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阔眼界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5:18:46 体裁作文
篇一:眼界作文整理 例文
眼界
这一作文题目写作范围比较宽泛,且时代性很强。审题时,应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
下列情况属符合题意:
(1)可采用组词造句法立意。如“拓宽眼界”、“放开眼界”、“眼界决定境界”、“眼界决定世界”等。
(2)从“眼界”这个词语的本义出发,进行引申分析立意。“眼界”指所见事物的范围,由此可理解它的引申义,“眼界”可以是一种见识,一种阅历,一种智慧。它的借指义“见识的广度”也可以向外拓展引申,可以指人的一种宽广的胸怀、一笔财富,也可以比喻为人生的志向、目标等。由此,我们可以从为什么要放开眼界,放开眼界有什么作用这个角度立意,可有以下立意:“放开眼界,铸就辉煌”、“放开眼界,收获人生”、“放开眼界,发展自我”等。
在以上两种情况中,如果把“眼界”可以引申为:见识的广阔性,意识的前瞻性,认识的全面性。那么这样的作文也应定为切合题意。
一、素材超市
(一)思考如何把伟人、名人联系到眼界上来
1,国家领导人的眼界,高瞻远瞩申报奥运。
2,比尔盖茨的眼界,林则徐的眼界,布鲁诺的眼界,魏源的眼界,第一个放眼看世界的人。 3,历年感动中国人物的眼界。刘丽的眼界提升自己的生命意义及价值。
4,马克思的眼界大到整个世界,整个人类历史,他看到了社会规律,从而建立了马克思哲学体系。
5、伽利略放眼整个宇宙,孔子眼界广至百姓。
6、诸葛亮眼界拓展至天下时局;韩信的眼界超然市井打斗,建立赫赫战功,钱伟长的眼界科技救国,铸就了生命的辉煌等一些大家名人。
(二)如何把“开阔眼界”和我们的素材库联系起来?
1、有人以读万卷书开阔眼界,有人靠行万里路来开阔眼界,现代人把网络、电视、报刊杂志当作开阔眼界的重要途径。(常规选材和立意)
2、眼界不仅在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眼界还在于对细微事物的观察和揣摩。佛从“一沙”中把握世界,从“一叶”接近天堂, “一滴水亦能折射太阳的光辉”。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山鼻祖卡夫卡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出身之地,但他凭借敏锐的观察力,通过对身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揣摩,写出了《变形记》等不朽的作品,展示了自己高远的见识,开阔的眼界。
伟人名人的眼界:
1、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就有个着比一般人要开阔的眼界。在哈佛读书的时候,他认识到了电脑将风靡整个世界,当但是的障碍是没有一套简便的操作系统。于是他专供编程,时机成熟之后他毅然顶着压力放弃学业,一时的嘲讽过后,他凭借自己高远的眼光,开阔的眼界获得了天价的回报。
2、于丹的眼光并不单单聚焦在那些尘封的古籍上,她把目光投向了生活,投向了世界,眼界拓宽了,人生境界也随之提升,凭借其高深的见解,睿智的思想影响了大批的读者与观众。
抬起头,放眼窗外,拓展眼界,进而提升生命的高度。
3、国学大师陈寅恪,满腹经纶,知识渊博,才高八斗的胡适在他面前谦虚地像个小学生,他说:“我等身的著作也不及陈先生的一篇文章呀!” 陈先生之所以受到世人的尊崇,是因为他有着开阔的眼界——他怀着兼收并蓄的胸襟吸纳东西方文化精髓,借鉴不同学术流派的精华,他游学四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肯放过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文化给养。
4、司马迁(能忍)、陶渊明(能隐)、李白(遍访名山大川,笔力雄健)、杜甫(关心黎民疾苦,笔调苍凉),他们都有各自的开阔眼界。
(三)小故事中的大眼界:看到围绕着眼界而写的句子了么?
1、河伯一度自认为天下第一,无人可比。见到海神若之后,才顿觉自己的狂妄无知。眼界过窄的人往往会夜郎自大,班门弄斧,成为别人的 笑谈。
2、曾有一个鞋厂派考察员甲、乙到一个孤岛。他们都发现当地人没有穿鞋的先例。甲沮丧的认为该地投资计划的必定破产;乙却兴奋地报告上司,这里商机无限。两个人的眼界不同,面对同样的现象
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显然,乙的报告正是鞋厂领导想要的结果。
好的视力让你清晰辨认事物,开阔的眼界让你透过现象看本质,并决定着你人生的方向。
3、一粒种子虽然渺小却胸怀广阔的天空。??疲惫中醒来,阳光亲吻她的眼睛,抬头望天,满眼都是纯净的蓝,她知道这就是她梦寐的天空。拥抱天空,开阔眼界——野百合,真的可以拥有春天!
4、井底之蛙的故事。
5、看到百川灌河,河伯欣然自喜。面对海神若只有自惭形秽、望洋兴叹;而“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苏子则曰:“盖将自其变着而观之,则天地不能以一瞬。”??没有眼界的世界是黑暗的,就像不透光的瓶子遮去了头顶灿烂的阳光。
(四)有关“眼界”的经典语录:
1、心有多大,目光就有多远,眼界就有多宽。
2、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丰富的主观能动性,而绝不是机械的集体无意识。人才和庸才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更有思想,更有开阔的眼界。比如,一位棋手如果只能推算五步,很难取胜,满盘考虑才能步步为营;
3、视界既是眼界,眼界决定高度。中国兴衰的历程无疑是最有力的证明:盛唐之时,推行积极的对外交流政策,放眼世界从而雄踞于世界;晚清闭关锁国,夜郎自大,蒙蔽了自己的眼界,国家发展滞后与世界,最终列强欺凌,在屈辱中苟延残喘。
4、文人的眼界来源于墨香的熏染,来源于文字的洗礼,读万卷书使得文人有了海般的内涵和深度。
5、心中装有他人,装有国家,眼界便不囿于自身。
6、眼界是一种冷静理智者成熟稳重从容不迫的境界,眼界是目光长远者高屋建瓴俯瞰世界的气度,眼界是心怀广宇者超越自我独树一帜的气魄。纵观古今,成就伟业之人无不有宽广的胸怀,开阔的眼界。
7、远见卓识或是鼠目寸光?明显至极!放开眼界,深深大量世界,才能收获更多。
8、花之之凋零引起无数文人的哀叹感伤,但龚自珍却兀自轻吟眼界更高一层,他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看到的是飘零背后的另一番深意。
9、世界上最最宏伟的不是高山,最高远的不是天空,最宽阔不是海洋,而是我们的眼界。只要我们闭上双眼,一切宏伟都将消失,睁开双眼一切美景尽收眼底。同样,只要我们用开阔的眼界去看待生活,生活就会更美好
10、如果没有开阔的眼界,怎么会有杜甫“一览众山小”的自信;如果没有开阔的眼界,怎么会有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豪迈;如果没有开阔的眼界,王安石“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深远哲思。开阔的眼界,推动着世界。
优秀范文 眼界
人与人眼界的不同注定了人不同的命运。(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将“眼界”缩小。)
曾经有那么多伟人,他们眼界不同,从而有了不同的成就。像马克思,他的眼界大到整个世界,整个人类历史,他看到了社会的规律,从而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像伽利略,他放眼整个宇宙,整个空间,他看到了星际运行特点,将物理学推向一个巅峰的道路上。还有啊!像孔子的眼界广至百姓,他看到了大同社会;韩信的眼界超然市井打斗,他立下赫赫战功;诸葛亮的眼界扩展至天下时局,他影响了汉末的天下大势。(摆出事例说明“眼界不同就有不同的成就”。从事例可以看出这些都是因为眼界宽广而成就大事业的例子。举例时重在议论,而非叙述故事。)
眼界广者其成就必大,(承上)眼界狭者其作为必微。(启下)三国的袁术固然有极深的心机,却只看到了弹丸之利,贸然自尊为帝,使得从叛亲离,天下豪杰群起而攻之。(材料句)袁术的失败正是因为他的眼界只局限于中原,只浮于表面。他没有放眼天下,着眼隐患,终究只得惨死。(结合论点分析)再看拿破仑吧。他作为法国王族的炮军司令,却在认清时代潮流后,毅然炮轰封建残余,因而踏上了其前无古人的权力巅峰。拿破仑是成功的,他霸业的取得所依赖的正是他洞悉一切的目光。是他广阔的眼界让他成功欧洲的神话。(举例并结合论点分析)
“江海不与坎井争其清,雷霆不与乌雀争其声。”(引用论证)这就是说,眼界的大小决定了人成就
的高低。江海之所以浩瀚无际,雷霆之所以引动暴雨,都在于它们知其当为,眼界开阔。没有广远的目光,再有本事的人平庸而无所作为;然而同样,倘若能力有限,眼界即便广至渺渺星空,他也找不到那隐于无形的通往璀璨的路。(结合论点论证)
人既不能困于一隅,注目于一角;也不能自高自大,妄图以己之力登得九霄以凌云,只有先着眼自己的实力,再放眼面前的道路,才可以走出最平坦的一生,也可能走出最辉煌的一生。(如何做到放宽眼界:不能??不能??)
人生的结果由眼界而定。我们要慎于睁眼,也不要妄自菲薄。迈开步子向你看到的最美好的路上走去吧,迎接你的或许是酸甜苦辣,但你最终必将取得属于自己的灿烂,你必将拥有星空的斑斓。(结束:点题,照应开头)
眼界
雏鹰放眼蓝天,故能于反复摔打后翱翔天际;小溪放眼远方,千回百转后终汇大海;革命者放眼未来,抛头颅洒热血后换得新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眼界高远让他们获得最终的成功。所以,我们应当有高远之眼界,弃狭窄之眼界。(运用排比句引出中心论点)
有高远眼界者成大事,有狭窄眼界者难成事(针对中心论点提出为什么)。眼界高远者,故能不斤斤计较,定会一路风雨前行,朝目标前进;眼界狭窄者,只顾眼前利益,忽视整体利益,难有远大抱负。失败后的勾践眼界高远,放眼复国那一天,故情愿为夫差马前卒,受尽屈辱,卧薪尝胆后终成大业。相反,太宰嚭眼界狭窄,收越国贿赂后劝夫差放过勾践,他沉迷于个人暂时的利益,身死国灭自然是其最好下场。一正一反历史教训告诉我们,欲成大事,须有高远眼界。(结合正反实例具体阐述含义,也就是对分论点问为什么)
那么,如何才能让眼界高远呢?(“怎么做”的角度进行论述)
欲眼界高远,须学会换个视角看世界。此处的“视角”,绝不仅仅是眼睛看事物的角度,更是心看世间万象的角度,换个视角,就是换种思维,灵活来看待生活、解决问题。一道数学题,换种思维可有多种解法;
前往罗马,换条道路照样能到达;塞翁失马,换个视角看,祸事或许可以变为福事;山不过来,换种思维,我绕山而过也一样。世间生活,答案丰富多彩;换个视角,云开月明风清。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换个视角看世界,我们就会发现不一样的精彩,眼界自然开阔高远许多。
欲眼界高远,须定适合自己的远大目标。有适合自己的远大目标,我们才能坚定信心,一路向前,踏平坎坷成大道。古今中外成功者,无一不是具有远大目标者,他们“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李时珍眼界高远,定写下传世医书之目标,于是他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收集药物标本,终写成《本草纲目》;钱学森眼界高远,定归国奉献才识之目标,于是他有了5年艰难归国路,终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11岁的赖斯定进入白宫之目标,于是她勤奋学习,26岁获博士学位,精通四门语言,终成第66任美国国务卿。塞万提斯说:“目标愈高,志向就愈可贵。”同样,我也要说,适合自己的目标愈高,眼界就愈高远。
欲眼界高远须胸襟开阔。胸襟开阔,方能不纠缠于小事;不纠缠于小事,方能向目标全力前行。相反,若一味在小事上和同学、同事斤斤计较、生闷气,结果只能是时间浪费,身体受损。寒山曾问拾得:“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如此胸襟,让人钦佩;如此眼界,可谓高远。我们要把不愉快的事写到沙滩上,大浪扑过,了无痕迹。著名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陶铸先生说:“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心宽天地广,天广眼界高。
有高远眼界者,方能成大事,我们要拥有高远眼界,丢弃狭窄眼界。要想有高远眼界,须换个视角,须定远大目标,须开阔胸襟。如此,一个大写的人便会无畏地行走在人生的风雨中,诗意地栖居在光影交织的大地上。(点题,照应开头)
眼界
眼界即心界,眼界有限而心界无限。
于丹说,云比天大,因为云可以遮蔽天空;风比云大,因为风可以使云消散;眼界最大,目光所及皆在眼中,而心比眼大,眼所未及,皆在心中。所以说能“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者”,多是心胸广阔者。
眼是心灵之窗,不开窗的心灵又常是阴暗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开阔自己的眼界。
我们需要去学习,去汲取知识而滋养一颗善良的心。愚昧的心是混浊的,是分不清是非对错的,一旦愚昧,人就显得盲目,好像夜行的瞎子,即使点着烛光,眼前也是一片黑暗
眼界就是觉悟,眼界开则觉悟深,眼界狭而觉悟浅。
风吹过树尖,叶子轻轻颤动。眼界狭则只会觉察到风动,眼界浅则只注意于叶在动,只有眼界阔才会明白其实只是心在动。佛祖拈花,只有迦叶一笑,这就是禅机,这就是悟道。不是眼中有禅,不是心中有佛,则不能领略其中真谛的。眼界恰是那登天的云梯,当眼界开阔的时候,心灵也就更接近精神的天堂了。
眼界是气魄,是内在气质的外在体现,透过眼睛,你看到的将是一颗炽热的心。
岳阳楼上,范仲淹成就了一句“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有了在心头”,于是一颗忧国忧民之心照亮了整个洞庭的湖光山色。眼中是一片大好河山,于是在诗人的入眼中就被放大成了整个天下。至于目光短浅者,恐怕难以领略圣贤之心了。在范仲淹眼里,我们看到的是他的气魄,还有他那敢为天下先的执着信念。
眼界同样是胸襟,是容人之量,是从自我升越到兼济他人的桥梁。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上能走马。所以也可以说,眼中能容了别人的人,心中也必然能容了别人。倘无容人之量,即使才华横溢,也难免英雄气短。眼里容得了沙子,心中才能装得了天下。 凡事皆宜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只有眼界开阔了,才会闭了眼也会看到一个晴天。
眼界
《庄子》中有一文名《秋水》讲的是河伯以为“天下之美尽在于己”,因而欣然自喜。然见到大海后才望洋兴叹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终归是贻笑大方。短小精悍的文章揭示眼界的高度,只有耸入云海的眼界,方可看尽山川。
“江海不与坎井争其清,雷霆不与鸟雀争其声。”眼界之高低可见一斑,是雄鹰便搏击长空,是蛟龙便击水三千。
眼界之宽之远者如是中国的创造者毛泽东。共产主义大旗刚刚举起,便揭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日本铁蹄践踏中原之时,“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已揭示战争分晓。井冈山深谋远虑,陕北运筹帷幄,一代伟人,成于斯。
正如陈涉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远阔高度;马克思放眼人类,放眼世界的宽度;诸葛亮对三分天下之势与分久必合的精确判断的深度。眼界已使未成功之前已达到顶峰。
眼界之高者成其大,眼界之浅者成其微。当“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已成众之皆知之真理,当民主共和已深入人心之时,袁世凯不顾历史的洪流逆流而上,昙花一现复古,之后被历史的波浪拍在岸上,其眼界之低,不言而喻。
当今三鹿为图一时之利引发奶粉危机;路人以一己之私,撬走井盖;人不能困于一隅,目光短浅。 每一朵云都会漂浮至斯培西阿海湾,伴随每一次日落坡上最美的霞光;每一个水涡都愿汇于汨罗江,清浅中慢慢旋没。云、水尚且希望能到达最好,更何况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呢?更是要放眼高远。 眼界高远也当有自知之明,凌云之志固然可贵,也不能忽视其自身条件。不沾沾自喜,不妄自菲薄,将眼界定于可望可及之高度,此时再施展才华,成功不属于你,还能属于谁呢?
荀子曰:“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江海之浩淼,雷霆之发聩,高远的视角永远会赢得高远的人生。河伯认知非晚,井底之蛙也有跃出之日,此刻起,边放眼远方,攀上凌云高度,你将会看到星光灿烂的人生,你将会迎来光明的康庄大道。
篇二:眼界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眼界”写作分析及例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人的眼界,常常受思维方式的影响,与胸襟气度有关。
“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告诉我们视角不同,事物的面貌就会迥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只要提升高度就能看得更远。
“牢骚太盛防断肠,风物长宜放眼量”,告诉我们不要计较眼前得失,大千世界凡事要往长远看。
请以“眼界”为题作文,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试题分析:
阅卷场对以“眼界”为题作文立意的介定:
“眼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所见事物的范围,借指见识的广度:~开阔/大开~。
(一)这一作文题目写作范围比较宽泛,且时代性很强。审题时,应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
下列情况属符合题意:
(1)可采用组词造句法立意。如“拓宽眼界”、“放开眼界”、“眼界决定境界”、“眼界决定世界”等。
(2)从“眼界”这个词语的本义出发,进行引申分析立意。“眼界”指所见事物的范围,由此可理解它的引申义,“眼界”可以是一种见识,一种阅历,一种智慧。它的借指义“见识的广度”也可以向外拓展引申,可以指人的一种宽广的胸怀、一笔财富,也可以比喻为人生的志向、目标等。由此,我们可以从为什么要放开眼界,放开眼界有什么作用这个角度立意,可有以下立意:“放开眼界,铸就辉煌”、“放开眼界,收获人生”、“放开眼界,发展自我”等。
在以上两种情况中,如果考生把“眼界”可以引申为:见识的广阔性,意识的前瞻性,认识的全面性。那么这样的作文应定为切合题意。
(二)“眼界”审题误区主要是对“眼界”这一概念内涵的理解出现偏差。
下列情况属偏离题意:
(1)把“眼界”理解成一种观点、思想、立场等。如:奋斗的眼界、坚强的眼界、自信的眼界、爱的眼界等等。
(2)弄不清眼界的含义,这是审题的一个关键问题。眼界只有宽狭之分,没有高低之别,把握不住这一点,就很难做到符合题意。不懂眼界的内涵,而只是用贴标签的方式把这个概
念贴在事例上,这样的文章是不符合题意的。
作文存在问题:
1,不看要求擅自改换题目。
2,命题作文点题很重要,但部分学生在行文中缺乏点题之笔或点题不当。
3,概念混淆,把眼界等同眼光、眼神、目光、视角。
眼光是一个人对事物的分辨能力。
眼界是目力所及的范围,借指见识的广博。 ~开阔/大开~。眼界是跟我们所涉及的领域有关,于观察事物的角度有关并且关系自身的发展。
4,表述不当:恬淡的眼界、高洁的眼界、忍辱负重的眼界、打开眼界、眼界高低、眼界好坏,长远的眼界等。
5、不注重构思,将四句话罗列为三或四段,没有提出自己的观点。
6、审题不清,全文写成换一种思维、换一种视角、胸襟开阔等,不写它们与眼界的关系。
可用的材料:
n 1,比尔盖茨的魄力,林则徐的眼界,布鲁诺的眼界,魏源的眼界,第一个放眼看世界的人。
n 2,历年感动中国人物的眼界。刘丽的眼界提升自己的生命意义及价值。
n 3,马克思的眼界大到整个世界,整个人类历史,他看到了社会规律,从而建立了马克思哲学体系。
n 伽利略放眼整个宇宙,孔子眼界广至百姓。
n 诸葛亮眼界拓展至天下时局;韩信的眼界超然市井打斗,建立赫赫战功;钱伟长的眼界科技救国,铸就了生命的辉煌等一些大家名人。
作文阅卷情况分析:
(一)审题立意方面
(1)本次作文从审题立意来看并不难,80%考生能做到符合题意,能正确理解“眼界”的含义,把立意定位在“放开眼界”“拓宽眼界”。在符合题意的作文中,不乏有立意高远的作文,如“眼界在广不在高,开阔的眼界,它能开启人们的智慧,锻造人们的品格”“只有大眼界,我们才能缩小自己无知的范围,实现自己的理想”“眼有界,心无疆,开阔的眼界,宽广的心灵”“欲成大事者,必有大眼界”“不畏浮云遮眼界,只缘身在最高层”等等。
(2)部分考生的作文基本符合题意,主要有:“我追求一种充满磨砺的、价值的、学问渊博的眼界”“打开心灵的窗户”“独具慧眼”“拓宽视野”等等。
(3)部分考生把握不住“眼界”的内涵。或把“眼界”理解为眼睛的界限,眼光,看问题的角度;或把“眼界”理解为一种观点、立场、思想等,如奋斗的眼界、坚强的眼界、自信的眼界等;或者把“眼界”硬贴到事例上。等等。
(4)有些考生偏离题意甚至立意不高。如:真爱无限、用心体验、眼见为实、心灵的选择、
人生要有追求、我眼中的世界、人生要缩小眼界(不辩证)、偏狭的眼界,等等。
(5)审题不认真。不少考生不以“眼界”为题,另立炉灶。
(二)选材用材方面
(1)考生大都能做到选择一定的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阅卷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典型而又新颖的材料,如: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申办奥运、比尔·盖茨的魄力、布鲁诺的眼界、林则徐的眼界、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眼界、甘罗的眼界、北大学生高明的眼界、探月工程、嫦娥一号升空,等等。
(2)选材用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材料与观点的结合缺乏有机的统一。材料叙述太长,分析不到位。有些作文只叙述罗列事例、没有自己的观点。
(三)文体结构方面
考生的文体结构意识比较强,阅卷中基本上没有发现文体方面四不象的作文。多数考生写的是议论文,能用并列、对照、层进等结构进行论证。但不少考生的作文存在前松后紧、虎头蛇尾的问题(可能因为时间不够)。
(四)语言方面
多数学生的作文能做到语言通顺。但只有少数学生的作文能做到语言流畅、有文采、有意蕴。语言概念化倾向比较严重,不加修饰,生硬。这一方面反映了学生不重视平日作文语言训练,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学生的阅读面不广,眼界狭窄。
优秀作文:
1、眼界
一个人的眼睛能看到什么?我不能说清楚,我只知道人与人的眼界是不同的,而这不同的眼界注定了人不同的命运。
曾经有那么多伟人,他们眼界不同,从而有了不同的成就。像马克思,他的眼界大到整个世界,整个人类历史,他看到了社会的规律,从而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像伽利略,他放眼整个宇宙,整个空间,他看到了星际运行特点,将物理学推向一个巅峰的道路上。还有啊!像孔子的眼界广至百姓,他看到了大同社会;韩信的眼界超然市井打斗,他立下赫赫战功;诸葛亮的眼界扩展至天下时局,他影响了汉末的天下大势。……
眼界广者其成就必大,眼界狭者其作为必微。三国的袁术固然有极深的心机,却只看到了弹丸之利,贸然自尊为帝,使得从叛亲离,天下豪杰群起而攻之。袁术的失败正是因为他的眼界只局限于中原,只浮于表面。他没有放眼天下,着眼隐患,终究只得惨死。再看拿破仑吧。他作为法国王族的炮军司令,却在认清时代潮流后,毅然炮轰封建残余,因而踏上了其前无古人的权力巅峰。拿破仑是成功的,他霸业的取得所依赖的正是他洞悉一切的目光。是他广
阔的眼界让他成功欧洲的神话。
“江海不与坎井争其清,雷霆不与乌雀争其声。”这就是说,眼界的大小决定了人成就的高低。江海之所以浩瀚无际,雷霆之所以引动暴雨,都在于它们知其当为,眼界开阔。没有广远的目光,再有本事的人平庸而无所作为;然而同样,倘若能力有限,眼界即便广至渺渺星空,他也找不到那隐于无形的通往璀璨的路。
人既不能困于一隅,注目于一角;也不能自高自大,妄图以己之力登得九霄以凌云,只有先着眼自己的实力,再放眼面前的道路,才可以走出最平坦的一生,也可能走出最辉煌的一生。
人生的结果由眼界而定。我们要慎于睁眼,也不要妄自菲薄。迈开步子向你看到的最美好的路上走去吧,迎接你的或许是酸甜苦辣,但你最终必将取得属于自己的灿烂,,你必将拥有星空的斑斓。
点评:“不同的眼界注定了人不同的命运”是本文的中心。充满思辩性是本文最大的亮点,这也是本文立意的深刻之处。第三段袁术与拿破仑的对比,第四段江海与坎井、雷霆与乌雀形象的事例,第五段第六段对眼界的深刻思索,都充分体现了思辩性。全文层层深入,引证、例证、理论论证有机结合,闪耀着理性之光。语言生动、流畅,哲理性强,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2、眼界
眼界即心界,眼界有限而心界无限。
于丹说,云比天大,因为云可以遮蔽天空;风比云大,因为风可以使云消散;眼界最大,目光所及皆在眼中,而心比眼大,眼所未及,皆在心中。所以说能“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者”,多是心胸广阔者。
眼是心灵之窗,不开窗的心灵又常是阴暗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开阔自己的眼界。
我们需要去学习,去汲取知识而滋养一颗善良的心。愚昧的心是混浊的,是分不清是非对错的,一旦愚昧,人就显得盲目,好像夜行的瞎子,即使点着烛光,眼前也是一片黑暗。
眼界就是觉悟,眼界开则觉悟深,眼界狭而觉悟浅。
风吹过树尖,叶子轻轻颤动。眼界狭则只会觉察到风动,眼界浅则只注意于叶在动,只有眼界阔才会明白其实只是心在动。佛祖拈花,只有迦叶一笑,这就是禅机,这就是悟道。不是眼中有禅,不是心中有佛,则不能领略其中真谛的。眼界恰是那登天的云梯,当眼界开阔的时候,心灵也就更接近精神的天堂了。
眼界是气魄,是内在气质的外在体现,透过眼睛,你看到的将是一颗炽热的心。
岳阳楼上,范仲淹成就了一句“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有了在心头”,于是一颗忧国忧民之心照亮了整个洞庭的湖光山色。眼中是一片大好河山,于是在诗人的入眼中就被放大成了整个天下。至于目光短浅者,恐怕难以领略圣贤之心了。在范仲淹眼里,我们看到的是他的气
魄,还有他那敢为天下先的执着信念。
眼界同样是胸襟,是容人之量,是从自我升越到兼济他人的桥梁。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上能走马。所以也可以说,眼中能容了别人的人,心中也必然能容了别人。倘无容人之量,即使才华横溢,也难免英雄气短。眼里容得了沙子,心中才能装得了天下。
凡事皆宜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只有眼界开阔了,才会闭了眼也会看到一个晴天。
3、眼界
《庄子》中有一文名《秋水》讲的是河伯以为“天下之美尽在于己”,因而欣然自喜。然见到大海后才望洋兴叹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终归是贻笑大方。短小精悍的文章揭示眼界的高度,只有耸入云海的眼界,方可看尽山川。
“江海不与坎井争其清,雷霆不与鸟雀争其声。”眼界之高低可见一斑,是雄鹰便搏击长空,是蛟龙便击水三千。
眼界之宽之远者如是中国的创造者毛泽东。共产主义大旗刚刚举起,便揭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日本铁蹄践踏中原之时,“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已揭示战争分晓。井冈山深谋远虑,陕北运筹帷幄,一代伟人,成于斯。
正如陈涉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远阔高度;马克思放眼人类,放眼世界的宽度;诸葛亮对三分天下之势与分久必合的精确判断的深度。眼界已使未成功之前已达到顶峰。
眼界之高者成其大,眼界之浅者成其微。当“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已成众之皆知之真理,当民主共和已深入人心之时,袁世凯不顾历史的洪流逆流而上,昙花一现复古,之后被历史的波浪拍在岸上,其眼界之低,不言而喻。
当今三鹿为图一时之利引发奶粉危机;路人以一己之私,撬走井盖;人不能困于一隅,目光短浅。
每一朵云都会漂浮至斯培西阿海湾,伴随每一次日落坡上最美的霞光;每一个水涡都愿汇于汨罗江,清浅中慢慢旋没。云、水尚且希望能到达最好,更何况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呢?更是要放眼高远。
眼界高远也当有自知之明,凌云之志固然可贵,也不能忽视其自身条件。不沾沾自喜,不妄自菲薄,将眼界定于可望可及之高度,此时再施展才华,成功不属于你,还能属于谁呢?
荀子曰:“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江海之浩淼,雷霆之发聩,高远的视角永远会赢得高远的人生。河伯认知非晚,井底之蛙也有跃出之日,此刻起,边放眼远方,攀上凌云高度,你将会看到星光灿烂的人生,你将会迎来光明的康庄大道。
篇三:开阔眼界
开阔眼界
胸襟旷达,全方位观察,登高远眺,你会收获甚多。
——题记 胸襟气度非凡,你会成为“神”;
观察角度全面,你会成为“仙”;
提升观察角度,你会成为“圣”;
??
你是否也想成为人中神,人中仙,人中圣呢?如果是的话,还请听我一言。
大凡“神”“仙”“圣”,都有非凡气度。所以要想成功,首先使自己眼界开阔,不能被现实的劳务所累,不能为蝇头小利而冲昏了头脑。要像苏轼一样,有豁达的胸襟。他,被一贬再贬,直至天之涯,地之角。他秉承秋的个性,写尽豪放,写尽凄凉,低头举眉之间,无数锦绣文章随之而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江山”“春色三分:两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时,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他把酒问天,清风相伴,他既有男儿铮铮铁骨,又有满怀柔情,苏轼,波澜不惊,一蓑烟雨任平生,此等境界,何人能及。他的胸襟气度,成就了豪放派的雄浑,他不为现实的不如意而一蹶不振,我尊他为“神”,向他朝拜,学习他的豁达,开阔我的眼界,让自己快速进化。不仅要使自己成为“神”,还要变成“仙”。
我要向牛顿学习,因为他很“牛”,我尊他为“仙”。
为什么,苹果不砸到别人头上,偏偏落到牛头上?不,这不是牛头,而是“仙”的头上,想必不会吧!也许曾又多次你呗重物所伤,甚至砸出了血,臭骂一顿,抱怨自己怎么这么倒霉。你我都不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者。为什么?因为,你我都缺乏思考和一双能够全面观察的眼睛。只会抱怨上天的不公,而不会感谢上苍,上天只怜悯哪些有思想、有头脑的人。看一件事物,只观其形状、颜色、大小,凡是眼睛正常的人都能辨别,所以注定你我平凡至今。若想成“仙”,就要独具慧眼,开阔自己的眼界,像牛顿一样,在不经意的某天,你我也将成为某一定律的发现者。
成为“仙”是我们的目的,但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成为“圣”。 站在地平线上看世界,你我与他人看到的别无两样,眼界终是如此狭窄,始终会被山峦阻隔,为什么不试着登上山的最高峰,一览大千世界,伽利略是我们心目中的“圣”。
他虽然与你我一样是站在地上,但他的思维却远至九霄,他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与我们不同的观察高度,验证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他很伟大,而我们呢?
苏轼、牛顿、伽利略,他们有开阔的眼界,成为世界上的“神”“仙”“圣”。所以我们要有开阔的眼界,独特的眼光,世界上也没有我们办不到的。给你我合适的杠杆和支点,相信我们也可以撬动整个地球。
所有的成功,源于开阔的眼界,愿你我胸襟豁达,全方位观
察,登高远眺,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开阔眼界,收获世界上最美的成功的果实!!
日期: 2011年3月13号 作者:王小霞
篇四:开阔眼界 坚定方向
开阔眼界 坚定方向
双鹤小学 李小红
今天是业务学习兼外出学习汇报,因为学校的工作一项接着一项,所以就把这两项放在一起。大家认真听就可以,前面的内容记要点就行,后面重点记的我会提示大家。上学期5月8日、9日,我和孔德红老师赴哈尔滨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名师语言表达教学观摩研讨会”。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加强语言文字运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促进语文素养提升”。刚拿到通知看到这一主题,我俩就对这次会议充满了期待,因为这一主题指向语文学习的根本,也是现在语文教学倡导的,所以非常想看看全国小语名师们在这方面有什么好的做法。虽然学习时间短,但学习后感到收获很大,因为名师们的教学艺术非常高超,研究成果非常丰硕,这次学习开阔了眼界,更加明确并坚定了今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努力的方向。
这次会议邀请了五位名师和两位小语专家。根据他们的特点我分成三部分来汇报我们的学习收获。
一、 独辟蹊径,各成体系。
“加强语言文字运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当然主要是研究作文教学了。这次邀请的五位名师都是我国现在在作文教学领域比较有建树和影响力的人物,其中有一位在“会议日程安排”中显示讲的是指向于写作的阅读课,但因为突发状况没有到场,其他四位讲的都是作文课,而且不是教材内作文,都是自己开发的教学资源。其中三位都形成了体系并著有专著,我分别介绍。
第一位上课的是何捷。他是福建省青年名师、作家,福建地区“游戏作文”“百字作文”创始人和倡导者,近年来提出“写作教学进行时”这一全新作文教学主张。这次观摩会上他讲了《学写童话》一课。课上他创设老虎大王在森林里召集动物“速来开会”的情境,和学生一起续编童话。在续编中精心安排指导点,把写童话的技巧蕴藏在板书和教学引导之中,学生们在情境中练说练写,一点儿也没有“做文”的感觉,但实际上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习作练习。课后学生独立写出作文。这是我根据听课笔记给大家整理出来的一段实录。(出示)从实录中能看出来,一开始学生不敢大胆想象,但在何老师引导下,学生打开了思路,想到了五种表达时间的方法,想象夸张又充满文学色彩。这都是因为何老师语言幽默机智,评价中肯有高度,点拨巧妙又恰当。希望大家也能有机会现场感受他浑然天成的教学艺术。何捷已出版《作文真经》、《何捷老师的游戏作文风暴》《一线立场》等二十部个人专著、专辑。他的教育专题博客——何捷的教学世界大家可以进去看看,凡是发表的文章里面都有,包括《学写童话》的教学设计。
第二位讲课的是现任河南油田第五小学校长于溟慧。于老师讲的课是《三步句》。看到课题我很疑惑,什么是“三步句”呢?大家一定和我有同样的疑惑。听了课后我觉得用三步描写事物的这一方法很独到也很实用,所以现在给大家解释一下。大家看这个句子:“星星,一闪一闪的,像快活的小眼睛。”这里“星星”说清了“谁”,是第一步;“一闪一闪的”说清了“怎么样”,是第二步;“像快活的小眼睛”写出了“像什么”,是第三步。一个写出了“谁怎么样像什么”的句子就是“三步句”。“三步句”的第三步最重要,有了第三步这个句子才更生动,更形象。第三步可以是比喻句,也可以是这样的拟人句(出示),这样的联想句(出示),这样的写内心想法句(出示)。把几个第三步加在一起能由一句话变成一段话(出示)。课文中有大量精彩的“三步句”(出示),如《翠鸟》中写翠鸟样子的段落,朱自清《春》中描写画的段落等。我把这一课整理成了教案,教案中老师一步步的操作很清晰,所以大家也能上出这一课。如果学生掌握了三步句的方法,在习作的具体、生动方面会有很大幅度的提升。
《三步句》只是“三阶作文”训练体系中的一个课例。课后于溟慧老师做了《三阶作文 踏阶而上》的讲座,使我对“三阶作文”有了初步的了解。“三阶作文”体系是
于老师和她的团队潜心研究探索多年总结出的教科研成果。它针对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的五大问题:无源、无言、无法、无趣、无量,提出了三阶作文训练体系。这三阶对我们训练学生作文也是很有启发的。第一阶:一二年级“童话”作文为主,解决“兴趣”问题,树立词语意识。第二阶:三四年级“情境”作文为主,解决“素材”问题,树立“细节”意识。第三阶:五六年级“个性”作文为主,解决“创新”问题,树立“独我”意识。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指导模式,我不展开说。于老师著有《三阶作文》这本书,我想里面会比较详细地介绍每一阶段的训练方法,我想买但还没买着,大家可以买来看看。我也从网上找到了她讲座的课件,我发到共享里,大家有时间细致看一看。对于小学生习作有的人认为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 “方法指导”应在“率性写作”之后。但于老师认为你放手让学生去写,学生未必能写出来,所以还是离不开老师的有效指导。我非常赞同于老师的观点。我们要想指导好学生的习作,必须得有自己的训练体系和方法。关于写作的知识和指导习作的方法这是我们以后要加强学习的。
第三位讲课的是浙江省特级教师张祖庆。他在儿童创意写作与儿童阅读领域有独到的探索和建树,所拍摄的《创意写作阶梯课程》《大单元读写课程》以及相应的课例合计8小时,在中央教育电视台2频道播出。编著有《张祖庆讲语文》《小学生萧红读本》《新经典 日日诵》等。个人博客是“自在乾坤”。
他研究的小学生习作领域是非常先进的。从他的课上就可以感受到。他讲的是《月亮之上——微电影与微写作》。课上,他让学生欣赏微电影《月神》,先整体把握故事情节,指导学生为这部电影写海报,为了扩大电影宣传,让学生在网络分享中写推荐语。接着欣赏电影的精简版,关注画面、细节、意象等,发现微电影的精妙之处,写出自己的发现,与人分享,最后用一句话写出电影中包含的亲情和哲理。听了这节课,我增长了很多关于微电影的知识。张老师研究的领域不是我们的学生常见的写作题材,但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以后有时间可以研究如何把习作与网络生活联系起来。张老师的讲座主要讲了他和学生创建博客写作的故事。
因为有一位老师没来,张老师临时救场,还上了一节指向于写作的阅读课——《金钱的魔力》。课前学生预习了课文,上课后直接让学生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直接学习最精彩的语言描写部分。学习这部分时主要体会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这么写好在哪里,然后模仿这一写法写生活中妈妈的唠叨。因为老师方法指导到位,学生又有亲身感受,都写得非常好。孔老师上学期领学生读《童年》,这本书的语言描写也非常精彩,孔老师结合一段的学习让学生写一写妈妈的唠叨,学生也写得非常好。所以我想,我们的阅读教学在夯实字词基础的前提下,也应该指向于写作方法,然后适当练笔。
大家能注意到,对这三位名师我主要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方向、专著和课的特点。如果您对哪一位感兴趣可以到网上查找他们的资料,也可以买他们的书深入学习。对于三位名师的观点、做法,我们不可能全盘吸收,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点深入学习,再与自己的思想融合。我想,如果能从他们那里学到一点,做好一点,那么,在我们茄子河区的语文教学中就是领先的、独特的了。
二、立足常规,脚踏实地。
这次会议邀请了我省语言文字报刊社教研室主任张元花和原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他们认为,名师们讲的都是自己开发的习作资源,但普通老师没有形成这样的系列,所以还要踏踏实实地完成教材内规定的习作内容。所以,与以上几位名师不同的是他们谈的是在常规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更好地完成教材内的习作。我把两人的观点进行组合,总结出以下几点与大家分享。
1.读与写
课文阅读与课内习作是相关的。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单元主题组材,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时就要着眼于单元习作,做好阅读与习作三方面的相关准备:一是选材的相关。
在进行一个单元教学之前,先看一看阅读的文本是什么,习作内容是什么,在教学文本时就启发学生打开选材的思路。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亲情单元,《拐弯处的回头》是写父爱,让学生回忆与父亲的亲情故事。下一篇是写母爱的故事,启发学生回想与母亲的亲情故事。二是写法的相关。每一篇课文都为本单元习作提供了写法上的借鉴。如五年级上册《贱卖海张五》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海张五的形象,习作时想一想本单元学过的课文是怎样刻画人物的,然后运用本单元学到的方法描写人物。写景的文章一定有写景的方法,如时间顺序、移步换景、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写出景物变化等,老师要把文章当成范文让学生品悟。三是语言材料的相关。老师在单元教学伊始就鼓励学生搜集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好词佳句,对课文内的精彩语句让学生背下来,运用到习作中,这样就变成了学生自己的语言。“七色光”中“日积月累”的内容一般也与单元主题相关,也要鼓励学生把“日积月累”学习到的语言运用到习作中。总之,习作不是孤立的,它融于单元教学之中。张元花老师的这一观点正是赵淑华老师所提倡的,每一次听中高段的阅读课,赵老师都要翻看一下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思考本课与习作的联系,看我们的教学是否服务于习作。所以大家一定要着眼于单元整体进行文本教学。
既然每一单元的文本与习作具有写法上的相关,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把语言表达上的东西传达给学生,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具体操作时要注意两点。张老师列举了这样一种现象,出课教师为了吸引别人,对教材进行重组加工,或是为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愿意先学哪段就学哪段,愿意先汇报哪段就先汇报哪段,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它割裂了文本的完整性,学生对文本形成的是碎片式的认识,课文在学生头脑中形不成完整有序的印象,他的习作表达就可能没有条理。所以老师最好循着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行教学,如果学生选段学习和汇报,老师要适时进行调控和梳理。
第二种现象是有的教师人为地放大人文思想,对思想内容进行高、大、上的放大,如课文学习结束问学生明白了什么道理,你今后怎么做。这样做能起到一定的思想教育的作用,但容易让学生形成说假话、空话、套话的不良意识,习作时就容易犯这样的毛病。
2.说与写
每单元都有“口语交际”,有的说的就是写的内容,有的“说”是为“写”打开思路,总之,说与写也是紧密相连的。但往往老师们只注意话题内容,忽视完成质量。要让学生说的好,教师要注意三方面:1.指导说要注意表达的完整性,只有说的完整,才能写得完整。2.指导说要注意正确的语句逻辑关系。课堂上学生说一两句话的时候比较多,说一段话的机会少。但老师要鼓励学生说一段话,教给学生说一段话的思路和方法,指导学生连贯有条理地表达清楚。3.鼓励学生使用词语或修辞。丰富的词语和恰当的修辞能使表达更生动,让语言打动别人。4.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如果学生表达上有语病,有口头语,教师要及时纠正,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表达习惯。
3.练与写
这要注意四点:
1.不可刻意。不在活动之前提过多要求,如果提过多要求学生就没兴趣了。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地观察和感受,老师在观察和感受中指导,学生不知不觉中学会写作方法。
2.不求质量。让学生更自由地表达,多写多练就有收获,开始要求高学生有畏难情绪就没兴趣了。
3.坚持动笔。这是最难能可贵的。从一年级写话、根据文本仿写开始坚持让学生动笔。学生表达能力提高,在于坚持课内练笔。
4.经常展示。如果只是把练笔作为一项内容布置给学生而不加以关注,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兴趣。所以每一周、每半个月、每一个月在班级组织练笔展示、评比或汇报交
流,让更多的学生有展示机会。
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用,在用的过程中学,又在学中运用。以上是注重了读与写的联系、说与写的联系、课内练笔与写的联系。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贵在坚持,而且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做起,学生有兴趣了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实践中去。
三、习作讲评,学为我用。
刚才提到有一位作课教师因为意外情况没来,他就是江苏省特级教师管建刚。管建刚被称为“作文教学大师”。现在市里和区里提倡要重视习作讲评课就是在向管建刚学习。这次学习很遗憾,没有现场感受到他的作文教学魅力。但是在几年前就买过他的书来读,所以我就重点介绍一下管建刚的作文教学。
应该说管建刚的作文教学是颠覆性的,因为在他之前还是现在所有人研究作文教学都是从如何指导、如何建立训练体系入手,唯有他是从研究作后讲评入手,而且强调要“淡化”作前指导,“强化”作后讲评。他认为这才是作文教学的出路。
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真的是有很多让我们困惑的地方,第一个是作文指导。指导课上,我们的话越多,看法越多,学生的写作越死,学生的作文就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而且我们不可能把学生所有可能写到的题材、所有用到的写作方法都指导出来。班级有30个人,就有30种需要;有40个人,就有40种需要。作文指导真的是无从下手。再一个就是批改。我们一篇篇地批,一篇篇地改,实在看不懂的地方就面批面改,然后学生抄到作为本上,其实他不知道你为什么这样改。抄到本上后,为了应对学校检查,我们还要认真地写批语。写了批语的作文本发到学生手里,大多数学生是不看的,有的看了也不太明白是怎么回事。这一次作文训练完成了,但一直是我们在唱独角戏,本应是习作主体的学生却成了配角。我们对作文教学的弊端都有所感受,但是无力改变;我们希望学生能写出好作文,但一直被这些困惑困扰着。现在管建刚寻找到了适合的策略和路径,我们有了可借鉴的范例。
我在网上找到了很多篇管建刚的作文教学实录,选择了其中一篇打出来,我们来一起看一看他是怎么上讲评课的。
他的作文讲评课一般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欣赏,集中展示学生的精彩语句。欣赏环节要注意三点:一是欣赏以句子为主,这样被欣赏的面扩大了,语句易懂好学,可以激励更多的孩子“跳一跳摘桃子”。二是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习作中的好句子得到展示,对于写得不好的作文,也要尽量找出些许亮点加以放大,让每一个学生的文字都有机会被全班欣赏。这样课标中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孩子“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才能成为现实。三是句子为什么被欣赏,老师要用精当的、富有激励性的评价揭示出来,为学生今后习作指明努力的方向。大家现在可以画一画每一处点评的落脚点,如1、2句告诉学生“针扎了心”“一头雾水”“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是巧妙的表达;第3句告诉学生写出来的句子让别人发笑,让自己得意才是精彩;第4句是要写真实的话、心里的话,精彩来自真实。不一一说了。
第二个环节是挑刺。挑刺就是挑出学生写得不好的句子,一类一类地出现,每一类归结出一个共性问题,这节课归结出三个共性问题,即“关联” 病、“我想”病和“我”病。说实话,在没读管建刚的书之前,我从没认为这是病,而且我自己写东西也常犯“关联”病。现在我知道了,注意了,发现语言真的干净了。大家可能认为这些小问题没必要纠正,但是这些小问题关乎学生学习语言的态度,这样做有助于他们养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归类出现学生的语病能启发学生注意改掉这些共性语病。
这启迪我们:习作讲评课,要“评”要“讲”。评,主要着眼于学生作文最精彩处和问题最多处。评最精彩处能让学生增强写作信心,能明白什么样的表达才是最精彩的;评问题最多处,能让学生克服这一阶段写作的共性问题,避免今后作文再出现这样典型的“毛病”。讲,应该讲学生自己靠悟性弄不清楚处。比如关于几个“病”的总结。这
些东西,只有教师讲了,学生才能铭记。
第三个环节是训练。在实录中我们能看到,这一训练是很有针对性的。管老师发现学生作文中有景色描写,但是不能很好地与“情”水乳交融,于是,推出了相关训练。这一训练分成三个台阶:先是“例话”,让学生结合具体例子知道“写的景要和当时的真实情况相吻合,要前后一致,情绪一致,写景即写人”。第二个台阶是“说话”,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景和情是怎么融合的。第三个台阶是写话,给出熟悉的情境让学生操练一下。这三个台阶,步步为营,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学生经历了一个由感悟到实践、由说到写的学习过程。总之,训练点要从学生习作的实际中来,再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我想把这一部分单独拿出来在班级让我们的学生练一练,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以上和大家一起分析了管建刚的一个课例,网上能搜到很多他的课例,他的课例都是这样的套路:欣赏——挑刺——训练。分析了这一个课例,我们能基本掌握上习作讲评课的方法。我把找到的其他课例放到共享里,大家有时间看看,他的课例读起来很有趣味,而且从每一个课例中都能学到写作知识。
在上学期区里的语文素养展示活动中,我校孔德红老师上了一节讲评课,而且她平时也认真上讲评课,效果很好。赵淑华提倡大家都上这样的讲评课。学校不硬性要求每人都上,但有兴趣可以尝试。平时只要保留好学生的草稿纸,上面有学生自己的修改痕迹就可以,作文本只批等级。这样上讲评课虽然需要课前研究学生习作,要下很大的功夫,但批改量减轻了,收到的实效也提高了,所以还是划算的。如果大家在操作中有什么困难,可以提出来我和大家一起解决。
这次学习的内容非常好,我俩也学得很认真,想尽可能多地给大家多带回来点东西。因为水平有限,准备到这种程度,没讲好请大家谅解。谢谢大家!
篇五:贵在开阔眼界讲评
《贵在开阔眼界》作文讲评
一、审题:理清概念,回归原点
“眼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所见事物的范围,借指见识的广度。
“眼界”指所见事物的范围,由此可理解它的引申义:“眼界”可以是一种见识,一种阅历。
所以,在作文中我们可以把“眼界”可以引申为:见识的广阔性,认识的全面性,意识的前瞻性。那么这样的作文应定为切合题意。
二、立意:深究意义,多方论证
作文题目定为“贵在开阔眼界”,因此围绕“贵”字,学生应该体会出重在谈论人为什么贵在开阔眼界,即开阔眼界的作用或者意义何在,以此作为总论点去发表议论。
例如:“开阔眼界,可以帮助我们不断进取,成就大事。”
“开阔眼界,就是在更大的视野下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人就不会局限于眼下细微的天地间。”
“开阔眼界,可以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取长补短,发展自我。”等。
存在问题:
很多同学只是局限地在围绕“阅读需要眼界开阔”来展开,这是有意无意间“窄化” 立意较好的高远的作文:
①“一个人的眼界,常常受思维方式的影响,与胸襟气度有关;需登高望远,开阔眼界;戒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②“开阔的眼界,它能开启人们的智慧,升华人们的品格”
③“只有大眼界,我们才能缩小自己无知的范围,实现自己的理想”
④“欲成大事者,必有大眼界”“不同的眼界会注定人不同的命运”
三、选材:围绕论点,求准求新
这次不少同学都能做到选择一定的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一些准确而又典型材料,如: 寓言——井底之蛙、《秋水》的故事
刘姥姥进荣国府到进入大观园,感叹“礼出大家”知趣了遍,可谓“眼界大开”
陈涉的眼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魏源的眼界——第一个放眼看世界的人 中国高瞻远瞩申办奥运,世博会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会学以致用,教材中贴切的好的例子如《秋水》等依旧不会用。概念混淆,把眼界等同眼光、眼神、目光、视角。
(2)表述不当:恬淡的眼界、高洁的眼界、忍辱负重的眼界、打开眼界、眼界高低、眼界好坏等。
(3)材料的使用存在着陈旧老套的倾向。乔布斯被大量使用 ,大而无当,既不典型,又不新颖。
(4)材料与观点的结合缺乏有机的统一。材料叙述太长,压缩和概括不会,分析不到位。有些作文只叙述罗列事例、请问:你自己的观点何在?
(5)没有升华性的议论,只是文章结构显得“平”,没有纵深感,如果在文章的倒数第二段有这样的议论则更加理想:“只开阔眼界是不够的,开阔眼界之后,你还应该有一颗宽广的心。”
(6)命题作文点题很重要,但部分学生在行文中缺乏点题之笔或点题不当。
例一:
我一直在想,千百年来,为什么我们的先辈拥有一股持之以恒的登高吟诗作赋之豪情。经过思考,我忽而明白,古人是不愿意偏执一隅,以眼界的开阔求得心灵的开阔。如今,我们也不妨师法前人,用更开阔的眼界以求得学问的丰富,以多元的知识背景能帮助我们用多样的视角、全面的分析来研究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这样会更加有助于能引领人们开辟出全新的未知领域。”让人格和学问都臻于完善。 例二:
眼界决定境界,这不仅适用于做学问,也适用于一个国家的发展。从徐光启结交利玛窦翻译《几何原本》到魏源的“开眼看世界”;从孙中山广泛考察西洋政体到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改革开放??一系列的事实表明,唯有开阔眼界,方能步伐坚定地够走进新时代
作业:
①“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告诉我们视角不同,事物的面貌就会迥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只要提升高度就能看得更远。大千世界凡事要往长远看??。
②“牢骚太盛防断肠,风物长宜放眼量”,告诉我们不要计较眼前得失,余秋雨先生曾经书写过这样一幅对联:“眼界高时无碍物,心源开处有清波”??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