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年代,静心读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6:02:04 小学作文
篇一:摒弃浮躁 静心读书
摒弃浮躁 静心读书
今天,在城市的灰色天空里,还有谁听过那优雅飞翔的鸣禽一展歌喉?还有谁驻足在葱郁洗翠的山坡凝望过那远去的流云和映绿的湖面?又有谁在寂静的午后轻吟过那些久远的歌谣?或者流连于乡间村野里那些草丛中蛐蛐的浅斟低唱?
是啊!不多啦!对于绝大多数现代都市人而言,这只是一个梦境!因为我们不得不在城市里蜗居,我们不得不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我们不得不为了名利而在红尘里追逐,越来越拥挤的城市空间,越来越快节奏的生活步伐。越来越亢奋的生存环境,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心存浮躁的时代。
然而,教师这个职业,这个安贫乐道的职业;这个一群两袖清风自命清高的人所从事的安贫乐道的职业。随着时代趋渐尊师重教,更多地成为高风亮节的代名词,可是作为教师,我们又何尝不在思索?与其,人云亦云地捧着“园丁、红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美誉自我陶醉,不如扪心自问在浮躁的年代,面对城市里高楼林立之景,“园丁”如何悠然自得浇灌祖国的花朵;面对社会上骄奢淫逸之风,“红烛”如何心底无私奉献自己的青春;面对心灵中蠢蠢欲动之意,“工程师”如何游刃有余鞭策人类灵魂。
我想只有从一本本好书中走过、只有触摸了那一束束厚重挺直的书脊,嗅到了那一缕缕芳香的油墨气息,品铭了那一册册诲人不倦的书中所云,才不至于在浮躁中忘却自我,浑然不觉而留下太多生命遗憾。让我们用书籍滤去浮躁的尘埃吧!用书籍充实人生的肤浅吧!不因这个时代,只因我的名字是老师,只因在命运中我那满心憧憬勾勒未来的执着选择;只因在讲台上我那满腹豪情一脸正气的真情流露。我是老师,我与书籍今生为伴;我是老师,我用书籍淘洗心性。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修养,逻辑使人善辩。”的确,读书是能造就人的。
唐朝的大散文家韩愈曾经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的理解仅仅是传授道业,解除疑惑吗?不是,它应该有其真正的内涵方面,它是一种带有文化升值的文化成长。因此,我们教师应当传道授业解惑,也就应当拥有文化。孔子老人家一句“文不在兹乎?”意思是难道不在我这里吗?从一定角度也更加说明了拥有文化,博览群书是老师生存之必须。文化从何而来,莫过于一个字-----“书”。读书乃为人之道,乃为师之道。可见,读书对于教师这个职业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取法乎上”又是我们读书的重要原则,因为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我们如
果取法乎上,才能得中,取法乎中,只能得下。
当今的信息载体较多,报刊、图书、电视、网络。各种信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那么我们就有可能在取法乎下,这样不仅不能提高多少文化品位,而且对我们的文化产生一种负面效应。如果一味读没有太大文化含量的图书,即便是读上终生,也就是在下下层次徘徊。我觉得应该有舍有得,舍弃那种低层次文化,摄取那些高层次文化,从中感受到对心灵的震撼,达到以一当十的效应,拉长我们的精神生命和文化生命。
都说“相由心生”,其实什么事情都是如此,内在与外在相互影响,内在实质决定外在表象,外在表象反映内在实质。拥有先进的思想、高雅的情趣、优质的品位、丰富的内涵,以及窥观世界的全新视角,我们自然就成为一个不辜负社会信任的人民教师,成为一个真正的文化人。而实现这一切的先决条件就是取法乎上的读书原则。
拥有了读书原则,更要拥有一颗沉静的心。“轻则失根,躁则失君。”浮躁年代,最难能可贵的就是静心。静心既是读书的前提,也是读书的结果。诸葛亮有云:“大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智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可见,静心读书,方可入境,方可洗心,可以致远,可以悟道。只有静下心来,才能在“头悬梁,锥刺股”的读书之苦中,收获“黄金屋,颜如玉”,哪怕“凿
壁偷光”“囊萤映雪”也觉得无比快乐,也只有读书可以使我们驶入宁静的心灵港湾,拂去心灵的尘埃,给我静谧,给我豁然。
倘若老师人心躁动,学生又怎会安心求学,社会又怎会不浮躁呢?无论是从社会道义上讲,还是从教师职责上看,我们身为教师都应该静下心来,选择高层次的书籍阅读。这些也是教师得以生存的不二它法。
阳光和煦的午后,泡上一杯清茶,捧上一本经典,静心读之。你会庆幸,尘世的一切嘈杂和烦恼都随风而去,你却没有错过这个世间如此美好的事物----书籍。你会庆幸,轻松地享受绝对的自我,你没有错过弥补自己文化缺陷的最好时机。
“两袖清风褒生涯,腹有读书气自华。”不正是浮躁年代下,教师的形象描述吗?让我们为自己的心灵创造和垦植一方精神领域的绿荫和净土,让崇高的生命更加滋润,更有韵味。用眼睛去感知、用心灵去触摸和思索,挣脱尘世的纷扰,功名的束缚,灯红酒绿的诱惑,走进博大精深的知识殿堂,品赏人学最强逼的思想盛宴。
摒弃浮躁,静心读书。做一身书香气质的文化教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篇二:《浮躁与静心》读书笔记
《浮躁与静心》读书笔记
最近读了《浮躁与静心》这本书,还没有打开书页,书名就已经感染了我,那几天,我就觉得自己是个浮躁的人,需要静心,这本书真的是买得恰到好处。终于,这本书在半个月的时间里看完了,特写下读书笔记两则,与大家共同分享。
读书笔记(一)
读“贫穷只是生活的外衣”有感:我们当中肯定有人经历过童年时代艰难的岁月,至少我就是一个,吃过胡萝卜为主的米饭,穿过补丁的衣服,但是日子总算过来了。所以现在的我不是把金钱看得很重,因为我也知道,比我富裕的人比比皆是,比我贫穷的人也无处不有,我有现在的生活很满足了。正如作者所说的“我相信贫穷不是什么罪过,富有也不是什么美德。如果因贫穷而卑微而抬不起头来,才真正使人所鄙夷。而富有的人,应该心中充满爱,去享受、珍惜自己和别人的生命。”对于金钱的看法,我始终抱着一颗平常的心,有则多用,无则少用,不必太吝啬,也不必太奢侈。在这篇文章中,我特别鄙视主人公的班主任,就因为主人公由于贫穷穿了妈妈以前的式样老旧、滑稽的衣服,而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话:“你们家没有人管你了?穿成这样就来上课。赶紧回教室去,不要在外面给我丢人。”
我想,这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说的话吗?他的师德,他的关爱就是这样体现的吗?我很气愤,当然,这也给了我启示,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千万不能以这位班主任为榜样,孩子们的内心都是很脆弱的,我们的言行举止要时刻尊重孩子们,循循善诱、关爱呵护,这才是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吗?也许我这一生不会有什么大荣誉,但是我会时时刻刻记得我是一名教师,我会努力地去关爱孩子们、教育孩子们。
读书笔记(二)
读“世事随缘“有感:“人生如诗,有温馨的浪漫也有严酷的现实;人生如歌,有欢愉的高歌也有沉郁的低喃。人生就像五彩绚丽的舞台,有被众星拱月
的主角,也有默默无闻的配角。面对世事沉浮想要‘胜似闲庭信步’,就得有豁达的襟怀。人要学会豁达一点,对喜怒哀乐都淡漠随性一点,学会一种快乐的心态,这样你的世界才是美好的。”在本文中,主人公讲了一个小小的故事,哲理性确实很强,真所谓小事情大道理。在一座寺院里,小和尚建议老和尚在寺院力撒些草籽,让寺院变得春季盎然,老和尚说“随时!”过了很多天,在撒种子的时候秋风四起,种子飘走了,小和尚很着急,老和尚说:“随性!”又过了几天,种子被鸟吃了很多,老和尚说:“随遇!”几天后,种子被暴雨冲走了,老和尚说:“随缘!”再几天后,地上竟然冒出许多嫩绿的草芽,小和尚高兴地直奔,老和尚说:“随喜!”是呀,心情的快乐并不是你拥有什么,而是你怎样看待自己所拥有的。“世界上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生活中有很多糟糕事,听了不如不听,见了不如不见,要有盲者、聋者的智慧,去听无声之声,去看无色之色。所以,我觉得我需要让自己的心境变宽。在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上难免有几个“难教育”的“调皮鬼”,有的时候真的觉得他们“不可理喻”、“无可救药”,我是束手无策,身心憔悴,但是现在的我不同了,渐渐容忍他们的调皮捣蛋,因为毕竟他们是“孩子”,控制能力还是很有限的,虽然持着宽容的态度,但是对他们的教育我还是坚持不懈的,我会耐心地教育和引导他们,多次找他们谈心,循循善诱,怀着一颗期待的心,相信他们会长大的。
篇三:拒绝浮躁,静心学习———国旗下演讲
拒绝浮躁,静心学习
“浮躁”,在《辞海》里的解释为轻率,急躁。引申而言,浮躁在心理上表现为一种冲动性、盲目性;在情绪上表现为一种急躁心态,急功近利;在行动上表现为缺乏理智,盲目冒险。试看天下有多少人因为少了耐心,多了急躁;少了冷静,多了盲目;少了脚踏实地,多了急于求成而以失败告终。在学习中浮躁的具体表现为:行动盲目,缺乏思考和计划,做事心神不定,缺乏恒心和毅力:急于求成,不能脚踏实地。
而我们现在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些情况:上课铃一响,还有部分同学精神不振,神游天外;下课铃一响,神清气爽,行动敏捷,楼道中教室里三五成群或嬉戏或打闹或聊天,不亦乐乎,作业拖延,背诵拖拉,无目标或无动力无压力,每天得过且过,明明检查通不过,却老子天下第一你能奈我何,或砍头不过碗大的疤,十八年后又一条好汉的气魄,这气魄若用在学习上,何科不成。
同学们,鲜花无语却芬芳,大地无语却厚实,天空无语高远,大海无语壮阔。静水流深,沉静是一种力量:狮子不必咆哮,却深藏威严;卧鹰不必高飞,却志存高远;静水流深,却充满内在活力。我们需要持久的耐心和沉静的力量。培根说:“名声是条河,轻浮和空虚的东西漂流在上,而沉重和坚实的东西下沉到河底。”浮躁者的双手永远也拖不起事业的辉煌,浮躁者的双脚永远踏不上成功的顶峰。理
智使人清醒,浮躁使人狂妄;成功远离浮躁,失败亲近浮躁。做为一个奋发向上的狮山少年,我们必须拒绝浮躁。
拒绝浮躁,静心学习,我们要做到三点:
一靠正气定力。正气来自心正,心正则有定力。有了这种定力,面对诸如网络、游戏、等各种诱惑,就不会魂不守舍,甚至玩物丧志。任凭风浪起,任凭诱惑多,始终做到志存高远,宠辱不惊,远离浮躁。 二靠涵养静气。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也是东方智慧之一。诸葛亮《诫子书》上说:“夫君子之行,静心修身,俭以养傅。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诸葛亮激励后人的千古名句,每每读之,总是发人深省。在紧张的学习中,面对繁杂的学习任务,各种有形无形的压力,我们要静下心来,保持清醒的头脑。 三靠知识支撑。知识是战胜愚昧的最有力武器,更是涵养静气的摇篮。越是博学的人,越是视野开阔,越是做事心中有底,主心骨不变。越是读书多、知识面宽广的人,越是气质高雅。“腹有诗书气自华”者鄙视庸俗,抵制诱惑。“读书出佛”,这是拒绝浮躁,清净、安静人生之要诀。
走好每一步,成就每一天。时间总比想象中过得要快,刚进学校时的激动和羞涩还历历在目,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开启了高中三年的奋斗历程。如果一次次枯燥的习题演算换来的是通往知识殿堂的钥匙,如果一回回疲惫乏味换来的是自身素质的完善和提高,如果今天的坚信和汗水换来的是中学里这段生命的辉煌,那么我们还有什么怨言呢?
我们须得明白,人的成长其实就是一个抵制诱惑、抵制干扰的过程,虽然你我不愿意面对,可确实不容回避,诱惑不在强弱,干扰不在大小。对于学习的消极影响都不可小视,因而抵制诱惑和干扰的能力就成了我们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必修课。尽管辛苦,尽管困惑,我们还是要把握好每一个今天,虽然不是每一天都能有非常明显的进步,但今天你搬来的一块砖,虽然朴素微不足道,却垫起了你明天的一段高度。所以亲爱的同学们,为了我们的梦想,为了我们是骄傲的狮山少年,让我们一起努力:拒绝浮躁,静心学习!
篇四:远离浮躁,静心学习
远离浮躁,静心学习
1、考试焦虑,动力不足
考试焦虑体现在对考分的过分看重,平时不太注意自己的学习过程,对自己缺乏高标准、严要求,考前临阵磨枪,准备不充分,考试信心不足,极易产生焦虑情绪。
考完后,只会盯着自己的考试结果,不会认真去反思。当看到考试成绩与自己的期望值有较大差距时,不禁焦虑起来。说到底是对自己学业前途的焦虑。学习动力不足(即学习动机问题)也常常令同学们苦恼。
对策:只有减轻心理负担与学习负担,才能减轻学习上和精神上的压力,才能健康愉快地成长。为了缓解和消除考试焦虑,可以尝试以下策略: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过高或过低的目标都容易使自己产生失败体验而导致心理压力。未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未知数,不要过多地担忧将来的事情,而应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现实的生活和学习中去。考前作好知识准备以及应付考试突发事件的对策和心理准备,有备才能无患。不妨采用“极限思维法”,想像你所焦虑的事件可能的最坏结果。你就会发现现状还是值得乐观的。
2、焦虑浮躁,急于求成。
越接近高考,有的同学的心理负荷就越大,表现为焦虑、浮躁。主要是由于升学愿望强烈,急于提高成绩,结果欲速则不达,屡次出现现实与愿望脱节的矛盾,就产生了焦虑、浮躁心理情绪。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显得非常浮躁,很难安下心来学习,有时,不把老师的指导当一回事,自以为是;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
对策:要对这些同学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应该指出的是,浮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主要是缺乏相关的情感体验和正确的思想意识。对于这
种同学来说,往往要经历过失败和挫折才会觉醒。班主任如果能够引用一些往届生的典型事例来进行教育效果会更好。
3、封闭保守,寂寞枯燥
高三学习竞争激烈,导致有些同学恐怕别人超过了自己,学习保守,不仅不回答别人的提问,不和别人交流学习方法,而且有了疑问也不愿问别人,把“问”看作是在浪费时间,“闭门造车”,把自己封闭起来。呈现出缺少合作的保守心态,严重影响了学习效率,越复习越退步。由于学习繁忙、生活单调,缺少交流与沟通,一部分同学心理上呈现出寂寞、枯燥的心态,他们渴望与父母、老师、同学交流,希望从他们那里获得安慰、同情和鼓励。他们表现形式为渴望放假,喜欢回到家里看电视或独自躲在房间。
对策:调整人际关系,改变不良社会认知。由于思想性格上的原因,有些同学在学习与生活的过程中,都处于一种相对孤立和自我封闭的状态,这种孤独感的日益增强直接导致了自我评价的降低,尤其是在人际关系方面,它反过来又进一步促使自身变得更加孤独和离群。一般来说,人际关系的不和谐或恶化,是个体产生孤独感的直接来源,改善人际关系则可以有效消除它的滋生土壤。所以鼓励这些同学注意培养自己生活的乐趣,经常抽出一点时间主动接触别人,逐渐改变自己封闭的生活方式。如感到沟通比困难时尽量做一些社交方面的训练,并有意识地参加一些群体活动以获得参与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与他人融为一体,并在与其他同学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乐趣。
4、急功近利,缺乏耐性
在基础复习过程中,由于复习的内容多而细,所以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应付。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同学往往显得不耐烦,特别是面对似乎很熟悉的教材就更加没有兴趣了。由于急功近利的思想作怪,所以很容易倾向于放弃课本的复习,取而代之的是综合训练题。结果一做综合题又发现错漏不少,所以信心大减,最后就陷进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局面。
对策:正确认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和第一阶段的复习重点是什么。对待基
础知识的复习,必须要做到细心、精心、耐心、潜心和恒心,要有长线投资的意识。在开始阶段,也许基础知识的价值是体现不出来的,但一到能力考试的时候,就觉得非常重要了。所以必须及时转变观念,把立足点定在基础这块重要的基石上。狠抓书本,狠抓基础。
5、好高骛远,眼高手低
不少同学在开始阶段对自己的定位都比较高,好像非二本以上院校不读。表面上看来,理想是美好的。但往往眼高手低,只有美好的憧憬,却没有具体的行动。显然,只有心动而没有行动,最终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对策:对自己的目标要合理定位,起点不能太高。先考虑近期的目标,当近期目标实现后,再考虑下一阶段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每天多做一点点,迈小步,稳步走。目标固然重要,但行动才是关键,只有行动,才能将希望逐步变为现实!让我们记住:一张地图无论多么详尽,也无法帮助它的主人前进一步!
篇五:静心读书
静心读书,用爱教书
邓丽芳
现在的人读书太少了,喜欢读书的老师也越来越少,于是在课堂上听到的多是陈旧的知识或者讲了一轮又一轮的例子,缺乏新意。老师们可以辛辛苦苦陪着学生做题,可以费尽心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却真的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静静读书,网络、期刊永远代替不了经典,快餐式阅读永远取代不了静思默想。我想,对一个教师来说,读书是教书的准备,教书是读书的升华。如果教书是累累的果实,那么读书是源源不断的水分和营养。我们要善于从中汲取,让教育更加丰富多彩,更加与时俱进,更加深入人心。
好书是良师,静心阅读,大大提高我们工作的效率。
在教学工作中,对学困生的帮助是我们工作的重要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感到苦恼和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无衷的精神状态。”老师们通常依靠自己在长期的教学中不断积累的好方法好经验,千方百计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努力改变这种无动于衷。可是有时候,老套的说教、陈旧的经验收效甚微。那么如何因人而异,点燃起这些学生“兴趣”的火花呢?我想我们需要终生学习,不仅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反思,而且要从书本上学习,对于教师来讲,许多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都是很值得我们长期阅读和借鉴的。科学理论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便于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现状,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正如书中所言:“只有读书,我们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
有读书,我们才能生成新的信息,较好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传递;只有读书,我们才能出色地引领学生读书,才能让学生因我们的存在而更加出色;只有读书,我们才能更好地走近学生,直至走进学生”。只有读书,我们才能创新性开展工作,向孩子们恰当传递我们的爱。
好书是益友,静心阅读,我们的人生更丰富。
汉代大学者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的确,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丰富阅历,益于人生。现实生活中,教师常常是抬头一堆作业,低头试卷一堆,累完作业只想歇会儿,哪里还有读书的时间。郭沫若说过“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尝试每天给自己一点时间读一本躺在家里书架上落满灰尘的书,一定会燃起你阅读的愿望,静下心来阅读各类的好书可以使头脑更加清醒,视野更加开阔,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丰富我们的人生。温总理说:“书籍本身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这也就说是一个人通过读书提升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素养,进而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所以,读书关系到民族的希望。
好书是精神食粮,静心阅读,我们的心胸更宽阔。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正如古人所云:学
皆成性。不仅如此,连心智上的各种障碍都可以读适当之书而令其开豁。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棘手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或许,我们可以借助书籍来排解。尽管它不能呈现给我们解决某一个问题的具体办法,但是,它会告诉我们对与错、是与非,它会缓解我们郁闷的心情,它会像一个老朋友轻轻地安慰我们焦虑或烦躁的心情。“腹有诗书气自华”。没有书本的滋润,缺少智慧的阳光,人的精神世界就会干缩枯萎,思想底色就暗淡无光。在适当的时候阅读适当的书籍,可以开阔心胸,净化心灵。正确引导学生阅读健康的书籍,用我们的身体力行感染学生,做一个爱读书会读书的人。懂得从书中汲取营养,使他们在生活上、学习中拥有勇气、友爱、责任、自信、坚持、乐观的生活态度,伴随他们幸福地成长。
读书是吸收,是欣赏。教书是付出,是分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就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通过读书启迪我们智慧,丰富我们的人生。把自己一生读书的收获与学生分享。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