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五柳先生陶渊明的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2:23:49 字数作文
五柳先生陶渊明的故事字数作文

篇一:从《五柳先生传》看陶渊明

从《五柳先生传》看陶渊明

作者:贝汇全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4年第10期

宗白华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一文中说道:“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不错,那是一个分裂对峙的时代,士族和庶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被按门第区别,豪门士族控制了国家的绝大部分,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那也是一个天下才子被压抑的时代,士族通过其权力来控制国家的人才选举,门第的高低已取代举孝廉成为官吏进身的正途,使出身寒门的知识分子壮志难酬或根本没有施展才能的余地。然而,那个时代却孕育了一位风流名士——陶渊明。

就如钱锺书所认为的,在《五柳先生传》中,“不”字为一篇眼目。从那九个以活泼灵巧的文字贯穿起来的“不”字,我看到了陶渊明和他轻灵飘逸的个性。“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他不用“我”交代姓名籍贯和一生事迹的无限风光,而托名于屋旁的五棵柳树,显示了他一反“门阀制度”的脱俗。他总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因为他心静气闲,对名利毫无追求。他喜好读书,而且是随性的,所以“好读书,不求甚解”。他“性嗜酒”,但“家贫不能常得”,一旦有机会痛饮,他便率真豪放地“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他不因贫夺志,所以尽管“环堵萧然,不敝风日”,他还“常著文章自娱”,进而培养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种卓尔不群的性格。

读了《五柳先生传》,我扪心叩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是声势显赫的官位?是功名利禄的荣耀?还是花花绿绿的钞票?如果把人生比喻为一张白纸,你会用思维的笔画上什么呢?是用粗肥瘦短的线条堆砌成七零八乱、不带任何意义的自定义式抽象画?还是什么也不画,把笔搁在一旁坦坦荡荡地说:“让它空白吧!”

好一句率直的“让它空白吧”!

由于受到家庭的影响,陶渊明自小就怀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门阀士族早就垄断了官场,他的祖父和父亲也只做得个小官,到他的时代家世早就没落了。29岁出仕的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山丘”,并对纷纷扰扰的官场以及钻营取巧和逢迎世俗的小人感到厌倦。尽管“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他却生在那“八表同昏,平陆成江”的乱世,只能自叹“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有人说陶渊明虽然出世,心却入世。然而,这并不能完全怪他,毕竟他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他怀才不遇,拥有远大抱负却被逼归隐,只能对现实进行无声的抗议。义愤填膺的他只好“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心有不快不便直说,于是就用了“五柳”以表心声。

话说回来,我觉得五柳先生的归隐确实需要勇气。我们的社会正需要这种坦然面对世间一切的态度。荣华利禄就好比一个窄瓶口里的豆子,一把手如果抓太多的豆儿,又不舍得松手的话,就永远无法把手伸出瓶口。《菜根谭》云:“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人只有像陶渊明那样淡泊金钱与名利,才能从容不迫地跟着自己的道德准则坦荡地生活。

从《五柳先生传》一文里,我看到的不是一个苦闷彷徨、自怨自艾的陶渊明,而是一个穿越了近两千年时光还仍然素面朝天、坦然生活的陶渊明,默默地召唤我们卸下心灵的负担,走入那素珍淳朴、和谐美好的五柳之地。

篇二:五柳先生传答案版

《五柳先生传》课时练习 1

一、 给下列的字注音

嗜( ) 辄( ) 吝( ) 褐( ) 箪( ) 屡( )晏( )

黔娄( ) ( ) 汲( ) 兹( ) 俦( )觞( ) 欤( )

shì zh? lìn ha dān lǚ yàn qián lóu jí zī chóu shāng yú

二、陶渊明,名 潜 ,字 元亮 ,号 五柳先生 ,又因为官清廉,世人尊称他为 “靖节先生” ,是 东晋 时期伟大的 诗人 、 散文家 ,我国第一位 田园 诗人。代表作有 《桃花源记》 、 《归去来兮辞》 、 《归园田居》 等。

三、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 处所 (2)每有会意 会: 体会,领会 ..

(3)造饮辄醉 辄: 就 (4)期在必醉 期: 期望 ..

(5)环堵萧然 萧然: 空寂 (6)晏如也 晏如: 安然自若的样子 ....

(7)曾不吝情去留 曾不: 竟不 (8)短褐穿结 穿结: 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

(9)箪瓢屡空 屡空: 经常是空的 (10)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 忧愁的样子 ....

《五柳先生传》课时练习 2

一、根据课文理解性默写

1.描写五柳先生住宿环境的句子: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2.表明王柳先生常著文的目的的句子: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3.交代五柳先生思想性格的句子: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4.表明五柳先生爱好的句子: 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5.能够表明五柳先生衣食不足的句子: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6.能够表现五柳先生对贫寒的态度的句子: 晏如也。

7.赞颂五柳先生高洁人格的句子: 一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二、翻译下列句子: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3、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一边喝酒一边做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11)不汲汲于富贵 汲汲: 心情急切的样子 (12)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俦: 辈、同类 ...

4、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5、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

6、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他一去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7、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

8、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很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然自若。

《五柳先生传》课时练习 3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起笔交代“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的目的是什么?

答:(1)暗示五柳先生是个真正的隐士,他不仅隐姓埋名,而且连籍贯也不为人知。(2)这也是作者陶渊明对当时封建社会重视门第之风的蔑视。显示出自己鲜明的性格特征。

2、五柳先生得名的原因是什么?性格特点是什么?爱好是什么?家境如何?(用原文回答)

答:①“宅边有五柳树”。 ②“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③“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④“环堵萧然,不避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3、五柳先生有哪些爱好?这些爱好反映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文中哪两个句子能够概括他的思想性格?

答:(1)五柳先生有三大爱好:好读书、嗜酒、著文章。(2)这些爱好反映了他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的满足与享受;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率真自然;身处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

(3)“娴静少言,不慕荣利”能概括他的思想性格。

4、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答:(1)“娴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2)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著文章。(3)通过文中的叙述,灵活现地刻画了一个虽然贫困,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

5、用原文回答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什么?分别表现出怎样的一个五柳先生?

答:一是“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一个在读书中神的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二是“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6、“不求甚解”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它的原意又是什么意思?

答:(1)这里指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下功夫,只求领会要旨。(2)原意是指读书只求粗浅的、大概的了解,而不求深刻的理解。

7、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答: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不是为了做官,因此可以不必符合官府的标准,他能从古代圣贤的身上获取真知,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不求甚解是他自然性格的反映。

8、从“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中你能看到作者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作者深知酒趣,为人率真,不拘世俗礼节。

9、选文第一、二段各以哪种表达方式为主?

答:第一段以记叙为主,第二段以议论为主。

10、第二段中“赞”的内容归纳了五柳先生的什么特点?从哪两个方面来赞颂五柳先生的?

答:(1)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2)不求富贵也不愁贫贱;怡然自乐,希望过平民生活。

11、“赞曰”的最后两句用了推测性的语句:“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表达了作者淡泊宁静,安贫乐道的隐士情怀。

1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情?

答:(1)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2)写出了作者安贫守贱的节操和情怀。

《五柳先生传》课时综合练习

一、填空。(每空1分,共11分)

①《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___东晋___时的___陶渊明__,“五柳先生”是指___陶渊明__,“传”的意思是__传记(指记载个人或群体事迹的文字)___。

②本文以“___五柳先生___” 自托,描绘了一个爱好__读书___、不慕_荣利_、安贫__乐道_、忘怀__得失_的封建时代知识分子形象,表达了作者卓尔不群的__志趣__和_理想

二、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每词2分,共10分)

⑴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会意:⑴ 指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

⑵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造:往,到;期:希望、愿望。

⑶ 箪瓢屡空,晏如也 晏如:⑶ 安然自若的样子。

⑷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萧然:⑷ 冷冷清清的样子。

2、填空。 (每空1分,共4分)

《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___陶渊明___,他是___东晋___代大诗人,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文章《__桃花源记__》,其中描绘了一个自由、和平、生活幸福的理想境界。有关他不阿谀权贵的“___不为五斗米折腰__”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3、翻译下列短语或句子:

(每题2分,共4分)

⑴ 曾不吝情去留 ⑴ 态度率直,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5、文中“不慕荣利”与下文“赞语”中的哪句相照应?(4分)

不汲汲于富贵

6、用“____________”划出文段中写“五柳先生”“生活”的句子。(4分)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7、从表达方式看,文段主要用了___记叙_____的表达方式,这部分内容与下文的“赞”语的关系是_____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___________。(4分)

8、文中最能表现五柳先生思想性格特点的四字短语是____闲静少言____和___不慕名利(忘怀得失)__。(4分)

9、从文中可以看出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爱好)是__好读书__、___性嗜酒___、___常著文__。(6分)

10、根据你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拟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4分)

答:(1)著文示己志,弃官厌世风。(2)五柳先生安贫乐道,青莲居士豪情逸兴。(3)渊明著《五柳》示己志,道元写《水经》显胸怀。

11、文中共有几处出现了“不“字?突出了五柳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10分)

答:(1)共有九处出现“不”字;(2)文中使用大量的否定句,隐隐传达着一种对世俗的不满与抗争,突出作者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更传达着对自己高尚精神境界的坚守与执著。

12、文中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五柳先生形象的?其中最核心的是哪个方面?(10分)

答:(1)文章是从名号的来历、性格、志趣、生活等角度来刻画五柳先生的形象的;(2)其中最核心的方面是性格,正是因为有了“娴静少言,不慕荣利”的心境,才会有后面独具性格的志趣和生活态度。

13、你是如何看待五柳先生这个人物的?(5分)

答:五柳先生是一位不畏贫贱、不求富贵,希望能返璞归真,过平民生活的隐士。他不贪图富贵,志趣高尚,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14、文中作者没有描述“无怀氏”和“葛天氏”治下的社会是什么样,你能根据作者的追求,揣度一下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吗?(4分)

14、答:应该是人人平等、崇尚自然的社会,这是孔子笔下的大同社会。

三、[探究拓展训练] (14分) 《王勃传(节选)》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 [注释]宿:事先。 沆然:轻松、愉快之意。 矍然:惊惶的样子。 寤:睡醒。

1、用"/"画出下面句子中该停顿的地方。(2分)引 被 / 覆 面 / 卧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宴(宴请) ②遣(派遣) ③辄(立即) ④易(改变)

3、文中加方框的"寤"意思与学过的《狼》一文中" 寐 "(填一词)的意思相反。(2分)

4、选出对画线句子"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B )(2分)

A.因此拿出纸和笔请遍所有的客人(作序),(客人)没有一个 敢当真的。

B.于是,拿出纸和笔逐一请客人(作序),(客人)没有一个 敢承当的。

C.于是,出示纸和笔邀请所有的客人(作序),(客人)没有一个 敢来的。

D.因为出示了纸和笔遍请客人来吃饭,(客人)没有一个 敢答应的。

5、王勃的创作过程有何与众不同之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王勃写文章,开始并不怎么着意构思,而是先磨墨,接着喝酒,再拉过被子蒙脸睡觉,等到睡醒后,提笔一挥而就,写成文章,一字不改.

篇三:五柳先生读后感

五柳先生读后感

篇一:五柳先生>读后感

因朋友《读五柳先生有感》一文,再读陶渊明《五柳先生》,略有异议,不惮记之。

陶渊明这位老兄,很多读书人是比较喜欢的,但我对他的行事有点看法。他读书着文,自娱醉身。是读的书报杂志、《花花公子》,还是读的经史子集啊!“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书必有言,会意欣然,他所读的理应还是有点品味的。陶渊明年轻时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一个曾经极有报负的人,因为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就灰心到了极点,躲到乡下,种地喂猪,喝酒买醉,号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千年以降,有多少报国无门的、壮志难酬的、体尽世情的、年老失意的粉丝,不一而足。

世间有几个人能做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晏然安卧”!以陶渊明的生活状态,同样地问一个没有文化的小市民,他会垂头丧气地说“生活真难啊”。一个文化人,到这个份上,尚且言欣然,喜极而泣,悲极反乐,也算率性而为,够得上偶像级了。但是读书读书,读得对不起自已也对不起他人,喝酒尚需人周济,也是遗憾啊。

当然陶渊明的这份淡泊是真正浮在字外的最宝贵的东西,无论贫富顺逆,确不可少了这个心平气和闲静恬淡之心。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放浪形骸,不失本心,贫而不忧,达而不移,就可以了。陶渊明这种行为艺术式的表演有点过了。真正要做到无可无不可,不需买醉不需退隐,随遇而安,外物不屈本心,才是真的“闲静”啊。小隐于野,中隐于市,大隐于朝,倒是不拘形式。

道之不行,退而弃世,这是很多读书人的问题。文化人有理想,但是理想和现实总有距离,很多读书人固执地认为自已对的那一套并不可能付诸实现,由此备受打击乃至灰心丧气,怨气冲天。是天下对不起读书人呢,还是读书人读成偏执狂呢。

读书人孤芳自赏,殊不知读书求知,反而有为书所累之处呢。所以读书做事,首要的是务实。务实则不虚不幻,终不相违于世人世事啊!

总之,五柳先生可敬却可惜,不足取啊不足取!

篇二:五柳先生读后感

喜欢陶渊明幻想中的桃花源,那是一片与世无争的乐园。

喜欢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那时返璞归真的彻悟。

喜欢陶渊明偏爱野菊的金黄,那是一份迎风傲立的风骨。

正如陶渊明自谓“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不张扬家世,不

历叙官阶,不详言德政,不虚夸品能,只是列举一些志趣琐事,果然不同凡响。

我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生,进入高中已有一个学期,身为同窗的某某至今不能完全叫出我的名字,由此可见一斑。我不是一个爱炫耀的人,但是我依旧执着地做好每一件事,平平的成绩,平凡的人,也许我不能与陶渊明相媲美,但是我一样热爱自然,一样喜欢平淡,一样喜欢野菊,没有什么很特殊的原因,只是因为我和野菊一样,仅此而已。

我从不愿提起自己初中时是多么多么辉煌,那只会让我看不起自己,英雄不提当年勇,既然已经过去,何必抱着幻想过日子。

我是一个很容易满足的人。毕竟我从初中挺到了高中,我并没有过高的希望,对自己。万分感谢父母没有给我过多的压力,所以我还能轻松地过好每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

时光的洪流中,我在慢慢长大,逐渐明白五柳先生生活的真义:自然不意味着放纵,平凡不意味着消极。我想自己是真正>长大了,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一个新的起点。

脑中青莲的“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墨宝不断的不断的放大 、 放大??

篇三:五柳先生读后感

陶渊明的一篇《五柳先生》,故意隐去传主的家世、生平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而着重表现他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本文言简意骇,写出了一个洒脱、率真、清高的隐士。

文中有这么一句:“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便引出了一个问题,读书为了什么。

陶渊明读书,为的是增长知识,自娱自乐。书,在他看来只是消遣度日的一种工具,而非飞黄腾达的途径。他却又着迷于书本,可以为“会意”而“欣然忘食”,这应该不是常人所能达到的境界。

周恩来的>故事人尽皆知。老师提问同学为什么读书。同学们有的说为了做官,有的为了赚钱,有的为了继承父业;周恩来却一语惊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当时那个动乱的年代,国家落后,受人欺凌;周恩来有此远大的志向确实令人钦佩。他也实现了他的愿望:读了书,崛起了中华,成为中华的千古功臣。

为自娱读书,为国家读书,这样的人太少了。谁不是为了发财做官,出人头地呢?

明朝时的科举制实行八股文,才子便死读经书,不求实际,只愿金榜提名,“青衫脱下换紫袍”。朱买臣、宋濂等等这一类的人不都是为做官,为富贵而读书,只是还未变得死读书罢了。

现在,读书便是为了出人头地,为了有饭吃。如今的社会,没有读书的人便被社会

丢弃,便找不到工作。读书是为了生存,为了得到高薪的工作,为了有权有势!

这种想法不可否认,谁不想出人头地?近几年来,读计算机专业的找高薪工作容易,便有许多人报了计算机专业,却丝毫不考虑其他低薪、却能为人民服务的专业。

现在的小孩惧怕读书,以读书为苦。问他为什么读书,回答大多应该是“父母逼的”。小小的孩子自然不懂为何读书,但在他们心里就知道书不可不读。等他们长大了,又会用知识去做什么事呢?

当然,也有一些读书为了造福他人。有许多学识渊博的年轻人,放弃城市里的优越生活,而去深山里、乡下教书,把知识传到农村去,让那里的人变得有知识,有文化。这种人自然会受到称赞。

在我看来,读书先是为了生存,为了跟随社会的进步,接着不管发财做官了,还是平凡,都得用知识财富去造福他人,帮助他人;如果还可以更进一步,就去建设国家,为国家出谋献策。这才是读书的真谛。

篇四: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五柳先生传》是东晋田园派创始人陶渊明代表作之一,是其自传散文。在文中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

文学赏析

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正文。第二部分是赞语。

正文部分又可分为四小节。第一节自开头至“因以为号焉”,交代“五柳先生”号的由来,开篇点题。“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五柳先生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士。“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五柳先生不

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字,用庄子的话说,“名者,实之宾也”,本就无关紧要。但他看中五柳树的原因也许五柳先生宅边并无桃李,只有这么几棵柳树,这与后面所写“环堵萧然”是一致的。五柳先生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这五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的色彩。以五柳为号也就显示了五柳先生的性格。

第二节自“闲补少言”-至“欣然忘食”,写五柳先生的禀性志趣。接着写五柳先生的生活、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是五柳先生最突出的地方。闲静少言是五柳先生的外在表现,不慕荣利,才是五柳先生的真实面貌。因为不追求荣利,五柳先生就无须奔忙,不用烦躁,自然也就闲,也就静,用不着喋喋不休。但这种闲静少言,并不等于五柳先生没有志趣。但这一节主要是写其“好读书”而善读书。但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就与五柳先生的“不慕荣利”有关。五柳先生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表明了五柳先生是一位有知识的人,和那个时代的社会对他的限制和迫害。

第三节自“性嗜洒”至“不吝情去留”,写“五柳先生”的饮酒嗜好。作者强调他的嗜洒是出于天性,而非门阀之士的放荡纵酒,自我麻醉。但嗜洒与家贫又是矛盾的,他不慕荣利,不能摆脱贫困,便“不能常得”到酒。这说明他不因嗜酒而失节。至于亲友请他吃酒,他却毫无拘束,一去即饮,一醉方休,又反映了他的坦率与认真,并没有当时所谓名士的虚伪与矫情。饮酒是他在那种时代环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

第四节自“环堵萧然”至“以此自终”,写“五柳先生”的安贫与著文。他虽然居室破漏,衣食不足,但却安然自得。这正是他安贫乐道的表现。而“常著文章自娱”,不入尘网,则是他读书“每有会意”的结果。并且,“忘怀得失”又是他“不慕荣利”的性格使然。这些既与前文相照应,又收束了全篇。

对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叙述以后,第二部分文章结尾也仿史家笔法,加个赞语。这个赞语的实质就是黔娄之妻的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两句话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陶渊明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文章最后有两句设问的话:“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既表达了他对上古社会淳朴风尚的向往之情,又说明他是一位有着美好现想的隐士。同时也是对世风日卜的黑暗现实的针砭与嘲飒。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约427年),又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南朝宋初期文学家,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陶渊明生活的晋代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他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去官职,躬耕僻野,过着简朴的生活。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诗《饮酒》、田园诗《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等。

篇五:22五柳先生

22、《五柳先生传》

一、教学目的

1、感受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

2、学习本文简洁洗炼、画龙点睛的语言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以帮助学生体会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为重难点。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五柳先生甘守贫贱、不慕荣利、旷达自任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三、教学方法

以课文为基础,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加深理解。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回忆古诗《〈归园田居〉(其三)》,引出作者陶渊明。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2、 就《桃花源记》一文提问:文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1、营造氛围,指导方法

今天上课的两条要求:

第一,身心放松,平等相处,无拘无束,说笑自如;

第二,沉下心来,读出自我,开动大脑,读出困惑。

(做一个小游戏,看大家是否真正身心放松了。怎样才叫读出了自我,就是要读得感同身受,入情入景。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提出过读书的四步骤。曰:“精取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我们不妨照此方法来读读今天要学的课文《五柳先生传》。)

2、初读课文,疏通字词(范读、自由读、重点读、齐读)

3. 讲读课文第一部分

应注意如下词语:

何许:何处 许,地方,处所。

详:详细地知道。

因:因此

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号:别号,人名外的自称。

焉:语气词,表决定,相当于“矣”。

(依史传体例开头介绍传主的性字、籍贯。)

不求甚解:不追求过细的理解。这里指不拘泥于字面,不执著于对一字一句的解释,只求理解文章的精神实质。

会意:对书中的精神实质有所领会。 性:人的本性。 嗜:喜爱,爱好。 旧:指老朋友 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或:有时。 置酒:准备酒。

招之:邀请他。 造:到??去。 辄:每每,总是。 尽:指喝完。 期:期望,希望。 曾不:一点也不。曾不连用加强否定语气。 吝情:感情上计较,指留恋、顾恋。

环堵:房屋四周。堵,墙壁。 萧然:冷落、空旷的样子。 短褐:粗布短衣。 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 箪:盛饭食的圆形竹器。 瓢:舀水的葫芦。

晏如:安然自乐的样子。晏,平静,安逸。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自娱:使自己欢娱。 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 自终:自己过完一生。终,终了,结束。

(家境、习性、卓尔不群的志趣)

4.讲读课文的第二部分

赞;史传文章结尾的评语。 戚戚:愁苦的样子。 汲汲:急迫追求的样子。 极:推究。 兹:代词,此,指五柳先生。 若人:这样的人,指黔娄。 俦:类。 衔觞:口衔酒杯,指饮酒。觞,酒杯 以乐其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乐,使??快乐。志,心意,志向。 翻译课文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字号。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他闲适沉静,很少说话,不贪图荣华富贵。他喜欢读书,只求领会书的大概意思,只求领会文章主旨,而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他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他特别喜欢喝酒,但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席请他喝。一喝酒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他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从不客气。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挡狂风和烈日。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平时难以吃饱,可是他却总是一副安然自若的样子。常以写文章自娱自乐,用文章显示出自己的志趣。得失都不放在心上,用这样的方式过完自己的一生。

评价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 喝酒作诗,以此来抒发自己的志向。这是上古无怀氏时候的百姓?还是远古葛天氏统治下的百姓?

二、寻读探究。

1 “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

“五柳先生”之号得来的原因是其宅边有五棵柳树,而人们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姓甚名谁

五柳先生陶渊明的故事

也木知道,因此便只称“五柳先生”。作者说不知他是谁,其实正暗示指作者本人。 2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说明他是个什么人? 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这说明了五柳先生木但嗜酒,而且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把世俗的繁文褥节置之脑后,是一位独立于世的高风亮节之人。

3“因以为号焉”中的“以为”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是否相同?

文中的“以为”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意思是木一样的。“因以为号焉”中的“以为”实际上应该是“以(之)为”,意思是“把(它)当作”,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是“认为”的意思。

4“欣然”、“萧然”中“然”的用法有什么特点?

在文言文中,“然”的用法有多种,可作“然而”“样子”“这样”解。这里的“然”是用作形容词的词尾,意思是“??的样子”。 “欣然”是高兴的样子, “萧然’是冷冷清清的样子。

5填写关于作者的资料

籍贯姓字:

思想性格:

乐趣爱好:

生活状况:

找出课文中的否定句,谈谈大量使用否定句的作用。

6文中出现最多的“不”字与“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有何关系?

(找出课文中的否定句,谈谈大量使用否定句的作用。)

以填空的形式逐句分析。

1、读“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我们看到一个自别于名门望族、不慕荣利的五柳先生。

2、读“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我们看到一个沉默寡言,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3、读“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们看到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4、读“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即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我们看到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

5、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晏如也”,我们看到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6、读“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我们看到一个卓尔不群、不随世俗的五柳先生。

小结:“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所以作者言“不”,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赞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7、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他读书不求对书系统深入的把握,只重在其中会己心、惬己意者,也就是从中寻找思想上的共鸣和感情上的寄托。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也是他不求荣利思想的反映。

8应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五柳先生每次读书有心得体会时,便沉润于书中而忘记了饮食。这形象地说明了前文中的“好读书”是真正的喜爱读书而不是装模作样。

9、“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10.课文第二中的“赞”如何理解?这一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赞”是历史传记的一种体式,一般放在传文之末。“赞”不是赞美,而是对史传正文的记事和褒贬作坦步的补充和阐发。本文利用这一体式,进一步揭示五柳先生的精神品质,拓展了文章的境界。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

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4.文中所用篇幅最多的是写他哪方面特点?

写他喝酒的篇幅最长,也最传神(体会一下“晏如也”的感受。)

11“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又怎么能“晏如”? 五柳先生吃穿住没有一样不困弊不堪,他却能处之泰然,安之若素,与古代圣人先贤的激励是分不开的。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

12《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还是借史传的形式写自传,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思考、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本文是作者以史传的形式写自传。年代距陶渊明不算很远的南朝人沈约和萧统,都说陶渊明写《五柳先生传》是用以“自况”,当时人视为“实录”。《五柳先生传》所写,都可以从史传和作者的创作中得到印证。因此,可以说《五柳先生传》就是作者的自画像。 一种看法认为,本文是作者为他人作传,只是其中融入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它不拘人物之迹而传人物之神,是创作而非实录。

13.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一个形象?从哪些方面入手刻画这一形象的?突出反映了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

文章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有:“闲静少言??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这些语句刻画了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下面集中描写五柳先生在田园中守志安居的生活情态。分四个方面写。“好读书”四句,写他读书自娱;“性嗜酒”八句,写他醉酒陶情;“环堵”五句写他安贫乐道;“常著文章”四句,写他著文娱志。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刻画,一个坚守节操、不随流俗的“高人”形象便鲜活如生,风神宛然。

“好读书”而“不求甚解”,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他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的体现。“性嗜酒”,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期在必醉”,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常著文章自娱”,著文不为求取名利,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总之,全文突出反映了五柳先生悠闲自适、安贫乐道、守节不移的精神实质。 他沉默寡言,淡泊名利,家境贫寒,嗜酒如命,读书作文,不拘小节。

要点提示:“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4、归纳特点、仿写自我

a.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本文之美,不是一种夸饰之美,也不是一种拙朴之美,而是一种洗炼之美。杨延芝曾说:“金银出于矿铅,未洗炼者不足重也。”孙联奎也说过:“不洗不净,不炼不纯。”本文正是简洁洗炼的典范。写人物、抓住特点,寥寥几笔,栩栩如生。这么有意义的方法,何不尝试一下? b.用极少的语言(一个段落,一句话)向全班同学介绍自我。在此之前,再向大家提供一个例子。

5、重温课文,熟读成诵

课堂小结:这篇课文字数不多,但寥寥数语却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刻画得非常鲜明。全文共两段,前一段以记叙为主,重在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后一段以议论为主,重在对五柳先生的品德进行歌颂和赞扬。阅读这篇课文,要学习文中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优秀品格,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小结:对于很多事物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去看待。无论评价别人还是评价自己都应如此。特别是评价自己,一方面要“人贵有自知之明”,看到自己的缺点,另一方面,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陶渊明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式的自我评价便是很好的例子。而对于社会生活中的是是非非,我们应该做到心明眼亮。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

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附录一: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年时代由于受家庭和儒经的影响,曾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二十九岁出仕,但一直做祭酒,参军之类的小官。他早年便有爱慕自然,贪羡隐逸的思想。当仕途不得志时,就更怀念这种生活。所以,在这十多年里,他一直“一心处两端”,行动上也是仕隐不常。三十九岁时,他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就在这一年,他亲自参加了劳动,因“耕植不足以自给”,又一度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解职而归。从此,完全走向了归田的道路。终年63岁。陶渊明的归田是对污浊现实完全绝望之后,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3篇及其它韵文。

他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守志不移的耿直品格,一方面对污浊的现实表现出强烈不满。还有大量的田园诗则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劳动本身的赞美。如《饮酒》、《归园田居》等晚年的《桃花源诗并记》,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他的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往往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的抒写来表现农村的日常生活和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使人感觉真象是从“胸中自然流出”一样,没有一点的痕迹。

六、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2.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它的意思。

【板书设计】 一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生 活 贫 穷

爱 好 读书 嗜酒 著文章 性 格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精 神 安贫乐道

家境 ————贫寒

二、五柳先生

(不求甚解,求真知、会意于精神)卓尔不群

志趣好喝酒 (任性旷达、不矫情、不放肆)

(颇示己见、忘怀得失)

22.五柳先生传

闲静少言 不慕名利-----隐者心情

好读书 不求甚解-------读书悦己

性嗜酒 期在必醉-------率真放达处于贫困却悠闲自适的隐士

环堵萧然 宴如也-------安贫乐道(人格高洁)

赏著文章自娱 忘怀得失—淡泊名利

【教学反思】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