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宁国仙人塔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7:17:58 字数作文
宁国仙人塔字数作文

篇一:宁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分析与思考

宁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分析与思考

作者:何颖 王星

来源:《学理论·上》2014年第11期

摘 要:文化旅游产业被誉为当前的“朝阳产业”,在经济转型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政府要更加重视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宏观指导,努力提升旅游产业的文化品位,打造文化旅游精品。

关键词:文化旅游;政府;宁国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1-0095-02

文化旅游产业主要是由人文旅游资源所开发出来的旅游产业,目的是满足人们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提高人们的旅游活动质量。其核心内涵是向社会(即旅游者)提供旅游资源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与人文精神。这一产业目前被誉为“朝阳产业”、“无烟产业”,在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其加快发展愈发重要。因此,结合我市现有的文化性特征,提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可行性措施,是当前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

(一)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宁国旅游经济发展较快,目前,全市共有4A级景区1家,待审批的有1家,3A级景区5家,待审批的1家,储备申报的4家,国家森林公园一个,安徽省旅游商品生产企业16家,省文化产业示范点2家,文化旅游要素配置基本具备。2013年,全市旅游接待量达44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4.2亿元。2014年计划投资8.7亿元,12个重点项目全面启动,目前已完成投资2.25亿元。今年前5个月,全市旅游接待量已达20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8亿元,同比增长16.8%和31%。

(二)逐渐完善的体制机制

改革文化旅游管理体制,优化发展文化旅游的体制机制,会极大地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2012年,宁国组建了文化旅游广电新闻出版局,解决了文化和旅游行政职能及管理分家的问题,为文化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

宁国将陆续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旅游突破年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修改完善《青龙湾度假区管理保护办法》、《青龙湾度假区核心区规划管理技术规

定》等各项政策,以更好地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规范化发展。同时,市委市政府为更好地推进重点项目,采取多种方式促使各职能部门间的协作不断加强,努力实现为重点项目提供一站式服务、并联审批。

(三)详尽的发展规划

规划是重要引领,为推进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市委市政府高起点编制了《宁国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且进一步修编完善,针对重点项目建设编制了《青龙湾原生态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同时还加快了乡村旅游总体规划的编修。结合城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快了一系列子规划的编制,如宁皇国际旅游度假区规划、河沥溪旧城改造规划等。结合重点文物保护与重要景区建设,加快编修中国树木博览园规划、花林畈旅游度假区规划,仙人塔保护与利用规划等,真正做到了规划引领、分类指导。

(四)更加便利的旅游交通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区位优势,更需要便捷的交通条件。目前,我市已建成宣宁高速并实现通车;宁绩高速、宁千高速正在加快建设,预计宁绩高速2014年年底通车、宁千高速2015年通车;宁广高速前期工作基本完成;申嘉湖宣高速宁国至安吉段的规划建设业已启动。皖赣铁路宁国段已纳入高铁设计项目实施双线扩能改造。市内2014年仙霞大桥、汪港公路实现通车。同时,通过整合资金和项目,主要景区的道路正在改造提升中。一个外联内畅交通体系正在逐步建立,未来5年,随着各高速的建成通车,宁国将进一步融入皖南文化旅游圈,实现苏浙沪到宁国平均3小时的快捷交通圈。

二、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有限,文化旅游产业基础设施落后

长期以来,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政府投资,政府财政投资的局限,导致目前我市旅游公共基础设施、景区接待配套设施严重不足,道路窄、停车难,食宿分散经营、规模小、环境较差等问题较为突出,景观的维护和开发都面临很大问题。

从全市发展的角度来说,文化旅游产业的服务水平、城市交通功能、游客休闲功能和购物功能等需要进一步改善。目前我市还缺乏一个综合性大型游乐场,现有的游乐场主要是水上乐园,缺乏夜间供游客集中休闲的场所;缺乏具有宁国山城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以及大规模的综合性纪念品市场等等,以致游客到宁国只是走马观花式浏览,不能在轻松休闲状态下享受天然氧吧,品鉴山城文化。而且游客逗留时间短、消费总量少、方式单一,也影响了文化旅游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和联动效益。

(二)现有资源开发不足,景点分散,主打产品不强

宁国现有的文化资源,如宗杲文化、红楼文化、胡乐的奥陶系地质文化等挖掘、开发力度仍然欠缺,一些名人资源如周■、吴潜、任新民等还需加大开发力度。从目前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来看,我们丰富的森林资源、自然生态景观、山水美景,由于缺乏好的创意,大部分景观又地处山区,开发难度大,产品内容单一,缺少全省乃至全国能叫得响的品牌、名牌。旅游景点周围目前还缺少相应的文化氛围,景区整体上显得很单薄。

(三)旅游市场主体发展不足,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目前,全市有国内旅行社17家,四星级宾馆2家,三星级宾馆6家,省星级农家乐62家,旅游企业整体上仍处于“小、散、弱”的状态,缺乏在国际、国内市场有影响力的骨干企业,缺乏规模大、实力强的文化旅游业市场主体。文化旅游市场主体发展的不足,使得一些景区短期内只有允许小业主、小商人低水平开发,这些景区往往是自身无力开发,对外又找不到有实力的企业,政府投资有限,一旦陷入低水平开发,长远发展的后劲会受到严重制约,有些会带来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此外,各景区仍存在无照经营和超范围经营的现象,一些经营户没有在经营场所明显处悬挂营业执照和工商部门的举报电话,销售的商品亦存在不合格、不安全的隐患。全市缺乏专门的文化旅游行业监管部门,现有的综合执法队作为文化旅游广电新闻出版局的下属单位,负责的是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方方面面的监管,很难全方位、系统地对文化旅游的整体市场、各类企业、景区环境、旅游安全等实施有效监管。

三、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创品牌,构建文化旅游产业链

1.开展文化旅游创意策划活动

创意旅游策划就是从根本上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从文化旅游产业自身发展、升级以及市场开发等角度提出新思路、新方案,立足于现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开发旅游,如可围绕我市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仙人塔,发展全域旅游,也就是把仙霞镇整体当作一个景区,实现旅游产业的全时空覆盖,这样既可为游客提供处处是风景的旅游体验,也可让当地居民享受到更好的休闲生活。同时通过加快发展新型农业进一步强化乡村旅游的产业支撑,在这当中可充分结合当地的民俗汇编成专题演出、剧目等。

我市旅游资源的最大优势在于好山好水,在于丰富的自然景观,因此,要把文化旅游创意的着力点放在自然景观与文化的交融上,在融入文化元素方面:一要尽量囊括本地的民俗文化、乡村文化;二要适时融合历史人文文化,把生动有趣的人文故事通过旅游元素多种形式展现;三要有机融入现代城市文化,宁国是一个移民县城,开放、包容、多元文化共生,多年县域经济的强势发展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魅力的山城文化,这些可通过恰当的方式向来宁游客充分展现。

2.打造独具宁国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

要深入挖掘、开发、提升我市现有的文化元素,比如说红楼梦文化的开发利用,本身这一文化与宁国的地名、发展历史的联系,适合作为城市名片之一向全国推介,是一个非常具有宁国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所以目前正在建设中的红楼梦文化园,需要进一步拿出好的创意。还有宗杲文化,胡乐镇的地质文化等等,这些文化旅游元素具有独特的魅力,特别是宗杲文化,是一篇大有可为的文章。宗杲大师的信众多,文化传播范围广,特别在亚洲地区有着很广泛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因此,建议围绕这些文化元素进行全方位挖掘开发,打造产业链,形成精品。

需要注意的是,景区建筑的规划设计,要么切合景区的文化主题,要么凸显当地的民居特点,与当地人文环境做到自然相融,不能一味套用或者模仿某派建筑。

(二)优化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环境

1.加快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步伐

项目建设是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引擎,2014年,全市新建续建重点旅游项目12个,在这当中以恩龙世界木屋村和青龙湾度假区这“双龙”建设为重中之重,需要专项资金大力支持,需要更多具有针对性的招商。通过大力发展现代观光农业、家庭农场等,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做好乡村旅游的规范、引导、支持,催生一批乡村旅游企业并扶持它们做大做强。可尝试以市场化运作作为主要手段,通过相关渠道让景点所在区域的居民获取参与旅游开发建设的平台和机会。

2.强化文化旅游软硬件建设

首先,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这方面,政府既要向上争取资金,又要不断增加投资。同时,在城市建设和美好乡村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充分考虑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其次,加强文化旅游的软环境建设,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涉及文化旅游发展的部门要进一步协调整合。同时,还要培养一支高精专的旅游专业人才队伍,这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智力支撑。要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全国优秀旅游人才,为宁国文化旅游发展献计出力。同时,还要努力提高山城人民的综合文化素质,让人们的一言一行与“全国文化先进(县)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称号相匹配,在全市营造良好的文化旅游氛围。

(三)多渠道加大文化旅游的宣传力度

好的产品要成为品牌、名品,运营、推介十分重要,否则只会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因此,原有行之有效的推介手段和方式继续坚持使用,同时,要借助新型媒体的影响力,加强常态化的宣传推介。可通过设立宁国文化旅游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官方网站、官方贴吧等,实

时发布新的旅游信息和动态。在省、市乃至中央多种媒体上推介城市名片,宣传我们的主打文化旅游产品。

制作特色鲜明的旅游广告,在高速公路口、铁路沿线、城市主干道入口、标志性建筑物、人流量集中的广场、区域等,运用不同的手段和形式宣传。同时,要进一步扩大现有文化旅游节的影响力,我市曾成功举办三届山核桃节和两届元竹节,在全省乃至全国已有一定的知名度,这将有利于增强我市对外宣传推介的实效。在宣传的策略上要本着由近及远,先市内、省内再国内的原则,把宁国打造城理想的文化旅游胜地。

篇二:宁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目 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规划背景............................................................................................ 2 规划依据、规划原则及规划指导思想.......................................... 14 规划范围、规划期限及规划重点.................................................. 17 区域与城市发展SWOT分析............................................................ 19 宁国市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模式分析.................................. 24 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9 市域城镇发展战略.......................................................................... 51 城镇体系规划.................................................................................. 63 市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73 市域城镇社会服务设施建设规划.................................................. 79 资源节约、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 82 市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89 市域空间管制规划.......................................................................... 93 城市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 100 城市规划区城乡空间利用规划.................................................... 105 中心城区用地增长边界研究........................................................ 109 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策略........................................................ 121 城区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127 居住用地规划................................................................................ 129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31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135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142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及景观规划.................................................... 157 城市环境保护和综合防灾规划.................................................... 166 城市规划区四线管制规划............................................................ 179 近期建设规划................................................................................ 184 城市远景规划构想........................................................................ 187 实施规划的措施与建议................................................................ 188 附件:宁国市城乡基础公共设施共建共享的实施方案建议................................ 190

第一章 规划背景

一、城市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

宁国市位于安徽省东南边陲,北临宣州区,南界绩溪县,西接泾县,东及东北与广德县相连,东南与浙江省临安市、安吉县交界。地跨东经118°37′~119°24′,北纬30°17′~30°47′,市区位于市域中北部,北距芜湖市128公里、距省会合肥市265公里,东距上海市303公里、杭州市173公里、南距黄山市143公里。皖赣铁路、慈张公路穿境而过。

2.历史沿革及城市发展

宁国建县始于东汉建安十三年(203年),孙吴置,属丹阳郡。晋武帝置宣城郡,统县十一,宁国属之;唐武德三年(519年)改属宣城,六年(623年)撤宁国县,并于宣城县,宋初属宣城,清顺治二年(1645年)属徽宁道,康熙六年(1662年)改徽州道,属宁池太广道,咸丰四年(1853年)改属露宁太广道,属浙江巡抚兼管,太平天国失败后,复归安徽省,属徽宁池太广道,民国六年(1917年)废宁国府,1924年属芜湖道,1952年属徽州专区,1956年属芜湖专区,1961年属徽州专区,1981年属宣城地区。

宁国县城建于吴,徙于唐,明、清屡修,毁于民国。宁国县城首称居城,内城外郭,其历史之久,城池之固,为皖南之最。初筑四门,明正德中(公元1506~1521年)重建,清历经修葺。民国二十八年,县府为防备日机空袭,突击拆城,转运城砖构筑国防工事,民国三十一五 年夏,按原城基复筑土城,五十年初,土城在各项建设中陆续夷平。

解放后,老城区(河沥溪)随着几条省道的兴建日益繁华,但随着经济和城市的发展,城市中心由原来的河沥溪镇转向新城。

3.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宁国市属皖南山地丘陵区,市域地形地貌复杂,以丘陵山地为主,间有岗岚、河谷平原和盆地等,地貌组合分异明显。

宁国市地形总体特征是南高北低,东南部有天目山连绵,西部有黄山余脉延伸入境,中部的羊毫山曲折起伏。市内千米以上山峰有20座,800—1000米山峰60座,均坐落在东南部和西部,一般海拔300—500米,最高海拔1587米,最低海拔30米。城区地处水阳江水系3条支流东津河、中津河和西津河相汇合的河谷盆地,四面群山环抱,自北向南逐渐升高;中有巫山岭隆起,海拔85米,南部为丘陵岗地。

(2)气象气候

宁国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降雨量1468毫米,年平均气温15.4℃,年均日照时数为2038.2小时,年均蒸发量1499.1毫米,相对湿度80%,全年无霜期224天,最多风向为偏北风,南风次之。

(3)河流水文

宁国市境有水阳江、青弋江、富春江三个水系。其中以水阳江水系为主,分东津河、中津河、西津河三条支流,流域面积为2369.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96.8%。历史最高洪水位56.18米(东津河,吴淞高程)。

东津河、中津河、西津河均流经市区。

(4)地质

市境内地层比较完整,震旦系至第四纪皆有出露。城区一带的丘陵岗地由棕黄色亚粘土、砂土、砂砾石层组成,地基承载力山地20~25吨/平方米,老河床8~12吨/平方米,农田15~20吨吨/平方米。地震烈度6度,一般工业民用建筑按有关规定抗震设防。

4.资源条件

(1)生物资源

宁国市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为我省林产区之一。天然植被以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为主,人工植被主要树种有杉、松、板栗、山核桃、元竹等。已知野生资源

有162科1700多种,树种61科195种。全市生物资源丰富,尤以山核桃、板栗、笋干等具较高的经济价值。

(2)矿产资源

全市矿产资源共有8大类,30多个矿种,主要有陶土矿、紫砂陶、水泥石灰石等等,其中陶土矿储量全省第一。紫砂陶属于省内独特产品,透闪石石棉为全国唯一产区,水泥石灰石和配料贮藏量大、品位稳佳;能源资源较丰富,全市煤炭工业储量2284万吨,石煤工业储量7.5亿吨。水能理论蕴藏量约为44万千瓦(不包括港口湾水库装机容量)。

(3)水资源

全市水资源丰富,以地表水为主。年平均降水总量41.05亿立方米(包括过境水量6.31亿立方米),相应的径流深度为856.2毫米,地表径流总量为24.82亿立方米。

(4)土地资源

全市土地总面积2437.96平方千米,其中山地329.8平方千米,丘陵1327.3平方千米,岗地430.9平方千米,平畈350平方千米。

土地利用现状:耕地25281.93公顷,水田15310.8公顷,园地面积15642.33公顷,耕地面积160900.93公顷,牧草地79.61公顷,交通用地1582.71公顷,水域面积10101.31公顷,未利用土地22811.23公顷。

(5)旅游资源

宁国市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有“山门洞”、“千秋关”、“仙人塔” 和明代建筑上坦大桥和清代建筑河沥溪古桥等。此外还有通灵峰、黄颜石室、龙王潭、关岭天池、千人墓洞、潘茶古戏台等自然人文景观。

5. 国民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宁国市经济获得迅速发展,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特别是近四年,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8亿元,比2002年增加32亿元,年均增长14 %;财政收入达到8.9 亿元,是2002年的2.7 倍,年均增长27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1.3 亿元和48.8亿元,比2002年末增加19.9亿元和21.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5.7 亿元,比2002年增加36.1亿元,年均增长47.7 %。工业主体地位更加突

出,六大支柱行业支撑作用更趋明显,一批骨干企业跻身全国同行业前列,涌现出一批省级以上名优产品,形成了以省级开发区为龙头、乡镇集中区相配套的工业布局。农业结构调整纵深推进,连续三轮居全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市)首位,先后被评为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市、农业产业化先进市、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市和经济林产业示范市。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旅游经济起步升温,服务业水平不断提高。三次产业比重由2002年的20:42:38调整为14 :51:35,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县市前列。

6.社会发展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社会进步,城乡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006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00元左右。与此同时,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目前,全市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教育结构调整开发起步,各级各类教育均有较快的发展;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实施了一批“星火计划”和“火炬计划”项目,推广了大批农业科技成果。

二、上版规划编制和实施情况

宁国市上版城市总体规划于1997年编制完成,1999年3月经市政府及市人大审查同意,报安徽省人民政府。1999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以皖政秘[1999]165号文批准了《宁国市城市总体规划》。原城市总体规划经批准实施5年来,较好地指导了宁国市的建设,对市域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城市框架逐步拓展。

上版规划的近期时限为1999-2002年,远期到2010年。

1、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情况

(1)规划的主要内容

1)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2000年市域总人口为39.2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33%。2010年为41.5万左右,城镇化水平为50%。

2)经济区划:

篇三:宁国经济与环境

宁国经济与环境 宁国地处安徽省东南部,皖南山区东北侧,东邻浙江,西靠黄山,连接皖浙两省七个县市,距沪、宁、杭三城市170-300公里,是皖南山区之咽喉,南北商旅通衢之要道。

改革开放以来,宁国经济社会发展较快,1994年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化农业转化,林业经济发展迅速,1998年被列为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市。进入新世纪以来,宁国经济及工业实力增强。2012 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83亿元,增长13%;完成财政收入30亿元,增长1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7.8亿元,增长11.1%;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8.7亿元,增长1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6亿元,增长2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45万元,增长14.5%。

但经济的高速发展是避免不了给环境带来破坏的。宁国甲路镇政府投资180万建设枫山水库,为甲路饮水备用水库,本来山青水秀的水库,最近几个月一个水泥熟料中转站在水源头中转后,严重污染环境,本来的绿水青山已经面貌全非,供给村民的饮水水库水质污染,水库鱼大量死亡,方圆数公里饮水困难,甚至中转站也在外地取水做饭,水泥熟料酸性强烈,水质污染严重。还有很多大型企业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却忽略了保护大自然,浓烟滚滚,污水横流的现象依然存在。

我的家乡也遭到了侵害,原本山上树木成林,却在去年被收购,山上的树木被连根拔起,只留下黄土裸露在阳光下。家乡的

人们也都少了很多,他们都去往城市,去寻求更好的生活,任由

家中的老屋自生自灭。反观城市的情况也并不好,高楼矗立,新

鲜的空气也是很难寻得。在外面走一走,只让人觉得每一处都是

房屋或工厂。

对于这些环境污染,我们也当行动起来。节约资源,减少污

染;对废品进行回收利用;绿色消费,选购环保产品;珍爱生

灵,万物共存,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做到人类与地理环境的

协调发展。

关于宁国旅游业所带来的经济发展,也是不可小视的。天目山蜿

蜒屹立于东南边缘,黄山山脉由西延伸入境,构成南高北低、峰

峦叠嶂的地势形态。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山门洞”、“千秋

关”、“仙人塔”载入《中国名胜词典》,其中“山门洞”素有

“天下之奇山门有,山门之奇天下无”的称誉,面积9万多亩的

省级板桥自然保护区与库容9.41亿立方米的青龙湖连成一片,形成集湖光、山色、溶洞于一体的风光。这些风景名胜引来了外地

诸多游客,为周边地方带来了不小的利益。各种农家乐也拔地而

起,宣城市宁国市青龙农家小院、宣城市宁国市永强农庄、宣城

市宁国市梦缘农庄等都获得了很多利益。其他民营经济也不甘落

后,紧跟着经济发展的潮流,努力为当地经济做贡献。

宁国素有诸多美誉,“中国元竹之乡”、“ 中国山核桃之

乡”、“ 中国红豆杉之乡”等称呼都说明了宁国拥有着多种植物

资源和特产。单说山核桃,宁国山核桃生产区域为天目山北麓乡

村,以南极乡为最,其次有万家、庄村、胡乐等乡镇,分布范围

达20个乡镇。宁国山核桃分布区优越的土壤条件和植被条件,为宁国山核桃的优良品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宁国山核桃企业

落后于浙江临安的山核桃企业,究其原因,是宁国的山核桃企业

太过零散,各自为政,没有相互合作,希望他们能够早日联合,

让本市的经济再进一步。

宁国经济仍在发展,只希望政府要注重上述一些问题,使经

济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毕子洁

学校:宁国中学 高一

(8)班

辅导老师:胡四喜

篇四:宁国县志

宁国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宁国

地处皖南山区东北侧,西南属黄山余脉,东南为天目山系,地势向北倾斜。东津、中津、西津三条河流呈扇状北流,在河沥溪附近汇成水阳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4℃,年降水量1400毫米。矿藏有石灰石、陶土、煤。皖赣铁路、104省道、215省道贯穿市境。风景名胜有山门、千秋关等。

242300 中文名称: 宁国市 邮政区码:

外文名称: Ningguo County 地理位置:安徽东南部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 面积: 2447平方千米

所属地区: 安徽省直辖,宣城市代管 人口: 38万

南极乡、港口镇、仙霞镇车牌代码:皖P 下辖地区: 等 山核桃、元竹、青梅、银土特产: 电话区号: 0563 杏

宁国市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邮编:242300 代码:341881区号:0563

拼音:Níng Guó Shì 英译:Ningguo County 宁国市[1]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天目山北麓,东南与浙江省毗邻。总面积2447平方千米。总人口38万人(2007年末)。全市辖6个街道、8个镇、5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西津街道、南山街道、河沥街道、汪溪街道、竹峰街道、天湖街道、港口镇、梅林镇、中溪镇、宁墩镇、仙霞镇、甲路镇、胡乐镇、霞西镇、云梯畲族乡、南极乡、万家乡、方塘乡、青龙乡。市政府驻西津街道办事处。

编辑本段宁国概况

宁国

宁国地处安徽省东南部,东邻浙江,西靠黄山,连接皖浙两省七个县市,距沪、宁、杭三城市170-300公里,是皖南山区之咽喉,南北商旅通衢之要道。市域面积2487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和6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38.09万。

宁国建县始于东汉建安13年(公元208年),县名意取“邦宁国泰、物阜民安”,隶属于宣城市,1997年3月撤县设市。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天目山蜿蜒屹立于东南边缘,黄山山脉由西延伸入境,构成南高北低、峰峦叠嶂的地势形态。面积9万多亩的省级板桥自然保护区与库容9.41亿立方米的青龙湖连成一片,形成集湖光、山色、溶洞于一体的怡人风光。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山门洞”、“千秋关”、“仙人塔”因其历史悠久,风貌独特,载入《中国名胜词典》,其中“山门洞”素有“天下之奇山门有,山门之奇天下无”的称誉。

宁国邮政编码:242300,电话区号:0563。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宁国自然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8大类30多个矿种,石灰石、煤炭、石棉、萤石、陶土等矿产远景储量达34亿吨。境内土特名产荟萃,山核桃、元竹、青梅、银杏面积和产量居安徽省首位,山核桃粒大壳薄、仁肉饱满,笋干肉厚色美、脆嫩爽口,名优茶绿翠显茸、清雅纯正,享有“中国山核桃之乡”和“中国元竹之乡”称号。

编辑本段旅游景点

恩龙世界木屋村

宁国恩龙世界木屋村位于安徽省东南部的宁国市,距市区8公里,毗邻长三角旅游圈和安徽“两山一

恩龙山庄

湖”旅游区,占地150公顷,始建于1997年,是在生态科技示范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01年11月正式对外营业,是一处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商务洽淡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区,度假区内建有大门景观、千亩银杏园、特色林果园、水上乐园、木屋别墅群、恩龙民俗风情园等主要景点和一四星级旅游饭店,总投入资金为1.2亿元,日接待能力达5000人

本景区起点高,特色鲜明,依山傍水、清幽静谧,负氧离子含量高。开业以来,以优美的园林风光、鲜明的民俗风情,清新的绿色生态和温馨周到的服务,接待了200余万国内外游客。于2005年底跻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行列,2008年5月,被批准为四星级旅游饭店。

夏林风景区

宁国夏林风景区位于宁国市中溪镇境内,距市区仅29公里,境内多瀑布、怪石、崖洞、奇潭等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特别是云集众多瀑布,享有皖南第一大瀑布群的美誉。“Y”形河流两侧瀑布成群,怪石多姿,深林绝壁、云锁幽谷

夏林

最妙景观有:龙潭瀑布落差10余米,如白练悬壁,溅起白莲朵朵,潭面有天然石联成三维桥;两石山并立, 狭缝仅4米,形成“一线天”,浅溪穿峡流过,风和日暖时数百彩蝶翩翩起舞;龙头坎石壁高耸入云,谷底深潭波光粼粼;三级瀑布和连环石鸡凼,如观音洒水终年不枯。景区内有马羚羊、穿山甲、斑狗、娃娃鱼、夹板龟等稀有动物,富产鲜笋、银杏、香菇、薇菜。

特色风景

夏霖风景区,位于安徽省宁国东部群山之中,系黄山山脉和天目山脉交汇带。这里西望黄山奇景,南眺西湖秀色。境内奇峰幽洞无数,孤壁绝崖万千;沟壑峡谷险峻,飞瀑流泉密布;野藤古树参天,竹海松涛共鸣。

夏霖风景区,位于安徽省宁国东部群山之中,系黄山山脉和天目山脉交汇带。这里西望黄山奇景,南眺西湖秀色。境内奇峰幽洞无数,孤壁绝崖万千;沟壑峡谷险峻,飞瀑流泉密布;野藤古树参天,竹海松涛共鸣。

夏霖以飞瀑、神潭、深涧、怪石、险峡独具特色的景观,被誉为“五绝天下景”;又以星罗棋布,各具千秋的大小瀑布,被誉为“东南第一瀑布群”。

这里有红军遗榻,古刹钟声。民间传说,彰显深厚的文化底蕴。置身这原生态的神奇美景之中,令人心旷神怡,留恋忘返。

奇景天成,秀甲东南,尽享自然美景。

户外运动,农耕休闲,放飞出尘心灵。

木屋瓦灶,原始生态,感悟人生真谛。

军榻古刹,情系千秋,领略岁月烟云。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覆盖了青龙湖及周边乡镇和省级板桥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280平方公里,正在整合申报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宁国生态建设和旅游开发的重中之重。

青龙湾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集山景、水景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生态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8%。被专家誉为“一级空气一级水”。青龙湖是国家大型水利工程港口湾水库形成的人工湖泊,蓄水9.41亿立方米。湖面延绵34平方公里,有38个岛屿,湖光山色、绚丽多姿;板桥自然保护区目前保存有5万多亩连片的天然甜槠林,是北亚热带东北部边缘保存最好、林相最完整的唯一一片原始森林。此外境内的石柱山、高峰山更是风景独特,还有近期探明的板桥古溶洞群等,均极具开发价值。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已完成了总体规划和部分景区的详规编制,旅游基础设施工程已开始启动,开发潜力巨大,适宜建设观光旅游、水上运动、休闲度假、影视基地和观光生态农业等项目。

方塘世京果园简介

“世京果园”农家乐地处安徽宁国风景秀丽的港口湾水库上游,国家森林公园-青龙湾生态旅游区内,群山环抱,环境优良,气候宜人

编辑本段宁国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宁国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综合实力不断增强,1994年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化农业转化,林业经济发展迅速,建立经济林基地88万亩,1998年被列为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市。科技、文化、卫生、土地、教育等社会事业步入全国先进行列。全市社会治安稳定,社会风气良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进入新世纪以来,宁国经济及工业实力增强。

宁国工业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工业化程度达88%。一批骨干企业跻身全国同行业前列,橡胶汽车零部件、

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

电容器、耐磨球、林产品加工四大主导行业扬帆奋进,涌现出“海螺”牌水泥、“鼎湖”牌密封圈、“凤形”牌耐磨球、“双津”牌铝塑复合包装材料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名牌产品,其中,“凤形”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省级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蓬勃发展,各具特色的工业小区和农产品加工区正在建设之中,新型的现代化工贸城市初具雏形。

编辑本段宁国投资环境

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宁国的投资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境内交通道路建设不断加快,逐步融入苏浙沪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现有1座年发电量3000万千瓦时的火力发电厂,年发电量1.1亿千瓦时的省级重点水利工程港口湾水库已并网发电,由1座220千伏、1座110千伏和16座35千伏变电所构成的独立电网,既可并入省网运行,又可自行对外供电;综合通信能力不断提高,程控电话可直拨世界各地,移动通信覆盖全市各地,网络通讯迅猛发展;城镇建设进程加快,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2010.10.26《中小城市绿皮书》分别公布了2010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市”、“中国十佳两型中小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和“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名单。我省宁国、肥西入选科学发展百强县市,其中宁国市从上一年的第97位上升到今年的第92位,肥西首次入榜列98位。霍山、繁昌、南陵、怀宁、肥西5县入列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名单,排名分别是第21、33、49、65、82位。在“中国最具区

域带动力中小城市”名单中,宁国、繁昌、霍山、肥西、肥东入列,宁国市还成为全国首批“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调研基地”。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现辖6个街道,5个乡,8个镇。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置宁国县。取安宁定国之意。1997年3月1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宁国县,设立宁国市。

古代历史

宁国市春秋战国时期先后隶属吴、越、楚国地。秦属鄣郡(治故鄣县,今浙江安吉西北鄣吴镇)。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属丹阳郡(治宛陵,今安徽宣城市宣州区)宛陵县。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孙权分宛陵县南部置怀安县和宁国县,隶属丹阳郡。吴景帝时(258—263)改属故鄣郡。西晋太康二年(281),又分丹阳郡置宣城郡,宁国县属之。南北朝沿旧制。隋开皇九年(589),并怀安,宁国县入宣城县。唐武德三年(620)分宣城县复置怀安县、宁国县,属宣州。武德七年又并入宣城县。此后,怀安县再未设置。唐天宝三年(740)以原怀安、宁国二县地置宁国县,属宣城郡。五代十国时属宣州。北宋属宣城郡。南宋乾道二年(1166)属宁国府(治宣州,今安徽宣城市宣州区)。元至元十四年(1277),世祖忽必烈改府为路,宁国属宁国路,元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改路为府,宁国复属宁国府。明、清相沿。

现代沿革

民国元年(1912)废府,宁国县直属安徽省。民国3年属芜湖道,民国21年属宣城首席且长,同年11月,属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属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35年改属第七行政督察区。1949年4月23日宁国县解放,5月隶属宣城专区。1952年1月属徽州专区,1956年2月属芜湖专区,1961年3月复属徽州专区,1980年1月改属宣城地区。1997年3月11日撤县设市,宁国县改称为宁国市。

1997年撤县设市后,宁国市辖11个镇、18个乡:河沥溪镇、中溪镇、石口镇、港口镇、梅林镇、狮桥镇、霞西镇、宁墩镇、胡乐镇、山门乡、甲路镇、仙霞镇、姚高乡、汪溪乡、桥头乡、杨山乡、青龙乡、虹龙乡、竹峰乡、平兴乡、畈村乡、万家乡、南极乡、庄村乡、东岸乡、板桥乡、方塘乡、太平乡、云梯畲族乡。

2000年,宁国市辖13个镇、16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381842人,其中: 河沥溪镇 80079、 港口镇 15487 、中溪镇 11341、 石口镇 10020、 霞西镇 9048、 胡乐镇 12992、 宁墩镇 12502、 狮桥镇 11876 、梅林镇 8828 、山门镇 18989、 甲路镇 9697、 仙霞镇 11300 、天湖镇 4682、 板桥乡 2668、 方塘乡 11665、 姚高乡 8252、 汪溪乡 10574、 畈村乡 15137 、平兴乡 13048 、云梯畲族乡 6142 、杨山乡 8218、 南极乡 11234 、万家乡 14314 、桥头乡 6757、 庄村乡 6575 、虹龙乡 14516、 竹峰乡 13204、

青龙乡 14786、 太平乡 7911。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2004年底,宁国市辖3个街道、10个镇、6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西津街道、南山街道、河沥街道、港口镇、梅林镇、中溪镇、宁墩镇、仙霞镇、汪溪镇、甲路镇、胡乐镇、霞西镇、天湖镇、云梯畲族乡、南极乡、万家乡、竹峰乡、方塘乡、青龙乡。

2006年被安徽省列为12个享有省辖市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试点县市之一。

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历史渊源

“一担箩筐下江南”的故事在安徽宁国民间流传,这个故事说明宁国和广水近代的渊源关系。近年来,有部分祖籍应山的宁国人回到广水寻根问祖,他们通过民间组织、通过新闻媒体表达寻亲意愿,但由于年代久远、社会变迁、记忆模糊,许多人无功而返。

根据访谈对象的口述和《宁国市志》记载:“清咸丰年后,受战乱影响,本地生灵涂炭、十室九空,后大批移民相继迁入,其中以鄂之应山人居多。”根据调查资料显示,今天的宁国市人口构成中,80%是外来移民的后代,而在这些外来移民中,应山人就占了80%,这些应山籍移民后代中,广水籍(原应山县)就占了一大半,今天宁国38万人口中,广水人约占20万人左右。在今天的宁国市河沥溪办事处,还保留有一条楚风浓郁的湖北街,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几乎全部是应山人的后代。

编辑本段百姓生活

人口增长控制成效突出。2004年末全市总人口376377人,比上年减少3036人,人口出生率千分之7.45,死亡率千分之5.33,人口自然增长率千分之2.12。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13532元,比上年增长21.6%;农民人均纯收入3348元,增长18.6%。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2447元,增长6.7%。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1685人,其中:职工11477人,企业离退休人员4615人。全年征缴养老保险金2407万元,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4700人,发放失业金382.5万元。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8925人,共征缴医疗保险金1308万元。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敬老院和福利院20个,收养1008人,享受低保救济人员10602人,全年发放保障金556.6万元,已建立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4个,从业人员269人,建立便民、利民服务网点28个。全年安置496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5.2万人,比上年增加0.4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1.6万人;第二产业6.9万人;第三产业6.7万人。年末全市在岗职工3.1万人,城乡私营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3.95万人,全市新增就业岗位3561个,安排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181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

编辑本段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事业持续发展。2004年,全市共拥有各类科研机构36家,全年取得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28项,组织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43项,拥有各类人才资源1.23万人,其中:具有高、中级职称2422人。全年财政用于科技三项费用支出420万元,增长39.5%,跻身全国首批20个科技进步示范市行列。

科技企业成长迅速。全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12家,高新技术产品18项,实施国家级火炬计划5项,拥有民营科技企业61家,其中省级民营科技示范区内科技企业35家全年实

篇五:2014年总结

2014年,仙霞镇团委在宁国团市委和仙霞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围绕联系青年、服务青年,加强自身组织建设等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常规性工作开展规范高效

1、3月份响应市委市政府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的号召,开展共建青年林活动。在我镇叶杨路段,机关团员青年组织建设了一条长达2公里的青年林,为公路沿线景观提升出劳出力,洒下了汗水。

2、4月份邮储银行青年创业贴息贷款启动。贴息贷款政策的出台,吸引了我镇很多创业青年的关注。镇团委十分重视做好此项工作,积极宣传,耐心解说贴息和担保人政策。期间,共为近40名青年提供了贷款的政策咨询。一并协助人社所做好了青年的就业、失业登记证办理。

3、5月青年企业家大会召开。镇团委积极在全镇规模以上企业范围中摸底,实地走访企业,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宣传宁国市青年企业家协会这一平台,最终推选报送了2家企业、3名青年企业家入会。

4、积极协助省级文明城市创建青年志愿服务行动,坚持到岗到位,协助交警指挥交通,站好了每一班岗。

5、7月上旬,团市委以七夕为时机,搭建青年交友平台,拓展青年交友渠道,帮助解决青年实际需求。镇团委在全镇机关、中小学校中广泛宣传、积极动员,组织10名青年参与了活动。

6、7月下旬,团市委开展了“栋梁工程圆梦大学”爱心助学工程。镇团委细心做好申请救助学生的档案管理,严把审核关,共为7名大学生申请了资金救助。

7、8月,团市委赴我镇茂盛食品有限公司暨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单位茂盛食品有限公司开展了三进三解三推动活动。此次活动加强了团市委对基层团工作的指导,增进了团市委校团委和镇团委之间的沟通联系。

8、10月,镇团委按时完成了共青团数据采集录入工作。

9、11月,组织青年团员观看了《我们走在小康路上》—农村青年“我的中国梦”宣传片。

10、11月先后开展了2次活动,动员全市广大团员积极参与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尝试建立共青团员义务参与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

11、12月下,宁国市仙霞镇团委官方微博正式开通,结束了个人微博充当工作微博的混乱时代。也对微博管理提出了更加规范化的要求。

二、创新性工作开展 活动开展丰富多彩

1、在细节处创新。在邮储银行贴息贷款政策办理期间,面对越来越多的前来咨询的青年创业者,镇团委本着高效、热情服务的原则,精心制作了贴息贷款政策一次性办理告知单,发放给每一位前来咨询的创业青年,让其按照所需材料清单一项一项准备,不走冤枉路、不走回头路。

2、在方式上创新。一是直面交流胜于一切,加强与青年面对面交流沟通。4月20日,镇团委召开了团组织负责人会议,全镇19个团组织负责人到场参加了会议。会议虽然以大团委建设的情况通报和迎接中央电话检查工作做部署要求为主,但此次会晤更为仙霞镇不同单位不同部门的青年提供了一次面对面交流的好机会。二是时刻以团委的名义参与活动,突出团委标志,不断强化团员的身份认同意识。“活动开展亮团旗,青年在外亮身份。”在我镇举办第一界旅游产品展示会期间,镇团委提出给展示会配备会议志愿者,提升展示会办会水平。在我镇举办的第一届康久杯运动会上,镇团委积极集结队伍,成立了一支10人组的青年拔河队和2支4人组的四人五足参赛队,参与了其中,展现了团员风采。

3、在整合资源上创新,打开全新工作思路。为开展好暑期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在团

市委指导下,镇团委积极对接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我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儿童文学 快乐英语”夏令营活动,感恩志愿者老师送毛巾活动、给志愿者老师过生日、为留守儿童赠书、学唱英文歌等活动的开展,让12名乡村留守儿童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假期。

4、在服务党政中心工作上有作为,争当得力后备力量。坚决按照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要求,急党政之所急,想党政之所想,在服务党政中心工作上积极作为,树立团委工作形象,增强党政领导对团委工作的重视。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期间,组织动员青年团员开展光盘行动,倡导节俭风尚;在抗旱减灾中参与政策宣传等等。为配合搞好环境卫生综合整治,11月14日,开展了青年团员志愿服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来自镇各基层团支部的近20名青年团员和8名小额贷款创业者分成三支小分队,在村两委人员带领下,重点清理了集镇农贸市场至文化广场沿线、114省道沿线以及新敬老院至老街沿线的垃圾,使集镇面貌有了一次较好的改观。立足于仙霞镇生态农业旅游乡镇、打造宁国市东部连接浙江窗口形象乡镇的定位,仙霞镇团员积极争当仙霞旅游发展的宣传员。为进一步扩大我镇石壁山红色旅游和仙人塔古色旅游的知名度,在全镇党员和群团组织中广泛宣传仙霞红色、古色旅游资源,也为进一步促进人人参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长效机制的落实,12月9日,仙霞镇组织机关党员、团员代表开展了“登石壁山游仙人塔暨游览路线绿色通道”行动。

5、开展文体活动,搭建各种交流平台。以各村的农家书屋和远程电教为依托,组织青年团员开展集体学习和交流活动。以美丽和谐乡村的休闲文化广场为依托,组织机关、卫生院、学校、派出所青年团员开展进行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友谊赛交流等运动。

一年来,我镇团委工作在按要求开展好常规工作并努力创新的同时,仍存在不少问题,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一是团员流动性大,普遍外出务工,基层团组织建设比较困难;二是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比较薄弱,未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三是团干部身兼多职,精力有所分散。

新的一年,我镇团委将继续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围绕青少年思想引领、青年就业创业、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几大工程,坚定方向、服务大局,凝聚力量、服务青年,一如既往地开展好团委工作。

宁国仙人塔

2015年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抓好青少年思想引领,充分利用重要节假日,开展好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

二是进一步抓好青年就业创业,结合我镇青年需求,举办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的就业技能和心理调试培训会。联合农技站、林业站、人社所等部门做好专合组织创业青年的摸底和联络工作。跟进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服务,积极配培育发现有潜力的创业青年和创业项目。

三是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好已经建立的团组织,利用“人在仙霞”这个交流平台和仙霞镇团委官方微博,进一步增强各个团组织、团员之间的凝聚力。开展“我和我的团组织”图片展示活动,“走遍仙霞风景区系列活动”,组织团员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开展集体游览高山龙门村螺狮玩瀑风景区、龙亭村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仙人塔、孔夫村三孔文化园地。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