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课内阅读除夕真热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5:45:18 字数作文
课内阅读除夕真热闹字数作文

篇一: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含答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含答案)

一、阅读《两小儿辩日》,回答问题:

1.两小儿辩斗时,一儿从(视觉)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大如车盖”;一儿

从(感觉)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沧沧凉凉”。他们看太阳的角度不同,因此得出

的(结论)不同。

2.从短文中,你体会到孔子和两小儿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体现了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

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听了两小儿的话,孔子又会说什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孔子不怕两小孩笑话,没有不懂装懂作出判断。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正应了

一句古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二、阅读《匆匆》第4自然段,完成练习: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

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

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

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

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用直线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是把(过去的日子)比作(轻烟)和(薄雾)。

2.“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些游丝样的痕迹呢?”“痕迹”是指(有意义的事情),“游丝样”突出作者反省自己在过去的日子里(微乎其微)的痕迹也没

留下,因而深深地自责。

3.“赤裸裸地来到这世界”指(出生的时候光着身子),“赤裸裸地回去”指(死去的时候一事无成)。

4.最后一句表达作者什么情感? 不甘虚掷光阴、力求上进的精神。

5.模仿上面一段话写句子:

过去的日子如(雨滴),被(骄阳蒸发了),如(树叶),被(秋风吹落了)。

课内阅读除夕真热闹

三、阅读《匆匆》第3自然段,完成练习:

去的尽管去了 来的时候尽(jǐn√ jìn)管来着 去来的中间 又怎样地匆

匆呢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 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

的时候,日子从饭(挽 碗惋)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ní níng√)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

在床上,他便(伶伶√ 怜怜 冷冷)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

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子又开始

在叹息里闪过了。

1.给开头画双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2分)

2.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2分)

3.在文中画“——”处划去不正确的字词。(2分)

4.用直线画出文的排比句,这个排比句具体写出了( )。

5.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6.这段最后连用(跨)(飞)(溜)(闪)四个动词,形象准确地表达了( 时间在无声无息中快速流逝)。

7.仿写句子。

( )的时候,日子从( )过去了。

( )的时候,日子从( )过去了。

8.文中大量巧用了重叠词,请照例子仿写4个这样的词。

例:茫茫然 ( ) ( ) ( ) ( )

9.朗读这段话的感情基调是(感慨)。(豪迈,坚定,感慨)。

10.你最欣赏文章的什么语句、内容,请选择一处作简要评价。

11.由于时间是这样的来去匆匆,自古有志者都很珍惜时间,请你写一句珍惜时间

的名言,送给同学。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四、阅读《桃花心木》12、13、14、15自然段,完成有关作业: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

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

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

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

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

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

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他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能比较

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

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

生机。

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1.文中12和14自然段的“不确定”分别是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和(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

2.种树人模仿老天下雨的目的是(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

3..就桃花心木而言,“很少的养分”指(不确定的水源),“巨大的能量”指(汲取水源、拼命扎根长)。就人而言,指在生活的不确定中能锻炼出(独立自主)。这是

一种(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4.用“语重心长”说一句话。

5.你能举例谈谈什么样的人是生活在不确定中的吗?

要管好自己,培养自己独立自主的心。

6.联系实际谈谈你读了14自然段后的理解。 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

7.种树人为什么不再来了? 因为桃花心木已经学会自己找水源,扎根生长,不再枯萎了,所以种树人不再来了。

五、阅读《北京的春节》第七自然段,回答问题:

除夕真热闹。Ⅱ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

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xiāo),不许间断,

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

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用“Ⅱ”将这段话分两层。

2.文中具体介绍除夕的活动分别是(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

(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

3.文中2、3、4句表明作者从(香味)、(色彩)、(声音)几方面细腻描写了人们

欢庆除夕,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4.“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从画线的词语中,

可以体验到人们(很重视除夕夜的团圆饭),饱含了着(浓浓的亲情)。

六、阅读《北京的春节》第11、12自然段,完成练习: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

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

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hǔ)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

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

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

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请你在文段中找出4个意思一样的词语。(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

2.从文段中可以看出北京的正月十五有这样的风俗习惯:(张灯结彩)、(燃放鞭

炮)、(吃元宵)。

3.作者在写这个片段进采用了(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4.从文段中的第一句话可以看出,北京的春节有(3)个高潮,一是(除夕),二

是(正月初一),三是(元宵)。

5.文段中作者从(数量多)和(种类多)两方面写出了元宵节灯多。

6.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排比句)句,请,你也用这样的句式写一句话。

7.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高潮——(极限) 淘气——(顽皮) 美好——(美满)

8.作者说“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用“ ”画出来。

9.“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中的“又”字用的很好,它有什么作用?

包含着什么意思?

使文章结构严谨,意味着之前已经有了一个高潮了。

七、阅读《为人民服务》第三自然段,完成练习: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

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⑶先生提出来的;

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

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 .“精兵简政”的意思是( 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

2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利益)。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人民服务)。

3.为什么要采用“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用文中原句回答。

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

4.文段中用了( 举例子 )的说明方法。

5.这一段话中的前四句话有四层意思,分别是( ①我们欢迎批评②欢迎任何人

批评③④接受任何人批评 )。

八、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七自然段,完成练习: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

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

了。

1.用“越??越??,越??越??”写句子。

天上的雨越下越大,街上的行人越来越少。

篇二:六年级课内阅读练习参考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课内阅读练习

祁敬芳制作

一、 阅读《两小儿辩日》,完成练习: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在横线上填空并加上标点。

2、改为转述句: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他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

也。

3、 改为间接引述句: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4、 解释“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知道的多一点?

二、 阅读《匆匆》片断,回答问题:(5+3+4+3=15分)

在( 逃去如飞的日子 )里,在( 千门万户 )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 徘徊罢了 )外,只有( 匆匆罢了 )罢了;在( 八千多日的匆匆 )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 如轻烟 ),( 被微风吹散了 ),( 如薄雾 ),( 被初阳蒸融了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 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呢?

1、按课文内容在( )里填空。

2、解释加点的词:

徘徊:形容犹豫的样子。

课文中第一个“赤裸裸”是指:( 出生 )第二个赤裸裸是指:( 死亡 )

4、画~~~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说说你对这个比喻句的理解。

把时间比作轻烟和薄雾,形容时间短暂,流逝得无影无踪。

5、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三、 阅读《桃花心木》片断,完成练习。(6+4+3=13分)

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 不确定中生活 )人,能比较经得起( 生活的考验 ),会锻炼出( 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

大的能量,努力生长。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 优雅自在 ),显示出( 勃勃生机 )。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 )了。

1、 在括号里按课文内容填空。

2、 文段中“不确定”出现了两次,这里“不确定”是什么意思?联系生活实际,你能想到哪些“不确定”?

“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从种树人的话中,我们可以知道树木遇到的不确定主要是老天不会按时下雨,还可能遇到狂风暴雨。我们人也会遇到很多不确定,比如,生病了,下岗了,或者遇到其他灾难。

四、 阅读文段,并完成练习: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shao shao)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霄宵),不许间(jian jian)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决)。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这段话选自课文 北京的春节 ,作者是 老舍 。我还知道他的一些著名作品:例如 骆驼祥子 和 茶馆 。

2、用——线划出文段的中心句。围绕中心句文段写了( 5 )件小事,分别是( 做年菜 )(贴对联 年画 )(放鞭炮 )( 吃团圆饭 )( 5 )(概括出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不超过五个字)

3、用上“除非”写一句

话:

4、在括号里划掉不恰当的字或字音。

五、阅读文段,完成练习:(3+2++2+3+3=13分)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 父亲才回答 不要了就烧掉 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然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才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1、这篇课文题目是《 十六年前的回忆 》,作者叫( 李星华 ),文中写到的父亲是无产阶段革命家( 李大钊 )同志。

2、给文段中的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用~~~~划出文段中相互照应的两处句子。

4、写出近义词:

含糊( 模糊 ) 避免( 避开 )着急( 焦急 )

5、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父亲这一次为什么这样含糊的回答我的问题?

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

一。

六、 读文段,完成练习。(5+4+5=14分)

(因为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所以 ),我们( 如果 )有缺点,( 就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不管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都 )行。(只要 )你说得对,我们( 就 )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精兵简政 这一条意见 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了 他提得好 对人民有好处 我们就采用了 (只要 )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了,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 就 )一定会兴旺起来。

1、 在括号里填上关联词。

2、 在文中划线的部分加上标点符号。

3、 这是( 毛泽东 )主席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 )同志的( 追悼 )会上所作的演讲,题目是《 为人民服务 》。他号召大家学习(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精神。

七、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片断,完成练习。(4+6+4+4+6=24分) 她赶紧( 檫 )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妈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 抱 )起来,( 搂 )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

篇三:除夕真热闹

《北京的春节》 阅读题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正月初六开张,不过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1、片断的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摘录文中的句子。

2、除夕真正体现了出了过年的喜庆气氛,可以用热闹来概括,请找出表示“热闹”的句子。

3、除夕真热闹,主要的活动有:做( )、穿( )、贴( )和( )、放( )、吃( )饭,还要( )。

4、文中说“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表现在哪里?找出相关语句,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逛”字是( )结构,部首是( ),音序是( ),它的意思是( )。

6、“光景”这个词在文中指( );“截然不同”的意思是:。

7,第三自然段写了哪些人?他们进行什么活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择这些人物来进行描写,说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里写了除夕和正月初一的热闹光景,是属于(详写,略写)。

答案:

1, 除夕真热闹。

2, 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3, 年菜 新衣 对联 年画 鞭炮 团圆饭 守岁

4, 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5, 半包围 走之 guàng 外出闲游

6, 初一的情景 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7, 男人们拜年,女人们待客,小贩们摆摊,孩子们逛庙会。

8, 初一的时候,每个人都没闲着,轻松自在的各做各的事。 9, 详写。

篇四:六下册课内阅读练习(全)答案

0六年级下册课内阅读练习 (一) 呢?——是有人有了他们罢:那是谁?有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作者是2. 4.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作者是2. _,突出了

4.认真读划线句子,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时间无声无息的消逝 ,作者感到无奈惋惜。 作者对时间飞逝感到无奈惋惜 。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便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 这段话出自课文《 》,作者是 2. 时间在一天里匆匆而过,我感到无奈什么作用。 列举事例 时间在一天中无声无息的消逝 ,作者感到明什么问题? 时间无声无息的消逝 ,作者感到无奈惋惜 洗手时、吃饭时、默默时、遮挽时、天黑时、

(四)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哪些问题? 过去的日子我做了些什么?为什么偏要白白走 班级 姓名 “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

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1、这段话出自课文是2 长的话语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这段话出自课文是 。 (九) 班级

姓名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本段选自2. 、 穿新守岁 活动。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十)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篇五:2014六年级语文课内阅读复习。答案

2013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总复习专项训练:课内阅读(参考答案)

第1课 文言文两则

1.我发现“之”的意思不一样,我能写出不同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的) (2)惟弈秋之为听。( 的 )

(3)一人虽听之。( 弈秋的教导) (4)思援弓缴而射之。(它,指天鹅)

(5)虽与之俱学。(他,指前一个人) (6)弗若之矣。( 他,之前一个人)

2.我发现下列带点字古今意思完全不一样,我能分别写出来。

(1)及其日中如探汤。 古义: 热水 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古义: 距离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3)孰为汝多知乎? 古义: 智慧 今义: 知识

3.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 (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

(2)我以日始出时 (去人近 ) ,而日中时 ( 远也 ) 。

4.请根据课文意思填空。

(1)《学弈》告诉我们(学习或做事情都应该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的道理,就像我们听过的《小猫钓鱼》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一样。)

(2)两小儿的问题“孔子不能决也”,反而被“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 (实事求是、诚实谦虚(或: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人。(用一两个成语或一句名言表达)

5.解释加点字。

(1)通国之善弈者也。 善于 (2)使弈秋诲二人弈。 教导 ..

(3)思援弓缴而射之。 拉 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

(4)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认为 离 ..

(5)孔子不能决也。 判断 (6)孰为汝多知乎。 谁 你 ...

6.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一个人虽然也听弈秋的教导,心里却总想着有天鹅飞过,想拉开弓箭射下它 。

2.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您多智慧呢?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而到了中午时离人远。

4.此不为远者热而近者凉乎?

这不是远的热而近的就凉吗?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一个小孩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的原因是:

日出初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2)另一个小孩认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的原因是:

日出初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3)两个小孩在认识上产生分歧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当然结论就会大不一样,这就告诉我们对待问题要 多角度

去观察、思考。

8.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它们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设问 )

(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 比喻 )

(3)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反问 )

(4)孰为汝多知乎? ( 反问 )

9.文学常识填空。

1. 《 学弈》选自《 孟子· 告子 》,孟子是我国古代的 思想家 、教育家 。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相传为战国时期 列御寇 撰写。

3.孔子,名 , 字 , 时我国古代 ,

家学派的创始人。

第2课 匆匆

1.读读说说。

本文作者围绕“ 匆匆 ”展开叙述,先写 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再写 自

己的 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稍纵即逝的无奈。最后发出“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

一去不复返”的感叹。

2.读句子,仿照作者的写法,将意思续写下去。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

的时候。

仿写: 太阳落 了,有再 升起的时候 ; 小草枯了 ,有再 青的时

候 ;

小河水干涸 了,有再 流淌的时候 。

(2)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

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仿写: 玩耍 的时候,日子 从身旁过去 ;

散步 的时候,日子 从脚边过去 ;

打游戏 的时候,日子 从鼠标下过去 。

3.请你写出两句表达珍惜时间的格言或警句。

(1)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4.明辨是非。我能在括号中写出句子的修辞方法。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

候。 (排比 )

2.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拟人 )

3.过去的日子如青烟,被微风吹散了。 (比喻 )

4.我何曾留着像游丝一样的痕迹呢? (反问 )

5.我知道:《匆匆》是一篇(散文 ),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 朱自清 )他宁

肯饿死,也不领( 美国的救济粮),因而受到毛泽东主席的称赞。他的散文文笔

秀丽,风格独特,堪称典范。代表作有《 春 》、《 绿 》、《 背影 》、《 荷塘月

色 》等。

第3课 桃花心木

1.读片段,结合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得考验,会锻

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

努力生长。

1.“不确定”的意思是( 不可预料的一些问题、麻烦、坎坷、挫折 );树在生

长中可能遇到的“不确定”因素有 (干旱、洪灾、虫灾、风灾 );人在生活中

有诸如( 伤、病、生活环境的巨变、事业上的挫折等 )的“不确定”因素。

2.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可以长成 (参天大树 ) ;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 磨难) ,就能成为 (生活的强者) 。我由此明白了作者是在借( 树 )的生长,来比喻( 人 )的成长。

2.填空并答题。

种树的人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 不只是树 ),( 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这段话是作者跟种树人谈话后的( 联想 ),借( 树)喻( 人),蕴含了深刻的生活哲理。

第6课 北京的春节

1.读一读

虽然这篇课文比较长,但读起来很有味道。通过阅读,我知道了北京的春节按老规矩是从 腊月初旬 开始到 正月十九 结束。北京的春节有 熬腊八粥、吃团圆饭、守岁、放鞭炮 等习俗。

2.请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下面的括号。

色为全美 零七八碎 万象更新 男女老少 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 万不得已 截然不同 张灯结彩 各形各色

(1)正月十五,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整条大街像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 张灯结彩 )

(2)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统统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 各形各色 )

(3)除夕,家家赶做年菜、贴对联、放鞭炮、吃团圆饭。正月初一,铺户都上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