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粘蝉老人教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9:16:12 作文素材
粘蝉老人教案作文素材

篇一:老汉粘蝉

老汉粘蝉

《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孔子带着弟子到楚国去,路上经过一个树林,在树林中有个驼背老人正在用竹竿粘知了。他粘知了非常轻松,就像在地上捡知了一样。孔子问:您的动作真是巧啊!有什么门道吗?老人说:我确实有自己的办法,我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叠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这样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叠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这样失手的情况十次也不会超过一次;叠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就会像在地上拾取知了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立着的断木桩,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大地大,万物品类繁多,但我一心专注于知了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这样为什么不能成功呢!最后孔子转过身来对弟子说:“专心致志,本领就可以练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这就是驼背老人所说的道理。”

篇二:《敬业与乐业》教案

1

2

3

4

篇三:二年级科学教案

科学 :学科 备课笔记 2005年9月

科学 :学科 备课笔记 2005年9月

篇四: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粘蝉老人教案)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篇五:《雷雨前》教案 (二)

雷雨前 杜堂中学 王云平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情况及写作时代背景。

2、体会细致真切的景物描写及其象征意义。

3、体会作者对旧社会无比憎恨和愤怒的感情,对“清凉干净”世界的急切盼望和深情向往。 教学重点:细致真切的景物描写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文中景物的象征意义。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直接导入课题并板书:雷雨前。强调文章体裁:散文诗。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

(一)茅盾:现代文学巨匠,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和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1927年9月发表第一部小说《幻灭》时用的笔名。1896年7月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1981年3月27日去世。《子夜》《林家铺子》《腐蚀》等是他的小说代表作。《话匣子》《野蔷薇》《见闻杂记》是他的散文代表作。

(教师先不讲此处)(二)背景:《雷雨前》发表时正处于“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已踏入中国,中国人民惨遭蹂躏;国民党反动派却实行卖国投降政策,叫嚣“攘外必先安内”,推行法西斯反动统治,对中国共产党和进步力量实行残酷的围剿。封建军阀、贪官污吏则气焰嚣张,白色恐怖笼罩着祖国的天空,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正如黎明前最黑暗的前夜。作者看到人民的力量、看到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进步力量正酝酿和爆发了一次次革命风暴,将冲破压抑中国人民的沉闷空气,于是挥笔写下了这篇雄浑的散文诗。文章寄托了作者渴望革命高潮的到来,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的迫切心情!!!

三、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念读)

四、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时,老师先板书五幅图画的结构图)

1、为每一节标上序号。

2、思考,文中哪一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明确:“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

3、为了把雷雨前这肮脏闷热的世界生动逼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匠心独运,以时间为顺序细致描绘了五幅图画。请同学们划分段落并找出五幅图画,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在讲课中解决)

明确:一幅(1—4):清晨小石桥上

二幅(5—6):上午桥头

三幅(7—10):下午三时,石桥头

四幅(11—16):稍后 苍蝇、蚊子、蝉

五幅(17—20):电闪雷鸣,雷雨即将来临

五、合作学习,品读课文:

(一)、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雷雨前天气的,首先欣赏第一幅画面(1——4):

1、如果你身临其境、生活在第一幅画中,你看到(或接触到)了哪些自然景物?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人 有什么样的感受?整个画面给我们什么感觉?

明确:(老师要板书下面的景物、特点、人的感受) 自然景物:桥石带热;无风,灰色的幔,太阳热;河水枯竭,“连一滴谁也没有了”,泥土裂成乌 龟壳;田地干裂,“裂成乌龟壳似的”,“像开了无数的小沟”;“苍白色的泥土”“跟水门 汀差不多”;天上直射的太阳和地下辐射的余热,使得土地“似乎有白烟一样的东西往上冒”。 人的感受:“毛孔全都闭住”,“心口泛淘淘”,“像要呕出什么来”。作者描绘精致,着力表现闷热。 整体感觉:闷热、窒息 (板书“闷热”“窒息”二词)

2、“灰色的幔”,表面写的是______,实际上是写______。作者极力描绘天气的“闷热”,意图是什么? (让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来思考此题)

明确:表面写:天空乌云笼罩。 实际写:象征国民党统治区白色恐怖的笼罩,这哪里是写的天 气!分明是反映当时社会的压抑和黑暗!

意图:为了揭示当时社会的压抑、苦闷、黑暗、反动。(其实这也是生活在那个时代作者的心情)

(二)、我们接着欣赏第二幅画面(5——6):

过渡语:在第二幅画中,或者说在上午这一时间段,天气又如何呢?是不是有所改变?

思考:为了突出天气闷热,作者抓住了一个什么细节来描写?这个细节表明了什么?此刻人的感觉又如何? 明确:“把鸡毛从桥头抛下去,也没见它飘飘扬扬踱方步。”——表明了空气的不流动。

“用力行一次深呼吸,”吸进的只是热辣辣的“闷”。汗“粘津津的”、像“胶水”一样、“结了一层 壳”,形象地把“闷热”的深重程度展现出来。

过渡语:可见,天气更加闷热、更加让人窒息。

(三)、就在持续的闷热侵袭人的肌体,使人们饱受煎熬、难以忍受时,午后三点钟光景,天气出现了转 折,什么转折呢?让我们继续欣赏第三幅图画(7——10):

1、思考:文中出现了一个巨人形象,他在干什么?结果怎样?(找出相关语句)三个“加倍”暗示了什么? 明确:他正勇敢的、坚强的和乌云奋力搏斗!!!

结果:猛可地闪光和吼声都没有了,还是一张密不透风的灰色的幔!

空气比以前加倍闷!那幔比以前加倍厚!天加倍黑!

暗示:表面上作者把郁闷燥热的氛围渲染到极致!!!其实是暗示反动派的顽固、它们正在进行垂死挣扎、奋力反扑,对人们的压迫更深、给人们的灾难更重!!!

2、巨人象征什么?(让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思考)

明确:既象征着准备打破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革命力量,也象征人们要挣脱桎梏(gù)束缚的强烈愿望。

(四)、巨人和乌云的激烈斗争暂告一段落,乌云还很强大,但巨人不气馁,巨人在积蓄力量、在等待机 会。人们也在焦躁的等待、等待那一把明晃晃的大刀、等待那“轰隆隆、轰隆隆”的战鼓声!!! 可人们等来的不是清凉的风,也不是解闷的雨,那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欣赏第四幅画面(11——16): 思考:这幅画中出现的几种东西给你什么感觉?读一读作者对它们的描写,看看它们分别象征什么? 明确:感觉:肮脏龌龊、恶心厌恶。(板书“肮脏、龌龊”两个词)

象征:苍蝇,蚊子:反动派,腐朽丑恶势力;

蝉儿:那些口头革命而实际不革命甚至反对革命的人。

(五)、我们接着看课文!黑暗不会无休无止,清凉总会姗姗来到!物极必反,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旧世界必将灭亡!让我们一起看看雷电交加、气势磅礴的冲破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壮阔战斗场 面吧!!!继续欣赏第五幅图画(17——20):

1、朗读17——20节,要求读出高昂的气势、战斗的激情!!!

(过渡语:灰幔外的巨人咆哮发怒了,猛烈进攻了!他声势巨大、威力无比;这是胜利的前奏,激情的迸发,有排山倒海的气势。声、光交织、电闪雷鸣!!!他告诉人们,暴风雨的脚步已迫近眼前!!!他将扯碎这旧世界,冲洗这旧社会,带给大家一个干净清凉的世界!)(板书:巨人咆哮...)

2、雷电风暴象征什么?(让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这句话包含着作者 怎样的思想和丰富感情?

明确:革命者、革命运动、革命风暴!!!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要求推翻旧世界,创建新世界的信念。

作者渴望大雷雨,对大雷雨的来临发出胜利的高呼,胜利的呐喊,体现了作者对光明前途的向往, 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之情,是乐观主义精神体现。——这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六、小结:

作者通过描绘雷雨到来前的景象及感觉,用象征手法表现了革命风暴尚未到来前,社会氛围的极端压抑,人们渴望革命风暴摧毁这个压抑的旧世界,以及表现了斗争的艰难!!!

七、布置作业:

“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我们正在享受着雷雨冲洗后的幸福,学习本文细腻逼真的方法写一篇作文——《雷雨后》

板书: 雷雨前

清早:石热、无风、灰幔、河枯、地裂、冒烟、

毛孔闭住、心口泛淘淘、呕吐 肮脏闷热

上午:鸡毛不飘 ﹜

吸进一股闷、汗似胶水、结一层壳 龌龊窒息

午后三点钟:灰幔出现裂缝,又合拢 ↑

闪光、吼声 | 冲

| 洗

|

巨人咆哮发怒——————————————————————————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