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科技小论文拱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3 00:30:21 体裁作文
科技小论文拱桥体裁作文

篇一:拱桥论文

中国拱桥简史

摘要: 我国拱桥具有悠久的历史, 是我国从古至今最常用的一

种桥梁形式,其式样之多,数量之大,为各种桥型之冠,许多现存的古代拱桥是人类文明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拱桥作为一种古老的桥式以其跨越能力大、承载能力高、可用地方材料、造价经济、养护维修费用少、造型美观等特有的技术优势而成为建筑历史最悠久、竞争力较强,并且常盛不衰,不断发展的桥梁形式。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拱桥因其适合于中国国情与国人的审美习惯而得到充分的发展,创造出令世界瞩目的拱桥技术与文化。本文将简要地将拱桥按建筑材料分类,简要地叙述的中国拱桥的发展历史与已取得的成就,并展望中国拱桥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拱桥、建筑历史、桥梁

一、拱桥的概念

拱桥是以承受轴向压力为主的拱圈或拱肋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拱结构由拱圈(拱肋)及其支座组成。拱桥为桥梁基本体系之一,一直是大跨径桥梁的主要形式。拱桥建筑历史悠久,20世纪得到迅速发展,50年代以前达到全盛时期。古今中外名桥(如赵州桥、卢沟桥、悉尼港桥、克尔克桥等)遍布各地,在桥梁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适用于大、中、小跨径的公路桥和铁路桥,更因其造型优美,常用于城市及风景区的桥梁建筑。

二、拱桥的分类

拱桥可用砖、石、混凝土等抗压性能良好的材料建造;大跨度拱桥则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材建造,以承受发生的力矩。按拱圈的静力体系分为无铰拱、双铰拱、三铰拱。前二者为超静定结构,后者为静定结构。无铰拱的拱圈两端固结于桥台,结构最为刚劲,变形小,比有铰拱经济,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是普遍采用的形式,但修建无铰拱桥要求有坚实的地基基础。双铰拱是在拱圈两端设置可转动的铰支承,结构虽不如无铰拱刚劲,但可减弱桥台位移等因素的不利影响,在地基条件较差和不宜修建无铰拱的地方,可采用双铰拱桥。三铰拱则是在双铰拱的拱顶再增设一铰,结构的刚度更差些,拱顶铰的构造和维护也较复杂,一般不宜作主拱圈。拱桥按结构形式可分为板拱、肋拱、双曲拱、箱形拱、桁架拱。按建拱的材料分有石拱、木拱、砖拱、竹拱和砖石混合拱。本文将拱桥按建拱的材料分,以简述中国拱桥发展史。

三、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始建于东汉中后期,已有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它是由伸臂木石梁桥、撑架桥等逐步发展而成的。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又受墓拱、水管、城门等建筑的影响。因为拱桥的主要承重构件的外形都是曲的,所以古时常称为曲桥。在古文献中,还用“囷”、“窌”、“窦”、“瓮”等字来表示拱。几千年来,石拱桥遍布祖国山河大地,随着经济文化的日益发达而长足发展,它们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为祖国赢得荣誉。迄今保存完好的大量古桥,可为历代桥工巨匠精湛技术的历史见证,显示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一座古桥,能经得起天灾战祸的考验,历千百年而不坏,不仅是作为古迹而被保存,而且仍保持其固有的功能不变,可以称作奇迹。本文主要介绍两座闻名中外的两座石拱桥──赵州桥和卢沟桥。

1. 赵州桥

赵州桥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坐落在石家庄东南45公里赵县城南的洨河之上,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当地俗称大石桥。建于隋代开皇至大业年间(595年~605年),由匠师李春建造。赵州桥结构新奇,造型美观,古人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桥全长64.4米,宽9.6米,跨度37.02米,是一座由28道相对独立的拱券组成的单孔弧形大桥。赵州桥最大的科学贡献就是它"敞肩拱"的创举。在大拱两肩,砌了四个并列小孔,既增大流水通道,减轻桥身重量,节省石料,又增强了桥身稳定性。这就有力地保证了赵州桥在1400年的历史中,经受住了多次洪水冲击,8次大地震摇撼,以及车辆重压,仍挺立在洨河之上。

赵州桥只用单孔石拱跨越洨河,由于没有桥墩,既增加了排水功能,又方便舟船往来,石拱的跨度为37.4米,连南北桥堍(桥两头靠近平地处),总共长50.82米。采取这样巨型跨度,在当时是一个空前的创举。石拱跨度很大,但拱矢(石拱两脚连线至拱顶的高度)只有7.23米。拱矢和跨度的比例大约是1比5。可见桥高比拱弧的半径要小得多,整个桥身只是圆弧的一段。这样的拱,叫做“坦拱”。坦拱降低了桥的坡度,方便往来的车马行人。而更为高超绝伦的是,在大石拱的两肩上各砌两个小石拱,从而改变了过去大拱圈上用沙石料填充的传统建筑型式,创造出世界上第一个“敞肩拱”,的

科技小论文拱桥

新式桥型。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发明,其优越性在于:第一、减轻桥体的重量,节省填腹的材料。经计算,四个小石拱留下的空洞,可以减少填料180立方米,合700多吨。这不但省工省料,还减轻桥身净重的15.3%,从而降低了石桥对两岸地基的压力,相应增加了桥梁的安全系数11.4%,延长了桥梁使用的期限。另外,充分利用小拱对大拱所产生的“被动压力”,从而大大增强了桥梁的稳定性。第二、四个小拱留下的四个空洞,增加排水面积16.5%,在洪汛季节。桥下过水面积增大、减轻了洪水对桥身的冲击。第三、大拱之上加两对小拱,均衡、

对称,给人一种轻盈的美感。这个精巧的造型,使得赵州桥更加壮丽多姿。

赵州桥

再次,赵州桥的施工方案极为科学巧妙。砌筑拱洞有两种砌筑法,一是横向联式砌筑法,另一是纵向并列式砌筑法。横向联式砌筑的拱洞是一个整体,比较结实,但这种砌筑法要搭大木架,而且必须整个拱洞竣工才能拆除本架,施工期较长。纵向并列砌筑法是把整个大桥沿宽度方向用28道独立拱券并列组合起来。每道拱券单独砌筑,合拢后自成一体。这样砌完一道拱后,移动承受拱券重量的木架,再砌相邻的一道拱,一道一道地砌筑。这种砌筑法优点是,既节省搭木架的材料,又便于移动木架分别施工,并且以后容易维修。因为每道拱券都能独立承受重压,28个拱券拼成一个大拱券,如果某一道拱券损坏了,可以部分施工维修,不影响整个桥身安全。但是,纵向并列砌筑法,并列的拱券之间缺乏联系,整体结构并不结实。李春建造赵州桥的时候,所以大胆采用纵向并列砌筑法是由于他充分考虑到洨河水文情况和施工进度的矛盾。在当时的生产水平条件下,建造这座大石桥不可能短期竣工。而洨河冬枯夏涨,如果采取横向联式砌筑法,工程进行到一半,遇上洪水,木架和已砌成的部分就要被冲毁,可是采取纵向并列砌筑法即使遇上洪水,也不会太受影响,李春为了克服纵向并联砌筑法整体结为不结实的缺点,先用9条两端带帽头的铁梁横贯拱背,串连住28道拱券,加强横向联系,再对两块毗邻的拱石,用双银锭形的腰铁卡住,然后在桥的两侧各有长1.8米,外头向下延伸五厘米的钩石六块,勾住主拱券,拱券外还有护拱石,这样,整个桥身结合在一起。另外,利用拱脚比拱顶宽0.6米的少量“收分”来防止拱券倾斜。经过1350多年的考验,证明这种施工方案是极其科学,极有成效的。

总之,赵州桥处处都体现着中国古代工匠们的聪明才智。象赵州桥这样古老的大型敞肩石拱桥。在世界上相当长的时间里是独一无二的。在欧洲,公元14世纪时,法国泰克河上才出现类似的敝肩形的赛雷桥,比赵州桥晚了700多年,而且早在1809年这座桥就毁坏了。隋代著名石匠李春的重人贡献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永放光辉。

2. 卢沟桥

北京宛平卢沟桥

卢沟桥亦作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千米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有桥墩十座,共11个桥孔,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拱桥。

卢沟桥是在金世宗统治的大定二十八年(公元1188年)五月,决定修建的。不过尚未动工,金世宗就在第二年年初病逝了。1189年六月,金章宗开始修建芦沟桥,三年后建成。初名“广利桥”。后因桥身跨越芦沟,人们都称它芦沟桥。早在战国时代,芦沟河渡口一带已是燕蓟的交通要冲,兵家必争之地。原来只有浮桥相连接。1153年金朝定都燕京(今北京市宣武区西)之后,这座浮桥更成了南方各省进京的必由之路和燕京的重要门户。车水马龙,行人相接,原有的浮桥显然已不能适应都城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交通上的需要。金世宗才诏命建桥。卢沟桥始建于公元1189年六月,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三月完工。两侧石雕护栏各有140条望柱,柱头上均雕有石狮,形态各异,据记载原有627个,现存485个。石狮多为明清之物,也有少量的金元遗存。“卢沟晓月”从金章宗年间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他“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他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

四、中国木拱桥

用木材建造的拱桥称木拱桥。中国的木拱桥始建于宋朝。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画面高峰处有都城汴京(现河南开封)跨汴水的一座木拱桥,名为虹桥。虹桥等木拱结构为中国所独创,为了漕运,水中无桥墩,桥采用了宋·明道年间(公元1032至1033年)有一守卒子发明的“贯木”架桥,即大

篇二:科学探究小论文《桥的秘密》

桥的秘密

王安达

今天,夏老师带我们做了一个关于桥的实验。

首先,老师给了我们一个没有桥面的大桥模型,同时还给了我们每人两张纸、四根线、一卷双面胶和一包小的圆形铁片。然后老师又给我们介绍了平桥、拱桥、吊桥这三种桥的形状和桥面的制作方法,并让我们猜测思考哪种桥承受能力大,也就是哪种桥能放更多的铁片。

“那肯定是吊桥放的铁片多,它可是加了四根线呀!”我一听就在心里暗想道。老师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于是说:“同学们,做实验可不能过早下定论,有可能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结果的。开始吧!”

我们先制作了平桥,平桥只承受了十个铁片桥面便弯了下去。接下来我们又做了拱桥,“铁片应该和平桥的差不多吧”我很自信地想,可结果却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拱桥居然承受了20多个铁片。而最后做好的吊桥仅承受了十七八个。做完了实验,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真没想到,冠军是拱桥!”有的说“吊桥还是敌不过拱桥啊!”

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拱桥之所以能比吊桥承受力大,是因为拱桥是靠下面的弧形来承受力,它可以将力平均分散。但如果距离变长那吊桥就比拱桥承受力打了。真是一个有趣的实验啊!

点评:小作者文笔简练的记录了桥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从猜测到论证,通过实验知道了拱桥承受力大奥秘,文章没有单纯罗列记录的数据,说明作者已初步掌握了写报告的基本方法。

指导老师:夏蓉

稻香实验小学 五(3)班

篇三:科技小论文Microsoft Word

鸡蛋?拱桥! 砚石台小学 作者:朱龙裕 指导老师:杨晓梅

星期六早上,饥肠辘辘的我起床来从冰箱拿鸡蛋,准备煮两个当早餐。我走到冰箱前,猛地拉开冰箱门,躺着的鸡蛋受到了轻轻的碰撞居然碎了。我赶紧收拾干净,以免被发现。但心里想着:这鸡蛋也太“娇气”了吧,这么碰一下就碎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拿起鸡蛋,习惯性的用它的侧身与碗沿敲击。天哪!为什么敲击鸡蛋时,人们都习惯敲它的侧面呢?难道是因为侧面的壳要薄一些吗?为什么不敲鸡蛋的两头呢?我带着这些疑问,准备实验求证。

准备好一团橡皮泥,用来固定鸡蛋。把一个鸡蛋横着固定在橡皮泥上,另一个鸡蛋竖着固定在橡皮泥上。找来一个小锤子,怀着一颗扑通直跳的心,开始了实验。

我先用小锤子轻轻敲了一下竖着放的鸡蛋,只听见“噔噔”两声,鸡蛋居然没反应,像个士兵似的挺在那儿。目光移向横着放的那个鸡蛋,也是轻轻两下,一声“咔”,竟碎成一滩。我又拿来了一个鸡蛋,横着放在橡皮泥上,居然故伎重演,碎成一滩。我又敲了竖着的鸡蛋,1下、2下、… …5下,终于碎了。 我拿起打碎的蛋壳,仔细观察着侧面与两头的厚度,用手感受,用眼睛分辨,都是一样薄的呀!那为什么从鸡蛋的侧面敲击更容易碎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拜访了电脑这个老师。查阅资料后,我得出一个结论:把鸡蛋横着放,很容易就敲碎了,如果把它竖起来,就不容易碎。这说明同样的材料的强度大小取决于形状的不同。这就像拱桥和平桥,两者能承受的重量就不同,拱桥能承受更大的重量。

科学的世界真奇妙,只要留心观察身边的点点滴滴,可能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事,从而拓展我们的观察能力与实践能力。

篇四:2016科技小论文范文

2016科技小论文范文

第1篇:科技小论文范文

人或动物的生存与植物的关系

不久前,我们家搬入了现在的新房子。刚搬完家,叔叔阿姨们就送来了好几盆花和几株树。门口、客厅里、房间里和阳台上都摆上了盆景。我对爸爸说:"我们家都有成植物园了,摆那么多的植物干吗?"爸爸笑着说:"植物能制造气氛,净化空气,人和动物谁都离不开它们,离开了它们都有不能生存。"人或动物离开植物后不能生存?为什么人或动物离开植物后不能生存?我将信将疑。决定做几个小实验来证明这个问题。

星期天,我从车库里抓来两只老鼠。这两只可怜的小老鼠即将成为我的实验品。它们不停地挣扎着,圆溜溜的一次性薄膜桌布小眼睛瞪着我。我把第一只小巧玲珑老鼠放在一个大鱼缸里,用把玻璃瓶封得严严实实的,生怕瓶里的空气与外界的空气相通。我仔细地观察着,只见小老鼠沿缸着壁,绕着缸底快速地向前窜。咦,小老鼠不是活得好好的吗?难道爸爸说的不是真的?可是,没过几分钟,只见小老鼠绕圈的速度越来越慢,直到停滞?前,奄奄一息的样子。顿时,我把一次性薄膜桌布轻轻拿开,捉出第一保小老鼠,放进第二只小老鼠,又搬入了四盆枝繁叶茂的植物。然后轻轻盖上一次性薄膜桌布。我不停地拍打鱼缸,只见小老鼠惊慌地乱窜。过了好久也没要咽气的样子。这个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输送动物所需要的氧气。

为了进一步证明人类和动物对植物的依赖性。我来到我们老家附近一个饲料加工厂。那儿的空气里到处弥漫着一股哝哝的灰尘味,熏得我直咳嗽。我感到十分难受。然后,我又跑向我们家屋后的一片竹林里,那是一个空气新鲜的地方,我感觉极为清爽。这个实验证明植物可以净化空气。使人呼吸顺畅。

这两个实验证明,人类和动物的生存与植物有密切的关系。这其中到底有多大的科学道理呢?我们科技小队来到图书馆去查阅了许多的科技书籍,还到学校电子北阅览室上网查询,总结出以下几点:①人必须依靠植物提供氧气,只有植物才能制造氧气。如果说一个人几天不吃饭、几天不喝水且有一息尚存的话,几分钟就可能性命难保,氧气可是人生命活动的第一需要呀!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约2万多次,吸入氧气0。75千克,呼出二氧化碳0。9千克。②动物与植物的呼吸,物质的燃烧,也都要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这样一来,空气中的氧气不就一天天增加么?不!天地间之所以没有产生过这种危机,就是因为植物既是天然氧气"制造厂",又是二氧化碳的"广阔市场"。③有人做过统计,1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能制造氧气750千克,吃掉二氧化碳1000千克。所以算起来,只要有10万平方米的林木,就可以供给一个人氧气的需要量,并把呼出的二氧化碳吸收掉。因为有植物源源不断地补充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才能保持基本恒定。相反,如果没有植物,地球上的氧气只要500年左右的时间既可以用完。

所以,人类和动物能够维持生命,活动时所需要的氧气,必须归功于绿色植物。植物与我们人类和动物的生命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在此,我们实验小学四(1)班体同学呼吁全社会的人们不要再砍伐植物,让植物成为我们最好的朋友。

第2篇:科技小论文

星期天早上,我打开冰箱拿鸡蛋,准备煎一个荷包蛋。我猛地一拉,发现横卧的几只鸡蛋经不住猛烈的摇晃,流出了鲜艳的蛋黄和透明的蛋液。而竖卧的鸡蛋却完好无损。这是为什么呢?我跑去问正在看报纸的爸爸,爸爸说:"你自己做个实验就明白了。是这样做的......"

我为了探个究竟,照爸爸说的做了一个小实验:我拿了一大团橡皮泥,分成四小团。上面竖直放上四只鸡蛋和一块木板,再放上《新华字典》和《小学生作文》两本书。让我惊讶的是,结果鸡蛋毫发未损!我想如果鸡蛋是横放又是什么结果呢?动脑不如动手,我就在橡皮泥上横放了四只鸡蛋。哎!让我没想到的是:刚放上一本《新华字典》,鸡蛋就四分五裂了!是不是这几只鸡蛋的壳刚好是薄的呢?不如换别的蛋试试看!但结果还是一样。我再想:一边放竖的蛋,一边放横的蛋,在横放的鸡蛋下垫点橡皮泥,让这两只鸡蛋一样高,结果又是怎么样呢?我又做了个小实验,结果放上一只铅笔盒,原封不动,又放上一只瓷盘,横放的鸡蛋"啪"地一声就碎了。

这是为什么呢?我仔细思考:这蛋是不是都是两端壳硬,中间壳软呢?我这想法是对还是错呢?如果是对的,为什么是两端壳硬、中间壳软呢......我一下子想出了好多问题。后来,我翻翻科学书,查了查资料,又问了问老师,得出了一个结论:我的想法是错的。正确的答案应该是:把鸡蛋横放,一压就破了,如果把它竖起来,就不易破,这说明同样的材料的强度大小,决定于形状的不同。这就像拱桥和平

桥,两者所能承受的重量就不同,拱桥能承受更大的重量。

经过做这个实验,我养成了遇见问题就要仔细思考,争取弄懂的好习惯。

第3篇:科技小论文范文

炎热的夏天,热气逼人,吃上一根冰棍才舒服呢!你注意过吗,冰棍从冷藏箱里拿出来往往还冒"汽"哩!真有趣,通常只有热的东西才冒汽,冰棍为什么会冒汽呢?

夏天的气温比冰棍的温度高得多,冰棍一遇到空气就要融化,融化时要从周围的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下降。平时空气里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气,由于温度突然降低,就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也就是说,冰棍周围的空气由于温度降低,便容纳不下原来所含的那么多水蒸气了。在这种情况下,多余的水蒸气就结成微小的水珠,形成一团团飘浮着的雾状水滴,经光线照射,就成了白色的水汽。

云、雾、雨、雪形成的原因也是这样。江河湖海里的水,受到阳光照射后,不断地变成水蒸气,飘散在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空气受热上升,升到一定高度,遇到冷空气,就凝成一团团悬浮的小水滴,这便是云。靠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也能结成一团团悬浮的小水滴,这就是雾。所以云和雾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在合适的条件下,云里的小水滴不断地合并成大水滴,直到上升的气流托不住它的时候,便降落下来,形成雨。如果是冬季,这些水滴就结晶成雪花漫天飘舞。不过,空气中饱和水汽的凝结,必须有它凝结的"核心"才行,这个核心就是飘浮在空气中的尘埃,它是促进云、雾、雨、雪形成的必要

条件之一。

云雾的秘密,使英国物理学家威尔逊受到很大启发。经过研究,他于1894年发明了一个叫"云雾室"的装置,它里面充满了干净空气和酒精(或乙醚)的饱和汽。如果闯进去一个肉眼看不见的带电微粒,它就成了"云雾"凝结的核心,形成雾点,这些雾点便显示出微粒运动的"足迹"。因此,科学家可以通过"云雾室",来观察肉眼看不见的基本粒子(电子质子等)的运动和变化情况。同时,还发现了不少新的基本粒子。威尔逊云雾室,为研究微观世界作出了卓越贡献,1927年,他因此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第4篇:科技小论文范文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把冰放在水里,冰都会浮在水面上。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对了,同样的物质,为什么冰显得比水"轻"?我疑惑不解。

带着这个问题,喜欢好奇的决定要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首先,我拿出冰块,放在水里,冰块有大有小,可无论冰块大小怎么样,它们都调皮地浮在水面。于是,我试着把冰块按下去,手一松,冰块又浮上来了。

于是,我想探寻其中的原因。对了,实验是最好的办法。说干就干。于是我把容量相等的两杯水,一杯放进冰箱,一杯放在桌上,等冰箱里的水结成冰后,我测了测它们的重量,结果分毫不差,可放进冰箱的那杯明显变多了,要高于另一杯的十分之一。"哦",我恍然大悟,"是结成冰的水体积变大,但是它们的重量还是一样,当然冰在水里就显得"轻",所以就浮在水面了!

接下来,为了证实我的实验,我查了一下资料,结果果然不出我所料。原来,当水到了零摄氏度结成冰的时候,它的体积约要膨胀十分之一。一样质量的东西体积越大,比重就越小;体积越小,比重就越大。因为水变冰后体积胀大十分之一,所以冰的比重小于水的比重,它就自然而然地就浮在水面了。

通过这次有趣的实验,我不但发现冰的比重比水小因此冰就会浮在水面上的道理,还知道了当遇到问题,要勇于大胆地假设,亲自动手做实验,并且还要多方求证,才能知道问题的答案。

第5篇:科技小论文范文

每到星期天,我总要完成妈妈交给我的擦鞋任务。告诉你,这可是我一星期零花钱的来源哦!拿到沾满灰尘的皮鞋后,我先把鞋面的灰尘擦掉,然后涂上鞋油,仔仔细细地擦一擦,皮鞋就会变得又亮又好看了。可这是为什么呢

我找了同样牌子同样款式的新旧两双皮鞋进行对比观察。我先用手触摸两双皮鞋的鞋面,发现新皮鞋的表面比旧皮鞋的表面光滑得多。旧皮鞋涂上鞋油,仔细擦过后,虽然亮了许多,但仍无法与新皮鞋相比。皮鞋的亮度是否与鞋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呢?

我取来一双没擦过的旧皮鞋,在放大镜下鞋面显得凹凸不平的。然后,我再在皮鞋上圈

出两块表面都比较粗造的A区和B区,A区涂上鞋油并仔细擦拭,B区不涂鞋油作空白对照。我发现A区擦拭后,表面明显变光滑了许多,而且放在阳光下也比B区有光泽。为什么两者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呢?

我想到在物理课上老师曾经讲过:影剧院墙壁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这样可以使声音大部分被吸收掉,让观众不受回声的干扰。同样道理,光线照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产生反射,假如这个平面是高低不平的,光线就会向四面八方散射掉;假如这个平面是光滑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在一定的方向上看到反射光。

皮鞋的表面原来就不是绝对的光滑,如果是旧皮鞋,它的表面当然更加的不平,这样它就不能使光线在一定的方向上产生反射,所以看上去没有什么光泽。而鞋油中有一些小颗粒,擦鞋的时候这些小颗粒正好可以填入皮鞋表面的凹坑中。如果再用布擦一擦,让鞋油涂得更均匀些,就会使皮鞋的表面变得光滑、平整,反射光线的能力也加强了。

通过实验,我终于知道了皮鞋越擦越亮的秘密啦!

第6篇:科技小论文

人们平时吃饭的时候,使用的筷子一般都是木制的,这样我们国家的木材将会急速减少?而且每天我们吃饭时都要喝汤,大人是使用汤勺,可是小孩子不会使用汤勺,所以就要拿吸管给他,你在吃完饭后如果习惯使用牙签,可是这样的话,你吃饭时的就会有很多吃饭的用具,这样就太麻烦了,我带着许多问题,想发明一种里边是空心能够节约木材,同时又能够拥有多功能的筷子。

为了发明出这种多功能筷子,我亲自动手反复实验,以下就是我实验的过程:首先要解决筷子里空心的问题,如何将筷子里钻一个洞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就做了几个方面的测试(1)我拿一个锤子来把这跟筷子砸出一个小洞可以吗?通过实践,由于锤子太大了砸不出小洞,所以这个办法不行;(2)我拿了个小钉子,想通过锤子的击打来把筷子砸出个洞,可是不行,这样反而把钉子给打了进去挖不出来。(3)那么把钉子放在筷子上,用钉子的尖部,再利用旋转的原理来把筷子里钻出个洞,这个办法行吗?经过尝试,这个办法既可以使筷子里钻出个洞,而且还可以防止钉子挖不出来的问题,第一个难题终于解决了;然后第二个难题迎面而来,牙签该怎么放进筷子里呢?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又做了以下的几个尝试:(1)可不可以直接把牙签放进去?不行,通过实验,这样在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把牙签给倒出来。(2)拿一个盖子盖在筷子上可不可以?不行,因为下面的是被封住的,而且这样盖子很容易盖上后,拔不出来,所以这个办法被否定了。(3)如果把盖在筷子上的盖子上钻个洞呢?经过实验,这样既能把牙签放进去还能把方便的倒出来使用,所以这个办法被证实成功

了。终于把第二个拦路虎也给解决了。终于只剩下了最后这个最难的题目,吸管到底该怎么放进去?带着这个难题我查了许多资料也做了多个的实验(1)我先把吸管放进去,行吗?通过尝试,由于底部是封住的,吸管透不出去,这样就喝不到汤水,所以这个办法不可以用。(2)那再把下面钻出个洞?不行,这样吸管很容易掉下去,弄脏,所以这个办法行不通。(3)那把下面也钻开来,再用盖子,盖上行吗?通过尝试,这样既可以喝到汤水又方便,而且又不会弄脏。所以最后的一个难题终于解决了,我通过了千辛万苦,终于把这项发明做了出来。

科学无处不在,只要你放亮眼睛细细观察,有许多新的科学就在你的身边,只要你认真摸索,身边的任何一件普普通通的事,只要你好奇、爱动、爱想,身边你发现的任何一件事都可以成为伟大的科学成果。

篇五:桥梁工程小论文

光谷体育中心旁拱桥设计方案

1. 桥位地形与地貌:在我校光谷体育馆旁有一小湖,水深较浅,长宽约200m*50m,是连

接光谷体育馆与学校中心校区必须跨越的障碍。目前,在该小湖上修建的为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弯桥,四跨(其中一跨在岸上),桥梁全长约69m,桥宽约10m,桥面距水面约

7.2m。在桥梁的一侧坐落我校光谷体育馆,另一侧为我校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两现代化空间建筑在该桥两侧遥相呼应。

2. 确定方案的原则:

(1)安全可靠:该桥建设在学校内,主要是承受轻载交通,小汽车居多,但偶尔也会有重车通行,人流量较大,所设计的桥梁结构在强度和稳定性方面有足够的安全储备。该桥行人较多,为保证行人安全,护栏和人行道设施应当适当加强。

( 2)施工要求:所选桥型必须能够适应地形的特点,满足有成熟施工经验、所需施工设备少、工艺简单, 以减少施工难度、根据实际该桥可以不考虑通航需求, 加快施工进度, 节省投资金额, 保证施工质量。

( 3)造价要求。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下, 所选桥型必须同时满足工程数量省、造价低、投资少、经济合理的要求。

( 4)景观要求。所选桥型要美观而且能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3. 桥型方案:

方案一:单跨钢筋混凝土刚架拱桥:该钢筋混凝土刚架拱桥设计荷载采用城- B级,以地面高程为桥梁设计高程,净跨径50 m, 全长66m, 桥面净宽10m, 净矢高6. 25 m, 拱肋轴线采用悬链线,矢跨比1/ 8拱轴系数1.4, 桥型布置见图。

图1:桥型布置图

图2.桥梁效果图

方案二:三跨连续上承式混凝土肋拱桥:三跨连续上承式混凝土肋拱桥设计荷载采用城- B级,以地面高程为桥梁设计高程。桥梁全长70m,跨径组合为14+30+14=58m,桥面宽10m。主跨矢高5m,拱肋轴线采用二次抛物线,矢跨比1/ 8拱轴系数1.5,边跨矢高2.33m,拱肋轴线采用二次抛物线,矢跨比1/ 6拱轴系数1.5。主跨采用分离的双幅双肋拱,边跨采用双肋式。

图1.桥型布置图

图2.桥梁效果图

方案三:下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下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设计荷载采用城- B级,以地面高程为桥梁设计高程。桥梁总长65m,净跨径50m,系梁与拱肋平行,桥面宽10m。矢高10m,拱肋轴线采用悬链线,矢跨比1/ 5拱轴系数1.5。两个分离式拱肋使用钢筋混凝土材料拱顶肋高取1.3m,使用竖直吊杆。

图1.桥型布置图

图2.桥梁效果图

四.方案对比与结论:

1.安全可靠:该桥主要承受轻载交通和人群荷载,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设计,上述的三种方案均能满足安全可靠的要求。在使用过程中,按以往的相关经验,钢筋混凝土刚架拱桥在主拱腿、次拱腿和主节点、次节点处有弯矩的存在,由恒载和活载长期反复交替作用而造成混凝土内拉应力值较大,超出其极限抗拉强度,导致开裂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开裂,须及时对病害进行处理。下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由于钢筋的锈蚀可能会使吊杆失效,在过去发生过相关的事故,损失惨重,故应定期对桥梁的吊杆进行检查以防止相关事故的发生。

但由于该桥在校园内,主要承受轻载交通和人群荷载,相关病害会相对较轻。从这一点出发,这三种方案都能符合要求。

2.施工要求: 从施工难度和施工工期来进行考虑:

方案一修建钢筋混凝土刚架拱桥时,可以采用预制安装的方法施工,节约工期、减少场地的使用,对地基的要求较小,施工难度较少。

方案二修建三跨连续混凝土肋拱桥时,由于湖较小、水深较浅,可以考虑将谁抽干后使用搭支架施工法来节约造价。但由于多孔的存在,对施工要求的精度较高,施工难度较大,工期也相对较长。

方案三修建下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一般采用在双铰钢拱架上采用就地浇筑法进行施工,相对于前两种方案,其施工难度最大,工期也较长。

综上所述,施工难度:方案三>方案二>方案一

施工工期:方案三>方案二>方案一

3.造价要求:

方案一:刚架拱桥属于有推力的高次超静定结构,具有构件少、质量轻、整体性好、刚度大、造价低等优点,可在软土地基上修建,在跨径为25~70m的桥梁中具有经济优势,但在后期须对产生的相关病害进行治理。

方案二:多跨连续混凝土肋拱桥,由于使用混凝土材料,耐久性较好。但对基础的要求相对较高,跨数的增加,使得其造价也相对较高,但后期维护费用相对较少。

方案三:下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适用于中、大跨径的桥梁,在跨径为90~130m的桥梁中可以作为比选方案。在该处修建花费较高,不是很合理。另外,该方案的后期维护费用也较高。 综上所述,造价: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

4.景观要求:

方案一:刚架拱桥充分结合了刚架桥与拱桥的优点,其中斜腿刚架由朴实的直线组成的梁和 斜腿构成,简洁、坚固、而有力,具有动感,集中体现了以最少的构件组成简单的桥型这一基本的美学原理,彰显着华中大的简洁、干练的作风。再从仿生学角度看,

斜腿刚架形似奔跑中

的动物,给人凌空感腾越感和生命感。它所呈现出简练挺拔和刚劲有力的外在形态,给人的形态感情带有“刚、硬”的形象,象征着华中大不断追求、不断超越的拼搏精神。刚架拱桥中的拱圈则显示曲线自然、柔美、弹性、流畅与活泼的形态特征,其优美的姿态中潜藏着力的动感和跨越感,给人以形态感情总带有“阴、柔”的形象,显示着华中大包容万象的广阔胸襟。刚架拱综合了梁和拱在造型形态上各自特点和优势,将梁的简练、挺拔、刚劲和拱的柔美协调地结合起来,形成刚柔相济而简洁明快的造型特点,赋予人简练、舒畅、有力而又柔和亲切的形态感情。在该处修建刚架拱桥,可以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方案二:多跨连续拱桥讲究对称和协调,适当的比例能给人视觉上的美感。拱桥的动势表现在拱的优美弧线上, 清新悦目气质典雅,优美动人。在跨与跨之间的曲线外形起伏韵律与渐变韵律使体型组合和细部处理起伏生动,形成丰富的韵律感。另外,该处拱桥还可以进行景观设计,将其打造成具有古典建筑特色的桥梁,添加其特有的构造元素,为桥梁的造型增添了几分神秘感和观赏性。如栏杆、桥廊、桥亭、楹联、石碑、望柱、抱鼓石、美人靠等建筑设施的美化加工,对桥梁的美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为文人雅士、能工巧匠在桥饰上一展身手提供了用武之地桥环相协,人文并重。同时注重桥型与区位规划的相互协调,使之形成“景中有桥,桥中有景”的立体画面。细节上,针对栏杆、栏板、望柱,桥头、桥台、桥身等装饰,在“以人为本,注重地域文化”的前提下进行方案的选择,并加以设计。营造出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特色的江南古典园林式城市氛围。与周围光谷体育馆和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现代化的建筑遥相呼应,形成一种古典与现代融合的氛围。

方案三:下承式拱桥,其吊杆平行分布,由两边向中间逐渐变长,连续变化,具有极强的连续韵律感。作为城市的系杆拱桥,因通过对称来表达规律性并引发平稳安定的情感。系杆拱桥的对称主要有其在平面上沿桥面中心线的镜面对称,又有其在侧面时沿拱轴线的镜像对称,同时其立面上的镜面对称,不但简化了设计和施工,也体现了庄重和和谐的审美形态。 综上所述,三种方案在景观上都各具特色、难分伯仲。但就个人审美而言,我更倾向于刚架拱桥方案。

5.最后结论:在上述拱桥方案中,方案一的刚架拱桥在施工要求、造价和景观方面更具有优势,应优先考虑。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