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背井离乡打一生肖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3:18:07 体裁作文
背井离乡打一生肖体裁作文

篇一:当我们在旧时光里背井离乡

当我们在旧时光里背井离乡

很多时候,我以为自己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从6:30的闹铃中惊醒,透过晨曦中浮动的灰尘,透过窗户,看到楼下火车铁轨一直延伸到很远的地方。偶尔能看到一个背着很大的书包的少年,在一侧铁轨上行走,颤颤巍巍,仿佛在用双手画着一对长长的括号,神形窘迫,却也不慌不忙。整顿好衣着,就下了楼,买一碗热干面,和同事拉东扯西,拥挤着坐上班车,看着沿途的风景,默默的戴上耳机度过这静谧的30多分钟。每次班车都会沿着磁湖驶过,偌大的一湾湖水,映着岸边树枝的舒展,照着路旁行人眼神中的复杂,点点滴滴,最终都镌刻到我的心底,此起彼伏的,源源不绝。

于是我就开始想,自己也会成为一个有故事的人。从宁静的清晨到日落的黄昏,每当闭上眼睛,会听到自己灵魂扭曲的声音,咯吱咯吱的,反复而悠长。然后,才忽然意识到,什么时候已经变成了自己当初所反对的人。当初,是怎样的一种冲动,我居然会想到以后过着田园一样的生活了却此生,现在,又是怎样的一种颠覆,才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的内心想要填补自己的精神空白?

据说,研究发现,人死的时候,体重会减轻21克,而这21克就是灵魂的重量。现在,我只想穷尽这一生,去寻找这丢失的21克。

转自壹心理

曾经有一段时间,有想要丢掉一切独自去旅游的想法,这种北京青年中曾经被我所嘲笑的重走青春之路的做法令我迷恋到不能自拔,那时候,我还是一个油漆工,刷半天油漆,当半天苦力,晚上洗一个钟头的衣裳,倒在床上,埋头就睡却怎么也睡不着,心里想着的尽是丽江,幻想着背把吉他,穿上一双烂鞋,行走在古色古香的青砖桥上,想心事。

人这一生,有多少次会一根筋地想要尝试呢?真奇怪。记得在那些低落的时候,耗子告诉了我很多事情,他推荐我看看《平凡的世界》,这本我以前就有看过却从来没有耐性看完的书,这次却深深吸引了我,过去以为这书的年代太远,没有时效性,都是文革中的恩恩怨怨,人物太复杂。现在看起来,却发现每个人的描写都跃然纸上,文革的大背景下,映射出的是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里的嬉笑怒骂,爱恨情仇,是领悟,和我一样。

于是我就开始问自己,如果我也遇到这样的难题会如何如何,如果有一天自己的信仰与这个平凡的世界背道而驰又会怎样,是接受还是倔强的扭头,是隐忍抑或放手一搏,这都是问题,逃也逃不掉。自那之后,忽然发现随着阅历的增多,想到的东西就愈加的不同了,读书的冲动也越来越强烈,那些作者想要透过文字表达给我们的东西只有靠悟,才会变得更加深刻,那些看似理解却又说不上来的道理只有放到实践,才能对自己的灵魂一窥究竟,开朗而豁达。如同现在突然想到的一首诗,记不清名字,却爱到深刻:

月光照过我的窗

再照过你的

风吹过

窗打开

又合上

知或不知

我的心向着你的方向

此刻

转自壹心理

沉寂,流淌

如蝉声的清脆

掷地而有声

铿锵

那些时候,看着大学照片也会突然间有种想哭的感觉,记得最后走的时候,威哥又给我买了六个圈,说,“说好了临走前一定请你一个!”小猥死活拉上我去吃驴肉,强哥那么大个山东汉子也忍不住哭鼻涕,海哥弱弱的说,“混不好了就回来考研??”,棒棒也不知道说什么,抱着我就哭??涛哥送我们到大石桥,临走前塞给我两袋水果??最后还是走了,坐在车上,看着这帮好哥们还在目送我们离去,富池突然把头扭过来,说,“我受不了威哥那张脸??” 最可惜的是,临走了也没有完成班级毕业视频的制作,还是有点遗憾,好在威哥替我完成了这项工作,也算圆满了吧!所以,机设09-6的朋友们,记着当有天聚会横幅的九个部分重新聚集的时候就是我们相聚的时刻!

慢慢的,在黄石这个地方待的也有点生活的气息了,工作一天下来,也可以亲手做饭了,虽然手艺有限,但自娱自乐的话也够了。只是心中丽江的影子还是令我魂牵梦萦,不能忘怀,我期待那种毅然决然的旅行,说走就走,绝不停留。那颗藏在心里的小小种子我觉得只有去了,才会开出绚丽的花朵,这是个过程,我要的不是结果。

很感激富池曾经劝我再考研时说过的话,如果你舍不得那100多块钱的报名费,我可以帮你交上,但你一定要考!只是现在,考研于我已经不似曾经那样了,我的灵魂在颤抖的时候告诉我,工作就是我的坚持!好在现在工作也比较让我满意了,从上个星期开始,我就被调到了技术部,提前转正,现在的生活和我大学时憧憬的一样,隔板式的小隔间,一台液晶显示屏的高配置电脑,每天画图做做产品设计,还有博士和项目经理给我们指导,真的很幸运!晖菜说,这是好人有好报,我嘿嘿一笑,说,你也是个好人。

中秋了,没有回家,不是不想,只是觉得麻烦,想想看,四年了,都没有和家人一起过中秋了,内心还是有点愧疚,分不清是迷恋漂泊的感觉,还是感慨异乡的风景,只是我暂时不想回去,仅此而已。像往常一样,给家里打了个电话,祝福一下爸妈,随便交代了几句,然后自顾自的想,十一肯定回家!

转自壹心理

也许,这就是生活,忙的时候像放空的木偶,闲的时候像倒置的沙漏,只是年华,逝去的东西都会留下印记,如同一张旧唱片,在拨动的指针与碟片的摩擦中才会奏响和谐。而每个人,只是沧海的一粒沙子,也同样在与其他沙子的磨砺中变得坚强,学会了包容。深埋于泥土,当在最沉寂的时候回首往事,才发现自己离最初的东西渐行渐远,背井离乡一样,麻木到忘记了出发的理由。

这就是为什么自己会在旧时光里背井离乡,然而太过感慨以致踌躇不前却不是我的作风,毕竟,回忆就像是手纸,没事少扯。

转自壹心理

篇二:背井离乡到城市时

背井离乡到城市时,故乡在沦陷;在城市举步维艰时,乡愁是一厢情愿但固执的寄托。而种种皆非地理意义上的故乡,一样带给人情感的皈依和精神的护佑。

1991年,王朔在《动物凶猛》中写道:“我羡慕那些来自乡村的人,在他们的记忆里总有一个回味无穷的故乡,尽管这故乡其实可能是个贫困凋敝毫无诗意的僻壤,但只要他们乐意,便可以尽情地遐想自己丢失殆尽的某些东西仍可靠地寄存在那个一无所知的故乡,从而自我原宥和自我慰藉。”

在中国,越来越多人正失去灵魂的寄存处。

过去,故乡是记忆;如今,故乡是籍贯。过去,故乡是出生的老屋;如今,故乡是埋骨之所。过去,故乡是一个地点;如今,故乡是一种精神寄托。

而所谓人性觉醒,就是从自己所隐身的集体中抽身出来,恢复成独立、完整并需要为自己的一举一动负责的个人,是从制度的深井中一点点爬上来,看到更广阔的天空下,雨滴如何汇成洪水。

今天仍有无数“不加思索”的梦游者在体制的催眠下游荡。然而哪有什么抽象的制度?甲乙丙丁戊,你就是制度,舍此制度只是一张一捅就破的纸而已。在中国农村长期支教的德国人卢安克,曾说过一句朴素又闪光的话:“文明就是停下来,想一想”。是“停下来,想一想”,还是镶嵌在制度机器里,继续“不加思索”地转下去, 对于所有普普通通的人,是一个问题。

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一国的崛起究竟指的是什么。是否只是它的财富的拥有量?或者它的军队强大到足以攻城掠地、战无不胜?当我们揭示了法治或者宪政乃是一国富强的根源时,我们是否应当接着追问:难道说人类建设法治以及民主就是为了招财进宝、荣华富贵,抑或做国际强权,令万国闻风丧胆?如果依照这样的逻辑,那么像瑞士那样的中立小国又何以能够傲然屹立在今日的世界上,那里的国民以自己为瑞士人而自豪岂非怪事一桩? 近代以来,由于长期遭受列强欺凌,让我们对于国富民强的期盼变得如此迫切。这样的心态塑造了我们的一部思想史,也使得我们对于制度建设的目的有了一种急功近利的理解。综观鸦片战争以来我国高人学士的各种议论,大多以这样三个目标为依归:一、民族独立,

二、国家统一,三、国富民强。虽然极少数有识之士也强调个人自由、社团独立等价值,但是在举国上下求富求强求崛起的大潮面前却显得如此迂阔迁远,完全无法获得广泛的受众。李泽厚先生所谓“救亡压倒启蒙”揭示的也是这样的道理吧。

在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下,我们办工厂,建新军,“师夷长技以制夷”;我们取法苏俄,倡导“一个国家,一个领袖”;我们计划经济,赶英超美;我们压制不同声音,舆论一律;我们“打倒党内走资派”,“大革文化命”。即便是“文革”之后,改革开放,率先提出的口号不也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的“四个现代化”么?现在提起大国崛起,人们把它等同于经济军事等的强大,恐怕也是循着这个逻辑的自然结果。

即便以强国而论,一个悖论式的道理也可以从历史的事实里发现,那就是,一个国家的强大往往不是来自于统治者或政府的强权;恰恰相反,它更多地来自宪法和法律对于国家权力的全方位限制。而其他一些国家之所以国大力弱,原因并不在于那里缺少专制政府或强势的领导人,而恰好是因为政府雷霆万钧般的权力的存在,以及始终无法将这种权力纳入法治的轨道的事实。

篇三:背井离乡的365天.doc

背井离乡的365天

作者:木秦

来源:《儿童时代》2013年第04期

这个故事粗粝,生命力满溢,发生在物质匮乏年代。玛丽-艾丽斯15岁的时候,由于芝加哥经济大萧条,爸爸失业了,只好把租来的公寓退掉了。爸爸妈妈负担不起玛丽·艾丽斯的生活费用,就把她送到乡下和奶奶一起生活。

玛丽·艾丽斯面对的,是一个强硬的、充满能量的奶奶,说话粗鲁,没有一点令人称道的女性温柔的形象。玛丽·艾丽斯早就知道,不过,她错了,奶奶的能干和“粗野”远远地超出了她的想象。

万圣节的晚上——奶奶行动了!

小镇的万圣节要持续很久,如果仅仅是一群淘气的孩子挨家挨户讨几块糖,奶奶的“神武”就没用武之地了。游手好闲的男孩子们可不是好惹的。镇上的厕所倒霉了,被翻了个底朝天,有些厕所被夷为平地。一天早上,玛丽·艾丽斯去上学,发现一个小货车被挂在钟楼上。放学回家的时候,奶奶在灶上搅拌着什么东西,味道刺鼻。“我们需要一些金属线,还有大锤子。”奶奶让玛丽·艾丽斯去拿。最好不要问为什么,顺着奶奶来。那是一个天寒地冻的夜晚,玛丽·艾丽斯影子叠着影子在通往后门的路上走。奶奶的厕所就在小路尽头。万圣节的狂欢者已经捣毁了隔壁的那一间,烧了起来,弄得四分五裂。奶奶用锤子往厕所地上钉了几个钉子,把金属线绕在钉子上,离地面5英寸高。她们在黑暗中等着,最后听见了那些声响。还没来得及看清第一个男孩的长相,那隐蔽的金属线就绊住了他,他向前栽去。

奶奶向他们猛冲过去。月光洒在她雪白的发丝上,她看上去简直有屋子一样高。她一定把跌跤的人吓出了心脏病。当那个男孩抬起晕眩的头时,她把一锅胶水扣在了上面。那胶水可是能粘合木头、金属、一直会粘到世界末日的胶水!可怜的男孩,他们惹错了对象。几天后玛丽·艾丽斯才知道这个男孩是谁。看看他剃过的脑袋,头皮上露出肉来,绑着绷带的鼻子…… 真是不知道他的家人是怎么才把那一大团胶水从他的头发上弄下来的。

山核桃和南瓜馅饼——和食物有关的

玛丽·艾丽斯的学校里要开晚会,家长们都得带点吃的东西。这也是吸引家长来的唯一诱人理由。可这年头,大家都吃不饱,瘦得比牙签还细——这话也是奶奶说的。还能指望什么美食呢?可奶奶有办法。她对玛丽。艾丽斯说,丫头,我希望你这次能掌握擀面皮的技巧了!她要做南瓜和山核桃馅饼。哪儿来的材料呢?奶奶说,先去拜访一下尼克斯特老人。

奶奶对去学校参加万圣节晚会并没有多大兴趣——她是这么说的,可上等的山核桃和南瓜馅饼装满了红色的小手推车。她要把馅饼都送给饥饿的人们,那可是我们忙了一天做出来的。

背井离乡打一生肖

她脱去爷爷多德尔的外套并卷起袖子,她当然要亲自端上馅饼,这是她荣耀的一刻。唉,她就是这么要面子。她给瘦瘦的人切下的馅饼,连玛丽·艾丽斯都觉得大。她把整个镇子的人都喂饱了。

后来有关吃的行动,奶奶还卖过一次杂烩汤。那是在射火鸡比赛上。奶奶卖给别人的杂烩汤,价钱因人而异。有的人五块,有的人五毛。虽然一堆妇女叫苦连天,奶奶丝毫不理会她们。玛丽·艾丽斯看到,人们走了以后,这些硬币都给小心地保存起来了,放在艾伯那奇太太家的存钱罐里。

走上艾伯那奇太太家的楼,一把年久失修的轮椅上,她的儿子被法兰绒布条绑着。他是退伍军人,当艾伯那奇太太抚摸他的时候,他把脑袋转向了其他地方。你会发现,他失明了。 谁也没有说话,玛丽·艾丽斯顶着大风回家的时候,奶奶说:“壕沟被填平了,可孩子们却快没命了。”退伍军人协会也帮不了什么,只能举行一次射火鸡比赛,筹点钱给退伍的残疾军人。

随后玛丽·艾丽斯懂得了奶奶的心思,也明白奶奶为什么要这么做。艾伯那奇太太儿子的遭遇,差点就成了自己爸爸的。

可奶奶哼着歌,已经把这一天抛诸脑后了。

不能说玛丽·艾丽斯在度过了365天以后,不喜欢奶奶。在回到芝加哥生活了几年以后,玛丽·艾丽斯把自己的婚礼,又放在了奶奶的小镇。奶奶把蛋糕烤好了,只有她有能耐弄到糖。她把手伸给玛丽·艾丽斯,在灿烂的阳光里眨着眼睛,后来玛丽·艾丽斯就嫁给了她一直想嫁的人,从此过着幸福的日子。

篇四:背井离乡为哪般

背井离乡为哪般?

2005年,40位中国人来到加拿大东海岸的爱德华王子岛。这个半小时车程即可通达的小岛风景尚可,但并没有中国人通常所言的?著名景点?,也没有可供购物的奥特莱斯—这些人的确不是为此而来。他们来此的目的是放弃中国国籍,移民至加拿大。

那时的加拿大很欢迎他们的到来。这些中国移民家庭合法资产经过严格考核,都已达到40万加元以上(相当于人民币256万元),并缴纳了10万(相当于人民币64万元)投资保证金。他们是中国社会眼中的成功人士,大多都对?投资回报率?很有心得。这40个聪明的、富有的中国人选择爱德华王子岛来入籍,是因为这里移民政策宽松、审批神速、语言学历要求低、个人资产限制低—这里相当于加拿大的移民?特区?,在2002年成为该国最早获批设立省移民提名计划项目(简称PEI项目)的省份。

接下来几年,登上这个小岛中国移民几乎以每年翻倍的速度增长着,自2006至2009年分别增至180人、395人、760人、1015人。但他们对这个爱德华王子岛其实毫无兴趣。中国移民只是把这里当做一个跳板,华人较多的温哥华、多伦多是他们机票的下一程。

即便如此,这几千名阔绰的过客已经改变了爱德华王子岛。比如汽车经销商、房地产经纪人已经纷纷聘用懂中文的雇员;蒙特利尔银行(BMO)在ATM机里增加入了中文;一个地产经纪投资开办当地第一份中文报纸;亚裔餐厅及食品杂货店也出现在街头。这亦是加拿大政府计划的一部分,移民也是一项生意,它会带来人口增加、个人消费刺激,还有预期中投资项目带来的就业机会等。

但从7月起,岛上的商业经营者都已知道,接下来面向中国人的生意或许要冷淡一两年或者更久,甚至存在再也不会有中国人到来的可能。他们必须等待加拿大政府最新的移民政策出台才会知晓结果。因为从2012年7月1日起,加拿大移民局对于联邦投资移民申请将无限期停止。在有更新政策之前,这相当于加拿大对中国投资移民关上了大门。

?为什么加拿大不要中国富人了??加拿大的《金融邮报》发出这样的疑问。但实际上,中国人热衷移民的国家,或许都会在最近一段时间内重新衡量其过去的移民政策。

新加坡已经这么做了。这个对中国富人颇具吸引力的国家在7月份着手修改移民法—上一次修改是在2004年,那次修改后的条款对中国移民颇为友好,但新政策已给出收紧信号。这很大程度上是该国政府为了缓解过去一年中新加坡国民对外籍居民不满情绪带来的压力。

今年5月,在新加坡甚至出现?应将中国人赶出新加坡?的声浪。31岁的中国富豪马驰驾驶一辆价值900万元人民币的红色法拉利跑车,在新加坡市区超速闯红灯与一辆出租车相撞,造成3人死亡。违规、闯红灯、撞死人等等都使得整个中国富人的形象受到很大的影响。新加坡人担心,富人垄断房产市场,与中产阶级争抢就业和升迁机会,而普通劳动者的薪水面临下调压力。这起事件引发了新加坡人对中国移民不满情绪的普遍共鸣。

像10多年前,开始席卷全球的中国制造所引发的惊呼一样,越来越多的中国裔移民也开始改变目的地国的社会、经济、政治乃至文化。越来越多出手阔绰的买家,越来越多的中文标识和服务,越来越多中式的生活习惯和风俗文化,越来越多的华人面孔的议员……这会引发什么样的文明的冲突?

昂贵的门票

能够成功投资移民的,当然都是富人----投资移民的资产门槛大多在500万至1000万元人民币之间。李先生即为其一----他不愿透露真实姓名,他通过魁北克省投资移民计划在2005年抵达蒙特利尔,他在富人区买了一栋房子,收购了一家有20个雇员的旅店。在中国1990年代以及更早的移民潮中,极少人会有这么多财富。但这正是加拿大政府最愿意看到的?即时经济利益?。

但是移民历来是争论颇多的社会问题。多伦多大学的社会学家Jeffrey Reitz说,让人能花钱买身份的做法是非常不妥的,在国际上都会产生很坏的声誉。

在李先生给新加坡政府提供80万加元(约合560万人民币)5年无息的?投资?之后,他们就获得了永久居住权,而这笔钱被放入政府运作的基金中,由政府来运作,因此这笔钱是否真正产生效益取决于政府的分配和运作方式。所以加拿大的最新移民政策调整,不是他们不要中国富人了,而是还没找到更好利用这笔资金的办法。 这些移民支付了高昂的?门票?,自然会有更多的要求,同时也促使这些人有意无意中也会更加?张扬?----他们具备与普通人不同的标签。

相比之下,目前火爆的美国EB-5投资移民项目,美国政府用了与富人移民共担风险的方式。100万美金投资2年,并创造10个就业机会,就可以移民美国。有钱的中国人不需要英语考试,不需要等待,1年左右的办理时间就可以飞赴大洋彼岸。在指定区域里,投资金额只需要50万美金就可以。这个只相当于上海一套房子的投资额,看上去如此诱人。美国移民局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投资移民美国的移民中,中国人占了3/4,其次是来自韩国、台湾、伊朗和委内瑞拉的富人。这个趋势在2009年迎来高峰,在2012年的第一季度依然增势强劲,第一季度收到的新申请数相当于2011财年全年的73%。

这也相当于一种逆流的?招商引资?。美国方面以高达96%的通过率,以及美国?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樵涸?月2日全票通过了将EB-5计划延期3年的提案,体现了他们对于富人移民的欢迎。2012年,EB-5已经为美国募集超过20亿美金资金,并创造40000多个工作岗位。对于目前失业率徘徊在8.3%左右的美国来说,富人投资为美国创造了更多的工作岗位,且不用给美国的财政带来任何压力。

中国投资移民的财富已经创造出了价值。去年伊利诺斯州州长亲自来北京给中国富人介绍芝加哥Hare机场会议中心的项目。而如果你咨询移民顾问,那么夏威夷机场、拉斯维加斯赌场、芝加哥老年公寓、南加州综合购物广场、佛罗里达市政中心等种类繁多的项目等着向你介绍。可以说,早期中国移民的钱被投到了美国的公共事业上,包括公路、铁路、桥梁、航空设施、电厂、停车场、废水处理设施等。但现在美国移民局批准的区域中心数量越来越多,仅5年时间,就增加了将近20倍,达到近200个,所建内容也五花八门。

以?加州橙市医疗广场?项目举例,招募10个EB-5投资人,占7%的股份。其中100万投资用来购买地皮,建成2层医疗大楼后预期出租率95%,以此来达到4%左右的年收益率。但是这个4%的收益率根本不是中国投资人关注的。

生活在别处

篇五:别让我不出家门就“背井离乡”

别让我不出家门就“背井离乡”

作者:王建明

来源:《闽南风》2010年第08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李白的著名思乡诗《静夜思》,之所以千百年来被人们不断传唱,是因为其绵长的思绪,如泣如诉的语调,不知勾起了多少静夜思乡游子的迫切归情。也正因为如此,背井离乡及其引发的思乡之情,便成了亘古以来一个永恒的主题。

背井离乡一般是指因为不得已而离开了故乡,无奈地在外地生活。但我的题目却是“不出家门就背井离乡”,听着就有点失之毫厘,缪之千里之意,不出家门怎会背井离乡呢?可在北京,我的感觉真的是不出家门便罢,只要一出家门就背井离乡了——过去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如今变得全不认识了。

2001年我曾写过一篇述说老北京拆迁的文章,记得那时还活着的母亲对我说,现在我走道总是迷路。我知道母亲说这话的意思,最近这些年,北京的许多胡同走着走着,不知何时已被拆去了一半,或整条胡同都没了踪影,更或者某些地方本来很熟悉,可过了些时日没去,再去时一看,却早已莫辨东西了。如崇文区的花市,过去我熟悉的大烟袋锅百货商店,羊市口大众电影院,只一眨眼功夫就不见了。还有积水潭南那一站,1998年我还在路西的一个电器商店买了不少电料,装修我的房子,前些时路过那里时一看,已然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超级大商场了。

作为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我,北京虽说不上有多熟悉,但大的地方还知道个八九不离十,以前是人家向我问道儿,现在是变成我经常向别人问道儿了,因为如今的北京我看哪儿都是举目茫然,只好向当地的外地人问道儿了,因为他们总在那块地方工作生活,所以往往是一问一个准儿。 其实,北京已然消失的路,外地人可能同样比你知晓。前些时偶过西四南大街西侧的兵马司胡同,看到胡同内西北侧有一片房子已经拆完,我突然想起我家的一个远房亲戚原先住在这一带的“能仁胡同”,可“能仁胡同”的具体位置在哪儿我却不知,恰好旁边有位搞环境卫生的外地人,他带我往前走了几步指指地上的一条拐入那片空地的狭窄的沥青路的痕迹对我说,“这就是能仁胡同过去的马路,但现在已经拆了。”聊天中我知道他是河南人,来京十来年一直做打扫卫生的工作。很显然,对这块地方,他比我要熟悉的多。

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以前是没有人把它当回事的,所以几十年里就没有人为改造旧房投资,因此也就没有任何变化。我家住西单,我1969年上山下乡去黑龙江,等我1978年下乡回来时一看,北京该什么样还什么样,比如西单剧场,首都剧场,西单菜市场等等,现在却连回想它们过去的样子都不太清晰了。北京这些年则更没人把它当回事了,谁想拆一块就拆一块,这些年的变化快得你就是飞奔着想把它们拍下来都来不及。

北京要么不变,要么就变得天翻地覆,这也未免太快太彻底了,我们生活了几十年本已十分熟悉的四和院和胡同,以及出东家进西家的邻里关系,转瞬便被颠覆得无影无踪。

一个人的一生能有多少年?短的可能就二三十年,三四十年,长的可能七八十年,八九十年,已经不只一次的听到有人对改变了的生活环境颇有微词了,试想那些中老年人,他们在以前的生活环境里也生活了几十年了,北京,哪儿的道路有起有伏,哪儿的房屋是几砖几瓦,自己的爷爷奶奶、父母和自己以及亲朋好友们在哪个地方曾留下了令自己难以忘怀的印迹和故事,这些,都在他们的心中,只要那些老地方还在,他们就可以看见、想起及回味和流传,可那些老地方一旦没有了,过去的一切就都变成了一些模糊的遥远的记忆了,那一颗颗本来就苍老衰弱的心灵也因为从此将无着无落变得更加虚空了,那种看不到任何痕迹的思念的确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北京的巨变,可能年轻人比较容易接受,因为年轻人求快求变求新,而中老年人则希望留住历史,留住岁月(这虽有些奢望,但其情可悯),但万物不管怎样变,大可不必只有一个变化的统一模式,我们应该允许事物的渐变,而不是不许追寻,不许回忆,不管别人愿意不愿意、习惯不习惯就毫无铺垫的凭空来个质的突变。那对许多有正常思维的中老年人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

我比较欣赏北京市区这两年进行的旧城改造,虽然是把老四合院拆掉后重盖,老四合院随着那无情的一拆,其身上所蕴含和承载着的百十年的历史文化信息已随之灰飞烟灭,但它最起码还遵循一个在原地按原样重新盖起来的原则,基本上保留了胡同原来的行走基理和走向,相对于那些一切痕迹都未剩下的拆迁,它们还总算有点踪迹可寻,总算让那些奔波了一生的疲惫的心灵有了一个栖息之所,总不至于让那许多中老年人看着北京日新月异的巨变,却因为无法追寻那些生命的记忆而图叹“背井离乡”了。

其实,我们每一个北京人,都应该明白,北京,连同北京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不是属于任何一个个人的,北京,是全北京人的,全中国人的,甚至是全世界的,谁也无权随心所欲地去改变它,破坏它。在日益发展的现在,北京肯定是要变的,不然,那些没有上下水,不通煤气的老住房就会制约北京现代化步伐的进一步向前迈进,从而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但也应该注意,今后北京如需再进行拆迁改造时,应该像其他公共事业一样,首先举行听证会,多角度听听老百姓的有益建议,北京的命运应该让全体北京人来参与和决定,而不是只由少数人决定后,通知老百姓一声就完事了。那显然对许多人,尤其是那些为建设北京辛苦了大半生的中老年人来说,是不公平的。现在不是讲求“以人为本”吗,我们做什么当然不可能使每个人都满意,但我们应该做得尽量使更多的人满意。

北京,不仅是每一个国人肉体的归处,它更是每一个灵魂的向往栖息之所。正所谓一句俗语所说:“心之归处,即吾故乡”。但我们首先得尽全力给人们一个安静的“心之归处”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