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春风又绿江南岸全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3:21:34 字数作文
春风又绿江南岸全诗字数作文

篇一:75首古诗全诗分组

powanjuan 第一组

1.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7.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8.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9.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0.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第二组

1.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5.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6.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7.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8.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 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9.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0.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第三组

1.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古朗月行(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谁与餐?

4.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塞下曲(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6.悯农(锄禾日当午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7.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8.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9.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10.墨梅(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第四组

1.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2.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6.悯农(春种一粒粟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7.蜂(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8.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9.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0.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第五组

1.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绝句(迟日江山丽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5.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6.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7.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8.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9.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0.竹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第六组

1.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或“黄四娘家花满蹊”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5.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6.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7.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8.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9.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0.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第七组

1.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4.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5.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6.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7.示儿(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8.题临安邸(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9.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0.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第八组

1.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4.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6.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7.观书有感(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8.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9.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0. 三衢道中(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篇二:绿韵

绿韵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万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出自王安石所写《泊船瓜洲》

个人评析:

这首诗十分著名,而这首诗的精华,也只在其中的一个字——

“绿”。

全诗通俗易懂,结构清晰,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从表面看,这首诗意境优美,词句玲珑,并无什么特别之处。可若千万年来人们真的只是这么浅显地看这首诗的话,或许这一首诗早已淹没在博大精深的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去了。

显然,这首诗被广为传唱,拍案叫绝的原因就是那个几乎没人不会写的“绿”字。 原本,这句诗最初是“春风又到江南岸”,可诗人认为感觉未到,又改为“过”。可仔细一念又觉得不妥,随即改为“入”,后又改成“满”。可这些字均不理想,诗人认为这些字均不理想,诗人认为这些字要么没有感觉,要么缺乏张力,要么渲染不足。几乎是改了十几余字,最后才将诗句一锤定音“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个“绿”字突现了春风的流动性与生命特性,又极富于表现力,实属于字词推敲中的典范。

这是仅一个“绿”带来的韵味无穷。

篇三:人教版语文第九册总复习资料

一单元知识梳理

1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2理解句子

①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贪婪”: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

比喻句: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

一页页贪婪地阅读比作饿狼进食。

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②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我”渴望读书,而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 窃:在本文中指“只读不买。”

快乐:“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

惧怕: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

这种书中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③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对比: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

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喜爱。

④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作者用“咽了一口唾沫”这样一个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窃读收获了知识与智慧。 ⑤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是指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⑥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书店的顾客之多,更表现了“我”对读书的如饥似渴。 《走遍天下书为侣》

1《走遍天下书为侣》将书比喻为家、故地、另一个人、朋友、伴侣,表达了爱书人与书之间的关系亲密,阅读所带给人的收获和精神享受。

2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作者认为一本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自己的家,是自己的伴侣,是一处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就像与自己同行的另一个人,不管看多少遍,总能从中发现新东西。

二单元知识梳理

《古诗词三首》

1《泊船瓜洲》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有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A.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不知何时才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的思想感情。

B.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句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秋思》全诗的大意是:洛阳城里秋风乍起,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下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A全诗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

B“秋风”给人的感觉是萧条、凄凉,在诗中更能表达诗人羁泊异乡的孤独寂落和思乡怀亲的心情。

3《长相思》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A这首词叙写了戍边打仗的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里因思念家乡夜不成寐,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感情。

B词分上下两阙,上阙写将士深夜羁旅野外,离家乡远,行军艰难,下阙写将士夜不成寐、思念家乡。

4这三首诗词都表达了思乡之情,《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秋思》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写景与叙事相结合,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梅花魂》

1课文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一共写了五件小事。 直接表达这种感情:

①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诗时会落泪。

②因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

间接表达这种感情:

①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

②临走送我墨梅图

③到船上送我带着梅花的手绢等。

2课文表面上是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品格,实质上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和眷恋之情。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这种写法的好处是:深化主题,突出中心。

3“梅花魂”中“魂”指的是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秉性”是本性的意思。这里梅花的秉性就是指梅花的精神,梅花魂。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是唐代王维《山中送别》中的诗句,(“王孙”是古代对人的尊称);“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诗人秦观的词《浣溪沙》中的句子。

《鲸》

1《鲸》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2说明方法:

①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作比较)

②目前已知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运用列数字、举例子、 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③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

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鲸呼气时喷出来的气比喻成“花园里的喷泉”。

《钓鱼的启示》

1《钓鱼的启示》中,我得到的启示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终生的启示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2理解句子: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这句话中,诱惑人的“鱼”是指: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如:金钱、地位、名利……甚至是那些暂时能带来一点方便的事。

举例:学校里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去归还,还是将错就错?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没有民警叔叔,冲过去,还是等?

3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①“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法国著名思想家)

②“非常的境遇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莎士比亚(英国著名戏剧家)

《落花生》

1《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采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有没有实际用处,主要是指看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好处及贡献。)

2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其中,议花生是课文的重点部分,作者通过花生的特点,赞美了默默奉献、不图虚名的品格。 3许地山:笔名落华生,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4理解句子: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А爱慕之心:心中产生喜爱、羡慕的感情。

В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说明花生的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

《地震中的父与子》

1《地震中的父与子》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2“了不起的父与子”要从“父”与“子”两个方面来理解。

① 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这位父亲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实现对儿子的承诺。表现了父亲的坚忍不拔,决不放弃,恪守诺言,有责任感。 ② 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在长达38个小时的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与危险。他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让同学出去,同死神搏斗,最终生还,巨大的精神力量来自对父亲真诚诺言的信赖;奇迹的出现来自伟大的父爱。

2理解句子:

①“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3次。这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反复出现,多处呼应,通过父亲的责任感充分表现了崇高的父爱,通过儿子对父亲诺言的深信不疑说明了对父亲多么信赖。

②“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这句话突出了父亲挖的时间长、过程艰难,表现出父亲执著的信念和为救儿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按时间顺序,讲述作者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我”对“精彩极了”的评价的反映是“得意洋洋”,而对“糟糕透了”的评价的反映是“痛哭起来”。 母亲的评价是针对“我” 七八岁就会写诗这件事,并不多想诗本身的质量如何;父亲的评价注意的诗本身的质量。这两种评价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爱。

2“幸运”: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激励自己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使自己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这两种爱同时存在,自己才能健康成长。

3“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意思是说:不会自傲和自悲,有父母时常的提醒,在爱的鼓舞下,不断前进。

4多年后,我成功的因素有:1〉母亲的鼓励,激励自己满怀信心地前进;2〉父亲的严厉、严格要求,使自己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3〉自己对这两种爱的平衡。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己对这两种爱的平衡。

篇四:文档1

字关

一、四会字:窃 炒 锅 踮 哟 饿 惧 充 檐 皱 碗 酸 撑 柜 侣 娱 盒 豫 趟 诵 零 编 某

二、两会字:腋 婪 辘 彭 侠 嗯 喻 扉 呐 瘾 囫 囵 莎 磁 锻 鉴 呕 沥

三、多音字

dí( ) zhuǎn(转达) dài(等待) yān (咽喉)

的 dì( ) 转 zhuàn(旋转) 待 咽 yàn (咽下)

de( ) zhuǎi(转文) dāi(待会) yè (哽咽)

bēn(飞奔) gōng (提供) sì(似乎) lǜ (绿色)

奔 供 似 绿

Bèn(投奔) g?ng(供品) shì(似的) lù(绿林)

fēn (十分) jīn(禁受) sā(撒谎)

分 禁 撒

Fèn(分外) jìn(禁止) sǎ(撒播)

差 chà(差不多) chā(差别) chāi(邮差) cī(参差)

chài(指病愈的意思,可组词“小差”,形容病情小愈)

词关

一、近义词

担忧—— 贪婪—— 惧怕—— 适宜——

喜欢—— 困难—— 起码—— 鼓励——

毫不犹豫—— 熟悉—— 品味—— 欣赏——

愉悦—— 遭遇—— 悲惨—— 领悟——

二、反义词

担忧——放心 贪婪——知足 隐藏——公开 暂时——长久

喜欢——讨厌 困难——容易 起码——至多 鼓励——打击

毫不犹豫——犹豫不决 熟悉——陌生 欣赏——讨厌 愉悦——不快

悲惨——幸福 寂寞——热闹 模仿——独创

三、四字词

1、花花绿绿 倾盆大雨 饥肠辘辘 舒舒服服 依依不舍

2、绿林好汉 滚瓜烂熟 能文能理

3、毫不犹豫 想去就去

4、流光溢彩 呐喊助威 津津有味 如痴如醉 浮想联翩

泪落如珠 囫囵吞枣 不求甚解 牵肠挂肚 如饥似渴

不言而喻 花纹驳杂 黯然神伤 千篇一律 一片一片

天高气爽 云淡日丽 香飘四野 又圈又点 别出心裁

与众不同 古今中外 大显身手 眼泪花花 真情实感

心安理得 念念不忘 呕心沥血 天长日久 悲欢离合

课内知识关

精读课

《窃读记》

1作者-----(1918年-2001年),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生于日本大阪,原籍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作家。代表作《 》,是关于林海音童年在北京生活的六则小故事,曾改编成电影。 2课文以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 。

3理解句子

①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贪婪”:------------------。 比喻句: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 一页页贪婪地阅读比作饿狼进食。

写出了“我”-----------------------。

②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句话是课文的------。“我”渴望读书,而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 窃:在本文中指“只读不买。”

快乐:“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

惧怕: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

这种书中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③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对比: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

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喜爱。 ④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作者用“咽了一口唾沫”这样一个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窃读收获了知识与智慧。

⑤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是指-------;“读书长大”是指-----------。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⑥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一系列的-----描写,写出了------之多,更表现了“我”对读书的------------。

《走遍天下书为侣》

1《走遍天下书为侣》作者是英国作家-------,文中作者将书比喻为-----------------,表达了爱书人与书之间的关系亲密,阅读所带给人的收获和精神享受。

2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自己的伴侣,是一处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就像与自己同行的另一个人,不管看多少遍,总能从中发现新东西。

略读课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张钫)

本文是访谈录,季羡林老先生指出: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养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小苗”指,作者张钫;“大树”指。实际上,“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4* 《我的“长生果”》(叶文玲)

①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长生果,即吃了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果子,在这里指营养极其丰富。这句话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充分表达了书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③ 作文,首先构思要---------,落笔也要有点--------的“鲜味”才好。

“别出心裁”,意思是与众不同;“鲜味”,即新鲜的味道。这句话是作者在一次成功的习作后悟出的道理,完全得益于课外阅读。意思是要想将作文写好,就先要打破千篇一律的模式,不落窠臼。

⑤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借鉴”,拿别人的事作为镜子,以便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鉴,镜子。“模仿”,仿效,照着样子做。“呕心沥血”,比喻费尽心血。这是作者在又一次成功习作后悟出的道理。作文应该表达真情实感,有感而发,以情感人;开始时必须要进行模仿和借鉴,习得一些方法。但只有浸透着自己心血和汗水的创造,才能打动人心,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积累关

1积累月累

(1)一日无书,百事荒芜:读书要持之以恒,一日不可间断。(《三国志》陈寿)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阅读,写作时就会如有神助。(杜甫《奉赠韦左丞

春风又绿江南岸全诗

二十二韵》)

(3)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是对会读书重要性的比喻说法。(刘向)

(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在少年时不知道发愤苦读,等老了后悔再想要读书就迟了,应该珍惜时光。(颜真卿《劝学》

(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谓,叫做。读书要精神专一,全神贯注口惟心诵,才能有所得。(朱熹的《训学斋规》)

2、必背段落(第三课第七自然段)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断,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从这一段话中,按顺序可以整理出来读书方法有:1、理解故事内容;2、揣摩写作目的;3、续编故事;4、品味欣赏片段;5、查漏补缺;6、积累所得;7、联想作者。

拓展练习关

1、冰心奶奶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请你解释一下这句话中三个短语的意思。 读书好:读书是好事,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好读书:要喜欢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

读好书:读对人有益的书。

观点一:我认为开卷有益。书是人类最宝贵的“粮食”,如果没有了它,人类生命 的源泉就会枯死。我们经常能够看见书城里那许许多多的“读书虫”,他们如饥似渴的吸取着每一本书的知识。 只有多读书,世界才会变得更加文明、人类才会变得更加有智慧。杜甫也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经常读书的人才能写好文章。

观点二:我认为开卷未必有益。英国作家菲尔丁所云:“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可能会把你戕害。”例如,现在有些同学喜欢看一些韩国、日本的漫画、小说,有时会达到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程度,他们一旦看迷了书,便会走火入魔,他们上课一心只想着书,没心思学习,最后导致成绩一落千丈。还有些人被书中的一些情节所吸引,模仿书中的人物,有时还会走向犯罪的道路。这不是看书害了自己吗?

3、读书笔记的种类:摘录式、体会式、提纲式、批注式、书签式、卡片式

4、古人认真读书,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值得一读的成语故事,例如: 悬梁刺股、牛角挂书、韦编三绝、囊萤映雪、手不释卷、凿壁偷光

第二单元复习宝典

前言:亲爱的同学们,通过第一单元的攻关,你一定掌握了复习课内知识的好办法了吧?

第二单元同样有五个关卡等着你来通过,所谓“过五关,斩六将”,来吧,把这些课内知识都迅速装进脑子里,化成你的智慧!老师建议你,复习完了以后,还可以想想除了老师帮你整理的知识之外,还有哪些重要知识,再进一步补充学习。老师相信,越是细心,你越能成为学习高手!

字关

一、四会字:洛 榆 畔 帐 魂 缕 幽 葬 愁 腮 甚 绸 呜 谓 梳 衰 绢 侨

二、两会字:颇 玷 秉 飕 眷 箩 杭 潺 婀 粼 涸 缀 螃 蟹

三、多音字

Jiān(中间)

zhòng(重量) huán (归还) gēng(三更半夜) 间 重 还 更

jiàn (间隔) chóng(重逢) hái(还有) gèng(更加)

mǒ(涂抹) zhē(折腾) shú(熟悉) xiān(新鲜) 抹 mò(抹墙) 折 zhé(折磨) 熟 鲜

Mā(抹布) shé(折断) shóu(滚瓜烂熟) xiǎn(鲜为人知)

tiāo(挑起) nà(安娜)人名 féng(裁缝) 担 挑 娜 缝

tiǎo(挑拨) nuó(婀娜) fèng(缝隙)

bā(扒开) zuān(钻研) mēng(蒙骗) hé(和平) 扒 钻 蒙 méng(启蒙) 和 hè(唱和) Pá(扒草) zuàn(钻洞) měng(蒙族) huó(和面) Huò(和药) Hú(和牌) huo(暖和)

词关

一、近义词

冰凉——冰冷 爱惜——珍惜 慈祥——慈爱 稀罕——稀奇

盛开——开放 姿态——姿势 成熟——老练 悦耳——动听

干涸——干枯 点缀——装饰 浮现——出现

二、反义词

漂泊——定居 偶尔——经常 稀罕——平常 宝贵——废物

盛开——凋谢 成熟——幼稚 完整——残缺 清澈——浑浊

点缀——无饰 浮现——消失 潮湿——干燥

三、四字词

5课:无

6课:漂泊他乡 葬身异国 颇负盛名 不甚在意 分外爱惜

风欺雪压 顶天立地 低头折节 整整齐齐 泪眼蒙胧

篇五:5、古诗三首

5、《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

1、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方法,感受诗情。

【课前延伸】

了解三位作者生平。

【课内探究】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生回忆,师总结:是呀,从古到今,月亮总是让人情不自禁思念家乡,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关于月亮的诗。

⑵ 揭示课题: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板书课题。了解“泊”字字义,选择正确读音)

2、交流资料,了解诗人:

3、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指名读诗,全班读,注意读准字音。

自己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

4、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刚才同学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请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生机盎然的春天的样子。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呢?畅所欲言。

小结:你们的回答真精彩!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简短的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人的脑海中勾勒

出不同的画面。

关于“绿”字还有一个故事,引导阅读“资料袋”。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触呢?

小结:

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一个字修改十多次,我们在习作中难道不该反复修改吗?记住:文章是改出来的。

5、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6、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⑴ 漂泊在异乡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眷恋啊!让我们一起来感情朗读这首诗吧。

⑵ 练习背诵。

二、学习《秋思》《长相思》

1、回顾内容,谈话入题:古诗《泊船瓜洲》让我们体会到了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的千般惆怅?那么宋朝诗人张籍

2、初读古诗,整体感受:

借助图、课后注释交流诗的大意,结合重点词随机点拨引导: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洛阳城里见秋风”句点拨:

① “见”什么意思?见到什么?(秋风)

② 看到“秋风”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秋高气爽,凉风习习,心旷神怡;秋叶纷纷,落红遍地,寂寥肃杀。)

③ 秋风是没有形状的,难道真的看得见?“见秋风”,其实见到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感受萧瑟冷清之氛围。)

“欲作家书意万重”句点拨:

① “家书”是什么意思?古人说,家书抵万金,假如你给家中写信,会写些什么?

② 简介:张籍出身寒微。幼年家贫,年纪很小,就远离故乡,到二十五、六岁时,已经历了浪迹天涯的羁旅生活。常年四处奔波、漂泊异乡。他祖籍吴郡,后客居洛阳。

③ 想象说话:

假如你就是诗人,就是远离故土思念家乡的诗人,你会在家书中写些什么呢?

④ 秋风落叶唤起思乡梦,让人一言难尽呀!用诗中的话说,就是什么?(意万重)反复读“意万重”,读出“意万重”之感。

⑤ 情感朗读前两句诗。

⑵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从这两句中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有什么读不懂的? 点拨:① 看看文中插图,找找画的应该是哪句诗的意思?

② “开封”是什么意思?(打开封好的信)什么时候“开封”?为什么当信快要送出的时候又“开封”?“恐”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恐“说不尽”?(意万重、匆匆)说不尽什么?

3、诵读全诗,说说在诗人眼中,乡愁是什么?(一封意万重、说不尽、临发又开封的家书)。

学习《长相思》:

4、全班交流:

⑴ 感受边塞军旅生活之苦:

① 说说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诗的意思。

② 相机理解“一程”“一更”“此声”是指什么声音?想象“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的情景,听着寒风朔雪的嘈杂声,叫人无法安睡的情景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③ 联系生活谈谈:踏遍千山万水,风雨兼程,你们有没这样的感受?你觉得边塞军旅生活怎么样?朗读体会边塞军旅的千辛万苦。

⑵ 想象故园和谐宁静之美:

① “故园”是什么地方?为什么他想到了“故园”?他可能想到故园的什么呢?

② 全班交流:

故园没有这样的风雪交加,故园不会这样的卧不成眠,故园不会这样的寒冷孤寂;故园,有的是宁静祥和,有的是亲人关爱,有的是温暖舒适??

⑶ 对比反衬“碎”字之苦涩:

天伦之乐,温馨融融,多美好的生活。但是现在,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全都破碎了,这样的情景全破碎了。碎在征途上,碎在风雪中,碎在心坎上,谁再来读《长相思》? 3、质疑:

既然身在征途,身系家园,感觉那么的心碎,那为什么还要参加边塞军旅生涯?引导学生明白好男儿心系故园,更爱国家。

4、有感情的朗读全词。

三、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再次回读这三首思乡诗词。

2、体悟这三首诗词表达方法之妙:

(第一首,借景抒情,浑然天成;第二首善于从寻常细节入手,刻画入微;最后一首善于将写景与叙事融于一体。最终目的都为抒情。)

3、山水相隔,隔不断我的思乡情;鸿雁传书,表达不尽我的思乡意;风雪聒耳,吹不断我的思乡情。让我们一齐诵读这千古名作。

4、乡愁,是游子心中难解的结;故乡,是游子心头永恒的家。多年以后,当我们离开家乡,远离故土,我们的心中,会情不自禁地涌起那一股股思乡情!

【巩固检测】

1、《泊船瓜洲》的作者是( )代诗人( )。

2、作者的家乡在( ),从( )到作者的家乡只隔着几座山。

3、“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什么意思?( )。

4、“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的意思是( )。

5、全诗,作者借( )抒情,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6、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 )

1、《秋思》的作者是( )代诗人( )。

2、“洛阳城里见秋风”的“见秋风”作者看见了怎样的景物?

( )。

3、“欲作家书意万重”中的“意万重”指( )。

4、“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 )。

5、全诗,作者借( )抒情,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秋思 长相思

见秋风,意万重╲ 边塞苦旅╲

思念家乡 思念故园热爱祖国

说不尽,又开封╱ 思念故园╱

教学反思: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至,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古诗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学习成为负担。

而电教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有深刻的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

如在教学古诗《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字的精妙,可通过录像展示江南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画面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地品味了诗中的语言美,很快领悟到了“绿”字的神韵。“绿”字既涵概了“满”,“入”,“过”的意思,又突出了东风催春势不可挡的盎然生机。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电教媒体发挥了它独特的优势,学生接受信息的过程由眼一耳一脑一口多种感官协同进行思维加工,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