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王之涣《凉州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6:29:50 小学作文
王之涣《凉州词》小学作文

篇一:王之涣凉州词赏析翻译

王之涣《凉州词》赏析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篇二:王之涣《凉州词》

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盛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凉州词”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如王之涣、王翰、张籍等。

注释

① 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这种曲子也叫“凉州词”)配的唱词。 ②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黄河,在这里指的是黄沙。③ 孤城: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这里指玉门关。

④ 仞(rèn):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万仞:形容极高。

⑤ 羌(qiāng):古代西北的一个民族。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后常作军乐。 ⑥ 怨:埋[mái]怨

⑦杨柳:指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⑧ 度:越过 ⑨ 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诗意:

王之涣《凉州词》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

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折杨柳》去埋怨春光迟迟呢,

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篇三:小学古诗《凉州词》拼音版

liángzhōucítángwángzhīhuàn

凉 州 词 (唐)王之涣

huángh?yuǎnshàngbáiyúnjiānyīpiàngūch?ngwànranshān黄 河 远 上 白 云 间,一 片 孤 城 万 仞 山。 qiāngdíh?xūyuànyángliǔchūnfēngbúdùyùm?nguān羌 笛 何 须 怨 杨 柳,春 风 不 度 玉 门 关。

篇四:王之涣《凉州词》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评析]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

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剌之意:“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升庵诗话》)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

[作者介绍]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州(今山西绛县)。唐代诗人。

篇五:赏析王之涣的边塞诗《凉州词》

赏析王之涣的边塞诗《凉州词》

在五千多年漫长的中华民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次社会繁荣,而繁荣之最,乃是盛唐时代。它是封建史的黄金岁月。在中国群山叠嶂的封建画轴上,它是群峰之巅、盛世之巅,俯瞰着白云缭绕下的万千峰峦。

盛唐时代的大千世界,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地方。它犹如一个魔女,把魔咒撒向文明的世界。于是,人心遭到蛊惑,人们如醉如痴的拥向大漠流沙的不毛之地,其中有文人,侠客、市井无懒、商贾……

所以盛唐文人渴求封侯拜相,济世经邦,而那个大荒世界,那正是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地方。于是,他们心驰神往,憧憬这块神奇的土地,而谱写出边塞的蔚为奇观,蔚为大观的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

王之涣(679——742),字季凌,在《唐才子传》里说王之涣为蓟门人,或因他少有侠气、从五陵年少游、击剑悲歌的性格而臆猜,靳能墓志铭记载,之涣“本家晋阳,宦徙绛郡”,则晋阳(今太原)为其原籍,家居绛州(今山西新绛县)。而他写了一首体裁为乐府,类型为边塞又为人传唱的名篇诗歌——《凉州词》。凉州词又名《凉州歌》。《乐苑》称,开元年间,西凉都督郭知运进献宫调《凉州》。而现在的凉州是在唐朝时属于陇右道,州治在今甘肃省武威县。诗题又作《出塞》。

在王之涣《凉州词》诗的开始就写出宏伟壮丽之美,"黄河远上白云间"。“黄河远上”是指远望黄河的源头。而其中的“远上”一词显出了黄河气势磅礴的力量,凸显了黄河的苍劲宏伟,这样给人们以视觉上的明目一新。同时也让读者好像看见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诗中的"远上",也更能凸显把黄河远景的壮丽表现的淋漓尽致。

而诗人笔锋一转,这首诗的基调从积极向上变为惆怅忧伤。“一片孤城万仞山。”其中的“一片孤城”是指戍边只要有一座孤零零的城堡。“城”之“孤”,让读者不禁为边塞“城”之无助和孤独感到忧伤,却又无可奈何的思想感情。“山”之“万仞”,而且“仞”是 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13cm或264cm,约等于2.3m或2.6m)。这样更加充分说明城之小,山之众。

因此,诗人在诗中的前两句根据所见“ 黄河”、“ 白云”、“ 孤城”、 “万仞山”的意象景色描绘出了祖国大好河山的雄伟气势,也勾勒出塞外的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边疆的士兵荒凉境遇和凄怨而又悲壮的情感。

“羌笛何须怨杨柳”中的“羌笛”羌族竹制的一种乐器,属横吹式管乐。而古羌族它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何须”是何必的意思。而一个“怨”字能概括表达全诗的主旨,也成是全诗的诗眼但并没有表现出有埋怨之意。“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加委婉,更有深意更有内涵,这也是这首诗的绝妙之处,。“杨柳”是出自于《折杨柳》曲。在古代诗文中常以杨柳比喻送别情事。在《诗?小雅?采薇》中就有很好的说明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句是说何必还用羌笛吹起那哀怨凄凉的杨柳曲而又去埋怨春天的阳光来得迟迟呢?

“春风不度玉门关”的 “春风”即是夏季风。,而其中“度”字也让读者体会到了春风渡过玉门关之艰难。“玉门关”之前是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此名的。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在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这话的意思是玉门关的四周群山环绕,地形起伏也很大,夏季风都不能吹到那里。

总的来说,王之涣的《凉州词》运用了一些名词和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和巧妙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出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如“黄河,”“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杨

柳,“春风,”“玉门关”。既独立又成景共同构造一幅边塞风光图,创造出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意境。这也是诗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现出苍凉,慷慨雄放而气骨内敛,深情蕴藉,意沉调响的情感。

而王之涣的《凉州词》这首诗也通过一远一近,一动一静,互相映衬,还有一种立体的感觉,描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然极力渲染戍边士卒不得还乡的怨情和无可奈何的感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而我们今天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看,边塞诗它所能体现出时代的精神和民族精神以有的评价,将激发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信心和自豪感。

【参考书籍】

【1】 李从军:《唐代文学演变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

【2】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组编《中国古代文学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春风”则完全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比喻,而非单纯指春天的和风。一心想开疆扩土的帝王、只想建功立业的将帅,他们的关心和同情以及朝廷休战的命令,在边塞将士看来,不是就像和煦的春风一样令人振奋和温暖吗?诗歌要表达的其实是——身居荒凉边塞的戍边将士,对故乡深切的怀念之情以及他们对朝廷征战的不满、厌恶之情。王之涣才华横溢,又逢大唐盛世,可惜终不见用,天也不假其年(只活了55岁),出讽刺之语,岂无怀才不遇之无奈悲愤之慨焉?

“春风”—— ①春天的风。如“春风送暖”。

②比喻和悦的神色。如“春风满面”。

成语—— ①春风满面(形容人满脸喜色,和蔼舒畅,十分得意的样子)。 ②春风得意(形容遇事顺利,心情非常得意、畅快的神态)。

③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和影响。也用以称颂师长的教诲)。

④春风夏雨(春风和夏雨能够养育万物,故用以比喻及时的教益或帮助)。 ⑤如坐春风(比喻受到良师的培育)。

诗句—— ①“春风又绿江南岸”(宋·王安石《船泊瓜洲》)

表示又一个春天来临了,现用来比喻新的政策、措施等所带来的新景象。 ②“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出塞》)

旧以形容边塞苍凉,现用来比喻某种思想、影响到不了某一地区或单位。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