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医学的严谨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6 05:24:39 体裁作文
医学的严谨性体裁作文

篇一:医学和科学

医学和科学

作者:樊代明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10日 10版)

医学是什么?从40年前学医开始,我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但未得到满意答案,有时豁然明了,可又迅即转入糊涂。至今,我仍不能明确定义医学是什么,它不是纯粹的科学,也不是单纯的哲学,还涵盖有社会学、人类学、艺术学、心理学等。正如古人所言:“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达里,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众所周知,医学比科学起源早。科学一词的出现才1000多年,而医学已有数千年甚至更久的历史。因此,应该是医学的积累、进步以及需求催生了科学。将医学视为科学的一个分枝或隶属于科学、服从于科学,甚至把医学视为医学科学的简称,看来是不恰当的,甚至有失偏颇。

科学研究的是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及变化规律,其结果具有高度的普遍性。医学研究的不仅是疾病的本身(或其本质),而且要研究疾病这种现象的载体,即有着不同生活经历和生理体验的活生生的人,要研究人体各种机能的本质和进化规律。因此,医学不仅重视事物高度的普遍性,而且重视人体结构、功能及疾病的异质性或称独特性。医学是通过长期大量不间断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最终形成最大可能的适合人体保健、康复和各种疾病诊疗的知识体系。

因此,医学远比科学复杂,表现在人体的异质性和疾病的异现性。以疾病为例,据经典医学书籍记载,现有病种已达40000种之多,加之不同疾病有不同的分期和分型,而且又发生在不同人群或不同个体身上,这就构成了医学的复杂性。从某种角度讲,科学是探寻事物的相同性,而医学是研究人体的不同性。因此,我们认识医学就不能千篇一律,对待病人更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为,与科学相比,医学至少有17个方面的不同,下面我只着重谈其中7点:

第一、个体和群体

医学在发源初期,是从一个个人体诊疗的实践中获得个别成功案例,然后将其逐渐应用到更多个体(即群体),由此逐渐积累汇成经验。进入现代医学阶段,无论对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还是做临床药品或疗法的试验,只要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就可以放到人群中去直接研究。这与长期以来那种个案研究方式相比,的确迈进了一步,这在科学上是可行的,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受到疾病谱、伦理学及经费的影响,受试对象的数量和观察的指标依然是十分有限的,所获数据的代表性是十分有限的。

比如一种新药进行临床试验。在某种疾病的治疗组获得了70%的疗效,应该是一个不错的药。但问题是在没有用药的对照组也有30%的受试者“有效”(自愈),同时,治疗组中还有30%的受试者,用药也没效。正确的判断是70%减去30%,只剩40%左右有效。临床试验中,大多数药品都呈现出这种现象,1/3用药有效,1/3不用有效,1/3用也无效。可临床现状是,常将仅为1/3有效的药用之100%的病人中去治疗,为什么不能只将药品用到那些只有用药才有效的1/3的病人中呢?因为我们并不知道哪些是那1/3的病人,哪些是另外那

2/3的病人。未来的临床试验方法应该是找到适应症,即对用药有效的那部分病人用药,对用药无效的病人就不给他们用药了。

第二、内外环境

自然环境对人体而言是外环境,它的千变万化将严重影响人体内环境的适应性和协调能力。如果自然环境在短时间内变化太快太激烈,或者人体内环境的调节和适应能力跟不上,就会生病甚至死亡。

科学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但对医学来说,外环境是适应的根据,内环境是适应的条件。近年来,地球环境变化太快,地震刚过,海啸又来了;SARS刚过,禽流感又来了,这种频频变化给人体已经带来极大的挑战,有些局部地区已有1/5的育龄妇女生不出来孩子,也有1/5的病人死于肿瘤。如果这两个1/5的比例继续扩大,将会对人类的生存繁衍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医学不仅是要重视外环境的变化,而且要探索人类内环境适应这种变化的规律。

第三、局部与整体

古希腊哲学家希波克拉底说:“对于一个医生来说,了解一个患者,比了解一个患者患什么病重要。”

人体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分化而成的整体,不像机器那样是由不同的零部件组合而成。既然是一个卵子形成的,那这个局部出了问题,别的局部也可能出现同样的问题。因此,几乎所有的疾病都存在局部和全身两种形式,只是敦重敦轻而已。比如皮肤病多达数千种,其实只有少数几种专属皮肤器官,比如单纯性毛囊炎或接触性皮炎等,其他可能都与整体有关,因为这些疾病都需全身治疗,光治局部是难以治愈的,如果治愈了那就是自愈的。

整体往往大于各部分之和,好比研究大树,只关注枝叶、根干,忽视了与树的关系,最后得的结果虽与此树有关,其实在其他树也是这样。因此,我们在局部看到的现象,尽管是科学的,但只有整合到整体中得出的结果才真实,才叫医学。

第四、静态与动态

对物体来说,一般用变化来描述或分析;但对生物体特别是人体则用进化来描述和分析。变化可以发生在瞬间,而进化是长期变化的结果。进化当然包含变化,但绝不仅仅是变化,其内涵要复杂得多,再者,进化不只包含一种变化,那是多种变化共存并相互影响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人类的疾病谱,通常都是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例如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的主要疾病是感染性疾病;到了八九十年代,心脑血管疾病急骤增加,目前是以恶性肿瘤发病居多。

第五、生理与心理

生理指生物体整体的生命活动和各器官的功能。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在人体,生理与心理相互影响,超过了一方的承受力就会导致生理上的疾病或心理上的疾病。

医生的心理对病人的影响。医生自己也是有思想有独立心理活动的人。医生的心理活动,包括对疾病的认知,对病人和疾病的态度,对预后的预测及与病人的交流能力等都会影响病人的预后。在临床上很多病人喜欢找教授专家看病,因为他们更相信教授专家的诊治水平。听说有一个牛皮癣的患者,10个医生给他开的都是同一种止痒药,可只有一个开的有效,就是病人信任的那一个。这就是俗话说的“信则灵”,其实完全是心理作用。这就提示我们医生除了能用好药,开好刀,治好病外,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希波克拉底说:“医生的法宝有三样:语言、药物和手术刀。”

第六、证据与经验

科学是对世界各种现象的描述,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总结。科学研究是将物质严格控制在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条件下进行的,因此,科学知识具有普遍性,科学方法具有客观性,科学理论具有严谨性,科学研究追求最为重要的是证据。

医学除了上述要求外,更为强调在与不同患者交往过程中的职业经验总结。这种经验可能缺乏普用性,甚至缺乏科学要求的严谨性,因为它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所以,按科学的办法学医从医都会遇到困难。

篇二:震撼的医学笔记 治学精神如此严谨!

震撼的医学笔记 治学精神如此严谨!

近日,网上流传的一组对60年前医学老笔记的翻拍照片引起了不少人的“折服”和“膜拜”。这本解剖学图谱笔记出自一位医学前辈之手,笔记中的工笔小楷字迹清楚俊秀,骨骼图谱线条流畅,笔触细腻,图的旁边还注上德文标注,笔记这样用心反映出当时这位医学前辈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后辈学习。

这本笔记的主人叫冯新为,已年过90。1943年至1945年,他曾在南京医科大学的前身江苏医学院就读,退休前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免疫学系教授。

据冯老介绍,他上学的时候正值抗战时期,学习条件非常艰苦,那时的学生没有教科书,只能靠教授们的授课笔记。而且“骨骼非常复杂,沟、孔、隆起非常多,且都有名称。想要把解剖学学好,仅听教授们口述不行。要边看真骨头,边研究图,才能学会。”冯老说,他就动起了脑筋,老师一边上课,他就一边把模型画下来了,并借了图书馆的德文解剖书进行临摹。 冯老并没有专门学过绘画,但是他喜欢画画,绘制这些图需要很高的技巧,难度很大。针对不同部位,冯新为使用了不同的笔法和工具“钢笔白描主要勾勒线条,用于表现结构、模式;铅笔涂抹主要表达明暗,用来表现骨头上的起伏、高低、深浅。”此外,冯新为还把书中的德文图释也抄了下来,还配上了自己的中文翻译。

目前,这本笔记已被冯老赠给了自己的母校,冯老说,“这本笔记的实际作用已经不大。”但是,他希望现在的学生们做任何事都要有这样执著的态度。

相比之下,在现代科技发达的时代,我们有电脑、手机、网路等设备,也许很少有记笔记、手绘图的习惯了,但是,看到这位医学老前辈的笔记,我们仍然忍不住敬佩和惊叹。无论在何时,做学问都需要有严谨和专注的态度。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篇三:医学常识普及的重要性

医学常识普及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明显提高。各种急危重症、意外伤害时有发生,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意外伤害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每年因意外伤害死亡的患者约70万人,是居民死亡原因的第4位或第5位,也是134岁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情况对降低突发事件和灾难发生时的伤残率,提高生存质量起到重要作用。我国近年来在急救知识普及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急救知识的普及使公众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现场自救和互救,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公民的急救水平甚至是衡量城市生活水准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

大量医学统计调查发现,如果在心跳停止4 min内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率为50%,如果在心跳停止后8 min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率下降为10%,如果在心跳停止后10 min才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的可能性仅为1%。因而“4 min”被称为救命的“黄金时间”。急救强调的是速度,而通常情况下救护车接报到赶抵现场平均约需10min,这正是心搏骤停、人工复跳的“黄金时间”。但由于我国部分公众急救意识较差,对自已能否正确运用急救知识缺乏自信,害怕承担后果,缺乏救死扶伤的精神和责任感,急救意识的淡漠让很多生命贻误了宝贵的抢救时机。大多数人除了消极等待急救医生的到来而别无他法,而部分人不了解急救知识和技能,在意外事件中因为搬运不当等导致伤者“第二次伤害”。所以急救知识的普及是很有必要的。

我国急救的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已经开始重视急救知识的培训工作。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率,也是现代医疗健康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的重要标志。2001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卫生部、民航总局、国家林业局、国家旅游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商业联合会等15个部委办联合发文《中国红十字会关于广泛深入开展救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救护培训基地、扩大培训范围、提高普及率的目标;北京市政府也要求在2008年奥运会召开之前使北京市民接受急救培训的比例达到1/60,而参加奥运会的志愿者必须经过急救技能的培训。

据一项调查显示,上海市民对“120”医疗急救电话的知晓率和急救一般知识的了解非常匮乏。而对美国旧金山院前急救系统的调查发现,那里的急救知识十分普及,几乎每个人都知道患急病时应拨打“911”国内统一的呼叫号码。有学者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对急救知识培训的认识不够,缺乏职业的急救教育部门和队伍,教师未受过系统的正规化的训练,教学方法、教材、训练器材不规范。

综上所述,由于急救措施有待规范以及普及不够,我国的心脏骤停急救成功率不到1%,低于全世界的2%,而美国的拉斯韦加斯州更是已经高达74%.当地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都会放置心脏除颤器等急救设施,“而且法律规定18岁的青年都要学会急救,急救知识灌输到了公众。”为此,提高公众的急救普及意识有着很大的意义,加大急救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强急救培训,从而提高我国第一目击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篇四: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除了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必须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能力,临床思维是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的结合,其高级阶段是临床创造性思维,是临床能力的核心。所以临床思维和临床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实习的重点内容。临床工作实际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必须要求实习生积极主动并且刻苦地学习。在进行临床带教时,应该以问题为中心,运用启发式和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勤动手、勤观察、勤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思考,促进其通过事物表面现象对本质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出问题,并进行反复推敲,最终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查阅文献、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将临床与病理、生理、生化等基础知识进行结合,综合分析,最后由带教老师进行补充和总结。完成这一过程必然会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丰富其临床经验,学生通过这一过程,体会到临床实习的真实意义,从中明白理论联系临床实际的重要性。通过这种学习和引导,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和思考的习惯。只有通过培养并提高实习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综合能力,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医学人才,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4 培养实习生的临床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自觉地再学习

培养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重点。创新意识是怀疑现状、不满足于现状和精益求精的意识,是对未知事物产生兴趣并进行探索。创造性思维能力是遇到问题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去思考并寻找答案。教师在带教过程中,应组织和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病例不断提出疑问、综合分析、主动寻找答案,并通过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等方面的发展和进展,了解曲折的医学发展道路。在科学迅速发展的今天,依然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对很多问题不能作出正确的解释,要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和解决。学生要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就需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为培养学生的临床科研能力,在有限的临床实习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临床科研论文的写作。带教老师引导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科研题目,在老师指导下,通过查阅文献、书写课题报告、进行临床实验、分析总结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并参加论文答辩,从中培养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和临床科研能力。

5 坚持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

医德医风追溯起来源远流长。古时扁鹊、华佗就通过自己高超的医术救死扶伤,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名医榜样。现代的白求恩、柯棣华、林巧稚等为我们树立了共产主义的光辉典范。他们想到并且身体力行地做到了为人民解除疾苦,每一个带教教师都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做到言传身教,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要想成为一个名医,就必须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时时处处设身处地的想到病人的疾苦,待病人如亲人,以尽可能多地解除病人的疾苦为荣,以对病人疾苦的漠视为耻,不仅要拒收红包,更重要的是要狠抓基本功的训练,培养自己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尽快解决病人的疾苦,这才是医德医风的根本[3]。

临床实习是实现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重要环节,作为带教老师,要重视临床实习带教,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和责任,要更新观念,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

要求,教育和引导学生完成实习。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启发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和探索,使之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

4 改革传统教学

4.1 改灌输式为启发式教学法 临床实习就是引导学生如何将书本知识应用于临床并有机地结合起来。我比较注重实习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实施“以问题为中心”为主的启发式、议论式教学方法,培养实习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实习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每周举行的病例讨论,事先将有关的病例讲座资料发给实习生,然后实习生各自准备在讨论会上发言,轮流由实习生担任主讲人,讲述病例的特色、诊断、诊断论据、诊疗计划等等,其余实习生补充完善并提出相关问题,请主讲人回答等,最后由带教教师进行补充、总结,指出实习生的优、缺点,从而督促实习生看书学习、查资料、独立思考综合分析,把书本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加以改进。这种启发式的教学,大大调动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临床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临床工作能力。

4.2 互动式教学 由“学生讲,老师与学生共听”的教学形式。这种形式可穿插用于教学查房中,也可用于小讲课中。带教老师将某一教学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单独或几人进行集体“备课”,然后抽请或由学生推荐一位同学,给包括带教教师在内的其他同学“上课”;内容可以是某一个知识点,也可是一个完整的临床常见疾病。学生讲授完毕,可组织其他同学对所讲内容进行讨论,或对讲解不清的问题提

问。互动式教学法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他们可以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地表现自己的专业知识、语言艺术等多方面才能。学生为了讲授,势必加强复习所讲内容,这就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为了使教学内容充实,突出自己的教学个性,他们还要查阅大量的参考文献和网上知识,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不仅有利于拓展其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更重要的是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思维与个人特长。其他学生能更直接地体会他人发言时的风貌、表情、动作,领略别人的思路、语言能力,也可以自由地发表各自的见解,并接受相互间的差异,取长补短。这是一种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带教老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学相长,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4.3 模拟诊疗教学 新型的医患关系随着法制的健全和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患者有自主权、隐私权,形成了医疗改革滞后与患者对医疗要求之间的矛盾,几乎所有的学生和带教教师都感到责任大、无所适从。在临床实习中,只有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示教、观摩和操作,特别是患者选择医生,更使学生失去了很多实践的机会。医院为了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和自身的经济利益不受影响,一般采取谨慎“回避”的办法,这样,就使许多学生本应该掌握的临床知识和技能操作机会丧失。在治疗时,为了满足病人的要求尽可能不发生医疗纠纷,对实习生不放手,不敢让实习生操作,这使毕业实习质量无疑大打折扣。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可采用模拟诊疗教学。可以根据教学要求,

筛选重点病证、选择典型病例,编写模拟病案,采用以病例和问题为中心的仿真教学。在学生的配合下,师生反复训练,达到模拟病人的要求,用于模拟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思考,也解决实习期间学生未能看到的少见疑难病例补缺,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有利于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相结合,有利于构建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框架,有利于全面培养其综合素质。

4.4 不断提高实习生的病历书写能力 众所周知,病历、病程记录、各种小结和操作记录都是重要的医疗文献和科研资料,是一个医生的基本功,是医生临床工作能力的最基本体现。实习期间是一个医生进行锻炼基本功的最佳时机。但许多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上,不能积极主动地练习书写病历,基本功较差,甚至不能独立完整地完成一份病历,向带教教师或管理部门交的病历,相当数量是参考或照抄老师已写好的初次病情记录,缺乏自己思维和见解,达不到锻炼的效果,更谈不上提高。针对这一情况,教育学生,强调实习期间练习书写病历、病程记录等医疗文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他们积极主动,自己书写病历;同时让带教教师及时修改指正,以锻炼书写医疗文书的基本功。同时我们举行实习生病历书写竞赛,聘请医院的资深教师作为评委,评出各种奖项,并对获奖的实习生给予一定的物质鼓励。通过引导、教育、奖励,多数实习生的病历书写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5 培养实习生的操作能力 临床医师的工作除了书写病历之外,还要熟练问诊、体格检查和各种各样的操作,因此,实习生临床实习阶段,还要掌握临床医学专业的各种操作,例如:腹穿、腰穿、插胃管等等。为了让实习生操作更加规范、更加熟悉达到熟练程度,开设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增置新的教学模型,让实习生在教学模型上练习有关操作,经过反复练习后,当实习生对真实病人进行操作时,就会得心应手。由于实习期间较短,学生学习的机会不均等,有的教师较为放手,但有的老师并不把一些小的诊疗操作机会给实习生,因此勤奋主动地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同时我们要求带教教师要严格按照实习教学大纲要求,对实习生进行基本操作培训,为了进一步提高实习生的操作技能,尽可能多给实习生创造基本操作的机会,老师既要放手让实习生多操作,又要不离操作室对他们进行认真指导,把老师的操作经验毫不保留的传授给实习生,使他们不走弯路,快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工作能力。

1、规范临床教学查房

实习生在我科实习期间,每周都要安排1次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的教学查房。被安排查房的病例,多为本科收治的脑血管等常见病和多发病;而对某些症状与体征均典型的少见病种,更要及时示教。规范教学查房的步骤主要包括:①实习医生要熟悉病情,做好汇报病情及体检的准备;②临床带教老师应结合病人情况,选择最需要解决的诊断或治疗等临床问题为目标;③实习医生简要汇报病情后,要作重点体格检查,同时带教老师给予纠错及正确示范;④密切结合病人,深入分

篇五:医学翻译的重要性及相关技巧1

医学翻译的重要性及相关技巧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加强,翻译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医学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也离不开翻译工作的支持。医学的专业性使其翻译更具难度和特色,在医学翻译中涉及到许多领域和术语,这就需要译者在遵循翻译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忠于原文,保持语义的一致性。本文在分析医学翻译重要性的基础上,从要坚持“信、达、雅”的基本翻译原则、要选用专业医学术语、充分考虑汉语习惯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医学翻译的相关技巧。

【关键词】重要性 医学翻译 相关技巧

医学的严谨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文化取得飞速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也得以快速进步,但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在医疗设备、临床经验、公共卫生管理、基础医学知识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因此,若要推动我国医学事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借鉴吸收外国先进的医学经验和技巧,丰富我国的医学资源。这就要求医学工作者要具备一定的翻译知识和技巧,掌握扎实的医学基本理论和丰富的语言知识。熟悉音译、意译、直译等基本翻译技巧,充分遵循等值性原则,忠于原文内容,最大限度的保持译文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增强译文的可读性,确保译文专业性。

一、医学翻译工作的重要性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逐渐朝着社会知识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国与世界各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交流也逐渐加强。医学事业作为我国经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顺应时代形势,借鉴外国的先进理念和技术经验,加强与外国的医学交流,增强医学人才的专业素质,提高我国的医学水平,而这些工作显然都离不开医学翻译。目前,我国与外国的医学交流主要包括:我国医学工作者到外国参加学术探讨、派遣优秀的医学人员到发达国家进修、以学术论文形式进行理论交流、邀请医学专家到我国讲学等。例如,我国每年都会邀请世界各国先进的医学专家,到香港参加国际腹膜透析年会,进行学术交流和专题研讨。因此,加强医学翻译可以有效促进世界各国人民在医学上的合作交流,为人类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动力源泉。除此之外,我国在学习国外先进医学技术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展现自身的医学实力,向世界各国介绍我国的医学文化。不论是对外交流学习,还是加强自身宣传和展示,都离不开医学翻译,只有确保医学翻译的准确性和严谨性,才能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医学交流的顺利进行,进而推动我国,乃至世界医学事业的持续发展。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