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神马小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9:21:20 体裁作文
神马小说体裁作文

篇一:什么是网络小说

什么是网络小说?

1.什么是网络小说?

网络小说是指在网络上发表并以连载模式形成的小说叫网络小说。

网络小说都是以长篇连载模式形成,长篇幅字数女频最少60万字,男频上百万字。

网络小说作品都是单一主角,所有情节都是围绕该主角展开,所有情节都是为了给阅读该作品的读者提供阅读快感。

网络小说就是一件商品,商品都得有它的价值才能取得盈利,故网络小说就是商业文,只有具备阅读价值才是一本合格的商业文,才能给自己带来利益价值,阅读价值主要体现在能给读者提供阅读快感。一切不具备阅读价值的小说都是非网络小说。

作为一个网络小说作者,你的工作不是写一部自己喜欢的小说,而是写一部读者喜欢的小说,是要写出读者的白日梦,写出读者的渴望,写出读者欲望,写出读者的梦想。

2.网络小说的主要特点:

①长篇 ②互动性强 ③快餐文学 ④创作门槛低

3.网络小说跟传统小说纯文学等小说的区别在哪?

传统文学的评价标准主要体现在价值观、人生观、文笔等方面,而网络小说的着重点却偏重于娱乐性,和读者阅读时的快感。

4.门槛区别

传统小说必须通过编辑审核才能发表,门槛较高,相对而言,各个网络站点的编辑审核标准就要低不少,基本都能通过。然而网络小说几乎无门槛,只要识字能说故事即可发表。

5.网络小说赚钱还是传统、纯文学赚钱?

传统小说的门槛很高,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写,门槛高意味着所写的内容很难会通过,自然就不会产生收入了。而网络小说几乎没有门槛,只要认识字只要能打出字就能来写网络小说,就意味着人人都可能产生收入?

当然可以,不过,你所写的内容必须得是网络小说,如果写的是一些别人都看不懂,或者写的是一些人生观阿价值观阿艺术美阿,这些读者都不会买单的作品,试问还要让网站买单?所以,只要写的是网络小说,作者就能产生收入!

6.我为什么要懂网络小说,懂网络小说有什么好处,能给我带来什么?

比如,你去参加英语考试,但是你连主语、谓语、动词、名词是什么都不清楚,试问你能考好么。我所举的这个例子就是说明我们应该要了解,才能够把这件事情做好。

网站是一个平台,服务于作者与读者,所有走向都是为了迎合网络小说市场,我们不能去做一些非网络小说的推广包装,我们要做的是主流的网络小说。

所以,网站的作者肯定也要是懂网络小说这一块,如果作者什么也不懂,在写一些不符合网络小说市场的作品,这样不仅作者无法取得好的收入,也无法给网站带来建树。

如果不懂网络小说无法区分网络小说与非网络小说,那么自己拉的作品不但给网站带不来任何价值,也无法给作者提供真正意义上的价值,一本非网络小说作品不具备价值,网站还要为此买单,是十分不划算的行为。

作者拿了钱不但不感恩,还会抱怨这个网站没有读者甚至会断更、吐槽、跳槽,只会导致恶性循环。

二、怎么写网络小说?

1.网络小说并不复杂,说其复杂是因为不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懂网络小说的作者,她所在的圈子大多都是懂网络小说的人群,而不懂网络小说的作者,她所在的圈子大多都是不懂网络小说的人群,中国互联网,每日增加的网络小说新人作者正以数以万计的速度在增长。

2.在前面我们已经明白了什么是网络小说,我们知道知道了网络小说是商业文,而不是青春文学不是在写一些人生观、价值观、艺术美、行为学等内容,网络小说最重要的是故事情节。然而我们也可以把网络小说细致的分为题材小说,其主流题材有:

女频:

①契约、情人、职场、宝宝文、先婚后爱,至少一种题材/元素的都市作品。 ②宫斗、替嫁、重生、王爷、后宫,至少一种题材/元素的古言作品。

男频:

①特种兵、校园、神医、保镖、都市修真,至少一种题材/元素的都市作品。

②废材流、无敌流、修真、洪荒、现代修真,至少一种题材/元素的玄幻仙侠作品。

3.作为一个看网络小说的老书虫都能明白网络小说有一个特性,那就是同类题材的网络小说都十分相似,比如唐家三少的作品,比如天蚕土豆的《斗破苍穹《武动乾坤》比如大多的总裁文豪门文等等。

因此可见,网络小说其实千篇一律,网络小说发展了十年多,已经形成了固有的套路,作为一个新人或者会写网络小说的作者来说,要做的不是去创新,而是去按照这个套路写。

大多数的网络小说,其共同特征就是故事框架一样,区别是故事情节不同,就一个白雪公主的故事,都可以写出许多个版本,比如总裁文版本、穿越文版本、豪门文版本等。

4.比如我看的豪门文比较多,并且我也喜欢这个题材,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题材来动笔。豪门文不外乎是一个灰姑娘遇到了高富帅,于是展开了就展开了一段丢身丢心沦陷的故事,我们完全可以找一本同类题材的作品作为样本。

豪门文:开篇女主因为意外【父母生病

神马小说

,欠债,逼到绝境】——对男主卖身,签约协议【情人契约,情妇契约】——在摩擦中生爱【男虐女,中间男女配角来捣乱】——几年后【爆炸,误会,流产这类的】——女主回归【可能带孩子】——男主重新追回女主【结局】

5我们来以豪门文做一个简单的举例。

男主:电子商务总裁(林某某) 男主:餐饮连锁总裁(林某某) 女主:星巴克服务员 女主:麦当劳服务员

相识地点:星巴克 相识地点:麦当劳或商场

起因:父亲欠债 起因:母亲生病

……

我们按照故事框架相同,故事情节不同的原则去临摹一本主流题材的网络小说即可

6.网络小说的竞争非常激烈,并非传统小说把书写出来之后,等着读者来看,网络小说必须得以开篇来吸引阅读该作品的读者,因为你不是大神,没有固定的群体粉丝,所以你要做的是把开篇写好,而不是写一些平铺直叙毫无吸引点的内容。 拜托,大家都很忙的好不好,谁会去看一些不知所云的内容。

7.何为吸引点?

1.身临其境代入感 2.激烈的矛盾冲突 3.扣人心弦的悬念感

8.书名、简介

书名是衡量一本作品是否具备阅读价值的前提,网络小说千千万万,每日每时更新的作品同样有许多,一本好的网络小说书名具备了被读者预先选择权。

那么什么样的书才具备阅读价值呢?

书名得是网络小说化的书名,书名要突出主题,通俗易懂,有吸引点有亮点。 比如书名为《传说》作者冥思苦想半天觉得这书名很大气威武,但实际上是这样的吗?

不是,该书名告诉了读者,这个作者定是在写一些不知所云稀里糊涂的内容,所以,不要试图让读者按照自己的思路来理解,因为,你不是大神,你只不过是一个暂时还默默无闻的写手罢了。

书名怎么取?

关键字围绕:?题材、故事、职业、等级?等

比如《极品风流狂医》《女老板的近身保镖》《邪魅总裁太撩人》《总裁的邪恶腹黑妻》

读者心理:

1.我们从读者方面做个探讨,能发现他们也可以分成两类:不成熟的读者和成熟的读者,这里的成熟指得是阅读经历。

不成熟的读者一般喜欢消遣性小说,对阅读小说抱有这样的心里:

①有一个他期望的主角,能领略他的历险和分享他的成功;②情节紧张激烈,悬念跌宕;③欢乐的结局;④如果有主题的话,它和读者持有的观点吻合;⑤或武打,或枪战,或床戏构成作品的主要内容。

成熟的读者则不是这样的期待心理,他通过阅读生活真谛的文学作品来领悟新的经历,由此得到极大的享受。

2.商业小说更具体的可以说为类型小说,比如都市暧昧、总裁、豪门、 因为只有“类型”这个标签,才能告诉我们,作者需要去写什么?读者希望看到的是什么?

但类型小说是不同的,“在阅读之前有明确的预期”,这是类型小说读者的一个基本期待。也就是说,读者在欣赏这一艺术作品前,是有明确的主观选择的。

“我,为什么,此时,要看这种书?”我们在阅读中经常会出现,宁可找一本没听说的都市后宫文看,也不愿去翻最受好评的玄幻文。这种消费状态的普遍存在,是对类型小说进行探讨的价值基础。

创意、文笔、细节对小说来说都很重要,但对类型小说而言,它们都不是最重要的。讲的是什么故事?在该类别题材内,基本预期层面,有没有把故事讲好?这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你会发现,“俗套”不仅不是应该去除的,反而是新人入行时的一个很好的手法。每一个类型小说作者在展望自己作品的前景时,首先应该问自己的是,“我写的是哪一类的”“这一类读者一般都想看到什么”“我对这些预期的处理方式是什么”。

“阳光之下无新事”,只要不是纯文学创作,任何一个写小说的,都不可能凭空创作出一部前所未见的作品,它总会包含有一些东西,让博览群书的读者似曾相识。在什么背景下展开故事?以此为分类,原创小说最初拥有三个主要的创意来源:武侠小说、动漫及影视游戏作品。

篇二:西游记是长篇什么小说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体浪漫主义神魔小说。

也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争议),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书中孙悟空这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

《西游记》不仅内容极其丰富,故事情节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鲜活、丰满,想象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更为重要的是,《西游记》在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

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绍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大闹天宫;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叙三藏取经的缘由;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篇三:西游记是什么长篇什么小说

《西游记》,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是神怪玄奘远出西域取经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着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唐玄奘到印度取佛经的事件。有《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唐僧取经的故事、经民间文艺演出,成为以后小说的素材来源。现在《西游记》是根据明代万历年间的金陵世德堂版本整理加工而成的。

篇四:小说教学应该教什么

小说教学应该教什么?

答案一:主题、人物、结构、描写等内容与人物形象分析+创作手法总结+主题思想(思想情感)概括的模式。这一众所周知的内容与沿袭已久的模式所体现出来的果真是我们所需要的、适切的小说教学内容吗?正如王荣生说的:“在中小学语文课教学中,小说,除了被拧干了的人物、情节、环境这三个概念,事实上已经没有多少知识可教了……除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套路简介,再不见有像模像样的知识。”小说真的只要教这些和这么教吗?不。王教授所言正是警示我们必须重新审视、重构、创生小说教学内容。

答案二:从小说的文体教学的内容来看,其教学的内容可分为知识层次、理解层次、欣赏层次和探究层次这样四个层次;从一篇课文来看,在常规的教学中,小说教学的内容可分为理解层次、赏析层次和扩展层次。这一从知识和能力的角度出发对小说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次的归纳和明晰,有助于我们明晰小说教学的知识点和能力层级。但如何将小说知识转化和表征为有教学意义的形式(呈现特定学习内容的策略),切实帮助学生提高解读小说的能力,增进学生的文学素养,这需要基于学生阅读小说的实际困惑和需求,根据小说文体(文本)的特点选择合宜的知识,来进行系统的整体的规划和落实。

小说究竟应该教什么?在重构、创生、规划小说教学内容之前必须明确语文教学内容是什么、小说教学内容是什么以及应该由谁来确定这三个问题。

过去,《语文教学大纲》详细规定了教学内容和要求,语文教学内容由专门机构和专家说了算,语文教师普遍持的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心态,因此,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研究缺少应有的关注。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之后,《语文课程标准》取代原先的《语文教学大纲》,并非只是名称上的变化,而是赋予了语文课程与教学崭新的内涵,显示了语文教育整体研究从“怎么教”到“教什么”的重心转移。《语文课程标准》把注意力上移,主要规定课程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即“是什么”;对于通过“教什么”来实现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则不作详细规定,这给语文课程与教学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为了实现课程的目标,无论是教材编写者还是课堂施教者,必须首先考虑教学内容和要求,因而,语文教学内容自然就成了理论和实践聚焦的核心问题。①

目前,关于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的主要评述有:

钟启泉认为:教材(教材内容)是教学内容的一个成分,但不是全部。同教学过程的客观结构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包括:(1)对于学生的引导与激发作用,(2)同计划(课程内容)相应的素材内容(包括教材内容),(3)不属于学科教材内容的掌握过程最优化的一般方法论建议、指导或指引,(4)教师的教育价值判断与学生集体成员的接受或批判性指示,(5)与上述因素响应,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规范行为。②

曾天山认为:教学内容又是教材内容的教学化。教学内容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各项活动对象及活动方式的组合,是具体而动态的,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与结果,是对静态教材内容多次教学法处理的过程与结果。③

①胡根林,《新时期语文教学内容研究述评》,《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9·4B》

②钟启泉编译《现代学科教育学论析》,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第207页

③曾天山著,《教材论》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16页

王尚文认为:语文教学内容可以看作是教给学生一切价值观念、知识、经验和能力的整体,是向学生灌输思想、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总和①

王荣生分层面来讨论教学内容,深化了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他认为,教学内容实际分为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是课程层面的概念,一般称“课程要素”,指特定形态的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语文课程内容回答的是语文课程“教什么”;教材内容,是教材层

面的概念,指为了有效地传递、显现课程内容诸要素而组织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包括“例文”、“样本”、“用件”,它是教学中的交际对象,而不是学习对象。语文教材内容回答的是语文课程“用什么去教”;教学内容,是教学层面的概念,从教的方面说,主要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材料。它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正面或负面)的创生。语文教学内容回答的是语文课程“实际上需要教什么”。②他还认为:要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③

另外,胡根林提出从目标与内容的统一性、语文学科的取向、教材的结构化三个维度来确定阅读教学内容;叶黎明认为课程目标、选文功能和学情是确定阅读教学内容的三个依据;张珍娟认为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创生应遵循系统性、适用性、开放性、动态性原则。④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内容涉及一般层面、课程层面、教材层面和教学层面的探索与辨析,在这些层面下去思考和明晰语文教学内容,不仅能促使我们对语文教学内容深入的了解和思考,而且能够使我们合理的规划应该由谁(是课程专家、教材专家还是教学专家乃至普通的语文教师)来解决相应的问题、用什么方式和途径来解决。如果说,课程内容教材化是课程专家、教材专家需要研究的;那么,教材内容教学化(包括人们一再重申的心理化,也包括贴近教学实际的要求、形成具体而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与过程一致化(与语文课程目标一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一致)则是教学专家和普通的语文教师需要研究的。 所以,在这种理念下去审视我们过去的小说教学内容,“主题、人物、结构、描写”是那么单薄与浅显;与小说相关的知识和能力是那么空泛与失当。小说教学内容,它应该不仅要凸显小说作为文学作品之一和具体作品的个性,要落实语文知识和语文活动,要根据不同功能的选文呈现不同的课程内容采取不同的编撰策略和技术,要关注教学内容的衔接性、关联性、选择性和生成性;更应该要从能否达成文学作品教学的目的——生成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去判断、选择、重构与创生。

由此,再来看小说的教学内容应该由谁来确定的问题。

小说的教学内容应该由谁来确定?是课程专家、教材专家还是教学专家乃至普通的语文教师?是课程目标、教材教参、还是小说自身、教师自我乃至学生自己?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都能理论一二,具体的要求、材料从各自出发都能引领二三。但是,作为一线教师在接受和认同的同时不仅不能简单接受、一味拿来,不能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且要将教学理念现实化、实践化、有效化。因为,教师不应该只是容器——只将理论一股脑的纳入其中,而是桥梁——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教师不应该只是传声筒,而是摆渡者。这是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教师职责所在,这是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职业所然。所以,我认为,小说的教学内容最现实可行有效的确定者应该是教师(课堂施教者)。

但是,正如摆渡者不仅要会划船识水势选行道,更要知道客人是怎样的人,想到哪去,根据实情只能到哪一样,课堂施教者在确定小说教学内容时必须考虑课程目标、教材内容、小说文本体式、学生等因素。而这些因素中的核心应该是学生。由此,我以为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应该是: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在语文科特定的课程目标的统领下,结合小说文本体式,系统的整体的对现成教材中小说文本的沿用和重构。具体到课堂教学层面上,就是执教者用应该(可以)教的小说文本去教学生应该(可以)学的。

①王尚文《语言·言语·言语形式》,《1978-2005语文教育研究大系·理论卷》

②王荣生著,《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二版,第246-247页)

③王荣生《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系列讲座,《语文学习》2009)

④摘自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2009年语文教育研究综述》,《中学语文教学》,2010第2期,第14页)

那么,初中小说教学内容应该是什么?应该是:体验。

何谓体验?在心理学中,体验作为重要概念,通常表示人们在经验获得及行为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感受、认知顿悟、反省内化等心理活动。阅读体验,是在阅读的瞬间在心灵上引起的各种快感,它往往发生在读者阅读作品的第一时间。体验理论认为,“阅读就是体验”,阅读一部艺术作品,就是体验作家体验过的世界、生活。

为什么是“体验”,而不是我们常见常用的“理解……”、“分析……呢?(下面简称为”理解和分析“) 先说为什么是“体验”。

让我们回到语文课程目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提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长”,《课程目标·总目标》中的前几条也主要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多的表现为学生的文学素养。什么是文学素养?就是学习者在长期的阅读和学习文学作品过程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文学方面的一种综合素养,它以“文学情趣”和“文学感觉“为核心,同时也包括一定的作家作品、文学史、文学理论等方面的知识积淀,最终表现为对人之为人的人性、人情、人道的感受与感悟。“文学情趣”指的是对文学作品的爱好和对文学艺术价值高低的一种判断力,文学情趣与生活的情趣、生命的情趣具有同构关系,进而言之,生活的情趣、生命的情趣,是文学情趣生成和发展的一个潜在条件,同时也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文学情趣的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对生活、生命的热爱和感悟不断提升的过程;“文学感觉,就是“对文学艺术的敏感”(何其芳)。①这种对文学作品的“爱好”对文学艺术的“判断”、“敏感”前提和核心应当是“体验”。而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主要通过文学作品的教学来实现,因此,作为文学作品之一的小说教学的内容的核心也应当是也只能是“体验”。正如倪文尖教授说:“读文学,读小说,不是要去读什么主题,读背后的深刻思想,所要的只是,?读?文学、?读?小说,是读的?过程?,是阅读过程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是充分的体味、感受和?移情?。”②

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课程目标中找到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阶段目标·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第8条中提到:“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如果让我们再来关注一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和“小说”的具体要求,其凸现的是“鉴赏”和“评价”。我们不能说“体验”低于“鉴赏”和“评价”,但是“体验”是“鉴赏”和“评价”的前提和基础。

由此可见,“体验”是初中小说教学内容的核心、基础、应然。至于为什么不是“理解和分析”,下文会详细论述。

下面,谈谈“体验什么”和“怎样引导学生体验”。

体验什么?我想,就初中生而言,体验的对象主要以主题、情感、形象、情节、结构、情境、细节、语言、虚构等为主,有可能涉及艺术真实、叙述者、作品的真善美等。在此不展开,想重点谈谈怎样引导学生体验。

怎样引导学生体验?一言以蔽之:让体验。这是最根本、最需要的、最有效的。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让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去体验”,听着简单,说来容易,可我们的课堂真正让学生体验有多少呢?试看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学参考书》(八年级下册)中为小说《孔乙己》所提供的“教学建议”:

这是一篇短篇小说,教学时要围绕小说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小说的人物、情节和环境。教学思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 课前准备,总体了解课文。

二、 熟悉课文,分析小说的情节。

三、 进一步探讨,分析环境描写。

四、 重点突破,分析人物形象。

五、 归纳总结,深化理解小说内涵。

可见“教参”将小说的人物、情节和环境作为小说教学的内容和重点,而不是“体验”;以“理解和分析”为其基本的文本解读方式,而不是让学生去“体验”,落实“体验”的过程。

接上面的一个话题:“为什么是?体验?,而不是我们常见常用的?理解和分析?呢?”

“理解和分析”指的是学生去理解和分析小说文本,学生是主体,是施动者;而小说则成了客体,是受动者。“理解和分析”首先划开了学生与小说文本的距离,也就规定了学生对待小说文本的方式——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研究、考察、说明等等,学生在对待小说的态度上,或是俯视,或是仰视,而不是平视,不是真诚的目光对接。它很容易地阻断了学生情感与作品情感的对接,不利于学生与小说对话态度的养成。而文学作品(小说)要让学生动情,让学生真正贴近文学(小说)、贴近作家的情感,则必须与文本展开平等的对话。“理解和分析”,只会让学生俯视孔乙己评判孔乙己,而无法走近孔乙己,无法窥见孔乙己真正的内心世界,所得到的孔乙己的形象也不会是真切的,没有生气而言的。其次,“理解和分析”,作为文学作品阅读的重要方式,是必不可缺的,但是,它们只是中点,而非终点;文学作品(小说)中的生活图景和情感世界的丰富性、复杂性,只有通过体验才能准确深刻的把握。如果以“理解和分析”取代了“体验”,就是让学生以分析过程的单向性代替了与作品(小说)对话的双向交流性,以获得的结论的确定性取代了体味生活图景、情感世界的丰富性、复杂性。第三,“理解和分析”有终点——对某一客观对象、知识的掌握,得出某个结论;“体验”则无极限——为了提升自己的情感世界,认识自己、完善自己。①

而有位教师在教《孔乙己》这一文时,教师和学生主要讨论了这样几个话题:丁举人眼中的孔乙己,短衣帮眼中的孔乙己,小伙计眼中的孔乙己,你(读者)眼中孔乙己。这几个问题,看似把文本切割掉了,实则是从不同的视角重新打量这个文本,前三个话题是读者对“丁举人看孔乙己”、“短衣帮看孔乙己”、“小伙计看孔乙己”的冷眼相看,后一个话题“你(读者)眼中的孔乙己”,又是在前面的基础上移入读者自己的体验,做出自己的价值评判。这样,创设了学生体验小说的情境,给了学生体验小说的时空,落实了体验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生成和发展情感. ②

海德格尔认为“称职的教师要求学生去学的东西首先就是学习本身,而非旁的东西”,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去体验。但不是顺其自然、放之任之。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体验小说的时间、空间、情境;还有,要让学生明白既有自己体验小说的必要,也有自己体验小说的可能,这也很重要。

2、教学生学体验。在学生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如何让其从没有体验到有所体验,从有所体验到深入体验呢?教师在让学生去体验的同时,还应提供给学生一些体验的策略方法。

(1)阅读期待。一般而言,读者在阅读小说的时候,会不断地产生阅读的期待,正如萨特所说:“阅读时,你在预测,也在等待。你预测句子的末尾,预测下一个句子,预测下一页书。你等待他们来证明你的预测是否正确。”这种阅读的期待就是一种最直接、自然的体验,有阅读期待就有了阅读体验,因此,要让学生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去预测、去等待。其二,让学生找到自己的阅读期待与文本现实之间的差异,在对这种差异的把握比较中,使其体验到位、深刻。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抓住这样几点:你在阅读过程中有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你的预期是什么?怎样出乎你的意料?出乎你意料的地方你觉得出彩吗?作者为什么要让你出乎意料?

(2)置换体验。教学小说,最终还是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唤醒自己的生活体验。怎样让学生摆脱原有的感知定式,获得新颖的阅读感受呢?置换体验是一种常用的可行的教学策略。如:假如你就在奥楚蔑洛夫身边,你会跟他说些什么?生活中你有小弗朗士那样天翻地覆地变化吗?是处于一种什么境地?如此置换体验的设问,就能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去体验奥楚蔑洛夫“变”的精神心理,体验小弗朗士在特定的背景环境下巨变的可能和真实。

(3)反思体验。反思体验,就是让学生在体验之后进行反思,其实质就是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认识自己,最终达到提升自己、更新自己的目的。可以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你被小说打动了

吗?如果是,是什么打动了你?为什么能打动你?等等如果否,你为什么没有感动?你在有阅读期待了吗?如果你就是小说的的某某,你会怎样做?

(4)抓住细节。体验离不开细节,我们在引导学生体验小说的情感世界的过程中,不能放过细微之处,而要从细节入手。如《故乡》中的“他立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欢喜”和“凄凉”不矛盾吗?两个词调换行不行?抓住人物神态的细微之处,体会小说语言表达的张力的同时,由人物言行的表层的“不自然”、“矛盾”、“紧张”去体验追寻小说深层的内涵、小说“陌生化”表达背后的艺术价值。再如,《孔乙己》中的“排”和“摸”各是怎样的情态?不妨让学生在脑中想象小说情节所描写的画面,并从词语、画面的比较中读出人物心理内层的微妙变化,体验不同境遇下的孔乙己。

3、促学生爱体验。“爱”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小说产生了兴趣,喜欢上了小说,就会不惜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专注于小说,并从中感受无穷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但这种“兴趣”和“爱”需要我们老师去引导、培养,现实中更多的需要我们督促、促进、促生。引导学生体验离不开我们适时适地适当的督促、促进、促生。促学生爱体验,可以从学生小说阅读的课内到课外延伸和大量的阅读实践入手。

篇五:那些看小说的日子

那些看小说的日子

我一直都喜欢看小说,各种各样的,玄幻.修真.机甲.佣兵.校园神马的,就是没看过言情的,因为打心里觉得剧情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觉得言情就是给女孩看的。看过这么多之后自己也想过写一本…….虽然知道肯定写不好,但是心里就是有那么一种冲动,也想着小说看过那么多,自己还是可以写出来一点的吧,传说中的没吃过猪肉总是见过猪跑的吧

但是我也知道事实没辣么简单,剧情的设计,其中的衔接,还有灌水的字数….请原谅我这么说。大多数小说都是为了字数而字数,字数多了小说就好看?但是现实就是这样,一场打斗写上好几章,磨磨唧唧的,结局就是主角光环爆发无一例外,这样真的好吗千篇一律的剧情让我这个小白都有想法写小说,可想而知。各种奇遇,各种光环,人见人爱的高魅力隐藏属性,或者自带的无限升级的装备,一辈子用到底,就像是打游戏,大家还在新手村,你就穿上了神装。搞毛?你想怎样?我并不是反对奇遇,但是主角光环太明显了真的好吗?也不想把这个问题提升到文学水平,只是大家都这样写对不起读者,就这样的小说看到20部,之后的小说就会觉得毫无新意,各种灌水而已。

还有续集的问题,各种为了续集而续集,真心受不了。为了订阅量牺牲了自己的评价。然后要么就是强行写完,写成垃圾,要么就是太监了,盗墓笔记就是这样。不可否认,盗墓笔记是真的不错,个人也真的喜欢,但是你能把结尾写完吗?

不说了,哎,闹书荒,想看好的小说,但是不跟风,剧情不俗套,不硬凑字数的,好小说在哪里?在哪里?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