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最后一分钟ppt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8:22:07 小学作文
最后一分钟ppt小学作文

篇一:最后一分钟教案

《最后一分钟》教案

教师:葛彩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5个生字

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朗读中理解诗歌内容。

2、在吟诵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

体会四次“最后一分钟”,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香港过去、现在及交接仪式的相关信息。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交流,揭题

1.交流香港的有关信息

2.课件出示文中插图。

3.教师激情揭题

二、自由读诗,解决字词障碍,了解诗歌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诗,要求把字词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学生自由提出困难,共同解决。

3.再读诗歌,思考一个问题:文中的四个小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三、品读诗歌,体会、激发情感

师:请同学们认真听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几次提到“最后一分钟”?

第一处“最后一分钟”

1.指名读第一小节

2.师:同学们,在第一小节中躲着一种修辞手法,你能把它找出来吗?那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呢?

3.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处“最后一分钟”

1.请大家读一读第二小节,边读边体会情感

2.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

3.合作朗读,

4.分角色朗读

5.教师范读

6.有感情地齐读

第三处“最后一分钟”

1.课件出示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等相关资料,教师介绍。

2.在这最后一分钟,又是什么在长城的脸上,在黄皮肤

的脸上流淌呢?

3.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1)指名读一读

(2)理解“使大海沸腾”

(3)引读

第四处“最后一分钟”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小节,体会这小节体表现出的心情是怎样的?

2.交流,指导朗读

四、配乐齐读,再次体会情感

1.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永远记住这“最后一分钟”!

2.配乐齐读诗歌

五、播放视频,情感升华

老师带大家走进当时的情景,再次感受这激动人心的最后一分钟。(播放录像,教师配画外音。)

六、课堂练笔、小结

1.同学们,流浪了百年的游子--香港回来了,面对骨肉团聚的动人一幕,你最想说什么?请把它写在课文空白处。

2.集体交流

3.小结

七、板书设计 (略)

坪城中心小学

2015年11月18日

篇二:24、最后一分钟

篇三:最后一分钟课堂实录

最后一分钟课堂实录

师:讲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优美的歌曲。(师播放《东方之珠》)好,谁知道歌曲中的东方之珠指的是哪儿?请大家一起告诉我。

生全体:香港。

师:那谁能简单谈一谈你了解到的香港?

生1:我知道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是,自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后,香港就慢慢被英国侵吞了。

生2:我知道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强行向清政府租借新界,租期是99年,于1997年6月30日期满,所以香港回归的日子就是1997年7月1日。

师:同学们了解得可真多!1997年6月30日午夜,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都在期待着一个庄严而神圣的时刻,中英两国政府要进行香港政权的交接仪式,与祖国分离了一个半世纪的香港,终于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师出示课题)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课题。

生全体: 24 最后一分钟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请听要求:1、自己读课文,注意字音,把课文读通顺;2、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好,开始。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师:谁能给同学们读一读课文?(师指名读)

(生分节读课文。)

师:你们读得很流利,但是读错了两个音,我们看这两个词应该怎么读?(师板书:脊梁 骨髓)

(生读,师纠正字音:脊jǐ 髓suǐ)

师:好,我们一起把这两个词语再读一遍!

生全体:脊梁 骨髓

师:刚才我们读通了课文,下面我们听要求,再读课文,进行小组学习。1、用本组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结合自己的资料,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下面开始学习。

(生小组合作学习,师随机指导)

师: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得特别积极,说得特别多,在课堂上也应该积极发言啊!谁来把你们组交流的成果和同学们分享一下?老师提点儿要求:你要学会倾听,如果你不同意别人的观点,或者有不同的理解,可以站起来说,但是,别人发言时不要打断他,等他说完了你再说,开始。

生1:我知道了这首诗一共有四小节,每小节之间都空两行。

师:嗯,这叫隔行分段,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小节和小节之间停的时间要长一点。

生2:我知道这首诗一共四小节,每小节都有“最后一分钟”。

师:嗯,字字扣题。

生3:我知道第一小节的“午夜”指的是晚上。

生4:我知道距香港回归还有一分钟,过了这一分钟,香港就真正回到祖国的怀抱了。

生5:我想谈谈第一小节中“拉住你的手”的意思。“拉住你的手”是把香港拟人化了,祖国是母亲,香港是游子,是祖国母亲拉住了香港游子的手。

生6:我知道第一小节中“倾听”是耐心地、静静地听,是母亲倾听游子的心声。 生7:我从第二小节中“是天地间缓缓上升的红色”这句话里,知道“红色”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

师:是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紫荆花绽放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相伴下冉冉升起,此时此刻,与旗帜一同升起的还有所有中国人的希望。

生8:我想谈一谈第一小节中,中国人为什么会“心跳”。因为香港马上要回归了,中国人内心无比激动。我还想谈谈“叩问”一词,叩问是真诚热切地询问。 生9:我知道是祖国母亲询问香港游子。

生10:我给他补充,我觉得是祖国母亲询问香港游子一路上经历的风雨。 师:分析得很透彻,请同学们在第一小节找到“风雨归程”这个词语,谁能谈谈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

生11:老师,我觉得这个词语是说香港经历了风风雨雨终于踏上了回家的道路。 师:那香港究竟经历了什么样的风雨呢?

生11:香港离开祖国那么多年,始终不能回到祖国的怀抱。

生12:我通过查资料知道,香港包括九龙,香港岛和新界三个部分。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所以说香港经历了“风风雨雨”,才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师:说得真好!英国对香港这块儿肥肉早就垂涎三尺,他们看到清政府特别腐败无能,就张开血盆大口,将香港一口一口地吞进自己的肚子里。香港的回归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老师了解到,从1983年到1984年,中英双方就进行了22轮艰苦的谈判,最后,终于在1984年的12月份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外漂泊多年的游子终于有了归期,可以说香港是带着满身的疲惫回家了! 生12:老师,听您这么一说,我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画面——一位久别的游子正在母亲的怀里讲述着自己的不幸,而眼里却闪着幸福的泪花。

师: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谁还来接着谈?

生13:我通过读第三小节“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这句话,知道作者联想到了林则徐“虎门销烟”。

师:“虎门销烟”可以说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索,而鸦片战争又是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开端。

生14:第三小节中“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意思是说,百年来,中华儿女的耻辱终于被洗雪了。

生15:我通过“是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这句话知道了,作者由旗杆想到了中国人的脊梁。

师:好,我们都来看看这句话(师出示句子:是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你们自己读一读,边读边思考,想一想为什么作者由旗杆想到了中国人的脊梁呢?

生16:我知道旗杆是直的,中国人的脊梁也是直的,所以作者才会这样写。 师:旗杆是直的,我们能够看见,可为什么说中国人的脊梁也是直的呢?

生17:我知道这里的旗杆指的是回归现场的旗杆。这个旗杆上升起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国旗升上去了,代表香港回归了,中国人站起来了,腰杆挺直

了。

生18:我认为是中国强大了,有能力把香港收回来了,所以腰杆挺直了。 师:分析得很有道理,因为我们中国现在国富民强了,所以腰杆挺直了。那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身边,你从哪儿可以发现咱们中国确实强大了?

生19:人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不愁吃,不愁穿了。

生20:咱们中国现在有核武器了。要是他们再来侵略中国,我们就用核武器对付他们。

生21:我通过查资料,知道中国的神州五号、六号载人航天飞船都发射成功了,嫦娥一号也升天了。这说明中国的科技发达了,所以腰杆挺直了。

师:你们了解得可真多,分析得也很有道理。可以说,我们中国现在经济发展了,科技更发达了,军事更完备了,我们中国人可以扬眉吐气了。那你们在读这句话的时候应该怎么读?自己读一读。

(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最后一分钟ppt)

(生练习朗读)

师:谁来读一读?(师指名读)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全体:是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

师:很有气势!我们接着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生22:我知道第四小节中“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中“奔跑”是因为人们现在的心情非常急切。

师:人们都急切地盼望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师板书:急切盼望)

生23:我知道第四小节中的“紫荆”指的是紫荆花,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

生24:我觉得这里的“紫荆”指的就是香港,人们在迎接香港回归。

生25:第四小节中“所有的眼睛都是崭新的日出,所有的礼炮都是世纪的钟声”是说,香港回归后的明天会更美好!

生26:这是对香港的美好祝福。

师:对,人们都在深深地祝福香港。(师板书:美好祝福)

生27:我知道第三小节中“发黄的旧条约”指的是《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师:也就是这三个条约,使得香港一步一步地沦陷了,它们都是丧权辱国的条约。 生28:老师我还知道中日《马关条约》,中国和英、法、美、德、日、意、奥、俄签订的《辛丑条约》也都是丧权辱国的条约。这段历史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屈辱的,都是刻骨铭心的,所以书上说“深入骨髓的伤痕”。

师;说得真好!

生29:老师,我通过叶茂那段话想到了一个词语“勿忘国耻”。

师:对,我们中国已经走过了那段布满烟尘的历史,但是我们不会忘记那血雨腥风的厮杀,也不会忘记那刀光剑影的拼搏。正是这灵魂深处的力量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正义和平而战!

生30:我来谈谈“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烟尘中浮现出来的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是什么在缓缓的流淌——百年的痛苦和欢乐,都穿过这一滴泪珠,使大海沸腾!” 这句话。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黄皮肤”指的是所有的炎黄子孙,香港马上要回到祖国的怀抱,在这最后一分钟,旧条约即将成为过去,中国人即将走过那段布满烟尘的历史,每个炎黄子孙都会兴奋、自豪,所以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师板书:激动自豪)

师:说得好。谁还来接着谈?

生31:我想谈谈“百年的痛苦和欢乐,都穿过这一滴泪珠,使大海沸腾!”这句话是说香港马上要回归了,这种激动的心情仿佛能“使大海沸腾”。

生32:我知道七子之歌中的七子指的是——香港、澳门、台湾、九龙、威海卫、广州湾和旅大。我还知道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也“使大海沸腾”。

师:你了解得可真多!香港,澳门回归了,可以说我们的祖国是百年沧桑,百年梦圆,举国欢腾,普天同庆,谁来读一读这几句话?(师指名读)

师:读得不错!下面全体同学自由练习朗读,一会儿男女同学进行朗读比赛。 (生全体练读后,男女生比赛读)

师:女生读得很好,男生也读出了男子汉的阳刚之气!在最后一分钟,人们都急切地盼望着,盼望着这一分钟早点过去,此时此刻,内心无比激动兴奋。同时,作者想到了香港那段屈辱的历史,在最后一分钟,作者又献上了所有中国人对香

篇四:24最后一分钟教案

24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情读诗

1997年6月30日是无数中国人彻夜难眠的日子。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

数颗心在期待着一个庄严的时刻。香港维多利亚湾畔,中英两国政府将要进行香

港政权交接仪式。与祖国分离150年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

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所有的中国人都急切地盼望着等待着这

最后一分钟的到来。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

刻!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诗歌,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诗歌:

要求:读对读通,遇到不熟悉或容易读错的字借助拼音多读一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互相交流:

脊梁:即脊背,人或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常被比喻为气节、骨气。

硝烟: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

骨髓:骨头空腔中柔软像胶一样的物质。诗中“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是说列强的

侵略耻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

3、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

全诗共有4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全诗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是

亲人谈心似的,去“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这种情感,作者是通过一些特写镜头的描述来真切表现的,如“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等。第三小

节主要是讲作者联想到了香港的屈辱历史,联想到了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强加给中

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第四小节是说香港从此掀开

了历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

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4、质疑、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把不懂的诗句勾画出来,联系课前搜集的有关香港的资料和小组同

学一起讨论,争取读懂。

诗歌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两次读书,方式不同,目的不同。一读,读对

读通,理解词语;二读在默读中思考,提炼主要内容,发现问题,质疑并讨论解

决,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三、诵读诗歌,激荡情感

1、指名读诗,边读边评价、指导字音:

2、读着这首诗,哪些语句让你感觉热血澎湃?

请读给同学听,读出你奔涌的豪情,说出你内心的感动。

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

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等。这些诗句,表达了人们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烈期盼与

激动、自豪的感情。)

诵读诗歌,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

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3、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抒发了在庄严的时刻来临前、来临时和来临后的

感情?迅速浏览一遍诗歌,找出哪个小节写的是庄严的时刻来临前,哪个是写来

临时和来临后?

四、研读课文,读中感悟

1、感受仪式前的激动:

⑴ 指名读第1小节。

⑵ “让我拉住你的手”“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作者用了什么手法?

(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跟亲人谈心似的,饱含了作者对香港的

深情。)

⑵ “虎门硝烟、发黄的旧条约、深入骨髓的伤痕”怎样理解?交流资料: ① 播放电影“虎门硝烟”的片段,了解面对侵略者的无耻行径,有骨气的中

国人的奋力抗争。

② “发黄的旧条约”指什么?(《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

址专条》)

③ “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指什么?

(“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是说列强的侵略耻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

以忘怀的伤痛。)

⑶ 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为什

么有泪珠在缓缓地流淌?“使大海沸腾”怎样理解?

(曾经的屈辱和痛苦让我们痛楚,而此时香港回归之际,压在中华儿女心

头百年的耻辱终于雪洗。中国人民的心情是复杂的,酸楚、激动、自豪,喜悦

所有有泪珠在缓缓地流淌;“使大海沸腾”是说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之

时喷涌而出的爱国热情,非常强烈,非常深厚,仿佛能使大海沸腾似的。)

板书: 自豪、激动、喜悦。

⑷ 看着那冉冉升起的旗帜,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读出你的感受:

指名读,教师相机评价读。

3、读中感悟仪式后的畅想:

⑴ 齐读第4小节,读后评价:

“紫荆”指什么?“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

/第一朵紫荆……”暗示什么?

(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这里的“紫荆”指香港;暗示着回归后的

香港会更加的繁荣、富强。)

⑵ 第四小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板书:美好祝愿。 指名读,齐读。

五、读中升华,以悟促写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课件播放:(香港回归的录像资料。)

如果你亲眼目睹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

你最想说什么?

【板书设计】

自豪

24、最后一分钟 激动 美好祝愿

喜悦

【教学建议】

1、香港的屈辱历史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要让学生课前搜集关于香港的历史资料,并学习整理资料,从而对“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的有一定的了解。学生搜集的资料可能比较杂乱,这就需要教师提炼信息资源,使其在图、文、声、像下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涵咏、诵读诗歌并在读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是本课的重点,应采用多种方法引导诗歌表达的情感。让“读”贯穿整堂课,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接着品读诗歌,感悟那些感情充沛的语句;然后读悟结合,研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诗句;最后以悟促写,直抒胸臆。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

课文中有一幅插图,描述的是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可让学生深入体验:如果你是参加政权交接仪式中的一员(身份可由学生自主设想),或者你在街道上、在电视机前、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你最想说什么?教师可扮演记者“现场采访”。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日子吗?1997年7月1日。对,就是香港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最后一分钟》。

二、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或教师指名读。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3、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诗句提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三、讨论交流

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2、相互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体会诗歌内容

1、读第1节,想一想:

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激动无比的。)读出这种情感。

2、读第2、3节,想一想:

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展现香港的土地和天空,不等条约终被撕毁,领土、主权的回归。)有感情地朗读第2、3节。(自豪、激动、喜悦。)

3、读第4节,想一想:“第一朵紫荆”是什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急切、盼望。)

4、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总结升华

1、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

(中国强大了,祖国领土更完整了,中国人是爱自己的祖国的,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

2、观看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或影视资料,感受那令人振奋的一刻。

六、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回归的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继续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理念】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促进学生有效地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对香港有什么了解吗?谈谈你所了解的香港。

二、交流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从“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香港回归历程”、“香港被割让的历史”等,从而加深对香港的了解。

三、品读课文

1、通读全文,全文写了几节,每节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⑴抓住作者直抒胸臆的诗句体会情感:

如,“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灵”;“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把那种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之情溢于言表。教师适时的进行点拨。

⑵联系所收集的资料理解诗句,体会情感:

教师播放自鸦片战争以来那一段屈辱的历史。多年的屈辱终于挥之而去,“使大海欢腾”的那种场面。让学生理解“使大海欢腾”的意思。

四、指导学生朗读:“三分诗,七分读”。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抑扬顿挫:注意节与节之间以及每一节之内诗词句间的停顿。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历史,香港回归时的情景以及香港回归后的繁荣景象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情读诗

1997年6月30日是无数中国人彻夜难眠的日子。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在期待着一个庄严的时刻。香港维多利亚湾畔,中英两国政府将要进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与祖国分离150年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所有的中国人都急切地盼望着等待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诗歌,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诗歌:

篇五:24最后一分钟教案

24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情读诗

1997年6月30日是无数中国人彻夜难眠的日子。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在期待着一个庄严的时刻。香港维多利亚湾畔,中英两国政府将要进

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与祖国分离150年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

抱。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所有的中国人都急切地盼望着

等待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

一刻!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诗歌,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诗歌:

要求:读对读通,遇到不熟悉或容易读错的字借助拼音多读一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互相交流:

脊梁:即脊背,人或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常被比喻为气节、骨气。

硝烟: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

骨髓:骨头空腔中柔软像胶一样的物质。诗中“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是说列强

的侵略耻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

3、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

全诗共有4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全诗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

是亲人谈心似的,去“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

心情。这种情感,作者是通过一些特写镜头的描述来真切表现的,如“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

等。第三小节主要是讲作者联想到了香港的屈辱历史,联想到了鸦片战争以来

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第四小节是

说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表达了对香港回

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4、质疑、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把不懂的诗句勾画出来,联系课前搜集的有关香港的资料和小组

同学一起讨论,争取读懂。

诗歌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两次读书,方式不同,目的不同。一读,读

对读通,理解词语;二读在默读中思考,提炼主要内容,发现问题,质疑并讨

论解决,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三、诵读诗歌,激荡情感

1、指名读诗,边读边评价、指导字音:

2、读着这首诗,哪些语句让你感觉热血澎湃?

请读给同学听,读出你奔涌的豪情,说出你内心的感动。

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

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然后去

奔跑,去拥抱,/去迎接……”等。这些诗句,表达了人们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

烈期盼与激动、自豪的感情。)

诵读诗歌,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

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3、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抒发了在庄严的时刻来临前、来临时和来临后

的感情?迅速浏览一遍诗歌,找出哪个小节写的是庄严的时刻来临前,哪个是

写来临时和来临后?

四、研读课文,读中感悟

1、感受仪式前的激动:

⑴ 指名读第1小节。

⑵ “让我拉住你的手”“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作者用了什么手法?

(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跟亲人谈心似的,饱含了作者对香港

的深情。)

⑶ “叩问”怎样理解?所有中国人叩问的是什么?请同学们轻轻地读

最后一句。

(叩问:真诚热切地询问。“中国人叩问的是什么?”学生的理解是多元的,

可以叩问香港为何要走过150年的艰辛才回到祖国的怀抱;可以叩问香港在

游离母亲的这段时光走过了多少风风雨雨……)

“多元解读”给了学生更广阔的空间,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丰富了文本的内涵。

⑷ 想一想:

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

的情感是怎样的?(激动无比。)

⑸ 读出激动无比的情感,齐读第一小节。

2、体验仪式中的自豪:

⑴ 自主学习第2、3节:(课件提示)

想一想:在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特区区旗相伴冉冉升起的时候,作者分别想

到了什么?

(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香港的土地和天空,虎门硝烟、

发黄的旧条约。)

⑵ “虎门硝烟、发黄的旧条约、深入骨髓的伤痕”怎样理解?交流资料: ① 播放电影“虎门硝烟”的片段,了解面对侵略者的无耻行径,有骨气的中

国人的奋力抗争。

② “发黄的旧条约”指什么?(《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

址专条》)

③ “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指什么?

(“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是说列强的侵略耻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

以忘怀的伤痛。)

⑶ 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为什

么有泪珠在缓缓地流淌?“使大海沸腾”怎样理解?

(曾经的屈辱和痛苦让我们痛楚,而此时香港回归之际,压在中华儿女心

头百年的耻辱终于雪洗。中国人民的心情是复杂的,酸楚、激动、自豪,喜悦

所有有泪珠在缓缓地流淌;“使大海沸腾”是说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之

时喷涌而出的爱国热情,非常强烈,非常深厚,仿佛能使大海沸腾似的。)

板书: 自豪、激动、喜悦。

⑷ 看着那冉冉升起的旗帜,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读出你的感受:

指名读,教师相机评价读。

3、读中感悟仪式后的畅想:

⑴ 齐读第4小节,读后评价:

“紫荆”指什么?“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暗示什么?

(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这里的“紫荆”指香港;暗示着回归后的香港会更加的繁荣、富强。)

⑵ 第四小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板书:美好祝愿。 指名读,齐读。

五、读中升华,以悟促写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课件播放:(香港回归的录像资料。)

如果你亲眼目睹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你最想说什么?

【板书设计】

自豪

24、最后一分钟 激动 美好祝愿

喜悦

【教学建议】

1、香港的屈辱历史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要让学生课前搜集关于香港的历史资料,并学习整理资料,从而对“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的有一定的了解。学生搜集的资料可能比较杂乱,这就需要教师提炼信息资源,使其在图、文、声、像下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涵咏、诵读诗歌并在读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是本课的重点,应采用多种方法引导诗歌表达的情感。让“读”贯穿整堂课,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接着品读诗歌,感悟那些感情充沛的语句;然后读悟结合,研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诗句;最后以悟促写,直抒胸臆。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

课文中有一幅插图,描述的是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可让学生深入体验:如果你是参加政权交接仪式中的一员(身份可由学生自主设想),或者你在街道上、在电视机前、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你最想说什么?教师可扮演记者“现场采访”。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日子吗?1997年7月1日。对,就是香港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最后一分钟》。

二、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或教师指名读。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3、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诗句提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三、讨论交流

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2、相互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体会诗歌内容

1、读第1节,想一想:

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激动无比的。)读出这种情感。

2、读第2、3节,想一想:

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展现香港的土地和天空,不等条约终被撕毁,领土、主权的回归。)有感情地朗读第2、3节。(自豪、激动、喜悦。)

3、读第4节,想一想:“第一朵紫荆”是什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急切、盼望。)

4、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总结升华

1、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

(中国强大了,祖国领土更完整了,中国人是爱自己的祖国的,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

2、观看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或影视资料,感受那令人振奋的一刻。

六、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回归的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继续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理念】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促进学生有效地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对香港有什么了解吗?谈谈你所了解的香港。

二、交流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从“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香港回归历程”、“香港被割让的历史”等,从而加深对香港的了解。

三、品读课文

1、通读全文,全文写了几节,每节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⑴抓住作者直抒胸臆的诗句体会情感:

如,“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灵”;“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把那种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之情溢于言表。教师适时的进行点拨。

⑵联系所收集的资料理解诗句,体会情感:

教师播放自鸦片战争以来那一段屈辱的历史。多年的屈辱终于挥之而去,“使大海欢腾”的那种场面。让学生理解“使大海欢腾”的意思。

四、指导学生朗读:“三分诗,七分读”。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抑扬顿挫:注意节与节之间以及每一节之内诗词句间的停顿。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