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李大钊主要事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30 05:36:46 体裁作文
李大钊主要事迹体裁作文

篇一:李大钊事迹

今天,我们党支部的党员同志来到唐山乐亭县,参观了李大钊纪念馆。这次活动感触良多,“李大钊纪念馆观后感”在网上已经有很多了,这里就谈一些自己的真实感受吧。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李大钊少年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接受过现代文化教育的李大钊,必然也清楚地认识到当时“国势之危迫”,当即立志要“挽救民族”于危难!这个远大抱负当然是出自一片忧国忧民之心,同时也包含青春年少的一腔热血。他明白欲达理想仅靠胸怀大志是远远不够的,非深研法治政理不可。1907至1916共9年时间,李大钊分别在天津和日本潜心学习、探求能够救国救民的真理。这为他之后在哲学、文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7岁那年,青年李大钊以文章为载体,将自己的思想传播给更多的爱国青年,抨击军阀统治和封建思想,号召青年为创造理想中华而奋斗。28岁的李大钊经过艰难探索,在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之下,更加坚信社会主义革命必然到来,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念。他不仅将马克思主义传播开来,并且积极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他知道救国救民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做到的,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伟大事业,需要唤醒更多的人,需要受剥削受压迫阶级的共同努力,甚至需要几代人付出生命的代价。29岁的李大钊受聘为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并兼任北京五所大学的教授,一个青年成为了青年人的导师。毛泽东同志当时就曾在李大钊手下工作过,很快也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31岁时,李大钊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与陈独秀酝酿建立中国共产党。他将自己的命运与中国共产党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和所有党员为着同一个目标而努力。33-35岁间,李大钊与孙中山共同促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李大钊十分关注军事策化的研究和军事力量的培养,对于北伐战争给以了有力的策应。北洋军阀十分畏惧这股革命力量,竭力迫害李大钊。38岁那年,奉系军阀张作霖闯进苏联大使馆驻地,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并于4月28日实行了绞刑。他无愧于邓小平同志的题词:“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烈士永垂不朽。”

虽然共产党人不允许搞个人崇拜,但是纵览李大钊同志短暂而伟大的一生,对他崇敬而仰视的心情油然而生。他坚信马克思主义,并且积极实践,创建中国共产党,并将党组织发展壮大起来,与各种反动势力进行坚决斗争。这么巨大的能量,与他9年的刻苦钻研十分不开的,更是源自他的拳拳爱国之心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

李大钊同志是我们的榜样,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向他学习,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刻苦钻研,最终为共产主义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篇二:李大钊生平演讲词

中近纲演讲

我们小组今天要讲的历史人物是李大钊先生。

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玩过一个游戏叫做“身边的福尔摩斯”?在电影中的福尔摩斯总是可以通过一个人的穿着打扮来分析一个人的性格,那么今天我们也来试一下,这里有2幅李大钊先生的照片,我想请同学们花3秒观察一下李大钊先生的特点。321,不知道各位观察到了什么,我所观察到的有三点,胡子、眼镜和西装。借助百度,我们组对之一一进行了分析。

1.胡子

李大钊先生的八字胡处了给他带来了帅气之外,还带来了厄运。有资料称,1927年的4月6日李大钊先生被捕当天,京师的警察和宪兵们冲进苏联使馆后,并不是马上就认出李大钊,正是这傲然不驯的大胡子暴露了这位著名的共产党人。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李大钊先生致死都不剃去胡子呢?

清末民初,男子蓄胡还是有身份的人的一种时尚。从北方的大总统袁世凯,到南方的革命党首领孙中山、黄兴等人,无不留着一把威风凛凛的大胡子。胡子成了民国初年中国特有的时尚,而李大钊先生对于胡子颇为在意,可以推测李大钊先生是个极富民族情怀的爱国者。

2.眼镜

如果说胡子是当时中国的时尚,那么眼镜就是学者的象征了。 李大钊先生在天津求学时大量研读新学书籍,孜孜不倦,因而伤

了目力。而清末民初的天津正快速向北方经济中心城市发展,中外商店林立,这其中也包括多家掌握西式先进配镜技术的时尚眼镜店,由此看来李大钊先生是在那时候戴上了眼镜。

相传李大钊先生过世之后,所留遗产不过1个大洋,而这副眼镜确是水晶片、白铜梁、超细金丝边的,简单来说就是当时颇为时髦的物件。可见李大钊先生时刻记着自己是个读书人。

3.西装

李大钊先生的这幅照片是在日本留学时所拍摄的,在那个中国男子还在留长辫的年代,李大钊先生已经穿上了新式西服,由于资料的限制,我们无法考证这件西服的材料或做工,但我们不难看出李大钊先生是个善于接受新兴思想的人。而这复古的胡须与西装的矛盾搭配更体现了李大钊先生是个有思想、有个性的人。

总结以上几点,我们可以推断李大钊是一个爱国的个性书生。那么我们的猜测究竟对不对呢,就让我们从李大钊先生的生平事迹中寻找证据吧。

1.热血少年

李大钊,生于1889年10月29日,1913年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1915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当时身处日本的李大钊不顾危险,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并毅然起草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正是此文让他成为了著名爱国志士。虽然少年李大钊奋不顾身希望警示全国,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依旧还是被签下了。此时,李大钊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已是危在旦夕,于是他放弃学业毅然回国,踏上救国之路。

2.独特救国路

1916年,李大钊回到中国,在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并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中百家争鸣,孙中山先生主张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更是广受推崇。这些学说犹如黑暗中国之中的点点星光,无不为中国带来新生的力量,然而在李大钊的心里却依旧是一片混沌,无论是哪种学说在他的眼里都不适合当时的中国。正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老邻居俄国一声枪响,十月革命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第一次看到马克思主义时兴奋得击股大叫:“就是它!”也许有人会怀疑这是李大钊一时的荷尔蒙喷发,那么看了下面这句话,也许就会改变他们的看法。由此可见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也正是这股信念让他第一个在中国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3.事业巅峰

而这个时候,一个李大钊生命中重要的人物出现了,当然不是他

的妻子。是陈独秀,大家觉得两位赫赫有名的学者第一次相识该是什么样子?“陈兄,久仰久仰”“李兄,失敬失敬”?

自然不是,两人第一次相识就是一场隔空骂战,陈独秀态度悲观认为这样的中国还不如亡了好,李大钊则指责其厌世心多,自觉义少。这一架吵得是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这一架也吵出了一对伯牙子期,后来两人成了至交好友,之后李大钊至北京活动,陈独秀则到上海。两人相约共同建党,于是就有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一段佳话。李大钊在北京更是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支持,携手共同反帝反封建,可以说当时李大钊的事业达到了人生巅峰。若是个故事到这里就算是Happy Ending了,可历史却给我们带来了然而,然而1925年孙中山先生去世,袁世凯即位,随即称帝。北洋军阀一时横行霸道,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成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李大钊先生也未能幸免,1972年4月6日,李大钊先生不幸被捕,最终绞死狱中。

李大钊先生是个传奇人物,每个传奇人物的去世也都有其传奇性。诸葛亮去世时,天空中一颗大星陨然而下,马克吐温去世时哈雷彗星第二次经过地球。李大钊先生的去世并没有那么的传奇,甚至是十分痛苦,李大钊先生被先后绞刑3次才最终离世,身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我们实在难以想象死亡的恐惧,而李大钊先生却经历了三次,当他第二次下绞刑架时,他笑着对狱友说“咱们革命人没什么特点,就是脖子硬!”李大钊先生面对死亡的那份淡然和洒脱是我们当铭记于心的。

今天我们给李大钊先生下了许多定义,个性书生,热血青年。可

请大家不要忘记李大钊先生的另一个定义,伟人。李大钊先生是中国最早的一批追梦人,他的梦和我们的不同,我们追的是一夜暴富的梦,而李大钊先生追的是民族兴旺、国家富强的梦。为此他忧国忧民,无私奉献,甚至为之付出了生命。而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证明这李大钊先生当时选择的正确。他的忧国忧民,他的无私奉献汇聚成两个字——伟人。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篇三:李大钊纪念馆观后感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冒雨走进了展馆。展馆分三个部分,分别展示了李大钊烈士光辉的一生。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为创建中国共产党所做的光辉业绩在党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页,将永留青史。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无限忠诚。正如他所书写的那样“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所谓“道义”即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共产主义,唤起中国劳苦大众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解放自己,让自己当家做主人;创立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妙手著文章”就是传播马列主义革命思想,教育唤醒亿万劳苦大众。李大钊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壮大贡献了宝贵的生命。我们缅怀英烈,学习、继承和发扬英烈的革命精神,奋斗不息,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贡献我们的力量。物业公司党支部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无限忠诚。正如他所书写的那样“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所谓“道义”即宣传马列主义、共产主义,号召中国劳苦大众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解放自己,让自己当家做主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妙手著文章”就是通过写文章,以文化形式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唤醒亿万劳苦大众的革命意识,为自身的解放而斗争。

李大钊同志以解救处在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为己任,以马列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作为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斗争的有力武器。李大钊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壮大、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缅怀英烈的同时,应深深牢记我们今天的人民民主社会来之不易,是用几代人的不断努力、甚至生命换来的,我们更应该学习、继承和发扬英烈的革命精神,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奋斗不息,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贡献我们的力量。

今天我能在党成立85周年再次了解大钊先进事迹,我感到很有意义,因为这不仅是出于好奇和怀念了,因我也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了,做为一名共产党员来说大钊的精神是不可缺少的,我们是要把党发扬光大的新鲜血液,我们要把大钊的精神代代相传,让大钊精神以及和他一样的英雄烈士们的精神根植于我们的心中。是你们创造了中国共产党,是你们创造了中国,是你们给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参观了大钊的先进事迹、手记的过程中,最让我不能忘记的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10个字,这短短的两句话较为全面的诠释了大钊的精神,诠释了他的伟大思想,钢铁般的意志,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英勇献身的高尚品德,诠释了他的革命思想,犹如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照耀着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召唤着被压迫和被剥削的人们奋起推翻吃人的旧社会,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最后我们走到了他为了中国英勇献身的绞架,听着工作人员的描述,面对敌人的逼问,大钊回答敌人那句:“我只道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其它的概不知道。”深深的打动了在场的每个人,李大钊牺牲时大义凛然、从容不迫,昂首就义的故事,鼓励大家敢于斗争,为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在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扬大钊精神,充分的发挥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大钊

的精神在工作中付诸实践。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件事,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创造公司更大的发展。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把自己的身家命运和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且把它作为终身的幸福。这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为了信念而逝去的仁人,为了救国家于危难而捐躯的志士,把自己的生命铸成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当时后世人们的心里。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光明和美好,而沐浴在今日光明中的我们怎样才能不负先辈们的奋斗,才能慰藉地下的英灵呢?

我虽然没有生活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但是李大钊的英雄事迹让我明白了身在和平时代的一名普通党员的使命,作为一名处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继承先辈未竟的事业,把振兴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当作自己终身的奋斗目标。有较强的责任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青春和生命谱写无怨无悔的人生,我的工作虽然平凡,但是我的脊梁却支撑着祖国的未来;我虽然清贫,但我的双手却托举着明天的太阳。

李大钊纪念馆是李大钊同志生平业绩的展览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牌楼式大门上方镶嵌着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的馆名;八根功绩柱,象征李大钊同志的八大功绩;八块浮雕,展示李大钊同志主要革命实践活动足迹;三十八级台阶,寓意李大钊同志走过的三十八年历程;序厅两侧将镶嵌工农革命浮雕;瞻仰厅正面设李大钊同志汉白玉坐式雕像,雕像后衬邓小平同志的题词,两侧是其它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东西展厅,配以现代化的设备,全面系统地展示李大钊同志的生平业绩。

李大钊一直“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事业”,辛亥革命前后就积极参加了北方的革命活动,24岁留学日本,3年后回国后投入“新文化”运动,担任北京《晨钟报》总编辑、《新青年》杂志编辑、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直到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终于找到了“挽民族之危机”的方向,并以极大的热情讴歌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此后的十年是其艰苦奋斗,功勋卓著的十年,八大功勋永留史册:首传马列播真理,照亮神州启明星;学十月革命经,选社会主义道路;领导五四导航向,开创历史新纪元;关怀青年倾心向,培养干部建业勋;创建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奠核心;受托会见孙中山,促成国共首合作;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工农闹革命;重视军事抓武装,争取将领冯玉祥。用“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概括李大钊的一生再恰当不过了。

“吾愿吾亲爱之青年,擎此夜光之杯,举人生之醍醐浆液,一饮而干也。”

“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故青年者,人

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

当再次感受到李大钊那份伟大的革命热情和激昂的年轻气息时,我们的心里也再一次受到的触动。新的时代赋予了我们新的任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发展与稳定齐飞,艰苦奋斗共开拓进取一色的新形势下,作为有理想有追求的年轻人,我们应该如李大钊所说的,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以先烈为榜样,释放青春,享受青春,让青春之我们,与青春之中国并进,与青春之晶体院齐舞。

让我们以李大钊的一段话自勉吧:“人类的生活,必须时时刻刻拿最大的努力,向最高的理想扩张传衍,??一个人的一生,包含无数的新纪元,才算能完成他的崇高的生活。人类全体的历史,联结无数的新纪元,才算能贯达这人类伟大的使命。”

谁不爱惜生命,又有谁不知道金钱的重要,但是在他的心中装着的只有国家和民族。他在《青春》一文中进行了热情的歌颂,

“青春者 , 人生之王 , 人生之春 , 人生之华也”

愿“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就是站在绞刑架前也无所畏惧,甘愿以自己的牺牲化为“红花的种子”,为的是

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得到光荣的胜利。

现在的社会有多少人存在着信仰的缺失,又有多少人做了金钱的奴隶,国家的命运、他人的冷暖,只不过是口头上的冠冕堂皇,没有奉献只想着索取。我们身边有多少人是在整天无所事事,有多少人,一旦侵犯了他一丝一毫的利益,就会怨声载道,又有多少人在干着损公肥私的勾当。历史是一面很好的镜子,在感动的同时心灵应该有所触动,应该多多反思自己的言行。

每一次走进纪念馆,感动的不仅仅只是因为他的牺牲,感受着先烈的修养、才情以及高尚的人格,更多的是惋惜。李大钊烈士只走过了三十八年的短暂人生,而此时的我正好和那时的他同龄,站在烈士的塑像前,自己是如此的渺小。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把自己的身家命运和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且把它作为终身的幸福。这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为了信念而逝去的仁人,为了救国家于危难而捐躯的志士,把自己的生命铸成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当时后世人们的心里。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光明和美好

前辈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已经付出了他们的青春、热血、智慧。他们的使命已经完成。今天,需要新一代用青春、智慧和才干履行新时代的使命。美好的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用我们的双手和大脑创造出来的。所以我们不必怨天尤人,我们需要的是干,是用我们的工作为社会增添美好的成分。如果人人都努力,这个社会将会更美好。

我很喜欢方志敏的话:

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 这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遥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我们可以这样相信的,朋友!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缔造者之一,是在中国传播共产主义的先驱,是共产党人的卓越代表。在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过程中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为代表的党的领袖,发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救中国于沉疴中的无可替代的良药,然后就不遗余力的致力于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事业。同时,他们也为之付出了英勇而坚决的奋斗,甚至最终义无反顾的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李大钊同志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党旗,染红了国旗,一个李大钊倒下了但是千千万万个李大钊前赴后继的站了起来,李大钊的精神也永远写在了党的旗帜上激励着后来的同志们沿着他的足迹矢志不渝地向他的目的地挺进。正是由于革命先烈的不懈努力和革命精神的传承发扬,才有了后来中国革命的成功,才有了新中国的繁荣富强,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建设成果。

喝水不忘掘井人,饮水常须思源。现在,我们国家的强大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我们绝不能忘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先烈艰苦卓绝奋斗,前赴后继努力才艰辛得来得革命果实。在享受先辈创造的成果的同时,我们不能将他们遗忘,更不能将他们的精神遗忘,而应该时刻以他们的高尚精神来测量一下自己。这样我们才能戒骄戒躁,踏踏实实的做事业。在共产党人的终极目标面前,我们今天的成就也是无足道哉的。假如李大钊等先烈生活在今天,以他们高尚的革命情操,他们肯定会有远高于我们的追求和远强于我们的决心去为理想奋斗。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和李大钊等先烈都在为一个共同的崇高的最终目标而奋斗,他们为了革命事业奋不顾身,我们则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不懈工作。我们也不应该局限于只是缅怀追思先烈,更要在怀念他们的同时,把他们的精神发扬光大,把他们未竞的事业更好的完成,唯有这样才是对他们英灵最好的告慰。

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们应该学习、发扬先烈的伟大精神,更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性的标准来在生活中要求自己。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不能忽视对理论的学习,在搞好本专业的同时,要在实践中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本领;在发展个人事业的同时,更要站在更高的立场来审视自己对党的事业、国家的事业、民族的事业的贡献。我们年轻一代是党的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我们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拥护和执行党的政策,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以高标准、严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八荣八耻的准则来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要在科研中艰苦奋斗、勇于奉献,为祖国科技的进步、综合国力的提高贡献出最

大的力量!

李大钊故居位于河北乐亭县大黑坨村,分为前院、中院和后院。中院有东厢房三间,李大钊就诞生在此房的北间屋里,屋里陈列着李大钊母亲的遗物。另外两间为住室,室内陈设的是李大钊夫妇及其祖先的遗物。李大钊幼年时期和结婚以后,曾长期在这里居住。后院东边有两间厢房和棚子,李大钊经常在这里读书、习字、写文章。西院是李大钊革命事迹陈列室,陈放着李大钊生平照片、手稿、书刊、遗物及有关资料。

在参观过程中,党员们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讲解,仔细观看每一件具有纪念意义的实物展品,感受着李大钊烈士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坦荡的气节与胸怀,感受着李大钊坎坷多难的一生。党员们纷纷表示,作为一名生活在新时期的共产党员,要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遗志,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精神,并将这种精神转化为不竭的思想动力,体现在日常的工作中。

篇四:李大钊英勇就义的真实情景

李大钊英勇就义的真实情景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1927年4月28日,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在奉系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城走上绞刑台,用壮烈的牺牲谱写了自己生命的音响和光华。关于李大钊英勇就义的情景,当时的报纸留有一些比较详细的报道,多年来介绍、研究李大钊的著述及文章亦有一些相应的追述与描写;然而,由于种种缘故,当时的报道并非不够详尽,而后来的追述与描写在力求再现当时的真实情景时,却似乎有意无意地加进了某些主观臆测和想像的内容。如今,李大钊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洒血捐躯已经整整80个春秋了,理应厘清当时真实、客观的情景。

《世界日报》、《北洋画报》、《民国日报》等报的记述

李大钊壮烈牺牲以后,最先对李大钊的罹难经过作出比较详细报道的是北京的《世界日报》;随后,天津的《北洋画报》和汉口的《民国日报》也发表了角度不同的记述。

《世界日报》是著名报人、北京大学国文系肄业生成舍我(1898-1991)在1925年2月10日创办的民营报纸。《世界日报》有着较强的进步倾向,在“五卅惨案”和“三一八惨案”爆发时均曾及时发表大量报道,向来以“要说自己想说的话”、“要说社会大众想说的话”出名。1927年4月29日,在李大钊死难的第二天,连日追踪报道李大钊等人被捕、受审情况的《世界日报》,就以《李大钊等二十人昨被绞决》为题,报道了李大钊等人被处以绞刑的经过:

当局办理党案,自特别法庭成立后,审判长何丰林及各个法官,曾在警厅屡次检阅证据及李大钊等供单。其关系较重者,并由何等亲提审问,核对前后供词,商量判决办法,至前晚上,大致即经商定,遂于昨日上午十时,在警厅正式开庭。出庭之法官为审判长何丰林、主席法官颜文海(安国军执法处长)、法官朱同善、傅祖舜(安国军执法官)、王振南(高等厅推事)、周启曾(卫戍部执法官)、检察官杨辉增等七人。开庭后,即将李等提讯,至下午一时许讯定,即判决。所有情节最重之李大钊、谭祖尧、邓文辉、谢伯俞、莫同荣、姚彦、张伯华、李银连、杨景山、范鸿 、谢承常、路友于、英华、张挹兰、阎振三、李昆、吴平地,陶永立、郑培明、方伯务等二十人,一概绞决。当派定东北宪兵营长高桂五为监刑官,由警厅调集刑车(即火车式之木栏二马所拖之车)五辆将李等装入车内,每车有押车警士二人。前后并有保安队一大队、手枪队一队,及卫戍团等甚多。二时由警厅出发,直赴司法部后之地方厅看守所刑场,沿途观者甚众。二时四十分至场。场中有绞杆数挺,即由保安队等护场。因杆少人多,故分批执行。第一批为李大钊、路友于等,因绞刑极费手续,故至下午四时十分始执行完毕,分别棺殓。警厅于事前已备就棺木二十具,闻每具价约在六十元上下。棺殓前,

先由警厅派人将尸体—一照相,再行入殓。于昨日下午八时俱抬送长椿寺。闻所有照片罪状等,均将于今日同时公布。其余被逮捕之党员,据闻有四人处无期徒刑,三人处三等有期徒刑,均押送第一第二监狱分别执行。其他罪名较轻者,当可一律释放。至所捕俄人十五名如何发落,亦为时人所注意,据关系方面所云,俄人为另一问题,日内亦有分晓云云。

同日,该报又以《张作霖决处绞刑》为题,报道了相关背景情况:“据复旦社云:关系方面传出消息,军法会审各委员,系未证据主义,凡无证据者,拟概予免究。最先只将证据较为充分之李大钊、张伯华二人判死刑,其余则未加可否。惟因某将领前晚来一急电,谓前方既宣明讨赤,后方捕获赤化要犯,久延不杀,恐不足以服各将领之心。张作霖乃命各审判官重为审讯,遂决定将李大钊等二十名处以绞死罪,即于前晚汇送安国军总司令判阅,张比画行云。”紧接,《世界日报》又在1927年4月30日追加报道:“又据复旦社云:某方确息,安国军司令部军法会审处,此次审讯党案,纯以证据为主。按照证据,平日工作最多者,应以张伯华、方伯务两人为首。张曾游历各处,并在天津开设机关,有时化装到外办事,所任职务,确为最高侦探。方伯务系调查党人工作,每星期必有一函报告党员工作上勤惰,及应该奖惩或联络方法。审核原书,文笔尚书通顺,书法亦清秀。闻前日安国军方面,决定将李等按律执行死刑,命令到后,即提出验身画供。李大钊首先签字,其余各人,亦均依次画押。当以汽车送入地方看守所时,表面上虽云是移送法庭,实际李等已明白矣。比因李毫不恐怖,即以相当礼貌送入汽车,其余则均有绳绊。到看守所之后,由地方厅每二人合照一相,照完之后,即送入刑台。刑事以隔离为原则,彼此不能看见。李就刑时,则呼天字。张挹兰则喊哎哟。其余亦有□微呼声,死后有伸舌者,有鼻中向外流血者。官方事前对李大钊特预嘱买一上等棺木盛殓。其余十九人则用中等。所用棺木,均由内右一区在西单同顺木厂所购。闻李之棺木,价洋七十元,其余则四十元上下。但同顺只存有十四具,临时由同顺代购六具。前晚五时,即抬至法部后身看守所旁门之外陈列。每殓一尸,即抬至下斜街长椿寺。尸上粘有布条,上写姓名,棺外亦然。昨晨四时半始竣事。李之灵枢系十六人抬之,其余则十二人。灵枢到寺,俱搁于最后院之三间南房内。李柩及某某两柩单列,其余则重列。如张挹兰柩底即搁李银连之柩。”同时,《世界日报》还全文转发了“中华民国十六年四月二十八日”安国军总司令张作霖发布的关于共产党人李大钊等被判决及各处死刑的《安国军司令部布告》。

1927年4月29日,及时对李大钊等人死难作出报道的,还有前身为李大钊从日本留学归国后于1917年8月在北京创办的《晨钟报》的《晨报》。《晨报》以《军法会审昨日开庭判决党人二十名死刑》,发表快讯:“前日方传军法会审尚未正式开庭,而昨日下午党人二十名已被绞决矣。据云此次军法会审因所有案情经警察厅司法处审问整理,早已明晰,无再行详细审讯之必要。且连日审判长何丰林,审判官颜文海、朱同善、傅祖舜、王振南、周启曾等均在警厅提讯各重要党人,而各人口供皆与侦辑处所供毫无差异。而前晚又得前方某重要将领来电,谓前敌将士因讨赤而死者不知若干,今既获赤党首要人物而不置诸法,何以激励士心?最妙者,闻南方某要人亦有电致在京某人,主张将所捕党人速行处决,以免后患。”显然,此报道侧重的是“判决”的背景新闻。

当时,对李大钊等人牺牲的情景记述较详的,还有1926年7月7日在天津创刊的以图文并茂著称的《北洋画报》。1927年5月7日,《北洋画报》在第2版下方发表了署名“王郎自京师寄”的通讯《处决李大钊等琐闻》:

共产党李大钊等二十人,已于四月廿八日午后二时在西交民巷地方看守所执行绞决。闻未经军法会审开庭以前,连日审判长何丰林、审判官颜文海等,均已在警厅提讯重要共产党人数次,李大钊直供由孙中山西山会议以后,北方一切共产党员,即已完全归其统辖。彼谓孙中山对于学说,向主若无背叛国民党行为,率许自由研究,以是吾得(李自指)养成今日之势。余除报告一切工作外,对于北方有若何阴谋,则始终似未陈说也。

??

军法会审于二十八日上午十一时在警厅南院总监大客厅上正式开庭,至一时十分始毕,宣告死刑判决。事先秘不可知,故由警厅抵看守所时,女党员张挹兰,所乘为第四辆汽车,张系剪发,下车时身段极活泼,首左右顾,发随之动,面色自然。盖犹未知死神已临其头上也。殆兵警拥入所内,始就缚。当时某犯大呼曰:“我们受审判来,需此何为者。”此地何地,似尚未知。时兵警都未答,惟嘱其勿声。未几执行吏来,首以李大钊送往绞刑台。李见此,知已不免,乃曰:“请以纸笔来,俟书一遗嘱。”执刑者曰,此时已晚,由不得汝矣。李无言,神色尚未变,既上。执刑者令其颈稍伸长,李如言应之,厥态殊从容。二十分钟始绝。余人见此情形,尽失色,都知无望,乃顿足长嚎,为时计三钟许,始一一处刑完毕,随其首领,以“共”于黄泉中去矣。

此外,当时的国民革命中心——汉口的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民国日报》在1927年5月12日以《北京各同志被害详情》为题,详细报道了李大钊等烈士就义的经过。

从这些当时的新闻媒介报道看,李大钊是当日在20个共同赴难的烈士中,第一个登上绞刑台的;他是神色未变,从容就义的。在临刑时,李大钊曾索要纸笔,“俟书一遗嘱”;执刑者不允,他不再说话,神色自若地上了绞刑台。在受刑时,“执刑者令其颈稍伸长”,他“如言应之,厥态殊从容”,堪称视死如归,大义凛然。这当是李大钊英勇就义的真实场景。

李大钊上绞刑台时有无发表临终演说

人民出版社1979年4月出版的《李大钊传》是一部全面记述李大钊生平事迹的著作。这部再现李大钊壮烈一生和光辉形象的人物传记,是原中共北京市委书记邓拓在1960年初建议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编写的。北京市委党校十分重视《李大钊传》的编写工作,校长赵征夫亲

自主持,在1960年夏天由袁谦、朱乔森、黄真、张仲豪、杨芹、李美瑞等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写出了《李大钊传》草稿。后来,朱乔森、黄真历时三载,执笔写出全书初稿。“文革”开始后,邓拓、赵征夫等相继被迫害致死,袁谦和朱乔森、黄真等《李大钊传》的编写者均受到打击,这部讴歌李大钊历史功勋的书稿也遭到无理挞伐,致使书稿的修改和定稿工作中断有十余年之久。粉碎“四人帮”后,朱乔森、黄真对书稿进行了认真的修订和补充,终于使之在纪念李大钊英勇就义52周年之际得以同广大读者见面,成为纪念李大钊诞辰90周年的献礼。

《李大钊传》在第九章《大节凛不辱浩气贯长虹》,专门辟出《绞死了我,绞不死伟大的共产主义!》一节,追述了李大钊在1927年4月28日下午在北京壮烈牺牲的经过:

四月二十八日上午十时,敌人的所谓特别法庭,突然开庭判决:对大钊同志等立即处以绞刑。敌人不敢举行公开的审判,而由所谓的安国军总司令部、京畿卫戍总司令部、京师高等审判所、京师警察厅所组成的“军法会审”,竟是偷偷地在警察总监的一间客厅里匆忙进行的。当下午大钊同志等被解到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秘密杀害时,更是“马路断绝交通,警戒极严”,如临大敌。反动派害怕大钊同志及其一同殉难者在群众中的巨大威望,害怕革命人民的力量,他们只敢在阴暗的角落里偷偷摸摸地进行这一罪恶的勾当。

绞刑架,这在当时的中国是一种新式杀人刑具。野蛮无耻的封建统治者把绞架远道从国外运来,对付忠心耿耿的革命者。但是,当大钊同志拖着被酷刑折磨的沉重的身体,带着凛然不可侵犯的威严的目光,含着让人永远难忘的坚定的笑容,第一个从容地、昂然地走上绞刑台的时候,在这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面前,那绞架和一群刽子手显得多么渺小啊!

就在这绞刑架下,在杀人的刑台上,大钊同志发表了最后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说,并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表现了他对死亡和对反动派最大的蔑视,对党、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他嘲笑那些杀害他的匪徒“好像热锅里的游鱼一样,还想昏头晕脑地来演丑戏”。他说:“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中国、在世界,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大钊同志战斗了一生,最后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牺牲的时候,年仅三十八岁。

应当说,这段充满深情的记述是对李大钊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的由衷礼赞,也是异常生动的描写。只是,其中的记述却带有明显的“硬伤”。“硬伤”主要涉及李大钊在刑场上是否发表过“最后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说”,有没有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对此,《李大钊传》出版不久,一些研究李大钊的专家、学者就提出了质疑。很显然,查阅当年的报道,是没有李大钊发表临终演说的记述的,也无从查找有关李大钊发表临终演说的回忆文章,更遑论李大钊的演说内容了。没有确凿的史料表明,当时李大钊发表了临终演说。一是当时的刑

场是封闭的,除了执刑者和戒备的宪兵、军警,未放进任何群众围观,也没有允许进入刑场采访的记者,李大钊无以向谁发表临终演说;一是李大钊果真发表演说的话,当时显然是寻访过执刑者,了解有关情况的报道不会只字不露。据笔者了解,能找到的惟一说李大钊发表临终演说的资料,是乐亭县档案馆收藏的1942年编纂的《乐亭县志》重修稿(未刊印),曾与李大钊在永平府中学同学的主纂者韩作舟,新中国成立后补写李大钊传,在记述李大钊壮烈牺牲的情景时写道:“最后法院提审,令其脱除党籍,宽以死刑,笑曰:‘头颅不惜,个人主义,未便牺牲。’遂被绞杀,时同月二十八日事也。”“临刑慷慨步上刑台,请作简单演说,申明革命正义,与民生社会关系,洋洋娓娓,听者为之动容,并为后起革命者留一种深刻印象及认识。”这篇传稿用语充满崇仰之情,限于史料的掌握,一些地方却多有不确之处,特别是临刑演说一段,极可能是主观臆测与想像的。比较而言,《北洋画报》当时发表的署名“王郎自京师寄”的通讯《处决李大钊等琐闻》,所云“未几执行吏来,首以李大钊送往绞刑台。李见此,知已不免,乃曰:‘请以纸笔来,俟书一遗嘱。’执刑者曰,此时已晚,由不得汝矣。李无言,神色尚未变,既上。执刑者令其颈稍伸长,李如言应之,厥态殊从容。二十分钟始绝”,应是当时真实的情况。也就是说,李大钊就义时曾经准备和要求书写一份“遗嘱”,未得允许,遂“无言”地引颈走上了绞刑台;上绞刑架时,他的神色“未变”,被执刑者套进绞刑索时,“厥态殊从容”。从中可知,李大钊临刑时的表现,堪称是从容、镇定,毫无畏惧的。

另外,新中国建立之初,张次溪先生在编著比较系统地介绍李大钊生平事迹的《李大钊先生传》时,在《遇难前后》一章,曾经记录了当年一个狱卒提供的情况:“在临刑前,他要向群众发表最后的说话,但却被押解的士兵,一拳击倒在地上,”“送上绞台,先生拟留遗嘱,亦不得允许。”(所谓“群众”当是在场的狱卒等)这是一个李大钊临终未能发表演说的直接证言。

李大钊主要事迹

据笔者多年了解,《李大钊传》编写组主要成员、《李大钊传》主要执笔者之一,后来成为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的朱乔森先生在《李大钊传》出版不久,就曾向研究李大钊的著名专家张静如等坦言,李大钊发表临终演说的情节是根据推测“编写”的,李大钊说的那段话也是根据李大钊当时的思想和话语“编写”的,为的是显示李大钊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理想。据有关回忆文章介绍,在当时斗争环境越来越险恶的情况下,李大钊的表姑曾经问他:“你们老搞这事,也不怕吗?人家那样厉害,兵权在手,今日赶,明日捉,把你们从这儿赶到那儿,你们不是自讨苦吃吗?”李大钊当时的回答是:“他们就好比是一堵墙,我们捣来捣去,总会把这堵墙给捣垮的。”又说:“怕什么!早晚我们是要胜利的。我们的主义,就像庄稼的种子一样,到处都撒遍了,他们是破坏不了的。他们破坏了这儿,还有那儿长起来,没有关系。”后面的这句话,当是“编写”李大钊临终遗言的主要“蓝本”。“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这极可能是李大钊在走上绞刑台时的最后的心音,但他却无以,也用不着对刽子手们说这样的话。这当是当时的真实情景。

此外,李大钊极可能既未发表临终演说,亦未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李大钊临终前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的情节,出自张次溪《李大钊先生传》的《遇难前后》一章,

篇五:近些年来李大钊研究综述

近些年来李大钊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是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总结论述了近些年来对李大钊的研究。文章概述了李大钊的生平大事,总结了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以及中国革命所作出的贡献,并论述了对李大钊在法律法制、教育、环保方面思想的研究。对于今天的中国,研究李大钊的思想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关键词:李大钊 生平 马克思主义 中国革命 中国共产党

李大钊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他短暂的一生闪耀着永恒的无比璀璨的光辉。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学术界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李大钊的研究,相关论文多达几百篇,这些论文除了探讨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民主主义思想及哲学思想外,还深入到李大钊的军事思想、史学观、统战理论等领域,同时对他的生平事迹也作了详尽的考证。本文对近些年来对李大钊的研究作一个论述。

1 生平大事纪

1.1 童年坎坷

李大钊于1889年10月29日出生在河北省乐亭县大黑沱村,父母早亡,贫困坎坷的生活使他自幼同情劳动群众,关心民间疾苦。他的幼年是在其家乡度过的,在《狱中自述》中他说,“幼年,在乡村私校读过四书经史【1】”,

董宝瑞【2】在《李大钊两次参加童试始末》一文中较为详尽的综述了李大钊的幼年学习生涯,并分析了幼年的学历经历对其以后人生的影响,他指出两次参加童试的思想决裂,使得一个新的李大钊完全诞生,这不仅没有使他成为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反而成了开创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革命先驱。

1.2 青年求知

1905年,李大钊考入河北省永平府中学,1907年进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读书,这是他学习求知的重要阶段,也是他爱国思想的发展时期。当时正值袁世凯践踏民主、窃国弄权,李大钊极为愤慨,他号召一切爱国志士,“以全副血泪,倾注墨池,启发众生之天良”,以“救人救世”【3】。

1913年,李大钊相继创办了月刊《言治》和《法言报》,以笔为刀枪,将尖锐的矛头指向了君主专政,李大钊猛烈抨击君主专政,大胆宣传民主主义,在半年多点的时间内,就发表了27篇诗文【4】。

1.3 东渡日本

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李大钊东渡日本,专究社会经济学,研考民主凋敝之原,希望能在学习西方取得成效的日本寻求到救国救民的真理。正是由于对祖国的热爱,才使他始终站在民主和爱国运动的前列,逐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革命观。

贾天运、刘爱英【5】针对性的考究了李大钊留学日本的时间,他们认为是在1913年冬。蒋成德【4】、祖雷【1】、窦庚元【6】等人详细论述了李大钊在日本留学期间,从未停止革命斗争。他组织留日学生总会成立“学社”、出版刊物、撰写文章,不断抨击袁世凯,指出他的本质乃封建专制与卖国求荣,只能是国家之叛逆,国民之公敌。

吴汉全【7】在《早起新文化运动中的李大钊与外国学术思想》一文中介绍了几位对李大钊早期学术思想具有重大影响的日本学者:市村赞次郎、中江兆民、吉野作造、今井嘉幸、加藤弘之等。他认为,李大钊在早期新文化运动中广泛研究和吸收包括日本、英国和法国学术思想在内的外国学术思想,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民主主义思想体系,奠定了学术研究的基础。

1.4 回国革命

1916年夏,李大钊回到祖国继续革命,他首先做的就是办报,想通过办报来启蒙民智、传播新知,以达到宣传民主主义思想的目的。《晨钟报》于1916年8月15日在北京创刊,李大钊担任总编辑。1917年1月,章士钊在北京创办《甲寅日刊》,李大钊受邀担任编辑。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李大钊看到了希望,他以高度的革命热情,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在祖国大地播下了最初的红色种子。1918年1月,李大钊开始在北京大学担任教授和图书馆主任,期间他开始认真钻研马克思主义,并参与到新文化运动中。1920年,在李大钊的带领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这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1.5 慷慨就义

1927年4月6日,张作霖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28日,奉系军阀不顾舆论的反对,将李大钊等20人秘密绞杀于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在狱中,他受到了敌人的严刑折磨,但仍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气节凛然。而且利用一切机会,宣传中国和世界的光明前途,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表现了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贞和革命英雄气慨。

2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李大钊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为挽救国家危亡、实现民族解放的伟大理想,他锲而不舍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终于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从此,他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去殉共产主义事

业。被捕入狱仍利用一切机会宣传马列主义和共产主义。在临刑时,李大钊庄严宣告:“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荣的胜利!”【8】

李海春【9】在《论李大钊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一文中分析了李大钊如何成长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系统性的将这一过程划分为接触、影响、接受、确立四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李大钊思想中原有的中国文化因素、来自日本马克思主义者的资料和中国此前来自于欧美及日本的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资料成为他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俄国二月革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现实成为李大钊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要求。正是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李大钊逐步成长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吴汉全【10】的《李大钊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努力》论述了李大钊为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了大量的努力。这一努力表现为心物关系、群己关系的唯物史观说明,历史变迁的辩证解析,大同理想的哲学探讨。李勇【11】、袁金群【12】、张明仓【13】、李军林【14】等人从别从不同角度和侧重点论述了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所作出的贡献。

3 李大钊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

一。他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做出了卓越贡献。

李淑兰、宗妍【15】,胡忠、刘运喜【16】,吴汉全【17】,孙海【18】,冉世民【19】在各自的论文中均论述了李大钊在中共建党过程中的历史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宣传马克思主义,在黑暗笼罩的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为党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 与共产国际及苏俄共产党联系,与陈独秀南北相约,是建党的活动家和实干家,为党的建立奠定了实践基础。

(三) 在北京创立共产主义小组,为党的建立培养并团结了一批骨干力量,也为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作了组织准备。

(四) 最早公开提出建党的号召,对于毛泽东建党思想萌芽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对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党纲》起了重要作用。

4 李大钊与中国革命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对于中国革命的成功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一) 工人运动。李大钊最早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开拓了中国工人运动,指导并依靠工人阶级进行革命斗争,推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蒋永清【20】、梅津【21】等人均论述过李大钊在工人运动中的作用。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