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江南的冬景ppt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1:21:43 小学作文
江南的冬景ppt小学作文

篇一:江南的冬景

江南的冬景

教学目标

1、欣赏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的美。

2、理解郁达夫的散文风格,郁达夫散文语言的清丽明快。

3、学习从文章结构、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方面赏析散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的能力。

2、了解自然之美与心灵感受的关系,品位由此而体现的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

3、学习对比的表达技巧,体味文章避实就虚的写法,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1、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文题上方板块的标题?“谛听天籁”!“籁”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谛听天籁”?

明确:“籁”是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天籁”就是指大自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谛听天籁”不只是谛听大自然发出的各种声音,它还含有欣赏大自然的景色之意,由此可见,学习本文,就是通过研习文本,欣赏文学作品展现给我们的江南冬天的美景。

2、郁达夫文中的江南,究竟指哪里?是长江以南的所有地区?

明确:指江浙地区(第6小节),是长江以南江苏和浙江两省的部分地区,也可指长江三角洲一带。

三、整体感知 (课前预习作业解决)

1、用八到十分钟时间仔细阅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画出文中关键句,特别是一些概括江南冬景的特点的句子。

2、思考明确:作家写了哪些江南冬天的景物?江南冬景有哪些特点?

四、研习文本

1、检查课本上要求画出的字词,注音解释有关词语,亦可在讲析文章时穿插着讲。

2、检查画出的关键句,一起看,有哪些句子概括了江南冬景的特点?

明确:第二段: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是也可爱得很么?

第三段:江南的冬景,……,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3、文章一二段写什么,各用一句话概括内容

第一段:北国的冬天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

(说“异境”,美啊,说明北国冬景也有特色。不过江南冬景也有特色。江南冬天里,人能做些什么,有何特点?)

第二段:江南冬天“可营屋外的生涯”,是可爱的冬景。

提示:我们可以把一二段理解为是文章的引子,对比北国的冬天“是一年中最有劲的蛰居异境”,写江南冬天可以“屋外生涯(活动)”的可爱。

第三段为文章的纲。写出江南冬景的总特点:“江南的冬景有一种明朗的情调”。

4、下文作者是如何写江南冬景的“明朗”的?第5、6、7、8、9段的各有哪些句子你在课本上画出来了?

明确:第五段:江南大地让人感觉到“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第六段:寒郊散步,是特异的恩惠。

第七段: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名胜,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

第八段:江南雪景非常“美丽”。

第九段:旱冬给瓷意享受江南的人更多快活。

引导:如果我们给这四段,各概括为一个画面,可怎样概括呢,某某图,某某图?

明确:“大地微微暖气吹图”、“寒郊散步图”、“微雨寒村图”、“江南雪景图”、“旱冬逍遥图”(或“旱冬闲步图”)

5、你觉得这些段落中哪些写的景物美,而语言也生动优美?

引导:着重朗读第5、7段,体会语言之优美。

第5段着重色彩,突出江南冬天的生机。

第7段着重场景,用画画的笔调来写作,写出了冬景的层次:小村、白雨、乌篷船、酒客、黄晕的灯光。

补充:微雨寒村图赏析

1、所写景物: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蓬茅屋酒客。

2、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

4、所用手法:淡笔素描,略加点染。

本幅画面的结尾引用唐五代诗人李涉的诗《井栏砂宿遇夜可客》: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如今世上半是君。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这似乎是“遇盗”的典型环境;而绿林豪客也个个都是草莽英雄,杀人如麻。但是在潇潇暮雨笼罩下一片静谧的江村,极富诗意,就连性格彪悍的绿林豪客,此时也变得温文尔雅。深夜造访的“绿林豪客”与诗人谈论诗词,颇为风雅。朦胧悠远的意境、极其浓郁的诗意荡涤“绿林豪客”的心灵:原先的暴躁不安,如今已变成平淡冲和,这从一个侧面表现寒村微雨图迷人的魅力。

追问:作者在写景中,我们有没有体会到作者的情感,甚至我们也被作者的情绪所感染?

明确:有,这就是作者在江南冬景中的喜悦之情,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就叫做情景交融,当然也有些句子是直接抒情的,大家朗读时要体会,作者写完景,往往情不自禁地直抒感情了。

6、朗读第8段,从古人的诗句来领略江南冬雪的美妙。

分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生活的悠闲,友情的深厚)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美丽的雪景,怡人的酒香)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夜深人静后的温暖)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雪后冬晨的惊喜) (具体鉴赏见附)

总结:江南的雪不是苦雪,而是令人欣喜,让人感觉温暖的美好时光。

7、齐读第10段,思考最后一节照应了哪里?

明确:开头的“引子”,即第二段,体现了文章结构的完整。

又照应第三段“明朗的情调”。

五、总结迁移

1、读完本文,你觉得在写作方面有哪些启示? 讨论

明确:要善于观察或体察大自然,要感悟自然的美。注意景物的细节(以第5段为例),细腻便生动。写作时要有纲,还要有条理。语言要形象生动一些,优美一些,能让人身临其境,能感染人,所以要学习锤炼语言。可用一些写作手法,如对比着写,如引用来写,来加深文章的内涵。还要注意情感的充沛,笔端带有情感,或间接抒情,或直接抒情。

2、迁移。讨论我们此地属什么地区,冬天有什么特点。(选用)

一个地方总有特点,在于我们的发现。老师感觉江北的冬天,过年特有气氛,如门联啊,鞭炮啊,蒸馒头啊,做豆腐啊,洗涮啊,比江南有特色。老师在江南,觉得过年的气氛没有江北浓。我们可以想想江北的冬景怎样,过年的情景怎样,写一篇文章作周练。

六、课外作业:完成相关作业;背诵8节的诗句。

七、诗歌鉴赏附录

1、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首短短四句二十字的小诗是诗人在瑞雪欲来的黄昏向身为白丁的老友刘十九(即刘轲)发出的共度雪夜良宵的邀请。主人自家新酿制的美酒上还漂浮着尚未及滤尽的些许绿色的小蚂蚁般的酒糟,一只烧得通红的红泥小土炉已经将小屋烘得暖意融融,面对窗外暮色中浓浓的雪意,轻轻地问老友一声:“来喝一杯怎麽样?”这样温馨舒适的环境和诚挚亲切的问候大概比美酒更让老朋友陶醉欣喜,“酒不醉人人自醉”也许说的就是这种充满人情味的使人如沐春风的宜人氛围罢?

这样自然流露出的真挚情谊也只会在互不计较俗套礼节、完全不理睬世态炎凉的知心好友之间存在。在这里,身为老百姓的刘十九没有为了巴结权贵而趋炎附势地向腰金袍紫的白居易折腰求见;身为高官的白居易也没有嫌弃穷朋友而对一介寒儒刘十九不理不睬。这里只有互相尊敬、互无所求的纯真的友情和温馨宜人、轻松自在的氛围。人若交友如此,真不枉过此生了!

据《世说新语》载,晋人王子遒雪夜兴起,想访老友戴安道,连夜乘小船到老友门前兴尽,不入老友门而返,王戴二人互不怪罪;据今人梁实秋的散文集《雅舍》载,他的老友来访,一言不发,只是喝茶抽烟,茶尽三碗,烟罄半听,起身就走,彼此亦互不怪罪。想来他们也是像白居易和刘十九那样的互不计较俗套礼节、完全不理睬世态炎凉的知心好友吧?他们之间的交往真是人生难得的赏心乐事,能有这样的莫逆之交的朋友真让人羡慕啊!

千载之后,白居易的这首朴实无华、不事雕凿但情真意切、温馨感人的小诗仍然温暖着人们的心。但愿我们也能够向知心老友轻轻地问一声:“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日暮苍山远”,“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苍

(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江南的冬景ppt)

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历来解释不同,主要分歧是在对“归”的理解上。一种意见认为“归”是诗人的来到,诗人在迷漫风雪中忽然找到投宿处,如“宾至如归”一般。另一种意见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关键是诗人的立足点在哪里。前者,诗人是在“白屋”外,在风雪途中;后者,诗人在“白屋”内,或前两句在屋外,后两句在屋内。

3、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万木经受不住严寒的侵袭,枝干将被摧折。梅树的孤根却吸取地下的暖气,恢复了生气。在前村的深雪里,昨夜有一枝梅花凌寒独开。它的幽香随风飘散,一只鸟儿惊异地看着这枝素艳的早梅。我想寄语梅花,如果明年按时开花,请先开到望春台来。

望春台:指京城,也有望春的含义。

齐已是乡下贫苦人家的孩子,从小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学习非常刻苦。几年后,能够吟诗作赋,被寺院长老发现,收进寺里作和尚。一年冬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雪,清晨齐已出去,被眼前的一片雪白吸引住了,突然前方的几只报春的蜡梅花引来了报春鸟围着梅花唱歌,齐已被这景色惊呆了,回寺后,马上写下了《早梅》这首诗。

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语言轻润平淡毫无浮艳之气,以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及素艳的风韵,创作了一种高远的境界寄托了自己的理想,意蕴深刻。

八、教后记

1.学生通过朗读,找出文中体现明朗情调的画面。

冬季春意图;寒郊散步图;冬雨农村图;江南雪景图;旱冬闲步图

2.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哪些比较?请找出并说说好处。

第一至四段,第六段,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对比。包括:

A.北国与江南的冬天的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北国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

B.江南冬天与秋天的比较,作者将江南的冬景比作北方的夏夜,写那种“明朗的情调”;

C.闽粤等地的冬天与作者所说的江南冬天的比较,作者将他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

D.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的比较,这和后文提到的散步形成呼应。

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

3.评论家认为郁达夫的写景散文充满了诗情画意,哪些文字能体现这个特点?谈谈你感受。 引用的诗词: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马上会来。

暮雨潇潇江上村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五彩的文字:

灰云 霜白 红叶 雪白的桕子 赭色的草 根边带绿意

青天碧落 白雨 淡墨背景 乌蓬小船 红黄的垂暮天

4.作者对江南雪有没有作实景描绘,为什么?

作者对雪景没有作实景的描绘,只是引了一些诗句,在品评诗句的时候写出了雪趣。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用意在于巧借诗句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虽则语句简省洗练,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丰富。

结合郁达夫的创作风格来谈,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景方法是作者审美情趣和景物特征相融合的结果,

是表现与再现的统一。郁达夫主张表现自我,认为小说是作者的“自叙传”。这种直接抒写性情的创作风格同样也体现在散文写作中,只是在散文里更注重表现与再现的结合。

因此,江南的冬景在郁达夫笔下,既是一种意境,也是一种情境。

5.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本文“形”是什么?神是什么?

“形”是五幅江南的冬景图,“神”是抒发了赞美、眷恋江南自然风物的真情,流露出清新明朗的心境。

6.文中的雨雪天气以及晴和的日子变换频繁,但读来没有生硬凑合的感觉,仍是浑然天成的一个整体,为什么?

明确:作者高超的构思已经将读者引导到了江南冬天的温润和煦之中。这是一种让人身心愉悦的情绪的散步。

7.理解文章中体现的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是什么?

明确:总结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江南的冬景》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

郁达夫是现代著名作家。早期浪漫派小说最主要的代表。主张接受新旧浪漫主义,宣称“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是千真万确的。郁达夫坦白率真,而又敏感内省愤世,故而他小说中的人物也都带有这种色彩。

郁达夫与郭沫若的散文有近似之处,相当篇幅是本人经历的袒露,只是郁达夫更为坦诚,更为直率,对此,郁达夫也袒然自承:“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传”,散文当然更是如此。确是景、情、意,都发挥到了极致,蕴蓄着“细、清、真”的诗意和一种明清两朝的名士氛围。

一.专题讲解:

本专题是“人与自然”这一向度,共分为有层次的三个板块:谛听天籁(自然纯美展示),感悟自然(人生感慨抒发),湖山沉思(生态忧患思考)。

二、导入课文

江南,人间天堂,仿佛大自然独自钟情于那里,安排下最美丽的景致。那里山水清丽,风光宜人。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真是说不尽的江南。但我们发现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的多数都是江南春景的动人的诗篇。那么江南的冬景又是如何呢?今天我们就随着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提早迈入江南的冬天。

三、作者简介:

四、整体感知

1.浏览全文

2.注意字音

3.既然是江南的冬景,那么郁达夫笔下的“江南”指哪些地方?

指江浙地区, 而不指中国极南地区闽粤地区。

4.江南的冬景有什么特点?运用什么手法?

明确: 特征:温润 晴暖 优美 明朗 对比

五、文本研读

1.第一至四段,第六段,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对比。包括:

A.北国与江南的冬天的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北国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

B.江南冬天与秋天的比较,作者将江南的冬景比作北方的夏夜,写那种“明朗的情调”;

C.闽粤等地的冬天与作者所说的江南冬天的比较,作者将他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

D.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的比较,这和后文提到的散步形成呼应。

总结:虽然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作者又是通过哪些景点来具体描写这些特征的呢?请把这些景色找出来。

明确:写了江南的植被,江南的雨,雪,无雨无雪时冬郊的闲步

过渡: 画家刘海粟曾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的确,充满诗情画意,这就是郁达夫写景散文的特点。文章中郁达夫郁达夫借助他丰富的想象,在不经意的点染间,一幅幅悠闲情调的江南风情画就呈现在我们面前。学生可以尝试给每幅画面命名。

学生可直接采用相关段落中的词语进行命名,也可以对段落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加以命名。,明确: 屋外曝背谈天图、午后冬郊图、寒村微雨图、江南雪景图、旱冬闲步图

2.选点突破,局部赏析

针对上述五幅画面,引导学生讨论哪一幅最精彩,并简要说明理由。教师就引导学生对午后郊游图、寒村微雨图以及江南雪景图。这三幅画面进行详细地赏析,赏析时要求学生针对每幅画面,回答教师提出的具有思维梯度的一组问题——

1、写了哪些景物 2、景物有何特点 3、作者感受如何

⑴午后冬郊图赏析

1、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2、景物特点:色彩浓艳亮丽,对比鲜明。

3、作者感受:和煦温暖,生机盎然。

这里描绘的是一幅充满生气的明丽的画面。在丰腴润泽的江南冬郊的青天碧落下,有白色的芦花,有红叶,有顶着白色乌桕籽的乌桕树,还有顶部赭色、根部带点绿意的小草。作者将充满生气的色彩点染到了画里,使整个画面明丽了起来,泛出了生气。这样的冬景使人自然而然的联想起雪莱的诗句。

本幅画面关于景物色彩对比特点的赏析比较重要,可补充下例: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赏析:丛柳滴翠,黄鹂和鸣,白鹭横空,青天如洗。黄绿交融,青白对比,有声有色,鲜明生动。面对美景,诗人心情恬静欢快,胸怀舒展开阔。

⑵寒村微雨图赏析

1、所写景物: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蓬茅屋酒客。

2、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

本幅画面的结尾引用唐五代诗人李涉的诗《井栏砂宿遇夜可客》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如今世上半是君。

《唐诗纪事》记载“涉尝过九江至皖口,遇盗,问“何人”,从者曰:李博士也,其豪酋曰:若是李涉博士,不用剽夺,久闻诗名,愿题一篇足矣。涉赠一绝云。”风高放火,月黑杀人,这似乎是“遇盗”的典型环境;而绿林豪客也个个都是草莽英雄,杀人如麻。但是在潇潇暮雨笼罩下一片静谧的江村,极富诗意,就连性格彪悍的绿林豪客,此时也变得温文尔雅。深夜造访的“绿林豪客” 与诗人谈论诗词,颇为风雅。朦胧悠远的意境、极其浓郁的诗意荡涤“绿林豪客”的心灵:原先的暴躁不安,如今已变成平淡冲和,这从一个侧面表现寒村微雨图迷人的魅力。

⑶江南雪景图赏析

郁达夫先生在描绘本幅画面时,并没有从正面去刻画,巧妙地化用了前人的诗句,借前人的诗句来表现江南雪景的意境。而诗句往往简洁洗练,意象丰富,所以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对诗句进行稀释还原。在学生想象还原的基础上,笔者对学生的想象进行了归纳整理,进而再现出江南雪景优美图景:

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森森,佳酿既陈,炉火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暖意融融。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叩门投宿。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

没有写景,可是优美的诗句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这幅图景里有色有声还有味!虽没有直接写景,而意境全出了。

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写法,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笔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旧诗,巧借诗句意境,以补散文里没有说尽的余意,没有抒发的情愫,并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文章在整个行文上显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时而使人沉浸在古典诗词点拨的意绪中,时而又将人带进优美的画境里,取得了“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效果。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赏析:

1、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

2、景物特点:色彩浓淡相宜,对比强烈。

3、作者感受: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⑷旱冬闲步图

前面写过散步了,这里又在写了,这正反映了郁达夫散文的与众不同:笔随意转,他让结构随着情走,随着意走,文章到此,我们已经不知不觉的进入了郁达夫营造的那种优美的氛围中去,他带着我们到江南进行了一次情绪上的散步。作者写到此,也抛开笔,到湖上散步去了。写景达到了“忘情忘我的

篇二:江南的冬景

课题:《江南的冬景》 (第一课时)

类别:中学语文 编号:

1

2

3

4

5

篇三:专题四 文本18江南的冬景

文本18 江南的冬景

文本导学

学习重点 1.通过诵读、品味、探究的方式感受江南美丽的冬景。2.鉴赏散文中的修辞手法运用。

1.读准字音 (1)单音字

①涮羊肉(shuàn) ②蛰居(zhé) ..③曝背谈天(pù) ④乌桕(jiù) ..⑤赭色(zhě) ⑥冬霖(lín) ..⑦远阜(fù) ⑧埠头(bù) ..⑨槎桠(cháyā) ⑩恣意(zì) ...?嘈杂(cáo) ?迷眩(xuàn) ..?翡翠(fěi) ?深邃(suì) ..(2)多音字

?衣?jiá??夹.?①夹

?夹层?jiā? ?.

??yùn??月晕.?②晕

?晕头转向?yūn??.

??下?ɡē?糊?mó??搁?模..

③搁?④模?

??搁不住?ɡé?模子?mú??.?.???jìn?花生米?bāo??有劲?剥..⑤劲?⑥剥?

?劲?敌?jìnɡ?剥削?bō???..

?意?lǜ??绿.?⑦绿 ?绿林?lù??.

2.理解词义

(1) (2)(3)恣意:任意,任性。

(4)(5)直截了当: (6)风和日暖:形容天气晴朗、温和。 3.选词填空 (1)肃杀·萧条

①寒冬虽未真正来临,秋风却已肃杀渐紧。

②美国股市的价格波动创下经济大萧条以来最大降幅,显示投资人信心回升,美股牛市或延续至第五个年头。

解析 二者都有“冷清”之意,但“肃杀”指严酷萧瑟的样子。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萧条”指寂寞冷落,毫无生气。也指经济衰微。前者程度比后者重。 (2)悠闲·闲适

①有了这群麻雀,在冬阳下,少则数只,多则成十上百,叽叽喳喳,在草垛上、麦垛上叫个不停,为靠在墙角晒太阳的村人增添了一份闲适心情。

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体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

解析 二者都有“清静而空闲”之意,但“悠闲”指闲适自得,多指人的生活态度;而“闲适”侧重指心情的安适,清闲安逸。

阅读全文,作者为我们描绘了“江南的冬景”的哪些图景?请用关键词语概括这些图景的特点。

答案

1.品读下面的句子,思考:三处“异”字分别传达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1)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

(2)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3)说起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予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 .答:

答案 (1)是说北国的冬天,人们躲在屋里的生活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此处是带着惊诧、欣赏和兴奋的心情。不过,它对于作者来说,只是一种新鲜的刺激,偶尔体验不同的生活是可以的,也是兴奋的,但这不是作者愿意恒久享受的生活。

(2)是说闽粤的冬天和暖原极和暖,可惜全无冬天的意趣,只能算是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这个“异”就几乎是带贬义了,言语之间流露出对这种不伦不类的气候特征的拒绝。 (3)中的“异”,则充满了对江南冬日气候的深深喜爱以及由衷的感恩。

2.作者依次写出的几幅江南冬景图,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变化?有人将第9段看作一个画面,并拟题为“旱冬闲步图”,你同意吗? 答:

答案 由实逐渐过渡到虚。不同意,作者并没有用过多笔墨来描写景物,与前文的描绘相比较,我们可以从表达方式上把它看作虚写,体现作者行文的变化艺术,摇曳生姿。 3.作者在文中反复说“到郊外走走”“闲步”“散步”“散散步”,他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

答案 ①散步,自由自在,与江南冬景悠闲意境一致,充分写出了江南冬景的迷人。②这“散步”应是心灵的散步:发现美好,感受色彩,享受自然。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看,作者也有借散步的方式排遣内心的苦闷。

4.文章结尾写道:“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去湖上散散步罢!”为什么不是“先搁下纸笔”再“拿起手杖”呢? 答:

答案 拿手杖在前,搁纸笔在后,表明当时可能是一只手拿起了手杖,另一只手还在写作,表现了作者外出散步的急切心情,充分写出了江南冬景的迷人、美不胜收;同时表现出作者

当时“欲放下又难以立即停下”的写作状态,由此写出作者更想去外面获得心灵慰藉。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赏析任务。

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

(1)画家刘海棠深有感触地说: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郁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请结合上面的文字谈谈你的理解。 答:

答案 作者对描写对象进行多角度的反复渲染,实现景物描写的绘画美。作者为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挥毫泼墨,借助想象的力量,在不经意的点染之间,一幅悠闲情调的水墨画就呈现在读者面前。郁达夫熟稔绘画的用色技巧,也能够较好地把握情绪的节奏,因而写景时,他善于运用五颜六色状物写景,把江南冬景情意浓浓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眼前。其中既有素描的工笔,又有浓淡适宜的写意,绘出的总是一幅幅情景交融的优美图画。 (2)请注意文段中加点的词和括号中的文字,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答:

答案 这些词语写出了作者作画的过程:先画什么再点什么,他仿佛在手把手地教我们作画,一切能想象到的景色在江南“微雨寒村图”里都可以画进去,末了还不忘再题上一首诗。整个过程,画足了这幅图画的画面美,且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2.第8段描绘的是江南雪景图。将它与下面的文字比较,看看它有哪些独特的妙处。 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淼淼,佳酿既陈,炉火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暖意融融。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景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叩门投宿。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 答:

答案 原文巧妙地引用了前人诗句来表现江南雪景的意境,分别对日暮、冬宵、深夜、早晨进行描写,却没有一句直接对雪景进行描写,化实为虚,以虚写实,简洁洗炼。引用诗文可使行文跌宕多姿:时而使人沉浸在古典诗词点拨的意绪中,时而又将人带进优美的画境中,取得“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效果。

学后自评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蛰居(zhé) 迷眩(xuàn) ..搁不住(ɡé) 月晕而风(yūn) ..B.劲敌(jìn) 埠头(bù) ..赭色(zhě) 恣意妄为(zì) ..C.冬霖(lín) 深邃(suì) ..涮羊肉(shuàn) 曝背谈天(pù) ..D.嘈杂(cáo) 暖和(he) ..剥花生(bāo) 绿林好汉(lǜ) ..答案 C

解析 A项“晕”读yùn。B项“劲”读jìnɡ。D项“和”读huo,“绿”读lù。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 A.脂粉 元霄 照相机 鸠占雀巢 B.蜇居暧炕乌篷船青天碧落 C.消遥白喉水蒸汽直接了当 D.清福胸襟一副画暮雨潇潇 答案 D

解析 A项霄—宵,雀—鹊。B项蜇—蛰,暧—暖。C项消—逍,汽—气,接—截。D项副—幅。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说起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________。 (2)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________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3)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________境界。 A.恩惠 愚劣 悠闲B.恩情 愚蠢 悠闲 C.恩情 愚劣 清闲D.恩惠 愚蠢 清闲 答案 A

解析 恩惠: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恩情:深厚的情义;恩惠。愚劣:愚蠢拙劣。愚蠢:愚笨,不聪明。悠闲:闲适自得。清闲:清静闲暇。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去湖上散散步罢!

篇四:江南的冬景

江南的冬景

一、【新情境·激趣入题】

郁达夫有一次请一位在军界做事 的朋友到饭馆吃。饭毕,饭馆侍者到他们饭桌边收费,他就从鞋 垫底下拍出几张钞票交给他。朋友看他从脚板底下鞋子里取钱出来,慎惑不解,他告知:曾经因为 没钱的日子害苦了我,现在有了钱,我要把它踩在脚底下,叫它永远不得翻身。

有一次,郁达夫应邀演讲文艺创作,他上台在黑板上写了“快短 命”三个大字。 台下的听众都觉得很奇怪,他接着说:“本人今天要讲的题目是 《文艺创作的基本概念》,黑板上的三个字就是要诀,“快”就 是痛快;“短”就是精简扼要;“命”就是不离命题。演讲和作 文一样,也不可以说得天花乱坠,离题太远,完了。” 郁达夫从在黑板上写那三个字到说完话的时间,总共用了不到2分 钟, 正合乎他所说的三原则--“快短命”。

国画大师刘海粟曾经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的山水,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 刘海粟先生对郁达夫先生的游记作出了很高的评价。此言确实不谬,郁先生的游记散文历来脍炙人口,在其文学作品中成就极高。其主要代表作有《故都的秋》《钓台的春昼》以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江南的冬景》。

二、【新知识·导学探究】

【新知导学】

1、走近作者:

郁达夫,名文,字达夫,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他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1938年底,郁达夫应邀赴新加坡办报并从事宣传抗日救亡,星洲沦陷后流亡至苏门答腊,因精通日语被迫做过日军翻译,其间利用职务之便暗暗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1945年8月29日,被日本宪兵残酷杀害,终年四十九岁。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江南的冬景》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该文创作于1935年,是郁达夫南迁杭州之后写下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6年1月1日《文学》第6卷第1号,收于良友出版公司1936年版的散文集《闲书》。

2、了解背景:

郁达夫自1933年4月移居杭州后,郁达夫花了很多时间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写下了大量山水游记和诗词。1935年12月,作者以饱含赞美的笔触,写下了本文。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涮羊肉(1)剥花生米(2)蛰居(3) 曝背(4 )闽粤(5 ) ....赭色(6 ) 远阜(7) 湖沼(8 ) 槎桠(9)恣意( 10 ) ..

乌桕(11) 给予(12 )泊船( 13 ) 湖泊(14 ) 月晕( 15 ) ...

4、识别下列形近字

惊zh?(16 ) 海 zh?(17 ) xuàn(18)染 寒xuān(19) xuān(20)哗 丰yú(21) 须yú(22) 阿yú(23) 雄hún(24) 打hùn(25)

5、词语辨析

①引诱 诱惑(26)

②景况 景遇(27)

③悠闲 清闲(28) 答案(1)shuān (2) bāo (3) zh? (4) pù (5) mǐn yua (6)zhě (7)fù (8) zhǎo (9)chá yā (10)zì (11)jiù (12) jǐ yǔ (13) bó (14) pō (15)yùn (16)蛰 (17)蜇 (18)渲 (19)暄 (20)喧 (21)腴 (22)臾

(23)谀 (24)浑 (25)诨 (26)引诱侧重于诱骗,使对方上当或干坏事,走上邪路;诱惑侧重于迷惑,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27)景况着重于家庭生活的各种情况、境况。景遇着重于遭遇、经济情况,多指人的经济遭遇。(28)悠闲指闲适自得;清闲指清静闲适。前者更强调精神上的愉悦。

【问题探究】

(1)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多方面的比较。请在横线上用最概括的语言分别填写出比较的内容。通过这些比较,作者写出了江南冬景的哪些重要特征?

a、北国冬天与江南冬天的比较:

北国冬天:

江南冬天:

b、江南秋天与江南冬天的比较:

江南秋天:

江南冬天:

c、北方夏夜与江南冬天的比较

北方夏夜:

江南冬天:

d、闽粤地区与江南地区冬天的比较

闽粤冬天:

江南冬天:

e、德国寒郊散步与江南寒郊散步的比较:

德国寒郊散步:

江南寒郊散步:

分析

北国与江南的冬天:突出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北国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

江南的冬天与秋天:作者将江南的冬景比作北方的夏夜,写那种“明朗的情调” 。

闽粤等地的冬天与江南的冬天:作者将他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 。 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这和后文提到的散步形成呼应,突出了江南冬日里散步的惬意悠闲,逍遥自在。

(2)文中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江南的冬天的五幅图画,请选用文中的词语加以概括,为每幅画拟一个小标题,并用文中关键词语每幅画面的特征及作者流露的情感。

体现着“民情”,他能很好地传达“情与景的交融”,浓化文章的人文气息。本文作了如下民俗描写:“凡在北国过过冬的人总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这些民俗描写有何作用?

分析本段文字用北国之冬对比写出了江南之冬的特点:(1)树叶不至于脱尽(2)寒风吹得时间短(3)地温高,有鸟雀的欢叫(4)老人和孩子不必躲在屋里过冬,可以在屋外隙地曝背谈天,突出了江南冬景的可爱。郁达夫善于将自然景物描写和民俗描写结合起来,用简约的语言勾勒出富有人文气息的情景,将不同品质的美烘托出来,因而舒缓有致,柔和淡雅,引人入胜。

三、【新思维·名师讲堂】

知识点1:散文中引用名人诗句的表达作用。

【思维导图】

【教材点拨】作者为了从不同的角度来展现江南冬景,引用了不少诗句,这些诗句的运用,使文章在主旨的体现和文学趣味上大有作用。如:“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这是英国诗人雪莱《西风颂》中的诗句,引用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冬日山野的蓬勃生机。“暮雨潇潇江上村”是唐五代李涉的《井栏砂宿遇夜客》中的诗句,是为了体现人在江南雨日“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的豁达胸怀,突出江南冬景的迷人。

以第7、8段为例简要分析其作用: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

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村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本段在描写雪景时,引用了一些诗句,体会这些诗句的作用。

解析:郁达夫先生在描绘本幅画面时,

并没有从正面去刻画,巧妙地化用了前人的诗句,借前人的诗句来表现江南雪景的意境。而诗句往往简洁洗练,意象丰富,所以需要引导学生

运用想象对诗句进行稀释还原。

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森森,佳酿既陈,炉火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暖意融融。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叩门投宿。

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

巧引前人诗句,以补散文没有说尽的余意、尚未抒发之情愫,使文章在行文上跌宕多姿:时而使人沉浸在古典诗词点拨的意绪中,时而又将人带进优美的画境里,取得了“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效果。

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写出了雪趣,体现了江南雪景的美丽,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典题例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墓碑后面的字

鲍尔吉·原野

(1)在额尔古纳的野地,我见到一块特殊的墓碑。

(2)树叶散落乡路,被马车轧进泥里。枝条裸露着胳膊,如同雨水中赶路的精疲力尽的女人。这儿的秋天比别处更疲惫。行路中,我被一丛野果吸引,桔色的颗粒一串串挂在树上,像用眼睛瞪人。我摘下一串看,正想能不能尝尝,脚下差点被绊倒。

(3)——一块墓碑,埋在灌木和荒草间,后边是矮坟。碑文写道:刘素莲之墓。

(4)荒地之间,遇到坟茔。我想不应抽身而走,坐一会儿也好。这就像边地旅行,见对面来人打招呼一样。坐下,不经意间,看到水泥制的石碑后面还有一行字:

妈妈我想……

(5)“想”字下面被土埋住,扒开土,是一个“你”字。这个字被埋在雨水冲下的土里。

(6)我伸手摸了摸,字是用小学生涂改液写的。字大,歪歪扭扭,如奔跑、踉跄、摔倒。写字的人也像小学生。

(7)我转过头看碑正面,死者生卒年代为1966—1995。碑后写字的人该是她的孩子。

(8)这么一想,心里不平静,仿佛孩子的哀伤要由我来担当。她是怎么死的?她死的时候孩子多大?我想,她如果死于分娩,孩子也没什么大的悲伤,但不像这个人的情况。孩子分明和母亲度过了许多日夜。母亲故去,他在夜晚睡不着的时候,特别在黄昏——人在一天中情绪最脆弱的时候,常常想到母亲。

(9)儿时,妈妈不在身边,我特别害怕呼啸的风声,和树梢夹缠,一阵阵起伏不定;害怕不停歇的夜雨;害怕敲门声、狗吠和照明弹——那时老有人放照明弹。

(10)现在这个孩子比我害怕和忧伤的事情会更多。我和母亲仍然生活在一起,他的母亲远行了。在节日,在有成绩和挨欺负的时候,或者不一定什么时候的时候,他都要想起母亲。我仿佛看到一双儿童的眼睛,泪水沿着眼眶蓄积,满满的,顺眼角流下。他独自一人来到这里,写下:

——妈妈我想你

(11)“你”字被土埋住了,让人心惊。的确,“你”被黄土永远埋在这里,这是他家人早已知道却谁都无奈的事情。

(12)我想的是,这几个字力量多么大,把一个人身上的劲儿都卸掉了,对我来说,仿佛如此。

(13)人常说,颜真卿《祭侄稿》字含血泪,说书法家心境和艺境相合之时的惊心动魄。还说司马迁、方苞的文字含恨如石。墓碑后面的这句话,其孤兀也足以把人打倒。

(14)如今词语泛滥,换句话是到了一个不尊重语文的时代。人们在使用汉字——不需要交费、不需要限制——的资源时,尽量挥霍、歪曲、作假,这在网上和官样文章中随处可见。中国没有《法兰西语言文字法》那样具有刑事约束力的法律,可以不尊重语言的尊贵、纯洁、源流和规范。套用“物欲横流”这句话,如今是“乱话横流”,不真诚、不优美的文字像污水一样在下水道畅行。

(15)然而尊重文字的人还在,视它为心声,写字的时候会流泪。刘素莲的孩子正是流着泪一笔一笔写下这五个字。有人这么写字,是汉字的福气。

(16)一位身居海外的中国诗人说:“不知为什么,我一看到?沧海?、?中秋?这些汉字就想流泪。”为词语流泪,说明他的血液曾经融化过汉字当中芳香高贵的成分。

(17)大树在风中呼号,我走进邻近的村子,牧草一堆一堆金黄。农妇直起腰,看我进入哪一家投宿。我想的是,文字和周围的山川草木一样,因为真实而有力量。它们结结实实地钻进人的心里,做个窝呆下去,像墓碑后面那几个字。

(2009年5月8日16 版《人民日报》)

文中提到颜真卿的《祭侄稿》和司马迁、方苞的文字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① 引用材料衬托出孩子对母亲的思念字含血泪、含恨如石。②说明只要发自真情,就能达到心境和意境结合,从而惊心动魄。

【考点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书窗上的那轮明月

假如能透过书窗窥见古人窗前的那轮明月,精明的现代人才算拥有完整意义上的聪明。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比滋养心智更需要的?

现代城市里的楼房越高,离月亮的距离越远。都市的灯光早已把明月挤压为昏黄的一片,明月照样从海上升起,但共此时的都市蜗居里,投射过来的只是高楼斑驳的影子。如果有几片月光挤进霓虹灯光、白炽灯光留出的缝隙,也如受污染的水;汽车笛声、影视音响、电话铃声,将月光搅得更加浑浊,不留下一小片安静,来安放一张书桌。偌大的城市,月光和书很难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

门是生活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都市的天空被高楼割裂了,明月也难以进出喧嚣都市人动荡的心灵。即使是在闭门索居的日子,有几个人能端坐书窗前,让月光布满内心空间?何况天上的那轮明月,只徘徊在都市边缘,在城里办理不到一份“暂住证”。

钱钟书先生说: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现代都市人进出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门,却极少去拥有一框用以心灵眺望的窗子,更无闲人闲读书的闲情

篇五:《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曾经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词中毛泽东把北国风光写得那么的壮丽多姿,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那么南国的冬天又是什么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郁达夫笔下的“江南的冬景”吧。 (板书标题)

二、整体感知

(一)浏览课文;正音;作者介绍;解题

1.正音

煊羊肉(xuān) 蛰居(zhé) 乌桕(jiù) 赭色(zhě) 槎桠(chá yā) 给予(jǐ yǔ) 剥花生米(bāo) 剥削(bō) 拿出纱衫来着(zhuó) 用不着(zháo) 夹衣(jiá) 夹克(jiā) 泊船(bó) 湖泊(pō) 月晕(yùn) 晕头转向(yūn) 搁笔(gē) 搁不住(gé)

2.介绍作者

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1921年6月,与成仿吾、郭沫若等成立创造社。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影响很大。1930年3月,成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员。1937年后积极参加抗日活动,1945年被日本宪兵杀害。散文以游记著称。

3.郁达夫笔下的“江南”指哪些地方?

对江南有明确的区域界定。

长江以南的江浙一带,除闽粤那些极南的气候异状之外的江南。

(二)江南的冬景给郁达夫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江南的冬景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三)作者所描写的这些江南冬景仿佛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他为我们展现了几幅画面?请试着为它们命名。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时间为3分钟。讨论过后,请2—3个小组代表回答,之后全班确定最佳答案。

之后教师也给出自己的命名:

曝背谈天图(第2段)

冬郊植被图(第5段)

寒村微雨图(第7段)

江南雪景图(第8段)

旱冬闲步图(第9段)

三、品味赏析

先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思考:每幅图画描写了哪些景物?总体特征是什么?运用了何种手法?作者的感受如何?

(一)屋外曝背谈天

1.听朗读

2.简要描绘一下这幅画面?

天气并不寒冷,屋外空地里的那老翁小孩,也许是祖孙俩,正逗玩得高兴,远处的白霜还没有全化去,一副和乐融融的气氛弥漫在画面里。如此晴暖和煦的冬天,确实可爱。

3.所写景物特点:

这幅图作者重点并不是在于冬景,而是在于冬景下其乐融融的老翁小孩曝背谈天的场景,也让人想起了小时候在农村乡下与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一起玩乐的温馨场景,这样就抓住了这幅图的重点就是“可爱”。

(三)午后冬郊图

1.所写之景:

白色的芦花、红叶、顶着白色桕子的乌桕树,赭色、根部带点绿意的小草

2.景物特点:

色彩亮丽、蕴含生机(明丽而有生机)

3.作者感受:

寒郊散步,是江南的冬日给予的特异的恩惠。

4.手法:

巧用色彩(善于着色)

(四)寒村微雨图

1.所写景物:

小桥、流水、三五人家、远阜 、杂树、白雨、乌篷小船、酒客 、昏灯

2.景物特点:

恬淡幽静、淡雅朦胧

3.作者感受:

悠闲、胸襟洒脱

4.手法

想象(因情造景)

作者借助想象的力量,浓淡适宜的点染,绘出了一幅情调悠闲的水墨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五)江南雪景图

1.所写景物:

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早梅怒放 2景物特点:

高雅、宁静

3.作者感受:

闲适

4.手法

巧借诗句,避实就虚,引人想象,意境全出

(1) “绿林客”出自李涉的 《井栏砂宿遇夜客》

井栏砂宿遇夜客 李涉

暮雨潇潇江上村, 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 世上如今半是君。

关于这首诗,《唐诗纪事》上有一则饶有趣味的记载:“涉尝过九江,至皖口(在今安庆市,皖水入长江的渡口),遇盗,问:‘何人?’从者曰:‘李博士(涉曾任太学博士)也。’其豪酋曰:‘若是李涉博士,不用剽夺,久闻诗名,愿题一篇足矣。’涉赠一绝云。”

(2)“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引用自白居易的《问刘十九》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新酿的米酒泛起绿色的泡沫,小火炉吐露着红色的火焰,在天空彤云密布大雪即将来临的时侯,我希望我的朋友能来和我共同把酒话古今。写出了生活的悠闲,友情的深厚。

(3)“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引用刘长卿的《自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自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苍茫的山峰看来是那么的遥远,柴门内的狗不停地叫着,似乎是在欢迎那风雪夜中归来的人。天寒地冻,远山苍茫,显露出一股凄清、寂寥的韵味。在一片寂静中,突听犬吠声声,仿佛是死寂中乍见活泼生机,倍觉亲切、温暖。

(4)“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引用自齐己的《早梅》

早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写出了雪后冬晨的惊喜

(六)旱冬闲步图

1.景物及特点:

晴空高爽、日光洋溢

2.作者感受:快活逍遥

(七)总结归纳

感受过各幅画面过活,用一个最能代表画面特点的词归纳一下每一幅画。

曝背谈天图(可爱)江

景 冬郊植被图(生气) 寒村微雨图(悠闲) 江南雪景图(宁静)

旱冬闲步图(逍遥)

四、探究提升

(一)闲适背后的郁达夫

1.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有过这样的论述,“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我们可以联想到在《我心归去》中也有这样的批注。舒伯特的歌曲或许在歌颂宫廷和爱情,但是韩少功在异国他乡听到舒伯特的歌曲,却能够想起“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这都是因为他有着一颗热切的归去之心。所以“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可爱、迷人、美丽的江南的冬景(明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郁达夫的心境是怎样的?

明确:闲适(悠闲、快活、逍遥皆可)

2.通过阅读郁达夫的文章,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江南的冬景,我们不止进行了视觉上的观赏,也进行了一场心灵的散步,感受到了生活的满足。可以说,在这篇文章中的郁达夫是闲适的,是快活的,是逍遥的,但是在惬意舒适的背后,我们是否能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郁达夫呢?(PPT展示同时期的作品)

“恶人的世界,塞尽了我的去路。”

“碰壁,碰壁,再碰壁!”

“愁来无路,拿起笔来写写,只好写些愤世疾邪,怨天骂地的牢骚,放几句破坏一切,打倒一切的狂呓。越是这样,越是找不到出路。越找不到出路,越想破坏,越想反抗。”

“烽火满天殍满地,儒生何处可逃秦。”

“朝市而今虽不是秦,但杭州一隅,也绝不是世外的桃源。”

这几段文字与《江南的冬景》相比,作者的心境有什么不同? 明朗(文眼)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