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经济不平等与可持续发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1:22:58 体裁作文
经济不平等与可持续发展体裁作文

篇一: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课程的考试 100分

一、单选 ( 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

1. 低碳经济的特征不包括下列哪项?

A.低能耗

B.低排放

C.低污染

D.低收益

2. 美国专家建议的国际合作优先领域不包括下列哪项?

A.采用低排放的煤炭技术

B.能源效率和节能措施

C.开发先进的智能电网

D.大力开展火力发电

3. 低碳经济3个起因中不包括下列哪项?

A.扩大影响力

B.气候变化

C.能源安全

D.国际竞争

4. 从1982年到2002年,玉龙雪山最大的白水1号冰川冰舌大约后退了多少米?

A.150米

B.250米

C.350米

D.450米

5. 中国低海拔的沿海地区居住着近()人口。

A.6亿

B.7亿

C.8亿

D.9亿

6. 中国第一部针对全球变暖的政策方案叫什么?

A.《中国21世纪议程》

B.《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C.《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D.《中国能源白皮书》

7. 英国和美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存量达1100吨,而中国人均存量为()

A.33吨

B.66吨

C.99吨

D.666吨

8. 日本的《美丽星球50》,目标是在哪一年进入低碳社会?

A.2010年

B.2020年

C.2030年

D.2050年

9. 中国人均能源资源的探明量为世界人均量的多少?

A.51%

B.61%

C.71%

D.81%

10. 下列不属于有效的政策工具的是哪项?

A.命令控制手段

B.引进外资,刺激发展

C.财政手段与激励

D.支持、信息和自愿行动

二、多选 ( 共 5 小题,总分: 20 分)

1. 低碳发展融资安排包括下列哪些?

A.全球清洁能源基金

B.全球强制上网定价

C.改革清洁发展机制

D.与森林有关的融资机制

2. 中国发展低碳的、以煤为主的经济,到2025年的进展包括下列哪些?

A.燃煤电厂采用气化,开始用多联产

B.所有建筑采用强制能效的标准

C.核电比2002年增加10倍

D.风能和太阳能显著增加

3. 胡锦涛指出,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继续采取哪些强有力的措施?

A.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

B.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C.大力增加森林碳汇

D.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4. 社会经济体制机制的改革调整包括下列哪些方面?

A.实行总量控制和碳交易

B.增收碳税,构建绿色财税体系

C.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监管标准

D.鼓励大规模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

5. 关于低碳发展的建议有哪些?

A.摸清底数:本地区碳足迹,部门行业排放情况

B.科学定位:本地区、部门、企业在全国的位置

C.制定规划:国家重点发展产业、碳排放预测

D.技术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制高点

三、判断 ( 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

1. 中国的能耗在90年代还比较平稳,但是到新世纪后增长的非常快,几乎到了和GDP增长的1:1的程度。

正确

错误

2. 保定是我国低碳城市试点之一。

正确

错误

3. 为了实现阻止全球变暖的长期减排目标,不必采取成本更高的技术措施。

正确

错误

4. 现在我国的碳排放量已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

正确

错误

5. 现在全球普遍认为核能是二十一世纪骨干的能源。

正确

错误

6. 从工业革命开始到2004年,每10吨二氧化碳中,有7吨是富国排放的。

正确

错误

7. 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京都议定书》都明确规定了“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正确

错误

8. 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排放碳方面特别的有利。

正确

错误

9. 节能开始的时候是成本很低或零成本或负成本,越往后成本越高,而且最后终究会有一个限度。

正确

错误

10. 据研究,中国2004年净出口产品排放二氧化碳约11亿吨,这表明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及产生的温室气体中,约1/4是由出口产品造成的。

正确

错误

篇二: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课程的考试 100分

一、单选 ( 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

1. 低碳经济的特征不包括下列哪项?

A.低能耗

B.低排放

C.低污染

D.低收益(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经济不平等与可持续发展)

2. 美国专家建议的国际合作优先领域不包括下列哪项?

A.采用低排放的煤炭技术

B.能源效率和节能措施

C.开发先进的智能电网

D.大力开展火力发电

3. 低碳经济3个起因中不包括下列哪项?

A.扩大影响力

B.气候变化

C.能源安全

D.国际竞争

4. 从1982年到2002年,玉龙雪山最大的白水1号冰川冰舌大约后退了多少米?

A.150米

B.250米

C.350米

D.450米

5. 中国低海拔的沿海地区居住着近()人口。

A.6亿

B.7亿

C.8亿

D.9亿

6. 中国第一部针对全球变暖的政策方案叫什么?

A.《中国21世纪议程》

B.《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C.《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D.《中国能源白皮书》

7. 英国和美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存量达1100吨,而中国人均存量为()

A.33吨

B.66吨

C.99吨

D.666吨

8. 日本的《美丽星球50》,目标是在哪一年进入低碳社会?

A.2010年

B.2020年

C.2030年

D.2050年

9. 中国人均能源资源的探明量为世界人均量的多少?

A.51%

B.61%

C.71%

D.81%

10. 下列不属于有效的政策工具的是哪项?

A.命令控制手段

B.引进外资,刺激发展

C.财政手段与激励

D.支持、信息和自愿行动

二、多选 ( 共 5 小题,总分: 20 分)

1. 低碳发展融资安排包括下列哪些?

A.全球清洁能源基金

B.全球强制上网定价

C.改革清洁发展机制

D.与森林有关的融资机制

2. 中国发展低碳的、以煤为主的经济,到2025年的进展包括下列哪些?

A.燃煤电厂采用气化,开始用多联产

B.所有建筑采用强制能效的标准

C.核电比2002年增加10倍

D.风能和太阳能显著增加

3. 胡锦涛指出,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继续采取哪些强有力的措施?

A.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

B.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C.大力增加森林碳汇

D.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4. 社会经济体制机制的改革调整包括下列哪些方面?

A.实行总量控制和碳交易

B.增收碳税,构建绿色财税体系

C.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监管标准

D.鼓励大规模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

5. 关于低碳发展的建议有哪些?

A.摸清底数:本地区碳足迹,部门行业排放情况

B.科学定位:本地区、部门、企业在全国的位置

C.制定规划:国家重点发展产业、碳排放预测

D.技术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制高点

三、判断 ( 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

1. 中国的能耗在90年代还比较平稳,但是到新世纪后增长的非常快,几乎到了和GDP增长的1:1的程度。

正确

错误

2. 保定是我国低碳城市试点之一。

正确

错误

3. 为了实现阻止全球变暖的长期减排目标,不必采取成本更高的技术措施。

正确

错误

4. 现在我国的碳排放量已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

正确

错误

5. 现在全球普遍认为核能是二十一世纪骨干的能源。

正确

错误

6. 从工业革命开始到2004年,每10吨二氧化碳中,有7吨是富国排放的。

正确

错误

7. 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京都议定书》都明确规定了“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正确

错误

8. 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排放碳方面特别的有利。

正确

错误

9. 节能开始的时候是成本很低或零成本或负成本,越往后成本越高,而且最后终究会有一个限度。

正确

错误

10. 据研究,中国2004年净出口产品排放二氧化碳约11亿吨,这表明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及产生的温室气体中,约1/4是由出口产品造成的。

正确

错误

篇三:不确定的复兴不平等是否会威胁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不确定的复兴:不平等是否会威胁中国的可持

续发展

——陆铭教授在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讲演

? 2012-06-02 08:07:54 来源:文汇报2011-12-26

大量财政转移用于欠发达地区的生产,但是很少有人问这样的问题,用财政转移的方式实现区域间平衡发展效果如何?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实现区域平衡发展?

中国应对收入差距的政策思路应该是,先动人,再动钱。动人,意味着更自由的人口流动、更公平的劳动力市场竞争和行业进入;动钱则要建立在动人的基础上,通过地区间、城乡间和城市内部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来缩小人们的实际福利差距。

陆铭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目前作为富布莱特学者工作于美国哈佛大学和国家经济研究局。作为兼职教授受聘于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作为兼职(客座)研究员受聘于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和日本一桥大学。曾担任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咨询专家。

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社会经济学。研究成果获得包括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一、二、三等奖、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

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在内的多个奖项。获得的荣誉包括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教委“曙光学者”、上海市领军人才和上海市十大青年经济人物。

如果用两个词来概括当前中国的状况,第一个词我会选择“复兴”,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且可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第二个词,我会选择“不确定”,中国当前正面临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收入不平等、腐败、环境污染、社会不满,??这些问题都可能威胁到中国良好的发展势头。中国经济就好像一辆行驶中的自行车,跑得太快会出事,但慢了也会摔倒,因此,平稳而可持续的发展是决定中国能否度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收入不平等问题是这个阶段最为严峻的挑战,如果这一问题不得到解决,中国完全可能陷入“拉美化”,收入差距可能会居高不下,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将停滞。

最近的“占领华尔街”和“占领哈佛”等一系列事件,也指向了经济学。经济学家不关心不平等问题吗?错。经济学家不仅关心不平等,而且非常关心不平等。差别在于,经济学家并不简单地将不平等看作是个“公平与否”的问题,而是更关注不平等是否会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中国,不平等往往与一系列的政策管制有关,要减少不平等,恰恰需要更自由竞争的市场体制。

收入差距仍然可被接受吗

值得警惕的是,在当代中国,随着移民的增长,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越来越被人们所感知,地区内收入差距又在扩大。同时,中国的“社会流动性”在下降,穷人致富的机会越来越小。

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当前中国的收入差距明显更高,2007年测算的基尼系数大约在0.46左右。如果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比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都更大。当然,拉美国家收入差距更大,基尼系数超过0.5,甚至接近0.6。

但是和人们的印象不同的是,中国总体的收入差距在1990年代中期以来并没有非常明显的上升。可能会有人说,肯定是数据出了问题,是高收入者低报收入,造成了收入差距被低估。没有数据证明的事,谁都不好说。而我们确切知道的是,1990年代中期,随着粮食价格被放开,农村居民收入有较明显的增长,城乡差距在那些年有所下降,缓解了收入差距上升的趋势。另外,中国东部省份之间出现了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而东部又占有了中国人口一个较大的比例,这也使总体收入差距不至于过快提高。那么,为什么人们普遍感觉到收入差距在扩大呢?从数据上来看,城市内部的收入差距在不断上升,而作为广大城市居民来说,这个收入差距却是直接被感知到的。

国际上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中国收入如此不平等,但好像中国社会仍然比较稳定。我认为主要有三点原因。

首先,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的地区间物价水平差距非常大,如果考虑到这一点,中国总体的实际收入基尼系数只有0.4左右。相比之下,在一个小国家或地区间物价差异不大的国家,名义的收入差距和实际的收入差距就没有那么明显的差别。

第二个原因是,中国的收入差距有相当大的一个构成是城乡间和地区间的收入差距,这类收入差距不太被人们所感知。人们所感受到的往往是地区内部收入

差距,而这一收入差距指标却并不算高。中国在这一点上与印度等国家不同,在印度,富人和穷人住得很近,巨大的地区内收入差距比较容易感受到,好在印度人比较认命,对收入差距的容忍度比较高。

第三个原因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社会流动性”比较高,穷人变成富人的希望和可能性比较高,这就使收入差距的可接受程度大大提高了。值得警惕的是,在当代中国,随着移民的增长,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越来越被人们所感知,地区内收入差距又在扩大。同时,中国的“社会流动性”在下降,穷人致富的机会越来越小。

不平等还是不公平

如果以城市间人口规模差距的指标来看,中国城市的人口集聚远远低于世界上的其他市场经济国家,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人口未充分流动对于人口分布的扭曲作用。

收入不平等和不公平不能简单地划等号。如果收入不平等是基于能力的,我想大家不会觉得有什么。比如说,姚明和郎朗的收入比普通人高很多倍,但大家也没意见,人家同样出身于普通家庭,谁叫你不够高不够壮,年轻时不努力练琴呢?但是,不公平却意味着,同样能力的人却机会不同,有些人有的机会你却不能有,那你就不高兴了。中国的问题是,收入不平等的成因中有相当多的原因与机会不均等有关,而机会不均等又往往与政策有关。

前面说到过,中国的收入不平等中最主要的构成就是城乡间的差距。城乡间差距与户籍制度有紧密的联系。一个没有城市户籍的农民如果去城市里打工,将

面临劳动力市场歧视、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包括医疗、子女教育和廉租房)等一系列差别化待遇,而随着年龄增大,这些问题越来越显现出来。于是,中国典型的现象是,年轻的农民进城打工,年龄大了,再回到老家务农。相对来说,留在城里的更多是致富了的农民,或者通过接受大学教育跳出“农门”的人。

人口不能自由流动的结果一定是不利于缩小城乡间和地区间的收入差距。我们在计算城乡间和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时候,先要将一个地方的总收入除以人口,求得人均收入,然后再用某个指标来度量收入差距。如果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更快,而这些地方的人口却没有同步地增长,留下的主要是高收入和高学历的人,那么,人均收入的差距当然会扩大,这是个非常简单的算术问题。

由于人口的自由流动受到了限制,导致中国出现了特有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两个进程脱节的现象。如果以二、三产业GDP占总体GDP的比重来度量,中国的工业化程度已经达到90%,而以城市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度量的城市化水平却只有50%,这里城市常住人口包括没有城市户籍但却在城市每年居住超过半年的进城农民,如果这部分人不包括在城市人口里的话,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就只有三分之一左右。如果说二、三产业主要是在城市里生产的,那相当于中国50%的人口大约生产了90%的GDP,城乡差距怎么会不大呢?

再来说地区间差距,这是中国收入差距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构成。从城市一级的数据来看,中国城市间出现了非常明显的经济集聚现象,经济活动越来越向沿海地区和区域性的中心城市集聚,这是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但是,中国的人口却仅仅出现了微弱的集聚趋势,如果以城市间人口规模差距的指标来看,中国城市的人口集聚远远低于世界上的其他市场经济国家,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人口未充分流动对于人口分布的扭曲作用。经济集聚了,人却没有相应地动起

篇四:浅谈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时提出的新的经济展模式,影响着全球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使中国在面临国际社会要求的巨大减排压力时有所应对,还助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低碳经济的特征使得中国以煤炭消耗为主的工业发展模式面临巨大挑战,。

【关键词】中国;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与措施

一、关于低碳经济

(一)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

低碳经济是在以全球气候变化为主的国际大背景下提出的。由于世界人口不断增长,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能源使用的现状带来的环境问题越发凸显,已经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发展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不仅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更成为各国共同保卫全球生态安全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1.高耗能产业的发展使得能源资源日益枯竭。科技的飞速发展促使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全世界人口正在不断增加,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能源问题而导致的政治矛盾、民族冲突、甚至流血事件还在不断发生。现有能源资源的枯竭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2.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与不合理利用造成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在工业革命迅猛发展二百多年时间里,由于沉醉于这一革命所带来的巨大物质成果,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不断被忽视,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遭到严重破坏。

二、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中国经济发展的转型需要

1.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与国际社会的舆论压力使得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迫在眉睫。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减缓和适应这种气候变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同时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潮流掀起了新的技术、经济、贸易竞争。低碳能源技术已成为世界科技创新与竞争的重点,甚至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标志。众多发达国家已经率先进入低碳经济这一发展阶段,大

2.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转型压力与环境污染使得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

由于我国传统经济的粗放型发展特点,以重化工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的现状,使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加大。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粗放式的消费模式,都导致了能源消耗的加速。

(二)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国际社会要共同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更是加快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总人口占全球人的20%,但陆地面积仅占全球的7%,淡水资源更是少,面对资源供给的不足,我们必须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其由粗放经营转型至集约经营,由高碳经济转向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能缓解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减轻环境污染,更能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较快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既是目标,也是手段。中国在未来几十年里能否走到世界发展的前列,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在很大上程度由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状况决定,因此我们必须尽快采取行动与措施,积极应对,迎难而上,发展好低碳经济,实现经济的绿色转型,更平稳的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一)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

1.在减排成本方面,相较于发达国家,仅相当于框架公约规定的每吨减排成本的一半。再加上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发展中期,对能源的需求还在不断增长,符合减排条件的项目多、规模经济效应明显,有利于国际碳排放交易的展开,进而有利于将国际资金向减排项目引进。

2.在减排空间方面,由于我国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都处在高能耗阶段,节能技术水平还较低,能源管理还不近完善,能源效率明显偏低。因此,通过技术革新、改善管理等方式加快节能减排余地较大。

3.在技术合作潜力方面,一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在低碳技术方面存在较大落差,多项技术还处在探索阶段。另一方面,由于低碳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低碳技术国际合作的机会在不断增加,而发达国家在此方面已具有很多经验,技术也更加成熟。

(二)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劣势

1.资源结构不合理。面对目前经济发展的现状,我国面临着多个能源挑战。首先,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有很大依赖,并在短时间内难以减轻。其次,能源供给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难以减轻。这是中国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2.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爬坡阶段,经济的高速增长态势至少还要持续20到30年。由于人口增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第二

产业的比重也高于其他国家,能源的需求量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都在不断增长。

3.技术水平较为落后。提高我国的科技能力是在可持续发展框架?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⒄沟吞季茫Χ云虮浠母就揪丁N夜壳暗牡吞悸躺际跛皆堵浜笥诜⒋锕遥褂泻芏嗉际跎写τ谘芯拷锥危式鹞侍庖仓圃甲耪庑┘际醯慕徊窖蟹ⅰR虼酥泄牡吞季媒棠芊袼忱⒄梗诤艽蟪潭壬先【鲇谧灾鞔葱碌南冉际醯姆⒄埂?/p>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

低碳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有很大关系,应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我国在经济快速向前发展的同时对环境的破坏比较严重。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比例使得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加剧了我国的环境污染状况。纵观近几年我国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环境治理保护的投入,虽然在逐年增加,但这种投入程度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进一步加大。

四、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1.首先要坚持国家利益,正确评估我国关于温室气体的减排义务和责任。在国际气候谈判中,中国不能盲目跟风,须要有建设性的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计划。

2.摆脱对经济高增长的依赖症,逐渐适应和容忍在经济增速放缓,同时还要保证经济的发展质量。增速放缓从本质上讲就是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进而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加快为低碳经济的相关立法,建立和完善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激励机制。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保障。

4.加快推进低碳能源技术进步与创新,以提高能源效率,调整能源结构,同时优化产业结构,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和资源的循环利用。

参考文献:

[1]冯之浚,牛文元.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J].中国软科学,2009(8):10-16.

[2]曹新.加快推进中国能源结构的战略性调整[N].中国经济时报,2009-03-02.

[3]仇保兴.我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总体战略[J].特别关注,2009(9).

[4]佟占军,陈冰凌.论出镜记者的言语功力[J].媒体时代,2011.

[5]张婷,蔡海生,张学.新兴低碳经济时间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综述[J].金融教育研究,2013.

[6]田晓洁.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可行性思考[J],交通世界,2010.

篇五: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课程考试答案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