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家乡的养猪大王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9:24:11 作文素材
家乡的养猪大王作文作文素材

篇一:600字作文 养猪状元

养猪状元

我的邻居张大伯在我的家乡也算是一个名人,几年前,他开始养猪,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终于取得成功,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猪状元”。

大伯的养猪场离村子不远,平时一般人很难进入,即使进去,也要经过严格消毒。进入养猪场,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猪圈,猪圈里养着各种小猪有黑的、花白的,有的哼哼唧唧的叫着,有的趴在窝里晒太阳,有的在窝里散步。

多年前,大伯家里很穷。大伯知道,要改变现状,只靠几亩地是不行的。大伯发现养猪利润丰厚,便萌生了养猪的念头。于是大伯就拿出多年打工的积蓄,东凑西借,投入8万元,建立了个养猪场。刚开始养猪时,由于没有经验,这些猪不是发烧,就是拉肚子。大伯急得不行,天天泡在猪场里,请大夫给猪打针。即使这样,大伯家的猪还是死了不少。一年后,大伯把本钱全赔了进去,还欠了一大堆债务。

可大伯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好几天,他一个人在猪场转悠,琢磨自己失败的原因。他终于弄明白,是自己不懂科学养殖,疾病预防做得不够好,才导致猪大量死去。于是,他重装旗鼓,从头再来。他白天在养殖场上忙碌,晚上又在台灯下读书,学习养猪知识。我去大伯家,经常看见头发花白的大伯戴着老花镜,认真的看书,还不时地自言自语,频频点头。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同事,到外地学习取经......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功了,成为远近

闻名的“养猪状元”。

如今,大伯招收了5个农民专门负责养猪场的喂料工作,每年都有很多农门来向他卖猪苗,请教养猪技术,大伯都毫不犹豫地把养猪经验传授给他们。

这就是我的大伯,一个远近闻名的“养猪状元”。

篇二:家乡名人作文

【要求】写写家乡的名人

【提示】这次习作是在采访基础上进行的。家乡的名人,有些距离我们遥远,有些或许就在我们身边。对于不太熟悉的名人,我们在采访前需要做足准备,将想要了解的情况列好提纲,这样才会有的放矢。对于比较熟悉的名人,我们需要更深入地接触,争取将名人事连具体清晰地记录下来。写时,还是要借助典型事例来突出家乡名人的优秀品质。因此,筛选事例是很重要的一步。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的,俗话说得好,每一粒粮食的背后都有一个辛苦勤劳的农民。

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村的一位农民——王大伯。

王大伯今年四十岁,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了许多。他的皮肤很黑,短头发,经常戴一顶草帽,穿一件很旧的褂子,显得又瘦又矮。但他种起田来一点儿也不含糊。

他每天起早贪黑,到田里治农药、除草……干的是辛辛苦苦,也可算是兢兢业业。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已经种了几十亩田。从一开始一贫如洗到现在不愁吃喝。

王大伯不仅勤劳,而且充满了智慧。王大伯一开始不懂得种田的经验,所以吃了亏,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到处请教别人,自己也买了关于水稻或其它一些和种田有关的书。自己不识字,就让家里人读给他听,然后用心钻研,终于掌握了一些技术和经验。他经常说:“种田看起来简单,学问确实有不少呢!”

有一次,大家买种子,家家户户基本上都买了同样的种子。只有王大伯和他们不同。有些人问他为什么买这种种子。他说:“凭我的经验,今年的天气适合这种种子。”果然,最后他收获的要比别人多很多。慢慢地他开始富裕了,最后用起了机械化。从此,他就成了我们村的名人。

种田虽然让王大伯辛苦了好一阵子。但最终还是得到了回报。真是苦也粮食,甜也粮食

2

在我的家乡有一位捏泥人的老人,他就是——张爷爷。

他一身陈旧的中山装,一顶老式的鸭舌帽,一张黝黑而又饱经风霜的脸。 张爷爷经常坐在村子里的大柳树下,他的面前摆着一个大木箱子,上面摆着各色各样的泥人,什么“孙悟空”“机器猫”“樱桃小丸子”??个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一天中午,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了老人的摊前,只见老人正望着刚完成的“小画眉”出神呢,喜悦之情真是溢于言表。过了一会儿,他把这只“画眉”身着深褐色的晚理服,玲珑的面孔上,有一张纤长的嘴。眼睛虽是用彩泥捏的,但我却觉得它透出了光,透出了神韵。

在我观看“画眉”这短短的几分钟里,一个“猪八戒”的半成品已经展现在我的眼前。只见张爷爷一手举着“猪八戒”,一手托着下巴,似乎在想些什么。过了一会儿,老人拿出一些红色的泥和一些黑色的泥,左揉右捏,就变成了一瓣“西瓜”,他又从箱子里取出一些黑色的泥,小心的给“西瓜”装上了瓜子,你别说,简直像极了。接着老人把精心设计的一瓣“西瓜”放在了“猪八戒”的手里,哈,“猪八戒吃西瓜”终于完成了,你瞧“猪八戒”那贪婪的馋样儿表现的淋沥尽致。围观的人不断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家乡的名人

我的家乡在无锡,这里是江南鱼米之乡,并且多人辈出《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想必大家都听过吧,它的作者华彦钧就是我们无锡东亭小四房人。 华彦钧,民间音乐家,又名阿炳,但由于35岁时双目先后失明,又被人称作“瞎子阿炳”。阿炳的生活经历十分坎坷。他自幼没有母亲,21岁时。父亲又患病去世。后来,阿炳得了眼病,因为没钱看病,终于不幸双目失明。阿炳只好流落街头,以卖艺为生,饱受了人间艰辛和苦难。 阿炳虽然生活得很艰难,但这也阻拦不了阿炳对音乐的追求。 阿炳在黑暗,贫困中挣扎了几十年(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家乡的养猪大王作文)对痛苦生活的感受,她都通过音乐反映出来。他的间乐作品,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满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更是他的不朽名作。《二泉映月》表面上似乎描绘无锡“天下第二泉”的月夜景色,其实抒发了作者对旧社会艰难生活

的深沉感受,寄托了对美好的寻觅和向往。 那乐曲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如泣如诉,旋律优美动人,充满着浓郁的江南韵味。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听到《二泉映月》后,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他说:“这首乐曲太感人了,像这样的乐曲应该跪下来听。”如今,《二泉映月》已经被列为世界十大名曲之一,甚至被美国宇宙飞船带到太空播放,传递给太空中可能存在的外星人。 阿炳还有三不穷:人穷志不穷(不怕权势);人穷嘴不穷(不吃白食);人穷名不穷(正直)。 有一次,国民党军阀汤恩伯要阿炳给他的十三姨太唱生日堂会。阿炳断然拒绝,遭到一顿毒打,可阿炳毫不屈服,并编了唱词,拉起二胡痛骂他们。 抗战时期,日冠占领无锡,一个叫章士钧的人当了汉奸。阿炳知道后,也编词骂他,又遭到一顿毒打。后来,这个汉奸被日本人杀了,阿炳拍手称快,并编了一首《汗奸的下场》沿街演唱,无锡人无不叫好。 在无锡惠山黄公涧旁,坐落着阿炳的墓。墓前有着一尊阿炳的铜像,只见阿炳头戴毡帽,衣衫褴褛,瘦骨嶙峋,背上背着一只琵琶,手里还拉着二胡。他微闭双目,仿佛正沉醉在《二泉映月》哀婉动人的旋律中。 啊,阿炳,你是我们无锡永远的骄傲!作为一名无锡人我感到十分自豪,你的音乐使我感觉在梦幻之中,使我听到了你的倾诉,叹息,悲哀,辛酸和怒号从弦上流出的悲伤啊,成为了中华民族百年不朽的千古绝唱! 家乡的名人

曾经有人说,如果把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浓缩为一天,那么30年只不过相当于8分钟,但是对一个人来说,30年的意义重大,他就是江苏省启动中学校长——王生。

王校长从一名普通教学教师,成为一名特级教师、奥赛高级教练。带出了许多在国际大赛中获奖牌的学生。让众多 学生跨进理想的大学;从当上校长成为称职校长、成功校长、名校长,他让启东中学一步步成为驰名中外的著名中学。

人生没有守望,生命就会褪色。

“我是农民的儿子。”王校长说。1978年,王校长成为“文革”后的首批大学生,在南通专学习教学。三年后,由于全面的素质和出色的表现,她顺利地被分配到启东中学,成为一名“公办教师”。仅两年时间,王校长的教学就取得显著成效:他获得全县好客比赛第一名,他所教的班级有5名学生夺

得全国高中数学第一、二等奖。这次获奖开创了启东中学在全国竞赛中获奖的先河,引起了轰动。1984年高考,数学全省平均分44.9分,而王生教的班平均分75分,列全省第一,这在启中的历史上绝无仅有!

由于出色的表现,这一年,年仅26岁的王生被破格提拔为副校长。面对新的挑战,王生萌生了继续深造的想法。1987年,王生以全省总分第三的优异成绩成为江苏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的一名本科进修生。1995年,王生被中国科技大学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成为全省100多所重点中学中第一位硕士校长。1996年,考取了南师大著名教授朱小蔓的博士生。读完博士课程后,当了14年副校长的王生,毫无悬念地成为了启中的校长。

如果要总结王生成功的原因,积极进取和持之以恒是必不可少的两个因素。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但需要激励才能使它充分地挖掘出来。但凡启中人都知道,在启东中学有这样一个传统,那就是每年新生入学时,第一堂课都由王生校长亲自"操刀",给学生"洗脑",向学生灌输"说你行你就行"的坚定信念,造就学生"不行也行"的顽强意志。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不是口号,而是一种建立在扎实的功底之上的信念。为此,王生校长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学生的基础培养。在学习上,引导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把握,"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提携优秀,在合格的基础上鼓励拔尖";在生活上,鼓励学生学会面对挑战、学会抉择,不断的对自己的学习、发展、前途、人生作出规划。他还以奥赛金牌为着力点,倡导"金牌精神"。自此,学生的眼界开阔了,思维活跃了,境界提高了,信心坚定了。

去年3月5日,胡锦涛总书记会见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的江苏代表团,当得知王生从教30年,当了24年中学校长,培养了数百名清华、北大学生时,他紧握住王生的手说道:"很好!我们就是要培养一大批像你这样扎根基层、热爱教育的优秀校长、优秀教育工作者,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个样本可以浓缩时代的精神。王生诠释了什么才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奉献与忠诚。

篇三:家乡民俗的作文

我的家乡商南的民俗

过风楼镇中心小学 六二班 李枢杨

我的家乡是商南县过风楼镇柳树湾村,千百年来,商南的先民

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民俗,从腊月到正月十五,几乎到处都在忙年。

整个年关囊括了秦、豫、鄂各方习俗,本土文化底蕴十分浓厚。

一、杀年猪

杀年猪是商南人年关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从“进九”开始。年

猪肉一般不卖,过年吃不完,所以“进九”后才杀猪,以便制成

腊肉,留着来年吃。商南民歌唱道:“腊月二十腊,家家把猪杀。

砍上肉一吊,拎到姐的家。 大家赶在一块儿杀年猪,就俏了杀

猪匠。杀猪匠一身油腻腻的衣服,平日里谁见了都回避,可进入

腊月,谁也不嫌他脏,提前好几天排队接。沉甸甸、油乎乎的杀

猪工具篓子,也有人帮着收拾、抢着拎。

杀猪的当天,主人起大早,在房头场地上垒起柴灶,架上大铁锅,

劈柴烧水。再给要杀的猪喂瓢好吃的食物,然后一请杀猪匠,二请

帮手来,三请喝杀猪酒的亲朋、邻居捧场。

猪杀死剃完毛冲洗干净后,“站”在木柖桶上,主人端来小桌放

在前面,上四个盘,点一支蜡烛,摆一个香炉,烧香烧纸放炮,祭

拜“土地爷”,祈求保佑来年“血财”更旺。

旧时山里的孩子没什么玩具,只等杀猪时抢个猪尿泡吹成气球

玩。见杀猪匠开肠破肚,他们都围在四周,割下猪尿泡的瞬间,眼

疾手快的便抢先一把夺过去,放在石头上揉松皮,吹成篮球大,用

线绳扎住口,就成了飘飘然的“气球”了。

吃杀猪饭。猪杀了,肉腌了,杀猪匠、帮忙的、亲朋邻居都围在

大方桌上,吃猪肉喝自酿的包谷酒,不醉不休。

二、团 年

过年,是一个万家团圆喜气洋洋的日子,在外的人想回家与家人

团聚,家里人也盼着在外的人归来。无论兜里有钱无钱,过年团聚

是所有人的愿望。腊月三十吃团年饭,是民俗中最有代表性的活动。

贴对联。古代贴对子,面对大门,右边为大,左边为小。上联贴右

边,下联贴左边,门楣贴横批,门楣卯榫贴“春”或“福”字,然

后贴门神。猪牛羊鸡圈贴“六畜兴旺”,粮仓贴“丰”,纺纱车贴

“转线”(赚钱之意)。

贴福字。“福”字倒贴,表示“福运到”。

团年饭。古时团年饭很讲究,比喜宴还丰盛,有凉拌菜、炒熟菜、

蒸扣菜、炖汤菜,还有的上花生、瓜子等。凉菜有黄豆芽、猪肝、

牛肉、香肠、腊鱼、鸡爪子(又名“抓钱手”)、腌鸡鸭蛋及小青菜

等。凉菜的第一盘是黄豆芽,摆的形状像一只金黄色的如意,故名

“如意菜”,取“年年如意”之意。炒熟菜有鸡鸭肉块、猪肉块、

猪腰花、糖醋溜鱼等,荤素搭配。蒸菜即各种蒸肉、八宝饭、红薯

丸子、蒸酥卷等。汤菜以莲藕熬猪蹄、牛羊肉萝卜汤等。

菜上齐了,点燃一大挂鞭炮,炸得门前火花乱飞。全家拜神毕,

在祝福声和欢笑声中,馋了一年的团年饭才开吃。团年酒有老黄酒、

苞谷酒、葡萄酒。在家长的带动下,全家人依次举杯向长辈敬酒,

祝长辈幸福长寿。然后觥筹交错,喜气溢满厅堂。

团年宴上少不了一盘整鱼。小孩伸筷子去戳,长辈往往劝阻:

先吃大碗菜。最后那一大盘整鱼便留了下来,代表“年年有余(鱼)”。

若哪家当年有人去世,团年时便按辈分在桌上放一套碗筷,以示死

者回家团年。因门神是拦鬼的,这家便不贴门神,不贴红对联,而

贴黄纸写的对子。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在饭店订团年饭的不少。这样省了主妇的辛

劳,但也少了点家庭团年的温馨和乐趣。城里人觉得年味不足,便

去乡下过年,以寻找失去的民俗。

旧时,出了嫁的姑娘不能在娘家团年。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

子女,两家在一起吃团年饭的新风便出现了。还有姑娘女婿赶到两

家团两个年的。 农历腊月三十(月小为二十九)过大年,是中华民族一年中最为盛大的节日。“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庆新春”,在这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除夕夜,家家都要挂红灯、贴对联、条幅、年画、窗花和放鞭炮。人人都要穿新衣、戴新帽、着新鞋袜,沐浴净身,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和庆典活动

一 商南年俗

商南民间过年是十分有讲究的,程序、规矩也很多。主要的是:

1、挂灯笼 大年清早洗罢脸,就得将灯笼悬挂起来,“家家张灯结彩、户户红灯高照”,首映喜庆气氛。大年夜里,祖坟上也都要点上灯笼,俗称“送灯”,总之,到处是都是灯笼,恰似天河落人间,遍地星光闪烁。

2、贴对联 大年清早起,挂好灯笼就贴对联,逢门必贴;贴对联也有许多讲究,大门和堂屋一般都要贴双对联,除门框上贴九至十三字正联外,门两旁墙上还要贴五字宽联;柱子上更是要贴长联;厢房、厨房、客房各耳门,则是不拘一格的七至九字联;库房、磨房、厂房及牛、羊栏皆要贴上相应内容的门联。土地庙、灶王爷贴专用联;香火、中堂、四扇屏画两旁也要贴上专用对联或趣联。

3、贴年画、剪窗花 贴年画、剪窗花也是商南人过年的一种习俗。

4、祭祖坟

大年三十早上,挂上灯笼、贴好对联,吃过早饭后,就要开始祭祖坟了(俗称上坟)。

5、年祭 俗称“还huan年”。这是过年的主台戏。也是最隆重的祭祖仪式,大家族多在本氏宗祠或公堂里举行,小户人家则在自家堂屋举行。

6、团圆年饭

商南民间十分重视过年团圆,无论外出哪里,都要千方百计赶回家过年,起码也要赶上吃“年饭”。大年三十的三餐主食,也要按老祖宗的规矩不得更改。像我们雷家的传统,过年时的三餐饭,早上是苞米;就是将玉米臼磨去咀和皮,用水侵泡后和以四季豆蒸、煮到熟既成。拌以猪血、杂水、萝卜、白菜、豆芽、豆腐、粉条和油炸菜食之;中午是蒸馍、挂面,晚上是大米干饭;这三餐主食代表了谷、面、米齐全。一定要尽量多做,俗话说“年饱、年饱”,就是说过年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的饱饱的(其实那时节穷苦人家也只是过年才能吃一顿饱肚),还要剩的多多的,象征着年年有余。剩饭须一直吃到正月初七过后。

大年晚的团圆饭,菜肴要尽量丰富,须是全家一年之中最为丰盛的宴席,全家人高高兴兴地围坐在一起,品尝着平时难得一见的美味佳肴,充分享受着一年来辛勤劳动的成果。酒过三巡,老人们就分别向孩子们发压岁钱,有的儿孙也给老人“增

寿钱”,接着就是向老人敬酒,相互把盏劝酒让菜,一家人高高兴兴、欢欢乐乐,是最为幸福的时刻。

吃过团圆年饭后,大人们还要给祖先上坟灯,回后就都静坐在火炉旁休息,一夜不得上床睡觉,称之为“守岁”,据说“守岁到天明,全年不生病,守岁到天亮,全家都健康”;守在火炉前,一边抽烟喝茶,一边准备好花炮、糖果、小蜡烛,等待着村里村外的孩童们来贺岁时,好招待和发送给他们新年礼物!此外,还要不时地去堂中续香和给灯笼换蜡烛,大年晚上视“断香火”为大忌,所以,是绝对不能让断了香烟和灭了灯的情况发生的。

守岁到子时,就要“接灶”!“二十三日去,三十子时归”,灶神在天七日,到这‘一夜连双岁’的子时一刻,就要回宫降吉祥了,至此,人们都要烧香、放炮、置供品,迎接灶王爷回宫供奉祭祀之。后半夜则只剩下烘烤鞭炮,为出天方作好准备工作了;女主人则利用守岁之机包好了大年初一的饺子。

俗话说“大人望种田,小娃盼过年”,大年晚饭后,是孩子们盼望了已久最为欢喜、快乐、热闹的时候来到了,人人皆穿戴着新鞋帽、身着赞新的花衣裳,个个都打着各色各样的花灯笼,兴高采烈,喜气泱泱,成群结队,蹦蹦跳跳,挨家挨户地去贺新年、要花炮!每到一家,主人都要给小朋友发糖果、花炮,或给灯笼添换小蜡烛,或发压岁钱,使得他们乐开了花;走完本村,又去邻庄,尽管边走边放,积攒的花炮也还是足够放一新春正月的了。

“三十夜里火,十五晚上灯”,大年夜里家家是炉火旺盛,热火朝天,火炉上架着早已准备好的干松柏树篼子,不但耐燃烧,而且气味芳香,“伙伴伙伴”,守岁以火为伴,即可取暖,又可烧水,还使得满屋飘香,赢得来人的 “好旺火!”、 “真香啊!”之吉言祥语,真是一取多得。

篇四:家乡美丽的传说作文

家乡美丽的传说作文

家乡美丽的传说——梁鸿孟光的>故事

>我的家乡在古老葱郁的鸿山东麓,碧波荡漾的鹅湖之滨,这里人杰地灵,流传着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梁鸿和孟光的传说就是其中之一。

传说孟光又黑又肥,模样粗俗。力气之大,能把将军、武士操练功夫的石锁轻易举起,被看成是无法管束的蛮婆,家里人作了嫁不出去的准备。可仍有媒人替孟光与一丑男搭桥,孟光开口道:“我只嫁给梁鸿,其他任何人都不嫁!”梁鸿是当时的大名士,文章过人,儒雅倜傥,堂堂的美男子,传说当时不少美女为他得了单思病。因此孟光对媒人说话,一时被国人传为笑料。但梁鸿看中孟光的品行,毅然娶了孟光为妻。初婚时,孟光高兴地穿着锦绣衣服,戴着金银珠宝饰物。可是梁鸿却皱着眉,一直不理妻子。孟光问梁鸿:“我仰慕你高义,嫁你为妻,你为什么冷待我?”梁鸿道:“我听说你贤德有名,想不到你这样爱打扮,这不是我的心愿。”孟光听了羞得满面通红,立即更换衣衫,从此荆衩布裙,勤奋劳动,处处襄助梁鸿,夫妻恩爱有加。梁鸿看不惯官场争斗,不愿为官,孟光就随他一起隐于霸陵山中,过着男耕女织,咏诗书以自娱的田园生活。有一次,梁鸿经过京师洛阳,看到帝王宫室奢丽,想到百姓劳苦,不禁感慨万分,因作《五噫歌》,批评朝政。汉章帝知道后,大为震怒,缉捕梁鸿。梁鸿只得隐姓埋名,带着孟光逃亡。他俩先到山东,又跨淮河、过长江,一路来到吴地,因仰慕泰伯高风,就在泰伯墓地铁山安顿下来。梁鸿夫妇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活辛苦,但他们夫唱妇随,相敬如宾。传说梁鸿每天劳动而归,孟光总是把饭菜准备好,又用手将盘子举得和自己眉毛那样高,送到梁鸿面前请其食用,这就是“举案齐眉”这个典故的由来,传为千古佳话。梁鸿夫妇隐居在无锡一带,常倘徉于山水之间,赞山川之秀丽,抒心中之不平,忧百姓之疾苦。据说梁鸿闭户著书千余篇之多(今多散佚),还帮助无锡人民兴修水利,疏浚了惠山古溪,这便是无锡亦称“梁溪”的由来。人们为了感谢和怀念他们夫妻俩,将铁山改为“鸿山”,把他俩在鸿山铁槛寺的故居称为“鸿隐堂”,至今犹存。

听了这么美的传说,大家是否想去我的家乡看一看,我们家乡的人民一直学习着梁鸿孟光等古人的美德,建设家乡,我们鹅湖镇被江苏省命名为省级古镇。让我唱着我自己写的一首歌来欢迎你:小镇故事多,风景更迷人,这里的鹅湖水呼唤你,这里的鸿山招换你,这里的人民欢迎你,欢迎你到小镇来做客。

篇五:写家乡的小镇的作文850

写家乡的小镇的作文850

写家乡的小镇的作文850

老家的小镇是个依山而建的枣核形山庄,在我的印象里,它宁静而有序。每天早晨醒来,听到的是从山上流下来的潺潺溪水声与忽远忽近的鸟鸣声。醒来了,我还要再等一会儿清晨那准时穿过小镇的一列火车的长呜声,然后出门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一口气跑到半山腰。回头再向下看时,山下的人们已开始活动了。袅袅炊烟从小院中升起,烧柴的啪啪声,分不清是响在远处还是响在耳边:人们不愿意打破这宁静的气氛,就轻轻地踮着脚,静静地在自家小院里忙活起来。忽然间,眼前的景物定格下来,几缕轻烟伴着蓝蓝的天,一起存到我的记忆里。

小镇充溢着自然的气息,就连景物也是最朴素的。山上郁郁葱葱的树林,山下流淌不息的小河水,河中游来游去的小鱼,河滩石缝中钻来钻去的小虾,都在与客人打着招呼。溪水慢吞吞地流下来,打着转儿拥挤着流下去;圆溜溜的大石头憨憨地立在水里,迎着水流定在那里动也不动。时间仿佛静止了,不知是瞬间还是永恒,溅起来的水花在空中留下了永恒的姿态,游动中的小鱼那不同的姿势也定格下来,一幅有静有动的画面便印入我脑中。

老家小镇上的人们是非常纯朴的。今天这家的一大群鹅产蛋了,明天周围的邻居就会有鹅蛋吃;>端午节前哪家包了好多粽子,端午节时大家都会夸赞那家女主人的好手艺。镇子里半夜根本不用锁门,只是象征性地把门闩搭起来,不让大门在夜里被风吹得嘎吱嘎吱响。人们默默地合作着:若这家缺劳力种田,大家便都来帮他;收获以后,这家人又投入到帮助别人的队伍中。这种纯朴的民风代代相传,今后仍会传下去。这是老家小镇永恒的民风,这是老家风土人情的美丽。

不回老家已有数年,但我仍忘不掉家乡人的纯朴、家乡小镇的安宁。那个离大城市甚远的地方,那个远离了喧嚣、浮躁和尔虞我诈的地方,那个美丽的地方。

如今,生活在北京市,我常常会想起家乡小镇的日出日落,想到家乡小镇清澈见底的溪流,想到家乡人自己种下的不施化肥的美味蔬菜,想起……家乡小镇一切和谐之美,已成为我记忆中美丽的永恒。‘文以细腻灵动的文字,为我们展开了一幅优美的水墨画,令人过目难忘。小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将小镇美丽的风景、纯朴的民风一一道来,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乡的热爱和留恋之情。结尾直抒胸臆,感情抒发水到渠成。 《写家乡的小镇的作文850》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