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芝音广场舞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6:12:38 体裁作文
篇一:关注广场舞噪音问题
关注广场舞噪音问题的有陈永光、王荣秀等7名代表,他们在建议中提到,很多广场舞高峰时段集中在早上6~7点、晚上9~10点,伴舞音乐分贝很高,引发的各种纠纷不时出现。他们建议相关部门出台措施对市民健身(广场舞)区域进行规范:限定区域,即只限于公园、广场、社区公共活动区域及其他市政公共活动场所;设定时段,超过规定时段不得播放音乐;限定播放音乐分贝;指定专门部门监管,使百姓投诉有门。
记者了解到,这个建议由市文新局主办、市公安局协办。市文新局表示,广场舞是近年来群众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他们将从三个方面加强对广场舞的管理,避免因音响等器材使用不当给其他群众生活造成困扰。
一是要做好舆论引导,群艺馆(文化站)在开展进社区、进农村、进广场等活动时,将针对“激情广场”噪音问题进行专题宣传,同时市群艺馆还将适时组织广场舞骨干开展舞蹈、音响培训等义务指导,倡导讲文明、互相包容的良好氛围。对造成噪声污染较为严重的广场舞组织者、参与者要说服教育,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噪音。
二是要进行疏导监管。噪声管理涉及到公安、市容、环保等部门,公安部门表示要牵头加强对广播噪音问题的治安调解和处理,指导社区广场、公园管理处的保安加强对广场舞区域的巡查,劝阻广场舞噪音扰民行为。同时,建议市环保局在居民反映较为严重的广场、社区等处设置噪音测试器,以便确定广场舞活动产生的声音是否超过国家规定的噪声标准,为公安部门开展工作提供依据。
三是要统筹资源,提供更多公共文化活动场所。据了解,市体育局今年将建设15个城市社区多功能运动场、200条健身路径,进一步打造中心城区和县(市)城关“10分钟健身圈”。此外,还将开展“一起动起来”全民健身活动。市文新局建议将广场舞活动与“10分钟健身圈”一起统筹考虑,广场舞群众可望享受到更多公共活动场所。
近日引起社会上高度关注的温州市鹿城区松台广场,部分居民因不堪广场舞噪音之扰,自费26万元购置高音炮以噪制噪“对决”广场舞噪音之争,有了解决方案。8日,区政府相关部门在广场开建“中央音控系统”,音响大小、音量“旋钮”统一调控,一周后可投入使用。(据《新华每日电讯》)
“中央音控系统”表面看上去,只是对广场舞音乐治理实行了技术上的改进与突破,但其背后的理念,却是在广场舞爱好者与当地居民之间做了一个利益的平衡。有了这样的调控系统,既照顾到了广场舞爱好者们跳舞的权利,又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噪音扰民。
这其实也给我们的城市管理提了醒,那就是当利益各方产生冲突和矛盾的时候,最好的
解决办法,就是在利益冲突方之间做好平衡,为各方寻找一个“共同的底线”。广场舞扰民是个全国性的问题,我们当然欢迎全国各地的地方公共部门能够探索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但不妨借鉴一下温州鹿城区的做法,通过“技治”来寻求利益的平衡,矛盾的解决。
针对游戏机房、棋牌室烟雾缭绕,能否源头上控制许可证发放,严格管控?胡劲军表示,今年将加大文化部门与公安、工商、民政联合执法力度,三级联动,同时将由热心市民进行巡访,确保游戏机房、棋牌室规范发展。他认为,“老百姓的维权意识比过去大大增强。坦率说,很少有新开的店引起这么大的矛盾。如果有的话,我们就不批了。五年前、十年前没有矛盾,为什么现在有了?这说明老百姓的权利意识增强了。”
人民网讯 4月9日晚,在合肥市瑶海区和平路街道社区文化广场,青年志愿者们正在向辖区的广场舞爱好者们散发倡议书,宣传倡导“文明广场舞,健身不扰民”.
向辖区广场舞爱好者们宣传散发“文明广场舞,健身不扰民”倡议书,倡导在文明健身的同时,不影响和妨碍周边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并在广场上设置“亲,请您调低音量”和“文明广场舞,健身不扰民”等温馨提示牌。
当晚,鹿城区委、区政府召开专题研究会,决定今后对群体性聚集广场活动要进行细腻化管理,使用场地实行登记制。在广场设置分贝仪和电子显示屏,方便广场舞人员和周边群众自律、监督,并探索大型广场使用音响由政府掌控的办法。
在济南某社区,跳舞的大妈们带着一个个无线耳麦,既不扰民又能沉浸在音乐中;北京的景山公园与舞蹈队签订协议,约定将音响和扩音设备的音量调到一定分贝以下;长沙有个“广场舞自律协会”,大妈们约定遵守固定时间和地点,消除对小区居民的干扰;长春聘请社区体育健身指导员,监控广场舞噪音;广州公园里实行每日22时至翌日6时禁止使用乐器、扬声设备等??
“跳舞,其实更像是许多寂寞的老年人在一起抱团取暖。”山东省社科院人口学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田杨认为,现在空巢老人现象越来越严重,广场舞成了他们相互交流和慰藉的一种方式。
曾有调查统计发现,我国中老年人的活动场所不仅十分有限,而且分布不均,设施短缺,利用率也不高。而对于需要文化、技术、经济条件的活动,如打太极拳、打球、书画、学电脑等,城乡老年人的参与率均不足10%。在这种情况下,简单易学的广场舞,自然备受中老年人的喜爱。
正如有评论所言:广场舞本身并没有错,只是跳的地点不对罢了。如果能给他们一个合理的空间,既不扰民,又多了一个丰富业余生活的途径,岂不两全其美。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治理与和谐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宏山:广场舞之争,反映目前中国的城市规划中,缺乏对公共空间的规划,没有地方活动的市民只能“走到户外广场”。在城市社区规划建设中,可将居民住宅区作为社会单位加以全面规划,形成由邻里组团中心、邻里中
心、新镇中心和区域中心等构成的多层次的社区公共活动中心。
一边是安静的需求,一边是舞动的激情,看似水火不容,实则殊途同归,双方都有一个共同的诉求,那就是希望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共同的目的之下,双方不妨本着公共意识和妥协精神,在协商一致和互相体谅的基础上,商量出一套可行的方案,比如划定场地、规定时间和限定音量,等等。相关管理者也不妨开发更多场地,丰富健身方式,满足不同诉求。用沟通化解敌意,以友善增进理解,方能“各美其美”,实现小区的和谐。
跳舞的也不是沒道理,這是強身健體、陶情冶性的娛樂方式,還能鍛煉社交能力。 因此,政府在修订法律的同时应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力度,堵疏结合,从根本上解决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
不妨从下面这组数字来窥视广场舞之争的真相——据统计,我国平均每10万人的运动场地数量只有65.8个,而日本和欧洲发达国家都在200个以上,截至2010年年底,中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为1.2平方米。
看看不少城市华丽时髦的体育馆,再看看捉襟见肘的广场舞之地,就不难找出问题的症结。禁止与对抗终究不是目的,给广场舞一个“出口”,城市生活才能找回自己的宁静。
篇二:广场舞噪音尴尬了谁
广场舞噪音尴尬了谁
2014年04月10日 14:36:12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0
温州一小区业主为了对抗广场舞噪音自费购买了价值20多万元的高音炮,“以噪治噪”。虽然最终高音炮在政府的劝导下被拆除了,但矛盾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广场舞噪声扰民如今已成普遍现象,全国各地不断发生跳舞者与居民爆发冲突乃至打架伤人等事件。
由于各自诉求南辕北辙,双方的矛盾几乎不可调和:居民要求保障自己的休息权,跳舞者要求保障自己的活动权。即使双方都各让一步,问题依然存在——定时、限时、控制音量都是权宜之计,双方立约也不具法律效力,时间稍长,毁约就不可避免。
对这个矛盾,公安、城管、环保等部门也很挠头。首先,室外开放式噪音的鉴定和取证很难,在一个区域往往有多支舞蹈队、合唱队在活动,究竟是谁超标,不好确定;其次,就算拿到了噪音超标的证据,谁又将作为原告提起诉讼?谁愿意出头把和自己父母同龄的老人告上法庭?在小区内跳广场舞的老人都是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撕破了脸,日后如何相处?种种顾虑使得目前全国还没有一例因广场舞噪音扰民立案查处的案例。
但这种强行压抑下去的矛盾总有一天会因忍无可忍而彻底爆发。
广场舞噪音扰民凸显了我国相关法律的薄弱。1996年颁布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法条过粗,许多规定早已不适应今天的现实。比如,其中规定了“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可能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必须遵守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居民小区内的公共空间虽然具有公共性质,但显然不属于法条中列举的公共场所。法律上的空白使得执法部门难以开展执法活动,制止噪音污染。而在欧美国家,相关法律较为完备,如果邻居噪音扰民,一个电话就能把警察叫来,噪音制造者轻则罚款、重则坐牢。法律的明确是解决矛盾的基础。
广场舞噪音扰民也凸显了我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薄弱。小区居民特别是中老年人的文化健身需求非常强烈,但离家近、开放时间长、设施齐全的公共文化机构太少,想活动却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是很现实的烦恼。现在不少文化馆、群艺馆、图书馆举办了一些免费培训班,但名额有限、师资有限、场地有限,能够受益的老年人还较少。更不要说体育馆等体育设施大都收费昂贵,老年人不愿去、不敢去。
因此,政府在修订法律的同时应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力度,堵疏结合,从根本上解决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
广场舞是现阶段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在其他国家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常见。作为广场舞主体的这批中老年人成长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习惯于集体活动,但受过系统专业文体训练的极少,文化体育技能的贫乏是那个特殊时代烙在他们身上的印记。广场舞实际上是他们所能开展的成本最低、最便捷的文体活动。从世界上看,收入与教育水准越高的群体,越倾向于从事私密性较强的文艺活动,而此类活动的文化层次也较高。这也提醒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文艺体育技能培养,不要等到退休了,才想起来要玩玩文艺、锻炼身体。张贺
篇三:“2014年祭水节”暨首届彝族音乐广场舞大赛
大方县彝学会
“2014年祭水节”暨首届彝族音乐广场舞大赛
公 告
古彝圣地春光美,百里杜鹃迎宾客。为了弘扬奢香文化,提升大方旅游,振兴大方经济,值杜鹃花节之际,一年一度大方古彝祭水节于2014年4月23日在宣慰府广场举行。祈天地之灵、祝风调雨顺、盼人民安康!在祭水活动中,将举行大方县首届彝族音乐广场舞大赛,现将有关事项公布如下:
一、报名时间:2014年3月28日至2014年4月8日
二、报名地点:大方县彝学会办公室(民宗局二楼)
三、联 系 人:尚庆礼 电话:13885765533
陈福来 电话:15885886199
龙泽友 电话:18786545689
四、比赛时间:2014年4月23日上午9:00
五、比赛地点:宣慰府广场
六、参赛事项:
1、舞蹈音乐必须是彝族音乐(以乌蒙彝区彝族音乐为主);
2、参赛队必须统一着彝族服装,每队人数不能低于10人;
3、一个参赛队可以报两个比赛节目;
4、一个参赛节目时间不能超过8分钟;
5、大赛设一、二、三等奖,具体奖励节目数视其报名情况而定,由县彝学会统一颁发奖证、奖金(初定一等奖1500元,二等奖1200元,三等奖1000元);
6、比赛规则及评分细则由大赛组委会制定;
7、参赛人员食宿等一切费用自理;
8、未尽事宜由大赛组委会负责解释。
2014年3月27日
篇四:高音炮还击广场舞现象
高音炮还击广场舞现象研究
——解决公民权利冲突问题 摘 要:
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新的社会问题也总是随之而来。就“广场舞”而言,其产生之初受到大众的喜欢,认为跳舞不仅仅可以娱乐身心还可以锻炼身体,当时引起了狂热的追逐浪潮;可是,时代在变化,经济在发展,人的心却随之也越来越浮躁,大多数人不再喜欢过于热闹与喧嚣;快速的工作节奏、紧张的工作氛围使得大部分人身心疲惫,只想回到家中享受片刻的安宁。因此可见,广场上、公园里高分贝的广场舞与附近居民寻求的宜静的生活产生无法避免的矛盾,并且矛盾随之在愈演愈烈。如何解决公民之间权利的冲突问题?
本文从权利冲突的基本理论与“广场舞”的现实问题相结合,把权利冲突的原因、权利冲突的解决途径与“广场舞”引发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防治噪声污染已成为城市管理中的一大难题,面对广场舞的高音音响乐曲声随处扰民问题,有必要制定相应法规或管理规则,对其加以限制、管理。 关键词: 广场舞 高音炮 噪音污染
正文
一、广场舞的现象
广场舞是融自娱性与表演(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秋芝音广场舞)性为一体,以特殊的表演形式、热情欢快的表演内容、以集体舞为主体的,在公共场所多人参与的,以娱乐身心和锻炼身体为目的的,非专业性的舞蹈艺术表演活动。
广场舞蹈是舞蹈艺术中最大的一个子系统。广场舞蹈是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体,以特殊的表演形式、热情欢快的表演内容、以集体舞为主体来表演的舞蹈形式。
据艺术史学家考证,人类生活最早出现的艺术形式是舞蹈,广场舞蹈源于社会生活,产生在人民群众之中,群众是广场舞的创作者和表演者。
广场舞有着自己的表演形式和结构特征。如今的广场舞中运用了各个舞种中形式多样的技巧。
广场舞的参与者多为中老年人,其中又以妇女居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精神文化生活则有了更高的要求。自广场舞出现,它就有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的功效。随着广场舞的蓬勃发展,它已然不再是仅仅局限于身体的锻炼,而是具备了陶冶情操,丰富
文化生活的功能。从而使人们得到独特的精神享受,满足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而在实际的实践中,因为组织混乱,参与者素质普遍较低,逐渐成为扰民的代名词,故此,应当加强管理。
二、广场舞引发的权利冲突
泼粪、鸣枪、放藏獒??为了对抗广场舞,各地奇招频出。
在多次交涉无果后,温州市区新国光商住广场的住户们下了血本。他们花26万元买来“高音炮”,和广场舞音乐同时播放。住户们说,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立即停止违法行为!”3月29日下午,在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后,温州市区松台广场上空不断地回荡着这句话。声音是从松台广场对面新国光商住广场C幢4楼平台发出的。平台上架了6个大喇叭,正对着松台广场。从当天下午2点开始,“警告声”一直播放到傍晚5点多。一些广场舞大妈实在受不了了,陆续打道回府。
新国光商住广场位于温州市中心,和松台广场仅隔了一条信河街。
“当时买这房子,是觉得在广场旁边,环境好。”小区业委会主任吴先生说,小区建成十余年了,以前跳广场舞的人少,没想到近两年来愈演愈烈, “从早上6点左右开始,到晚上10点多结束,多的时候几百人在跳,业主们苦不堪言。”一位业主说,今年他的儿子要高考,但是家里太吵,去年底他就把孩子送到了姐姐家,让孩子安静地复习。
“尤其是上夜班的业主,叫他们怎么活啊?”吴先生说。业主们曾多次去交涉,让对方把声音调低点,但都被“赶”了回来。为了避免近距离的纠纷,业主们想到了“远程音响对抗”。去年10月,在业委会的牵头下,新国光商住广场600余位住户一起出钱,凑了26万元,买了一套扩音设备“还击”广场舞音乐。这套设备叫做远程定向强声扩音系统,可以把声音集中到一个方向远距离传播,并保持足够的声压强度。这么专业的设备,一般是用来强声驱暴、灾害事件(地震、洪水等)指挥调度的,很少有私人会买。
“可能有人会觉得很贵,但跟我们遭受的无形损失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吴先生说,为了安宁,这笔钱业主们都很愿意出。他算了一笔账,当初买房的时候,新国光商住广场比周边的住宅每平方米要贵四五千元,现在便宜三四千都很难卖。“大家都知道这里吵。”
广场舞引发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并逐渐演变成大家争论的焦点,其中赞美声、批评声不绝于耳,甚至引发了广场舞爱好者和民众暴力冲突。作为市民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广场舞本身是城市文明符号体系的组成部分,随着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广场舞大军”会越来越庞大。
可是,随着城市人口密度逐年递增,广场舞爱好者数量突破一亿大关,公众对这一群体的评价也越来越差,普通市民与他们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最近一段时间,由广场舞扰民引发的“南京男子砸音响、武汉老太被泼粪、北京男子鸣枪放藏獒等的暴力冲突事件日益升级,并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甚至冲击着我国稳定的社会秩序。因此,如何协调好广场舞爱好者与民众的权利冲突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远程定向强声扩音系统:小型音炮
远程定向强声扩音系统实际上是一种小型音炮。大型的扩音炮看起来像一个巨大的扩音器,从它的喇叭口可以钻进去一个中等身材的人。它能发出高达150分贝、频率为2000~3000赫兹的强大脉冲。通常,在110分贝的噪音下人就无法交谈,130分贝时人会头痛,而150分贝将造成听觉器官的永久损伤。
扩音炮在高分贝冲击波的“冲击”下,距扩音炮不远的人会失去自制力和辨识方向的能力,感到莫名的恐慌,头晕目眩,有恶心感。近距离条件下,扩音炮可能引起人的心理紊乱,甚至损伤内脏器官。扩音炮可用来保护目标免受外来破坏,如果装配在军舰上,可以防止敌方小型舰艇靠近。它还可以用来驱散人群,制造恐慌。新型扩音炮正在研制当中。其中一个研究方向是利用控制爆炸物来制造高分贝冲击波。另一个方向则是模仿希腊神话中的半人半鸟,发出令人神魂颠倒的声音,以此迷惑敌人,瓦解对方的战斗力。
三、原因分析
两个不同主体之间的权利存在交叉和重叠。而广场舞扰民之争实质上是二者不同的权利需求无法得到实现。广场舞的参与者享有健身、娱乐的权利,然而,批评者的一方则强调享有安静环境不被过分的打扰的权利。从理论上,这两种权利主张都没有错,都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理想的情况是二者互不侵犯,但在现实中,部分人对健身权利的捍卫是以牺牲他人的安静权利为代价的。客观上说,广场舞扰民隐藏着健身场所稀缺的现实。当部分人享有安静环境的权利受到侵犯时,在没有采取合法的解决方式或是寻求帮助的情况下,而是用自己的方式自行解决矛盾而导致二者的冲突不断升级。
“广场舞扰民”问题,看似矛盾的双方都享有合法的权利,并且受法律保护。广场舞的参与者有参与文化活动、休息娱乐的权利,而受到干扰的居民同时享有居住生活免受噪声干扰的安静宜居权。事实上,可以看出,法律上对二者权利的规定都过于笼统和模糊,甚至出现法律规定的空白。由此导致,当二者的权利发生冲突时,当事人不能找到相关的法律依据去解决冲突,而是选择了以暴力的方式来维护自己合法权利。
在温州广场舞事件之前,以暴制暴的事例并不鲜见。藏獒、鸣枪等更极端的案例都在国内其他城市出现过。在这个全国性难题之前,考验的不仅是公众理性,更是政府的管理智慧。尽管事件初期受到舆论乃至上级领导的不少责难,但鹿城区有关部门最终的作为还是积极有效的。拆除作为舆论引爆点的“高音炮”、广发英雄帖向民众征集治理手段、迅速出台相关措施并经常报告执行情况,这一系列措施有效地修复了政府的公信力,展现出了一种积极有为的姿态。
但最值得引以为鉴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某种效仿趋势的预防。有人说,此次事件中最大的赢家是住户。通过一次精心策划的出格行为,新国光的住户们以26万、高音炮这些刺激眼球的要素成功吸引了大量的舆论关注,并进而引起高层领导的注意,从而以非常规手段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行政资源,不仅成功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广场舞问题,还收获了网上一片叫好声。这样的行为是否具有可模仿性?不久的将来又是否会出现第二个“高音炮”
或者其它更为出格的行为?当行为艺术成为常态,届时有关部门又将如何自处?这些问题,都是值得舆论深思的。 以广东番禺市石碁镇为例,社区工作者将2000多人之众的广场舞大叔大妈们登记在册,每年还发放器材维护和活动经费。此外,镇文体中心还专门独身定制了广场舞大赛,并不定期举办交流汇演活动。此举不仅减少了扰民,还令广场舞异常活跃。由此观之,通过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引导和支持,将广场舞“收编”,有助于实现不同利益群体的“共赢”。
广场舞困境的根源,在于公共空间的缺失和公共财政在全民健身上的投入不足。一方面,在商业利益的考量下,不少城市社区都存在着绿化面积不足、公共空间匮乏的短板;另一方面,健身器材和室内活动场所的供求失衡,让中老年人的利益诉求处于被压抑状态。在二者的双重挤压下,广场舞成为许多中老年人“没有选择的选择”。
广场舞困境不仅是公共精神和规则意识缺失的产物,也是公共空间匮乏和公共财政投入不足的结果。在物质生活渐次丰盈之后,让老百姓的精神家园更有内涵和厚度,离不开社会管理创新和公共服务的伸展。从这个角度上说,“赌气”的高音炮广场舞争鸣,注定没有赢家。
四、问题的解决方式
1、立法途径
通过立法途径来解决权利冲突问题,就是指通过制定或修改法律来对权利的边界进行重新界定,以消除权利边界的模糊性,或是弥补法律规定的空白,最后实现解决权利冲突的目的。
通过立法途径解决权利冲突有可以分为两方面,一个是在立法过程中,尽量的避免出现权利的交叉与重叠或者出现权利界限的模糊;另一个是对已经发生的权利冲突,通过立法途径来对权利的边界进行重新界定,以此来消除权利边界的模糊性,解决权利冲突。
“广场舞”之所以发展为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剑拔弩张、势不两立,是因为广场舞监管遭遇法律空白。因此,通过立法的途径,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解决由此引发的权利冲突。合法的行为受法律保护,若行为违法则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立法机关应以客观实际为前提,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条文使执法机关有法可依,并且明确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有关的行政机关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国家法律和政策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实情,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法规,致力于解决广场舞引发的各种冲突矛盾。
然而,如果法律无法保护居民免受噪扰的权利,居民就可能采取法律之外的手段,“以暴易暴”,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跳舞人群泼粪的个案中,这不仅侵犯到他们人格尊严,更可能被定性为治安处罚上的寻衅滋事行为。同时,这还可能引发更为极端的暴力冲突事件。因此,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制定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可操作性的措施是解决两者之间冲突的必由之路。
2.司法途径
当然立法途径不可能有效的解决所有的权利冲突的情况,因为有些权利冲突发生之前,我们是很难把握的。而事后通过制定和修改法律来解决权利冲突不能维护法律的稳定性,因此,我们更需要在司法实践中解决权利冲突问题。
司法途径是指在司法过程中,由法官对发生冲突的权利进行重新的划定,以此来消除权利边界的模糊性,最后解决权利之间的冲突。司法途径还包括在执法的过程中,执法机关妥善的解决不同主体之间的权利冲突。
在有关广场舞的权利冲突中,不仅需要法官在处理有关案件时,要重新划定双方之间的权利关系,更要采用合适的方式对矛盾冲突进行调节,以维护居民关系的和谐。
而其中管理与执法部门是化解矛盾冲突的关键,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为避免暴力冲突事件的发生,相关的部门应明确自己的责任范围。管理部门应该重点在“时间的选择”、“音量的控制”、“地点的规范”上下功夫,做好引导和管理。可以设立由街道办事处牵头,有公安、城管、环保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执法检查小组,常态性地开展监督和检查工作,把“广场舞扰民”消灭在萌芽状态。
3、行政途径
维护每个公民的合法权利是政府的职责所在。面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广场舞参与者与他人之间的权利冲突作为政府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政府需采取有效地措施尽快的解决存在的问题。首先,需要给群众提供更为便利的活动场所,远离住宅区。在使跳舞者的权利得到实现的时候同时维护了他人的免受噪音打扰的安静宜居权利。其次,政府需发挥广大群众的力量。总所周知,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政府提供资金的支持下,要鼓励广大群众进行监督,对违反规定的扰民的广场舞进行举报;或是成立普通群众的管理小组对广场舞的活动进行及时的纠正和管理;同时对引起的冲突的双方进行有效地调节来避免冲突扩大化所造成的损失。只有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向心力,才能在短时间内有效地解决社会存在的矛盾问题。
4.网友建议 跳广场舞何不试试无线耳麦?
新国光业主购置“音波武器”向广场舞大妈喊话,在网络引起热议,仅腾讯网转载10小时后就有1000多条评论。
网友“超超”的留言引来300多人“点赞”。他说,“一群年轻人不顾老人眼光,一群老人不顾年轻人眼光,其实都是同样的配方。”
网友“跑步减肥”则评论这种“以噪制噪”的行为就像七伤拳:“伤心伤肺伤肝伤脾伤肾,而且伤人伤己。明明有理在先,如今却自损八百。”
篇五:因广场舞音乐引不满,朝天鸣枪放藏獒。广场舞纠纷解决方案
致得协同文档管理系统
因广场舞音乐引不满,朝天鸣枪放藏獒。广场舞纠纷解决方案
由于邻居跳广场舞放音响过大影响了自己休息,56岁的施某拿出家中藏匿的双筒猎枪朝天鸣枪,其还放出自己饲养的3只藏獒冲散跳舞人群。昨天上午,施某因涉嫌非法持有枪支罪在昌平法院受审。
昨天上午9点,施某被带入法庭。据检察机关指控,施某1994年至2013年8月间,在其位于昌平区的家中,藏匿双筒猎枪一支。2013年8月30日晚上8点左右。施某因跳舞放音乐音量大之事与邻居发生争吵,后持其藏匿的猎枪朝天鸣枪。经鉴定,该猎枪为制式枪支。检察机关认为,应以非法持有枪支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据施某说,他喜欢清静,睡眠也不太好。原本他住在五环边,后因为感觉路边过车太吵,就在昌平区一个废弃的老水泥厂附近租了一块地盖了个小院“躲清静”,没想到“到这以后更吵了”。施某说,在他院子的旁边有个小广场,每天早晚都有一帮人在小广场上跳广场舞,而且放很大的音响,“他们放的音乐低音很吵,震得我脑袋直疼,吵得我根本睡不了觉”。
因为跳广场舞的大妈影响了自己的休息,施某曾多次和组织跳广场舞的郭某交涉,但是一直都没有效果。
事发当天,施某喝多了酒,听到住家附近又开始放音乐,施某气不打一处来,抄起家中藏匿的一把双筒猎枪走出家门朝天放了一枪。
邻居郭某证实,事发时施某先是拿枪吓唬他,两人吵了几句,施某往回走,此后不久他就听到“砰”的一声枪响。朝天鸣枪之后,施某又放出自己饲养的三只藏獒冲进跳舞人群,将跳舞大妈吓得四散而逃。 因郭某等人报警,公安机关来到施某的家中将其抓获,在起获枪支的同时,还起获了4发未用的子弹。当时,施某因醉酒神志不清醒,警方于次日对他进行了询问。
在说到为何朝天鸣枪时,施某说,是因为积怨已久,找不到发泄的出口,“这就跟人急了要摔锅砸碗一样,就想拿些东西出气”。
公诉机关认为,施某存在坦白情节,建议判处其有期徒刑6个月至9个月。施某的辩护人认为,施某的认罪悔罪态度好,而且已经年过半百,希望法院能够对他适用缓刑。
此案没有当庭宣判。
记者回访
枪声过后广场再没有人跳舞
致得协同文档管理系统
昌平区老水泥厂旁边的篮球场,从建成起不久就成了周边小区居民们饭后跳舞的广场。喧闹声、音乐声在几乎每晚七八点时都会出现。如今,这处广场则空无一人,水泥厂旁边的小路也成了无人路,与周边灯光笼罩的小区形成鲜明对比。
昨日晚上七点半,北京青年报记者来到铁路桥旁的老水泥厂。
这个广场上现在只留下一个篮球筐、两个乒乓球台和几排旧沙发。地面上用白色涂料在红色的圈线边写着“向左”、“向右”、“放慢步速”等字样,显示着这里曾经的热闹。
在广场边上不到2米处,就是几处平房住宅,有的住宅门直接开在了广场边。一有人走入广场,民宅内的狗就不停地嚎叫。“别叫了!”主人在屋内小声呵斥狗的声音隔着广场也能听得十分清楚。
水泥厂的值班工作人员说,这处小广场曾经在每晚7点30分左右便会响起音乐声,铁路另一侧就是数个小区,小区中的中老年居民很喜欢聚集到这里跳集体舞。尽管值班室离广场有50米左右,但在室内仍然可以听到声响很大。但自从鸣枪、放藏獒的事情发生后,此处晚上就再也没人来了。
“大家都在讨论这事。”该工作人员说,出事后,工作人员间聊天时互相曾说到过对此事的看法。很多人都觉得,声音这么大,广场边上的民宅离广场那么近,几乎是在别人家门口跳舞,的确会给住在广场边的人带来反感。他们中有的人倒觉得还好,因为时间一般只持续一个小时,值班时平时没什么事,就当听音乐了。
他说,自己才来水泥厂值班不久,他们这种工作人员不会每天都在这里值班,因此广场跳舞对他们的影响肯定没有住在广场边的人家那么大。“天天这样在黄金时间这么大声音,我能理解那几家人。”由于那些民宅隔音不好,他怀疑那几家连电视的声音都听不到。
“我忍了很久了。”一位常年遭受广场舞噪音骚扰的别的小区的居民表示,自己小区旁边也有一个类似的广场,经常逼得自己骂人。他觉得这种方式完全不考虑周边住户人的感受,很没素质。但自己投诉多次,人家只是关小了声音,该跳还是跳,“政府就该管管,找一处专门跳舞的地方,其他的广场就该禁止!”文/本报记者 孟妍
治理新招
建立“邻里中心”模式解决“广场舞”矛盾
对于“广场舞”噪音造成的问题,现在一些省市地区已经开始了新的探索。目前,一种以“新加坡邻里中心”为范本的新型社区规划开始出现在天津、福建等地。
“我们的公共生活没有太多的地方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治理与和谐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宏山认为,广场舞参与人数众多,反映目前中国的城市规划中,缺乏对室内公共空间的规划,没有地方活动的市民只能“走到户外广场”。杨宏山还提到,在西方一些国家的社区中,很少见到类似中国广场舞这样的多人参与的户外活动。
致得协同文档管理系统
此外,杨宏山还提到,“新加坡邻里中心”的模式值得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借鉴。在城市社区规划建设中,新加坡政府将居民住宅区作为社会单位加以全面规划,形成了由邻里组团中心、邻里中心、新镇中心和区域中心等构成的多层次的社区公共活动中心。
这些邻里中心分布于政府组屋区内,根据社区住户数量进行规划,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活动空间,并为教育、文化、生活福利等生活配套服务提供。
目前,国内已有天津、福建厦门、内蒙古通辽、青海西宁、云南昆明、浙江温州、江苏南京、扬州和苏州等多个省市通过特许加盟的形式建设了邻里中心。
经验之谈
解决集体舞扰民社工协调双方让步
针对广场舞扰民这一问题,社区工作者对此有着不同的感受。呼南社区负责人告诉北青报记者,通常情况下,跳广场舞的大都是社区居民,有些则是社区组织的舞蹈队。一般情况下,如果有居民反映扰民事情后,社区会根据不同的舞蹈队,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如果是由于社区组织的舞蹈队闹出的动静,社区干部会与领队进行协商,采取或者减少噪音,或者到远离居住区的地方进行活动的办法解决这一扰民现象。 而对于那些居民自发组成的舞蹈队而言,往往需要进行漫长耐心的调解工作。
说到协商难这一话题,南厂社区负责人很是感慨道,调解纠纷难度很大,需要协调各方的利益,说白了就是让双方都相对让步才行。
就拿舞蹈队扰民这一事情来说吧,起初跳舞者只是把伴奏乐的声音调小了一些,但其他居民依然提意见,双方在协调时还出言不逊,这下子本来调小的声音一下子变大了,双方的意见就更大了。居委会经过多次集中调解和入户走访,最终找到新的场地,纠纷才得以化解。文/本报记者 李强
各地频发“广场舞”噪音矛盾
据媒体公开报道,有相关统计表明,目前全国广场舞爱好者过亿人,主体人群是40到65岁的中老年妇女。
2013年以来,全国各地的媒体曾报道过一些因广场舞噪声引起的矛盾。今年4月,成都一小区内,楼上住户因难忍广场舞音乐的困扰,一气之下向跳舞人群扔水弹,受到水弹袭击后,楼下的人又向楼上扔弹者甩中指;今年6月,苏州某小区内,一位业主不满楼下跳广场舞的声音,下楼与跳舞的阿姨发生冲突,打伤跳舞者,随后,业主还在楼下广场铺满碎玻璃和砖石。今年10月,家住武汉市京汉大道中心某小区的陈女士和朋友们在小区楼下的广场上跳广场舞,突然从旁边楼房飞来了一大堆粪便,一群跳舞的人被浑身弄脏。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