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战胜自私心理》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3:13:51 体裁作文
《战胜自私心理》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解除学生作文心理障碍的具体措施

解除学生作文心理障碍的具体措施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作文

所谓在情境中作文,就是把情境引入作文训练全程,由“情境”到“作文”,引导每次作文训练,都重视通过创设一种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表达的欲望与热情,把作文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在帮助学生加深对事物感受与体验的同时,使学生确实有丰富的材料可写,有真实的情意可表。 教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创设情境:

1、用自身的感受去创设情境。

小学生爱听故事,尤其爱听老师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可以在指导他们写作时,讲述一些自己的故事来感染他们,以教师的自身感受来创设一种情境,诱发他们敞开心扉,与老师产生共鸣,从而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如我在指导写《----的苦恼》的半命题作文时,我没有急于指导他们怎样审题,怎样选材,而是对他们讲述起自己的苦恼。我从小便患上近视眼,这给我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很多苦恼,有一次上语文课,老师在黑板上讲解“鹰”的字型,因为我看不见黑板,便格外用心地听,只听老师到“鹰”字里面有个“双立人”??我错误地领会成是这样一个字“鹰”,于是在课后听写时,我因为错了字而遭到老师的指责。唉,都怪这双近视眼,心里别提多苦闷了。然后,当我要求他们也大方地讲讲自己的苦恼时,一只只小手高高地举起,纷纷地把自己的苦恼告诉大家,有的同学讲述了自己“个子矮”的苦脑;有的述说了“小胖墩”“的苦闷;还有的则讲起了自己家没有电脑的烦恼??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个个敞开了心扉,各种新颖的话题不断产生,随后的作文中不公选材多样,而且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用多彩的活动来创设情境。

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造成目前学生“文”的主要原因,应该是作文环境单一,可供写作的材料太少,总是写那些司空见惯的事,难以勾起他们的表达欲望。叶圣 陶老先生曾经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

溪水自活泼流个不息。”我们的生活丰富多采,为什么不充分利用这丰盛的资源来为学生创设作文情境,使他们自主地投入到写作当中去呢?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我经常有意识、有计划地为学生组织一些活动,指导他们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这块土壤上吸取知识经验,从而积累写作素材,写出真情实感,比如,在父亲节、母亲节前夕,分别给学生一周时间为爸爸、妈妈做一件好事;在班级有目的地开展“献爱心”活动,开办赛诗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并充分利用学校组织的春游、运动会、参观等活动。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使作文的源泉变为一潭活动水。

(三)用优秀范文来创设情境。

小语教材为我们提供的知识非常宽泛,不公有丰富的语言材料,还不感人的故事情节,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地结合一些优秀范文来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达到读写结合。

《第一次抱母亲》中那些感人的细节描写,这些情境都可以很好地切入学生的生活,成为他们作文的好素材。

总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深深感受到,在作文教学前创设情境,并不是为了适应教改而采取的花哨形式,而是使学生的作文训练回归到正常的程序中来,让学生通过情境的创设,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多恣多彩的写作情境,缩短写作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激发思维潜能,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二)读与写结合,启发学生从读中悟写与学写

将读与写紧密结合,指导学生从阅读中悟写、学写,这是促使学生爱写、会写、能写的又一重要举措和途径,也是我国宝贵的传统作文教学经验。

读写结合的实施策略

( 1 )指导学生“读后写”,以读带写

( 2 )引导学生“写前读”,以读促写

( 3 )启发学生“写后读”,以读助写

(三)先放后收、缓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作文并享受成功

先放后收、缓收的实践策略

( 1 )把作文引向学生真实生活 ( 2 )优化学生作前指导的内容 ( 3 )把评改的优先权还与学生 ( 4 )评定要格外注重欣赏鼓励

篇二:作文训练:心理描写

作文训练心理描写

1直接刻画、交待人物心理

2通过动作,表情反映人物心理

3通过想象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通常我们所谓的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在生活中,我们每当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心理总会产生一些想法和做法,这就是心理活动。)就是结合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把人物是怎么想的写清楚。在描写人物时,适当地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对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文章的主题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

要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离不开人物的面貌、行动、语言等因素。 可是为了充分展示人物的思想,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需要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直接刻画、交待人物心理

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常用“他感到……”、“他觉得……”、“他认为……”、“他想到……”“他想……”、“他回忆……”、“他思索着……”、“他想起……”等带有标志性的词语来表达。当然,也可以不用这些词语,直接通过文章中人物的内心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例如:课文《穷人》,当写到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安顿好他们之后,有一段心理活动描写,十分精彩:

他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些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事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这里,作者把桑娜没征得丈夫同意,就把邻居西蒙的孩子抱回家后的矛盾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期间有害怕,又担心,有自责,但更有决断。“嗯,揍我一顿也好!”写出了她为了两个孤儿,宁愿自己挨揍的善良品质。如果没有这段合理感人的心理描写,仅写她抱回孩子的一些行为动作,那么桑娜的这些品质也就不可能表现得这么充分。

二、通过动作,表情反映人物心理

人物的一举一动,都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在体现。刻画得好,往往能从侧面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例如:《小抄写员》中,“叙利奥忽然觉得有人用两只发抖的手抱住了他的头,不觉?亚?的一声叫了起来。”这里,“两只发抖的手抱……”深刻地表达了父亲当时的那种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从而更深刻的表达了父子之情,令读者感动。

对人物表情进行形象的描写,对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也起这很重要的作用。

例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中,作者通过对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执著、坚定、慈祥、严峻的表情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李大钊同志的那种坚贞不屈,及坚决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心理品质。

由此可见,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就是心理活动,可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反映出来。

三、通过想象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这种心理描写方法,常常借助梦境幻觉,以想象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例如:《买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描写小女孩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擦然一根根火柴产生了幻觉,展现初一幅幅美丽的幻想世界。点燃第一根火柴,仿佛自己坐在大火路面钱;第二根,仿佛看见了烤鹅;第三根,仿佛看到了圣诞树;第四根,仿佛看到了奶奶;点燃一整把火柴,仿佛奶奶把她带到光明快乐的地方去了。这样的幻觉描写,反映了小女孩的天真、单纯及对温饱的渴求。小女孩当时的心理活动也被刻画得细腻曲折。

练习:参考范文,然后按要求写片段

大扫除

放学后,该我参加卫生大扫除了。我拿起一把大笤帚走到教室后面开始清扫地面。忽然,在一张桌子腿下发现一支笔,我捡起来一看,原来是一支“派克”圆珠笔。这笔是谁的呢?我看了一下座位,这是王明同学坐的地方,准是他丢的。我记得前些天,他还向同学们吹嘘地说,他过生日的时候,他爸爸要送他一支“派克”笔。这下别吹了,我把它藏起来,让他尝尝着急的滋味。我把笔放进口袋里,刷刷地清扫地面。忽然,我眼前浮现出王明同学着急的面孔,仿佛看见他急得抓耳挠腮。我这个玩笑开得不是地方,怎么能拿自己的快乐,去换取同学的着急呢?我得把笔给他送去,让他获得一个意外的惊喜。 大扫除结束了,我拿笔向王明家走去。

因此,可以说:条理清楚,线索明确,是写好心理活动的基本功。 片段作文:心理描写

1.当得知你作文竞赛获得了一等奖时。(200字左右)

3.当你看到一个乞丐在路边乞讨,而破碗中还寥寥无几时。(150字左右)

作业 用心理描写完成写作

.当你看到一个乞丐在路边乞讨,而破碗中还寥寥无几时。(150字左右)

篇三:浅谈如何消除学生惧怕作文的心理

浅谈如何消除学生惧怕作文的心理

摘 要:本文从自己的工作经验中分析了学生产生惧怕作文的心理之原因,阐述了该怎样消除学生惧怕写作心理的做法:1、培养观察、积累的习惯2、培养积极阅读的习惯3、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消除惧怕作文心理 观察 积累 阅读 兴趣。

不少初中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种惧怕作文的心理,每当布置写作文时,有的唉声叹气,有的叫苦不迭,有的??因此,为了完成任务,只得“应付了事”,甚至于网络上下载一篇充数。

那么,学生为什么会产生惧怕写作文的心理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能力原因。能力是完成活动的必要心理条件,学生们常常说:“有时像哑巴一样有话难说。”“眼前发生的事提起笔不知从何写起?”这些都是能力问题,即不知道应如何选材,如何确定中心,如何谋篇布局,不会遣词造句,导致有话说不出,因而惧怕写作文。

其二,感知原因。写作文,首先就是要有东西可写,有话可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出了其中的道理。学生们常说:“脑子空空,没有货(东西)可写。”“提起笔来千斤重,左思右想想不出。”究其原因就是缺少对生活的观察,特别是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另外,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缺少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良好的观察习惯,也会导致缺乏对第一材料(生活素材)的积累。久而久之,素材仓库空空,写作时无话可说,见到作文便畏之如虎了。

其三,情感原因。情感对人的身心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作文的情感来自于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教师的鼓励。有的学生因为作文经常写不好,心里有疙瘩;有的学生因每次作文进步不明显,缺乏信心??这些都表明了学生的自尊心理在作怪,同时也说明师鼓励作用的重要性。由于对写作文不感兴趣,因而产生学生见了作文就头痛的情况。

其四,意志原因。意志是激励和推动学生去从事达到预期目标所必需的心理条件。没有坚定的意志,就不可能战胜和克服困难。而学生惧怕写作文,更多的是缺乏坚定的意志品质。

那么,该怎样消除学生惧怕写作的心理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训练、培养。

一、培养观察、积累的习惯

充分的观察、积累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离开了生活积累和学科知识积累,就会写不好作文。该如何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呢?首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首先要留心观察对象,观察时要仔细看,做到有序,不杂乱,完整不遗漏,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性日记(周记);其次是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学习范文作者观察的方法去进行观察。再次要引导学生实地取材,可在写作前布置题目,讲明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搜集素材。

二、培养积极阅读的习惯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人类获取各种知识、了解各种信息的主渠道。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可让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不仅能积累词汇,拓展视野,也可以学习文章作者的写作思路。笔者对执教班级调查表明:写作能力好的学生,均注意课外阅读。该怎样开展课外阅读呢?一要有明确的目的,把课外阅读与课内的写作教学合起来。二要结合教学要求,组织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并订阅一定的杂志使阅读常态化,每周可拿一节课出来,让学生自由阅读,以逐步阅读习惯。三是指导学生写好“读书心得”,可交换传阅,教师也可适当地抽查。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作文教学时,学生不再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叙,再也不会望“题”兴叹,害怕作文了。

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法国作家第惠多斯对“激发兴趣”作了精辟的阐释:“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动、唤醒、鼓舞。”学生的作文也不例外。要改变其对作文的不良状态,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通过作文的目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这种目的教育应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才易于让学生接受。其次,鼓励为本,充分表扬学生作文的闪光点,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方法有评语鼓励,提高作文兴趣;分数鼓励,培养作文兴趣;③培养竞争意识,通过参加作文竞赛或征文投稿激发作文兴趣;教学时,用形象生动、有趣味的内容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此外,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口头演讲、采访等活动,并给予适当的鼓励性评价。这样,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相应的写作水平也就会逐步提高,学生也就能产生进一步学习写作的要求和兴趣。如果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就会喜欢写作,而不再把写作当作负担。

当然,消除学生惧怕作文的心理,还要培养学生的灵性,养成一种随时练笔的习惯,做到:只要有心得,有感悟,有发现,就能及时地写下来。若能坚持不懈,笔耕不辍,必定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从而挥洒自如,酣畅淋漓地说尽心中无限心事,学生惧怕写作的心理自会烟消云散。

篇四:作文结合心理健康深层思考

作文教学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层思考

定西市交通路中学 蔡雎 743000

[内容提要]: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自觉地主动地运用心理学,特别是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心理辅导的艺术、策略、技术,调动和激活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智力品质问题和非智力品质问题进行随机辅导,结合作文教育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活动。使中小学作文教学摆脱以技巧指导为主的误区,使学生从假、大、空式的写作转变到真情流露,达到心手合一,给作文教学注入了活力,同时也为心理健康教育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作文教学 结合心理健康教育 思考 策略 疏导

[正文]:

基础教育阶段,作文是中小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写作的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心理健康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教育。它是运用心理学理论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树立起心理健康的观念、增进心理健康的愿望,从而采取有益于心理健康的行为,学会在必要的时侯寻求适当的帮助,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

笔者所在的学校地处甘肃陇中贫困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学生较多。由于种种原因,初中生心理问题多,但又缺乏专业心理辅导教师的疏导。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导致了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增多,也导致了教育教学高耗低效。笔者2010年开始构想在初中生的作文教学过程中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以作文的写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为主要突破口,对初中生作文过程中的立题、指导和评改这三个环节进行改革,在整个作文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进而改革初中作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初中生写作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以下是笔者课题结题以后在实践与研究中的再思考:

一、转变观念,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学要真正完成自己的目的,实现自身和价值,必须发展学生的人格。现代语文教育在吸收传统人格教育精华的基础上,再次强调了语文人格教育。语文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力培养,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活动。这一活动是在语文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创设育人环境,在语文知识、语文技能习得的过程中,实现健康人格塑造。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比之其他教材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因素,能陶冶人的情操。确立强化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结合作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让学生参与阅读规律的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既是发展人的个性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自身的需要,离开了人的情意开发,语文能力的培养不可能真正实现。

作文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也是中小学生内心世界的显现,属于精神产品。作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加工生产出合格的精神产品。因此,作文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必然要有较强的导向作用,来提高精神产品的质量。在作文命题、作文指导和讲评等教学步骤中,老师都可以给学生的心理做正确、健康的引导,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

二、合理、巧妙设计作文训练序列

作文训练序列的设计,是为学生搭建反映心理状态的平台。当前学生都有很强的自我意识,没有合理的时机轻易不向别人敞开心扉,老师一旦意识到学生需要心理辅导,就要灵活地搭建一个能让学生自觉自愿向老师释放心曲,倾吐心声的平台。要达到这一点首先要求老师有一定的亲和力,在学生心目中是可以信任接近的。在这个前提之下,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吻合学生心理需求的作文话题,并设计有针对性的训练目标,让学生借助写作把心里话写出来,为老师成功地实施心理辅导创造条件。例如:初一刚开学,很多学生会不太适应初中生活。怎样引导他们更快地适应新的生活?积极投入到全新的学习生活

中去?老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作文话题——《初识新家》,让学生尽情抒写自己的心情和生活。为了让他们真实表达,老师可以先讲一讲自己到某个新环境之后的心路历程,让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心理距离缩小,让学生觉得老师也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一个人,很亲切,这样他们就愿意在作文中说出真话。毫无疑问,老师读了这样的作文后会对学生的心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成功实施心理辅导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标、有梯度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既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认知水平,又能学以致用,学生会更容易获得学语文、写作文的成就感,也为心理健康做好铺垫。

三、有针对性、策略化的交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作文批语是和学生进行心理交流的最好途径。当学生袒露了心迹,老师就应根据其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批语:有时鼓励、有时点拨、有时认同、有时否定。教师通过作文批语及时提出建议和帮助,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事实证明,学生喜欢的批语就是能让他们心中豁然开朗的语言,哪怕只有一两句,而那些关于写作方法、技巧的批语并不十分在意。

当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并不是几句批语就可以奏效的,中小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不同学生有不同内容的烦恼和困惑。有些时候某个学生的心理现象往往是一类学生的心理现象,所以可以借助作文讲评来有目标的实施心理辅导,通过有策略的作文讲评解决一类型的心理问题。老师可以从某位同学的文章举一反三让学生明白事理;也可以设计一个话题让全班同学来讨论,让大家广开思路,在深层交流中端正心态;也可以通过语文教师自己的切身体验对学生进行引导。

让学生真实的思考、真实的写作,是作文教学的必须,语文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以便做出心理疏导。语文教师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心理影响因素,要有一定的心理教育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诊断技术和辅导措施,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初中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的系列论文,课题编号GS(2010)Z036,鉴定证书编号GSGB(2013)J180。

篇五:话题作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作文

话题作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作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作文一:健康=财富(851字)

进入大学的校门,每一个大学生所面临的都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无论是个人目标还是社会期望,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得人们尤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预防心理疾病,消除心理障碍,而且有利于大学生的良好品质的发展。

有两位来自农村的孩子双双考上了重点大学,在所有人都期望他们能有所作为时,却惊闻其中的一位已退学,为什么呢?原来林同学入校后,由于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际,因自己来自农村深感自卑,在自我、父母的压力下日渐消沉。最终,精神恍惚,成绩快速下降。在某次考试中,竟有三门功课未及格。于是他不得不向父母提出要求退学。而另一位呢?辰同学性格开朗,待人大方,并且从来不因为自己是农村出身就低人一等,而是奋发努力,不但考试成绩科科优秀,而且还荣获了国家奖学金二等奖,成了同学,父母眼中的骄子。同样的出身,同样的环境,为何二人的境况会截然相反呢?我想这主要是由于两同学的心理差异造成的。林同学由于内心自卑,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而不知化解,积压心头,于是造成他精神恍惚,注意力淡散,使自己的学习及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最终走向了退学,可见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长有多重要啊!

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是健康的、幸福的、成功的。谁不期望有坚强的体魄和良好的心态呢?然而,健康、幸福绝不是仅靠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的丰富、科学的饮食,甚至体育煅练就能完全做到的,健康更多的取决于人的精神状态,取决于人的心灵世界。现代大学生所处的环境中,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人的心理越来越紧张,越来越焦虑,困惑也越来越多,因此,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也凸显出来,所以每个大学生要想取得成功,获得幸福,就必须塑造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去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

大学生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无数事实主明,一个身心健康的大学生拥有更多成功的机会,拥有更多的幸福。心理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最幸福,最成功,然而没有健康,这一切都只能幻想。所以,健康是幸福的前提,健康比成功更重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作文二:大学生心理健康(2516字)

人一生中,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遭遇一系列新的问题,都会遇到一些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新矛盾。人类成长智慧启示我们:成长中的矛盾,正是推动我们进行新的学习、获得新的适应能力的力量。本篇将择要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问题。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人生观,能掌握正确理解社会、文化与自我的方法,学会有效筹划自已的大学生活,尽快适应环境,接受新的挑战,以清醒的认识、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意志走上成才之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滿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水平的评定,一般参照四个标准:

经验标准,即当事人按照自已的主观感受来判断自已的健康,研究者凭自已的经验对当事人心理健康进行判定;

社会适应标准,以社会大多数人的常态为参照标准,观察当事人是否适应常态而进行心理是健康的判断;

统计学标准,依据对大量正常心理特征的测量取得一个常模,把当事人的心理与常模进行比较;

自身行为标准,每个人以往生活中形成稳定的行为模式,即正常标准。

二、大学生的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有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在人的一生中,心理过程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展示出不同的特点。大学生作为特定年龄段、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社会群体,心理过程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如何根据这些特性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摆在高等院校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富强、社会发展、人类文明。

三、大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认知

大学生对自我的不良认知主要表现为自卑。典型想法有以下几种:

(1)我这么矮,别人肯定瞧不起我;

(2)我长得不漂亮,肯定没有人喜欢我;

(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战胜自私心理》作文)

(3)别人有几项比我强,我就只有认输了;

(4)我什么爱好也没有,也没长处,真是没用;

(5)我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好;

(6)我表达能力不好,别人都不怎么和我说话,我人际交往不行;

自卑有两种表现:一是与他人比较,觉得在知识、能力、体貌等方面,自已都不如别人;二是面对要做的事或试图达到的止标,怀疑自己的能力。自卑者的认知特点是:低估自已,只看到别人的优点,吸看到完成任务的困难,而忽视有利条件。把自已的成功归因于机遇,把失败归因于无能。在外表和家庭条件方面夸大他人的优势,贬低自已。这样的人生往往既自卑又自尊、敏感多疑、情绪压抑、心境烦乱、胆小怕事、优柔寡断。

大学生一方面要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忆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短处;既要看到别人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缺点短处。另一方面要悦纳自已,优点长处、缺点短处都要接受,一个人的长相、出生是无法选择的,只有悦纳自已,才是最实际明智的态度。

成功与失败不能简单归因。主观努力、个人能力强、机遇好、有外界力量相助、任务容易是获得成功的有利条件;而机遇不好、任务难度大、主观不努力、能力欠缺是造成失

败的因素。要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扩大“视野”,既要看到自身因素,又要看到处部因素;既要看到客观条件,又要分析主观努力程度,从而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相应的调整。

四、大学生的情绪心理

大学生的心理也需要释放,他们在学业、情感、经济等方面受者困扰,压力也可能失衡,例如马家爵就是典型例子,我们应正确释放自己的压力。

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是解决压力的正确途径,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免要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想开些,不要钻牛角尖,为了一些不值得的事情,生闷气,抽闷烟,甚至喝闷酒,这都是不应该的。

现在的大学已经不是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了,太平凡了,但是同时,由于现在的大学里,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好的环境,我们要适应他们,就要自己要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他,这是一个过程。总之,有一个好的心态去面对,要学会,自己乐,同时要做一粒快乐的分子,去调动你周围的积极因素,使你总可以在一种积极的环境中,去最大限度的发挥你自已的潜力。

五、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

我们时常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看到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病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