堂活跃起来。

一个学生说:“很多事情看起来到达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空间。”

一个学生说:“顺序很重要。先放这桶沙子,有此石块肯定就放不进去了。”

一个学生说:“对,得先放石块。有些分量重的东西就得优先安排。”

一个学生说:“也不一定,先沙子和水就一定不行么?”

??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自定角度,其实前三个学生所说的就都是很好的立意角度。我们如果对其中的一个有深刻的认识,而且手头还有材料,就不妨直接用一用。

这则材料还说明思维方式很重要,有了独辟蹊径的思维方式,往往看似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还说明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想办法,困难总是能够解决的。这两个立意角度也不错。

再如湖北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肩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什么?材料中的八个例子,都小得有些微不足道。可正是这些微不足道,透露了我们思想深处的秘密,这就是我们的修养、道德、文明程度。这么说来,举手投足之间,我们又怎么能不重视?从小处入手,从细节入手,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有修养有道德的现代高素质的文明人。你说是不是呢?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