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理想的风筝ppt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1:23:44 小学作文
理想的风筝ppt小学作文

篇一:理想的风筝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执教:铁炉小学 冯传红

教材分析

《理想的风筝》是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主题为“师恩难忘”,编入了《莫泊桑拜师》《理想的风筝》《孔子游春》《明天,我们毕业》四篇课文,表达的都是对老师的感激与眷恋之情。

《理想的风筝》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用生动细腻的描写,传神的笔触,表现了刘老师在放风筝中寄托了美好的理想,赞扬了刘老师永远乐观自信、热爱生活的高尚人格,表达了作者对刘老师的深深思念之情。作者运用了三个典型的事例(笑谈腿疾,旋转板书,放飞风筝)抓住刘老师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等细节描写突显人物性格充分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了刘老师这个乐观,自信,幽默,坚强的鲜活人物形象。

学情分析

我五年级接手这个班的语文教学,我班学生活泼大方,敢说愿想。语文课堂教学时,我将学生分成A、

B、C、D四个学习小组,教学中如遇到难点,我引导先自己深入思考,在分组讨论,再各组指派代表汇报,组间展开竞赛。因此班级气氛很活跃,学生课堂参与意识较高。学生已有一定基础的阅读理解能力,但部分同学的阅读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六年级学生即将跨出小学校门的特殊群体,难免对影响过自己的老师产生依依惜别之情,因此,本文的教学很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本课的学习探索之中。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 披文入情,用心品味本文语言文字,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

上的人生态度,感受作者对刘老师深深的思念之情。

3、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列举典型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抒发自己对恩师

或身边其他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这篇课文首先要是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其次是运用各方面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1、 了解课文通过那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形象,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

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选取了两方面的事例来写人,才能更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2、 课文为什么用“理想的风筝”为题,理解“理想的风筝”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1、自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能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学生字,自己分析字形,了解字义。(结合工具书)

3、通过查字典的方法,理解文中生词的意思。

4、有条件的同学搜集苏叔阳的资料以及创作背景,有助于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5思考如下问题:①课文写了几件典型事例,你能给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吗?

②课文通过那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形象?

③文中有许多地方写得生动细腻,试着找几处读一读,写下你的感受。

教师准备:①深入研读文本,精心制作课件并设计预习作业与课后作业。 ②搜集苏叔阳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读顺课文,理清思路;第二课时:潜心研读,体味感情;学习写法,抒发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尤其是轻声词“风筝”与多音词“连花”。

3、 理解拟人手法描写春天的景物和刘老师的关系,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借景烘托的写作方法。

4、 理清文章的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春景导入,引发阅读

1.指名背诵《村居》。

2.春天可是一个放风筝的好时节,你喜欢放风筝吗?在你眼里,风筝能带给你什么?(引导学生感受春天放风筝的快乐,唤起学生放风筝的真实体验)

3.揭示课题:是啊,放风筝能带给我们快乐,可在著名作家苏叔阳的心中,风筝,不仅带给他许多快乐,还寄托着不尽的思念呢(板书:思念)。课文预习了,你知道他思念的是谁呀?(板书:刘老师)。那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啊,使得作者难以忘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在离开刘老师近三十年后写下的文章——理想的风筝。(齐读课题,强调风筝中“筝”的读音,在词语中读轻声,单独时是一声,再读课题。)

二、出示提纲,检查预习。。

1.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文章的生字,词语。(出示)

你能读准它们吗?谁想来试一试?(圆口韵:蜈蚣;多音字:翘)

2、指名逐段读文,读出你的感受。师生相机正音。

三、分组交流,理清思路

1.生字解决了,那通过预习,你能说一说在作者的思念里,文中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吗?(小组讨论并交流,每组统一看法)

2、分组汇报,正确引导。

板书:笑谈腿疾 转写板书 放飞风筝

3.总结课文主要内容:你能根据老师的板书总结一下课文内容吗?

指导总结方法:将各部分的内容弄清楚,再将他们连起来,就可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赏读春景,了解写法。

1、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春天的呢?

2、文中描写春天的方法和我们说的有什么不同?哪些词语把春天给写“活”了?

3、指名读,积累古诗。同学们,你想到了哪些诗句?

4、再读第二小节,感受春的活力。

5、每逢这个时候,每当看到天上的风筝,作者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他的刘老师,知道这叫什么写法吗?(板书:见物思人)。

6、学生配乐齐读第1——3自然段。

四、小结写法(睹物思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字词表达的效果,感悟刘老师坚强、乐观、风趣的人生态度。

3、通过三个特写镜头的描写,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4、学习课文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和选取不同方面的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展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配音朗读,走进文本

1、 春天又到了,每当风筝漫舞的季节里,苏叔阳就陷入在对刘老师不尽的思念之中,配乐朗读1—3段。

2、 作者通过回忆哪几件往事来表现刘老师的性格特点与精神品质的?

二、揣摩语言,感悟深情

【过渡】有关描写人物的文章,要想把人物形象鲜活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该怎样写呢?(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里,感受那字里行间流露的缕缕思念之情吧。

(一) 笑谈腿疾

1、 首先让我们走近他的课堂,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走进文中第一给故事。自己读一读第4自然段,这一段是从哪方面描写刘老师,在感受最深的词句旁做批注。

2、师生交流:

①以外貌描写介绍了刘老师的慈祥、忠厚、身有残疾的特点。

②从语言描写当中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非常开朗的刘老师。从“笑”这个词我体会到刘老师的幽默风趣 坦然面对自己的残疾 。这是一个笑对人生、乐观向上的刘老师。

3、感情朗读:

师:你们能透过文字的表面更深层次的去思考人物,很好。我觉得无论怎样,一个正常人失去一条腿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而刘老师却是笑着说自己的腿残,是何等的乐观啊!谁能学着刘老师的样子笑着来说一说?试读——指读——评价——再读。

③刘老师笑得那么自然,说得那么轻松,可同学们听了心里却是酸酸的。

▲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 。(酸涩)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能不能找几个近义词?(心酸,难受,悲痛,伤心)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

(学生是笑刘老师的幽默风趣,酸涩充满着理解与同情,尊敬反衬出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与孩子亲密无间,令孩子们敬佩。)

▲请同学们留意这个“泛”字,在《烟台的海》这篇课文中,有个词是“微波泛起”,“泛”字一般是形容浪花漂浮起来的情景。此时,同学们心中泛起的是——(如浪花般慢慢漂浮起来的感情),那一股酸涩的感情想浪花漂浮般地慢慢的从心里产生出来。

▲所以,我们笑过之后,在心里为坚强乐观的刘老师默默流泪呀。来,让我们把这种心酸、难受感情送到这段话中读一读吧。

(齐读句子。评价:我听出了一种淡淡的悲伤。)

▲同学们由笑声→酸涩→尊敬,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呀,这就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作者表现人物的灵魂,以后我们写作时要多有这方面的细节刻画。

4、身体残疾,却那样的乐观幽默,刘老师以他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位学生,所以作者说——出示,

过渡语:身患残疾,却能乐观面对,这是怎样一种豁达的心态,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他的课堂,目睹他的别样风采,请自读第五自然段,这一段又是抓住什么描写来表现刘老师的?最触动你的心灵的是哪个字?

(二)旋转板书

1、①(“撑地”“离地”“急速”“转”等词语感受老师的板书的不容易,尤其是“急速”中不是轻松,而是竭尽全力的感觉。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

②“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体会敬业执着,刘老师的坚强;他对工作的热爱)

③一个残疾人,可是他却和正常人一样给学生上课,他的意志非常坚强,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表达,那就是“身残志坚”。(板书:身残志坚)

2、读一读,读出老师艰难的动作。

⑴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为了写好板书,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怎不让人担心?谁再来读? ⑵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为了教好学生,一年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真让人感动!还有谁读?

⑶一个左腿残疾的老师为了教育事业,一辈子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实在令人敬佩!这已经成为孩子心目中最美的舞蹈,让我们共同来演绎这美丽的舞蹈!齐读(他只靠着??再转向讲台)

3、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刘老师靠着一根圆木棍撑地,你说支撑起他的仅仅是这根圆木棍吗?(不是)那是什么?(是刘老师的坚强;是他对工作的热爱 乐观与自信等)

4、看来这圆木棍已和刘老师融为一体了。它撑起的是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工作的热爱也就是后文所说的:他是一个功德无量的圆木棍。所以——(引读: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这心跳源于(对刘老师的担心;这心跳出于对刘老师的担心、敬佩、感动。)

5、是呀,刘老师的每一次旋转都撞击着同学们的心,引起同学们一阵阵激动的心跳,更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脑海里。难怪作者说(齐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三)放飞风筝

过渡语:刘老师的一言一行都震撼着苏叔阳,同时也震撼着我们!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1.小结方法:自学“放飞风筝”

学到这里,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抓住了哪些方面来体会刘老师的特点的?

第一件事,我们抓住了人物的神态(笑着对我们说)、语言(我就是那时候被甩掉一条腿的)还有学生的心理活动(酸涩、尊敬),了解到刘老师是个乐观向上的人。

第二件事,我们抓住了人物的动作(撑、离、转、再转),也体会了学生们的感受心理活动(激动的心跳),了解到刘老师是个敬业执着的人。

我们在读这类写人的文章时,就应该这样牢牢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细细品味,读出你的感受,体会人物特点

2.下面请同学们就用这种方法用心地读读课文的6—9自然段,圈圈重点词语,划划相关句子,写写自己的感受,说说从中感到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课件出示要求)这里的词语、句子可以是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也可以是特别打动你的地方。你可以自己找找读读写体会,也可以小组合作分工完成。

3.学生先自学,组内交流。

4.读后汇报交流。

◆“亲手制作” 引读一下各式各样。【心灵手巧】 ◆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

(残疾也阻挡不了刘老师对放风筝的渴望,他要体验放风筝的乐趣。)【挑战自我、自信自强】 ◆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个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①你们看,刘老师已把自己的风筝放上了蓝天,

引读: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个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②此时的刘老师默默地注视着在空中翱翔盘旋的燕子风筝,什么都没有说。但我们分明感受到刘老师心中有千言万语。你仿佛听到刘老师在心里说些什么呢?此时,刘老师又在想些什么?

师:你想得太对了,这就是刘老师的理想,这是一只理想的风筝。(指着课题,齐读课题)

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追求理想、热爱生活、自强不息】

③让我们面带笑容,快乐着刘老师的快乐,一起来读这句话。(齐读)

◆有一次,他故意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我想,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预设:

⊙动作——笑着、叫着、拄着、蹦跳着、追赶、喊着(兴奋、幸福、高兴、乐观,忘记了自己是一个老人,是一个残疾人。真像个小孩。)

⊙故意洒脱手——挑战

⊙语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刘老师相信自己能够征服困难,自信【挑战自我】 师:怎么喊?你来喊(生读)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还不够,你再来(生读)女生读、男生读,咱们一起来(齐读)

5.从刘老师亲手做风筝到放风筝到追风筝,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虽然是一个残疾人,但是他敢于挑战自我,自强不息,坦然地面对生活的不完美,幸福地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才是真正的热爱生活啊!这才是生命的强者!(板书:热爱生活)他的这份热爱深深地感染着我、震撼着我、激励着“我”!

三、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1、可是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师配乐范读第10、11自然段。

30年,苏叔阳和刘老师在精神上是从来都没有分开过!他一直都在思念着乐观顽强的刘老师,思念是长长的风筝线,一头攥在老师的手里,一头系在学生的心头,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深情地呼喊,引读:刘老师啊,??思念您。

2、此时此刻,在作者眼里,刘老师放飞的仅仅就是一只风筝吗?不,还有他的理想,那么这理想的风筝究竟指什么?

(1)作者苏叔阳一生中经历了很多的挫折,文革前他是一个大学生,文革来了,他沦为伞厂工人;后来,就在他创作上不断丰收的时候,他的身体却接连遭受病魔的袭击。1994年,他因为胃癌切除了部分胃,2001年因为肺癌切除了左肺,2004年又切除了脾脏,他同癌症抗争14年,先后多次手术,可苏叔阳在69岁时仍笔耕不辍,积极乐观地过着每一天。

(2)出示他文集中的话:

不管我多么衰弱,

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

我就会走,

哪怕是爬行,

也还在这路上挣扎。

篇二:理想的风筝

课例研讨教材分析讨论稿

课题: 理想的风筝 发言人 时间 备注: 主要教学思路即每课时要完成的主要教学任务及有效达成目标的具体策略等

1 课时)

备课人 日期

1 课时)

备课人 日期

篇三:风筝ppt

《风筝ppt》课件

作者: 发布时间:

理想的风筝ppt

2011-04-19 10:11:07

浏览次数:

581

推荐风筝ppt课件下载地址:

请点击【小学语文课件】进入整册下载页面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3.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先生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一、导入。

1.由有关风筝的诗歌导入,引入本文的篇名、体裁和作者。

2.简介本文的作者鲁迅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字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二、预习检查。

读准下列字音

1.生字。

丫杈chà 憔悴qiáocuì 模样mú 嫌恶xián wù 可鄙bǐ 什物shí

惊惶huáng 瑟缩sa 惩罚ch?ng 虐杀n?a 宽恕shù 苦心孤诣yì

堕du? 蜈蚣wúgōng 伶仃língdīng

2.形近字。

嫌xián 嫌恶怒nù 愤怒堕du?堕落

赚zhuàn 赚钱恕shù 宽恕坠zhuì下坠

诀ju? 诀别

决ju? 决定

抉ju? 抉择

3.多音字。

a 凶恶

恶ě 恶心

wù 嫌恶

shí什物 m? 劳模

什模

sh?n什么 mú 模样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主朗读课文。

1.朗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

②停顿恰当;

③读出感情;

④读出重音。

2.根据课文的内容,快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①课文是介绍风筝这种工艺品的吗?(不是)

②风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线索)

③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我”毁掉了弟弟的风筝,后来我知道自己错了,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不记得了。)

④课文写作的时间是哪一年?你知道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什么社会吗?(1925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⑤文章记叙的顺序有哪几种?本文记叙的顺序是什么?(顺序、倒序、插叙)

(二)思考。

1.“我”为什么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

2.为什么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3.鲁迅对等自己的错误的态度与一般人有何不同?(对待自己当年的行为,深深地谴责自己。不因自己当年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不因时间久远,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见他是多么严厉地解剖自己。)

四、合作探究。

质疑、讨论、答疑

(一)1—2段(第一组问题)。

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说“惊异和悲哀”,从结构上来说,是引出下文)

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二)3—4段(第二组问题)。

1.3-4段一面写“我”,一面写小兄弟,对小兄弟的描写流露出什么感情?

小兄弟入迷的情状描写得越细致生动,越加重对剥夺他放风筝权利的封建家规的控诉力量。这里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同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

2.对我流露出什么感情?

鲁迅是在自责自己当年扮演了冷酷无情的精神虐杀者的角色,言辞中流露出了同情、后悔、自我谴责之意。

3.朗读。

(1)你能读出明显表现出作者忏悔心情的文字吗?

(2)应用怎样的情绪和语调朗读?(沉重的)

4.小结一:本文的一个重要的情绪是忏悔,朗读时,语调应是沉重的,包含强烈的自我遣责的意味。

5.配乐朗读:用沉重的语调读出忏悔的感情。(注意着重号词语)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

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 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三)5—8段(第三组问题)。

1.“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不幸”?

2.文中所说的“精神虐杀的一幕”,具体指前面的哪些事情?

3.配乐朗读。(用沉重的语调读出忏悔的感情)

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4.核心问题探讨:

弟弟全然忘却,作者理当心情轻松,然而作者却说“我的心只得沉重着”,弟弟全然忘却,作者理当心情轻松,然而作者却说,“我的心只得沉重着”,作者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 (作者是一位能够勇于反省、勇于自我谴责、勇于承担责任、家庭与社会责任感都极强的作家,不可能因为弟弟的忘却、无怨就会自我说谎,自我欺骗地认为自己无过了。) (四)9—12段(第四组问题)。

1.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被虐杀者的麻木使虐杀者可以恣意妄为,这令人感到悲哀而沉重。中国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的思想来指导。)

2.为什么说“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除形容天气外,有没有别的含义?

(“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也不可能了。

“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 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

3.小结二:

本文的另一个重要情结——悲哀。朗读时,语调应是沉重的,包含强烈的社会遣责意味。

4.试着饱含情感地配乐朗读这部分。

(五)课堂总结。

文章中心的两个要点:

忏悔:我对弟弟的“精神的虐杀”——自我谴责

悲哀:弟弟自甘受辱、受辱而不知、全然忘却。

五、探究文意。

整篇文章看完了,现在让我们一起再来思考一下: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要告诉我们什么?

参考(可以从以下角度去思考)

1.鲁迅对于小兄弟的感情。

2.对于自己的错误该怎么办。

3.怎样看待游戏。

(知错就改、手足情深、反抗封建教育)

六、自由感悟——向生活延伸。

1.从儿童教育的角度去理解“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个概念。

2.有关天性的名言。

3.说话训练。

课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候也做过很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选一个你最难忘的说给同学听听。

风 筝

(共1课时,第1课时)

备课人:张国华 备课日期:2007 年11月30日第五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对鲁迅先生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的理解文章主旨,获得思想启迪。

过程与方法

抓住关键词语,领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文章那声色兼备,形象鲜明的语言。 1多角度有创意的理解文章主旨; 2品味文章那声色兼备,形象鲜明的语言。 教学准备 多角度有创意的理解文章主旨

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幻灯片)

看图,图上的孩子们在进行什么游戏呢?(放风筝)

这是一项有益于身心的活动。放风筝时,我们可以“上观白云朵朵;下览绿草茵茵”。尽情地感受春的气息,这是何等的惬意!

然而,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地享受这份放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走进那个时代,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

板书:风筝 鲁迅

二,简单介绍鲁迅

(幻灯片)

鲁迅生于1881年,死于1936年,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浙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他的作品是“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他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作品都收集在《鲁迅全集》里。《风筝》一文选自《野草》。 三,整体感知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风筝》。根据课文思路填空。(事先板书在黑板上)

过渡:“风筝是春的使者!”人之常情,见到风筝应该是愉快的。然而,作者“我”见到风筝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齐答: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1我为什么惊异?(故乡放风筝的季节是早春二月,而在北京,冬季尚未过去,就开始放风筝,所以“我”感到惊异)

2我为什么悲哀?(见到风筝,“我”不禁睹物生情,不由想起二十年前埋下的让“我”深深忏悔的种子--自己对小兄弟的精神虐杀的一幕,也就是践踏风筝的一幕。)(板书:悲哀) 过度:“精神虐杀的一幕”具体内容是什么?请在原文中找到。

四,研读“忆风筝”部分,挖掘主旨

(一)解读“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绝望地站在那里。”

(出示幻灯片)“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绝望地站在那里。”(齐读) 1,圈出其中表示我的动作或神态的字词。你认为作者当时的行为是一种怎样的行为?(板书:蛮横无理)

2,当我毁坏了小兄弟苦心孤诣制作的“蝴蝶”风筝时,小兄弟有何反应?(板书:悲伤绝望)

篇四:第九课 理想的风筝

第十课 伊犁河大桥

第一课时:词语学习(1) 时间: 年 月 日

1.通过预习,检查,讲解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本课的词语。

2.通过比较,分析汉字的结构学习。

3.要求达到会读,能理解,会用的程度。

一. 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做个忠厚,诚实的人

二. 重点:通过讲解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本课的词语。

难点:要求达到会读,能理解,会用的程度。

三. 教学手段

教科书,备课本,粉笔,黑板

四. 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

讲解法 问答法 鼓励法 讨论法

五. 教学过程

首先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测验内容以生词为主,让两名学生上黑板做提前准备的测验题,让下面的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讲解词语:老师提出一些生词,解释给学生,学生根据解释组词造句。通过这种形式进行讲解词语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教师1.纯朴 【形】 淳朴;纯正朴素

学生:寻求纯朴的生活,这首诗写得非常纯朴

教师:同义词:淳朴 反义词:华丽

教师2.板书 【动】 老师在讲课时在黑板上写字。也指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

学生:板书设计 板书很漂亮

教师3.述说 【动】叙述说明。

学生:他述说了这件事的来历。详细述说他的生活变化。

教师4.戏耍【动】戏弄;玩耍

学生:他时常学着你的声音戏耍我,好几回我真以为你来了呢。 教师:5.哽咽【动】 苦时不能痛快地出生。

学生:他说着说着又哽咽起来了。

教师:近义词:抽泣

教师6.当众 【副】当着大家

学生:当众说清楚 当众做出

教师7.忠厚 【形】指为人忠诚宽厚;厚道。

学生:我们要做一个忠厚 能靠得住的人。

六. 德育渗透;以?忠厚 ?为主进行德育。

我们要做一个忠厚 能靠得住的人。

七.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预习新课

课后反思:

第九课 理想的风筝

第二课时:词语学习(2) 时间: 年 月 日 一, 学习目标

1.通过预习,检查,讲解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本课的词语。

2.通过比较,分析汉字的结构学习。

3.要求达到会读,能理解,会用的程度。

二, 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爱祖国,报答祖国的恩情

三, 重点:通过讲解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本课的词语。

难点:要求达到会读,能理解,会用的程度。

四, 教学手段

教科书,备课本,粉笔,黑板

五, 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

讲解法 问答法 鼓励法 讨论法

六, 教学过程

教师首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然后对课文中的生词讲解,给学生解释每一个词语的用法,内部结构,同义词,反义词,模仿造几个词组和句子,再然后同学们在教室里进行自由谈话形式组词,造句。 讲解词语:

教师1.尽情【副】尽量抒发情感,不受约束。

学生:尽情唱歌 尽情地玩 孩子们在尽情欢笑。

教师2.时常【副】经常 ;多用于书面语

学生:时常刮风 市场提问 老师时常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3.截【动;量】 动:切断;割断(长条形的东西)量:段 学生:工人把树截成一段一段的。一截木头 一截铅笔 一截电线 半截话 开半截会

教师4.自豪【动】自己感到光荣;值得骄傲。

学生:我有这样的祖国而感到自豪。他对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 教师5.屈辱 【名】 委屈和耻辱

学生:受屈辱 遭屈辱 孙中山看到中国蒙受了一次有一次的屈辱,决心起来革命。

六.德育渗透;以?自豪?为中心进行德育。

我有这样的祖国而感到自豪

七.布置作业:

进一步熟读所有的词语,做到能流利的阅读。

复习本节课,熟读下节课课文。

课后反思:

第九课 理想的风筝

第三课时 课文学习(一) 时间: 年 月 日 一,[学习目标]

1.通过预习,检查,课堂讨论,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课文内容

2.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式,读懂每句话,提高阅读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要求会读,会写,能正确理解并运用。。

二.德育目标:教育学生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对自己的希望

重点:通过自读理解进行讨论。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并正确运用

三.教学手段

教科书 备课本 粉笔 黑板

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

讲解法 问答法 鼓励法 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1.以充满的热情的导语创设情景,揭示课文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这里要讲的是进三十年前的一个真是感人的故事。一个左腿从膝盖以下被截去了的普通教师,在三尺讲台前辛勤耕耘,教书育人他不怕生活的坎坷和艰难,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人生。在风筝的放飞中,他把自己的理想也放飞到了云端。我们已经了解到了不少这样的故事,但我们今天要读的这个故事,更有令我们每个人都有深为感动的地方,是什么呢?还是让我们到故事中去寻找吧!

我们还是请同学们推荐一位同学来板书这个故事的题目吧。 学生:板书——理想的风筝

教师:写得真不错。谢谢(3分钟)

设计意图: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2.从讲述故事(听)入手,层层递进,引导学生逐步具有?说的欲望?;以课文为平台,创设课堂口语交际的环境。

篇五:理想的风筝说课稿

22、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说课稿)

谢达琴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2、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下面我从说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八个反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理想的风筝>>。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

为能很好地落实上述编者意图,针对阅读课文的特点,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如下:

二、说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重点语句感悟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2、体会“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刘老师对工作、对生活的爱与追求,体会作者对他深深的思念之情。

三、说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重点语句,感受刘老师对工作、生活强烈的爱与追求,体会作者的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理想的风筝”的含义,从而理解题目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

四、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根据阅读提示,引导学生整体感知。

2、学法:合作交流,读写结合。

五、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一>、词语组读,构建课文内容框架,交流人物初步形象

1、读下面每组词语,联系课文想一想,每组词语使你想到文章中刘老师什么样的故事?

女娲造人 捏泥人 甩泥巴 丢了腿

旋转跳跃 撑 离 急速一转

手持线拐 翩翩起舞 扶摇直上 翱翔盘旋

撒脱 蹦跳 气喘吁吁 得以满足

2、总结:笑谈腿疾 上课板书 放飞风筝

<二>、学习事件,体验人物丰富情感,感受细腻描写之妙

1、笑谈腿残

(1) 过渡:我们知道,刘老师是一个残疾人,在你的印象中,残疾人提到自己的缺陷一般都会有什么表现?(遮掩、自卑、怕人取笑??),但刘老师却笑着把自己的缺陷拿出来开玩笑,他是怎么说的呢?请同学来读一读。

(2) 思考:你觉得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乐观幽默)

(3)问:那么同学们听后,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说说同学们的感情变化。

情感体验: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情感,同时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呢?

A、“酸涩”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找出几个近义词(心酸、难受、伤心)

B、一个没有左腿,身体残缺的人,多么叫人心痛啊。那么又是什么让同学们尊敬呢?(刘老师坚强、乐观的精神)

多么微妙的感情变化呀,请同学们带着心酸及尊敬的感情读一读这段话。

2、上课板书

(1)、指名读第5自然段,哪些细节之处打动你?

(2)、细读第二句,为了写刘老师板书,作者具体写了他哪几个动作?学生圈出动作的词语,(扣住“撑地” “离地” “急速” 三次“转”等词语感悟),为了一次板书,刘老师竟要做上这么多艰难的动作,你体会到什么?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你又体会到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这样的旋转凝聚着刘老师顽强的意志,这是多么令人难忘的旋转呀!这一次次的旋转就是动人心弦,所以作者深深地呼唤——“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3、放飞风筝

(1)、 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上课时的刘老师,那课后的刘老师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6至9自然段,说说作者主要回忆了刘老师放风筝时的哪两个情景?(放风筝、追风筝)

(2)、 品悟句子,体会刘老师热爱生活,挑战困难的精神。

A、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和我一样的少年。

B、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3)、小结:刘老师虽然身体是残疾的,但刘老师从不让自己的生活失去乐趣,他不但亲手放风筝,既享受着风筝飞上蓝天时的快乐,又享受战胜困难成功的喜悦,从中感受生活的力量。

(4)有感情的朗读第8、9自然段。

(5)从刘老师放风筝的表现中我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爱与追求是那样的强烈。相对于刘老师,作为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4、自由朗读第10自然段, 理解:“理想的风筝”指的什么?

刘老师在学生的心田播撒下理想的种子,升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希 望刘老师的风筝也能播散在同学们的心间。

<三>、提升感悟

1、虽然已经近30年没见到刘老师了,可这么优秀的老师又怎能不让人思念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带着对刘老师的思念读课文中最后一段吧。 2、在文中找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并说说令你感动的理由。

<四>、作业小练笔

如果让你在刘老师的风筝上写一句话,你会写什么?

七、说板书设计:

理想的风筝

笑谈腿疾 乐观幽默

上课板书 顽强执着

放飞风筝 热爱生活

八、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以刘老师的三件事情我主线,详细学习笑谈腿疾。上课板书、放飞风筝则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自学,去领悟刘老师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教学过程中抓住重点句子,重点词语让学生进行理解,有利于学生深刻的体会刘老师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指正。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