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乌鸦和小麻雀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9:04:45 小学作文
篇一:乌鸦和麻雀
乌鸦和麻雀
作者:赵丽宏
来源:《语文世界(初中版)》2014年第11期
很多年前,曾在故宫看到大群乌鸦,还以此为题写过诗。那是日暮时分,夕阳的余晖在古老皇宫的金黄色屋脊上闪耀。故宫里已经没有游人,听不见人声。天上传来乌鸦的鸣叫,开始只是一声两声,孤独而嘹亮,黑色的翅膀划过彩色的屋檐,消失在屋脊背后。而它们引出的,却是一大群乌鸦,几乎是在瞬间的工夫,无数乌鸦从四面八方飞来,密密麻麻停满了故宫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屋顶,乌鸦的鸣叫把寂静的故宫弄得一片喧闹。这是令人心惊的景象,仿佛是古老宫殿中的幽灵们在这里聚会,黑压压闪动在天地之间。
前几年冬天到北京,坐出租车经过长安街。也是黄昏时,夕照血红,天色尚明。呼啸的寒风中,路边的树木早已一派萧瑟,只剩下没有树叶的枝丫。无意中朝车窗外一瞥,发现奇异的景观,路边的大树上,枝丫竟然并不枯秃,无数黑色的物体密匝匝缠满树枝,不是树叶,也不是果实,所有的行道树上,都是如此。这是什么?车在行驶,看不真切。司机发现我在张望,问我看什么。我问他:树上是什么?司机不动声色,吐了两个字:乌鸦。
我吃了一惊,这是乌鸦吗?长安街两边的大树,每棵树上都停栖着这么多乌鸦,整条大街上,聚集着多少乌鸦?它们白天在哪里活动,此刻又为什么会在这里聚集?更使我纳闷的是,我坐在车上,竟然听不到一声乌鸦的鸣叫。这些爱聒噪的黑色大鸟,为什么变得如此沉静?离它们近在咫尺的长安街上,奔流的车水马龙正轰鸣作响,它们似乎视而不见,只是用脚爪抓住在风中摇动的树枝,安静地做自己的梦……
突然想起了乌鸦反哺的传说。在大自然中,这是罕见的现象。这些懂得报恩父母的黑色大鸟,其实并不可怕。在这么热闹的长街上栖息,能不能看作是它们亲近人类的表示呢。 现在,如果走进空寂的故宫,金黄色的古老皇宫屋脊上,还有它们的形声和踪迹吗? 在上海,难得看到乌鸦。以前城里绿地少,难觅鸟雀踪影。现在树种得多了,水泥的森林中不时能看到新出现的树林。飞鸟也随着多起来,斑鸠,白头翁,柳莺,绣眼,黄雀,不知它们从什么地方飞过来。偶尔还能看到灰喜鹊,在绿荫中扑闪着硕大的翅膀,优雅地从人们的头顶飞过。有时竟然还能听见布谷鸟的鸣叫,一声声,幽远而嘹亮,穿越陈杂的楼屋,在我耳畔回旋。
而在城市里,最常见的鸟类,当然要数麻雀。对我来说,没有一种鸟比麻雀更亲近了。它们每天都活泼在我的视野中,有时在窗外的树上扑腾,有时就飞到我的窗台上溜达,这使我有机会近距离看它们。麻雀头大脖子短,褐色羽毛,形象并不美,但很可爱。只要活着,它们似乎没有一分钟停止活动,永远成群结队地在那里蹦蹦跳跳。
幼年时看过人类围剿麻雀的景象。那时,中国人把麻雀列为害鸟,全民共诛之,成千上万人对着天空呐喊,敲锣打鼓,可怜的麻雀在人们的讨伐声中惊惶乱飞,无处歇脚,最后精疲力竭,如中弹般从天空纷纷坠落,有些麻雀就撞死在墙头。我也曾敲打着面盆参与过围剿麻雀的战争,开始觉得好玩,但目睹麻雀们的死亡过程,幼小的心里充满了同情。还好,闹剧很快结束,麻雀们得到平反,它们在人类的世界中又重获生存的权利。少年时,我有过一次养麻雀的经历。将一只刚孵化出不久的小麻雀,从一个小小的粉红色肉球,喂养成一只羽毛丰满的麻雀,这是一个不简单的过程。为了给小麻雀寻找食物,我曾无数次爬到树上摘皮虫。喂食时,小麻雀仰起脑袋大张着黄口,发出急切的呼叫,我这才懂得了什么叫作“嗷嗷待哺”。在麻雀还没有真正学会飞翔时,我和它有过最美妙的相处。我将它扔到天上,它会拍打着翅膀飞回到我的手掌上。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不可思议的景象。然而等它完全掌握了飞行的本领,就再也不甘心被我豢养。一次,我将它扔上天空,它展翅远去,消失在天空中,再也没有回来。那时,我也懂得了,对于这些成群结队在人类周围飞翔活动的小鸟来说,自由比什么都重要。 上小学时,有一次正上课,有两只麻雀飞落到教室的窗台上,发出极其欢快的鸣叫,全班同学都被那兴奋婉转的鸣叫声吸引,从来没有听到麻雀这样叫过。窗台上的景象,也是以前没见过的,只见那两只麻雀拍打着翅膀交缠在一起,一会儿磨着嘴,一会儿互相攀骑,像是在打架,又像是在亲热。给我们上课的是一个年轻的女教师,她也停止了上课,看着窗外那两只麻雀,不知为什么,竟然脸色涨得通红。那两只麻雀把窗台当成了舞台和床,在几十双眼睛的注视下,它们不停地欢叫着舞蹈着,仿佛要没完没了纠缠下去。最后,是女教师走过来打开窗户,赶走了那两只麻雀。它们飞走后,就停落在旁边的屋顶上,从教室里虽然看不到它们,但它们的欢声依然随风飞扬,飘进每个人的耳朵。这一课老师讲的什么内容,已经没有一丝印象,而那两只麻雀春心荡漾的鸣叫和欢状,却清晰如昨。
前些年,搬了新家,在书房装空调时,外墙留下一个洞,装修结束时,忘了将那洞填补掉。反正那洞和房间并不相通,便没有填没它。没想到这墙洞居然成为麻雀的家。每天早晚,可以看见它们飞进飞出,在洞口欢呼雀跃,有时还会飞上窗台,俨然成为我的邻居。在书房写作时,窗外麻雀们的啁啾是我耳中美妙的音乐。那时,家里养着一只芙蓉一只绣眼,笼子就挂在阳台上。每天早晨给鸟喂食时,便有麻雀飞来。芙蓉和绣眼吃食,总会把小米弄到阳台上,这些溅落的小米,就成为麻雀的早餐。
来阳台做客的麻雀中,有一只麻雀蹦跳的动作很奇怪,节奏似乎比别的麻雀慢一点,离开时,总是最后一个起飞。仔细观察后才发现,这只麻雀,竟然只有一只脚。每天早晨,这只独脚麻雀一定会来,它在阳台上蹒跚觅食,虽然动作有点迟钝,但样子仍然活泼快乐。我不知道,它的独脚,是先天残缺,还是事故形成,拖着一只脚飞翔蹦跳觅食,是一件艰难的事情。麻雀的社会里没有残疾慈善组织会照顾它,为了生存,它必须付出比别的麻雀更多的精力。我养的芙蓉和绣眼先后飞走了,阳台上挂着空笼子。而那只独脚麻雀依然每天飞来,我在阳台上撒一些小米喂它,看它用一只脚在阳台上来回蹦跳啄食,心里充满了怜悯。独脚麻雀的孤身拜访,持续的日子很短,大约四五天之后,它便消失了踪迹,阳台上的小米再无法吸引它过来。它是找到了更好的觅食地点,所以放弃了我的阳台,还是遭遇灾祸,再也无法飞翔?我永远也无法知道。
还好,书房外阳台上那个墙洞,依然是麻雀们的巢穴,我的耳畔,还是常常能听见麻雀欢快的啁啾。麻雀的鸣叫,已经成为我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它们的声音,远比城市里的人喊车啸要美妙得多。
篇二:乌鸦和麻雀喝水
龙源期刊网 .cn
乌鸦和麻雀喝水
作者:王宝琪
来源:《学苑创造·A版》2010年第02期
乌鸦口渴了,看见院子里有一只十格的量杯,里面有小半杯水。水太浅,乌鸦的嘴够不到水面。此时,它发现墙角有一堆大小一样的鹅卵石。
乌鸦衔了八颗鹅卵石放在量杯里,水由三格上升到了七格,乌鸦就可以喝到水了。
乌鸦刚喝好水,就飞来一只小麻雀,它也想喝水,可是麻雀太小,嘴根本够不着水,它想衔鹅卵石,可是又衔不动。
乌鸦说:“还是我来帮你衔鹅卵石吧,你说我应该衔几颗石子,你才?能喝到水呢?”
小麻雀说:“水要是能升到量杯的第八格上,我就能喝到水了,就请你帮我衔两颗鹅卵石吧!”
乌鸦衔了两颗石子放在量杯里。可水只升到第七格上。
篇三:赵丽宏《乌鸦和麻雀》阅读
赵丽宏《乌鸦和麻雀》阅读
乌鸦和麻雀
赵丽宏
前几年冬天到北京,坐出租车经过长安街。也是黄昏时,夕照血红,天色尚明。呼啸的寒风中,路边的树木早已一派萧瑟,只剩下没有树叶的枝桠。无意中朝车窗外一瞥,发现奇异的景观,路边的大树上,枝桠竟然并不枯秃,无数黑色的物体密匝匝缠满树枝,不是树叶,也不是果实,所有的行道树上,都是如此。这是什么?车在行驶,看不真切。司机发现我在张望,问我看什么。我问他:树上是什么?司机不动声色,吐了两个字:乌鸦。
我吃了一惊,这是乌鸦吗?长安街两边的大树,每棵树上都停栖着这么多乌鸦,整条大街上,聚集着多少乌鸦?它们白天在哪里活动,此刻又为什么会在这里聚集?更使我纳闷的是,我坐在车上,竟然听不到一声乌鸦的鸣叫。这些爱聒噪的黑色大鸟,为什么变得如此沉静?离它们近在咫尺的长安街上,奔流的车水马龙正轰鸣作响,它们似乎视而不见,只是用脚爪抓住在风中摇动的树枝,安静地做自己的梦??
在上海,难得看到乌鸦。以前城里绿地少,难觅鸟雀踪影。现在树种得多了,水泥的森林中不时能看到新出现的树林。飞鸟也随着多起来,斑鸠,白头翁,柳莺,绣眼,黄雀,不知它们从什么地方飞过来。偶尔还能看到灰喜鹊,在绿荫中扑闪着硕大的翅膀,优雅地从人们的头顶飞过。有时竟然还能听见布谷鸟的鸣叫,一声声,幽远而嘹亮,穿越陈杂的楼屋,在我耳畔回旋。
如今在城市里,最常见的鸟类,当然要数麻雀。幼年时看过人类围剿麻雀的景象。那时,中国人把麻雀列为害鸟,全民共诛之,成千上万人对着天空呐喊,敲锣打鼓,可怜的麻雀在人们的讨伐声中惊惶乱飞,无处歇脚,最后精疲力竭,如中弹般从天空纷纷坠落,有些麻雀就撞死在墙头。我也曾敲打着面盆参与过围剿麻雀的战争,开始觉得好玩,但目睹麻雀们的死亡过程,幼小的心里充满了同情。还好,闹剧很快结束,麻雀们得到平反,它们在人类的世界中又重获生存的权利。少年时,我有过一次养麻雀的经历。将一只刚孵化出不久的小麻雀,从一个小小的粉红色肉球,喂养成一只羽毛丰满的麻雀,这是一个不简单的过程。为了给小麻雀寻找食物,我曾无数次爬到树上摘皮虫。喂食时,小麻雀仰起脑袋大张着黄口,发出急切的呼叫,我这才懂得了什么叫做“嗷嗷待哺”。在麻雀还没有真正学会飞翔时,我和它有过最美妙的相处。我将它扔到天上,它会拍打着翅膀飞回到我的手掌上。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不可思议的景象。然而等它完全掌握了飞行的本领,就再也不甘心被我豢养。一次,我将它扔上天空,它展翅远去,消失在天空中,再也没有回来。那时,我也懂得了,对于这些成群结队在人类周围飞翔活动的小鸟来说,自由比什么都重要。
上小学时,有一次正上课,有两只麻雀飞落到教室的窗台上,发出极其欢快的鸣叫,全班同学都被那兴奋婉转的鸣叫声吸引,从来没有听到麻雀这样叫过。窗台上的景象,也是以前没见过的,只见那两只麻雀拍打着翅膀交缠在一起,一会儿磨着嘴,一会儿互相攀骑,像是在打架,又像是在亲热。给我们上课的是一个年轻的女教师,她也停止了上课,看着窗外那两只麻雀,不知为什么,竟然脸色涨得通红。那两只麻雀把窗台当成了舞台和床,在几十双眼睛的注视下,它们不停地欢叫着舞蹈着,仿佛要没完没了纠缠下去。最后,是女教师走过来打开窗户,赶走了那两只麻雀。它们飞走后,就停落在旁边的屋顶上,从教室里虽然看不到它们,但它们的欢声依然随风飞扬,飘进每个人的耳朵。这一课老师讲的什么内容,已经没有一丝印象,而那两只麻雀春心荡漾的鸣叫和欢状,却清晰如昨。
前些年,搬了新家,在书房装空调时,外墙留下一个洞,装修结束时,忘了将那洞填补掉。反正那洞和房间并不相通,便没有填没它。没想到这墙洞居然成为麻雀的家。每天早晚,可以看见它们飞进飞出,在洞口欢呼雀跃,有时还会飞上窗台,俨然成为我的邻居。在书房
写作时,窗外麻雀们的啁啾是我耳中美妙的音乐。那时,家里养着一只芙蓉一只绣眼,笼子就挂在阳台上。每天早晨给鸟喂食时,便有麻雀飞来。芙蓉和绣眼吃食,总会把小米弄到阳台上,这
些溅落的小米,就成为麻雀的早餐。来阳台作客的麻雀中,有一只麻雀蹦跳的动作很奇怪,节奏似乎比别的麻雀慢一点,离开时,总是最后一个起飞。仔细观察后才发现,这只麻雀,竟然只有一只脚。每天早晨,这只独脚麻雀一定会来,它在阳台上蹒跚觅食,虽然动作有点迟钝,但样子仍然活泼快乐。我不知道,它的独脚,是先天残缺,还是事故形成。独脚麻雀的孤身拜访,持续的日子很短,大约四五天之后,它便消失了踪迹,阳台上的小米再无法吸引它过来。
还好,书房外阳台上那个墙洞,依然是麻雀们的巢穴,我的耳畔,还是常常能听见麻雀欢快的啁啾。
(有删节)
(1)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篇描写北京的黄昏“夕照血红”“寒风呼啸”的萧瑟景象,为全文内容奠定了凄凉哀婉的感情基调。
B描写北京的乌鸦密匝匝地栖于枝头,安静地做着自己的梦,形象地表现了它们与人类的亲近关系。
C详细地描写了小时候一次课堂上,两只麻雀在窗台上嬉戏的情节,目的在于说明麻雀不是那么令人讨厌。
D“我”少年时曾养了一只小麻雀,但它长大后却展翅远去,再也没有回来,这让“我”懂得了小鸟也有摆脱束缚,实现自我的诉求。
E文章结尾有意描写了一只独脚麻雀,它行动迟缓,活泼快乐,但四五天后,它消失了。这样写控诉了人类的罪恶,深化了主题。
( B D )
(2)根据文意,说说在北京看到乌鸦时惊讶的原因。(6分)
(乌鸦数量多;乌鸦白天如何在北京生存;乌鸦聚集在一起的原因;乌鸦面对嘈杂的淡定)
(3)结合全文,分析文章最后一段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对自然生灵处境的同情忧虑;对无情伤害自然生灵的人类的茫然无奈;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4)文章的题目是“乌鸦与麻雀”,二却用较多的笔墨写麻雀。探究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安排。(8分)
(主旨是通过麻雀生存境况的描写表现出来的;写乌鸦是引起对往事的回忆,自然引起下文;乌鸦麻雀的对比中表现着的情感。)
原文:
乌鸦和麻雀 赵丽宏
很多年前,曾在故宫看到大群乌鸦,还以此为题写过诗。那是日暮时分,夕阳的余晖在古老皇宫的金黄色屋脊上闪耀。故宫里已经没有游人,听不见人声。天上传来乌鸦的鸣叫,开始只是一声两声,孤独而嘹亮,黑色的翅膀划过彩色的屋檐,消失在屋脊背后。而它们引出的,却是一大群乌鸦,几乎是在瞬间的工夫,无数乌鸦从四面八方飞来,密密麻麻停满了故宫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屋顶,乌鸦的鸣叫把寂静的故宫弄得一片喧闹。这是令人心惊的景象,仿佛是古老宫殿中的幽灵们在这里聚会,黑压压闪动在天地之间。
前几年冬天到北京,坐出租车经过长安街。也是黄昏时,夕照血红,天色尚明。呼啸的寒风中,路边的树木早已一派萧瑟,只剩下没有树叶的枝桠。无意中朝车窗外一瞥,发现奇异的景观,路边的大树上,枝桠竟然并不枯秃,无数黑色的物体密匝匝缠满树枝,不是树叶,
也不是果实,所有的行道树上,都是如此。这是什么?车在行驶,看不真切。司机发现我在张望,问我看什么。我问他:树上是什么?司机不动声色,吐了两个字:乌鸦。
我吃了一惊,这是乌鸦吗?长安街两边的大树,每棵树上都停栖着这么多乌鸦,整条大街上,聚集着多少乌鸦?它们白天在哪里活动,此刻又为什么会在这里聚集?更使我纳闷的是,我坐在车上,竟然听不到一声乌鸦的鸣叫。这些爱聒噪的黑色大鸟,为什么变得如此沉静?离它们近在咫尺的长安街上,奔流的车水马龙正轰鸣作响,它们似乎视而不见,只是用脚爪抓住在风中摇动的树枝,安静地做自己的梦??
突然想起了乌鸦反哺的传说。在大自然中,这是罕见的现象。这些懂得报恩父母的黑色大鸟,其实并不可怕。在这么热闹的长街上栖息,能不能看做是它们亲近人类的表示呢。 现在,如果走进空寂的故宫,金黄色的古老皇宫屋脊上,还有它们的形声和踪迹吗? 在上海,难得看到乌鸦。以前城里绿地少,难觅鸟雀踪影。现在树种得多了,水泥的森林中不时能看到新出现的树林。飞鸟也随着多起来,斑鸠,白头翁,柳莺,绣眼,黄雀,不知它们从什么地方飞过来。偶尔还能看到灰喜鹊,在绿荫中扑闪着硕大的翅膀,优雅地从人们的头顶飞过。有时竟然还能听见布谷鸟的鸣叫,一声声,幽远而嘹亮,穿越陈杂的楼屋,在我耳畔回旋。
而在城市里,最常见的鸟类,当然要数麻雀。对我来说,没有一种鸟比麻雀更亲近了。它们每天都活泼在我的视野中,有时在窗外的树上扑腾,有时就飞到我的窗台上溜达,这使我有机会近距离看它们。麻雀头大脖子短,褐色羽毛,形象并不美,但很可爱。只要活着,它们似乎没有一分钟停止活动,永远成群结队地在那里蹦蹦跳跳。
幼年时看过人类围剿麻雀的景象。那时,中国人把麻雀列为害鸟,全民共诛之,成千上万人对着天空呐喊,敲锣打鼓,可怜的麻雀在人们的讨伐声中惊惶乱飞,无处歇脚,最后精疲力竭,如中弹般从天空纷纷坠落,有些麻雀就撞死在墙头。我也曾敲打着面盆参与过围剿麻雀的战争,开始觉得好玩,但目睹麻雀们的死亡过程,幼小的心里充满了同情。还好,闹剧很快结束,麻雀们得到平反,它们在人类的世界中又重获生存的权利。少年时,我有过一次养麻雀的经历。将一只刚孵化出不久的小麻雀,从一个小小的粉红色肉球,喂养成一只羽毛丰满的麻雀,这是一个不简单的过程。为了给小麻雀寻找食物,我曾无数次爬到树上摘皮虫。喂食时,小麻雀仰起脑袋大张着黄口,发出急切的呼叫,我这才懂得了什么叫做“嗷嗷待哺”。在麻雀还没有真正学会飞翔时,我和它有过最美妙的相处。我将它扔到天上,它会拍打着翅膀飞回到我的手掌上。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不可思议的景象。然而等它完全掌握了飞行的本领,就再也不甘心被我豢养。一次,我将它扔上天空,它展翅远去,消失在天空中,再也没有回来。那时,我也懂得了,对于这些成群结队在人类周围飞翔活动的小鸟来说,自由比什么都重要。
上小学时,有一次正上课,有两只麻雀飞落到教室的窗台上,发出极其欢快的鸣叫,全班同学都被那兴奋婉转的鸣叫声吸引,从来没有听到麻雀这样叫过。窗台上的景象,也是以前没见过的,只见那两只麻雀拍打着翅膀交缠在一起,一会儿磨着嘴,一会儿互相攀骑,像是在打架,又像是在亲热。给我们上课的是一个年轻的女教师,她也停止了上课,看着窗外那两只麻雀,不知为什么,竟然脸色涨得通红。那两只麻雀把窗台当成了舞台和床,在几十双眼睛的注视下,它们不停地欢叫着舞蹈着,仿佛要没完没了纠缠下去。最后,是女教师走过来打开窗户,赶走了那两只麻雀。它们飞走后,就停落在旁边的屋顶上,从教室里虽然看不到它们,但它们的欢声依然随风飞扬,飘进每个人的耳朵。这一课老师讲的什么内容,已经没有一丝印象,而那两只麻雀春心荡漾的鸣叫和欢状,却清晰如昨。
前些年,搬了新家,在书房装空调时,外墙留下一个洞,装修结束时,忘了将那洞填补掉。反正那洞和房间并不相通,便没有填没它。没想到这墙洞居然成为麻雀的家。每天早晚,可以看见它们飞进飞出,在洞口欢呼雀跃,有时还会飞上窗台,俨然成为我的邻居。在书房
写作时,窗外麻雀们的啁啾是我耳中美妙的音乐。那时,家里养着一只芙蓉一只绣眼,笼子就挂在阳台上。每天早晨给鸟喂食时,便有麻雀飞来。芙蓉和绣眼吃食,总会把小米弄到阳台上,这些溅落的小米,就成为麻雀的早餐。
来阳台作客的麻雀中,有一只麻雀蹦跳的动作很奇怪,节奏似乎比别的麻雀慢一点,离开时,总是最后一个起飞。仔细观察后才发现,这只麻雀,竟然只有一只脚。每天早晨,这只独脚麻雀一定会来,它在阳台上蹒跚觅食,虽然动作有点迟钝,但样子仍然活泼快乐。我不知道,它的独脚,是先天残缺,还是事故形成,拖着一只脚飞翔蹦跳觅食,是一件艰难的事情。麻雀的社会里没有残疾慈善组织会照顾它,为了生存,它必须付出比别的麻雀更多的精力。我养的芙蓉和绣眼先后飞走了,阳台上挂着空笼子。而那只独脚麻雀依然每天飞来,我在阳台上撒一些小米喂它,看它用一只脚在阳台上来回蹦跳啄食,心里充满了怜悯。独脚麻雀的孤身拜访,持续的日子很短,大约四五天之后,它便消失了踪迹,阳台上的小米再无法吸引它过来。它是找到了更好的觅食地点,所以放弃了我的阳台,还是遭遇灾祸,再也无法飞翔?我永远也无法知道。
还好,书房外阳台上那个墙洞,依然是麻雀们的巢穴,我的耳畔,还是常常能听见麻雀欢快的啁啾。麻雀的鸣叫,已经成为我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它们的声音,远比城市里的人喊车啸要美妙得多。
篇四:关于乌鸦与喜鹊
关于乌鸦与喜鹊
作者风
很小的时候,听家里人讲过“乌鸦和狐狸”寓言。说的是:有只乌鸦偷到一块肉,衔着站在大树上。路过此地的狐狸看见后,口水直流,很想把肉弄到手。它站在树下,大肆夸奖乌鸦的身体魁悟、羽毛美丽,还说它该成为鸟类之王,若能发出声音,那就更当之无愧了。乌鸦为了要显示它能发出声音,便张嘴放声大叫,而那块肉掉到了树下。狐狸跑上去,抢到了那块肉,并嘲笑说:“喂,乌鸦,你若有头脑,真的可以当鸟类之王。”这就是乌鸦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的最初印象。
上学后,老师也给我们讲过这个寓言。那时,我并没有见过真正的乌鸦,对于小鸟,我知之甚少,很多小鸟我都叫不出名字。我见得最多的小鸟只是麻雀,穿着灰褐色的外衣,还有动物园里供人观赏的那些鸟类。所以,我不能对不熟悉的小鸟们评头论足,说三道四。
生活中,很多人也许和我一样,对乌鸦了解不多。然而,不知缘于何故,乌鸦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形象极为不佳。如果有人说了不吉利的话,就会让别人责怪是“乌鸦嘴”。于是很多年来,小小的乌鸦,在我的心灵里,就留下的是很笨,很丑的印象。
而同为小鸟的喜鹊,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就完全不一样了。在中国民间,将喜鹊作为吉祥的象征。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以及画鹊兆喜的风俗在民间都颇为流行。乌鸦和喜鹊同为鸟类,在人们的传统意识里,其形象完全相左,这确实是让人不解的事情。
参加工作后,去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参观时,我看到满洲人将乌鸦称之
为“神鸦”。上周在台湾故宫参观时,也听人说起类似的介绍。从相关文字中,我了解到满族对于乌鸦的崇拜比较早。我知道,人们对于乌鸦的崇拜其实是一种古老的信仰。中国的许多民族在古代的时候都曾经崇拜过乌鸦。上古神话有三足神乌为王母取食的神话,已将乌鸦称为“神乌”。
对于这样的传说,原因很简单。如同我们今天崇拜龙,以及许多部落崇拜熊,虎,鹿等等一样,“乌鸦”也是满清的一种部落图腾。这是古人们凝聚本部落力量的一种信仰符号,也是部落演变过程中的文化内涵。所以,清统一中国后。在紫禁城的坤宁宫祭祖的神像上,就有乌鸦的形象。帝王们都要对它顶礼膜拜,把乌鸦视为保佑大清江山的神鸟。 看到如此的介绍,和心中原有的印象,形成很大的反差。空闲时,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对乌鸦有了更多的了解。有学者认为,乌鸦甚至可能是地球上除了人类以外最聪明的动物,虽然它的大脑占身体比重比大猩猩和海豚小一些,但它的大脑开发程度却比后两者要好得多。
除了高智商的优点之外,乌鸦还是很有孝心的小鸟.《本草纲目·禽部》载:“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文字说的是,小乌鸦长大以后,老乌鸦不能飞了,不能自己找食物了,小乌鸦会反过来找食物喂养它的母亲。
“乌鸦反哺”的故事经一代代相传,如今已为很多人知晓。在某种意义上,萦绕在人们心头的“反哺情结”,至今仍是维系社会及家庭走向和谐,温馨和安宁的重要力量。
如此聪慧,善良的小鸟,按理说,应该称之为“鸟中凤凰”。而千百年
来,人们对它却是百般的丑化和歧视,这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然而,回顾起生活中那些装模作样的众生相,让我似乎明白了其中的一些原因.在是非混淆的时候,黑白原本就是颠倒的。
由此,我心中恍然一亮,同时在心里感受到乌鸦的强大。弱小的乌鸦,不能象喜鹊那样受到人们的赞美。但它们面对那些世俗的偏见和歧视,面对那些铺天盖地的流言蜚语,表现出的是那非凡的包容和肚量。它们始终笑对那些世俗的冷嘲热讽,它们不需要别人为自己正名,它们不在乎别人是如何看待它们,它们也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
乌鸦的从容和淡定,让我明白了一个很浅显的道理。淡泊地生活着,走自己的路,这是人生快乐的源泉。我记得狄更斯说过这样的话: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当你有了自己明确的人生目标,有了自己积极的生活方式,任何人或事都不能阻挡自己的快乐。
乌鸦是一种群居性动物,在世俗的生活中,它们尚能有着如此罕见的智慧和良好的心态。鸟类尚且如此,而同样是群居性的人类呢?是不是也应该从中受到一些生活的启示?!
篇五:小麻雀找答案
小麻雀找答案
小麻雀刚出生,麻雀妈妈就告诉他:“孩子,你要乖乖的,要和别人和谐相处呀!”小麻雀疑惑地问:“妈妈,什么叫做?和谐相处?啊?”麻雀妈妈摸了摸小麻雀的头,笑着说:“这就要靠你自己去找答案了。”
刚学会飞,小麻雀便离开了家去找“与别人和谐相处”的方法了。小麻雀见到乌鸦大婶,便飞去问:“乌鸦婶婶,你好。”乌鸦笑开了眼:“哦,小麻雀,你好呀!怎么了?”“婶婶,我想问一下,怎样才能与别人和谐相处呀?”“哦,这不简单嘛?不就是和别人多相处,多交流嘛!”小麻雀听得一知半解,怎么?多与别人相处就行了吗?那怎样相处呀?“小麻雀,你别听他乱说!”住在树下的狐狸也来凑热闹,“你看我平时和虎大王相处多好啊。问我准没有错!”狐狸还装腔作势,挺直了腰,拍了拍胸膛。小麻雀高兴地问:“狐狸大哥,那你是怎样与虎大王和谐相处的?”“嘻,还不容易嘛。”狐狸眯起眼睛,“只要他说什么,你都赞同不行了!”“哦?就这么简易?”小麻雀像抓住了什么要领,惊喜地问。“当然!”
从此,别人问什么,小麻雀都赞同或者附和。刚开始,森林里动物都以为他嘴巴甜而来和他玩。但是,好景不长,当大家发现了他的见风使舵,便全都溜光了,不再和他交往、相处。 小麻雀伤心极了,回到家:“妈妈,为什么我迎合着别人,别人还是讨厌我呢?”麻雀妈妈语重心长地说:“与别人相处,光是迎合别人是不行的。你要在与别人同的基础上,保持自己的特别!快吧,快去寻找答案吧!”
小麻雀再次离开家,寻找“在同中见特别”的答案。突然,他看见两只松鼠在树上争吵着。棕色的松鼠捧着一颗栗子说:“这是我的!”一只深灰的松鼠把栗子抢过来:“是我的!”小麻雀飞过去问:“这栗子到底是谁的?”两只松鼠异口同声:“是我的!”深灰色的说:“小麻雀,你评评理,这栗子是我在树下捡到的,那不就是我的吗?”“对呀!”小麻雀点点头。棕色的一把拉住小麻雀说:“小麻雀,可是这是我辛苦地从树上摘来的,只是不小心掉到了树下,让他给捡了。”小麻雀说:“这也是你的!”“那到底是谁呀?”两松鼠同时问。小麻雀糊涂,但突然想到妈妈的话“同中见特别”,对呀,我要坚持自己的。小麻雀理直气壮地说:“棕色小松鼠,这应该是你的。深灰的,你不应该捡人家便宜呀!”就这样,矛盾解决了,小麻雀也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回到家,小麻雀高兴地对妈妈说:“我找到了,我找到与人相处的方法了。我要善于和谐别人,也要善于缓解矛盾,更要在交往相处保持自己的个性、见解。”麻雀妈妈笑了,孩子真的长大了。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