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美国太空移民计划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2:34:49 小学作文
美国太空移民计划小学作文

篇一:关于美国移民项目初始计划书

投资移民,职业移民

? ? ? ? ?

最快时间、获得绿卡 一人申请、全家移民 美企合作、强强联合 投资稳健、保障生活 资源共享、创业美国

尊敬的朋友:

您好!美国Hosea International Trading (USA)INC 诚挚向您推出移民商业计划。我们立足于美国本土,谋求全球发展,为希望在美国创业,扩大战略经营的企业家朋友提供投资渠道,并且帮助他们的家人合法安心的在美国生活。

在美国创业是一件非常美妙并且具有挑战性的事情。美国具有完整的法律体系,拥有开放灵活的商业模式,方便简捷的政府工作机制,以上因素足矣让每一位投资者和企业家享受整个商业过程。加之目前美国经济的复苏和发展,美元的升值,尤其是房地产市场的活跃,使得近期成为一个非常良好的投资入手时段。

综合以上几点,我们殷切希望联合海外企业家,一起把握大好的商业机会,强强联合共同发展。我们会为投资者提供高回报率的地产投资项目,以我们多年从事美国房地产投资开发的经验,引领我们的合作伙伴,找商机、找项目、谈合作、谋发展!

签证是非移民工作签证,它适用于在美国和中国都有机构的跨国公司从国外的分公

司派遣经理级高管或专业技术人员去美国的分公司工作的工作签证。外籍高级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是L-1签证的受益人,跨国公司是L-1签证的申请人。L-1签证的受益人在提交L-1申请之前的三年内,必须在其作为申请人的跨国公司的海外机构(非美国境内机构)连续工作一年以上。该跨国公司在海外的机构必须和在美国的机构属于母子公司,分公司或者附属公司的关系,并且有实际的资金和业务的来往。

同时,L-1签证也适用于那些正在筹划为了在美国设立关联公司或者办公室而将他们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人才派到美国境内来进行筹备的跨国公司。但是请注意,对于新设立的美国公司,L-1签证的首次有效期为一年时间。到期后申请人必须提出延期的申请。

根据收益人的身份不同,美国移民局将L-1签证分为L-1A和L-1B两类,但在发放签证时只会表明为L-1签证。 一般情况,对于新设立的美国公司,首次L-1签证申请的有效期是1年,对于有一年以上历史的美国公司,首次L-1签证申请的有效期是3年,到期后都可以提出延期申请。高级管理人员的L-1A签证,可以延期两次,最长不得超过7年。专业人才的L-1B签证,最长不得超过5年。当L-1身份的最长效期到期以后,L-1签证的持有者必须离开美国至少一年之后,方可以重新申请新的L或H签证。

L-1

*L1签证转绿卡

根据移民法的规定,凡以跨国公司经理资格申请绿卡者,需满足以下条件: 1)在过去三年当中至少有一年担任国内公司的经理或主管一级职务; 2)来美担任经理、主管一级职务; 3)国内总公司继续存在。 4)美国公司能解决就业岗位; 5)美国公司处于良好运营状态。

付款流程

1)缴纳意向金XX人民币

2)办理赴美签证(B1B2) 美国公司负责人带客户考察项目实地

3)由我们专属美国律师第三方 见证下,甲乙双方签约。缴纳余款正式办理 4)2年后拿到绿卡 如果选择退出项目 甲方返还本金。 5)5年后绿卡转公民

通过L1签证帮助投资人在短期获得美国绿卡是我们的主要业务。 我们的办理流程如下:

我们的优势

1)美国公司,盈利运作,公司资质齐全。 2)承诺客户整个家庭拿到永久绿卡。

3)美国资深移民律师主持申请,成功率高。

4)为客户提供美国税务积累,实际帮助客户日后在美国的置业贷款。

(建立良好的信誉记录,以便日后在美国生活置业,申请各项福利及积累退休金。) 5)工资发放,解决您前期的生存和生活问题。 6)本金返还,或帮助您建立生意投资渠道。 7)项目公司+律师+客户操作模式。

5.获取美国绿卡方式对比

篇二:太空移民不是梦

《太空移民不是梦》教案

甘卫东

教学目的 :1、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

2、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感情;

3、 理解和掌握说明文的结构特点。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

2、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感情;

3、 理解和掌握说明文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课时:1

教学过程

一、预习复习 (做学案基础训练 )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你知道科普说明文中的科学小品文的特点吗?

知识性。它要普及一定的科学知识,把科学王国里的最新信息传递给读者,内容的重心是在科学方面。它常常把握住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事物或现象,用正确的理论,去进行科学、严正的解释,纠正常识错误,从而使读者通过这具体的事例,了解世界万物变化运动等规律。 文学性。它要以优美的画面、富于诗意的形象的艺术手法,来表达科学的内容。它避免教科书式的平板、枯燥的说教,而常常采用比喻、拟人等文学手法,故事、对话、清淡的散文形式,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地介绍科学知识。

2、说明文说明顺序有( )( )( )

说明文说明方法有( )( )( )( )( )

( )等

3、 下列加点字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④ )

①、卞毓麟 biàn yù lín 深邃 suì 驾驭在必行shì .....yù 势.

②、秤动chèng 稠密 chóu 陨星 yǔn 妙不可言miào ...

③、屏蔽 píng 迄今qì 宿敌sù 枯竭 jié ....

④、羁畔 jī bàn 尊祟 pēng rèn 辐射fú ...chóng 烹饪...

二、问题导学 (做学案能力训练)

1、学生仔细阅读文章,找出每段的关键句,提炼信息。

提示:把同一内容的段落归纳整理,形成以下几点认识:

贝尔纳的预言

美国第一空间移民居地命名

奥尼尔实施的方案

五个“拉格朗日点”特点

空间居住点的形状、外壳的组成、内部的状况以及原料来源

空间居住点面临的危险

建造空间居住点的动机

空间移居者还有更多的生存空间

2、用自己的语言,编写文章的提纲。

第一部分:(1__4)写人类是可以移居太空的,人们已经作出了太空移民计划。

第二部分:(5一17)写的是空间居住点建在何处以及建造中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第三部分:(18一19)写的是对未来空间居住点的展望。

3、研讨下面几个问题:

⑴.“太空移民不是梦”的依据是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收集信息,并概括出来吗?

提示:人类已经制定了太空开发计划,并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宇航员已经在遨游太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太空移民是可以实现的。

⑵.文中有两个设问句,你能找到吗?它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文章开始用了一个设问句“一个文明种族,能不能移居到太空中的其他行星系统中去?”引起读者的注意,作者接着就从贝尔纳的预言说起,利用太阳能,能使人类摆脱地球的约束,生活在环绕太阳运行的人造星球上。要实现这样的构想,必然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而“首要的问题便是:这样的空间居住点究竟应该建在何处”作者再次用一个设问句, 引起读者的思考,并对此进行解释说明,使文章显得更有条理性。

⑶.“太空移民”目前还存在哪些难以克服的困难?

①空间居住点面临与一些陨星相撞的危险。

②由离心力作用产生的人造重力对人体是否会有危害,尚未完全搞清。

⑷.“贝尔纳深邃的历史眼光博得了人们的高度尊崇”一句中“历史眼光”这个词的意思和作用是什么?你知道吗?

提示:语言准确。贝尔纳能够预言半个世纪之后才引起人们关注的有关人类未来的种种问题,这种科学的眼光是有远见的,见解是深邃的,当科学的发展在逐渐证实他的预见时他的眼光必然得到人们的高度尊崇。对贝尔纳的尊崇实质上是对科学的赞美。

⑸.“从长远来看空间移居者们还要寻找更新、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

中加点的词在句中有何作用呢?

提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的认识水平的提高,现在设计的空间居住点以及建造方式不能满足人类发展的要求。我们应有对科学不断探索的精神

三、自学探究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四、展示点评

1、个别回答、小组代表上台演板相结合

2、学生纠错、教师结合学法点评相结合

五、拓展延伸(做学案拓展训练)

完成第(1)~(3)题。

浩瀚无垠的海洋似乎是永远也不会干涸的。大海中的水是怎么来的呢?

有学者认为,这些水是地球本身固有的。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水就以蒸气的形式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或者以结构水、结晶水等形式存于地下岩石中。那时,地表的温度较高,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也较多。地球在最初的5亿年,火山众多且活动频繁,大量的水蒸气通过火山口喷发出来,冷却之后便渐渐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即所谓的“初生水”。 为了探寻地球水的渊源,人们还把目光投向了宇宙。科学家托维利提出假说:地球上的水是大阳风的杰作。大阳风即太阳刮起的风,但它不是流动的空气,而是一种微粒流或带电质子流。根据托维利的计算,从地球形成至今,地球已从太阳风中吸收了17亿亿吨的氢,若把这些氢和地球上的氧结合,就可产生153亿亿吨水。

科学家路易斯·弗兰克也提出了一个新理论:地球上的水有可能来自迄今为止还未观测到的由冰组成的小彗星。他在分析卫星图片时发现了一些黑色小斑点,而这些黑斑是高层大气中大量分子聚集而形成的气体水云。他认为,小黑斑现象是许多小彗星不断地把水从高层注入大气,形成彗星云团,而后化作雨降至地面。不久,在600多千米上空,他又发现了带

状发光物,即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而这一高度恰好是此类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1990年,一块冰体从天而降,落在中国无锡梅村乡。我国专家潜心研究后认为,此冰块就是来自彗星。弗兰克理论还为一些未解之谜提供了解释。例如可能就是有大量的小彗星倾泻而下,造成地球气候剧变,才使恐龙及其他一些物种灭绝。1998年美国科学家打开了一块来自彗星的陨石,结果竟在里面发现了少量的盐水水泡!不久又发现另一块陨石里布满了奇怪的紫色晶体,这些晶体里竟然有水!

对于小彗星是否为地球带来过大量降水,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地观察,不断地试验。

(1)下列对“所谓的?初生水?”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A.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的水蒸气

B.存于地下岩石中的结构水、结晶水

C.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

D.由火山喷发的水蒸气冷却后形成的水

(2)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弗兰克理论的是( )

A.地球上的水有可能来自由冰组成的小彗星

B.在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发现了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

C.经我国专家研究,落在中国无锡梅村乡的冰块来自彗星

D.有的陨石里含有盐水水泡或含水的紫色晶体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托维利假说,人类有可能利用太阳风获取更多的水

B.根据弗兰克理论,人类有可能借助彗星云团进行人工降雨

C.对地球水源的研究,有助于预见地球气候还将发生剧变

D.对地球水源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他行星是否有水存在

答案为:

(1)D解析:本题是对重要词语概念的理解,答题区域在第二段。由第二段最后的句子可知“初生水”应为“火山喷发的水蒸气冷却后形成的水”。

(2)A解析:本题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答题区域在第四段。本段只提出弗兰克的理论:地球上的水有可能来自迄今为止还未观测到的由冰组成的小彗星。然后列举了三个证明依据。通过分析可知,A项是弗兰克的理论观点,B、C、D三项是证明依据,故选A项。

(3)C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的推断。A项可由第三段内容推知。B项可由第四段推知。由于地球是宇宙中的行星,因而对地球水资源的研究有助于对其他行星是否有水存在的研究,D项正确。而C项地球气候剧变只是举例说明弗兰克理论还为一些未解之谜提供了解释。故该项不能推知。

《太空移民不是梦》学案

学习重点:1、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

2、 培养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感情;

3、 理解和掌握说明文的结构特点。

学习难点:培养搜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一、基础训练

1.你知道科普说明文中的科学小品文的特点吗?

2、说明文说明顺序有( )( )( )

说明文说明方法有( )( )( )( )( )

( )等

3、 下列加点字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①、卞毓麟 biàn yù lín 深邃 suì 驾驭在必行shì .....yù 势.

②、秤动chèng 稠密 chóu 陨星 yǔn 妙不可言miào ...

③、屏蔽 píng 迄今qì 宿敌sù 枯竭 jié ....

④、羁畔 jī bàn 尊祟 pēng rèn 辐射fú ...chóng 烹饪...

二、能力训练

1、仔细阅读文章,找出每段的关键句,提炼信息。

2、用自己的语言,编写文章的提纲。

第一部分:(1__4)

第二部分:(5一17)

第三部分:(18一19)写对未来空间居住点的展望。

3、研讨下面几个问题:

⑴.“太空移民不是梦”的依据是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收集信息,并概括出来吗?

⑵.文中有两个设问句,你能找到吗?它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⑶.“太空移民”目前还存在哪些难以克服的困难?

⑷.“贝尔纳深邃的历史眼光博得了人们的高度尊崇”一句中“历史眼光”这个词的意思和作用是什么?你知道吗?

⑸.“从长远来看空间移居者们还要寻找更新、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中加点的词在句中有何..

作用呢?

三、拓展训练

完成第(1)~(3)题。

浩瀚无垠的海洋似乎是永远也不会干涸的。大海中的水是怎么来的呢?

有学者认为,这些水是地球本身固有的。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水就以蒸气的形式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或者以结构水、结晶水等形式存于地下岩石中。那时,地表的温度较高,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也较多。地球在最初的5亿年,火山众多且活动频繁,大量的水蒸气通过火山口喷发出来,冷却之后便渐渐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即所谓的“初生水”。 为了探寻地球水的渊源,人们还把目光投向了宇宙。科学家托维利提出假说:地球上的水是大阳风的杰作。大阳风即太阳刮起的风,但它不是流动的空气,而是一种微粒流或带电质子流。根据托维利的计算,从地球形成至今,地球已从太阳风中吸收了17亿亿吨的氢,若把这些氢和地球上的氧结合,就可产生153亿亿吨水。

科学家路易斯·弗兰克也提出了一个新理论:地球上的水有可能来自迄今为止还未观测到的由冰组成的小彗星。他在分析卫星图片时发现了一些黑色小斑点,而这些黑斑是高层大气中大量分子聚集而形成的气体水云。他认为,小黑斑现象是许多小彗星不断地把水从高层注入大气,形成彗星云团,而后化作雨降至地面。不久,在600多千米上空,他又发现了带状发光物,即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而这一高度恰好是此类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1990年,一块冰体从天而降,落在中国无锡梅村乡。我国专家潜心研究后认为,此冰块就是来自彗星。弗兰克理论还为一些未解之谜提供了解释。例如可能就是有大量的小彗星倾泻而下,造成地球气候剧变,才使恐龙及其他一些物种灭绝。1998年美国科学家打开了一块来自彗星的陨石,结果竟在里面发现了少量的盐水水泡!不久又发现另一块陨石里布满了奇怪的紫色晶体,这些晶体里竟然有水!

对于小彗星是否为地球带来过大量降水,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地观察,不断地试验。

(1)下列对“所谓的?初生水?”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A.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的水蒸气 B.存于地下岩石中的结构水、结晶水

C.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 D.由火山喷发的水蒸气冷却后形成的水

(2)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弗兰克理论的是( )

A.地球上的水有可能来自由冰组成的小彗星

B.在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发现了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

C.经我国专家研究,落在中国无锡梅村乡的冰块来自彗星

D.有的陨石里含有盐水水泡或含水的紫色晶体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托维利假说,人类有可能利用太阳风获取更多的水

B.根据弗兰克理论,人类有可能借助彗星云团进行人工降雨

C.对地球水源的研究,有助于预见地球气候还将发生剧变

D.对地球水源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他行星是否有水存在

篇三:《太空移民不是梦》教案

《太空移民不是梦》导学案

沈明霞

【三维目标】

1.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感情;

3.理解和掌握说明文的结构特点。

【课前预习】

1.《太空移民不是梦》是一篇科普文章 ,你知道科普文章有些什么点吗?

2.通过阅读文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你认为太空移民会不会实呢?你有没有好的建议呢 ?

3.运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步骤】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你知道科普说明文中的科学小品文的特点吗?

提示:科学小品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短小性。它讲的道理小,篇幅小,然而就其知识容量、主题意义、产生作用等又是很大的。 知识性。它要普及一定的科学知识,把科学王国里的最新信息传递给读者,内容的重心是在科学方面。 文学性。它要以优美的画面、富于诗意的形象的艺术手法,来表达科学的内容。它避免教科书式的平板、枯燥的说教,而常常采用比喻、拟人等文学手法,故事、对话、清淡的散文形式,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地介绍科学知识。

思想性。它往往以具体细小的事物,阐发一点耐人寻味的哲学道理,给人启示,发人深省。

2.本课需要积累的词汇:

深邃:①幽深:庭院深邃。 ②精深;深奥。 ③深沉。

势在必行:行,做。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

尊崇:①尊敬推崇。 ②庄严高大,用以形容庙宇、官阙等建筑。③显贵。

驾驭:使服从自己的意志而行动。

迄今:至今。

羁绊:(书)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 妙不可言:妙,美妙。形容好得难以 用文字、语言表达。

二、学生仔细阅读文章,找出每段的关键句,提炼信息。

提示:把同一内容的段落归纳整理,形成以下几点认识:

贝尔纳的预言

美国第一空间移民居地命名

奥尼尔实施的方案

五个“拉格朗日点”特点

空间居住点的形状、外壳的组成、内部的状况以及原料来源

空间居住点面临的危险

建造空间居住点的动机

空间移居者还有更多的生存空间

三、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编写文章的提纲。

提示:第一部分:(1__4)写人类是可以移居太空的,人们已经作出了太空移民计划。

第二部分:(5一17)写的是空间居住点建在何处以 及建造中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第三部分:(18一19 )写的是对未来空间居住点的展望。

四、小 组讨论,研讨下面几个问题:

1.“太空移民不是梦”的依据是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收集信息,并概括出来吗?

提示:人类已经制定了太空开发计划,并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宇航员已经在遨游太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太空移民是可以实现的。

2.文中有两个设问句,你能找到吗?它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提示:文章开始用了一个设问句“一个文明种族,能不能移居到太空中的其他行星系统中去?”引起读者的注意,作者接着就从贝尔纳的预言 说起,利用太阳能,能使人类摆脱地球的约束,生活在环绕太阳运行的人造星球上。要实现这样的构想,必然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而“首要的问题便是:这样的空间居住点究竟应该建在何处”作者再次用一个设问句, 引起读者的思考,并对此进行解释说明,使文章显得更有条理性。

3.“太空移民”目前还存 在哪些难以克服的困难?

提示:(1)空间居住点面临与一些陨星相撞的危险。

(2)由离心力作用产生的人造重力对人体是否会有危害,尚未完全搞清。

4.“从文化学的角度看,空间居住点的效果也将妙不可言”,未来的空间居住点究竟会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你能发挥想象,给同学们描绘一下吗?

提示:结合第18自然段的人类生活方式包含的方方面面,展开“丰富多彩”、“妙不可言”的想象联想。

美国太空移民计划

5.“贝尔纳深邃的历史眼光博得了人们的高度尊崇”一句中“历史眼光”这个词的意思和作用是什么?你知道吗?

提示:语言准确。贝尔纳能够预言 半个世纪之后才引起人们关注的有关人类未来的种种问题,这种科学的眼光是有远见的,见解是深邃的,当科学的发展在逐渐证实他的预见时他的眼光必然得到人们的高度尊崇。对贝尔纳的尊崇实质上是对科学的赞美。

6.“从长远来看空间移居者们还要寻找更新、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中加点的词在句中有何作用呢? 提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 展和人们的认识水平的提高,现在设计的空间居住点以及建造方式不能满足人类发展的要求。我们应有对科学不断探索的精神。

五、小结:本文在写作上还 有的特点。 提示:数字运用。无论是空间居住点的建造和容纳的人数、还是历史年代的交代,都引用了数据 ,通过这些数据的引用,展现了空间居住点的科学和壮观。

篇四:太空移民4

关于作者:

卞毓麟,1943年7月生,196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从事天体物理学研究至1998年3月,1998年4月到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现任版权部主任,1999年4月起任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系兼职教授,现为上海天文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普作协翻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卞毓麟从事科普创作20多年,参与编著、翻译的科普图书有70余种,发表的科普文章约400篇,累计字数近400余万。他的读者从刚识字的娃娃到非本行的科学家都有,读过《语文》课本中那篇饶有趣味的短文《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还是女儿?》的中学生们,都能说出“卞毓麟”。他的科普佳作不仅熔科学性趣味性于一炉,且极富人文色彩,如《恐龙?陨石及社会文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科学注》、《莎士比亚外篇》等,无不描绘着科学与文化一个个闪光的交点。他曾多次获得表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表彰他为“建国以来,特别是科普作协成立以来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在1996年的全国科普工作会议上,他又被授予“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的称号。

关于飞行高度

中型以上的民航飞机都在高空飞行,此处的高空是指海拔7000——12000米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以1千米为1个高度层,共分为6个高度层:7千米、8千米、9千米、1万米、1万1千米和1万2千米。高空飞行的飞机只允许飞以上给定高空。

不同飞机的最大飞行高度:短航线的飞机一般在6000米至9600米飞行,长航线的飞机一般在8000米至12600米飞行,现在的普通民航客机最高飞行高度不会超过12600米,有一些公务机的飞行高度可以达到15000米。

航天飞机(又称为太空梭或太空穿梭机)是可重复使用的、往返于太空和地面之间的航天器,结合了飞机与航天器的性质。它既能代表运载火箭把人造卫星等航天器送入太空,也能像载人飞船那样在轨道上运行,还能像飞机那样在大气层中滑翔着陆。航天飞机为人类自由进出太空提供了很好的工具,它大大降低航天活动的费用,是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航天飞机的轨道高度一般在200公里左右,具体情况由任务决定。神州六号航天飞机在3千米的高空绕地球飞行。

国际空间站在运行时要受到大气的阻力,轨道高度会不断降低,因此需要经常提升轨道高度。以今年为例,1月,国际空间站的轨道高度为334公里,为今年最低点;8月轨道高度为356公里,为今年最高点。平均说来,国际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在345公里左右。

进入太空的目的

人类之所以要到天上去,要进入空间,总的说来是为了达到三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观测、探测、研究和了解认识空间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地球和人类自己。进入空间的第二个目的就是开发利用空间资源,造福人类。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广播电视卫星、遥感卫星等从空间获取、传输、转发陆地、海洋和大气层信息的系统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有机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极大的影响和推动着人类社会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空间太阳能资源和月球上的核聚变材料氦3能源资源,相对于地球能源而言,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发展空间技术和进入空间的第三个目的是扩大人类的生存空间。从发展上看地球恐怕还是不够大的。空间技术的先驱者,俄国的齐奥尔科夫斯基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人类决不会永远躺在这个摇篮里,而会不断探索新的天体和空间。人类将首先小心翼翼地穿过大气层,然后再去征服太阳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在他向月面迈出第一步时说:“对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这是巨大的一步。”“巨大的一步”说的就是“人类在地球以外扩大生存空间的一步”。 1.杨利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太空人,于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尤里·加加林是世界上第一位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于1961年4月12日乘“东方”号飞船首次绕地球飞行。1968年3月27日,在一次例行训练飞行中,因飞机坠毁而罹难。

3.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于1969年7月16日,乘“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登月。 阿姆斯特朗率先踏上月球那荒凉而沉寂的土地,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并在月球上行走的人。当时他说出了此后在无数场合常被引用的名言:“这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

早在1992年,中国就确立了以建立空间站为目标的航天计划。这一计划分三步,第一步是载人飞船阶段,目标是能够把宇航员送到太空,正常运行若干天,并成功返回。第二步是空间实验室阶段。在这个阶段要解决组装、交互对接、补给以及循环利用等四大技术。这些技术关系到空间站的组装、宇航员在空间站的生存等关键问题。经过空间实验室阶段,第三步就是:建立空间站。

神舟一号于1999年11月20日发射,是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它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神舟二号于2001年1月10日发射,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神舟三号于2002年3月25日发射,“神舟”三号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神舟四号于2002年12月30日发射,是我国第一艘可载人的处于无人状态的飞船。

神舟五号于2003年10月15日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现由俄罗斯承继)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2005年10月12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中国航天员被送入太空。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2008年9月24日神舟七号飞船发射升空,载有三名宇航员分别为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和景海鹏。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飞船。主要任务是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宇航员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航天员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行走的国家。

神舟八号无人飞船,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艘飞船。2011年11月1日发射升空,升空后2天,“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2011年11月16日,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分离,返回舱于11月17日19时许返回地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它实际上是空间实验室的实验版。天宫系列飞行器共有3个,除了天宫一号外,中国还将发射天宫二号、天宫三号建立空间实验室。它们在设计上较天宫一号基本相同,主要目的是为建立空间站积累更多经验。

国际空间站的设想是1983年由美国总统里根首先提出的,即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上建造迄今为止最大的载人空间站。经过近十余年的探索和多次重新设计,国际空间站才于1993年完成设计,开始实施。该空间站建造经历了从1994年至2006年三个阶段,以美国、俄罗斯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欧空局共16个国家参与研制。其设计寿命为10~15年,可载6人,它目前已经运行了数十年时间。自从2000年以来,国际空间站内一直有宇航员居住生活,科研成果斐然。

22名宇航员献身航天事业

新华社北京2月2日电(记者曹智田兆运)融汇了现代尖端科技的载人航天活动,同时也是一项充满风险与挑战的事业。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7名宇航员遇难,至此,人类在载人航天活动中遇难的人数增加到了22人。

1961年3月23日,被确定为苏联第一个首航太空的宇航员邦达连科在充满纯氧的舱室里进行紧张的训练,休息时,他用酒精擦完身上固定过传感器的部位后,随手将它扔到了一块电极板上,结果舱内燃起大火,他被严重烧伤,10个小时后死亡,成为人类载人航天活动中第一个遇难的宇航员。

1967年1月27日,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在进行载人飞船地面联合模拟飞行试验时,飞船指令舱意外起火,在几十秒内3名航天员被烧死在舱内。这3名航天员是:弗吉尔·卜格里索姆上校、爱德华·H·怀特中校和罗杰·B·查非少校。

1967年4月23日,苏联宇航员弗拉基米尔·M·科马罗夫上校乘坐联盟1号飞船进入太空后,飞船屡次出现故障,几经努力难以修复,在返回地面时飞船降落伞又出意外,无法打开,致使飞船以每秒100多米的速度冲向地面,科马罗夫当场被摔死。

1971年6月30日,苏联“联盟11”号飞船顺利完成进入礼炮1号空间站的各项任务后,在再入大气层前,实施返回舱和轨道舱分离时,连接两舱的分离插头分离后,返回舱的压力阀门被震开,密封性能被破坏,返回舱内的空气从该处泄漏,舱内迅速减压,致使3名宇航员因急性缺氧、体液沸腾而死亡。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第10次飞行时,在升空第73秒后,由于右侧助推火箭密封装置出现问题,造成燃料外泄,航天飞机发生爆炸,7名航天员当场遇难。

篇五:太空移民不是梦

《太空移民不是梦》导学案

胡东珍

三维目标:

1.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感情;

3.理解和掌握说明文的结构特点。

【课前预习】

1.《太空移民不是梦》是一篇科普文章 ,你知道科普文章有些什么点吗?

2.通过阅读文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你认为太空移民会不会实呢?你有没有好的建议呢 ?

3.运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步骤】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你知道科普说明文中的科学小品文的特点吗?

提示:科学小品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短小性。它讲的道理小,篇幅小,然而就其知识容量、主题意义、产生作用等又是很大的。它像一个“快镜 头”,摄取着科学大海上壮丽的浪花,其晶莹闪烁,小中见大,引人入胜。知识性。它要普及一定的科学知识,把科学王国里的最新信息传递给读者,内容的重心是在科学方面。

文学性。它要以优美的画面、富于诗意的形象的艺术手法,来表达科学的内容。它避免教科书式的平板、枯燥的说教,而常常采用比喻、拟人等文学手法,故事、对话、清淡的散文形式,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地介绍科学知识。

思想性。它往往以具体细小的事物,阐发一点耐人寻味的哲学道理,给人启示,发人深省。

2.本课需要积累的词汇:

深邃:①幽深:庭院深邃。 ②精深;深奥。 ③深沉。

势在必行:行,做。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

尊崇:①尊敬推崇。 ②庄严高大,用以形容庙宇、官阙等建筑。③显贵。

驾驭:使服从自己的意志而行动。

迄今:至今。

羁绊:(书)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

妙不可言:妙,美妙。形容好得难以 用文字、语言表达。

二、学生仔细阅读文章,找出每段的关键句,提炼信息。

提示:把同一内容的段落归纳整理,形成以下几点认识:

三、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编写文章的提纲。

提示:第一部分:(1__4)写人类是可以移居太空的,人们已经作出了太空移民计划。 第二部分:(5一17)写的是空间居住点建在何处以 及建造中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第三部分:(18一19 )写的是对未来空间居住点的展望。

四、小 组讨论,研讨下面几个问题:

1作者说太空移民不是梦有哪些依据?

2.文中有两个设问句,你能找到吗?它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3.“太空移民”目前还存 在哪些难以克服的困难?

4.“从文化学的角度看,空间居住点的效果也将妙不可言”,未来的空间居住点究竟会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你能发挥想象,给同学们描绘一下吗?

提示:结合第18自然段的人类生活方式包含的方方面面,展开“丰富多彩”、“妙不可言”的想象联想。

五、举例说说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六、教学反思: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