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雪融化后是春天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21:24:51 作文素材
雪融化后是春天作文素材

篇一:雪融化了是春天

雪融化了是春天

【摘 要】小学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即是学

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又是构建整体科学文化大厦的基础,也是

人类社会交际工具和思想交流不可缺少的手段。在新课改革的大背

景中,教师应主动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在语

文课堂教学中,要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学得兴致盎然,在语

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培养;保护;主动性;创造性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小学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这样

一个问题:“雪融化了是什么?”一个小学生坚定而又近乎异想天

开的回答道:“春天!”然而,他的老师却斩钉截铁的告诉他错了,

并把 “标准答案”写在了黑板上,让学生用心记住,答案是 “水”。

雪融化了是水,这是我们都知道的常识,但那个小学生的回答就

错了吗?至今,我们的记忆中还有“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果树开

花”这样让人怦然心动的句子——难道这不是指美丽的春天吗?机

械的“标准答案”就这样残酷的剪断了学生想象的翅膀!老师固守

着答案的唯一性,不允许学生有异想天开的想法,并始终不遗余力

的维护自己的权威性,师生没有对话平台,彼此之间难以沟通。不

得不承认,这就是目前国内大部分学校的教育现状。

瑞士有一位著名学者有一段著名的论述: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发

展各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能人尽其才,在社会上获

得他应有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他所受的教育,

什么样的教育培养出什么养的人才。故事中的教师用一种机械、固

定的观念导致教学过程成为一个简单的传授标准答案的过程,从而

使教育滑入教条主义的泥潭,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性、主

动性和创造性被束缚住了。实际上,正是有了师生对传统教育观念

的突破,才有了活跃不拘束的课堂氛围,才有了师生对于课堂的创

新,教学过程中,一旦缺少了真实与交流,缺少了理解与感动,也

就丧失了它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小学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即是学好其它各门学

科的基础,又是构建整体科学文化大厦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交际

工具和思想交流不可缺少的手段。在新课改革的大背景中,培养学

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

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力

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学得兴致盎然,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

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要想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首先应注意在教学过程

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注重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

教学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

讲故事,激发兴趣、设计悬念等,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

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其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学习习惯,

发展求异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

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

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在构建语义的理解、

体会方面,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促进学生

在激烈的争辩和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

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

经验,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这样开

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

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

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

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另外,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怀疑与学问的态度”。不

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篇文章,哪一门学问,我们都要经过因怀疑

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的正确学习过程。经过“怀疑”“思索”

“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那篇文章,那门学问才能转化为自己

的知识,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

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在教学

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这一学习习惯的培养,甚至可以采用在

教学过程中故意出小差错,引导学生纠错的方式,来培养这一习惯。

一旦掌握这一学习习惯,不但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受益匪浅,

而且还可以起到在学生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授之以渔”的作用,

是学生终生受益。

再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课内外结合。美国的一位教

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

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

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

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

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通过收集与阅读,为深

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学

生创造了一个实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自己的观察、动手过程中

得到进步,得到启发,开阔思路。

总之,小学语文教育是提高整体文化科学素质的基础工程,是发

展学生整体素质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充分的调动、保护学生学习语

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使学生

的语文素质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有效的强化与提高,是关系到提高整

体民族文化素质和教育素质的世纪大事,应引起所有教育界认识的

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王琴.养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学习能力,常州师专学报

[j],2002(6):118-118,120

[2]王晓春.今天怎样做教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m], 2005年9

[3]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m],2008年12月

篇二:雪融化了是春天

学生(A)

儿时的岁月总是有母爱的相伴,长大的我觉得与母亲渐行渐远。蓦然回首才发现阳光依旧—母爱就在身边。

——题记

中考将近,夜里挑灯复习的日子越来越多。尽管母亲每在深夜都会为我送上一杯香茗,或是为我在桌前睡熟的我轻轻披

上一条毛毯。但不难发现,能和母亲聊天说笑的时光早已离我很远很远。

同样在五月的,还有母亲的生日。于是,刚放学回家的我的手中,便多了一个精致的红色礼盒。盒里装的是一个精美的

水晶雕像:一个孩子轻偎在母亲身旁。在夕阳的照射下散发着迷人的光彩。我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为母亲打开盒子,期待

着那份甜美的笑容。可谁知一番令人窒息的沉默后,她却皱起眉,

雪融化后是春天

严声责问道:“离中考只有一个月,你怎么还不懂事!不

去好好复习怎么尽花钱在这种没用的东西上?”“妈,今天是… …”我小声地说着,可母亲却似乎并不领情。“还说什么,

一定花了不少的钱吧!以后可别……”

“啪!”

手中的礼盒不听话地从颤抖的手中滑落,“真是的!你这孩子!”母亲责备着转过身。我却已跑回书房,重重地带上门,

只留下一脸焦急无奈地母亲和那散落一地的“阳光”

或许为母亲的不领情而悲伤,又或是为自己刚才的冲动感到后悔,我红着眼愣愣的看着课本却不曾读进一个字,夜幕降

临,闭上双眼却满是过往的温馨回忆。雨天里忘不了那散下的淋湿的肩头,寒冬里忘不了话筒边那嘶哑的问候。这才明白,

其实有时候母亲的爱竟是有些笨拙的,将人紧紧环绕却又总是令人忽略。半梦半醒之间,我似乎瞥见母亲的床前灯火依旧,

像五月的阳光,那样温暖……

睁开双眼任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漫上身边的那条熟悉的毛毯,漫上床前那对相偎的母子我吃了一惊,昨天摔坏的雕像透过

那些修补过的痕迹闪耀着光彩。一刹那,我竟差点落下泪来。

轻轻来到母亲的床前,一宿未眠的母亲一脸疲惫得酣睡着。我轻轻地将雕像放在她的枕边,还有那迟到了的生日贺卡……

晨光舞动着,冰释了一切的误解

点评:

雪融化了是春天

学生(B)

冬日,漫天飞舞的雪花白茫茫一片,似乎湮没了天地间的一切。但伴随着春日里的第一缕阳光,再顽固的寒冰也会开始

消融,无声地向大地宣告青春的来临。

其实,人生又何尝不像四季的变更呢?人生中总会遇到挫折和误解,有用宽容的温暖去融化心中的冰雪,才会收获美的

春天。

那一次,我做完作业,伸个懒腰,顺手拿过一本小说,打算休息一下。可我刚没翻上两页,妈妈就走了过来。看见我正

在看书,便生气的说:“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在看小说,怎么一点都不紧张?作业做完了可以再做点课外的啊,怎么还有空休

息!”我本来做了一晚上作业就很累,心情不好,便顶了几句:“我做了那么久作业好不容易才做完,就不能休息一会儿吗?

再说这本书也是中考必读的,难道不能多看几遍吗?你难道要我像个机器人一样不停吗?”我不等妈妈说话,便关上了书房

的门,不再理会外面的声音。

趴在桌子上想了许多,心里渐渐生出一丝悔意,但还是有个小小的声音在心里说:“是妈妈太严了,又不是我的错。”俩

种感觉同时在心里碰撞,试图说服对方。我烦得要命,便无意地找开书橱门,忽然一叠报纸映入我的眼帘。我疑惑地伸出手,

心想:谁会把报纸放在这种地方?真奇怪。心一动,已经明白了一切,只见那一叠报纸整齐得摆放好,都是有关中考的信息,

用红笔圈了出来。我心里一热,一股暖流涌上了心头。原来平时严厉的妈妈,背后却是如此细心,默默地关心着我,而我都

从未注意到。想到这,我不由自主地走过去找一了门,走到妈妈面前,说:“妈,刚才我做得有点过头了,对不起。”我抬头,

看到妈妈的笑靥,仿佛一下子解开了心上的枷锁:感到无比轻松:快乐。

心头的窗户,钥匙在自己的手中,惟有亲手打开它,让阳光驱走寒冷,才能感受到春的美好。

点评:

学生(C) 童年时曾问过妈妈:“雪融化了是春天吗?”妈妈十分肯定的回答我:“雪融化了当然是春天。每当春天到来时,万物复苏,冬天也就随着雪的融化而离去…...”虽然这公是一个季节的问题,可我也听的津津乐道。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雪融化了春天”也有了更深的一层理解。

“雪融化了是春天”,那是成功的先兆,“雪融化了是春天”,那是情感之间的交流。在生活中,我门也许与父母,老师等人有过一些摩擦,一些矛盾,一些误解……这些就像是冰封的雪山,成功、交流、友情等就像是春天。然而,也就只有温暖的春天才能融化这冰雪。

印象之中,我也曾享受过冰雪融化后,春天所带来的温暖。那是发生在几年前的一件事。那天早上,我与妈妈吵了几句,妈妈一急,便给了我一个“耳刮子”,之后我便气冲冲的去学校了。到了傍晚放学时,天空灰蒙蒙地下起雨来,我因上午生气而忘了带伞,只能淋着雨回去。谁知,在回家路上,这米粒大的小雨变成瓢泼大雨,我赶忙跑进一家食杂店避雨。“你妈妈没来接你吗?”店老板问了一句。“没有,我和她吵架了,她还打了我一巴掌”,我大道。“那她就因这个不来接你吗?”店老板问。“我想是吧”,我说。“孩子,你妈妈会来接你的,毕竟你还是她儿子。虽然她打了你,可是那也是为了你好,而他是一时生气才打你的”,店老板说。听了店老板的话,我不再像上午那么气愤,只是静静地望着天边,期待着雨停的那一刻,回家妈妈说句对不起。

忽然,耳边好像听到妈妈叫我的声音。我回过头,只见她正朝我这边走来。来到我面前:她的第一句话便是:“对不起“今天早上妈妈脾气急了一点;脸还痛吗……”霎那间,我感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雪融化了一定是春天!

点评:

雪融化了是春天

学生(D) 我反锁着自己,听得见夜滑落到窗框得声音。母亲的声音被隔在门外,我听不见,也不想听见。那玲珑的珠粒儿不经轻风摇曳而落地,苦咸苦咸的。

只是因为一点儿小小的失误,微波炉里的玉米被烤焦了,微波炉散发着臭味,母亲的呵斥便随之而来,不依不饶,由低到高,仿佛不令全世界知道就不罢休,我有点恼火,“回敬”了几句。于是努骂接踵而至,失去了重心的话语漫无边际,一发不可收拾起来,我受不了这样,恨恨地冲进房间,锁紧了屋门。

夜色越来越浓,厚重地深蓝色流淌于天际,也驻留在我的屋中,我不想开亮电灯,不想感受刺目的黄色,就让柔和温馨的目光流入窗户,抚平我烦躁的心吧!周围死一般的寂寞,只有秒针在钟壳里沉闷的跳动,发出“滴答滴答”的哀怨声。偶尔从对面传出几声孩儿的哭声和大人的斥骂。我静静地听着,母亲刚才就是这样骂我的,唉,不管那么多了。

我闭上双眼,想就此睡去,可脑海不断闪现出一幅幅画面,竟全是关于母亲的:那个下雨天,母亲冒着大雨一步一滑地到学校为我送伞,还是那个下雨天,我和母亲肩靠着肩往家走,回到家,才发现她的另一个肩膀湿透了;有时,好晚好晚我才回到家,踏进家门,就看见母亲迎上来帮我拿着书包问寒温暖,然后去厨房拿那热过的一遍一遍的菜……我拍了拍头不去想这些。

时间悄悄地从我身旁溜过。我的心已经完全平静了下去理智重新回到我胸中。或许今天母亲工作太累了,或许是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或许……静悄悄地打开门,母亲果然又守着一桌饭菜,等我……

在生活地旅程中,在自己的前进道路上,我们可能会有意或无意地与身边的人产生一些矛盾误解,相信只要用坚定,自信,宽容,温暖去融化这冰雪,春天就走进了。

点评:

篇三:雪融化以后是春天

雪融化以后是春天

作者:吴玲玲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14年第22期

摘 要: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结合教学工作实践,阐述了将小语教学和创新教育有机结合的方法,以期小学语文教学能闪现出亮丽的“创新”之光!

关键词:小语教学;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2-016-1

一位老师问学生“雪融化了以后是什么?”大多数孩子回答是“水”,唯有一个孩子答到“雪融化以后是春天!”这就是创新的开始!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具有敏锐的眼光,及时捕捉这“创新”的小火花,以赞赏的态度,让其在自由的环境里发光。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冲破传统束缚,树立创新意识

作为老师应更新观念,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对于学生提出的“新异”观点,我们应为之“激动”,让全班同学为之“欢呼”,为之“雀跃”,因为“再残缺的创新毕竟是创新,再完美的模仿也只是模仿。”作为老师应更新观念,鼓励学生“敢为人先”。诺贝尔金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说过:“在科学(发明创造)的道路上,只有第一名,没有第二名,第二名就是最后一名。”创新,“新”有时就表现为“先”,先做先说的是新,后说后做的则是旧。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第一个发表新观点,不要怕做“出头鸟”。

二、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牢牢守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1.挖掘教材资源。

苏教版语文教材,所选课文文质兼美,字字珠玑,蕴藏着丰富的创新资源,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央教科所所长阎立欣教授认为:创新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教材中介绍了许多人文、哲学、社会、自然科学方面的多学科知识,这就为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如:《问银河》《水上飞机》《恐龙》……从古到今,上天入海,应有尽有,这些资源都是学生平

时生活中无法看到的,让其从小就积累各方面的知识,以便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进行大胆创新。

另外,教材中蕴藏着大批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格”材料,如《“黑板”跑了》中的安培,《孙中山破陋习》中的孙中山,《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中的雷奈克……这些人物的创造品质必将在学生灵魂深处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优化课堂结构。

创新的课堂结构应以学生的学习规律为依据,致力于激励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激奋的自我探求状态,把知识教学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融为一体。

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就必须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独立完成的,就让他们独立完成。不能解决的问题,可通过“自主——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决。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畅所欲言,给胆小、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提供发表自己意见和看法的机会。课堂讨论犹如“旋转大舞台”,它突破了传统教学的藩篱,师生竞相登场,可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课堂讨论好比“新闻发布会”,变信息单向传递为主体化传递,信息渠道通畅,势必带来教学效果的优化;课堂讨论也似“原子反应堆”,思维相互碰撞,可以迸发出更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看法;课堂讨论还像“新春茶话会”,教学气氛活跃,师生的情感、心灵与整个教学程序产生和谐共振,创新思维的灵性得以激活、张扬。

3.鼓励质疑问难。

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新。郑板桥曾说:“学问二字,需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有学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耳。”在语文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质疑问难的环境,鼓励其大胆质疑问难。

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有同学问:“衔石子就一定是最好的方法吗?我认为这一方法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如果是一口井就不行。”《蚂蚁和蝈蝈》一课就“谁是傻瓜?”这一问题讨论时,有同学指出:“蝈蝈是笨蛋,但蚂蚁也不见得聪明呀,它们在夏天搬粮食累坏了身体,岂不是得不偿失?春天和秋天多运一点不好吗?”……

问题虽小,但从这些小问题中,我们能欣喜地发现,学生已不再满足于学会课本知识,学好应学内容,而是大胆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勇于提出不同的看法,应该说,这就是“创新”的种子在萌芽,“创新”的火花在迸发。

4.培养求异思维。

学习离不开思维。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思维,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就是让学生不满足于既定的结论,而是换个角度想一想,从而得出另一种乃至更多的答案。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教材《三袋麦子》时,有学生认为:小猪、小牛和小猴的做法都不是最好,最好的做法应该是三个小动物团结合作,用一袋麦子播种,将另两袋麦子做成可口的食品,一起品尝。《狐假虎威》中狐狸借老虎威风吓走百兽,那是生存的需要。《学棋》中那位不听讲的学生在上课时做出了拉弓射箭的动作,说明他对学棋没兴趣,喜欢射箭,就应该根据他的爱好来选择所学的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不定让他学射箭,他会成为出色的射手呢!……我们就是要培养学生这种与众不同的思维,培养其创新的能力。

5.巧妙设计作业。

作业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手段。布置作业不能只停留于简单的抄抄写写,而是要精心巧妙地来设计,让开放的作业成为学生创新的乐园。

如:让学生为《台湾的蝴蝶谷》中两种不同景象的蝴蝶谷分别取名。根据《神奇的植物工厂》的课文内容,学写解说词等等。学生所写五花八门,让老师都为之震惊、钦佩。

总之,只要我们牢固树立创新的教育观念,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一定如雪融化后的春天那般缤纷烂漫!

篇四:雪化了是春天

雪化了是春天

又开学喽!老师给我们班重新调整了位置,我和他被调到了一起,成了同桌。我的心里有一千个不舒服,一万个不愿意:我性格开朗,吵吵闹闹;他性格内向,安安静静。我成绩拔尖,喜爱讨论与交流;他成绩一般,除了看书还是看书。我是一个女生,而他是一个男生…… 一个星期过去了,我没和他说一句话。面对着这“木头”一样的同桌,我难以想象以后的冷漠的日子怎么过。

一天,一个好朋友问我:“难道你们就这样下去吗?你不会憋出什么毛病来吧?”“唉!我也不想这样,可我能怎样呢?我是一个女生,总不能让我主动和他开口吧?”我无奈地反问。好朋友说:“难道你不会用用你的脑子?”她露出一脸的阴笑。哦,我明白了!

第二天,我故意拿他的钢笔写字,可他像没看到一样。看来,这简单的小招对他这样的高手还真不管用。于是我使出一招“苦肉计”。我突然捂着肚子,皱着眉头,龇牙咧嘴,极痛苦状,我想作为一个同桌对他人的痛苦应该关心一下吧!没想到这招也不灵,他的1.5视力好像突然降到了0.1。唉,看来他就是一个纯粹的木头人!

两次的碰壁,使我感悟到“曲线救国”没有用,对他还得直截了当。于是我在他的课本里夹了一张纸条,上面写道:“我俩既然有缘成为同桌,我不想莫名其妙的隔阂阻断我们的友谊。寒冬已经过去,春天即将来临,希望彼此心中的积雪随着春天的到来而融化!”

果不其然,我的第三招“绝杀”唤醒了这个“木头人”,他也给我回了一张字条,他告诉我他早就希望成为我的朋友,并且非常幸运成为我的同桌,只是生性的腼腆不敢与我这个“尖子”对话……

于是,我们从家庭到社会,从李白到杜甫,从门捷列夫到爱因斯坦,从海伦?凯勒到杰克?伦敦……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一起讨论问题,一起做智力游戏…… 夜过去是白昼,雪融化了是春天,我永远懂得并相信这个道理!

篇五:雪融化了是春天

雪融化了是春天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的培养与保护问题

摘要:小学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即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又是构建整体科学文化大厦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交际工具和思想交流不可缺少的手段。在新课改革的大背景中,教师应主动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学得兴致盎然,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培养,保护,株动性,创造性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小学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雪融化了是什么?”一个小学生坚定而又近乎异想天开的回答道:“春天!”然而,他的老师却斩钉截铁的告诉他错了,并把 “标准答案”写在了黑板上,让学生用心记住,答案是 “水”。

雪融化了是水,这是我们都知道的常识,但那个小学生的回答就错了吗?至今,我们的记忆中还有“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果树开花”这样让人怦然心动的句子------难道这不是指美丽的春天吗?机械的“标准答案”就这样残酷的剪断了学生想象的翅膀!老师固守着答案的唯一性,不允许学生有异想天开的想法,并始终不遗余力的维护自己的权威性,师生没有对话平台,彼此之间难以沟通。不得不承认,这就是目前国内大部分学校的教育现状。

瑞士有一位著名学者有一段著名的论述: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发展各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能人尽其才,在社会上获得他应有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他所受的教育,什么样的教育培养出什么养的人才。故事中的教师用一种机械、固定的观念导致教学过程成为一个简单的传授标准答案的过程,从而使教育滑入教条主义的泥潭,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束缚住了。实际上,正是有了师生对传统教育观念的突破,才有了活跃不拘束的课堂氛围,才有了师生对于课堂的创新,教学过程中,一旦缺少了真实与交流,缺少了理解与感动,也就丧失了它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小学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即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又是构建整体科学文化大厦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交际工具和思想交流不可缺少的手段。在新课改革的大背景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学得兴致盎然,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要想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首先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

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故事,激发兴趣、设计悬念等,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其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学习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在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方面,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和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这样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另外,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怀疑与学问的态度”。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篇文章,哪一门学问,我们都要经过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的正确学习过程。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那篇文章,那门学问才能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这一学习习惯的培养,甚至可以采用在教学过程中故意出小差错,引导学生纠错的方式,来培养这一习惯。一旦掌握这一学习习惯,不但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受益匪浅,而且还可以起到在学生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授之以渔”的作用,是学生终生受益。

再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课内外结合。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通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实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自己的观察、动手过程中得到进步,得到启发,开阔思路。

最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发挥语文“综合性”学科这一特点,课程内容要由“单一型”转化为“多元型”,使课堂教学的知识覆盖面更广,能力训练更扎实。从而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训练和提高,思想情操得到相应的熏陶,丰富课堂

教学的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达到语文课从“单一型”转化为“多元型”,课前必须做好精心的设计,将教材逻辑结构与教学程序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出它们之间的最佳结合点。课堂教学中的讲与练,既要重视所讲的课文,又要不为所讲的课文内容所局限,要认真地从所讲的课文中选出几个知识点或训练点加以纵横延伸。当然,所选“点”必须是能够培养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发展学生智力的内容。

总之,小学语文教育是提高整体文化科学素质的基础工程,是发展学生整体素质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充分的调动、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有效的强化与提高,是关系到提高整体民族文化素质和教育素质的世纪大事,应引起所有教育界认识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王琴,养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学习能力,常州师专学报【J】,2002(6):118-118,120

[2]王晓春, 今天怎样做教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M】, 2005年9月

[3]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M】,2008年12月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