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圆圆和方方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9:14:34 体裁作文
圆圆和方方读后感体裁作文

篇一:《圆圆和方方》读后感

《圆圆和方方》读后感

读了《圆圆和方方》这篇文章,我深思起来,透过文章的字里行间,不由得浮想联翩,心中的感慨油然而生。

这篇文章写圆圆和方方开始都骄傲自满,总认为自己本领大,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别人的长处,因此他们还吵了起来。后来他们吵累了就睡觉了。圆圆梦见方方在建筑工地和农村,他是砖头和田地,圆圆很生气,他要把砖头和田地变成圆的,但工人和农民不同意。方方呢,在梦中梦见圆圆在马路上和炼油场,他是自行车的轮子和油罐,方方想把它们变成方的,但自行车的主人和油罐不同意。后来他们终于明白了方和圆各有各的优点,他们便再也不吵了,愉快地合作着,为人们做着更多更好的贡献。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真诚合作、取长补短,这样才会完善和美满。比如有一次我们要办小报。我是画画还可以,但字写得不行。而我的同桌字写得不错,但画画却不怎么样。如果我们各自办小报的话,肯定会出现这种情况:我的小报图案好看,但字不好,而他的小报则相反,字虽然好,但报上配的图案却不美。总之是我们各自的小报都不会很好。那么,我们如果合作起来办小报的话……哈!我的同桌也想到了这点,于是我们合作办小报,我负责画小报的图案,而同桌负责抄文字内容,结果,我们办出了一份精美的小报!当然,这样取长补短的事例还有很多,我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无论说是生活中的感受,还是这篇文章中的描述,都让我深深地感受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要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善于取长补短、真诚合作,就会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百仕达小学 503班 杨高阁

篇二:读《圆圆和方方》有感(周梓瑶)

读《圆圆和方方》有感

405 周梓瑶

我今年暑假看了叶永烈儿童文学系列之五《圆圆和方方》,这本书是由许多的科学童话组成的,非常有教育意义。从书中不但可以学到科学知识,还懂得了不少的人生道理,真可谓“一书多得”。

同学们,你们知道《圆圆和方方》这本书为什么会被写出来吗?原来这还跟叶永烈先生的两个儿子有关呢!他的两个儿子下象棋和陆军棋的时候对两种棋子的外形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象棋是圆形的,而陆军棋是方形的?孩子的问题引起了叶永烈先生的思考。他想:孩子们经常接触圆的东西、方的东西,可是对圆和方的知识并不了解。

他开始注意四周的东西:洗衣服用的搓衣板是方的,洗衣盆是圆的;火车的车厢是方的,车轮是圆的;洗脸的毛巾是方的,洗脸盆是圆的;书桌上的书是方的,纸是方的,字是方的,墨水瓶是圆的,胶水瓶是圆的,红印盒是圆的……这么一联想,他就进入了“童话世界”。

于是,他把圆的东西塑造成一个童话人物叫做“圆圆”;他把方的东西塑造成一个童话人物叫做“方方”。圆圆和方方互相不服气,通过各自做梦,圆的想代替方的,代不了,方的想代替圆的,也代不了。最后,他们互相尊重,共同合作。

《圆圆和方方》的故事让我想到了另两个故事:一个是《骆驼和羊》的故事,另一个是《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故事。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多向别人学习。

《圆圆和方方》这本书还有许多优秀的科学童话,像《螃蟹送信》就用有趣又易懂的语言告诉我们现代高科技养殖幼蟹,减少幼蟹死亡率的故事。《绿色的宝》告诉我们蓖麻的巨大用处。这些科学童话每篇都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喜欢科学童话的同学们,赶紧买一本来看一看吧!

指导老师:高亚琴

篇三:读后感

读《我国廉洁修身的历史传统》有感

在这个学期,我学习了《廉洁修身》大学教材版,学习后,我深有体会,明白了廉洁修身对于大学生在做人做事等方面的重要性。

文献综述

摘自《廉洁修身》第三章第二节我国廉洁修身的历史传统( P110-128)

一、民众褒与贬的为官之道。民众把官员分为两派,一派为清官,一派为贪官。清官即为廉政爱民,刚正不阿,不畏权贵,为民做事,让人民安居乐业的的官吏。而贪官则为凭借政治地位或权势,鱼肉百姓,搜刮民脂民膏,收取不法钱财的官吏。

二、古代知识分子的道德风范。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官僚阶层的道德人格的好坏直接影响统治阶级的利益,所以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知识分子的道德完善,主要以以下几个方面为主,1.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已任的志气;2.修身正行,严于律已的风范;3.发愤忘食,自强不息的精神;4.奉职循理,守官尽职的态度;

5.坚持真理,舍生取义的气节。

三、古代社会廉洁与贪腐的启示和警示。古代社会是否是廉洁之风盛行或者是贪污之风盛行,直接影响一个王朝的发展趋势。一是廉洁修身促使盛世的形成和蓬勃发展。二是贪污贿赂导致一个王朝的覆灭。

个人感想:

廉洁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学习和借鉴的意义,对于政府工作人员来说,廉洁修身文化能完善他们的道德品质,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他们的工作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廉洁修身,完善自我,在我的观点看来,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认识到廉洁修身对于我们做人做事的重要性。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个人的科学文化修养,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八荣八耻,明辨是非,具有强烈的国家观念和集体观念,不以自我为中心,国家利益先于自身利益,不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不迷失自我,认清自我,不奉行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不断消除心中的不道德欲望,形成廉洁的价值取向,努力将自己的道德素质修养提升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二、遵纪守法,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维护宪法的尊严。不做法律规定范围外的事,不做危害祖国利益,危害国家安全,损人利已,见利忘义,坑蒙欺诈,损公肥私,违法乱纪的事情,做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多向身边的人宣传尊法守法的重要性。在不伤及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与做不法行为的恶势力作斗争,以微薄之力去促进法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三、做到认知与行为的统一,即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我们基本

但重要的行为准则。不做语言上的高子,行动上的矮子,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我们不仅要把廉洁修身运用到自身生活的方方面面,还要把廉洁修身这种精神传递给我们身边的人,让这种精神不断延续下去,让廉洁之风吹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形成一种强大的正能量,遏制贪污贿赂之风,推动政府的廉政建设,促使政府的高效运作,推动中国法治社会发展的进程,努力实现中国梦。

篇四:方方《琴断口》 读后感

方方《琴断口》 读后感

班级:106班 姓名:覃柳青 学号:110233010105

一、有关爱情

爱情,亘古就是中国文学的母题之一。中国传统文学中有关爱情的篇章如群星般璀璨耀眼,千古流传:《诗经·关雎》中美好而热烈的相思之情、《孔雀东南飞》中艰难而沉重的自杀殉情、陆游唐婉间无奈而刻骨的真挚感情、秦观那不慕朝暮的坚定爱情观、杜丽娘为爱勇于昏睡三年、??爱情,因爱而生情,多么美好啊。现代我们更经常听到的就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在人们的潜意识里,爱情已经上升到了比生命更可贵的价值高度,为了爱情,即使牺牲生命亦在所不惜。诚然爱情是美好的,但是爱情更是脆弱的。因为爱情不止是两个人的事情,它关乎到两个家庭、关乎到身边的同事好友,它承载着一定得社会责任。因为爱情存在于世俗生活当中的,而不是存在于真空中的。所以关于爱情的作品,经典流传的有,但更多的只能抓住人们一时的眼球,例如泛滥成灾的网络言情小说,万变不离“一见钟情--曲折过程—大团圆结局”的套路。殊不知,爱情的结局,不一定是大团圆的。

王安忆认为:“写爱情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写得不好就变成了风花雪月,因为爱情这样的东西特别容易有假象,罗曼蒂克的假象,会失去生活的质感。”一个作家他可以把情感写得轻盈或结实,也可以写得异常沉重、冰冷,甚至不惜以此表现生命的残酷的至痛。例如《孔雀东南飞》、例如《桃花扇》、例如《边城》、例如《霍乱时期的爱情》、例如《安娜·卡列尼娜》??

方方的《琴断口》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其授奖词是这样的“《琴断口》超越了俗常的爱情婚姻故事,进入了人生存在的深刻探寻,“琴断口”之隐喻丰富而意味深长,使人见识到左右我们人生的神秘外力。面对人亡、琴断、婚姻解体三种情景,不禁引发出究竟为谁之错的疑问。作者留给我们关于爱、道德、生死问题的深深思索。” 桥断、人亡和情殇,不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段落,而是一个复杂的人性章节。几个昔日挚友的情感纠结,不是简单的人性善恶,而是复杂的灵魂拷问。

小说最后杨小北终于选择了离开,这让我想到了《边城》模糊而悠远的结局:天宝死了,傩送走了,翠翠一个人在船头等候傩送回来,也许几天,也许几年,也许一辈子都不回来了。同样都是悲伤的结局,不一样的是《边城》在悲伤之余还能让人真切地盼望傩送快点回来,即使渺茫,至少还有希望。而《琴断口》最后,杨小北与米加珍彼此已经绝望,半生的缘分只余“可能会是知音”的感叹,情深缘浅。

二、逝者已矣,生者难当

“我知道我失败的原因不是作品不好,而是我还活着”这是全文最令我心情沉重的地方,小说中多次提到,杨小北的错就在于:蒋汉死了,而他还活着。他活着就会时不时想到是他的邀约令蒋汉一大早往工厂赶,他活着就会时不时地自责为什么没有在爬上来后等在桥头提醒后来的蒋汉,他活着就会反复承受心灵的愧疚,他活着就得不断接受周围同时亲友的指指点点。他活着就意味着在他和米加珍的婚姻里永远横着个蒋汉,他活着就意味着米加珍会不断地做着各种事情来弥补他犯下的“罪”。心灵的愧疚,远比表面的伤口深,众人的指责,远比法律的条规沉重。

看完文章给人的感觉就是,杨小北活得太沉重了。虽然他与米加珍修成了正果,但是死去了的蒋汉却成了横亘在两人之间的无形的心墙。这使得他们在思想上渐行渐远,杨小北越来越感觉到自己与米加珍的交流不在一个层面上,越来越痛苦,即使仍然爱着米加珍,他最终也只能选择离开相爱。

三、爱情,美好却脆弱

小说中穿插着三段美好而脆弱的爱情故事。

首先蒋汉与米加珍的爱情,是青梅竹马、细水长流、踏踏实实的爱情。无可否认米加珍也是爱蒋汉的,否则在选择与蒋汉分手时她也不会犹豫,“但这一刻,她突然又恍惚不定起来,睡意顿时全无。蒋汉的好,就像春天里的山花呼啦啦盛开,把整个脑袋都铺满了”,“但她却并没觉得蒋汉有什么不好。蒋汉让她沉静让她踏实让她高枕无忧。这么多年来,蒋汉一直是她心里的一棵树。”

其次是杨小北与米加珍的爱情,是纯粹的、理想的、超世俗的爱情,这样的爱情“让她兴奋让她激动让她战栗不安,这种感觉使生活变得激情四射,格外有意思”。这样的爱情,就像杨小北说的“爱情的力量太强大,它天天在催我犯罪,我宁可成为一个罪人也要爱你。”这样的爱情,有改变命运、甚至于毁天灭地的

力量。

这就是二者的区别,米加珍在选择的时候确是有过徘徊犹豫,但是最后,爱情的天平还是倾向了杨小北。

还有就是马元凯与吴玉的爱情,那是现实、世俗、自我的爱情。两个人尽管相爱,还是分手了,道理很简单,就如吴玉所言“没别的理由,马元凯腿瘸了。吴玉说,我吴玉怎么说也算一个有艺术气质的美女,我怎么能嫁给一个跛子?一起逛街,整条马路都不像是平的。”、“你知道我很爱他,可是我到底不能嫁给一个瘸子呀”。

这就是文中的三对爱情故事,美好却脆弱,最终都以分手为结局,殊途同归。这不能不让人唏嘘,爱情,真的就那么艰难吗?

三、蒋汉死了,杨小北还活着

当杨小北走的时候,马元凯与吴玉闻讯赶来相劝,并说“一切都过去了”、“我们都原谅了你”,这不能不让人感觉无奈而悲伤。其实杨小北与米加珍走到不得不分开的那一步,马元凯与吴玉及周围的亲朋好友是其中很大一部分因素。当蒋汉下葬一段时间后,他跑去在米加珍,看到米加珍“面色红润,眼睛放着光。”马元凯便不悦,“走到米加珍面前,冷着面孔说,带我去汉汉的墓地。我想为他哭一场,还想看你为他哭一场。”;当两人结婚的时候,吴玉在婚礼上“酒后吐真言”:“说你们家杨小北怎么不去救人?他要是像马元凯这样守在桥上拦下别的车,蒋汉会死吗?马元凯会瘸吗?我会跟马元凯分手吗?”;当蒋妈妈自杀在医院抢救时,他给米加珍打电话,那语气是“冷冷地”。;当两人结婚后,杨小北再回到公司时,吴玉直白地告诉杨小北“昨天我们这里展开了关于你和米加珍的大讨论”“讨论你跟米加珍的婚姻能不能长久”结果“意见不一”;马元凯告诉米加珍,关于母亲与米加珍同时落水先救谁的问题,蒋汉先救米加珍,并且告诉米加珍“杨小北把汉汉约上了断头路,杨小北没死,而汉汉死了”; 当公司要推选作品参加行业设计大赛时,众人都选择了蒋汉的作品,“因为这是他最后的机会。无论对死者还是对活人,都是一个安慰”。而在米加珍爷爷的潜意识里,只有汉汉才是他的女婿,杨小北是谁,他从来都不知道。??正是他们及周围的亲朋好友反反复复的强调,蒋汉的死是因为杨小北,才使得杨小北“但只要一转过脸,他仿佛就能听到他们的议论:如果不是杨小北,蒋汉哪里会死?又说,杨小北巴不得蒋汉死掉,这样他就能把米加珍弄到手。还有人说,杨小北早知道桥要垮,

特地这天约蒋汉去谈事。杨小北经常觉得自己的背脊,已然被无数手指戳烂。”当米加珍的孩子流掉后,吴玉和同事们都觉得“有了这件事,你们就和蒋汉家扯平了,谁也不再欠谁”、“以后杨小北心里就不用背良心债了。你们因为蒋汉的缘故没了孩子,彼此两清。”??杨小北与米加珍曾经无数次试图去遗忘过去,面向未来,有无数次被人提醒,他们不能遗忘过去,他们欠蒋汉的,他们应该背着良心债心在活着。

都说中国人民是善良的,其实他们不善良,他们以别人心里的伤疤为生活的为调料,他们潜意识里认为杨小北害了蒋汉,他应该背着良心债活着。当人家夫妻分了,才假惺惺的说“一切都过去了”、“我们都原谅了你”,显得他们是有多宽容大度似的,其实不然。这样的“过去”和“原谅”,是建立在杨小北失去孩子的基础之上的,是在他们认为“扯平”的基础之上的。试想想,当杨小北夫妻没分离时,他们是怎么说的:“可是它过得去吗?汉汉虽然化成了灰,可灰上面却摞着一座坟。你能当它不在?”、“蒋汉死了,杨小北还活着”。

四、爱和宽容

杨小北与米加珍亲朋好友及同事的态度,让我想到了1991年美国爱荷华大学枪杀案和2007年弗吉尼亚校园枪杀案,案发后,美国人都选择了宽容和原谅。“安妮相信爱和宽恕。我们也愿意在这一沉重的时刻向你们伸出我们的手,请接受我们的爱和祈祷??此刻如果有一个家庭正承受比我们更沉重的悲痛的话,那就是你们一家。我们想让你们知道,我们与你们分担这一份悲痛??”(封致卢刚家人的公开信);“希望你知道我并没有太生你的气,不憎恨你。你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和安慰,对此我感到非常心痛。所有的爱都包含在这里。劳拉。”

而类似的校园事件,2004年马加爵案件,马加爵被枪毙的时候,云南大学发电报庆贺,大概内容:欣喜获知马加爵已被执行,我大学全体师生感到万分荣幸,并对走出马加爵阴影而要不醉不归。

美国事件折射出了人性的美,爱和宽容,感动了世界;相比之下,中国事件更令我们唏嘘,马加爵的犯罪行为真的只是个人行为吗?跟我们学校、社会一点关系都没有吗?毫不犹豫选择仇恨的学校、师生们,难道没有考虑过自己在马加爵走向毁灭的道路上曾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吗?泱泱大国,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的善本性哪里去了呢?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美国人尚能选择宽恕,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呢。弗吉尼亚校园枪杀案在遇难者

悼念仪式上,敲响了33声丧钟,其中包括32名遇难者和凶手赵承辉。放飞到空中的气球也是33个。“他也是我们学校的学生,一共有33名学生死亡。我们应该公平地为所有人的死亡哀悼。”而我们的马加爵案呢,官方语言是“遇害者四人”怎么就没有人想过,马加爵也是受害者之一呢。这样的对比不能不让人心情沉重而悲伤。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励。宽容和爱是我们的善本性,为什么经过社会这个大染缸,我们会丢掉它们呢。重拾爱和宽容吧,不仅是对于死者,对于活着的人,我们更应该宽容和爱。《琴断口》就是中国民间的真实折射,就是因为民众的内心没有宽容和爱,才会一再提醒杨小北夫妇负罪感。 “我不杀伯乐,伯乐却因我而死”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所以他们潜意识里就认为是杨小北害了蒋汉,他理应承受道德的谴责。即使杨小北的孩子没了,那也只是就此“扯平”了。道德拷问,到底在拷问谁?我想不止是杨小北个人,而是一个全民的国民性的问题了。爱和宽容应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情感,而不是嘴皮上说说‘我们原谅你’。“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这不只是一句唱出来的歌词,而是对爱和宽容真情呼唤。

篇五:读后感

1

《教育魅力——青年教师成长钥匙》读后感

美国自白派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说:“魅力有一种能使人开颜、消怒,并且悦人和迷人的神秘品质。它不像水龙头那样随开随关,突然迸发。它像根丝巧妙地编织在性格里,它闪闪发光,光明灿烂,经久不灭。”

教育闪闪发光的魅力,不体现在高楼大厦和现代化设施,而主要体现为人的魅力、教师的魅力。

于漪老师说:“我爱学生,爱生活,爱未来,爱蕴含着灿烂中华文明的语文。教课不是当旁观的评论员,只有用生命编织的、从心底里流出来的歌,才动听,才感人,才会如清澈明净的泉水叮叮咚咚流入学生的心田。”

品读《教育魅力》,使我意识到,教育的魅力首先在于教育是一种生活,是一种蓬勃向上、锲而不舍的精神。一个教师如果认定自己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认定教师这个职业,其出发点与归宿都是“学生的成长”,能够像于漪老师那样“把学生放在自己心中”,能够使自己教师职业的价值与乐趣体现在“教师也生活在学生心中”,那就真能够像她那样“魅力无穷”,在教育中“用生命歌唱”。

除了于漪老师的教育故事之外,书中还讲了一系列教育大师散发出迷人教育魅力的动人故事,古代的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董仲舒、郑玄、颜之推、韩愈、柳宗元、朱熹、王守仁、黄宗羲、王夫之等,近现代的有蔡元培、陶行知、马寅初、钱梦龙等等,以及一大批活跃在教育一线的普通教师关爱学生、投入教育的感人事迹。这么多的教育故事铺排开来,我们似乎真的看到了教育魅力“闪闪发光,光明灿烂,经久不灭。”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带着对生命的洞察和至爱,带着人格的魅力和灵性,像寻找珍贵的金子一样去发现和唤醒生命的潜能,激发生命的活力。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让教育淋漓尽致地展示人性的魅力,散发出迷人的光辉。

2

教育的魅力首先在于教育是一种生活,是一种蓬勃向上、锲而不舍的精神。一个教师如果认定自己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认定教师这个职业,其出发点与归宿都是“学生的成长”,能够像于漪老师那样“把学生放在自己心中”,能够使自己教师职业的价值与乐趣体现在“教师也生活在学生心中”,那就真能够像她那样“魅力无穷”,在教育中“用生命歌唱”。

教师的教育魅力给予学生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如积淀知识、发展思维、形成人格等等,都有极大的意义。但与传统教师相比,现代教师教育魅力给予学生的影响,最为独特之处则应当是激发他们探求真知的热情,培育他们探求真知的精神。 每个人都有好奇心,都有求知欲。教育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更要保护、发展这种好奇心与求知欲。如果这种好奇心与求知欲已沉睡,就应唤醒、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思想,这种教育思想是现代也只有在现代才普及的。

中国传统教育中,虽也倡导“格物致知”,但总的来说这方面是非常欠缺的,特别是进入科举时代,只为圣人立言,基本没有了“致知”。现代教育一百年,从学

圆圆和方方读后感

习西方分科教育开始,到今天基础教育要求全面落实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这里就隐含了“激发学生求知热情”这个现代教育主题。从这个角度说,所有的现代教师,他们的课堂都散发着“激发学生求知热情”的教育魅力。确实,在今天,即使是一位普通教师的普通课堂,也散发着这样

的魅力。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十年的时间将一个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尤其是那些家庭有特殊变故的学生,我们要用真诚的交流,热情的鼓励,耐心的帮助,让这些孩子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作为一名教师,的确要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感。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更多些再多些爱心、热情、信心、勤奋和责任。

我知道我不仅肩负着每一个学生学习的责任,在学习态度及他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方面也需要我不停的引导。生活上学生喜欢问老师各式各样的问题,不仅是学习上的,生活上的还是课外知识方面的,因为学生是最信任老师的,所以教师更要做到细心、耐心,因为我们在平时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教师工作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而学生又有一种特殊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由此我们老师的责任和使命就要建立在自身的一言一行中。我们老师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小至办公桌上一本书的放置,教室内书写完毕的一个小粉笔头的处理,大到对社会对国家的态度和言语都会影响的学生,所以我们要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师的工作是有不同的应对能力的,班级里学生的性格不同,学习方法不同,老师教育的方法也不一致,对待性格比较胆小腼腆的学生,就应该多给他们一些表扬和鼓励,让他们积极参与班集体里的活动,多给他们展现自我的机会,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与恒心。对学生的关注要持之以恒,对做得好的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和鼓励。要有耐心,不要怕反复,作为老师要有一股韧劲,要有恒心。要在老师的期待中让学生学会自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对自己充满希望让他们走出自卑,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能力,变得有自信,那么从任何事情上就会积极主动起来,就会表现的大胆,敢说敢做了。

只有以深沉之博爱和负责之态度来面对工作,才会将教师做到极致,教师就不仅是一个职业,也不仅仅是一门专业,而是充满乐趣和艺术的事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要走在学生的前面,努力学习,尽快适应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此外好要努力创新,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在短时间内出高效率。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找到适合于每个班级、每个教师、每个学生的最优教学方法,并形成自己的特色与风格。

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教书育人是我崇高的使命,一直以来,人们对教师的评价都很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有人说教师甘为人梯,默默耕耘;有人说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还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在职业,我对这份职业有极高的热情,真正的爱学生,喜欢倾听学生。 “责任”就是要做分内应做的事。不同的岗位具有不同的责任。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在各自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地做每一件分内事。所谓“使命”就是派人办事的命令。教师的“使命”就是要“千教万教教人成真,千育万育育做真人”。教师虽然有分工的不同,责任的不同,但承担的使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培养好祖国的花朵。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读书风气最能影响学生和社会的风尚。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才能营造出整个社会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热爱读书的教师,是社会的一笔无形资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

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教师,要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首先要做个真正的读书人。教师,需要理想。一个没有理想的教师,终究不能培养出有理想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己对自己的谈话,诉诸自己的良心,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那希望从这些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吸取最宝贵的东西的人,才通达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我以为,只有当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迹的书时,才算达到教育的目的。”书是心灵寻找宁静的阶梯,不读书,我们的心灵就会积满灰尘、脆弱无比。读书,应该成为学习型教师的生活方式。惟其如此,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书卷之气,去熏陶学生,使之热爱读书,与书为伴,成为未来书香社会的“读书人口”。

作为青年教师,我们要多学习多实践,在工作之余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3

读《教育魅力——青年教师成长钥匙》有感

读完于漪老师主编的《教育魅力》,闭上眼睛,细细回想书中的内容:这本书主要由教育魅力调查;现代教师教育魅力的基本构成、功能价值、彰显方式、修养锻炼等几个方面构成。他铿锵有力、掷力有声的告诉我们现代教师应具备、提升教育魅力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书中对我帮助最大,印象最深刻的是,针对教师教育魅力存在的问题给出的几个建议:

一、 教师要成为“学长”“知己”和“引导者”。

学生与家长对教师盼望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与技能而已,还有如何传授知识背后的情感、态度、道德力量。所以老师除了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以外还应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做他们生活上的引导者。

二、 老师要有“责任”“师德”“学识”和“爱心”

“责任”“师德”“学识”和“爱心”这四个方面非常清晰的勾勒出了教育魅力的全貌。工作于生活区,我认为“爱心”应放在第一位,高尔基曾经说过:“谁最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彼时,在我看到那个很调皮经常惹事的孩子摔得伤痕累累的时候,我一边责怪他不小心,一边吹着他的伤口心疼得落下泪来,那是带着爱的泪水,我相信那个孩子也同样爱着我。

三、 老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1、公平对待每个学生,承认学生个体差异,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不同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这要求我们必须仔

细观察,寻找、发扬他们的优点,慢慢引导改正缺点。在生活区中总有那么一些孩子动作缓慢,但他们可能脑子聪明、做事沉稳细心;有一些孩子脾气暴躁、爱惹事,但他们乐于助人、仗义;有一些孩子卫生习惯不好,事事都要老师督促、检察,但他们心地善良。所以每个孩子都是一样可爱的,值得我们用同样的关怀和爱心去对待,只要用心,没有一个孩子是“坏孩子”。

2、教师要与学生多些平等交流,放下架子和他们对话,我们今天教育的许多失败往往是缺乏对学生的了解而造成的。当老师高高在上,摆出严肃的面孔和孩子对话时,孩子们的内心是紧闭的,他们不愿意敞开心扉倾诉内心深处的感想,这就无法找出产生问题的根源。很多时候,我会跟孩子们一起玩牌、一起玩游戏、一起勾肩搭背,我会跟他们一起坐在宿舍的地板上听他们津津乐道、如数家珍的说着他们的家中趣事,然后从他们的谈话过程中偶尔适时的插进几句教育的话,或是真诚的夸一句“你太牛了”“没错,就该这样”“我也得多向你学习”。然而,以上的种种交流却只是发生在我与那些经常留校的孩子之间,以后,我将把这种平等、友好的交流带到所有的孩子当中,让每个孩子的心扉真正的向我敞开。

4

拿到于漪老师主编的《教育魅力》一书,书封面上的一句话吸引了我的眼球——“如果你想让一个孩子的生命有所不同,成为一位教师吧!”来到英才后,接受过校内校外多次培训,感怀极深的一句话是:“做孩子生命中的贵人。”虽然教育仅仅是一个职业,但确实是一份良心产业。

刚刚接手的班级,从低段变身为高段,孩子们不适应,作为老师也不适应。 孩子们的淘气,总是让我又气又笑。有时甚是无语,有时会无奈的责问自己:这些孩子们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可转念一想又噗呲笑出声来,真是单纯得冒傻!可这不正是孩子们的可爱之处!她们并非有意要惹你生气,只是太容易兴奋。在她们面前表达出老师的失望、生气时,孩子们也是很难过的。此时,我并没有再过多的去批评她们,孩子们已有愧疚之心,此时指责反而增加了情绪上的负担,而非对事件本身的认识。

阅读这本书时,你能感受到于漪老师对教育的满腔热忱,几十年如一日。而且耐心、细心、毅力一样都少不了,教育急不来!我们都读过《牵着蜗牛去散步》,文章的最后,我们大彻大悟,原来是蜗牛带着我去欣赏世界。我们要反思,是否在教育的过程中太过急躁,要慢慢来,学会等待。现在,我与孩子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老师对你有信心,老师对你有期待,老师有耐心等待你慢慢改变!”

《教育魅力》是一本给教师的通识教育书籍,系统的阐述了时代呼唤教育魅力;教育魅力的内涵;关于教师教育魅力的调研、以及教师教育魅力的传承、功能、彰显和修养锻炼。读完这本书,我第一次这么具体详细的了解了教师教育魅力的意义,它包含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师爱魅力、学识魅力和形象魅力。而且惊讶的发现:人格魅力竟是教育魅力之首;形象魅力竟然也在学生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也许很多习以为常的言行,孩子们却耿耿于怀,甚至会受到伤害??

阅读这本书,除了给我教育理念上的极大充盈,亦勾起了我特别的回忆和思念。我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爷爷、奶奶、外公、爸爸、姑姑??都是教师,从小住在教工家属大院,奶奶、爸爸的朋友也大多是教师,再加上从幼儿园到大学再到现在工作了,始终没有离开过校园这个氛围,接触的最多的人就是老师。我是幸运的,一生遇到了许多优秀的,给我启迪,助我成长的老师。其中,我的父亲、奶奶是对我影响最大的老师,而最令我尊敬与怀念的是小学六年级时的数学老师——惠荣老师,和大学时代的外教——鹤丸老师。我渴望成为像他们那样富有魅力的教师,让人敬爱,令人怀念。

从我记事起,奶奶已经是一个退休多年的老教师,我无从得知她当年的风采,只是与奶奶结伴同行时,总能在路上遇到奶奶的学生,他们大老远的就和奶奶打招呼,毕恭毕敬又满腔热忱,这些学生中,有好多人已经是子孙满堂的爷爷奶奶了。我毕业后尝试过不少工作,迷茫不知所往,奶奶给我极大的鼓励:年轻人果敢地去尝试,做自己喜欢的。定下方向来就要“做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父亲从19岁起执教,教龄已超30年。我虽然从未在他直接授课的课堂学习过,但是小学时,同在一所学校里,我深切的感受到他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乖学生亲近他,淘学生信任他。玩的时候,和学生打成一片,严肃时无尽的威严。包括我在内,学校里的学生都能和他尽情尽兴的游戏,但是心中又无比的敬畏。他是我引以为豪的榜样,我的目标就是成为一名可亲、可敬的老师。

惠荣老师,是我六年级时的数学课任老师,她虽不是我们的班主任,却时时刻刻关怀着我们,她总利用课余时间和我们聊天,不仅从学习上关心我们,也在生活上关心我们。毕业班的学习很紧张,数学逻辑不好懂,她总是穿插着给我们讲故事缓解情绪,博古通今的惠荣老师总是能带给我们惊喜,课上常用通俗易懂的比喻来形象化数学,化解我们的为难,她上课很动情,我们回答对了会像遇到知音似的,激动的和我们握手??

鹤丸老师,是我大学时代的外教,已经60高龄的她,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授课。第一节课,老师送给班上每一个同学一份见面礼,是她千里迢迢从日本专门买来的小册子,并附上一张她自己亲手制作的书签,每张书签上都是一句励志的话,没有一张重复的。这是老师给我们的第一次震撼,礼轻情意重,她的用心让我们感怀不已。因为日本的电子设备和中国的不完全匹配,每天老师从宿舍区早早出发,背上背包,骑二十分钟的自行车到教学区,那个背包里有笔记本电脑、录音机、播放器、她自己整理编撰的材料、练习卷??每天,第一个到教室的永远是她,鹤丸老师说,上课时间珍贵,她要提前到把材料准备好,调试好所有的设备。我们试过提早到教室,总是没她早,又或者不能每天坚持,而她却总风雨无阻的第一个到教室。期末,有几个男生挂科了,去找她求情,老师毫不留情面的批评了他们:“成绩是自己努力过的痕迹,不是求情得来的,这是原则问题”。周末,同鹤丸老师一同出游,老师5点半就起来为我们做便当,有好几种口味的饭团。而且非常细心的削好、切好了梨,剥好了柚子,用卫生饭盒装着,还带了湿纸巾给我们擦手,用方巾包好了牙签方便我们吃梨。有一次,老师在路上摔倒了,着实摔得不轻,我们很心疼,想着要回去了,老师却因为不愿意扫我们的兴,坚持下来了。老师并不年轻,那重重的一摔竟半个月才痊愈,可是她坚忍着。??一年来的相处,老师无论在教学上还是生活上带给我们的感动太多了。她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细致和不苟。在鹤丸老师期满回国前的谢师宴上,我们满满的不舍,痛哭流涕,第二天,不少人翘课去机场送鹤丸老师,这一次翘课,没有任何老师批评我们。鹤丸老师与我们约定,两年之后回中国看我们。毕业一年后,同学们已经遍布全国各地的职场,几次筹谋的聚会都聚不齐。直到我们期待的两年之约到了,为了再见鹤丸老师,同学们从全国各地排除万难的赶来。老师,您知道大家是多么喜爱您,敬重您啊!肺腑里满满的想说的太多,冗言难表万一。百感交集成笑颜溶在集体照里,千言万语只一句感谢您!

曾经作为一个学生,我对于教师有着很多的想法,希望自己也可以做一个好的老师。而现在看来,作为一个老师,我还是需要继续努力的。我相信我可以做到更好。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