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白毒伞与蘑菇的区别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3:18:44 字数作文
白毒伞与蘑菇的区别字数作文

篇一:常见毒蘑菇介绍

常见毒蘑菇介绍

1、致命白毒伞

致命白毒伞外形与一些传统的食用蘑菇较为相似,极易引起误食,喜欢在黧蒴树的树荫下群生,一般与树根相连。黧蒴树在广州地区白云山、天麓湖、华南植物园等山地均有分布。其毒素主要为毒伞肽类和毒肽类,在新鲜毒菇中毒素含量很高, 50克左右的白毒伞菌体所含毒素便足以毒死一个成年人。白毒伞毒素对人体肝、肾、中枢神经系统等重要脏器造成的危害极为严重,中毒者死亡率高达90%以上,是历年广州地区毒菇致死事件的罪魁祸首。

2、毒蘑菇-铅绿褶菇

铅绿褶菇是我市近年毒蘑菇中毒事件的祸首之一。多于雨后长在草坪、草地及蕉林地上。其毒性比致命白毒伞弱,主要引起胃肠型症状,但也可能含少量类似白毒伞的毒素,对肝等脏器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也有可能因误食而致命。 本菌有较多的相似种,特别是与可食的高大环柄菇相混淆,具有很强的欺骗性。

3、毒蘑菇-网孢牛肝菌

牛肝菌属中的某些种类含有神经精神毒素,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引起呕吐和腹泻,还可致瞳孔缩小。另外,牛肝菌属中的某些种类含有致幻素,中毒后表现为幻觉、谵忘,特别是小人国幻觉为其特征,还可以有精神异常。

4、毒蘑菇-大鹿花菌

子实体较小至中等大,菌盖直径8.9-15cm。呈不明显的马鞍形,稍平坦,微皱,黄褐色。菌柄长5-10cm,粗1-2.5 cm,圆柱形,较盖色浅,平坦或表面稍粗糙,中空。在针叶林中地上靠近腐木单生或群生。可能有毒,毒性因人而异,不可食用。

5、毒蘑菇-赭红拟口蘑

又称赭红口蘑。

子实体中等或较大。菌盖有短绒毛组成的鳞片。浅砖红色或紫红色,甚至褐紫红色,往往中部浮色。菌盖直径4-15cm。菌褶带黄色,弯生或近直生,密,不等长,褶缘锯齿状。菌肉白色带黄,中部厚。菌柄细长或者粗壮,长6-11cm,粗0.7-3cm,上部黄色下部稍暗具红褐色或紫红褐色小鳞片,内部松软后变空心,基部稍膨大。

夏秋季生于针叶树腐木上或腐树桩上,群生或成丛生长。

此菌有毒,误食此菌后,往往产生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病症。

6、毒蘑菇-白毒鹅膏菌

子实体中等大,纯白色。菌盖初期卵圆形,开伞后近平展,直径7-12cm,表面光滑。菌肉白色。菌褶离生,梢密,不等长。菌柄细长圆柱形,长9-12cm,粗2-2.5cm,基部膨大呈球形,内部实心或松软,菌托肥厚近苞状或浅杯状,菌环生柄之上部。

夏秋季分散生长在林地上。

此蘑菇极毒。毒素为毒肽和毒伞肽。中毒症状主要以肝损害型为主,死亡率很高。

7、毒蘑菇-毒鹅膏菌

又称绿帽菌、鬼笔鹅膏、蒜叶菌、高把菌、毒伞。

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表面光滑,边缘无条纹,菌盖初期近卵园形至钟形,开伞后近平展,表面灰褐绿色、烟灰褐色至暗绿灰色,往往有放射状内生条纹。菌肉白色。菌褶白色,离生,稍密,不等长。菌柄白色,细长,圆柱形,长5-18cm,粗0.6-2cm,表面光滑或稍有纤毛状鳞片及花纹,基部膨大成球形,内部松软至空心。菌托较大而厚,呈苞状,白色。菌环白色,生菌柄之上部。

夏秋季在阔叶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

此菌极毒,菌体幼小的毒性更大。该菌含有毒肽hallotoxing)和毒伞肽(anatoxins)两大类毒素。中毒后潜伏期长达24小时左右。中毒死亡率高达50%以上,甚至100%。对此毒菌中毒,必须及时采取以解毒保肝为主的治疗措施。

8、毒蘑菇-哈蟆菌(捕蝇菌、毒蝇菌、毒蝇伞)

子实体较大。菌盖宽6-20cm。边缘有明显的短条棱,表面鲜红色或桔红色,并有白色或稍带黄色的颗粒状鳞片。菌褶纯白色,密,离生,不等长。菌肉白色,靠近盖表皮处红色。菌柄较长,直立,纯白,长12-25cm,粗1-2.5cm,表面常有细小鳞片,基部膨大呈球形,并有数圈白色絮状颗粒组成的菌托。菌柄上部具有白色腊质菌环。

夏秋季在林中地上成群生长。

此蘑菇因可以毒杀苍蝇而得名。其毒素有毒蝇碱、毒蝇母、基斯卡松以及豹斑毒伞素等。误食后约6小时以内发病,产生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精神错乱,出汗、发冷、肌肉抽搐、脉搏减慢、呼吸困难或牙关紧闭,头晕眼花,神志不清等症状。使用阿托品疗效良好。此菌还产生甜菜碱,胆碱和腐胺等生物碱。

9、毒蘑菇-细环柄菇

子实体一般较小,菌盖直径3-7cm,初期半球形、后呈扁平且中部凸起,污白色,中央有褐色鳞片,向边缘有短条纹。菌肉白色。菌褶白色,离生,稍密。菌柄柱形,向下渐长,长4-8em,粗0.3-0.6cm,白色,菌环以下有絮状或毛状鳞片,质脆。

夏秋季生于林中地上,群生或散生。

有人认为有毒,不宜随意采食。

10、毒蘑菇-摩根小伞

子实体大,白色。菌盖直径5-25(30)cm,半球形,扁半球形,后期近平展,中部稍凸起,幼时表皮暗褐色或浅褐色,逐渐裂为鳞片,顶部鳞片大而厚,呈褐紫色,边缘渐少或脱落,菌盖部菌肉白色或带浅粉红色,松软。菌褶离生,宽,不等长,初期污白色,后期呈浅绿至青褐色,褶缘有粉粒。菌柄圆柱形,长10-28cm,粗1-2.5cm,纤维质,表面光滑,污白色至浅灰褐色,菌环以上光滑,环以下有白色纤毛,基部稍膨大,内部空心,菌柄菌肉伤处变褐色,干时有香气。菌环膜质,生柄之上部。

夏秋季生林中或林缘草地上,群生或散生。

此菌普遍被认为有毒,不宜食用。其外形特征与高大环柄菇相似,明显区别是后者菌褶白色,可食用。

11、毒蘑菇-细褐鳞蘑菇

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直径5-10cm,初期半球形,后期近平展,中部平或稍凸,表面污白色,具有带褐色、黑褐色纤毛状小鳞片,中部鳞片灰褐色,边缘有少量菌幕残物。菌肉白色,稍厚。菌褶初期灰白至粉红色,最后变黑褐色,较密,不等长,离生。菌柄圆柱形,长6-12cm,粗0.81cm,污白色,表面平滑或有白色的短细小纤毛,基部膨大,伤处变黄色,内部松软。菌环薄膜质,双层,生柄的上部,白色,上面有褶纹,下面有白色短纤毛。

夏秋季生林中地上。

白毒伞与蘑菇的区别

该菌有毒,有很强的石碳酸气味,食用后引起呕吐或腹泻等中毒症状。此菌外形特征接近于双环林地蘑菇,但此种幼时菌盖顶部不呈四方形,菌盖鳞片细小。

12、毒蘑菇-毛头鬼伞(又称鸡腿蘑、毛鬼伞)

子实体较大。菌盖呈圆柱形,当开伞后很快边缘菌褶溶化成墨汁状液体。菌盖直径3-5cm,高9-11cm,表面褐色至浅褐色,随着菌盖长大而断裂成较大型鳞片。菌肉白色。菌柄白色,圆柱形,较细长,且向下渐粗,长7-25cm,粗1-2cm,光滑。

春至秋季在田野、林缘、道旁、公园内生长,雨季可甚至在毛屋顶上生长。此菌有时生长在栽培草菇的堆积物上,与草菇争养分,甚至抑制其菌丝的生长。 该蘑菇含有石碳酸等胃肠道刺激物,还含有腺嘌呤,胆碱,精胺,酪胺和色胺等多种生物碱以及甾醇脂等。食后可能引起中毒,与酒类如啤酒同吃容易引起中毒。

13、毒蘑菇-半卵形斑褶菇

子实体一般中等。菌盖直径一般4cm,有时可达 8cm,近圆锥形、钟形至半球形,顶部有的略带土黄色,光滑而粘,有时龟裂。菌肉污白色。菌褶初期灰白,后期呈现灰黑相间的花斑,直生,稍密,长短不一。菌柄圆柱形,长10-25cm,粗0.4-1.2cm,白色至污白色,顶部有纵条纹,菌环以下渐增粗,内部松软变空心。菌环膜质生柄之中、上部。

夏秋季在草地林中空地牛、马粪上单生或群生。

此菌有毒,中毒后可引起幻觉反应。

14、毒蘑菇-毒粉褶菌(又称土生红褶菌)

子实体较大。菌盖一般污白色,直径可达20cm ,初期扁半球形,后期近平展,中部稍凸起,边缘波状,常开裂,表面有丝光,污白色至黄白色,有时带黄褐色。菌肉白色,稍厚。菌褶初期污白,老后粉或粉肉色,直生至近弯生,稍稀,边缘近波状,长短不一。菌柄白色至污白色,往往较粗壮,长9-11cm,粗

1.5-3.8cm,上部有白粉末,表面具纵条纹,基部有时膨大。

夏秋季在混交林地往往大量成群或成丛生长,有时单个生长。

有毒,不可食。误食中毒后,潜伏期短的约半小时,有时长达6小时,发病后出现强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跳减慢、呼吸困难、尿中带血,中毒症状往往近似含有毒伞肽的毒伞。

15、介味滑锈伞

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表面光滑,粘,初期扁平球形,后期中部稍突起,深蛋壳色至深肉桂色,直径一般5-12cm,边缘平滑。菌肉白色。菌褶浅锈色,

稍密。菌柄柱形,长约10cm,粗1-2cm,污白色或带锈黄色, 夏秋季常生在针阔叶混交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 有强烈的芥菜气味,口尝有辣味。有毒,不宜食用。

16、毒蘑菇-粪锈伞

子实体一般较小。菌盖近钟形,半膜质,表面粘,光滑,中部淡黄色或柠檬黄色,有皱纹,向边缘渐变为米黄色,直径2-4.5cm,边缘有细长条棱,可接近顶部。菌肉很薄。菌褶近弯生,密或稍稀,窄,深肉桂色,褶沿色淡。菌柄细长,柱形,长5-10cm,粗0.2-0.3cm,质脆,有透明感,光滑或上部有白色细粉粒,污黄白色,空心,基部稍许膨大。春至秋季在牲畜粪上或肥沃地上单生或群生。怀疑有毒,不可食。

17、毒蘑菇-美丽粘草菇

子实体中等大,白色,菌盖直径6-10cm,初期近圆形,后期近平展。菌肉白色。菌褶白色变粉红色。菌柄细长,长6-15cm,粗0.6-1.3cm,圆柱形。菌托苞状而大。

夏秋季生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有毒,不可食用。

18、毒蘑菇-毛头乳菇(又称疝疼乳菇)

子实体中等。菌盖深蛋壳色至暗土黄色,具同心环纹,边缘白色长绒毛,乳汁白色,不变色,味苦。菌盖直径4-11cm,扁半球形,中部下凹呈漏斗状,这缘内卷。菌肉白色。菌褶直生至延生,较密,白色,后期浅粉红色。

夏秋季在林中地上单生或散生。此种蘑菇有毒,含胃肠道刺激物。食后引起胃肠炎或产生四肢末端剧烈疼痛等病症。还有含毒蝇碱等毒素等的记载。

19、毒蘑菇-臭黄菇(又称鸡屎菌、油辣菇、黄辣子、牛犊菌)

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土黄至浅黄褐色,表面粘至粘滑,边缘有小疣组成的明显的粗条棱。菌盖直径7-10cm,扁半球形,平展后中部下凹,往往中部土褐色。菌肉污白色,质脆,具腥臭味,麻辣苦。菌褶污白至浅黄色,常有深色斑痕,长短一致或有少数短菌褶,弯生或近离生,较厚。菌柄较粗壮,圆柱形,长3-9cm,粗1-2.5cm,污白色至淡黄色,老后常出现深色斑痕,内部松软至空心。

篇二:毒蘑菇的识别误区

毒蘑菇的识别误区

根据传统的个别简单方法和特定经验来识别不同地方复杂多样的毒菌和食用菌是造成误食中毒的原因之一。广东发生蘑菇中毒的事件中,部分受害者就是由于相信了一些不科学的“毒蘑菇识别方法”。据调查,曾多次有中毒者说他们认为“毒蘑菇与生姜、大蒜或大米相遇会变色”,他们所食用的是试过没有变色的蘑菇,结果还是中毒了。目前民间流传的许多“识别毒蘑菇的方法”都是不可靠的。 关于毒蘑菇的N种谣言:[1]

谣言1:鲜艳的蘑菇都是有毒的,无毒蘑菇颜色朴素。

真相: 这是有关蘑菇的谣言中流传最广、影响力最大、杀伤力最强的一句,甚至上升到了箴言的高度。为了逐条粉碎这条谣言,我们让大名鼎鼎的“毁灭天使”白毒伞( Amanita verna )现身说法。

白毒伞隶属伞菌目、鹅膏科、鹅膏属,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大型真菌之一,在欧美国家以“毁灭天使”(Destroying Angel)闻名,也是近年来国内多起毒蘑菇致死事件的元凶。白毒伞具有光滑挺拔的外形和纯洁朴素的颜色, 还有微微的清香,符合传说中无毒蘑菇的形象,很容易被误食。以极高的中毒者死亡率(不同文献记载高达50-90%)残酷地嘲讽着这些传说的信众,因此还有个别名——愚人菇(Fool’s mushroom)。

经常被用来为“鲜艳的蘑菇有毒”这一印象做注解的,是与白毒伞同属的毒蝇鹅膏( Amanita muscaria )。鲜红色菌盖点缀着白色鳞片的形象构成了“我有毒,别吃我”的警戒色。然而,也有一些可食蘑菇种类是美貌与安全并重的。例如同样来自鹅膏属(这个属出镜率真高??)的橙盖鹅膏( A. caesarea ),具有鲜橙黄色的菌盖和菌柄,未完全张开时包裹在白色的菌托里很萌,有“鸡蛋菌” 的别称,是夏天游历川藏地区不可不尝的美味。另外如鸡油菌( Cantharellus cibarius )、金顶侧耳( Pleurotus citrinipileatus )、双色牛肝菌( Boletus bicolor )和正红菇( Russula vinosa )等等,都是颜色鲜艳的食用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用Google图片检索这几个拉丁名。

谣言2: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真相: 所有的蘑菇都不含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自养,只能寄生、腐生或与高等植物共生,同时要求比较高的环境湿度,因此它们都倾向于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俗话说“潮得都要长蘑菇了”,就是这个道理。至于环境的“清洁”和“肮脏”,并没有具体的划分标准,更与生长其中的蘑菇的毒性无关。食用菌鸡腿菇(毛头鬼伞, Coprinus comatus )经常在粪便上野生,栽培时也常用牛马粪便作为培养基;反之包括白毒伞在内的很多毒蘑菇都生长在相对清洁的林中地上。

蘑菇生长环境中的高等植物,尤其是与很多种蘑菇共生的松树和栎树(泛指壳斗科植物),也不能作为蘑菇无毒的判断依据。例如近年来在广州多次致人死亡的

致命白毒伞( Amanita exitialis )就是和一种栎树(黧蒴栲, Castanopsis fissa )共生的,而其他的毁灭天使们也生长在栎树林、松林或由二者构成的混交林中。另有报道称,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无毒蘑菇种类也可能沾染毒性,采食时须格外注意。

谣言3:毒蘑菇往往有鳞片、粘液,菌杆上有菌托和菌环。

真相: 提及鳞片、粘液、菌托和菌环等形态特征术语,是毒蘑菇谣言“与时俱进”的表现,谣言甚至因此具备了一点可靠性。同时生有菌托和菌环、菌盖上往往有鳞片,是鹅膏属的识别特征,而鹅膏属是伞菌中有毒种类最为集中的类群。也就是说,按照“有菌托、菌环和鳞片的蘑菇有毒”的鉴别标准,可以避开包括白毒伞和毒蝇鹅膏在内的一大波毒蘑菇。但是,这条标准的适用范围非常狭窄,不能外推到形态高度多样化的整个蘑菇世界,更不能引申为“没有这些特征的蘑菇就是无毒的”。很多毒蘑菇并没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如亚稀褶黑菇( Russula subnigricans ,红菇科)没有菌托、菌环和鳞片,颜色也很朴素,误食会导致溶血症状,严重时可能因器官衰竭致死。另一方面,这条标准让很多可食蘑菇躺着也中枪。例如,常见食用菌中大球盖菇( 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有菌环、草菇( Volvariella volvacea )有菌托、香菇( Lentinus edodes )有毛和鳞片。

谣言4:毒蘑菇虫蚁不食,有虫子取食痕迹的蘑菇是无毒的。

真相: 这个说法的逻辑和对转基因作物“虫都不吃,人为什么能吃”的错误判断如出一辙。人和昆虫(以及其他被称为“虫”的动物)的生理特征差别很大,同一种蘑菇很可能是“彼之砒霜,我之蜜糖”。1996年,法国科学家Norman Mier等人报道了用黑腹果蝇在175种野生蘑菇中筛选潜在的生物农药来源的研究[4],结果表明其中大多数对果蝇致命的蘑菇对人是无毒的。该研究中对果蝇毒性排名第二的是一种人类可食的蘑菇——红绒盖牛肝菌( Boletus

chrysenteron ,牛肝菌科)。同时,很多对人有毒的蘑菇却是其他动物的美食,比如豹斑鹅膏( Amanita pantherina )经常被蛞蝓取食。“毁灭天使”中的致命白毒伞(A. exitialis)也有被虫啮食的记录。

谣言5:毒蘑菇与银器、大蒜、大米或灯芯草同煮可致后者变色;毒蘑菇经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后可去毒。

真相: 这是有关毒蘑菇的传说中最荒诞不经的部分,始作俑者的想象力令人敬佩。烹调是食物进嘴前经历的最后一道工序,很多人因为没有看到那些纯属子虚乌有的“遇毒变色反应”而放下了心中疑虑,心甘情愿地将毒蘑菇吃进肚里。2007年广州发生的一起误食致命白毒伞事件中,受害人就曾经用上述方法验毒。 银针验毒是个流传千年的古老传说,原理是银与硫或硫化物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古法提炼的砒霜纯度不高,常伴有少量硫和硫化物,用银器有可能验出;但所有毒蘑菇都不含硫或硫化物,不会令银器变黑。 至于毒蘑菇致大米、大蒜或灯芯草变色的说法则完全出自臆想,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种现象确实存在。这种凭空捏造的东西驳起来颇有“浑身都是空门,不知何从下手”的无力感,好在一

个反例就足以说明问题。我曾经用致命白毒伞和大蒜同煮,结果汤色清亮,大蒜颗颗雪白,兼之鲜香四溢,令人食欲大振??当然振过就算了。

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可以解毒的说法危害更甚,人们可能对解毒效果抱有信心而吃下自己无法判断的蘑菇,从而增加了中毒风险。不同种类的毒蘑菇所含的毒素具有不同的热稳定性。以白毒伞为例,它的毒性成分是毒伞肽(Amatoxins),包括至少8种结构类似、骨架为8个氨基酸构成的环状肽。毒伞肽的稳定性很强,煮沸、晒干都不能破坏这类毒素,人体也不能将其降解。其中毒性最强的α-毒伞肽口服半致死剂量(LD50)是每千克体重0.1毫克,意味着吃下一两朵白毒伞就足以夺去一个成年人的生命,而且一旦入口就没有任何解药。大蒜里的活性物质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对毒蘑菇完全无能为力。

除此之外,有些可食蘑菇含有少量加热后会分解的有毒物质,必须烹煮至熟透,否则食用后可能导致不适,吃火锅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前文提到的食用菌鸡腿菇含有鬼伞素,会阻碍乙醛脱氢酶的运作,导致乙醛在体内聚集,大量食用的同时又大量饮酒的话,容易出现 双硫仑样反应 ,需要注意。

有毒无毒的鉴别方法

一看生长地带。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二看颜色。有毒蘑菇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采摘后易变色。

三看形状。无毒的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有毒的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杆上有菌轮,菌托杆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四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株,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五闻气味。无毒蘑菇有特殊香味,有毒蘑菇有怪异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味。

六是测试。在采摘野蘑菇时,可用葱在蘑菇盖上擦一下,如果葱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不变色则无毒。

七是煮试。在煮野蘑菇时,放几根灯芯草,些许大蒜或大米同煮,蘑菇煮熟,灯芯草变成青绿色或紫绿色则有毒,变黄者无毒;大蒜或大米变色有毒,没变色仍保持本色则无毒。

八是化学鉴别。取采集或买回的可疑蘑菇,将其汁液取出,用纸浸湿后,立即在上面加一滴稀盐酸或白醋,若纸变成红色或蓝色的则有毒。

毒蘑菇识别难度很大,以上经验很多情况下并不完全可靠,因此没有专业人士在场时,如果凭自己或自己信任的人的经验不能百分之百确定某种野生蘑菇可食(此处经验指吃过并能凭外形判断),那么唯一正确的方法是:绝对不要吃!

[1]

篇三:教你辨认几十种常见毒蘑菇

教你辨认几十种常见毒蘑菇(图)

常引起中毒的毒蘑菇有:毒伞、白毒伞、鳞柄白毒伞、包脚黑摺伞、角鳞灰伞、毒红菇、褐鳞环柄菇等。毒蘑菇引起人们中毒的物质是其中含有的毒素,常引起中毒的蘑菇含有以下毒素:⑴毒肽,主要为肝毒,毒性强,作用缓慢。⑵毒伞肽,肝肾毒性,作用强。⑶毒蝇碱,作用类似于乙酰胆碱。⑷光盖伞素,引起幻觉和精神症状。⑸鹿花毒素,导致红细胞破坏。

1、致命白毒伞

致命白毒伞外形与一些传统的食用蘑菇较为相似,极易引起误食,喜欢

在黧蒴树的树荫下群生,一般与树根相连,中毒者死亡率高达90%以上。

黧蒴树在广州地区白云山、天麓湖、华南植物园等山地均有分布。

2、铅绿褶菇

铅绿褶菇是我市近年毒蘑

菇中毒事件的祸首之一。多

于雨后长在草坪、草地及蕉

林地上。本菌有较多的相似

种,特别是与可食的高大环柄菇相混淆,具有很强的欺骗性。

3、网孢牛肝菌

牛肝菌属中的某些种类含有神经精神毒素,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引起呕吐和腹泻,还可致瞳孔缩小。另外,牛肝

菌属中的某些种类含有致幻素,中毒后表现为幻觉、谵忘,特别是小人国幻觉为其

特征,还可以有精神异常。

4、大鹿花菌

子实体较小至中等大,呈不明显的马

鞍形,稍平坦,微皱,黄褐色。在针叶

林中地上靠近腐木单生或群生。可能有

毒,毒性因人而异,不可食用。

5、赭红拟口蘑(又称赭红口蘑)

子实体中等或较大。菌盖有短绒毛组成的鳞片。浅砖红色或紫红色,甚至褐紫

红色,往往中部浮色。夏秋季生于针叶树腐木上或腐树桩上,群生或成丛生长。

此菌有毒,误食此菌后,往往产生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病症。

6、白毒鹅膏菌

子实体中等大,纯白色。内部实心或松软,菌托肥厚近

苞状或浅杯状,菌环生柄之上部。夏秋季分散生长在林

地上。此蘑菇极毒。毒素为毒肽和毒伞肽。中毒症状主

要以肝损害型为主,死亡率很高。

7、毒鹅膏菌

又称绿帽菌、鬼笔鹅膏、蒜叶菌、高把菌、毒伞。子实体一般中等大。此菌极毒,菌体

幼小的毒性更大。中毒后潜伏期长达24小时左右。中毒死亡率高达50%以上,甚至100%。

对此毒菌中毒,必须及时采取以解毒保肝为主的治疗措施。

8、哈蟆菌(捕蝇菌、毒蝇菌、毒蝇伞)

子实体较大。此蘑菇因可以毒杀苍蝇而得名。误食后约6

小时以内发病,产生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精神

错乱,出汗、发冷、肌肉抽搐、脉搏减慢、呼吸困难或牙

关紧闭,头晕眼花,神志不清等症状。使用阿托品疗效良好。

9、细环柄菇

子实体一般较小,菌褶白色,离生,稍密。菌柄柱形,菌环

以下有絮状或毛状鳞片,质脆。夏秋季生于林中地上,群生或

散生。有人认为有毒,不宜随意采食。

10、摩根小伞

子实体大,白色。夏秋季生林中或林缘草地上,群生或散生。

此菌普遍被认为有毒,不宜食用。其外形特征与高大环柄菇相

似,明显区别是后者菌褶白色,可食用。

11、细褐鳞蘑菇

子实体中等至较大。夏秋季生林中地上。该菌有毒,有很强

的石碳酸气味,食用后引起呕吐或腹泻等中毒症状。

12、毛头鬼伞

子实体较大。春至秋季在田野、林缘、道旁、公园内生长,

雨季可甚至在毛屋顶上生长。此菌有时生长在栽培草菇的堆积

物上,与草菇争养分,甚至抑制其菌丝的生长。该蘑菇含有石

碳酸等胃肠道刺激物,还含有腺嘌呤,胆碱,精胺,酪胺和色

胺等多种生物碱以及甾醇脂等。食后可能引起中毒,与酒类如啤酒同吃容易引起中毒。

13、半卵形斑褶菇

子实体一般中等。夏秋季在草地林

中空地牛、马粪上单生或群生。此

菌有毒,中毒后可引起幻觉反应。

14、毒粉褶菌 (毒性:极毒)

个头大,长得粗壮,子实体较

大,头戴着中间向上凸起污白色“帽

子”,长到一定时期还会将“帽子”边撑到开裂。夏秋季在混交林地往往大量成群或成

丛生长,有时单个生长。有毒,不可食。误食中毒后,潜伏期短的约半小时,有时长达6小时,发病后出现强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跳减慢、呼吸困难、尿中带血,中毒症状往往近似含有毒伞肽的毒伞。

15、介味滑锈伞

子实体一般中等大。夏秋季常生在针阔叶混交

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有强烈的芥菜气味,口

尝有辣味。有毒,不宜食用。

16、粪锈伞

子实体一般较小。春至秋季在牲畜粪上或肥沃

地上单生或群生。怀疑有毒,不可食。

17、美丽粘草菇

子实体中等大,白色。菌托苞状而大。夏秋季生

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有毒,不可食用。

18、毛头乳菇

子实体中等。夏秋季在林中地上单生或散生。此

种蘑菇有毒,含胃肠道刺激物。食后引起胃肠炎或

产生四肢末端剧烈疼痛等病症。还有含毒蝇碱等毒

素等的记载。

19、臭黄菇

子实体中等大。此菌在四川等地被群众晒干,煮洗后食用。但在不少地区往往食后中毒。

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病症,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甚至精神错乱、昏睡、面部肌肉抽搐、牙关紧闭等症状。

一般发病快,初期及时催吐可减轻病症。

20、白黄粘盖牛肝菌

子实体较小。夏秋季于松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食后

往往引起腹泻。

21、粉红枝瑚菌

子实体浅粉红色或肉粉色,由基部分出许多分枝,形似海中的珊瑚。每个分枝又多次分

叉,小枝顶端叉状或齿状。菌肉白色。多生于阔叶林中地上,一般成群丛生在一起。不宜

采食,食后往往中毒。

22、毒红菇 毒性:极毒

外形:外观与红菇相近,但其子实体一般较小。菌盖5

—9厘米,扁半球形,后变平展,老时下凹,粘,光滑,浅

粉红至珊瑚红色,边缘色较淡。有棱纹,表皮易剥离。习性:夏秋季在林中地上散生

或群生。中毒症状:食后主要引起胃肠炎症。如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

者面部肌肉抽搐或心脏衰弱或血液循环衰竭而死亡。

23、黄橙盖鹅膏菌 毒性:极毒

外形:中等大小,初期为卵形,菌盖呈白色,略带黄橙色,菌柄有白色的鳞

片,基部有白色的菌托。习性:生于栎树林下。中毒症状:含有鹅膏毒肽类毒素。

24、簇生沿丝伞 毒性:剧毒

外形:长得小,喜欢抱团生长在腐烂的

木头桩旁,全身黄色,头顶常戴着锈褐或红

褐色的“帽子”。习性:夏秋季丛生或簇生

于腐木桩旁。中毒症状:别看长得不起眼,误食后麻烦可不小,会引起呕吐、

恶心、腹泻等胃肠道不适,严重者还会有死亡的危险。

25、小毒蝇鹅膏菌 毒性:有毒

外形:个头小,“帽子”不上凸反而下凹,颜色还分两个,“帽檐”处多为

浅黄或米黄色,越到“帽子”中间颜色越深。习性:有“苍蝇杀手”之称,苍

蝇对其毒性十分敏感,杀死力强。中毒症状:会发生恶心,呕吐等症状。

26、点柄臭黄菇 毒性:有毒

外形:身材中等,“脾气”却不小,

有腥臭气味,还带点辣味。不光戴着黄

褐色的“帽子”,浑身还粘嗒嗒的。气

味难闻还不低调,伞盖上还长着黑色的

“青春痘”。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不适。

27、假灰鹅膏 毒性:微毒

外形:中等大小,菌盖呈灰白色,表面有放射状条纹,菌柄基部有袋状

的白色菌托。习性:生于栎树林等阔叶林

下。毒性:含有微量鹅膏肽类素等,还是

以谨慎为好。

28、锥鳞白鹅膏菌 毒性:微毒

外形:通身白色,头不大,“肚子”却

不小。“帽子”上带有三角锥形的鳞片,“帽

檐”处还向里卷,长到一定时期身上略微带点黄色。习性:这种蘑菇虽然“湿身”时表面有点粘,但受伤之后却很

坚强,坚持不变色。中毒症状:这种蘑菇有记载可食用,不过因含有微量鹅膏肽类素等,还是以谨慎为好。

29、格纹鹅膏 毒性:微毒

外形:身形大中小不等,头戴浅灰色、褐灰色相对较平坦的“帽子”,

“帽子”越往中间颜色越深,还带点纤丝花纹。习性:有时散生,有时喜

欢“抱团”长在一起。中毒症状:在有些地区的市场上被作为食用菌出售,

但它含有微量鹅膏肽类毒素,采食的时候还是小心为妙。

30、灰鹅膏菌 毒性:微毒

外形:个头较大,身穿瓦灰色或灰褐色

“衣服”,伞柄处光滑无环,底部却有个大大的“盘托”。中毒症状:一般认为可食

用,但也有中毒情况发生。中毒后一般发病较快,头昏、胸闷算轻的,也有中毒严

重的情形发生,因其毒素不明,采食时需特别加以注意。

31、赭盖鹅膏菌 毒性:加热后可食

外形:身材中等,全身“带鳞”。头戴浅土黄

色或浅红褐色的“帽子”,半球形的“帽子”上长着不少鳞片,酷似标准的圆柱

体的“伞柄”周围也布满了鳞片。习性:习惯独居,多散生或单生。中毒症状:

这种蘑菇中含有溶血性物质,加热后会遭破坏,所以不能生吃。

32、毒伞(Amanitaphalloides)

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科、毒伞属。也叫绿帽菌。子实体伞状,菌盖宽3~11

厘米,表面具光泽,有不明显的放射状隐条纹,棕褐色、烟灰褐色、暗绿色等,

有时稍粘。菌肉白色。菌褶白色稍密。菌柄白色,圆柱形,脆,空心,光滑或有

细毛,有时有花纹,基部膨大,长5~18厘米,粗0.6~2厘米。菌环白色膜质,

生菌柄上部,下垂,环上有纵条纹。菌柄基部的菌托大型苞状,白色。孢子近球形或卵圆形。产于江苏、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地,6~9月在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极毒,含毒伞肽和毒肽,损害肝、肾、心、肺、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等。发病慢,潜伏期数小时至1天,病死率高。经小白鼠试验,每公斤体重用干品20克的提取液腹腔注射,死亡率为60%左右。

世界七种最毒的蘑菇

1 秋日小圆帽 Autumn Skullcap

Galerina marginata, 在世界各地出没。乍看起来像是另一种会引起幻觉的“神奇”蘑菇Psilocybe,但那些令人小high的蘑菇的孢子是深褐色或淡紫色的,而小圆帽的孢子是深褐色的。其实很难区分,所以靠小蘑菇high的童鞋要小心,因为秋日小圆帽是剧毒的!

2 死亡天使

Death Angel

Amanita bisporigera,最常见的蘑菇杀手之一,经常出没于北美。和普通的食用白蘑菇很容易混淆,而死亡天使中的毒素会阻止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杀死这些细胞),往往从肝和肾开始;可以在几天之内送一个人归西。 3 毁灭天使 Destroying Angel

Amanita Virosa,死亡天使的表亲,出没于欧洲,它会散发出异味来警告人们不要吃它。但是这种蘑菇在幼齿阶段和另外两种普通的食用蘑菇很相似,所以也会被误食。(Heidi:我觉得这一种长的最cute了,咔咔)

4 死亡帽子 Death Cap

Amanita phalloides.这个蘑菇看起来是不是很无辜呢?但是蘑不可貌相,全球大量由于蘑菇致死的例子都是它造成的!30g死亡帽子(不到一个小蘑菇头的量)就可以杀死一个人,吃进去之后8-12小时出现症状,然后由于肝衰竭在一周内挂掉(Heidi弱问:Dr.House能救得了么?)。

5 大理石死亡帽Marbled Death Cap

Amanita Marmorata. 出没在夏威夷、澳大利亚和南非,与帽子杀手是表亲,也含有同样的剧毒,据说是澳大利亚从夏威夷进口树木的时候顺便带过去的。

6 钩钩假羊肚 Hooded False Morel

篇四:毒菇难辨切勿采食 教你辨认21种常见毒蘑菇(图)

毒菇难辨切勿采食 教你辨认21种常见毒蘑菇(图)

1致命白毒伞

致命白毒伞外形与一些传统的食用蘑菇较为相似,极易引起误食,喜欢在黧蒴树的树荫下群生,一般与树根相连,中毒者死亡率高达90%以上。黧蒴树在广州地区白云山、天麓湖、华南植物园等山地均有分布。

2铅绿褶菇

铅绿褶菇是我市近年毒蘑菇中毒事件的祸首之一。多于雨后长在草坪、草地及蕉林地上。本菌有较多的相似种,特别是与可食的高大环柄菇相混淆,具有很强的欺骗性。 3网孢牛肝菌

牛肝菌属中的某些种类含有神经精神毒素,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引起呕吐和腹泻,还可致瞳孔缩小。另外,牛肝菌属中的某些种类含有致幻素,中毒后表现为幻觉、谵忘,特别是小人国幻觉为其特征,还可以有精神异常。

4大鹿花菌

子实体较小至中等大,呈不明显的马鞍形,稍平坦,微皱,黄褐色。在针叶林中地 上靠近腐木单生或群生。可能有毒,毒性因人而异,不可食用。

5赭红拟口蘑(又称赭红口蘑)

子实体中等或较大。菌盖有短绒毛组成的鳞片。浅砖红色或紫红色,甚至褐紫红色,往往中部浮色。夏秋季生于针叶树腐木上或腐树桩上,群生或成丛生长。此菌有毒,误食此菌后,往往产生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病症。

6白毒鹅膏菌

子实体中等大,纯白色。内部实心或松软,菌托肥厚近苞状或浅杯状,菌环生柄之上部。夏秋季分散生长在林地上。此蘑菇极毒。毒素为毒肽和毒伞肽。中毒症状主要以肝损害型为主,死亡率很高。

7毒鹅膏菌

又称绿帽菌、鬼笔鹅膏、蒜叶菌、高把菌、毒伞。 子实体一般中等大。此菌极毒,菌体幼小的毒性更大。中毒后潜伏期长达24小时左右。中毒死亡率高达50%以上,甚至100%。对

此毒菌中毒,必须及时采取以解毒保肝为主的治疗措施。

8哈蟆菌(捕蝇菌、毒蝇菌、毒蝇伞)

子实体较大。此蘑菇因可以毒杀苍蝇而得名。误食后约6小时以内发病,产生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精神错乱,出汗、发冷、肌肉抽搐、脉搏减慢、呼吸困难或牙关紧闭,头晕眼花,神志不清等症状。使用阿托品疗效良好。

9细环柄菇

子实体一般较小,菌褶白色,离生,稍密。菌柄柱形,菌环以下有絮状或毛状鳞片,质脆。夏秋季生于林中地上,群生或散生。有人认为有毒,不宜随意采食。

10摩根小伞

子实体大,白色。夏秋季生林中或林缘草地上,群生或散生。此菌普遍被认为有毒,不宜食用。其外形特征与高大环柄菇相似,明显区别是后者菌褶白色,可食用。

11细褐鳞蘑菇

篇五:误食毒蘑菇中毒的种类

中毒类型

毒蘑菇中毒的类型有不同的划分方法,这里可按中毒的症状分为胃肠类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脏损害型、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和光过敏性皮炎型等6个类型。

胃肠炎型

这是最常见的中毒类型。中毒潜伏期较短,一般多在食后10分钟~6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急性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或伴有头昏、头痛、全身乏力。一般病程短、恢复较快,预后较好,死亡者很少。但严重者会出现吐血、脱水、电解质紊乱、昏迷,以及急性肝、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神经精神型

引起这类型反应的毒素有多种,有些毒素可引起类似吸毒的致幻作用。从中毒症状可以分为神经兴奋,神经抑制、精神错乱,以及各种幻觉反应。此类症状可在发病过程中交替出现,或仅有部分反应,有的病人还可伴有胃肠炎症状。如含毒蝇碱的蘑菇中毒,潜伏期较短,一般在食后10分钟至6小时内发病(多在30分钟内发病)。出现大汗、发热、流涎、流泪、发冷、心跳减慢、血压降低、呼吸急促、瞳孔缩小,眼花,视力减弱,甚至模糊不清,支气官痉挛、急性肺水肿。严重者谵语、抽搐、昏迷或木僵,因呼吸抑制而死亡。含有毒蝇母和蜡子树酸的毒蘑菇中毒,潜伏期甚短,一般在食后30分钟至2小时左右发病。主要表现有烦躁不安、精神异常、痉挛、视物不清或幻视等。在光盖伞属(Psilocybe)和斑褶伞属(Panaeolus)、球盖菇属(Stropharia)的毒蘑菇中含有光盖伞素或光盖伞辛,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瞳孔散大、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体温增高、脸面潮红、出汗、发冷,产生听觉、味觉改变,甚至有明显的幻觉。有的病人失时间和距离的感觉,有的极度愉快,狂歌乱舞、或如同醉者喜怒无常、哭笑皆非,或如痴若呆、似梦非梦的状态。一般数小时后恢复正常。蟾蜍素则主要引起明显的色彩幻视。幻觉诱发物中毒一般潜状期短、发病快,约半小时至1小时左右发病。主要出现异常神奇的各种幻觉反应。目前记载引起幻觉最著名的毒菌是墨西哥裸盖菇(Psilocybemexicana)、古巴光盖伞(Psilocybecubensis)、毒裸盖菇、半裸盖菇等。过去,美洲墨西哥印第安人将这类引起神迷特幻觉的毒菌称之“神物”,用于祭典活动,甚至于3000年前他们就知道这些毒菌。在幻视、幻想、幻听时多伴有兴奋愉快、狂笑乱语、手舞足道。有的如同醉汉,步态不稳、神志不清。开始多有眼花眩晕,视物大小、长短多变或东倒西歪之感。有的出现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瞳孔散大等。一般病程短,易恢复。还有些牛肝菌类毒菌可引起“小人国幻视症”,其特点是患者可表现为幻视到高不过尺、形 1

象离奇、性格活泼的小人,甚至还有小动物。病人此时会心情紧张、恐慌不安或感到绝望,重者还出现木僵痴呆,一般食后6-24小时发病,食用时同时饮酒症状,更为明显,需3-12天才能恢复。

个别病例病程长达1-3月,易被误诊为急性精神分裂证。但一般可在短时间内随毒性消失而恢复正常。

溶血型

含这类毒素的毒蘑菇中毒潜伏期比较长,一般在食后6~12小时发病。除了有恶心呕吐、腹痛或头痛、烦躁不安等病症外,可在一、两天内由于毒素大量破坏红血球而迅速出现溶血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肝及脾脏肿大等。有时在溶血后可引起肾脏损害,出现蛋白尿、血尿等,甚至继发尿毒症等危重症状。严重者脉弱、抽搐、幻觉及嗜睡,可能因肝脏、肾脏严重受损及心力衰竭而导致死亡。

肝脏损害型

这是引起毒蘑菇中毒死亡的主要类型,白毒伞中毒就属于这一类型。毒素主要为毒伞肽类和毒肽类。毒伞肽(amatoxins)类包括以下6种物质,即:毒伞肽(α-amanitin)、毒伞肽(β-amanitin)、毒伞肽(γ-amanitin)、毒伞肽(ε-amanitin)、三羟基毒伞肽(amanin)、一羟基毒伞肽酰胺(amanullin);毒肽类(phallotoxins)又包括5种毒素:一羟毒肽(phallisin)、二羟毒肽(phalloidin)、三羟毒肽(phallisin)、羟基毒肽(phallicidin)、苄基毒肽(phallinB)。毒伞肽直接作用于肝脏细胞核,使细胞迅速坏死,这是导致中毒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毒肽作用于肝细胞的内质网使其受损害。另外,毒肽作用速度快,毒伞肽作用速度慢,按毒性来说后者比前者更强。毒伞肽的致死量低于0.1毫克/公斤体重,而毒肽则为2毫克/公斤体重。所以一个约50克的白毒伞菌体足以毒死一个成年人(2000年广州市发生的白毒伞中毒事件中,平均每个患者食用了近250克,已大大超过的一般的致死量)。另外,毒伞肽易溶于水,因此往往喝汤者比不喝汤者中毒严重。在新鲜的毒蘑菇中其毒素含量甚高。这些毒素对人体内肝、肾、血管内壁细胞、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其他组织细胞的损害极为严重,最终因造成人体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死亡率高达90-100%。

肝脏损害型中毒发病过程可分为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和恢复期等6个时期。

a.潜伏期:一般6小时左右、长者可达15~16小时,甚至一、两天,所以误食有关毒蘑菇后,往往因发病晚而不能及早发现。

b.胃肠炎期:发病后出现急性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类似霍乱病状。一般1-2天后 2

症状基本消失。有的严重胃肠炎会引起极度虚脱而突然死亡,称“暴发型”中毒。c.假愈期:胃肠炎症状消失后,病人精神状态较好,无明显症状,给人以病愈的感觉,其实此时毒素正在通过血液进入肝脏等内脏器官并造成损害,大约经过1天左右,病情突然恶化,进入内脏损害期。

d.内脏损害期:可累及肝、脑、心、肾等脏器均有一定程度的损害,而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出现中毒性肝炎的表现。病人可有肝大、肝痛,黄疸、肝转氨酶明显升高,尿检查有红细胞与白细胞,伴有恶心、头晕、头痛、低热、腹胀、厌食、嗜睡。严重者肝肿大后又迅速缩小、黄疸加深、全身广泛出血、尿闭、心率加快等,严重发生急性肝坏死,出现肝性昏迷,有的表现烦躁不安等。如果能及时和积极治疗可在1-2周内进入恢复期,而后痊愈。

e.精神症状期:中毒严重者往往胃肠炎期限很快出现狂躁、惊厥等精神症状,而进入昏迷,甚至很快因呼吸衰竭而休克死亡。部分病人或经及时抢救可于数天后逐渐解除精神症状而进入恢复期。

f.恢复期:中毒症状渐轻,肝损害逐渐好转,一般要经过10~15天积极治疗,肝功能才能完全恢复正常。

另外,毒丝膜菌类中的奥来毒素(orellanine)也能引起肝脏损害型中毒,其毒性较强,中毒死亡率达10-20%。但毒性通常没有毒肽和毒伞肽强烈。

呼吸与循环衰竭型

这毒蘑菇中毒主要引起呼吸与循环衰竭病症。以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呼吸麻痹为主,瞳孔稍散大,但无昏迷,无副交感神经兴奋样症状,也无黄疸、肝大,肝功能检查一般正常。有的病人初发时有呕吐或腹痛,头晕或全身酸痛、发麻、抽搐等。其毒素不详,潜伏期20分钟至1小时,最长达24小时,此型死亡率高,应注意早期治疗。

光过敏性皮炎型

其毒素为光过敏感物质卟啉(porphyrins)类。当毒素经过消化道被吸收,进入体内后可使人体细胞对日光敏感性增高,凡日光照射部位均出现皮炎,如红肿、火烤样发烧及针刺般疼痛。潜伏期较长,一般在食后1-2天发病。另外,有的病人还出现轻度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病症。

世上最毒的蘑菇

谣言1:鲜艳的蘑菇都是有毒的,无毒蘑菇颜色朴素。(其实不然)

白毒伞隶属伞菌目、鹅膏科、鹅膏属,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大型真菌之一, 3

在欧美国家以“毁灭天使”闻名。也是近年来国内多起毒蘑菇致死事件的元凶。白毒伞具有光滑挺拔的外形和纯洁朴素的颜色, 还有微微的清香,符合传说中无毒蘑菇的形象,很容易被误食。以极高的中毒者死亡率(不同文献记载高达50-90%)残酷地嘲讽着这些传说的信众,因此还有个别名——愚人菇(Fool’s mushroom)。

谣言2: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其实不然) 真相: 所有的蘑菇都不含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自养,只能寄生、腐生或与高等植物共生,同时要求比较高的环境湿度,因此它们都倾向于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俗话说“潮得都要长蘑菇了”,就是这个道理。至于环境的“清洁”和“肮脏”,并没有具体的划分标准,更与生长其中的蘑菇的毒性无关。食用菌鸡腿菇(毛头鬼伞, Coprinus comatus )经常在粪便上野生,栽培时也常用牛马粪便作为培养基;反之包括白毒伞在内的很多毒蘑菇都生长在相对清洁的林中地上。

谣言3:毒蘑菇往往有鳞片、粘液,菌杆上有菌托和菌环。

真相: 提及鳞片、粘液、菌托和菌环等形态特征术语,是毒蘑菇谣言“与时俱进”的表现,谣言甚至因此具备了一点可靠性。同时生有菌托和菌环、菌盖上往往有鳞片,是鹅膏属的识别特征,而鹅膏属是伞菌中有毒种类最为集中的类群。也就是说,按照“有菌托、菌环和鳞片的蘑菇有毒”的鉴别标准,可以避开包括白毒伞和毒蝇鹅膏在内的一大波毒蘑菇。但是,这条标准的适用范围非常狭窄,不能外推到形态高度多样化的整个蘑菇世界,更不能引申为“没有这些特征的蘑菇就是无毒的”。很多毒蘑菇并没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如亚稀褶黑菇( Russula subnigricans ,红菇科)没有菌托、菌环和鳞片,颜色也很朴素,误食会导致溶血症状,严重时可能因器官衰竭致死。另一方面,这条标准让很多可食蘑菇躺着也中枪。例如,常见食用菌中大球盖菇( 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有菌环、草菇( Volvariella volvacea )有菌托、香菇( Lentinus edodes )有毛和鳞片。

谣言4:毒蘑菇虫蚁不食,有虫子取食痕迹的蘑菇是无毒的。

真相: 这个说法的逻辑和对转基因作物“虫都不吃,人为什么能吃”的错误判断如出一辙。人和昆虫(以及其他被称为“虫”的动物)的生理特征差别很大,同一种蘑菇很可能是“彼之砒霜,我之蜜糖”。1996年,法国科学家Norman Mier等人报道了用黑腹果蝇在175种野生蘑菇中筛选潜在的生物农药来源的研究[4],结果表明其中大多数对果蝇致命的蘑菇对人是无毒的。该研究中对果蝇毒性排名第二的是一种人类可食的蘑菇——红绒盖牛肝菌( Boletus chrysenteron ,牛肝菌科)。同时,很多对人有毒的蘑菇却是其他动物的美食,比如豹斑鹅膏( Amanita pantherina )经常被蛞蝓取食。“毁灭天使”中的致命白毒伞(A. exitialis)也有被虫啮食的记录。

谣言5:毒蘑菇与银器、大蒜、大米或灯芯草同煮可致后者变色;毒蘑菇经高温烹煮或 4

与大蒜同煮后可去毒。

真相: 这是有关毒蘑菇的传说中最荒诞不经的部分,始作俑者的想象力令人敬佩。烹调是食物进嘴前经历的最后一道工序,很多人因为没有看到那些纯属子虚乌有的“遇毒变色反应”而放下了心中疑虑,心甘情愿地将毒蘑菇吃进肚里。2007年广州发生的一起误食致命白毒伞事件中,受害人就曾经用上述方法验毒。

银针验毒是个流传千年的古老传说,原理是银与硫或硫化物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古法提炼的砒霜纯度不高,常伴有少量硫和硫化物,用银器有可能验出;但所有毒蘑菇都不含硫或硫化物,不会令银器变黑。 至于毒蘑菇致大米、大蒜或灯芯草变色的说法则完全出自臆想,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种现象确实存在。这种凭空捏造的东西驳起来颇有“浑身都是空门,不知何从下手”的无力感,好在一个反例就足以说明问题。我曾经用致命白毒伞和大蒜同煮,结果汤色清亮,大蒜颗颗雪白,兼之鲜香四溢,令人食欲大振??当然振过就算了

不同种类的毒蘑菇所含的毒素具有不同的热稳定性。以白毒伞为例,它的毒性成分是毒伞肽(Amatoxins),包括至少8种结构类似、骨架为8个氨基酸构成的环状肽。毒伞肽的稳定性很强,煮沸、晒干都不能破坏这类毒素,人体也不能将其降解。其中毒性最强的α-毒伞肽口服半致死剂量(LD50)是每千克体重0.1毫克,意味着吃下一两朵白毒伞就足以夺去一个成年人的生命,而且一旦入口就没有任何解药。大蒜里的活性物质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对毒蘑菇完全无能为力。

除此之外,有些可食蘑菇含有少量加热后会分解的有毒物质,必须烹煮至熟透,否则食用后可能导致不适,吃火锅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前文提到的食用菌鸡腿菇含有鬼伞素,会阻碍乙醛脱氢酶的运作,导致乙醛在体内聚集,大量食用的同时又大量饮酒的话,容易出现 双硫仑样反应 ,需要注意。

5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