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关羽水淹七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7:20:38 字数作文
关羽水淹七军字数作文

篇一:历史典故:关羽水淹七军

历史典故:关羽水淹七军

刘备占领了益州以后,东吴孙权派人向他讨还荆州,刘备不同意。双方为了荆州几乎闹翻。后来听说曹操要进攻汉中,益州也受到威胁。刘备和孙权双方都感到曹操是他们强大的敌手,就讲和了。把荆州分为两部分,以湘水为界,湘水以西归刘备,湘水以东归东吴。

刘备安下了荆州那一头,就专心对付曹操,请诸葛亮坐镇成都,亲自率领大军向汉中进兵,叫法正当随军谋士。

曹操听到刘备出兵,马上组织兵力,和刘备对抗。曹操也亲自到长安去指挥汉中战事。双方相持了一年。到了第二年,在阳平关一次战役中,蜀军大胜,魏军的主将夏侯渊被杀。曹操不得不退出汉中,把魏军撤退到长安。

这么一来,刘备在益州的地位更加巩固了。公元219年,刘备在他手下一批文武官员拥戴下,自立为汉中王。

按照诸葛亮早已设计的战略,是打算从两路进攻曹操的。这一次西面的汉中打了胜仗,就得乘这个势头,再从东面的荆州直接攻打中原。

镇守荆州的是大将关羽。关羽这个人,有勇也有谋,就是骄傲自大。刘备做了汉中王,派人带了官印封他为前将军,关羽还不大满意。后来经人一解释,说汉中王怎样看重他,他才乐意地接受了。

这一次,刘备命令关羽进攻,关羽派两个部将留守江陵和公安。自己亲自率领大军进攻樊城。

樊城的魏军守将曹仁赶快向曹操求救。曹操派了于禁、庞德两员大将率领七支人马前去增援。曹仁让他们屯兵在樊城北面平地上,和城中互相呼应,使关羽没法攻城。

正在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樊城一带下了一场大雨。汉水猛涨,平地的水高出地面有一丈多。于禁的军营扎在平地上,四面八方大水冲来,把七军的军营全淹没了。于禁和他的将士不得不泅水找个高地避水。

关羽早就抓住于禁在平地上扎营这个弱点。他趁着大水,安排好一批大小船只,率领水军向曹军进攻。他们先把主将于禁围住,叫他放下武器投降。于禁被围在一个汉水中的小土堆上,逼得无路可退,就垂头丧气地投降了。 庞德带了另一批兵士避水到一个河堤上。关羽的水军向他们围攻,船上的弓箭手一起向堤上射箭。

庞德手下有个部将害怕了,对庞德说:我们还是投降了吧!

庞德骂那部将没志气,拔剑把他砍死在堤上。兵士们看到庞德这样坚决,也都跟着他抵抗。庞德不慌不忙拿起弓箭回射,他的箭法很好,蜀军被射死不少。双方从早打到中午,从中午打到午后。庞德的箭使完了,就叫兵士们一起拔出短刀来搏斗。他跟身边的将士说:我听说良将不会为了怕死而逃命,烈士不会为了活命而失节。今天就是我死的日子了。

这时候,大水越涨越高,堤上露出的地面越来越小。关羽水军的大船进攻更加猛烈,曹军的兵士纷纷投降。庞德趁着这乱哄哄的时候,带了三个将士,从蜀军兵士中抢了一只小船,想逃到樊城去。不料一个浪头袭来,把小船掀翻了。庞德掉在水里,关羽水军赶上去,把他活捉了。

将士们把庞德带回关羽大营。关羽好言好语劝他投降。庞德骂着说:魏王手里有人马一百万,威震天下;你们的主人刘备,不过是个庸碌的人,怎能和魏王相敌。我宁可做国家的鬼,也不愿做你们的将军!

关羽大怒,一挥手,命令武士把庞德杀了。

关羽消灭了于禁、庞德的七军,乘胜进攻樊城。樊城里里外外都是水,城墙也被洪水冲坏了好几处。曹仁手下的将士都害怕了。有人对曹仁说:现在这个局面,我们也没法守了,趁现在关羽的水军还没合围,赶快乘小船逃吧!

曹仁也觉得守下去没希望,就跟一起守城的满宠商量。满宠说:山洪暴发,不会很久,过几天水就会退下去。听说关羽已经派人在另一条道上向北进攻。他自己没有敢进兵,是因为怕咱们截他的后路。要是我们一逃,那么黄河以南,恐怕就不是我们的了。请将军再坚持一下吧。

曹仁觉得满宠说得有理,就鼓励将士坚守下去。这时候,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百姓孙狼发动起义,杀了县里的官员,响应关羽。许都以南,其他响应的人也不少。关羽的威名震动了整个中原。

魏王曹操到了洛阳,得到各方面的警报,有点着慌。他跟百官商议,准备暂时放弃许都,避避关羽的势头。

谋士司马懿说:大王不必担心。我看刘备和孙权两家,表面很亲热,实际上互相猜忌得厉害。这次关羽得意了,孙权一定不乐意。我们何不派人去游说孙权,答应把江东封给他,约他夹攻关羽,这样,樊城之围自然会解除了。 曹操听了司马懿的意见,真的打发使者到孙权那里去。

篇二:三国演义关羽的故事

三国演义关羽的故事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生活于东汉三国时代,祖籍河东解县宝池里下冯村,也就是今天山西省运城市常平乡。三国演义关羽的故事特别多,也多为家喻户晓的传说故事,据民间传说,关羽最早并不姓关,因他杀了人才更名改姓。明清时代,关羽极显,有“武圣人”之称,俨然与“文圣人”孔子并立,故关庙又称武庙。民间相信关帝具有司命禄、佑科举、治病除灾、驱邪避恶、巡察冥司,乃至招财进宝、庇护商贾等多种法力,所以,民间各行各业、妇孺长幼对“万能神”关圣帝君的顶礼膜拜,是远远超过孔老夫子的。再者,关羽是一位义结千秋,忠贞不二的英雄好汉,“桃园三结义”是江湖义气楷模,是人们心目中的偶像。历代统治者也很乐意用集“忠孝节义”于一身的关羽,来“教化”臣民,维护封建秩序,这些就是武庙遍天下的原因所在。

三国演义关羽的故事,包含主要几个经典故事: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败走麦城,故事梗概大体如下:

1. 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结义”。

2.温酒斩华雄:曹操招兵买马,会合袁绍、公孙瓒、孙坚等十七路兵马,攻打董卓。

刘备、关羽和张飞追随公孙瓒一同前往。董卓大将华雄打败了十八路兵马的先锋孙坚,又在阵前杀了两员大将,非常得意。 十八路诸侯都很惊慌,束手无策,袁绍说:“可惜我的大将颜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华雄了。” ,话音刚落, 关羽高声叫道:“小将愿意去砍下华雄的脑袋!” 。袁绍认为关羽不过是个马弓手,就生气地说,“我们十八路诸侯大将几百员,却要派一个马弓手出战,岂不让华雄笑话。” ,关羽大声说:“我如果杀不了华雄, 就请砍下我的脑袋。” ,曹操听了,十分欣赏,就倒了一杯热酒,递给关羽说:“将军喝了这杯酒,再去杀敌。” 。关羽接过酒杯,放在桌上说:“等我回来再喝吧!” ,说完,提着大刀上马去了。 关羽武艺高强,没一会儿,就砍下了华雄的脑袋。他回到军营,曹操忙拿起桌上的酒杯递给他,杯中的酒还没凉呢。

3.三英战吕布

“三英战吕布”是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情节,故事背景为袁绍联合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猛将吕布一连打败众将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虎牢关与吕布大战的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回。“三英”指刘备(字玄德)、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

刘备有心抱负于天下,关羽、张飞二人各自身怀绝技,一直未得到展示,此前唯有关羽斩杀华雄初显本领,此后,刘等三人已然名满天下,此次虽然是吕布先收兵,然吕布在三人之前已经斩杀诸将,并且以一敌三,虽然表面上是吕布战败,实际上为吕布赢。然吕布之勇名冠三军,无人匹敌,当下第一次遭遇对手,自然令袁绍军队士气大振。

4.斩颜良诛文丑

一开始颜良的河北大军列阵平原上,根本不顾曹操部队居高凌下占地利优势,估计是认为自己部队太强了,敌人的骑兵冲不动,不在乎,犯了骄兵必败的毛病。当关二哥冲向敌阵的时候他非常聪明的只身前往,这样以来敌人猜不透他的真实意图,也就不会把他当作一次冲锋对待,这可能就是敌人始终没有用弓箭阻止关羽的原因。面对关二哥的冲锋颜良一开始是坐着的,轻敌是一方面,搞不清楚对手意图也是一方面,他所在的位置是中军,也就是指挥部,按常理没人会那么傻冲入敌军群中,所以他也有点麻痹大意。袁军对关羽的行为不理解,再加上没有命令,也就没动,估计关羽也没对小兵动手,大家疑惑不解。关羽马确实快,当颜良发现他是冲自己来时已经来不及了,以至于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再加上最后时刻颜良也不能确定关羽要干什么,而且关羽未通名,颜良为了大将风度,不斩无名下将,

没有上马提刀。关羽用刀也很有特色,第一下不是动作很大的砍杀而是刺,这样动作快,隐蔽,颜良不易躲闪,这也是一个重点。总的来说,关羽用了很阴的招数,凭实力把颜良阴死了。

对文丑就更简单了,曹操的埋伏打乱了文丑的部队,这种情况下撤退是第一位的,否则对手小兵群上来也把自己逮住了。偏巧关二哥这时候去和他缠斗,文丑当然无心恋战,感觉对手不是几下就能解决的时候马上拍马撤退,没想到关二哥的马超快,文丑就算再厉害,慌乱中也使不出回马枪,被人背砍。

5.过五关斩六将

过东岭关时杀孔秀;过洛阳城时杀韩福;过汜水关时杀卞喜;过荥阳时杀太守王植;过黄河渡口时杀秦琪;在张飞占据的古城外杀蔡阳,“过五关斩六将”因此得名。也是三国演义关羽的故事中最为著名的一个。

6.单刀赴会

公元215年,刘备取益州,孙权令诸葛瑾找刘备索要荆州。刘备不答应,孙权极为恼恨,便派吕蒙率军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沙、桂阳蜀将当即投降。刘备得知后,亲自从成都赶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将关羽争夺三郡。孙权也随即进驻陆口,派鲁肃屯兵益阳,抵挡关羽。双方剑拔弩张,孙刘联盟面临破裂,在这紧要关头,鲁肃为了维护孙刘联盟,不给曹操可乘之机,决定当面和关羽商谈。“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双方经过会谈,缓和了紧张局势。随后,孙权与刘备商定平分荆州,“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孙刘联盟因此能继续维持。这次“单刀会”,在三国演义关羽的故事中,经戏剧家、小说家敷衍,关羽成了英雄,鲁肃反成了鼠目寸光、骨软胆怯的侏儒。这是艺术家们的创作,并非历史真相。鲁肃一手促成了孙刘联盟,并为之“守之终身而不易”(王夫之语)。所以,刘备、孙权都逐渐强大,建立了与曹魏抗衡的蜀、吴二国,中国历史上才出现了三国时期。

7.水淹七军

关羽进攻樊城,曹操命大将于禁为南征将军,庞德为先锋,统帅七路大军,星夜去救樊城。关羽得信,亲自披挂前去迎敌。关羽、庞德大战百余回合,不分胜负。第二日交战,二将齐出,并不答话,拍马交锋五十回合,庞德拨马逃走,关羽紧追不舍。庞德取箭,关羽躲闪不及中箭,回营养伤。十日后,箭伤愈合。又听关平说曹兵移到城北驻扎。关羽不知何意,骑马登高观望,看到北山谷内人马很多,又见襄江水势汹猛,水淹七军之计,油然而生。遂急命部下准备船筏,收拾雨具,又派人堵住各处水口。庞德与众将商议,山谷不易久留,准备明日将军士移入高地。就在这天夜里,风雨大作,庞德在帐中,只听万马奔腾,喊声震天。出帐一看,大水从四面急剧涌来。七军兵士随波逐浪,淹死很多。于禁、庞德率将士登上小土山躲避,关羽带大军冲杀而来,于禁见四下无路,投降关羽。庞德和身无盔甲的残兵败将,被关羽的兵马团团围住,战不多时,众将全都投降。只有庞德夺一小船,想顺流西去,却被周仓的大筏撞到水中,后被生擒。

8.败走麦城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进攻樊城,曾水淹于禁七军,军威大振,曹操曾议迁都以避其锋芒。建安二十四年(219)十月,江东大将吕蒙乘关羽与樊城守将曹仁对峙之时偷袭荆州,攻占了关羽的大本营江陵。关羽两面受敌,急忙从樊城撤兵西还,驻扎在麦城。吕蒙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使关羽的将士无心恋战,逐渐离散。关羽孤立无援,坚守麦城。孙权派人诱降关羽,关羽伪称投降,在城头立幡旗,假做军士,自己却逃走,只有十多骑跟随。孙权派朱然、潘璋断了关羽各路,在临沮捉获关羽和其子关平,随即将其处死,是三国演义关羽的故事中最悲壮的故事,大多数三国迷因为喜爱关羽不忍关羽的这种死法。

三国演义老版连环画中,其中三国演义关羽的故事的众多环节中,大多数被改编为各类题材的话本,广为流传,甚至使用老版连环画在线看,电影版连环画在线看等手段进行传播,可见人们对于关羽的喜爱程度。

篇三:关羽简介

关羽简介

人物简介:

关羽(?-220)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故又称关云长。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刘备起兵时,关羽跟随刘备,忠心不二,深受刘备信任。刘备、诸葛亮等入蜀,关羽镇守荆州,刘备夺取汉中后,关羽乘势北伐曹魏,曾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吓得曹操差点迁都躲避,但是东吴偷袭荆州,关羽兵败被害。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

人物生平: (一)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同年关羽进攻荆州北部樊城,曹操派大将于禁率七军(约三万多)援救,时大雨导致汉水暴涨,于禁所率领的七军都被大水困住,将士纷纷往高处避水,而关羽看准时机,乘势坐大船进行攻击,史称“水淹七军”。 曹操外姓第一将于禁因为穷迫,于是向关羽投降,庞德 则被关羽所获,因不向关羽投降而被关羽处斩,关羽还进一步围困曹军大将曹仁于樊城,并另派遣军队包围襄阳。曹操指派的荆州刺史胡修、南乡郡太守傅方都投降了关羽。当时

曹操治郡下许多义军早已受关羽遥控,更有许多叛乱都想引关羽为援,吓得曹操差点迁都躲避关羽的锋芒,史书记载:关羽威震华夏。 (二)追随刘备,深受信任

早年因犯事逃离家乡至幽州涿郡。中平元年(184年),汉室宗亲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关羽与张飞同在其中。刘备辗转担任许多官职后,投奔昔日同窗公孙瓒,被封为平原国相,任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三人情同兄弟,常一起同床而睡,当刘备坐下时,关、张二人更不辞辛劳随身守护。

兴平元年(194年),曹操攻(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关羽水淹七军)打陶谦,欲夺取徐州,陶

谦求救于刘备,刘备和关羽率千余人前往救援,曹操兵退后,在陶谦等人的再三相让下,刘备领徐州牧。在建安元年(196年),刘备被袁术、吕布夹攻,丢失徐州,关羽便跟随刘备一起投奔曹操。建安三年(198年),刘备与曹操共擒吕布于下邳,夺得徐州,关羽与刘备便跟随曹操班师回许昌,曹操任车胄为徐州刺史。后袁术北上投奔袁绍,刘备奉曹操命拦截袁术于徐州,刘备趁机袭杀车胄,命关羽守下邳、领徐州,刘备返回小沛。

(三)阵斩颜良,报效曹操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进攻刘备,关羽战败被生擒,

不得已而投降,曹操待以厚礼,任命为偏将军。后袁绍派大

将颜良与淳于琼、郭图等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操亲自率军救援,并命张辽与关羽为前锋。关羽望见颜良的麾盖,策马冲锋,斩杀颜良于万军之中,枭首而归,袁军将领无人能挡,白马之围被解,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虽然《三国志》对于“斩颜良”的记载只有十九字,却是正史中极少数载述古代武将单挑的文字中最明确的记录之一。

当时,曹操为知道关羽有没有久留的心意,叫张辽用人情试探。关羽对张辽叹息道:“我知道曹公对我的厚爱,但我受刘备将军的厚恩,发誓共死,不可背弃。我终不会留下,在为曹公立下功劳后便会离去。”张辽向曹操表明,曹操知道关羽会离去,反而重加赏赐,想要留住他,但关羽尽封曹操的赏赐,留书告辞,回到刘备身边。曹操左右欲追杀之,不过曹操认为各为其主而阻止。民间文化把这一段故事叫做“千里走单骑”。 人物评价: 《三国志》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 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三国演义》

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

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

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

昭然垂万古,不止冠三分!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对联称赞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关公仗义,旺旺大吉 民间信仰:

关帝庙

关帝庙就是为了供奉三国时期汉国名将关羽而兴建的。关帝庙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与后人尊称的“文圣人”孔夫子齐名,被人们称之为武圣关公。 一座关帝圣殿,就是那方水土的民俗民风的展示;一尊关公圣像,就是千万民众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寄托;一块青石古碑,就是一个感天动地的忠义教案。

商人信仰

因为关羽做人做事,有始有终,恩怨分明,挂印封金,立场明辨,拒绝美女之诱惑,故在商场上与人合伙做生意时,都会请一尊关羽像,以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背叛合伙人之意,加之后人神化,故而有武财神之意,所以中国史上有武财神赵公明关云长,文财神范蠡比干,而且中国封建史上有武状元,若取得武状元等于高官侯爵,所以商人也示关羽为财神之意。

篇四:关羽形象分析

关羽形象分析

勇武忠义 慷慨悲壮 —关羽艺术形象的悲剧色彩 引言 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是作者精心刻画的重要人物,历来被称为“义绝”。关羽被清初小说评论家毛宗岗誉为“古今名将中第一人”,他在《读三国志法》中说道:“历稽载籍,名将者莫若云长。青史对青灯,则极儒雅;赤心如赤面,则极其英灵。秉烛达旦,人传其大节;单刀赴会,世服其神威。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作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霁月光风。心则赵焚舌告帝之心而磊落过之, 意则阮籍白眼傲物之意而严正过之。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1]关羽武艺超群,智勇双全,上报国家,下报黎庶,其性格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勇武、忠义。在古今历史英雄画廊中,关羽是极为后人称道的艺术形象,人们用“武圣人”与孔子的“文圣人”并称于世。应该说,关羽是我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相当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罗贯中笔下塑造的关羽是一位悲剧英雄形象,他所处的诸侯纷争,三国争霸的乱世社会环境,以及自身骄傲自矜、目中无人、缺乏战略眼光等性格弱点共同酿就了其败走麦城的悲惨结局。但正因为其浓厚的悲剧色彩才给后人留下深深的敬重和惋惜,令后人在深深崇敬的同时无不为其悲剧结局而深深叹息。本文结合《三国演义》的有关情节论述关羽勇武忠义的性格特征,并分析其悲剧命运的原因,以期加深读者对关羽这一英雄形象的任识。 第一节 关羽的勇武 在《三国演义》中我们知道关羽是个自幼识礼,武艺超群,有胆有识的人。关羽的勇和吕布、张飞之流的勇不同,关羽的勇在于勇中有义,义中有勇。对此毛宗岗评价道:“儒雅至极,是云长身份,不是翼德身份”。孔子云: “君子有勇无义为乱”。(《论语·阳货》)就是说君子有勇不可无义,只一味的匹夫之勇难称得上真正的君子。关羽是真正的君子,是罗贯中笔下的兼高超武艺和义重如山与一体的义勇形象,其一生戎马生涯,为我们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如:“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刮骨疗毒”“单刀赴会”“水淹七

军”?6?7?6?7。笔者将这些故事归纳为三点来分析关羽的勇武。 一、骁勇善战,武艺超群 关羽勇猛善战,武艺极高。其初露锋芒的一战便是在第五回所道的“温酒斩华雄”。当时各路诸侯联军齐讨董卓,董卓部下勇将华雄扼守汜水关,先是斩了鲍信之族弟鲍忠,继而打败联军先锋孙坚,接着又气势汹汹地到联军寨前挑战, 连斩袁术部将俞涉和韩馥部将潘凤。在众诸侯大惊失色之际,身为小小马弓手的关羽挺身而出奋勇请战,片刻之间便斩了华雄,当他提着华雄之头回到中军帐时,曹操为他斟的一杯酒尚有余温。罗贯中巧妙运用侧面描写,层层烘托虚实结合,首先写华雄很快杀死鲍氏兄弟、俞涉、韩腹来抬高华雄的武艺高超,然后主角关羽更是在一杯热酒尚温的时间里杀死华雄,如此反复烘托,把关羽的高度自信和高强武艺表现得十分传神。 后来关羽为报曹操大恩,在官渡战中斩颜良诛文丑,“袁绍诸将莫能当着”。 [2]这雷霆电击般壮举,使他从此被誉为“熊虎之将”。作者在这场战役中同样先写张辽、徐晃不低颜良狼狈而逃,然后写关羽的万人之中斩颜良首级而还来烘托关羽的勇猛。后当得知刘备下落后,关羽不顾路途遥远,一路护送二位嫂子,过五关斩六将,足能显示其高超的武艺。之后的水淹七军等故事,更是将关羽高超的武艺描写到极致,可以说,关羽之所以可以据五虎上将之首,是因为其武艺是蜀国众将中最超群的。 二、刚毅果敢,胆识过人 关羽的刚毅,常为世人称道。就连蜀汉的对立面孙权、曹操手下的部将也是公认的。周瑜说他是“熊虎之将”,陆逊说他是“当世雄杰”,

董昭说他是“为人强梁”。正是如此,刘备才放心让关羽留守荆州,独当一面。成大事者必定具有超于常人的胆量,关羽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胆识过人、不畏艰难痛苦的英雄。历史上的“刮骨疗毒”足能显示其坚强的毅力和超强的胆量。《三国志.蜀书. 关羽传》:“羽尝为流矢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关公这一壮举的描述更是绘声绘色,艺术上,作者善于层层蓄势,使本来并不复杂的情节显得起伏跌宕,并且运用衬托和对比的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用众将士的“皆掩面失色”来衬托关羽的“全无痛苦之色,举棋自若”。使得关羽坚忍性格更加生色。华佗本是一代奇才,他那刮骨疗毒的方法也很奇特,而遇上关羽这样的奇人,三奇相结合,相映成趣,共同演义了一场小说史上的佳话。 “单刀会”是最能体现关羽有胆有识、果敢刚毅的儒将风范的地方了。在第六十六回中说到,东吴鲁肃十面埋伏下五百刀斧手,约关羽协商归还荆州的事情,企图用武力相要挟,逼迫关羽交出荆州。关羽早识破鲁肃的伎俩,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单刀赴会,在充满杀机的环境里从容不迫,谈笑自若,并能随机应变,一面让周仓发出接应信号,一面借醉酒挟鲁肃到江边。鲁肃的刀斧手们见主帅被挟,怎敢动手,直到关羽安全上船离去,东吴将士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关羽乘风而去,这次精心策划的阴谋终成泡影。在这里,关羽具备足够的胆量敢于独闯鲁肃设下的“鬼门关”,在谈判中,关羽明知深陷危难之中却气定神若,不卑不亢,最机智的地方要数挟持鲁肃到江边,所谓擒贼先擒王,挟持了东吴主帅鲁肃,就意味这在战略上的主动权,最终便可以胜利逃脱敌人阴谋,化险为夷。比起有勇无谋的吕布,性格鲁莽的张飞,作者这样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大智大勇的武圣形象。 三、智勇双全,足智多谋 至于关羽的智勇,黄摩西在其《小说小话》中说到:“历稽史册,壮缪仅以“勇”称,亦不过育、英、彭流亚耳;至于死敌人手,通书史,古今名将,能此者不乏人,非真可据以为“超群绝伦”也。历史上勇将众多,不乏其人,秦时有季布、栾布,汉朝有夏育、英布、彭越。隋唐时有秦琼、程咬金,水浒中有林冲,李逵。然而他们只能称为勇将而不能比关羽儒将的称号,是因为关羽除了有超群的武艺外,更重要的是他善于用兵,常智取敌人。 关羽镇守荆州时发动的襄樊战役也充分显示了他的智勇双全,足智多谋。首先,关羽选择了一个十分有利的战机:(一)公元218 年,南阳地区的人民起来反抗曹操,说明曹操在荆州北部的统治并不稳定;(二)前不久孙权在东方进攻合肥,关羽可与孙权遥相呼应;(三)刘备刚得到汉中,又攻占了上庸等地,蜀汉士气正盛;(四)七八月间正是雨季,便于发挥关羽水军的优势。其次,关羽在北攻襄樊时,对孙权可能从后方偷袭,是有准备的,在后方留有相当多的军队,以备不测。第三,关羽指挥得当,机智勇猛。襄阳、襄樊两地隔汉江水相对,互为犄角,是曹军抗拒南方军的战略要地。曹操派他的族弟镇南将军曹仁重兵驻守,并派平寇将军徐晃屯兵宛城,随时支援。后曹操又派于禁领兵助守,曹仁命令于禁和庞德在襄樊城北屯驻。可见曹军的部署已经相当完备。但关羽并不畏惧敌人的严密防守,利用自己水军的优势,趁着暴雨,汉水涨溢,樊城被洪水包围的形势发动进攻。当时,城北的曹军已被淹没,于禁只得率领众将士逃避到高阜之处。关羽早就抓到于禁平地扎营的弱点,趁大水安排好一批大小船只,率领水 军向魏军猛攻。于禁支撑不住,只能投降。庞德率领一部分魏军继续顽抗,关羽集中力量围歼这部分魏军。从早晨一直战到中午,庞德率领的魏军箭尽失竭,于是双方短兵相接,魏军

大败,庞德突围企图乘小船向樊城逃去,关羽紧追不放,最终擒获了他。 接着关羽猛攻樊城,城墙在洪水冲击下不断崩塌,同时他又派兵将曹操的守将吕常围困在襄阳。关羽的正确指挥和勇猛顽强的战斗,使得曹操所置荆州的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芳都投降了关羽。当时,许多早就不满曹操统治的百姓也纷纷暴动,杀县吏受关羽印号。许都以南的百姓也纷纷响应,造成关羽“威震华夏”的声势。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关羽水淹七军。在这场战役里,关羽的勇猛、机智、锐利的眼光、卓绝的军事领导才能一并发挥的淋漓尽致,让人拍案叫绝。 第二节关羽的“忠”与“义” “忠”与“义”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重要的两个方面,在历代文人作品中,表现这两方面主题的内容比比皆是。如宋江的忠义,岳飞的忠义等。“忠” 原指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本义指忠诚,尽心竭力,后有忠于他人、忠于君主及国家等多种含义。如“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有时特指臣民对君主和国家应尽的道德义务。以后引申特指忠于君主,主要指君臣关系、主仆关系,是下属对上司的义务。“义”本作“宜” 、“谊”,“谊”从宜,故《礼记·中庸》说:“义者宜也。”宜即适宜,不上不下,不左不右,一切做法,正合其“度”,即有一定的尺寸,故做得恰如其分,就是义,否则,即是不义。因此,就有君臣之义, 老幼之义,贤愚之义,尊卑之义。所以“义”主要指比较平等的朋友关系,兄弟关系,从真挚的情感出发,丝毫不带有利诱和强制的性质。 关羽的忠义包含对汉室之忠,对刘备之义,而面对“兄弟即君臣”的刘备,关羽所效力的只有刘备,他忠于汉室实际是忠于蜀汉国,可以说忠也是刘备,义也是刘备。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忠义在关羽身上是结合为一体,且忠服从于义的。然而在其身上也有忠义相背离的地方,华容道义释曹操,放走了蜀国的第一大敌人,即负汉室,又负兄长,实属不忠不义之举。 一、“忠”“义”的相互结合 《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中,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的誓词写道:“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 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这首誓词把忠义奠定为全文的中心思想。誓词中上报国家为忠,下安黎庶同生共死为义。而关羽一生的戎马生活便谱写了忠义英雄的风雨历程。 儒家强调“主忠信”[3],要求对君主忠诚不二,对兄长忠义,对朋友信义。关羽自幼读书,深明春秋大义,深受儒家忠义、仁义思想影响。关羽声称“生不能报国家,而背其兄,徒为人也!”。三人结义后,“食则同桌,寝则同床”,刘备在“稠人广坐,关张侍立,终日不倦”,表现出了情同手足的兄弟之义。刘备独自被曹操请出煮酒论英雄,关、张二人闻讯后急忙赶来相救,回来时,关羽说“险些惊杀我两个”,一句话道出了兄弟之间同甘共苦、生死与共的深情厚谊。关羽降曹前后的一切行动最能成为其忠义品质的集中体现。 小沛一战,刘备败走,被困在土山的关羽誓死决战,以报刘备。曹营中故人张辽以所谓的忠义观招降,说关羽若死,有三罪:一、负兄弟之义;二、负兄之依托;三、负汉室之义。这三罪娓娓道来,句句刺痛关羽的要害。关羽经过权衡利弊,针对“三罪” 提出“三事”以对:“一者,吾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瞻,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6?7”李渔在《三国演义会评本》中对此三事评到:“一、降汉不降曹(正君臣之分);二、善置刘备家属(严内外之义);三、无条件归刘(明兄弟之义)”。此三事首事为忠,后二事为义,忠义兼备,足显关公重义的品质。之后的曹操送袍,赠马的细节以及挂印封金,千里寻兄的故事,更是为关羽的义重如山增添了浓重一笔。曹操赠袍送马的情节原文中篇幅不长,但足见

关公重义的品质,原文中写到: ?6?7?6?7一日,操见关公所穿绿锦战袍已旧,即度其身品,取一锦作战袍一领相赠。关公受之,穿于衣底,上仍用旧袍罩之。操笑曰:“云长何如此之俭乎?” 公曰:“某非俭也。旧袍乃刘皇叔所赐,某穿之如见兄面,不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故穿于上。”操叹曰:“真义士也!”[4] ?6?7?6?7忽一日,操请关公宴。临散,送公出府,见公马瘦,操曰:“公马因何而瘦?”关公曰:“贱躯颇重,马不能载,因此常瘦。”操令左右备一马来。须臾牵至。那马身如火炭,状甚雄伟。操指曰:“公识此马否?”公曰:“莫非吕布所骑赤兔马乎?”操曰:“然也。”遂并鞍辔送与关公。关公再拜称谢。操不悦曰: “吾累送美女金帛,公未尝下拜;今吾赠马,乃喜而再拜,何贱人而贵畜耶?”关公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操愕然而悔。[5] 关羽身在富贵之中,美女金帛不足以动其心,高官厚禄不足以移其志,新恩虽厚,旧义难忘,一举一动都专注在那存亡之未卜,穷途潦倒,寄人篱下的结义兄弟上,生则“不肯背之”,死则“誓以共死”,身在曹营心在汉。这些从他的千里走单骑中便可看出,关羽千里寻兄可谓困难重重,综合起来其难有三:(1)路途遥远,非一日即可赶到;(2)护送二嫂,辎重繁多,行军缓慢;(3)沿途有曹兵阻截,或绕行,或死战,更加剧了途中的艰险。关羽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初衷,一旦得知刘备下落,便毅然挂印封金,过关斩将,千里独行,光明磊落。罗贯中在关羽性格下描述了这些情节,更加深化了其重然诺、轻生死、讲义气性格的典型意义。 二、“忠”“义”的相互背离 当然,正是因为关羽是位义重如山、知恩图报的英雄,所以他既可以但知皇叔下落,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同样,也可以斩颜良、文丑,华容道义释曹操,以报其知遇之恩。 曹操在华容道上之所以能逃脱,正是因为遇上的是关羽,而换作蜀中任何哪怕是一牙将也定被生擒。他素知云长乃深知春秋、知恩图报之人,于是先提昔日旧情动之以情,然后再引用《孟子》庾公之斯不杀子濯孺子的典故来晓之以理。果然让关羽动了恻隐之心,才捡回一条性命。庾公之斯不杀子濯孺子的典故,宣扬的是知恩图报,以义为重的思想。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小字注释中记录了这件事: 子濯孺子为郑国大夫,深通弓矢之艺,郑国君派子濯孺子领兵侵卫,卫国派大将庾公之斯迎之。郑兵大败,卫国令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手下的人说:卫国追兵至,可用箭射杀之。子濯孺子说:“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料必死,问左右:追我的是谁?左右对曰:是卫国第一善射者庾公之斯。子濯孺子听后大悦我可以生还,左右问其故,子濯孺子说:“庾公之斯拜尹公之他学艺,尹公之他却是我的徒弟。尹公是个正直的人,他的徒弟也一定是个正直的人。”果然庾公之斯没有杀子濯孺子。但为不废“君之事”,“遂抽失去其箭头,发四失回焉”。庾公之斯忠于君事,不得不要射杀子濯孺子,但为了朋友间的义,又不能杀子濯,于是只得拔去箭头,以示忠于君事。 关羽当时所处情境,正类似于此,想忠于蜀汉,就不能放曹,但为了报曹操旧恩,就不能杀死曹操,曹操用这个典故打动关羽,关羽果然作了历史上第二个庾公之斯。 对于关羽义释曹操,历来文人对其行为争论不休,褒贬不一。罗贯中对关羽由此体现的“义”是肯定的。嘉靖元年本的《三国志通俗演义》颂扬道:“彻胆长存义,终身思报恩”,毛宗岗在其修改本中也称赞道:“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名义”。也有人认为他这是放虎归山,对敌人仁慈反而陷蜀国之不利。本人同意后者的说法,曹操是名托汉相实为汉贼的乱臣贼子,是蜀汉政权的死敌,无论从匡扶汉室、上报国家、下安庶民上说,还是从刘备集团的长远大计而言,都不应该放走曹操。 沈伯俊先生将义分为大义和小义,所谓“大义”,是指人们公认的根本的政治原

则和道义原则。作为政治原则,它实际上等于“忠”,虽然常常指一心不贰地为封建纲常的代名词,有时又是坚持真理、鞭挞邪恶的同义语。作为道义原则,它强调为人正直,处事公道不畏强暴,扶危济贫,体现了广大民众对平等互助、患难相依的人际关系的真诚追求。所谓小义,指胸襟狭隘,昧于是非,只顾一己之利,忘记甚至损害国家名族的利益,践踏他人的利益。[6] 关羽此举“忠自己的小义而忘蜀汉之大义”,只顾及自己的知恩图报的小义而忘记了忠于国家,忠于兄长的大义,将蜀汉最大的敌人放走,报答了曹操的旧日恩情却既负汉室又负刘备,实属不忠不义的行为。从全局上说这也是酿成关羽个人悲剧乃至蜀汉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羽是兼勇、武、忠、义于一体的英雄,然而正是由于他的武艺超群,胆略过人,战场上少有能与其匹敌的对手,才滋生了其骄傲自矜,目中无人的性格,也正是由于他的义重如山,知恩图报,却使他在华容道放走了蜀汉最大的敌人曹操,忠、义在那一刻便不可两全,关羽选择了后者,维护了知恩的名誉,却损害了忠于蜀汉的大义。从这一角度说,勇武忠义的性格也为关羽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第三节 关羽的悲剧命运 关羽是一个悲剧人物,任何悲剧人物的产生离不开社会环境以及自身性格特征,汉末诸侯纷争、三分天下的社会环境,是形成关羽悲剧命运的外部原因,而关羽缺乏战略眼光、骄傲自矜的性格缺点,又是导致其命运悲剧,乃致孙刘联合破裂、葬送蜀国大好河山的内因。 一、 时势造英雄,历史埋忠骨 罗贯中笔下的关羽性格的悲剧性,首先在于他带有明显的社会和时代烙印的压抑性。关羽自幼熟读兵书,识书知理,且武艺超群。忠心的希望能够作一个上报国家、下报黎庶的人,然而朝廷腐败,社会动荡,却使他被迫杀了仗势欺人的权贵,“逃亡江湖五六载”郁郁不得志。后遇上刘备张飞二人,桃园结义后,虽然情同手足,同食共寝,但是在诸侯割据、群雄角逐中由于刘备没有地盘,只好寄人篱下,看着别人的眼色过日。关羽出身卑微,不得朝廷重用,尽受豪门士族的白眼,受尽侮辱。“温酒斩华雄”是常为后人称赞不已的情节,透过“小将愿往斩华雄首级,献于帐下”的疾呼,透过袁术“量一笑弓夫,安敢乱言,于我打出”的无理呵斥,透过“如不胜,请斩某头”的斩钉截铁、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和“銮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头,掷于地下,其酒尚温”这一系列的情节描述,与其说是表现了关羽过人的武艺和勇敢,不如说是表现了其不愿甘于人下的性格和久寄人篱下的悲剧处境。可以说,关羽前期一直随刘备过着沉于下僚,奔波劳碌的生活。 后来频繁的战争,又造成三兄弟几度失散,关羽在刘备投奔袁绍后,死守下邳,保护刘备妻小,但不幸中敌人调虎离山计,被夏侯惇、徐晃围困在土山,不得已,投降曹操,对于一个叱诧风云的英雄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剧性行为。这种悲剧色彩在入曹营之后,仍然明显地表现着。虽然曹操待他甚厚,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又是封爵,又是送马,赠袍。但这一切优厚的物质待遇都无法掩饰其内心的痛苦,关羽醉后自绰其髯说道:“生不能报国家而背其兄,徒为人也。”酒后吐真言,这也彻底表明了他心在曹营心在汉,不愿久居于曹下的心境。 关羽杀死颜良文丑后,刘备写信指责他“中途相违,割恩断义,欲取功名,图富贵”。关羽忍辱负重,无奈遭此谴责,难怪他会看完书信后放声大哭。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是以哭闻名,以哭得天下的,而提到关羽哭的地方,这是唯一的一次。“男儿有泪不轻弹”,关羽的此次放声痛哭,其中包含了多少辛酸泪,多少悲凉之气。而后关羽在遇到失散多日的弟弟张飞时,却被张飞不容分说地拒之门外,要和他拼个你死我活。关羽有口难辨只得杀死蔡阳来替自己伸冤。蔡阳迅速成为刀下鬼,这与其说是关羽高超的武艺使然,不如说是他受尽委屈,急于辩解的心

篇五:关羽之死的历史真相

关羽之死的历史真相

作者宿巍

QQ:1419337868 电话:15842587146

通讯地址: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山上街7号 118000 自从关羽北伐进攻襄樊,东吴政权尤其是身处前线的吕蒙就密切注视着襄樊战场的局势。但从七月出兵到十月,关羽一直到很顺利,并且关羽沿江设防在江陵、公安留下重兵明摆着是冲着东吴的,吕蒙知道必须让关羽放松对东吴的戒备,让关羽以为东吴不足以对荆州构成威胁,那就要示弱,显示出当前东吴并没有力量进攻荆州。吕蒙这时确实有病但并不严重,但为了蒙骗关羽,吕蒙就以回建业治病为借口,对外宣称自己要离开防地治病同时故意调走了在陆口前线的一部分部队,孙权于是依计公开发布文告招吕蒙回建业。吕蒙回建业路过芜湖时,陆逊去见他。陆逊说:“您与关羽临界驻防陆口责任重大,现在您回建业,前方的重担交给谁呢!”吕蒙不好明说只推脱病重。陆逊就为吕蒙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指出了与关羽不可能长期和平共处,现在关羽北伐,正可以趁此机会夺回荆州解除关羽在上游对东吴的威胁。陆逊的一番话与吕蒙可以说是英雄所见略同。吕蒙很欣赏陆逊但又不能当面说只是含糊答应,等吕蒙回到建业就像孙权推荐陆逊,吕蒙认为陆逊对时局的分析十分清晰透彻是个难得的将才,同时陆逊又很年轻没有什么声望不会引起关羽的疑心是最合适的人选。孙权同意了就任命陆逊去陆口接替吕蒙。

陆逊到了陆口继续做向关羽示弱的工作,派人给关羽送去礼物和书信,告知自己接替吕蒙的职位,同时以盟友的身份对关羽吹捧了一番,祝贺关羽取得的战绩,还故作关心地要关羽要防备曹军的反攻,又说自己对关羽怎样仰慕自己只是一个书生希望两家继续保持友好。陆逊的一番几乎肉麻的吹捧确实达到了效果。

关羽从内心里对吕蒙还是比较重视的,毕竟是东吴名将,当关羽听说吕蒙回建业接替他的是一个不知名的年轻后辈孙策的女婿就以为这是一个依靠裙带关系上位的公子哥,顿时觉得自己侧后的压力减轻了很多,果然中了东吴君臣的诡计调走了一部分防守南郡的部队去增援樊城前线,此前关羽俘虏了于禁及所部三万多人,这些人不能用于作战还要消耗大批的粮食,这使关羽的粮食开始紧张起来,关羽就以缺乏军粮做借口扣留了孙权过境的一部分大米,这下孙权更有了与关羽开战的借口口实,孙权于是起兵准备攻取荆州,派吕蒙秘密回到前线调集军队准备进攻。

吕蒙来到寻阳前线后,找了一些商船,让士兵们埋伏在船舱里,同时让摇橹掌船的吴军水手都穿上当时商人、百姓常穿的白色?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缱鞣坊醯目蜕讨缫辜娉滔蚓V菔焕础5搅送砩铣米叛亟谏诠赜鸬木V荼辣杆尚傅幕幔氤觯杆僦品擦斯赜鹧亟朗氐纳诒沟醚亟姆榛鹛ㄈ欢饩刂评床患暗闳挤榛鸨ň诳刂平吆螅烂芍富游饩杆傧蚰峡ど崩础?/p>

这时关羽的南郡太守糜芳守长江北岸的江陵、将军士仁守南岸的公安城,总统政务的是潘濬。如果这时关羽留下的这些人拼死

防守并派人向前线的关羽告急让关羽赶快回兵来救,刘备的半壁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郡、零陵郡,此前长沙郡、桂阳郡已经割让给孙权了)也许还能保得住。但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关羽平时傲慢看不起人的弱点害了他,关羽平时在荆州盛气凌人根本不把身边的同僚放在眼里,很看不起这些人,更要命的是关羽把这种轻视全都写在了脸上也把仇恨刻在了这些人的心里,平时他们不敢对关羽怎样,都是忍气吞声,但现在后果出现了,原来留守的这几个关键人物糜芳、士仁、潘濬无一例外全都与关羽的关系十分紧张,内心里对关羽都是又恨又怕,糜芳和士仁负责供给前线的军需物质,但是由于供应不及时多次受到关羽的责备,关羽还扬言回来要惩治两人,这两个人更是惶恐不安。孙权注意到了这个可以利用的时机,秘密派人来联络让这两个人阵前反水。所以这两个人在东吴没有出兵的时候早就与东吴眉来眼去了,这时东吴兵到哪里还会抵抗都出来开城投降了,东吴军兵不血刃就夺回了南郡。关羽的老窝就这样被端了。

可怜关羽就这样被出卖了,关羽轻视同僚与同事们的关系都弄得很僵,平时不加以抚慰笼络又不断责备训斥苛责,让这些心怀怨恨的人防守对自己来说生死攸关的战略基地大后方,从这些来看,关羽的失败也是咎由自取不能完全推给别人,不知关羽当初分兵派将的时候是怎么想的,他分派的守将早就与他分道扬镳了而他自己却全然不知,作为坐镇一方的守将统帅糊涂到这种程度,如果不失败那才叫不正常了。

在东吴君臣紧锣密鼓安排夺取荆州之时,关羽的部队还在前线与曹军对峙,丝毫不知道悄然到来的危险。于禁失败后,徐晃的部队前进到阳陵陂( 今湖北襄樊西北八里),关羽的前锋部队也已经到了郾城(樊城西北三里),两军就在这一线对峙,此时曹操也在紧急调集各路大军增援襄樊,但这需要时间,在大批援军未到之前就只能靠徐晃的部队在樊城外围与关羽周旋。徐晃派人在郾城后面挖掘堑壕做出要截断关羽部队后路的样子,关羽的部队果然害怕向后撤退,于是徐晃的部队就稳步向前推进接近樊城。

当时处在包围中的曹仁情势很危急不断向徐晃呼救,但徐晃的部队很多都是新兵无力与关羽的部队正面对抗,曹操了解到情况后,特意派了议郎赵俨说明情况,让这些人不要给徐晃压力同时陆续调派部队增援徐晃。当时徐晃的军营离樊城已经很近了就通过向城中射箭书和挖地道互通消息。

就在曹操忙着调兵遣将的时候,孙权写来书信请求讨伐关羽效忠朝廷并请求把东吴出兵的消息保密以便出其不意地打击关羽。曹操征求大臣们的意见,大家都应为应该保密,只有董昭了解曹操的心意说:“军事上的事要灵活处理随机应变,现在如果保守消息,只会让孙权得利,现在前线的军情很紧急,将士们在前方苦战都在急切盼望救兵,不如把孙权参战的消息散播出去,守城的将士们知道援兵在即必定时期百倍,所以还是把消息散播出去对我们更有利。而且,关羽的为人很是骄横,自认为后方很稳固在前方很占有优势,即便知道孙权出兵也不会马上撤回去。”曹操听了董昭的分析很是高兴就照准了,命令

徐晃将孙权的书信射进城里,城里听到士气大振,书信自然也射进了关羽的营寨,关羽想撤兵又不甘心,毕竟自己现在占据优势,只要再加些时日就可以攻下襄阳、樊城。因此面对孙权的出兵犹豫不决。

曹操准备亲自率军从洛阳南下增援曹仁,但被群臣劝住,大家都认为曹操坐镇后方可以指挥协调各路援兵为前线各军的声援。曹操听从了大臣们的意见。于是驻军摩陂派遣殷署、朱盖率领十二营兵马增援徐晃。

就在关羽犹豫不决的时候,战场上的形势已经开始了变化,明显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曹军援兵的不断开到,曹军渐渐从劣势和守势转向进攻,关羽军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不利,曹军陆续增加开始在兵力上占据优势,后面东吴的军队正在抄袭后路。关羽军前有强敌后有吴兵陷入了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况,此前因水淹七军而气势如虹的士气现在也因战事的迟迟不决而低落下来。

关羽除了围住樊城的营寨在前方又在四冢立了一座营寨,徐晃扬言攻击关羽的本屯,暗地里却调集兵马攻击四冢屯,徐晃声东击西使关羽猝不及防,眼见四冢屯被曹军围攻岌岌可危,关羽急忙亲率五千人马前往救援,两军混战在一起,但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曹军因为援军陆续到来在兵力上占了优势,又知道东吴军已经在关羽军后方行动,因此士气大振与一个月前判若两支军队,而关羽的部队面对越来越多的曹军士气战斗力都大不如前。一阵激战后,关羽军抵挡不住向后败退,徐晃挥军猛追,紧随不舍,关羽率军慌忙退入营寨,徐晃军尾随而至跟着败退的关羽军杀入营寨,关羽事前在营寨前立了十重鹿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