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单元作文 > 教育资讯

天目溪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1:16:53 单元作文
天目溪单元作文

篇一:天目溪漂流导游词

天目溪漂流导游词

天目溪又称分水江、桐溪、紫溪,源出天目山,流经桐庐县城与富春江汇合。这条被郦道元《水经注》记载的:“连山夹水,两岸对峙,??水木相映,泉石争辉”的楼林紫溪,素有“溪有十八滩,一滩高一滩”之说。天目溪竹筏漂流行程约1.5小时,既有平潭碧波,又有急流险滩。皮筏漂流者自操船桨,可一人游,众人游,划桨嬉水,任意东西,煞是逍遥。

篇二:天目溪漂流导游词

天目溪漂流导游词

天目溪又称分水江、桐溪、紫溪,源出天目山,流经桐庐县城与富春江汇合。这条被郦道元《水经注》记载的:“连山夹水,两岸对峙,??水木相映,泉石争辉”的楼林紫溪,素有“溪有十八滩,一滩高一滩”之说。天目溪竹筏漂流行程约1.5小时,既有平潭碧波,又有急流险滩。皮筏漂流者自操船桨,可一人游,众人游,划桨嬉水,任意东西,煞是逍遥。

篇三:天目溪流域干流洪水计算及成果分析

天目溪流域干流洪水计算及成果分析

摘要:天目溪位于浙西山区,属钱塘江上游,为典型的山溪性河流,源短流急,洪灾频繁。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进展,城镇防洪工程及干流河道治理工程逐渐增多,确定设计流域的各频率洪峰流量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安全、规模和效益。该流域无实测流量资料,多年以来,没有相关的规划或设计报告对天目溪干流的设计洪水有个全面的计算及系统的方法介绍。本人在天目溪主干流河道整治设计中对干流洪水进行了详细的计算,第一次利用浙江省瞬时单位线法推求得几个重要断面的设计洪峰流量,并对其成果了进行合理性分析,希有后来研究者对本流域的洪水计算方法及成果进行不断的改善与补充。

关键词:天目溪 洪水计算 分析

天目溪位于浙西天目山山区,流域面积773.1km2,为临安市第二大河流,占全境面积1/4左右,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流域内的多条河流两岸城镇建设速度加快,客观上要求城镇段河道需进行整治,以满足防洪要求。天目溪干流沿线涉及的保护对象众多,最主要的保护对象有2个,分别为於潜镇镇区、潜川镇镇区。天目溪属山溪性河流,源短流急,洪水暴涨暴落,两岸水患严重。主要洪水由梅雨及台风雨形成。洪水峰高量大,次洪水过程主要段历时一般在3天左右。

一、已有成果

天目溪流域无径流测量水文站,无实测流量资料,文献记载的历史洪水资料也基本没有。到目前为止,天目干流洪水仅能在《天目溪、昌化溪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中查到以下数据,如下表1所示。但该报告未对天目溪干流的设计洪水成果有个全面的计算与系统的方法介绍,其洪峰流量的数值也值得做进一步分析。

流域治理规划中天目溪干流各断面设计洪水洪峰流量表

表1

断面位置 集雨面积 P=5% P=10% P=20% 备注

绍鲁 165 952 822 705 原绍鲁乡政府下

於潜镇 370 1809 1512 1247 於潜酒厂桥下

堰口 710 2847 2431 1940 古竹水汇入口以下

紫水 759 3251 2776 2216 麻车埠桥

二、天目溪干流设计洪水推求1、流域概况

天目溪流域范围介于东经119°16′--119°34′,北纬30°03′--30°25′。东面与苕溪流域接壤,西面与昌化溪流域接壤。天目溪位于浙西山区,属钱塘江上游,发源于浙西天目山北与安吉交界的桐坑岗,主峰高1506m,自东关溪源头至紫溪昌化江汇合口,主源全长58.0km,集雨面积773.10km2,比降6.44‰。昌化溪与天目溪汇合后称分水江,昌化溪为分水江主源,天目溪是分水江最大的支流。

天目溪发源于西天目山北与安吉交界的桐坑岗,主峰高1506m(1985国家高程),主源为东关溪。自牯牛塘南流经平溪、后院,至钟家村汇西关溪,至白鹤村汇正清溪;经交口、绍鲁,于双溪口汇丰陵溪,下称天目溪。过於潜镇,至摇车桥汇藻溪,南山坞汇太阳溪(交溪),龙头畈汇古竹水,逸村汇竹岭水,小溪口汇竺溪,麻车埠汇中塘水,至紫溪汇昌化溪后入分水江。

英公水库位於虞溪上,距离距於潜镇约10km,水库集水面积为81.3km2,除险加固阶段大坝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设计,2000年一遇校核。公水库正常蓄水位166.10m(19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总库容为3347万m3。英公水库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供水发电及改善水环境的综合功能的中型水库。

2、气象

天目溪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丰沛、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境内山峦重叠,夏炎多雨,冬冷少雨,春秋多雷暴雨,具有山区气候特点。3~4月初春季节,地面盛行东南风,多降连绵细雨。5~7月春末夏初,暖湿太平洋高压气团渐向大陆推进,锋面常在流域上空停滞或摆动,造成连续降水,降水强度大且量多,俗称梅雨。7~9月盛夏季节,天气炎热,盛行偏南风,多雷阵雨和台风雨。10~11月秋季,天气以晴朗少雨为主。12~2月寒冬季节,地面盛行偏北风,气温低,会出现雨雪天气。

天目溪流域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年内变化大,其中3~9月份七个月降水量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0%,年际变化显著,丰枯之比达到2.1。

灾害性天气主要由梅雨、台风雨、寒潮、低温、冰雹及干旱等引起,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电力供应和人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

3、基本资料

天目溪流域设有登村、西天目、於潜、藻溪等4个雨量站(见表4-2),设站时间自上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不等,均有连续三十年以上雨量观测资料。西天目、藻溪两雨量站分别于1992年、1995年撤消。相邻的昌化溪流域有青山殿水文站,位于昌化溪河口,控制集水面积1420km2,观测流量、水位、降水量、泥沙、蒸发量等项目。由于青山殿水利枢纽工程施工,该站于1995年1月1日停测流量、水位、泥沙等项目,保留降水量与蒸发量的观测,蒸发量于1997年1月1日停测。观测期间流量资料曾中断,缺1967、1969年的流量资料。青山殿水利枢纽建成后在上游昌化镇设立水文站,控制集雨面积为905 km2,1997年1

月1日始观测水位、流量等项目,作为青山殿水利枢纽的入库流量站。流域内另设有英公水库、西关水库、甘溪水库等专测水库降水雨量站,设站于上世纪80-90年代后,雨量观测资料系列一般不足20年,本次设计不将其作为水文基本资料。

此外,设计流域下游的分水水文站于1951年设立,控制集水面积2630 km2,观测流量、水位、降水量、泥沙等项目,于1997年1月1日起增加蒸发量的观测。由于1969年分水江流域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大洪水,分水站水文设施被冲毁,水文记录被冲走,缺1969、1970年流量资料。上述各站的观测资料均已通过整编,精度可靠。青山殿、分水站是本工程水文分析计算的主要依据站。

流域水文站一览表

表2

站名 河道名称 东经 北纬 始测年份 观测项目 备注

登村 虞溪 119o18′ 30o21′ 1957 降水量

西天目 东关溪 119o25′ 30o21′ 1934 降水量 1992年停测

於潜 天目溪 119o24′ 30o11′ 1933 降水量

藻溪 藻溪 119o30′ 30o12′ 1961 降水量 1995年停测

昌化 昌化溪 119o13′ 30o10′ 1997 降水量、径流、泥沙、蒸发等

青山殿 昌化溪 119o21′ 30o03′ 1956 降水量、径流、泥沙、蒸发等 1996年变更

分水 分水江 119o26′ 29o56′ 1951 降水量、径流、泥沙、蒸发等

4、设计暴雨

由于天目溪流域无径流测量水文站,无实测流量资料,文献记载的历史洪水资料也基本没有,但四个雨量站的暴雨资料相对较为完整、齐全。因而,天目溪流域的设计洪水采用暴雨推求。

(1)频率分析

天目溪流域有於潜、登村、西天目和藻溪四个雨量站,各雨量站分布相对较

为均匀,均有连续三十年以上雨量观测资料,因本次主要计算干流河段的设计洪水,因此采用登村、於潜、西天目和藻溪四个雨量站的平均雨量作为设计断面面雨量,采用年最大值法,对最大一日暴雨和三日暴雨进行频率统计,24小时暴雨按一日暴雨的1.12~1.13倍计,并采用P-Ⅲ型频率曲线进行适线,得到天目溪流域各频率设计暴雨见表3、4。

天目溪流域各点雨量

表3单位:(mm)

时段

点位 60min 6h 24h 3d 备注

登村站 均值 42 74.0 108.16 152.13 24h、3d暴雨按年最大平均取样,60min、6h暴雨按暴雨图集中查得

Cv 0.44 0.49 0.58 0.48

西天目站 均值 43.5 73.5 105.98 152.20

Cv 0.45 0.52 0.40 0.40

藻溪站 均值 42.0 70.0 102.53 138.31

Cv 0.45 0.495 0.49 0.40

於潜站 均值 40.0 70.0 97.15 142.58

Cv 0.43 0.45 0.42 0.45

平均 均值 41.9 71.9 103.46 146.31

Cv 0.44 0.49 0.47 0.43

天目溪流域设计面雨量表

表4 单位:(mm)

时段

点位 60min 6h 24h 3d 备注

平均点雨量 均值 41.9 71.9 103.46 146.31 α为点

面系数

Cs/Cv=

3.50

Cv 0.44 0.49 0.47 0.43

於潜镇断面设计面雨量 α 0.674 0.885 0.955 0.9855

均值 28.24 63.63 98.80 144.19

5% 52.53 125.35 190.20 265.31

10% 44.90 104.99 160.56 227.10

20% 36.71 83.99 129.93 186.72

潜川镇断面设计面雨量 α 0.5886 0.8357 0.922 0.9707

均值 24.66 60.09 95.39 142.02

5% 45.87 118.37 183.63 261.32

10% 39.21 99.14 155.01 223.69

20% 32.06 79.31 125.44 183.92

(2)设计暴雨的时程分配

由于天目溪流域有多条支流,考虑到支流之间产、汇流速度不同,因此采用72小时雨量进行洪水计算,而3天雨型的分配采用《浙江省短历时暴雨》(2003

篇四:桐庐天目溪竹筏漂流持续发展之路剖析

桐庐天目溪竹筏漂流持续发展之路剖析

发布时间:2011-8-3 信息来源:

作者:王伟成

1993年3月开放的桐庐天目溪竹筏漂流景区,是桐庐县乡村特色风景旅游的开端。她以竹筏为载体主线,集当地乡村有趣有味的生活、劳动情节于一景,供游客游览感受、参与体味。经历十三个春秋,小小竹筏已迎载了270万四方游客,实践已经证明她是乡村旅游成功的范例之一。她所以能十几年长盛不衰,持续发展,原因是综合的。仅从华东地区一块说,有以瑶琳仙境为龙头的桐庐旅游的厚实口碑、稳定的客源市场,有杭州—黄山—千岛湖—瑶琳仙境等组成的“浙西黄金旅游线”的带动,有愈来愈通畅的交通以及桐庐十几年里造就的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的旅游队伍,等等。本文叙析的是,在这些共因以外,她所突出的、难能可贵的个因及其信念:坚持本色,守住平实。

避短扬长特色细分,坚持本土乡情村韵

天目溪竹筏漂流开发在武夷山、楠溪江等竹筏漂流之后,相比之下,天目溪上搞竹筏漂流,急流险滩少,水势较平淡。但是,这里的山水与村舍间结合得自然而有韵味,历来常为美术写生地、影视乡村景。相权之后,确定这里的竹筏漂流以乡村为基调;避短扬长,区分特色:他竹筏让神经以剌激兴奋,我竹筏让心灵以充实感悟——悠荡在清秀恬悦的山水间,穿行在农耕渔钓的生活里,慢慢品味细细感受情景交融的浙西山区的乡间趣味。

在景区位址的选择中,充分借取固有的乡村景观与情观。

选中确定的区域,山环田野古树高崖滩地,自然景观是天目溪流域中最秀丽的一段;水绕村舍泉井石桥小道,山村因曾经的兴衰战和等历史而积累了丰富的人文故事。竹筏经过的溪途中,牛闲草地,群鸭游弋;渔舟晃来,渡船荡往;村姑浣衣,乡娃戏水??一幅为溪中漂流竹筏作衬托的美丽大背景。

在景区项目的加工提炼和设计创意中,以回归乡村、返朴归真为题意,以当地山乡农村传统朴素的、甚至简陋原始的生产生活形式为曲谱,以能给来客增添趣味、觉得稀奇的农具、用具及其活动为音符,谱作浓烈的乡村乐曲。

竹筏在当地农村自古就有,区别是,原先用于摆渡、捕鱼及运输等,现在让来客乘坐漂游。鱼鹰(即鸬鹚)捕鱼原本是这段溪上一种传统而有效益的捕鱼方法,也因此留今未绝,被“借入”景中,供游客观赏、拍照、留影。竹筒饭始于山区乡民的劳动中,当需要去离家较远的山地里或

春耕或秋收时,就地取材,烧烤随带的米菜,解决中餐问题的发明;这里将其“移植”到竹筏中途的溪滩上杨树下,挖沟现烤,成为一个既可观赏操作,也可购买品尝的点缀小品。依山就势搭建的木屋,提炼浓缩了山村家居情调。在“乡村家园”里用餐,菜是当地的家常菜,酒是农村的土制酒。此外,逢夏日,在浅水区用浮标圈起游泳戏水安全区,让游人象乡下娃娃那样浴凉玩耍,与水亲热。值冬季,让游客边乘筏观景,边拎只竹火囱烘烘、烤条焦年糕吃吃——品味早年农村的乐趣。这些另类于现代城里人、“外乡人”的种种生活曲调,总会被身临其境的来客多多地收录进摄像机、照相机中。

天目溪流年复一年,竹筏漂经滩又一滩,景区无着力浓妆、未刻意艳抹,一如清秀的乡间村姑。也真是她的朴实之姿、清纯之色,赢取一潮潮前来漂游客人的认可、喜欢。然而,回顾十三年的历程,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知识、能力等因素的差异,对景区的创新、发展观念上,分歧与争论屡伏屡起,至今未绝。

1994年底,开初不被看好的竹筏漂流项目的意外成功,加倍地引发桐庐及其周边县市搞水上项目的活跃思潮。一时间,天目溪上再搞项目的讨论热火朝天。龙舟、皮筏、小木船、电瓶船等等,甚至连黄河上的羊皮筏都提上来了。在决定增设皮筏漂流项目时,也附带搞了几条比赛型龙舟;皮筏尚可,龙舟却因为水流急浅难操纵(也因此当地无此传统活动项目)而“束之高阁”。

期间,针对溪流缺少刺(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天目溪)激,漂流不够完美,曾经多次有人提出对溪流河床进行堵截改造,制造“人造急滩”的设想;也曾有人受浪漫的“阳光、海浪、沙滩”景观启发,提出在水边建沙滩等方案。前一项因经费(而不是因认识到设想有违水流规律)问题而未行。后一项,则随着脑袋一拍,就运来大量的细砂,在水边铺设了“人造沙滩”。结果以一次不大不小的山水而“水落石出”——沙没了踪影。对天目溪稍有经验的人对此举都很惊奇,因为这是一种有违天目溪自然水流规律的盲动。

受利益驱动,在风景区内建弥勒大佛、添“西游记宫”等现象风行一时。其时,也因竹筏漂流景区的成功,随之就有不少外来游乐、娱乐项目,希望进入天目溪景区;如同意,景区可以从中获取丰厚的管理费或分红。增添新项目来扩充内涵,一直是景区致力的工作,况且还有经济效益。然而,以既定的特色原则作为衡量和界定项目设定的标准,还是一一拒绝了这些与主题景观不相称、难协调、甚至有损害的项目。景区需要锦上添花,不能画蛇添足。

此外,景区还遭受过各种事件的冲击:有1996、1997,2000年三次特大洪水的破坏;2003至2004年因05省道升格、建造大桥时掘溪取石,造成水道严重“破相”;景区上游将截流发电,分走水流等。面临一次次困难,时会有人提出改换位址等意见。而每一次,都是以乡情村韵为准绳,经反复权衡利弊、优劣、得失后选择了坚持,“以不变应万变”,屡损屡建。再将公路升格、建造大桥前后的游客数量进行比较,之前的2002年游客是19.9万,(期间有余杭双溪、临安柳溪江等竹筏分流,)之后的2005年为19.8万。两个基本持平的数据,肯定了坚持没错。(可喜的是,2006年前五个月游客量已超上年同期1万。)

从表象上看,十三年了,天目溪上漂流的竹筏几乎“一成不变”。然而,剥开不变的表象,透出的是她已由感性升华到理性的那种较高境界——细分特色,善于坚持;宁缺勿滥,懂得放弃。她给了我们以明示:开发旅游区完善风景区,固然需要“高于生活”,需要创新。但切忌哗众取宠,好高骛远;更不能主观随意,画蛇添足,甚至违背规律,耗力伤财。

景村交融相互促进,共建和谐乡村环境

旅游区环境的平安和谐,是花时花钱花力、离家前往的游客的基本要求,是旅游目的地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责,更是风景旅游区持续发展的需要与责任。天目溪竹筏漂流景区的选址,是有利个性特色的需要,但弊以利所伏,这样的选址给管理带来了难度。游客乘竹筏游览中须经过五个村落——溪岸边、水域上仍是沿溪村民生活和劳动的地方——这种景中有村,村中是景,没有景区界墙,景村相交互动的状况,是一对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的关系。景区在这对矛盾的处理上,做得尤为突出,发挥了桐庐旅游人的优势,写就了景区和乡村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和谐与共,互为促进的历史。

桐庐县各级政府努力创建全国卫生、绿化县镇,促进县域山水风景;对风景旅游业全面规划,宏观协调,为风景区保驾护航。

天目溪漂流景区(处于包括瑶琳仙境、红灯笼外婆家、垂云洞、天峒山等景区,及相关的吃、住、行、购等行业的瑶琳旅游大板块内,)属瑶琳镇区域,镇政府早有了旅游强镇的规划,因此,凡涉及景区建设发展的问题,大多有预案;出现的新问题,也能及时妥善解决。大到整个镇区域的山林保护、环境改善,小到农家卫生、村民礼貌。天目溪景区相关的沿溪五村村委,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规划里,除了常规性的目标外,还增加了旅游发展应有的目标。如沿溪两岸的绿化、村民垃圾处理等村风村貌要求。风景区的良好环境有了政策上的依据和政府的依靠。

竹筏漂流成功之初的1994年的国庆节,蜂拥而至的游客,大大超出了预期目标下的准备工作,让接待工作遭遇极大的挑战。于是,在天目溪上再建第二甚至第三竹筏漂流景区的呼声蛮多、热情奇高,有的甚至游说县里领导争取再上竹筏项目。但县政府最终听取了旅游局的意见:避免重蹈外地“先乱后治”被动之辙,天目溪只设一处竹筏漂流项目。确保了竹筏的健康发展,也免除了外来游客受“选择题”“考试”的无奈和心苦。

风景区与乡村以诚相待,以情相通;互为互利,同共发展。这是景址选定之初就确定的工作原则。

首先,尊重村民的生活习惯,引导村民接受新风情。竹筏漂流经过自然村落,生活着祖辈生

于斯,长于斯的村民,天目溪就是当地的母亲河。为让村民照旧放牛牧羊、浣衣洗菜、捕鱼捉虾、渡溪载物,呵护这片安宁和悦、城里人及“外乡人”喜欢的山村情景,对竹筏漂行水道的设定,严格掌握既不影响村民的生活,又能让游客近距离呼应感受的尺度。没有过多的“磨合”,景区游览活动与村民生活间便相安相和,相得益彰。一筏筏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给悠然的山里生活带来了多味风情、增添了勃勃生机。游客与村民之间相互询趣、互相问好的和美场景,随时可遇。其情其景,每每让岸上经过的人们停车驻足,捕捉镜头。

其次,当地优先原则,聘用乡农村民为景区员工。既定的乡村特色旅游,使得选招撑筏、拖筏等员工时,恰好成为景区两全其美之事。这一方面因不必俊男靓女,要的多为乡哥村叔,不仅能够就地选材,而且省却了用工上的诸多枝节;另一方面,正好给当地农民新开了一道就业之门。据统计,仅在景区内就业的村民有120多名。(加上因景区而生的卖土特产、供应饮食小吃、提供住宿、开小面的等等从事旅游行业的村民达一千余人。)他们的家居溪畔,除了在景区工作,还能兼顾自家的农田,因而收入好过县城里一般的工薪族。

再次,给予乡村以合理的经济补偿。景区开发之初,为使漂流沿溪的山更绿,景更美,各相关村委就作出规定,凡风景区目力所及的山林全部停止砍伐,并负责看护。对一些景区使用场地、房屋等事宜上,各村也积极配合支持。作为回报,景区每年都在山林保护、场地租用、绿化护林等方面进行经济补偿。景区还在一些村庄进行基本建设时,进行适当资助。

此外,也是更重要的是,与村民交朋友,积感情。互通的感情结合互惠的措施,是事业成功并巩固的坚实基础,也是和谐精神环境的纽带。十几年里,并非没有矛盾与纠纷,但是有了相互通畅的对话关系,矛盾的苗头刚起,便能够大化小,小化无。平时里,村民路过景区时会到里面坐坐;空闲时,员工与村民总是“家长里短”;景区食堂里,常常会有村民刚从自留地里采摘下来的蔬菜??尤其感人的是,每当山洪暴发、景区面临危急时,很多村民都会自发主动来到景区,参加抗洪抢险,协助将竹筏转移到安全的水域。不讲报酬,不计得失,全然如邻里相帮。所以能如此,也得益于景区员工队伍的成份,他(她)们几乎都来自农村,大部分是“亦工亦农”的当地村民。

本色为真,平实为诚。真诚是天目溪景区成功的基石,真诚是天目溪景区久盛的根本。但从整体上分析,与更全面的景区比较,她并未达到出色的程度。尤其与那些因具备“沉鱼落雁”、“倾国倾城”的景观而(或许)可以坐等游客上门的景区比,天目溪景区更是相形见绌。她要想继续“下一个”、甚至“下下一个”长盛不衰,需要付出的努力是可想而知的。从逐渐成熟的中国旅?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档纳钤洞矗胖赜υ诟纳魄楦蟹瘢獭⒎⒄骨楣凵舷鹿Ψ颉V钊绱科酉绱甯星榈难有裆枋┑南钢轮艿剑すそ馑的芰Φ奶岣撸鹊取R蛭肮厶嵘邢蓿裉嵘尴蕖!?/p>

篇五:天目溪流域干流洪水计算及成果分析

天目溪流域干流洪水计算及成果分析

摘要:天目溪位于浙西山区,属钱塘江上游,为典型的山溪性河流,源短流急,洪灾频繁。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进展,城镇防洪工程及干流河道治理工程逐渐增多,确定设计流域的各频率洪峰流量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安全、规模和效益。该流域无实测流量资料,多年以来,没有相关的规划或设计报告对天目溪干流的设计洪水有个全面的计算及系统的方法介绍。本人在天目溪主干流河道整治设计中对干流洪水进行了详细的计算,第一次利用浙江省瞬时单位线法推求得几个重要断面的设计洪峰流量,并对其成果了进行合理性分析,希有后来研究者对本流域的洪水计算方法及成果进行不断的改善与补充。

关键词:天目溪 洪水计算 分析

中图分类号: tv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天目溪位于浙西天目山山区,流域面积773.1km2,为临安市第二大河流,占全境面积1/4左右,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流域内的多条河流两岸城镇建设速度加快,客观上要求城镇段河道需进行整治,以满足防洪要求。天目溪干流沿线涉及的保护对象众多,最主要的保护对象有2个,分别为於潜镇镇区、潜川镇镇区。天目溪属山溪性河流,源短流急,洪水暴涨暴落,两岸水患严重。主要洪水由梅雨及台风雨形成。洪水峰高量大,次洪水过程主要段历时一般在3天左右。

一、已有成果

天目溪流域无径流测量水文站,无实测流量资料,文献记载的历史洪水资料也基本没有。到目前为止,天目干流洪水仅能在《天目溪、昌化溪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中查到以下数据,如下表1所示。但该报告未对天目溪干流的设计洪水成果有个全面的计算与系统的方法介绍,其洪峰流量的数值也值得做进一步分析。

流域治理规划中天目溪干流各断面设计洪水洪峰流量表

表1

断面位置 集雨面积 p=5% p=10% p=20% 备注

绍鲁 165 952 822 705 原绍鲁乡政府下

於潜镇 370 1809 1512 1247 於潜酒厂桥下

堰口 710 2847 2431 1940 古竹水汇入口以下

紫水 759 3251 2776 2216 麻车埠桥

二、天目溪干流设计洪水推求1、流域概况

天目溪流域范围介于东经119°16′--119°34′,北纬30°03′--30°25′。东面与苕溪流域接壤,西面与昌化溪流域接壤。天目溪位于浙西山区,属钱塘江上游,发源于浙西天目山北与安吉交界的桐坑岗,主峰高1506m,自东关溪源头至紫溪昌化江汇合口,主源全长58.0km,集雨面积773.10km2,比降6.44‰。昌化溪与天目溪汇合后称分水江,昌化溪为分水江主源,天目溪是分水江最大的支流。

天目溪发源于西天目山北与安吉交界的桐坑岗,主峰高1506m

(1985国家高程),主源为东关溪。自牯牛塘南流经平溪、后院,

至钟家村汇西关溪,至白鹤村汇正清溪;经交口、绍鲁,于双溪口汇丰陵溪,下称天目溪。过於潜镇,至摇车桥汇藻溪,南山坞汇太阳溪(交溪),龙头畈汇古竹水,逸村汇竹岭水,小溪口汇竺溪,麻车埠汇中塘水,至紫溪汇昌化溪后入分水江。

英公水库位於虞溪上,距离距於潜镇约10km,水库集水面积为81.3km2,除险加固阶段大坝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设计,2000年一遇校核。公水库正常蓄水位166.10m(19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总库容为3347万m3。英公水库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供水发电及改善水环境的综合功能的中型水库。

2、气象

天目溪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丰沛、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境内山峦重叠,夏炎多雨,冬冷少雨,春秋多雷暴雨,具有山区气候特点。3~4月初春季节,地面盛行东南风,多降连绵细雨。5~7月春末夏初,暖湿太平洋高压气团渐向大陆推进,锋面常在流域上空停滞或摆动,造成连续降水,降水强度大且量多,俗称梅雨。7~9月盛夏季节,天气炎热,盛行偏南风,多雷阵雨和台风雨。10~11月秋季,天气以晴朗少雨为主。12~2月寒冬季节,地面盛行偏北风,气温低,会出现雨雪天气。

天目溪流域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年内变化大,其中3~9?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萜吒鲈陆邓吭颊既曜芙邓康?0%,年际变化显著,丰枯之比达到

2.1。

灾害性天气主要由梅雨、台风雨、寒潮、低温、冰雹及干旱等引

起,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电力供应和人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

3、基本资料

天目溪流域设有登村、西天目、於潜、藻溪等4个雨量站(见表4-2),设站时间自上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不等,均有连续三十年以上雨量观测资料。西天目、藻溪两雨量站分别于1992年、1995年撤消。相邻的昌化溪流域有青山殿水文站,位于昌化溪河口,控制集水面积1420km2,观测流量、水位、降水量、泥沙、蒸发量等项目。由于青山殿水利枢纽工程施工,该站于1995年1月1日停测流量、水位、泥沙等项目,保留降水量与蒸发量的观测,蒸发量于1997年1月1日停测。观测期间流量资料曾中断,缺1967、1969年的流量资料。青山殿水利枢纽建成后在上游昌化镇设立水文站,控制集雨面积为905 km2,1997年1月1日始观测水位、流量等项目,作为青山殿水利枢纽的入库流量站。流域内另设有英公水库、西关水库、甘溪水库等专测水库降水雨量站,设站于上世纪80-90年代后,雨量观测资料系列一般不足20年,本次设计不将其作为水文基本资料。

此外,设计流域下游的分水水文站于1951年设立,控制集水面积2630 km2,观测流量、水位、降水量、泥沙等项目,于1997年1月1日起增加蒸发量的观测。由于1969年分水江流域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大洪水,分水站水文设施被冲毁,水文记录被冲走,缺1969、1970年流量资料。上述各站的观测资料均已通过整编,精度

可靠。青山殿、分水站是本工程水文分析计算的主要依据站。 流域水文站一览表

表2

站名 河道名称 东经 北纬 始测年份 观测项目 备注

登村 虞溪 119o18′ 30o21′ 1957 降水量

西天目 东关溪 119o25′ 30o21′ 1934 降水量 1992年停测

於潜 天目溪 119o24′ 30o11′ 1933 降水量

藻溪 藻溪 119o30′ 30o12′ 1961 降水量 1995年停测 昌化 昌化溪 119o13′ 30o10′ 1997 降水量、径流、泥沙、蒸发等

青山殿 昌化溪 119o21′ 30o03′ 1956 降水量、径流、泥沙、蒸发等 1996年变更

分水 分水江 119o26′ 29o56′ 1951 降水量、径流、泥沙、蒸发等

4、设计暴雨

由于天目溪流域无径流测量水文站,无实测流量资料,文献记载的历史洪水资料也基本没有,但四个雨量站的暴雨资料相对较为完整、齐全。因而,天目溪流域的设计洪水采用暴雨推求。

(1)频率分析

天目溪流域有於潜、登村、西天目和藻溪四个雨量站,各雨量站分布相对较为均匀,均有连续三十年以上雨量观测资料,因本次主

单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