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学生作文教学高效课堂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5:31:46 字数作文
学生作文教学高效课堂字数作文

篇一:如何实现作文教学的高效课堂

如何实现作文教学的高效课堂

写作是一个逐渐领悟的东西,有时甚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写作必须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去感、去悟、去闯、去创。就像学游泳,必须先把学生推下大江大海,哪怕呛几口水,游去就是了;就像演员,要紧地是务必去登舞台:成功失败浑不怕,好坏皆在进行中。 关键词:作文教学 高效课堂 深入生活 练笔

走出作文课“应试教育”的泥沼。先让我们走进校园,深入课堂,看看“应试教育”在作文课教学中的种种表现吧:①只盯“指挥棒”不练基本功的教学目的。②本末倒置以考代练的训练模式。③猜题押宝投机取巧的教学心理。④“惰性”当头的教风学风。⑤以迎合阅卷人好恶为宗旨的歪道文风。

作文课应试教学的弊端还可以历数许多许多。走出这一泥沼,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一、请“导演”务必把“演员”推上台

在作文课的教与学中,说到底,教师只是一个导演,一个镜头之外的局内人。“戏”演得好坏,归根结底还得看学生。写作本领的获得,尤其不同于其他知识的掌握。其他知识具有固定性或唯一性。一个字,一个词,音、形、义掌握了,就是掌握了;一种文学常识,一个语法知识点,弄懂了,就是弄懂了。而写作就有所不同,它主要表现在能力上。写作,不仅存在一个技巧问题,尤其还有一个与修养、阅历、情操有关的人文水平问题。因此,教写作,就不像教其他知识那样:懂了么?懂了。会了么?会了。那好,写去吧!如此教学,还是写不出。写作是一个逐渐领悟的东西,有时甚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写作必须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去感、去悟、去闯、去创。就像学游泳,必须先把学生推下大江大海,哪怕呛几口水,游去就是了;就像演员,要紧地是务必去登舞台:成功失败浑不怕,好坏皆在进行中。

二、如何实现中学作文课高效教学

1.教师要当好写作的领头雁。古人云:“以己昏昏,焉能使人昭昭”。教作文,必须自己会作文;要学生写,必须自己会写、先写。这就像游泳教练教游泳:仰泳、蛙泳、自由泳??你当教练的必须样样拿得起、放得下。这样做一是让学生信服,二是让学生有所遵循。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长于写作的老师必然会带出一茬茬长于写作的弟子。当然,当好写作的领头雁,并不是要求教师以“写”代教。恰恰相反,教师最先通过“深入虎穴”获得“虎子”,从而在具体地感受写作的甘苦中,把握寻找教与学的捷径,使作文教学“活”起来。

2.从训练听、说、读、观察、思考入手,养成天天记、天天写的习惯。据教育心理学分析,学生的写作冲动,首先来自“听、说、读、观察、思考”诸因素,这些因素的萌发与形成,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写作能力的萌发和形成。具体地说,“听、读、观察”就是训练对世界的感知能力,使学生能够把生活中的那些生动、形象、深刻、真知的东西一下抓住,这就是材料。而“说与思考”的训练又是培养运用内部语言进行整理、加工直至运用口头语言给以初步表达的能力,进而为书面写作蓄势。在此基础上再去养成天天记、天天写的习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写作能力。下大气力抓基础,还要务必抓好“炼字、炼词、写句、写段、完意”的训练,反复抓,不懈地抓。慢,恰恰是最快的。

3.变教师命题为学生“找题”。在作文时,教师不再规定具体的题目,而是只指定作文范围、题材和体裁。具体的题目,由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定范围自己去“找”,以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思考余地和独立创造的空间。写作是对生活的能动反映,是一个一步一步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的认识实践过程。好的文章,总是先从大量的原始生活中

(也可从文字材料中)寻得素材,再从素材中发现生动深刻的东西,然后形成观点(主张或形象),最后确定题目。只有经过这样的大量地反复不懈地训练,学生才能形成真正的写作能力(当然也包括以更高的起点审视题目统摄材料的能力)。相反,单纯的命题作文训练不仅违背了认识规律,同时必然造成学生作文的空洞、做假、拼凑,甚至文不对题的普遍弊病,将写作引向死胡同。

4.改教师评改为学生自我评改。多年来,中学作文教学都是学生写作老师改评,这几乎成了天经地义的法规。据调查,绝大多数学校对教师的作文批改都作了具体而又细致的规定。不仅规定了每学期至少批改多少次、多少篇、还规定了所谓“全批全改”的细则,似乎批改得愈多,教学成绩就愈大。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费力不讨好”。近几年来,不少致力于改革的老师摸索出了一套“以点评为主,主要让学生自我评改”的新路子,实在可喜可贺。其做法有四:一是表扬为主法;二是重点研讨法;三是学生互评法;四是自我批改法。总之让学生自己在写作和讲评中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自觉地主动地去改掉不足。当然,这绝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应多从宏观上去把握、调控、引导,多做评选、启发、鼓劲等方面的工作。

三、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练笔

深入生活,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成立课外写作兴趣小组。做法有二:一是教师组织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读写训练;二是由学生自己组织小型“文学社”、“写作社”,利用节假日、星期天开展活动,教师适时地请当地或外地作家来讲学、辅导,以开阔眼界,拓宽写作思路。

2.开展多渠道写作练习。如举办人人参加的自写自编的手抄《班级日报》活动,一学期下来,每生可以轮办2~3次;又如开展课前10分钟演讲活动;再如,定期办好黑板报、学生优秀作文展示栏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会极为有利地促进学生练笔。

3.走出校门,丰富自己。提倡学生深入工厂、农村、商店去了解社会。过去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个“行万里路”就是:一要感知祖国的大好河山,二要感知五彩缤纷的社会。这就是积累――材料的积累、形象的积累、思想的积累、写作思路的积累。这会对学生的写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4.有计划、有选择地组织学生接触各种传媒。订报刊,看电视,听收音机,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讨论,以培养学生的鉴赏、思辨能力。

5.有组织地开展和参加写作评比活动。每学期以学校或年级为单位搞一两次作文比赛,评出等级并给以适当奖励。有条件的还可参加一些县、市、省甚至全国级的作文竞赛活动,以此来检验促进自己。

转载,仅供参考,祝你愉快,满意请采纳。写作是一个逐渐领悟的东西,有时甚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写作必须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去感、去悟、去闯、去创。就像学游泳,必须先把学生推下大江大海,哪怕呛几口水,游去就是了;就像演员,要紧地是务必去登舞台:成功失败浑不怕,好坏皆在进行中。

关键词:作文教学 高效课堂 深入生活 练笔

走出作文课“应试教育”的泥沼。先让我们走进校园,深入课堂,看看“应试教育”在作文课教学中的种种表现吧:①只盯“指挥棒”不练基本功的教学目的。②本末倒置以考代练的训练模式。③猜题押宝投机取巧的教学心理。④“惰性”当头的教风学风。⑤以迎合阅卷人好恶为宗旨的歪道文风。

作文课应试教学的弊端还可以历数许多许多。走出这一泥沼,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一、请“导演”务必把“演员”推上台

在作文课的教与学中,说到底,教师只是一个导演,一个镜头之外的局内人。“戏”演得好坏,归根结底还得看学生。写作本领的获得,尤其不同于其他知识的掌握。其他知识具有固定性或唯一性。一个字,一个词,音、形、义掌握了,就是掌握了;一种文学常识,一个语法知识点,弄懂了,就是弄懂了。而写作就有所不同,它主要表现在能力上。写作,不仅存在一个技巧问题,尤其还有一个与修养、阅历、情操有关的人文水平问题。因此,教写作,就不像教其他知识那样:懂了么?懂了。会了么?会了。那好,写去吧!如此教学,还是写不出。写作是一个逐渐领悟的东西,有时甚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写作必须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去感、去悟、去闯、去创。就像学游泳,必须先把学生推下大江大海,哪怕呛几口水,游去就是了;就像演员,要紧地是务必去登舞台:成功失败浑不怕,好坏皆在进行中。

二、如何实现中学作文课高效教学

1.教师要当好写作的领头雁。古人云:“以己昏昏,焉能使人昭昭”。教作文,必须自己会作文;要学生写,必须自己会写、先写。这就像游泳教练教游泳:仰泳、蛙泳、自由泳??你当教练的必须样样拿得起、放得下。这样做一是让学生信服,二是让学生有所遵循。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长于写作的老师必然会带出一茬茬长于写作的弟子。当然,当好写作的领头雁,并不是要求教师以“写”代教。恰恰相反,教师最先通过“深入虎穴”获得“虎子”,从而在具体地感受写作的甘苦中,把握寻找教与学的捷径,使作文教学“活”起来。

2.从训练听、说、读、观察、思考入手,养成天天记、天天写的习惯。据教育心理学分析,学生的写作冲动,首先来自“听、说、读、观察、思考”诸因素,这些因素的萌发与形成,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写作能(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学生作文教学高效课堂)力的萌发和形成。具体地说,“听、读、观察”就是训练对世界的感知能力,使学生能够把生活中的那些生动、形象、深刻、真知的东西一下抓住,这就是材料。而“说与思考”的训练又是培养运用内部语言进行整理、加工直至运用口头语言给以初步表达的能力,进而为书面写作蓄势。在此基础上再去养成天天记、天天写的习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写作能力。下大气力抓基础,还要务必抓好“炼字、炼词、写句、写段、完意”的训练,反复抓,不懈地抓。慢,恰恰是最快的。

3.变教师命题为学生“找题”。在作文时,教师不再规定具体的题目,而是只指定作文范围、题材和体裁。具体的题目,由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定范围自己去“找”,以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思考余地和独立创造的空间。写作是对生活的能动反映,是一个一步一步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的认识实践过程。好的文章,总是先从大量的原始生活中(也可从文字材料中)寻得素材,再从素材中发现生动深刻的东西,然后形成观点(主张或形象),最后确定题目。只有经过这样的大量地反复不懈地训练,学生才能形成真正的写作能力(当然也包括以更高的起点审视题目统摄材料的能力)。相反,单纯的命题作文训练不仅违背了认识规律,同时必然造成学生作文的空洞、做假、拼凑,甚至文不对题的普遍弊病,将写作引向死胡同。

4.改教师评改为学生自我评改。多年来,中学作文教学都是学生写作老师改评,这几乎成了天经地义的法规。据调查,绝大多数学校对教师的作文批改都作了具体而又细致的规定。不仅规定了每学期至少批改多少次、多少篇、还规定了所谓“全批全改”的细则,似乎批改得愈多,教学成绩就愈大。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费力不讨好”。近几年来,不少致力于改革的老师摸索出了一套“以点评为主,主要让学生自我评改”的新路子,实在可喜可贺。其做法有四:一是表扬为主法;二是重点研讨法;三是学生互评法;四是自我批改法。总之让学生

自己在写作和讲评中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自觉地主动地去改掉不足。当然,这绝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应多从宏观上去把握、调控、引导,多做评选、启发、鼓劲等方面的工作。

三、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练笔

深入生活,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成立课外写作兴趣小组。做法有二:一是教师组织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读写训练;二是由学生自己组织小型“文学社”、“写作社”,利用节假日、星期天开展活动,教师适时地请当地或外地作家来讲学、辅导,以开阔眼界,拓宽写作思路。

2.开展多渠道写作练习。如举办人人参加的自写自编的手抄《班级日报》活动,一学期下来,每生可以轮办2~3次;又如开展课前10分钟演讲活动;再如,定期办好黑板报、学生优秀作文展示栏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会极为有利地促进学生练笔。

3.走出校门,丰富自己。提倡学生深入工厂、农村、商店去了解社会。过去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个“行万里路”就是:一要感知祖国的大好河山,二要感知五彩缤纷的社会。这就是积累――材料的积累、形象的积累、思想的积累、写作思路的积累。这会对学生的写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4.有计划、有选择地组织学生接触各种传媒。订报刊,看电视,听收音机,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讨论,以培养学生的鉴赏、思辨能力。

5.有组织地开展和参加写作评比活动。每学期以学校或年级为单位搞一两次作文比赛,评出等级并给以适当奖励。有条件的还可参加一些县、市、省甚至全国级的作文竞赛活动,以此来检验促进自己。

转载,仅供参考,祝你愉快,满意请采纳。写作是一个逐渐领悟的东西,有时甚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写作必须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去感、去悟、去闯、去创。就像学游泳,必须先把学生推下大江大海,哪怕呛几口水,游去就是了;就像演员,要紧地是务必去登舞台:成功失败浑不怕,好坏皆在进行中。

关键词:作文教学 高效课堂 深入生活 练笔

走出作文课“应试教育”的泥沼。先让我们走进校园,深入课堂,看看“应试教育”在作文课教学中的种种表现吧:①只盯“指挥棒”不练基本功的教学目的。②本末倒置以考代练的训练模式。③猜题押宝投机取巧的教学心理。④“惰性”当头的教风学风。⑤以迎合阅卷人好恶为宗旨的歪道文风。

作文课应试教学的弊端还可以历数许多许多。走出这一泥沼,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一、请“导演”务必把“演员”推上台

在作文课的教与学中,说到底,教师只是一个导演,一个镜头之外的局内人。“戏”演得好坏,归根结底还得看学生。写作本领的获得,尤其不同于其他知识的掌握。其他知识具有固定性或唯一性。一个字,一个词,音、形、义掌握了,就是掌握了;一种文学常识,一个语法知识点,弄懂了,就是弄懂了。而写作就有所不同,它主要表现在能力上。写作,不仅存在一个技巧问题,尤其还有一个与修养、阅历、情操有关的人文水平问题。因此,教写作,就不像教其他知识那样:懂了么?懂了。会了么?会了。那好,写去吧!如此教学,还是写不出。写作是一个逐渐领悟的东西,有时甚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写作必须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去感、去悟、去闯、去创。就像学游泳,必须先把学生推下大江大海,哪怕呛几口水,游去就是了;就像演员,要紧地

是务必去登舞台:成功失败浑不怕,好坏皆在进行中。

二、如何实现中学作文课高效教学

1.教师要当好写作的领头雁。古人云:“以己昏昏,焉能使人昭昭”。教作文,必须自己会作文;要学生写,必须自己会写、先写。这就像游泳教练教游泳:仰泳、蛙泳、自由泳??你当教练的必须样样拿得起、放得下。这样做一是让学生信服,二是让学生有所遵循。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长于写作的老师必然会带出一茬茬长于写作的弟子。当然,当好写作的领头雁,并不是要求教师以“写”代教。恰恰相反,教师最先通过“深入虎穴”获得“虎子”,从而在具体地感受写作的甘苦中,把握寻找教与学的捷径,使作文教学“活”起来。

2.从训练听、说、读、观察、思考入手,养成天天记、天天写的习惯。据教育心理学分析,学生的写作冲动,首先来自“听、说、读、观察、思考”诸因素,这些因素的萌发与形成,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写作能力的萌发和形成。具体地说,“听、读、观察”就是训练对世界的感知能力,使学生能够把生活中的那些生动、形象、深刻、真知的东西一下抓住,这就是材料。而“说与思考”的训练又是培养运用内部语言进行整理、加工直至运用口头语言给以初步表达的能力,进而为书面写作蓄势。在此基础上再去养成天天记、天天写的习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写作能力。下大气力抓基础,还要务必抓好“炼字、炼词、写句、写段、完意”的训练,反复抓,不懈地抓。慢,恰恰是最快的。

3.变教师命题为学生“找题”。在作文时,教师不再规定具体的题目,而是只指定作文范围、题材和体裁。具体的题目,由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定范围自己去“找”,以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思考余地和独立创造的空间。写作是对生活的能动反映,是一个一步一步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的认识实践过程。好的文章,总是先从大量的原始生活中(也可从文字材料中)寻得素材,再从素材中发现生动深刻的东西,然后形成观点(主张或形象),最后确定题目。只有经过这样的大量地反复不懈地训练,学生才能形成真正的写作能力(当然也包括以更高的起点审视题目统摄材料的能力)。相反,单纯的命题作文训练不仅违背了认识规律,同时必然造成学生作文的空洞、做假、拼凑,甚至文不对题的普遍弊病,将写作引向死胡同。

4.改教师评改为学生自我评改。多年来,中学作文教学都是学生写作老师改评,这几乎成了天经地义的法规。据调查,绝大多数学校对教师的作文批改都作了具体而又细致的规定。不仅规定了每学期至少批改多少次、多少篇、还规定了所谓“全批全改”的细则,似乎批改得愈多,教学成绩就愈大。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费力不讨好”。近几年来,不少致力于改革的老师摸索出了一套“以点评为主,主要让学生自我评改”的新路子,实在可喜可贺。其做法有四:一是表扬为主法;二是重点研讨法;三是学生互评法;四是自我批改法。总之让学生自己在写作和讲评中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自觉地主动地去改掉不足。当然,这绝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应多从宏观上去把握、调控、引导,多做评选、启发、鼓劲等方面的工作。

三、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练笔

深入生活,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成立课外写作兴趣小组。做法有二:一是教师组织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读写训练;二是由学生自己组织小型“文学社”、“写作社”,利用节假日、星期天开展活动,教师适时地请当地或外地作家来讲学、辅导,以开阔眼界,拓宽写作思路。

2.开展多渠道写作练习。如举办人人参加的自写自编的手抄《班级日报》活动,一学期下

篇二:如何打造小学作文教学高效课堂

如何打造小学作文教学高效课堂

蔡甸区新农中心小学 黄友艳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就要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了解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语文内容,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课外阅读以及学生的家庭,社会生活构成一个连续的、目标一致的和谐体,以追求语文学习的整体效益。因此,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中,我们要充分体现出语文学习的开放性,着意培养学生领悟生活和描绘生活的能力,让学生取“材”于课外,得“法”于课内,发挥创造思维,写出创新文章。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呢?我认为还应该立足于生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品味生活,积累作文素材,在生活中获得写作的激情。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语文教师就必须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用自己敏锐的观察力,来洞悉社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将这种美反映到作文中。这样,学生的作文就会有“米”下锅,精彩纷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悟出开放式作文教学是打造作文高效课堂 的有效途径。具体做法如下:

一、开放教材——让学生学会作文的写作技巧

陶行知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对于小学生来说,作文方法主要来源于教材。现行语文课本里作文训练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记叙文,包括写人、叙事、科学小实验、想象作文等;二是应用文,包括感谢信、留言条,倡议书等。要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作文能力状

况,以教材的作文训练系列内容为依据,立足整体,开放教材,对学生予以作文技巧的指导:首先通过阅读,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文章写作技巧,使学生作文做到有章可循。古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其次,强化作文训练,如命题作文中的“审题、选材、构思”训练、材料作文中的“围绕中心,重点发散”训练、看图作文中的“观察”训练、应用文中的“格式” 训练等。抓住这些重点复习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对薄弱环节下功夫。比如记叙文中的叙事、状物,重在求“序”,即按一定顺序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物体的形状作用叙述清楚;写人、写景,重在求“异”,即抓住、写出该人物、景物与其他人物、景物的不同之处。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习作训练,是写人的作文,练习中有两个角度:角度一,用一两件事介绍自己的小伙伴,注意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角度二,发挥想象,将发生在“我”和好朋友间的一件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写清楚、写具体。在指导学生用先概述后举例的方法写一个人,写出人物优秀品质,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还能找出多少相类似的题目?细细回忆一下,学生会发现在五、六年级的习作训练中有好几个题目都是类似的,比如《我熟悉的人》、《一个_____的人》、《我尊敬的人》、《我的好_____》等。

二、开放课堂——让学生走上社会发现素材

屠格涅夫说:“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永恒的源泉。”不熟悉社会生活,不懂得人生世相,很难把文章写好。所以,要想写好作文,非得深入生活不可。 作文是“言志”、“缘情”之物,是展现生命历程、弘扬

个性价值的精神旅程。教师在习作指导时可以利用生活、实物、图画、音乐、语言、表演等途径,创设丰富、形象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激活丰富的写作素材,引发积极的情感共鸣,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语文教师要开放作文课堂,让学生走向社会,从丰富的农村生活中寻找题材。农村的孩子在课余常常开展一些具有乡村特点的游戏活动,如捉迷藏、捉知了、捉鱼等,也常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农务劳动,比如拔草,拾稻子,摘果子,打扫清洁卫生,擦洗玻璃等等,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这些都是作文的好题材。为了能写好落叶,便将学生带进秋天的田野、公园,通过“俯拾落叶”,“树叶贴画’创作”等手段诱发学生喜爱落叶的感情。为写好动物,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参观,通过观察、抚摸,进行零距离的接触,学生才能写出充满灵性的文章来如:徐露露同学在《果园趣事》中写道:??我们到果园劳动,秋婆婆好像故意捉弄我们,今天的树叶落得比往常多,不过看着这一个个黄橙橙的大柿子冲我们笑,心情舒服多了。突然一个熟透的大柿子像炸弹一样在我的头上炸开了花,伙伴们闻声一看立刻扔下笤帚笑得前仰后合的,也没有人管我的死活,我扔下笤帚蹲在地上哭了起来。唉!真惨??”试想,没有这份深刻的体验,哪有这么“饱满”的语言!在这刻骨铭心的体验中同学们的习作不再“干瘪”,而变得很“饱满”! 在观察、发现、捕捉中充实头脑,从而写出感情真挚、触摸心灵的

作文。 三、开放思维——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切身感受

要引导学生回忆生活,激活生活表象,提取生活素材。笔者利用节假日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作文的素材,如:让学生带上心爱的风筝,走进春天,去观察季节的变换给自然界带来的可喜的变化。利用长假写见闻感受,如国庆假刚过去,同学们还沉浸在探亲、旅游的喜庆气氛中,笔者抓住时机让他们充分地交谈,并努力引导他们把自己想说的有序地倾吐给伙伴。于是一篇篇富有童趣、个性独特的好文章出现了,看看这些题目吧,《我登上长城》,《我们一家堵在免费高速公路上》,《新疆姑娘》。。。。。并在与伙伴的交流中使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自然就能写出独具个性的文章来。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话题如滔滔江水,滚滚而来,真可谓“不吐不快”、“情动而辞发”。 这样写起作文来表达自然有独到之处

四、开放写作——让学生不拘一格写出特色作文

著名的教育家袁微子曾说过:“教学有一个总的方法,那就是活。”作文教学更是如此,教师不应为学生限制作文的题材,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身边事、身边人、身边物、心中情,使学生明白,生活是作文素材的超市,生活中处处皆文章,只要留心生活、细心观察、勤做记录、善于积累,就会拥有永远写不完的素材,说不定信手拈来的就是一篇原汁原味的好文章。特别是在写文章时,教师

更应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明白无论学校生活还是家庭和社会生活都充满了无数有趣而又有意义的活动,比如春游、秋游活动。学校里的各种文艺体育活动、课间活动,比如“六。一”汇演、拔河比赛,踢毽子、跳绳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好材料。再如,家庭里的过生日,家庭联欢,家庭故事会,家庭趣味活动等等,也可以变成我们写作的好材料,写进文章里会让人觉得妙趣横生。通过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一定会写出生动感人、内容丰富、感情充沛、语言优美的美文佳作!

总之,面对强势推进的高效课堂,作文教学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我们语文教育工者要不懈努力、艰辛探索,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打造精彩纷呈、灵思飞动的作文教学的高效课堂!

篇三:构建高效课堂作文教学

建构式高效课堂模式下的作文教学初探

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初级中学 邵月娇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教师怕改,学生怕写,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

从教师的层面看,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没有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我们都习惯从教材中抓取一定的题目,按习作要求让学生作文,写完教师批阅就算完成了。至于平时的书写练习,往往不被重视甚至被忽略。此外,很多教师对作文讲评不够重视,大部分学生的作品,除了本人和语文老师没有别的读者,长此以往,学生对习作练习没有了兴趣。

从学生的层面看,首先,学生对周围生活的环境熟视无睹,对发生的新事物不敏感,学生很难发现生活的美。所以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发现高于观察。我觉得学生的学习如同农人播种庄稼,只有放开了学生的手脚,让他们大胆去尝试,或许会有所收获。其次,学生的生活太过单一,缺少习作素材。我们学生实际的情况是从小就没有嬉戏,没有童谣,没有上树掏鸟窝,下河摸鱼的经历,没有快乐的童年,成天就是背不完的课文,写不完的生字。第三,课外阅读的极度缺乏。我们的学生从小到大除了语文教材,其他方面的课外阅读几乎为零。生活素材的严重缺乏与阅读内容的浅薄对语文学习,尤其是作文的写作越来越缺乏信心。此外,还有研究表明,职业作家用大约25%的时间修改作品,而中学生仅用不到1%的时间来修改自己的作文。鉴于以上情况,要想学生的习作水平有整体性的提高,必须从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和作文的修改上多下功夫。为此,我们作了如下的作文教学改革。

一、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入手,改变习作语言贫乏和作文素材单一的现状。

学生从七年级入校开始,每周借阅图书,抽一节课作为固定的阅读课,从源头上与时间上对学生的读书予以保证。一般以月为期限,举行定期的读书交流会,可以选读书中精彩的章节,也可以是自己独到的感悟,这好比是口头作文,便捷而有效。渐渐地学生的作文选材突破了以往的“五子登科”的窠臼,习作的语言慢慢改变了以往单一、平淡的模式。

二、改变习作练习的单一形式,在习作后附写“习作后记”。

学生按习作目标与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习作后,要求学生

针对自己的习作附写“习作后记”。在后记中要求学生写清自己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为什么这样写;哪些地方写的最精彩;哪些地方想写却没有写出来等等。“习作后记”的书写,是针对自己作文内容的一次修改性的补充说明,有助于学生理清作文的思路,以及材料的安排、语言的运用,并且对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反思,总结。及时有效地反馈与总结有助于作文的第二次修改,所以,认真书写“习作后记”变被动为主动。

三、改变学生习作以往由教师单一批阅的方式,有教师和学生共同批阅作文。

首先, 习作完成之后,统一收缴由教师浏览式批阅,教师根据学生的习作后记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将习作中的妙词佳句用波浪线划出来,有语病的句子用横线加问号的形式化出来,教师概括学生习作中的通病与下节课讲评,同时朗读写得较好的作品和后记,提供蓝本,让学生明白如何修改。接着,发还作文本,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评和修改意见,结合自己第一次写作后记,让学生在原作上进行修改,时间为四十分钟,然后誊清作文,学生进行小组批阅。小组批阅是教师要进行指导,要找出作文中的两个方面的优点和一方面的不足,对文章的精彩之处要肯定,不好的地方要修改。小组成员交换意见,写好评语,评出成绩,推荐组内优秀作文。第三,收缴作文本,教师进行督导式总评。评价学生作文和小组批阅情况,将教师和小组共同推荐的习作有作者本人朗读,班级内再次讲评,推荐三篇优秀习作交“校园之声”播出或投稿《百草苑》校刊发表。这样就改变了习作无读者的现状。更何况来自同伴之间的信任与鼓励往往比来自教师的影响更有渗透力和感染力。

这就是我们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的“互动式作文改革”。

篇四:高效课堂上的作文教学

浅谈高效课堂下的作文教学

敦厚中心小学 刘年珍 作文, 对于很多学生,都有谈起作文就皱眉的情绪。也有很多老师对于作文教学也存在很多困惑,学生每次在作文时总是有那么一部分人不知道如何动笔。每每写起作文,多数学生都觉得无话可说。但是,我发觉经过高校课堂的教学改革及指导,学生对作文不再害怕了,他们的作文不再是无条理了。我结合我们学校原来的生活需要式作文课题的研究与高校课堂结合起来,学生的写作水平明显的提高了。学生也勤于动笔,乐于表达。

一、注重语言积累,丰富语言。

积累可以是课堂,也可以是课外。字、词、句、段等都要求积累,每天的积累当天消化,第二天要在小组内检测。(每天的积累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最少一句优美的话,三到四个词语)课堂上要求学生学习课文是能当堂把课文中的优美的词、句、段背诵并摘抄。对文中出现的某类词语和相关的名言名句进行拓展,如文中写到描写人物的外貌的词语就会把自己积累的有关方面的词语与同学分享,没有积累的同学要作笔记。写到场面描写的词语时又会拓展这方面的词语;看到文中出现的有关团结的词语时,会一起积累相关的谚语和名言,……课外要求每天读一篇文章,摘抄优美句段,第二天到学校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培养观察能力,积累素材。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这是朱熹告诉我们要多积累实践的名言。是的,作文只有结合书本知识和实践能力才能不断提高。为了给学生寻找素材,每次学校和班级举行什么活动时,我会先告诉学生认真观察。如学校举行拔河比赛,我会告诉学生观察拔河的人的动作、神态。啦啦对的表现,场面的气氛等;考试完成,试卷发下来时看看同学们的反映;快下雨时天空的变化,下雨时地面的情况;课堂交流时同学们的表现等,这样的观察指导后让学生回家写写,每天课前用五分钟时间交流,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根据需要仿写,加强练笔。

仿写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仿写的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段落,还可以根据文章的结构进行仿写。如学到总分的写法,可以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说说,或写一写。如校园真美呀,今天天气真热呀,他真勤奋等等这样的总起句开头,学习到一些修辞方法时,能根据需要进行练习。如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夸张句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表现着实令我刮目相看,他们的智慧是我一个人所不能及的。多数课文的学习他们都能仿写。比如学习《匆匆》时开头部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学生很快能写荷叶黄了,有再绿的时候,小草枯了,有在茂的时候……学到描写爱心的文章是他们又开始了他们的积累及仿写大比拼,爱心是一眼清泉,给饥渴的人慰藉;爱心是一缕阳光,给寒冷的人以温暖;爱心是一杯热茶,给人以温暖;爱心是美丽花儿,给人以芳香;看到场面描写,先要想到描写场面的词语,再根据实际的场面进行描写……这样的仿写很多很多,学生能根据句子的特点进行。这样的仿写既是积累的过程,又是训练学生思维说话的过程,对于作文教学,是不可多得的教学方法。

四、引导开头结尾及过渡,训练布局谋篇。

一篇文章的开头结尾的好坏直接影响文章的好坏,好的开头结尾能给读者赏心悦目的感觉,给人想读下去的意愿。所以我在阅读及习作训练时很重视开头结尾的训练。首先要教给学生开头 结尾的一些方法,如:开门见山直接点题;运用名人名言引人正题;运用排比、对比的语言引入话题;运用语言引起读者读书愿望描写环境,渲染气氛;先说结果,倒叙开头等方法。

文章的结尾要耐人寻味,常见的方法有①自然式结尾。②总结式结尾;③含蓄式结尾;④总结式结尾。

过渡力求要自然,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基本的方式是过渡词、过渡句、过渡段。每次习作时,我都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审题、选材及文章的中心,每个人说一个开头(每人运用的方法不一样)。刚开始很多同学总是写不通顺,尤其是运用排比 时开头,有些同学不会根据实际情况去写,而是随意套,给人啼笑皆非的感觉,针对这一情况,我在课堂上每天利用开课五分钟讲评,让学生读自己的文章的开头,结尾,学生加以评议,老师再引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应变能力明显提高了。下面摘录学生的作文《微笑》的片段:学生的开头——歌曲开头: ?‘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每当听到这首歌时,我就会想起那个人?。排比开头:笑有很多种,有的笑能使人害怕,有的笑能给人温暖;有的笑能使人振奋……’我忘不了那个微笑,它留给我的是自信。名人名言开头:笑一笑,十年少。微笑是最好的名片,每每想起这些话时,我就会想起那个人,是他,让我重拾信心。……这样的开头方法还有很多很多。

由于在语文的阅读课时学生对文章的构段方式都会归纳总结并进行仿写,在习作指导时我经常要求学生运用一些表达方法,如总分总,过渡、照应等,这些方法在学生的习作中经常出现。如写的人得几个方面,学生中间会运用过渡:xxx不仅怎样,还怎样。每当看到学生文章中那些学以致用的东西,我会从心底里感到高兴——我的教学没有白费,课改让他们成长。

-优秀的作文是在长期的观察积累运用的结果。要想写好作文,就需要不断进行练笔,不断交流学习不断进行修改。我相信,通过努力,学生的作文一定会别出心裁。

篇五:--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作文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作文教学的策略

内容摘要:

著名的教育家袁微子曾说过:“教学有一个总的方法,那就是活。”作文教学更是如此,教师不应为学生限制作文的题材,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身边事、身边人、身边物、心中情,使学生明白,生活是作文素材的超市,生活中处处皆文章,只要留心生活、细心观察、勤做记录、善于积累,就会拥有永远写不完的素材,说不定信手拈来的就是一篇原汁原味的好文章。

关键词:观察 体验 想象 创新

正文:

作文是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的需要而作,离开

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生活化作文的训练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

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很严重,仿写、甚

至抄袭现象还较普遍,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是作文当前教学的需要。

陶行知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

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对于小学生来说,作文方法主要来源于教材。现行语文课本里作文训练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记叙文,包括写人、叙事、科学小实验、想象作文等;二是应用文,包括感谢信、毕业赠言等。

为了使学生能写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及时的把自己感兴

趣的事物表达出来,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多彩的世界,定写作内容

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

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

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月星空??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观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特点。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指导学生感知生活,定写作题材

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

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组织学生开展“他真行”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平时组织学生郊游、深入农村,定期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

特别是在写文章时,教师更应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明白

无论学校生活还是家庭和社会生活都充满了无数有趣而又有意义的活动,比如春游、秋游活动。学校里的各种体育活动、课间活动,比如砸沙包、丢手绢、一二三木头人、踢毽子、跳绳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好材料。再如,家庭里的过生日,家庭联欢会,家庭卡啦ok比赛,家庭故事会,家庭趣味活动等等,也可以变成我们写作的好材料,写进文章里会让人觉得妙趣横生。通过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一定会写出生动感人、内容丰富、感情充沛、语言优美的美文佳作!这样,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

3、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丰富写作内容

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作文训练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

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乡生态环境的

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要引导学生回忆生活,激活生活表象,提取生活素材。通过学生自己亲历过程,要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感受、体验、思考。比如创设活动“钉纽扣比赛”、“吹泡泡”、“贴膏药游戏”等,学生在游戏情境中全身心投入,全程参与体验,这样写起作文来表达自然有独到之处。

四、展开理想的翅膀,创新写作,获取写作灵感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要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四、立足于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远程教育资源、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努力做到,在学生写作陷于困境时,要激发起他们兴趣的火花,点燃火花以后,还要帮助他们燃起创新的火把,并使之越烧越旺,从而真正提高写作水平。对于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都要努力为学生架起创作思维的桥梁,使学生的作文从小就有一个独特的创新见解跃然纸上。

著名的教育家袁微子曾说过:“教学有一个总的方法,那就是活。”作文教学更是如此,教师不应为学生限制作文的题材,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身边事、身边人、身边物、心中情,使学生明白,生活是作文素材的超市,生活中处处皆文章,只要留心生活、细心观察、勤做记录、善于积累,就会拥有永远写不完的素材,说不定信手拈来的就是一篇原汁原味的好文章。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小学生的想像能力发展较早,他们常借

助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释他们生活世界中的事物。作文可以用其所长,把学生潜在的想像力激发出来。因此,训练学生写作,既符合当前落实新课标的形势,也顺应了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大有帮助。

总之,面对强势推进的高效课堂,作文教学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我们语文教育工者只有不懈努力、艰辛探索,才能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打造精彩纷呈、灵思飞动的作文教学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江平.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王铁军.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年版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