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梵高割耳朵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21:24:28 字数作文
梵高割耳朵故事字数作文

篇一:梵高为什么要割耳朵

历史学家一直认为大画家梵高为了一个女人而亲手割掉了自己的耳朵,不过德国汉堡大学的科学家却在近日宣称,割掉梵高耳朵的是其好友、同样赫赫有名的画家高更,他因为一个妓女而与梵高起了争执,遂用剑砍掉了梵高的耳朵。

据英国《每日邮报》5月5日报道,德国汉堡大学的历史学家花费10年时间研究了与高更有关的一切著作和民间故事,得出了上述结论,梵高本人在失去了一只耳朵后没有对此事做任何评论,因此历史学家们只得通过高更一方的故事还原当时的情景。

报道称,1888年12月,高更和梵高同时来到了法国南部某地,并居住在一起,他们两人常常因艺术观点不同而打架。梵高认为一名艺术家应该根据所看到的景物作画,而高更则认为艺术家应当根据自己的记忆作画。历史学家称,梵高就是在此期间失去了一只耳朵,这一点是毫无争议的。

汉堡大学的学者汉斯·考夫曼表示,虽然梵高和高更经常因对艺术的不同看法而打架,不过梵高的耳朵并不是因此而丢;为了争抢一位名叫拉谢尔的妓女,他们二人在妓院门外起了争执,高更手持利剑向梵高挥舞而去,在争斗中将他的耳朵砍掉。不过考夫曼表示他们不能确定高更到底是故意为之还是失手所致。

考夫曼告诉记者:“出了这种事,事件的主角都发誓要表示缄默,高更也将剑扔到了河里??事发第二天,警察询问高更,他就编造了梵高割掉自己耳朵的说法,随后高更就扔下了自己的朋友,消失了??当时梵高正躺在床上养伤,没有为警方提供任何信息,并于7个月后自杀身亡。如果真相被揭露,高更就会进监狱。此外,梵高所说的割掉自己耳朵用的匕首或剃刀一直也未被发现。”

报道称,关于梵高失去耳朵有很多说法,有人认为这与其家族遗传性精神病史有关,也有人认为这是他不能接受与高更友谊破裂的打击所致。在37岁那年,梵高朝自己左胸开了一枪,自杀身亡。

篇二:梵高的故事

梵高的故事

非常梵高

1890年。阿尔阳光灿烂的原野上。在倾尽毕生心血追求的明亮的光线下,杰出的后期印象派绘画大师梵高朝着自己的腹部开了一枪。在和亲爱的弟弟平静地攀谈了一夜后,黎明时分,梵高在热泪纵横的弟弟怀中,安详地永远合上了不倦的双眼。

象征兄弟情谊的《鞋》

没有多少人知道,鞠躬尽瘁雕琢艺术和灵魂完美的梵高,与世长辞时身躯是不完美的,他缺了一只耳朵。

梵高自画像

那是几年前的一天,梵高和后期印象派大画家高更一起玩。当天高更还给梵高画了幅肖像。他们一道去找了两个要好的姑娘。在愉快的交谈中,梵高对其中一位被他爱慕的女孩说:“小姐,我该送件什么样的礼物给你呢?”那位比他年龄小得多的女孩开玩笑地拉着他的左耳朵说:“就要这个。”然后哈哈大笑。梵高送走好朋友后,回到居室。他用左手扯住耳朵,操起一把锋利的剃须刀 ,想了想,然后嚓地一声把耳朵割下来。然后又用刚才那女孩送给他的一方小手绢,细心地把耳朵

包好,交给邻居给女孩送去。那天真的女孩喜孜孜地解开手绢,一看是只血淋淋的人耳朵,顿时昏厥过去。从此,她不敢再和梵高交往。对于这种超乎常规思维的举动,那普通的女孩也许会认为梵高是十足的疯子。因为她永远听不懂梵高用这种认真的声音向她表明了对爱慕的诚恳。这样,那女孩也许不可挽回地与一个男人、一次归宿失之交臂。敢于操刀割自己的耳朵给心爱的人,也表现了梵高这位卓尔不群的艺术家超乎常人的真诚和勇气。人是生活在三维空间的动物,当这种真诚和勇气超过人们认识的极限时,就被理解为不可思议。

疯人院

梵高是疯子,可是世界上居然还有人为他发疯。也是在阿尔,为了捕捉阳光下明亮的线条和透剔的色彩,梵高在中午太阳最毒的时候作画,烈日的曝晒使他过早地秃顶。有一天,他突然觉得头上的灼热感减弱了,回头一看,一位身材窈窕的美丽姑娘为他打着伞。原来,这位庄园主的女儿被他近乎残酷的艺术追求所感动。从此,姑娘每天准时来给梵高打伞,他们深深地相爱了。后来,梵高到庄园主家里求婚。庄园主一听不名一文、穷困潦倒的小画匠竟然要娶他的女儿,差点气背过去。而梵高却非常认真地对他说:“先生,我现在的确很不出名,我的画卖

篇三:梵高割下的左耳疑现法国

梵高割下的左耳疑现法国 深圳新闻网

-深圳商报[微博]杜翔翔2015-08-06 14:22

[摘要]“自残是他无法排泄心中痛苦而选择的唯一手段,借此以降低精神的痛楚。从他最后吞枪的决绝行为,我们应该相信,梵高自残割耳的可能性很大。”

近日,一则爆炸性新闻轰动艺术界:考古学家于法国阿尔勒地区发现一只耳廓骨,这只耳廓骨极有可能就是梵高割下的左耳。梵高为什么要割下左耳,其艺术创作在割耳前后有什么区别?记者对深圳市望野博物馆馆长阎焰进行了电话采访。

梵高的左耳在法国现身

梵高割下耳朵后创作的著名画作《耳朵缠着绷带的肖像》。(资料图片)

考古学家近日于法国阿尔勒地区发现一只耳廓骨,在这只耳廓骨的内侧,有明显的锐器切割痕迹,考古学家经过骨骼结构调查与初步分析后认为,这只左耳属于一位30至40岁的白人男性,而当时的梵高正是在其35岁时割下了自己的左耳。

考古学家发现的梵高左耳。(资料图片)

除了骨骼被发现的地点和骨骼的年龄与梵高的生平相符,考古学家甚至在被发现的耳廓骨附近,找到了与梵高自画像中尺寸相符的烟斗,和一支梵高的画笔,烟斗中还塞满了梵高最喜爱的烟草。因此,尽管还没有进行DNA配对检测,考古学家们仍然确认这只耳朵应属于这位后印象派画家梵高。

梵高为什么要割掉自己的左耳,这个行为是否与他坎坷的一生和复杂的感情之路有关?具体的情况始终不为大众所知,但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显示,学者们仍能够挖掘出这段历史真相的蛛丝马迹。阎焰表示,梵高1890年吞枪自杀,只活了37岁。他一生窘困,感情生活坎坷,无论是因为与高更决斗割耳?还是自己精神错乱割耳?无疑都和他自身悲惨困顿苦闷忧烦的人生境遇有着绝对的关系。“自残是他无法排泄心中痛苦而选择的唯一手段,借此以降低精神的痛楚。从他最后吞枪的决绝行为,我们应该相信,梵高自残割耳的可能性很大。”阎焰说。

梵高作为中国人最为熟悉的艺术家之一,他身上有太多的标签和故事:癫狂的疯子;生前不得志仅卖出一张画,还是弟弟西奥托友人购下;与高更争执割下耳朵送给妓女。据了解,梵高割下耳朵后,就画过很多自画像,其中,《耳朵缠着绷带的肖像》最为著名。谈及为何这幅画最著名,阎焰说,确实,梵高的自画像非常多,这和他的经济状况不佳,没有更多可能去大量使用或邀请模特有关,“同时,也可能他更多的是希望用画笔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梵高割耳后的自画像《耳朵缠着绷带的肖像》最为著名的原因,第一,是画家对人物(自己)处理技法的高明(特别是内心神态的把握)。第二,可能是他割耳自残带给后来观者的心灵触动。”

梵高生前唯一一件卖出去的作品《红色的葡萄园》。(资料图片)

身体之疼排遣心理疼痛

今年5月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的“梵高:鸢尾花与玫瑰”展览中,借由梵高绘制于普罗旺斯的4幅花卉,向世人展示了梵高最后岁月的艺术作品。这4幅作品,正是梵高画于自己割耳之后。

据了解,1889年5月,梵高被医生诊断为癫痫症,入住普罗旺斯圣雷米精神疗养院。1890年的早春,梵高经历了又一次精神崩溃,直到他即将搬往奥弗之前才出现了一段宝贵却短暂的平静期。在疗养期间的最后一个星期,梵高对鸢尾花和玫瑰花投入了巨大而持续的创作热情。

1890年5月11日和13日,梵高写信给他的弟弟,告知他自己如何被这些迷人的花束吸引并投入创作,他“在发狂地工作,大捧的鲜花,紫色的鸢尾花,大束的玫瑰”。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梵高完成了这4张作品。记者从这4张作品的图片中看到,相比处在“割耳事件”阴影之下创作的《星夜》(1889年)里肆意、游刃的笔触,这幅《玫瑰》中流动的绿色更像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的主旋律,梵高用急促的画笔在画布上奏出了一个个快速流畅的音符,将他朴素顽强的生命激情倾泻在这色彩交织成的音符之中。

对此,阎焰说,1888年12月23日,那个“有名的耳朵”离开了梵高的身体,在一年半后梵高吞枪离世。“今天我们看到的梵高最著名或者说被世人广泛看到和了解的作品大部分都是1888年以后的,其中最著名的多创作于1889年或

者是1890年前期。如‘麦田’,‘鸢尾花’等。”阎焰说,割耳后梵高的画作色彩更加繁复,笔触的灵幻性,也迥异于他之前的作品。耳朵缺失的身体之疼可能局部排遣了他心里的痛,所以,梵高的笔触也因之而变。

梵高的一生并不顺利,他饱受自我怀疑的痛苦,在爱情生活中更是历经坎坷。他生前特别渴望自己的作品能被社会、被艺术圈认可,但直到他去世后,唯一卖出去的只有一张油画——《红色的葡萄园》(还是他的弟弟提奥托人买下的)。可是,百年之后,梵高却被世人推崇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的画作更是几度创下了拍卖价格的奇迹。阎焰说,梵高生前就对自己艺术创作上有着独特的自信和内傲,他横溢的才华也为高更所妒忌。但遗憾在那个时代梵高超前的艺术审美和表现手法不被社会和艺术圈接受,加之

梵高割耳朵故事

其人生道路的困苦,所以注定了他悲情艺术英雄的命运,就如国画界的陈子庄,悲楚人生,而走了艺术苦途。

谈及梵高画作在艺术市场屡创高价的原因,阎焰说,一是,他的艺术创作被社会广泛接受和欣赏;二是,他悲苦人生和惨淡际遇为世人所感怀,当下的世界,用千万、甚至亿元的天文数字向梵高的艺术致敬,但其生前仅仅由弟弟托人代售出一幅画作。阎焰感慨:吊诡的世界,可悲的人生!

篇四:割耳的梵高与怒放的向日葵

割耳的梵高与怒放的向日葵

摘 要:向日葵是梵高的成名作,也是造就梵高悲剧一生的开端,在梵高画下第八幅向日葵后。与高更的一次争吵中割下耳朵,而被认为是疯子。随后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便自杀了。梵高是孤独的,他渴望被认知,渴望创造出一片新的艺术领域,但在他有生之年,这些都没有实现,他只有寂寥的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而在他死后,向日葵又成就了梵高生前的梦想,因为这是梵高用生命描绘的图像,所以现在有那么多人能够通过这幅画与梵高得到情感的交流和互动。本文就向日葵和梵高作了简要的评述。

关键词:向日葵 梵高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

家。1853年3月30日生于津德尔特,1890

年7月29日在法国瓦兹河畔因患精神病自

杀身亡。早年经商,后热衷于宗教,1880

年以后开始学习绘画。代表作《向日葵》、

《邮递员鲁兰》、《 咖啡馆夜市 》、《包扎

着耳朵的自画像》、《星光灿烂》、《梵高在

阿尔勒卧室》等,都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

识以及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

当时他的作品虽很难被人接受,却对西方20世纪的绘画艺术有深远的影响。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

文森特·梵高在荷兰一个乡村牧师家庭出生,家庭环境并没有给他在艺术道路上有过多的帮助。梵高年轻时在一家画店里当店员,这才算是他接受的最早的“艺术教育”。1886年,32岁的梵高从荷兰搬到巴黎,希望能成为一名职业画家。他的弟弟席奥梵高是个颇有影响力的华商。文森搬进弟弟位于蒙马特区勒比克街54

号的家。当时的巴黎是印象派画家的大本营,也是世界艺术的中心。梵高再

接下来的一年里埋首作画,夏天快要结束的时候,蒙马特花园中,照惯例满是即将凋谢的向日葵。梵高采了些向日葵回家画了最早的四幅向日葵习作。向日葵的形状,色彩以及种子都让他着迷。其中两幅习作的背景是鲜明的蓝色,在完成的巴黎的向日葵习作中,梵高显然深受当时席卷巴黎艺坛的印象派画风影响。他贪婪的吸收一切有关艺术的事物,如莫奈,高更,毕沙罗等。他想吸尘器一样,吸收着别人的精华,但梵高拒绝全然沉浸在那个世界里。因为他担心他的作品流于教条式或沦为装饰艺术。他宁愿描绘人们的双眼也不想画大教堂。他的主题也许平凡无奇,但是呈现手法却让人惊艳。在向日葵中,他用了很多种不同的手法。比如说向日葵的种子用的是精细的点彩画法,呈现花瓣时,用的则是厚重的颜料,干硬的花梗用的笔法又不一样,背景则是鲜艳华美,令人啧哦称奇。

梵高大部分富有独创性的作品是在他最后的六年生命里完成的,其实也可以认为是全部。他早期的作品,画面阴暗,从侧面可以反映出他的情绪是低沉的,对生活的毫无热情可言。但是到了他生命旅途的后期,大量的作品开始打破这种低沉,随即转变成一种响亮而明朗的情绪。就想阴霾天空下一道光亮的太阳光,指引人们向充满希望的地方走去。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他的画面上不单充满了阳光下的鲜艳色彩,而且不止一次地下面去描绘令人逼视的太阳本身,并且多次描绘向日葵。

在梵高之前,从未有人对向日葵有如此

强烈的热情,也从未有人愿意耗费几年的精

力去描绘同一种植物,从它的各种形态及角

度去诠释它。梵高的向日葵好像在向人们发

散出它本身不具有,但是梵高赋予它的光亮

和热,加上梵高的油画技法,厚重而鲜艳的

色彩,笔触饱满有力,是一朵真正的具有热

情生命力的太阳之花。梵高如此嗜画向日葵,

是因为向日葵也是追光拜日的农民之花,画

向日葵就如画太阳,同时也是自画。太阳、

向日葵及梵高融成一体,梵高和向日葵谱出相濡以沫生命与共的蓝与黄交响乐章,是其悲剧一生的象征物。

梵高疯狂地爱上了遍地生长的高贵向日葵及炙热

目眩般的阳光,并用尽全身的力气及情绪去描绘它。他自嘲道:“我越是年老丑陋、令人讨厌、贫病交加,越要用鲜艳华丽、精心设计的色彩为自己雪耻。

梵高不仅是天才,也是疯子,这毫无疑问。当他陷入癫狂时亲手割下自己的耳朵,这是位艺术家在他充斥着对生活对艺术无望的激烈情绪时才会有的疯狂表现。但是他偶尔清醒时,也冷静得让人生畏。向日葵用色的大胆强烈证明了这一点。因为他非常清楚地知道,时间将带走向日葵那如火般热情的颜色,而使它们便的黯淡,甚至衰败。但是在梵高的的向日葵里,我们能深刻感受到它们在向阳光仰望似金黄的烈火,历经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可以感受到,那百年前的向日葵岂不是更加的炫目?梵高一生中认为最重要的朋友高更这么形容:“在我的黄色房间里,带紫色圆环的向日葵突出于一片黄色背景之前,花梗浸在一只黄色壶中,壶放在一张黄色桌上。金黄色的太阳透过我房间里的黄色窗帘,生气盎然沐浴在一片金黄色中。”

梵高的向日葵代表作中有一些是仅用绚丽的黄色

色系组合绘成的,可以称是精神梵高的化身,也可以

说是他强有力的代表作。梵高集中一切精力去创作《向

日葵》组图时,正是他艺术相对成熟的时期,这一时

期,他非常喜欢夺目的黄色,这跟他当时的情绪也很

有关系。梵高的画作得到了一些朋友的肯定,于是他

卖力的创作,希望得到更多瞩目的目光,但真正的艺

术家总是孤独的。在梵高疯狂的描绘向日葵时,他35

岁,而距他艺术生命结束还有29个月。

向日葵的花期不长,也只是在夏季的几个月,而梵高就像向日葵一样,结束了自己短暂孤独的一生。他总是想用尽一切鲜艳夺目的色彩去留住向日葵的那炙热的美,但岁月不饶人,更何况单薄的植物生命。

梵高于1890年在圣雷米之精神病院离开了这个世界。尽管因为时间的距离在不同的领域对梵高有不同的研究和评价,但梵高在美术史上是后印象派代表的巨匠之一,并在近代美术史上有着等同于塞尚、高更一样的重要地位。充分说明梵高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用仅仅37的生命历程,而绘画没有超过十年,形成了自己强烈的个人风格,区别于印象派中的塞尚、

高更绘画风格的强调主观世

界的表现主义。在梵高去世后的100年来,人们对梵高的热爱越来越强烈,对梵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因为好奇,好奇是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生活遭遇让梵高拥有如此鲜明的风格。梵高也正是由于人们对他的挚爱而在绘画史上享有了无与伦比的地位,而这一切也正好验证了梵高所说的“我的艺术是献给未来的”这句话。

正是由于如此,我认为对于梵高的主观表现主义的形成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梵高作为画家,他的生存方式和对艺术的追求是与众不同的。他的内心是孤独的,是鲜少有人认同并赞赏的。如果把梵高和我国历代与其有相似之处的艺术家诸如张旭、怀素、米芾等相并列起来看的话,他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病人。我认为梵高其实是死于精神上的孤独,死于无人对他艺术的理解和支持,绝不是“由于精神病发作而开枪自杀”之类的原因。因为梵高人生的的最终结局完全是他预料中的,他曾说:“创造新东西的艺术家,都会遭到嘲笑,并且被当做精神病看待,艺术家无法忍受冷酷的环境,到了最后就会走上毁灭自己的悲剧之路。”梵高的孤独是可怜、痛苦的,他对亲情渴望,但只有弟弟对他给予过理解;对友情珍视,但高更后来还是离他远去。这一切让梵高体会到了死亡是最彻底的孤独,也是能够寻找到的最彻底的自由。梵高的孤独还体现在,上帝造就了一个超越于时间与空间的旷世奇才,却没有造就出能够理解他的亲人、认识他的朋友、欣赏他的观众,所以他的艺术知音非常寥落。梵高一生是在被误解、被忽视并且被遗忘和几乎无人理睬中度过的。

别人都说梵高生前寂寥、死后荣耀,在一九七八年的伦敦拍卖会上,梵高的《向日葵》以大约五十九亿日元的天价被日本人买走了,这个消息震撼了全世界。不管是有钱人的附庸风雅还是《向日葵》真的找到了会欣赏它的人。但是在商业范畴上的巨大利益,与梵高生前只卖出一幅画作相比,的确是一种天大的讽刺。后来,梵高的作品《鸢尾花》和《迦赛医生像》分别以七十三亿及一二七亿日圆卖出。梵高生前卖出的作品《红色葡萄园》,价格非常便宜,仅为当时的四百法郎而已。在梵高死后不久,社会上一些艺术评论家就开始评定他是一流画家。不知道真的是因为他的画作,还是那画作背后隐藏的巨大利益。无论怎样,梵高本人在还未获得正确评价之前,就自己拉下了人生的帷幕。对于梵高来说,他的一生是悲剧的,对于我们后世人来说,我们应该是幸运的,因为他留给我们了一笔

巨大的无可替代的财富。

向日葵怒放过后,生命终会终结,但梵高将其生命的力量绘于画布之上,同时也赋加了自己强烈的感情,因此,向日葵便成为了独一无二的永恒。

参考文献:

[1]《凡高 磨难中的热情》 原著:Pascal Bonafoux 翻译:张南星 出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译文出版社 2004年7月初版

[2] 《大艺术家系列-凡高 艺术与情感》 原著:[英国]戴维·史彭斯 中文译本:长春出版社 2001.5第一版

[3] 《向日葵的生命 - 凡高》 (阳光文化系列)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01年1月第一版

篇五:13梵高割掉自己的耳朵住在这家医院里创作名画

梵高割掉自己的耳朵住在这家医院里创作名画

——阿尔勒游记

顾睁

9月26日,星期四,多云。在马赛索菲特酒店Sofitel餐厅用早餐,在餐厅窗户边用相机记录晨曦照耀下的马赛港。

1 / 30

2 / 30

3 / 30

餐毕驱车72KM到阿尔勒。阿尔勒Arles位于法国东南部,属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罗讷河省。人口约5万人。西罗马帝国时称阿尔特。公元前103年有运河与地中海相连。公元46年,Arles在古罗马帝国凯萨大帝统治下成为退休军人定居城市,被誉为“高卢人的小罗马”,继而在基督教发展初期成为重要的宗教中心。

4 / 30

中世纪初期的外族入侵造成的破坏与伤亡,阿尔勒城于12世纪

5 / 30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