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五一大扫荡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07:24:02 小学作文
五一大扫荡小学作文

篇一:生死连

生死连

这是抗日战场上关于英雄连队的故事。河北沧州剃头匠武十三因杀妻之仇而誓要当兵杀日本鬼子。投军途中误入战场,被八路军救后参军入伍。五一大扫荡开始,武十三所部与大部队失去联系,他们边打边退,突出重围后,武十三将汇集起来的人马整编为一个连,因大家来自五个不同的连,故起名“新五连”。连队在武十三的带领下坚持抗敌战争,巧过封锁线,阻击扫荡,打造武器,训练队伍,使得这支部队渐渐壮大,武十三也从欲报私仇的平民百姓成长为以民族大义为重的铁骨军人。随着他们的强大,鬼子更加紧追不舍。为消灭新五连,敌人采取了各种手段,使五连多次陷入绝境,不断有人牺牲,武十三等人凭借智慧屡次脱险。在炮火的洗礼下,五连的战士们结下了亲如兄弟的生死友谊。最终,五连与总部会师,武十三等人归建,继续迎接残酷的战争

篇二:血战千顷洼

血战千顷洼

1942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支援太平洋战争,把华北变为其后方基地、兵站,侵华日军汇集、出动日伪军十万余人,对华北抗日根据地开始了疯狂围剿。为了消灭抗日力量,摧毁冀中抗日根据地,开始了著名的“五一大扫荡”。

马本斋和回民支队官兵为了掩护冀中军区机关转移,当即发动攻打泊头和交河的军事行动,成功地转移了敌扫荡主力部队的实现,保证了冀中军区顺利突围,进入太行山根据地。但他和回民支队全体官兵们,却陷入了敌人“铁壁合围”的包围圈中。

面对着近十万炮兵、步兵、骑兵及装甲兵部队的敌军,只有三千人的回民支队想从容跳出包围圈已无可能,而正面开战分最终结局,将会导致全军覆没。马本斋和各大队长、指战员决定在敌人合围前,尽可能延长隐蔽的时间,避免与敌前锋部队遭遇,以期寻找敌人薄弱环节,待机突围。兵贵神速,回民支队不退反进,当夜急行军赶赴军事地图上所标示的森林地带——阜城东南千顷洼。

没想到到达目的地后却发现:千顷洼虽然灌木林成片,但却根本无法隐藏大部队。而临时变更行军路线、重新转移已无可能,因为敌人合围圈已经逐渐开始合拢。马本斋当机立断,迅即改变原来直接进丛林、不进村打扰百姓的计划,命令部队进入纪高庄隐蔽。他要

求支队各大队和直属队,兵不卸甲,马不解鞍,随时准备作战,有刺刀的战士全部守侯在西线前沿,严阵以待。与敌遭遇时,坚决不打第一枪,冲锋以白刃格斗为主,以免惊动敌人部队回身反扑。同时要求各大队、中队马上作好战前动员,让每位干部和战士明了目前所面临的严峻局势,明白队伍的作战意图,注意保护村民,并做出随时牺牲为国捐躯的心理准备。

此外,通晓气候变化、气象知识丰厚的马本斋在观察天气情况时,发现了千顷洼将有大风沙来临的征兆,从而将突围时间定在了黎明前。在借助“光荣队”向东边猛冲猛打引开敌人的同时,借助风沙暴起时机,主力部队向西突围,越过景阜公路,跳进深南根据地。 马本斋的预料十分精准:合围的敌军在路过纪高庄、向东推进时,果然忽略了纪高庄。在他们看来,这两个弹丸之地根本就无法容纳、存留三千人的回民支队。这种大意导致回民支队机枪手遮盖着笤帚的枪口离他们行军队伍只有两三尺远的情况下,都没有发现任何迹象,从而让马本斋和回民支队官兵松了口气。

与第二道敌军包围圈搜索队冲突中的疏漏,导致了突围战提前发生。

大队长马永标和中队长马进坡率领光荣队一路向东拼杀的行动,引开了大批敌人。这给向西突围的马本斋和回民支队主力减轻了很大的负担。而风沙的陡然刮起,更是天助回民支队。这场突围战,回民支队用八十八人的生命代价,换取了日伪军数百名尸体。突出重

围的马本斋更是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连夜重返千顷洼,用回族礼节埋葬了牺牲的官兵们。这让追逐攻打马本斋多年的日军师团张山本感到十分震惊,目瞪口呆。

千顷洼突围战,是中共作战史上极为突出的成功范例之一,而马本斋过人的指挥才能,更是让他的对手们赞叹不已,青史永垂。

篇三:抗日英雄

抗日小英雄

1.

王朴,也作王璞。王朴生于1928年,牺牲于1941年,河北省完县人。他生长在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3岁。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 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 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改色得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大家歌颂。

2.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

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了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眼前。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抗日军歌

《义勇军进行曲》:歌声响彻共和国

田汉词,聂耳曲,创作于1935年4月,是故事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表现了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前仆后继抗日的不屈精神。

田汉在被捕前,将歌词写在一张包香烟的锡纸上,后由夏衍交给聂耳,聂耳很快将歌曲谱完,以《义勇军进行曲》为歌名发表在《中华日报》上。随着《风云儿女》的上映,这首震撼人心的战歌迅速传唱全国。后来,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罗伯逊演唱并录制了唱片,更使这首战歌载誉全球。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将这首歌定为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将其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歌词: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

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

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

起来!

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前进! 前进!进!!

2.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张光年)作词,冼星海作曲,1939年首次映,是宣扬革命精神的音乐史诗,为中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的重要作品。歌曲慷慨激昂,在中国抗日战争时起到鼓舞作用。1960年代后期因江青的建议,被殷承宗等音乐家改编为《黄河协奏曲》,后来又出现了有石叔诚版的《黄河协奏曲》。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黄河大合唱》在台湾“戒严时期”曾经被禁止演奏。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岗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呈英豪

端起了长枪洋枪

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Music......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岗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呈英豪

端起了长枪洋枪

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岗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呈英豪

百姓抗战故事

1. 1941年秋,冀中平原的抗日斗争进入困难阶段,日伪军“扫荡”日益残酷。冀中人民抗日武装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长期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开始挖掘和利用地道对日伪军进行斗争。冬初,清苑县冉庄民兵先在自己家中挖了单口隐蔽洞(俗称蛤蟆蹲),很快遭到日伪军的破坏。民兵把单口隐蔽洞改造成能进能出的双口隐蔽地道,但仍不能有效地进行战斗,多数地道又遭到破坏。

1942年夏季反“扫荡”开始后,中共冀中区委和冀中军区号召冀中人民普遍开展挖地道的活动,地道的构造不断改进和完善,初步形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既能隐蔽、转移,又便于依托作战的地道网络,成为长期坚持冀中平原抗日斗争的坚强地下堡垒。冉庄的地道也有较大的发展,共有4条主要干线、24条支线,村内户户相通,向外可通往孙庄、姜庄、隋家坟、河坡等村,全长30余华里。地道一般宽1米、高1.5米、顶部土厚2米以上;地道内设有了望孔、射击孔、通气孔、陷阱、活动翻板、指路牌、水井、储粮室等,便于进行对敌斗争。

1939年初,日军侵占了冀中河北省保定市蠡县后,经常包围村镇,制造了一次又一次血案。惨痛的教训,逼得蠡县的抗日军民不得不想个好办法,以躲避敌人的突然袭击。

地道

受野外挖洞藏身的启发,当时河北省保定市蠡县的县委书记王夫指示,选基础好的村,在偏僻院落挖多条秘密地道,且院院相通、家家相连、敌人来时便于躲避。

后来,经过县委决策,在河北省保定市蠡县的各抗日村镇发展起了网络地道,即各家相通、各街相通、各洞相通、各村相通。有的村还发明了连环洞,即洞下有洞、洞中有洞、有真洞、有假洞,令人眼花缭乱。在战斗中,这种被改进的地道很快发挥了它的威力。

1941年春天,蠡县辛桥据点有30多名日伪军出动“五一大扫荡”。已经挖好地道的游击队员个个摩拳擦掌地等着敌人来较量一番。当敌人来到时,埋伏在村口的游击队一阵排子枪和手榴弹打倒了七、八个,敌人措手不及,待拉开架势要进攻时,游击队员已经钻入地道无影无踪。当敌人撤退时,游击队员又从野外的地道钻出,在背后又是一阵猛打,包括一名日军小队长在内的这股敌人几乎全部被歼灭。这一仗打得神出鬼没,一时间,当地抗日军民士气大振,昔日大摇大

摆地出来扫荡的日伪军的气焰也不再嚣张了。

不久,冀中根据地领导黄敬、吕正操把河北省保定市蠡县地道战这个新生事物向刘少奇同志作了汇报。少奇同志对地道战很感兴趣,指示他们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把地道战的战术发扬光大。于是,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和政委程子华决定将这一经验向整个根据地推广。

1942年“五一大扫荡”后,冀中根据地的抗战形势空前严峻,地道战便在各个抗日村镇广泛展开,清苑县冉庄村的地道战就是在这次扫荡中打出了名的。

地道的分布范围大概是北起北京南郊,西到河北省保定中部偏南,东到沧州以西廊坊偏南,南至石家庄北部及衡水中北部地区。面积大概是以保定中东部为中心方圆直径为130公里。

遗址编辑

冉庄遗址

冉庄(地道战重要标志之一)地道战遗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南30公里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北抗日斗争中一处重要的战争遗址。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西有京广铁路、北有京深高

冉庄

速公路、东有保衡公路,张望公路穿境而过。

1937年“七·七”事变后,冉庄人民为保存自己、抗御外侮,于1938年春开始挖地洞,并由单口洞逐步发展成为双口洞、多口洞,最后挖成长达32华里的地道网。整个村落设有各种构思巧妙的地道口,并筑有多处战斗工事,构成一个立体火力交叉网。形成能打能藏、可攻可守、进退自如的地下长城。冉庄民兵

篇四:抗日神文—日军真实战力

战略水平差——葬送了世界一流战力的日军

首先说明,再牛的部队也不可能脱离环境。比如越南打游击打赢美帝,跟中国打阵地战就死成了鬼。德军打闪电战基本无解,跟苏联人打起城市战马上歇菜。战斗力是由人和装备共同组成的。人的因素又包括了战略、战术和单人战斗素养。

从这几个方面来说,日本军国主义毫无疑问是很强的,因为他把国运一直放在了战争上,装备不佳的日军仍然是世界一流的军队。

日本人的战术极其精到(按计划打的时候),体现在细节上就是日军极为守时,该出现在哪就出现在哪。莱特湾的时候,一边引诱美帝追击,一边去屠登陆舰队,只要稍微失误,不是诱敌的先被灭掉,就是偷袭的完蛋。可小鬼子愣是玩出来了。山本五十六出去巡查,说几点到就几点到,美帝飞机本来滞空时间也就那么几十分钟,如果他上个厕所,开个party什么的也就躲过去了,可人家多守时啊,这才有了击落山本的战果。那么,小鬼子怎么就打不过土八路呢?难道真的是游而不击么?非也。

我们现在嘲笑日军的武器差,但每一种武器都是有其设计目的和用途的,说人家差要看人家怎么用,对谁用。日军的轻重机枪虽然次了些,但是射手训练极其有素,至于三八大盖,它的防尘盖虽然笨重,但是有效的防止了故障的发生。直到朝鲜战争时,我们很多军队仍然不愿意换装苏式步枪,认为三八大盖更好使。至于说它的杀伤力比毛瑟枪差,别忘了,杀伤力是以打得中为前提的。日本人的口径之所以设在6.5毫米,考虑的是国内资源不足,省一点是一点,这种作风一直影响日本军队到战败为止。优秀的八九掷弹筒就很适合丛林战山地战,九二步兵炮被称为世界最好的步兵炮,既可以当直射炮,又可以当迫击炮用,完全符合日军对战场的想定——也就是亚洲战场 交通极差 汽车不足 人力为主 蓄力为辅,三个人拉着这炮就能走。因为资源不足,所以日本陆军机械化水平很低,骡马化为主。不过二战时期这也不丢人,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作战时,还有10多万骡马在乌克兰草原上吃草,这就是第六集团军的后勤运输主力。日本海军方面,战列舰的设计建造是不成问题的,缺点是钢材质量不如美国,炮钢不行,打不了多少炮弹就得换,舰艇设计方面底蕴不足,性能不均衡。电子设备跟没有一样。但日本人的鱼雷是世界最好的,射程最远,威力最大,因为长矛鱼雷是用液氧做氧化剂的,全世界都不敢用——这玩意儿现在就在韩国罗老号上,自己掂量吧。说他易爆,不是制造时爆炸,而是巡航返回后鱼雷没用 如何保养的问题——美国人在战后问日本海军这个问题,日本海军把射程一万码的长矛鱼雷放在码头上,该放液氧了,美国人希望看看他们的技术手段,而日本所有的军官都躲到掩体里,挥手叫来了一名新兵:你,去,把阀门扭开。

写到这里很有感概,日本人也是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只不过是以蔑视生命为代价的。现在中国和美国的差距和历史很相似的,发动机、电子、钢材,所以,中国人要破这个局,读史确实可以鉴今。

经过武士道灌输的日本人对战争很狂热。看看小林觉的回忆录就知道,日本士兵的训练相当残酷,竟有熬不住训练被练死的;海军的炮术和操船不用说了,世界一流,因为没有雷达,

日本人练就了“斜眼”——人类的眼球上,夜间感光细胞的分布在眼球侧面的比眼球正面的多,所以,斜眼能在晚上看的更加清楚。

让我们回望党国,当时的中国军队,最好的中央军也只有山炮一个团,一个连能有三挺轻机枪就不错了。1938年的时候,国民政府还在从国外进口德国1888式步枪(还被忽悠是毛瑟枪),也就是汉阳造的原型。张国焘的回忆录中,还骄傲的说,红四方面军纵横四川,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川军的步枪射程太差,从河这边打不到河那边——藤县的川军够爷们呀。晋造山炮,赫赫有名,不过,这些大炮都没有装瞄准镜。中国的冲锋枪和盒子枪不错,近战时让日军大开眼界,不过别忘了,当时的夜战还没有成型的战术,使用冲锋枪和盒子枪的都是军队精锐,不到山穷水尽,谁能如此消耗?冲锋枪不是突击步枪,手枪近战也是无奈之举。

这是装备上,从思想上说,1911年以后,中国始终是联省自治的管理系统,每一个省都有自己的军队。中央军的根据地不过是江浙沪皖鄂数省而已,战争频乃——1912年二次革命,1913年护国战争,1914年护法战争,1915年张勋复辟,1916年直皖大战……总而言之,每年都开几次party,而且,日本人在其中发挥了不少的作用,直到1935年,陈济棠广东起事,成立抗日政府,所用的资金还是来自日本,炮党就更不用说了,拿日元的典型,不光拿日元还拿卢布。日本人一方面挑动中国人内战,卖给军阀军火,发点军火财,另一方面宣传中华文化,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没有民族的概念,只有改朝换代的理论,按照这种理论,谁入住中原,谁就是正统!现在回头看看国内这些文化汉奸,他们鼓吹的何其相似乃尔!所以,我们官方也认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和民族观念的成型,真正确立,就是在抗战之时。

一支今天拥护中央,明天反对中央的军队,突然被组织起来,对抗一支强大的现代化军队。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炮、从来没见过飞机坦克,而且从来没见过这么坚韧的对手(武士道也是理想啊)。弟兄们想死守,不知道敌人从哪儿过来(电台都没有,收音机放的是中央社),弟兄们想防守,不知道怎么挖战壕(国内的战壕就是一条线),直到转进台湾,国军才知道,原来防线不是挖一条战壕就行,需要有纵深防御,要多条防线交替。在这种巨大的恐惧面前,当兵吃粮的人本能的开始想家了,在黑夜的撤退中,突然有军队冲过来,长官找不着,军队只好按照传统的内战模式,一哄而散。在这种情况,一个大队击溃一个师并不奇怪。

就是面对面的对抗,装备最好的中央军也不是对手。他们是按照对国内战争的理解,安排自己的冲锋队形的,日本人什么火力投送能力啊,机枪大炮直接扫地。单兵的射击水平又不行,仅有的轻机枪遭到掷弹筒的压制(日军掷弹筒反应极其迅速 即使面对伏击 一分钟之内必然开火——吕正操回忆录记载),调重机枪过来,会遭到步兵炮的压制,调迫击炮过来……这就是团以上的大战了,国军的协调能力不是吹的,等死你不偿命。不用等到这个时候,只挨打不还手的军队已经崩溃了,在唯长官之命是从的军队中,缺少培训 思想单一的国军军官首先泄气,军队也随后泄气,那个南京的唐某就是一个极品例子。

中国军队的万国牌武器也帮了日本人不少忙。首先口径从11.43到6.5不等,其次,七九步枪(中正式)有19种之多,他们的零件都是不能互换的,几乎所有的中国军人都没有接受过拆卸枪支检修设备保养枪支的训练(我们不排除自学成才的可能 共军在抗战期间由于条件

艰苦和军官素质高,自学成才的尤其多),这说明,你发给士兵们的枪,可能没打几枪就扔了。而日本人,由于武器是成制式的,人人都会这一点。

当然,一些中国军队也能打,不过请记住,他们都是善守不善攻的,他们大多强在战斗意志上,有了这一点,和大多数军队相比,他们就好像来自两个星球。不过,军队是从属于政治的,腐败的政治环境很难抱有一个有理想的军队。这一点对现在也有借鉴意义。所以,对大多数国军不要抱有希望。

中国国内,唯一有希望对抗日军的就是共军。共军最大的特点是有理想,士兵明白为何而战,因为总是处于劣势,所以他们也明白为何要撤退,士气不会受到巨大打击。共产党的军官是很能打的,因为不能打的都打死了。另外,根据埃德加.斯诺的观察,贯彻国民政府步兵操典最积极最坚决的就是红军,而这本步兵操典是抄袭德国的。林彪终日落实步兵操典,刘伯承则办了红军的高级军校。这只军队因为总是处于劣势而不会泄气,因为生存而不断的学习,当然,他们的装备比中央军差多了,平均五个人一支步枪,手榴弹的杀伤率极低。(马石山惨案中,六名被困的共产党人不当俘虏,他们抱在一起,拉响了仅有的一枚手榴弹,结果当天晚上,六个人都醒了,高举手榴弹的那位手里还有个残存的手榴弹把手)。所以,他们见了鬼子就跑,这不是缺点,关键是他们躲在了日军看不上的穷乡僻壤,坚持了八年,而且活下来了。

千万不要以为八路军总是打胜仗,其实,他们打败仗的次数数不胜数。如果日军不摧毁国民政府的统治体系,八路军很难在山西、河北、山东等地扎下根来,可他们扎下根来,就以坚韧不拔的表现坚持下去。国军至少安排了50万人在敌后打游击,要么崩溃、要么投降,而八路军则彻底放弃了决战,把大战细化为了一系列数不胜数的细小战斗。面对这一点,日本的装备优势和训练优势就SB掉了。越是现代化的军队,分工越细,后勤兵越多,土八路在山沟里蹦,你的大炮和坦克都2B了,你的快速机动也2B了,可以说,需要中佐以上官员协调的事情统统2B了。一个派出所一个派出所的安排据点,第一你人不够用的,高层还想打苏联呢,你丫漫山遍野打土八路有毛军功啊,第二,你原本训练有素士气高昂的野战兵团变成了俗不可耐的治安军。大家不要怀疑,你有时间观察一下地方警备区的军队,再和野战军对比一下就知道了,离开了战斗集体,日复一日的缺少监管和训练,和汉奸等人渣混在一起,就是变形金刚也得生锈啊。不是共军的水平提高了,而是你丫的水平降低到共军的层次了。(关于这个有兴趣的可以看萨苏的文章)

这就是日本华北治安战的战略困局,事实上,他们赢得了大多数战斗,有的战役还很辉煌,比如五一大扫荡,打的共军措手不及。战术上,日军的成功战例极多,他们曾经夜晚出门,冒雪翻山路四十里,歼灭了山东共军唯一的炮兵团。不过,共军判断反扫荡胜利的门槛很低,我活下来就行,我又活下来了,抢你的粮食,打击你的税收,偶尔放两枪让你不痛快。让你必须中队以上才能出门,这就是胜利。出门之外,处处敌国,这种感受是很沉重的,你像用锤子在打湖水,每一下都是胜利,但都是无用功。

以时间、空间和人命做代价,八路军在与日本的战斗中锻炼起来了,低水平的战斗好像是高手在给低手喂招,八路军越打越好,虽然他们穷的没有子弹没有枪(其实八一步枪是很不错

的 吴云铎的枪榴弹和掷弹筒也不错),他们的战术水平越来越高,唯一欠缺的是大兵团作战能力,他们还没这个资格,这一点是战术水平低下的国军帮土八路成长起来了。

这个困局说明了日本人致命的缺陷:战略水平差。事实上,日本人在八年中也就这一个弱项了。

蒋公的日记中说道害怕日本人直接出陕西,经四川灭中国,这是当年忽必烈的路线。不过本人认为吧,蜀道难于上青天啊,放弃海空优势,爬荒山,过蜀道,后勤补给都不知道能不能跟得上。现在哪些地方还有荒无人烟的,抢劫都找不着对象。中央红军1万人过路都得吃草根啃树皮,要是一个师团开过去,呵呵,也就英帕尔的结局。日军沿长江进攻,实际上是发挥自己的优势,说他不懂战略吧,看起来有点,但大的战略方向本来就错了,是沿江死还是爬山死没有本质区别。加上老蒋这人也还有点骨气,你丫抢了我的地盘,害我老婆送去给美国人睡,老子就不给你安生,要和谈就恢复7·7事变前的事态(还我地盘),要不免谈,老子背后有美帝呢。

这就是日本人在大陆的死结,要解决共军,就必须要大量当地政府军支持,或者野战军就地治安化,这样的话,就必须先解决蒋介石,但怎么打,蒋介石就是不妥协。正在这种状态下,日本人在诺门坎和苏联又打了一仗,目的是希望苏联断绝对中国的援助。结果苏联过于“坚硬”,不好啃,于是也就罢手了。事实上,到1940年,日本人已经发现打中国太不合算了。欧洲战争,盟军奔溃,东南亚多少殖民地啊,完全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比中国好啃多了。那就退兵啊?不行。为什么?大日本帝国吞下去的,就是帝国的,哪怕是一坨屎也不能吐出来。直到今天,日本人仍然是这个思维,按中国文化的评论就是,不知进退。

(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五一大扫荡)

1940年,日本人轻松进入印度支那(越南),比国军更缺乏战斗意识的法国殖民军投降,这震动了欧美。美国人一直想参战的,这个借口已经足够了。不过,日本和德国的联盟(日本的另一个战略错误)让它担心后院起火,于是,美国人决定先“测试”一下日本,要求日本退兵到1937年7月以前的状态,否则,石油禁运。那时候没有战略石油储备,禁运意味着日本联合舰队只能工作3个月,日本人又不能撤兵,又垂涎于东南亚殖民地,于是他们决定赌一赌。事实上,如果他们认输,也许日本帝国现在还在呢。可是,如果他们认输,日本帝国的国民们当时会疯了的,打了这么久,就是个零蛋?这就是愤青当道啊,愤青是什么都不管的,打,不打你就是卖国贼,谁不打杀谁,杀到有人肯打为止。

日本和美国相差最大的是国力,包含生产力、资源保有量和人力资源。武器的劣势上,飞机上缺口最大,尤其战略轰炸机是德日法西斯共同的疼。步兵武器上差别不足以成为战略问题,虽然三支m1步枪可以压制日本的轻机枪,美国军队的火力密度更高,但这对太平洋的岛屿争夺战来说,不具备决定性价值。

关键是生产力,要知道,美国人在支援英国、苏联、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同时,动用上万架轰炸机轰炸德国,在大西洋反潜,与日本激战,而且,关键是而且,它丫的还用了全国四分之一的电力在搞原子弹,一个当时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响的玩意儿!

这就是差距啊差距,我们国家现在每年全国动员在招飞,挑选飞行员,为空军选择精英。可美国,有上百万的民间飞行爱好者,他们没事自己飞,这是空军的潜在力量!不要动不动喊打喊杀,否则你就会像日本帝国一样,把内裤输进去。

日本人偷袭珍珠港的消息传出,重庆鞭炮齐鸣,人人相互道贺,因为他们知道,美国参战,日本必败。这不是战术胜利所能掩盖的。

日本人的战斗力到底有多强?

日本陆军1871年以前效法法国,他们对拼刺刀的喜爱、他们的步枪口径乃至他们的师团编制,都是法国人帮助他们建立起来的,法国是整个欧洲最爱拼刺刀的(俄国在东欧,不在日本人眼光内)。直到二战,日本的九二重机枪还是法国哈奇开斯的山寨版。1871年以后,日本开始学习德国,德国人的连排战术给日本人以深刻印象。不要以为日本人的三八式好,事实上,日本步兵的火力输出是以机枪和掷弹筒为核心的,三八式步枪手是为了保护机枪和掷弹筒而存在的,一个小队是一个完整的火力输出单元。这一点,是战术混乱的国军好久都没有弄明白的。我们说日本人拼刺刀厉害,打枪厉害,那都不是他输出伤害的主要部件。日本人的装备对欧洲列强来说,不算什么,但是,东方哲学中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着实骇人,如果辅以精良的训练,这战斗力是压倒性的。

英国殖民军的武器装备是超过日军的,别的不说,恩菲尔德步枪现在仍然在印度装备(阿三威武),这是世界上射速最快的栓动步枪,丛林中比三八式强很多,M3坦克比97式压根不是一个档次,反坦克炮,重型榴弹炮都不是一个层次的东西,可操作武器的是人。英国殖民军的素质,和日本安插在华北搞治安的百字头师团差不多,装备是精良的野战装备,人已经烂了。日本人还有点军国主义素养,英国殖民军早已萎靡,而且,他们已经开始考虑以后——也就是眼下肯定失败的,但是欧洲军团和美国人打过来以后一定赢——本着这个战略考虑,英国人决心死守新加坡。

新加坡之战应该被称为亚热带作战的经典,日军速度快、作战决心坚定,用三万人打击十万英军,英军人虽多,但没有展开,单兵战斗力又不如日军,结果日军打在关节上,让英军陷入了中国古代兵法所说的“滞形”,只能挨打,动弹不得。这是一场辉煌的胜利,除了精神各方面都占优势的英国人居然守不住他们一定要守住的新加坡,这彻底改变了西方人的看法。日军的单兵战斗力一直压着英军,直到1944年英帕尔之战,几万人,每人靠着几两大米活着,硬生生压着十几万吃罐头的英军打。英军战术呆板,缺乏为殖民地牺牲的热情,完全是坐等胜利。这一点来说,就是国军有英军的装备,也会比英国人表现的好,至少东方人对牺牲的理解不同。

所以说,日本人是极其强悍的敌人,特别是技术的优势被地形所抵消、人的因素发挥到极致的时候。面对同样坚韧的中国人,它又具有技术上的绝对优势。

越是地形限制小的地方,技术的差距就会发挥巨大的威力。比如,日本打中国人,在平原上狂飙突进,徐州会战打的几十万国军崩溃,但在太行山就不行了,硬生生被八路拖死——无他,地形限制了技术装备的使用。

篇五:战略水平差葬送了日本军队

战略水平差葬送了日本军队

1942年7月,鼎盛时期的小日本帝国版图

首先说明,再牛的部队也不可能脱离环境。比如越南打游击打赢美帝,跟中国打阵地战就死成了鬼。德军打闪电战基本无解,跟苏联人打起城市战马上歇菜。战斗力是由人和装备共同组成的。人的因素又包括了战略、战术和单人战斗素养。

从这几个方面来说,日本军国主义毫无疑问是很强的,因为他把国运一直放在了战争上,装备不佳的日军仍然是世界一流的军队。

日本人的战术极其精到(按计划打的时候),体现在细节上就是日军极为守时,该出现在哪就出现在哪。莱特湾的时候,一边引诱美帝追击,一边去屠登陆舰队,只要 稍微失误,不是诱敌的先被灭掉,就是偷袭的完蛋。可小鬼子愣是玩出来了。山本五十六出去巡查,说几点到就几点到,美帝飞机本来滞空时间也就那么几十分钟, 如果他上个厕所,开个party什么的也就躲过去了,可人家多守时啊,这才有了击落山本的战果。那么,小鬼子怎么就打不过土八路呢?难道真的是游而不击么?非也。

我们现在嘲笑日军的武器差,但每一种武器都是有其设计目的和用途的,说人家差要看人家怎么用,对谁用。日军的轻重机枪 虽然次了些,但是射手训练极其有素,至于三八大盖,它的防尘盖虽然笨重,但是有效的防止了故障的发生。直到朝鲜战争时,我们很多军队仍然不愿意换装苏式步 枪,认为三八大盖更好使。至于说它的杀伤力比毛瑟枪差,别忘了,杀伤力是以打得中为前提的。日本人的口径之所以设在6.5毫米,考虑的是国内资源不足,省 一点是一点,这种作风一直影响日本军队到战败为止。优秀的八九掷弹筒就很适合丛林战山地战,九二步兵炮被称为世界最好的步兵炮,既可以当直射炮,又可以当 迫击炮用,完全符合日军对战场的想定 —— 也就是亚洲战场交通极差汽车不足,人力为主蓄力为辅,三个人拉着这炮就能走。因为资源不足,所以日本陆军机械化水平很低,骡马化为主。不过二战时期这也不丢人,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作战

时,还有10多万骡马在乌克兰草原上吃草,这就是第六集团军的后勤运输主力。日本海军方面,战列舰的设计建造是不成问题的,缺点是钢材质量不如美国,炮钢 不行,打不了多少炮弹就得换,舰艇设计方面底蕴不足,性能不均衡。电子设备跟没有一样。但日本人的鱼雷是世界最好的,射程最远,威力最大,因为长矛鱼雷是 用液氧做氧化剂的,全世界都不敢用——这玩意儿现在就在韩国罗老号上,自己掂量吧。说他易爆,不是制造时爆炸,而是巡航返回后鱼雷没用 如何保养的问题——美国人在战后问日本海军这个问题,日本海军把射程一万码的长矛鱼雷放在码头上,该放液氧了,美国人希望看看他们的技术手段,而日本所有 的军官都躲到掩体里,挥手叫来了一名新兵:你去,把阀门扭开。

日军步兵单兵装备

写到这里很有感概,日本人也是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只不过是以蔑视生命为代价的。现在中国和美国的差距和历史很相似的,发动机、电子、钢材,所以,中国人要破这个局,读史确实可以鉴今。

经过武士道灌输的日本人对战争很狂热。看看小林觉的回忆录就知道,日本士兵的训练相当残酷,竟有熬不住训练被练死的;海军的炮术和操船不用说了,世界一流, 因为没有雷达,日本人练就了“斜眼”——人类的眼球上,夜间感光细

胞的分布在眼球侧面的比眼球正面的多,所以,斜眼能在晚上看的更加清楚。

让我们回望党国,当时的中国军队,最好的中央军也只有山炮一个团,一个连能有三挺轻机枪就不错了。1938年的时候,国民政府还在从国外进口德国1888式 步枪(还被忽悠是毛瑟枪),也就是汉阳造的原型。张国焘的回忆录中,还骄傲的说,红四方面军纵横四川,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川军的步枪射程太差,从河这边打不 到河那边—— 藤县的川军够爷们呀。晋造山炮,赫赫有名,不过,这些大炮都没有装瞄准镜。中国的冲锋枪和盒子枪不错,近战时让日军大开眼界,不过别忘了,当 时的夜战还没有成型的战术,使用冲锋枪和盒子枪的都是军队精锐,不到山穷水尽,谁能如此消耗?冲锋枪不是突击步枪,手枪近战也是无奈之举。

这是装备上,从思想上说,1911年以后,中国始终是联省自治的管理系统,每一个省都有自己的军队。中央军的根据地不过是江浙沪皖鄂数省而已,战争频乃—— 1912年二次革命,1913年护国战争,1914年护法战争,1915年张勋复辟,1916年直皖大战…… 总而言之,每年都开几次party,而且,日本人在其中发挥了不少的作用,直到1935年,陈济棠广东起事,成立抗日政府,所用的资金还是来自日本,炮党就更不用说了,拿日元的典型,不光拿日元还拿卢布。日本人一方面挑动中国人内战,卖给军阀军火,发点军火财,另一方面宣传中华文化,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没有民族的概念,只有改朝换代的理论,按照这种理 论,谁入住中原,谁就是正统!现在回头看看国内这些文化汉奸,他们鼓吹的何其相似乃尔!所以,我们官方也认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和民族观念的成型,真正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