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旅行去教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6:39:27 体裁作文
篇一:我们去环球旅行教案
品 德 与 社 会 公 开 课 教 案
盘县新民乡马坪地小学
严野
2013年12月10日
第五单元我们去环球旅行
地球有多大
陆地与海洋
教学目标:
1、感受感受地球之大,地球面貌的多姿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地球的情感。
2、 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查找有关信息。
3、 知道地球是个球体,它的表面是陆地和海洋;初步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分布。
教学准备:
教师:1、准备多张反映不同民族特色或各地风光的图片。 2、地球仪三个。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1、教师导言:同学们,你们想领略世界各地美丽的风光吗?你们想品尝世界各地的美味吗?你们想欣赏世界各地精彩的表演吗?
2、教师出示多张反映不同民族特色或各地风光的图片, 3、学生描述图片的内容。
4、教师由此引入主题——让我们登上“世纪星”1号,一起去环球旅行!
二.大比拼:找找七大洲,四大洋
1、请三名同学在地球仪上迅速地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并介绍它们的大致位置。
2、怎样才能快速地记住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位置呢? 3、师:我们可以用一句顺口溜来帮助记住七大洲(亚,非,欧,大洋洲,南北美洲,南极洲)。
三、美丽的水球
1、提问:为什么称我们的地球为水球?
2、另外再请三位学生认真观察地球仪,初步认识地球上的海陆分布。(陆地大都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都集中在南半球)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P83的插图从而认识我们居住的地球,约71%被海洋覆盖。从太空看,就象一个美丽的蔚蓝色的星球。
四、由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1、教师简单介绍世界分为五大版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大洋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2、引出——“我们看得到的亚洲和欧洲是连在一起的,称为亚欧大陆。亚洲和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原来也是分别相连的,后来人们开挖运河,把它们人为地分开了。”
3、教师解释什么是运河,并简单介绍世界上几条有名的运河。(运河是用以沟通地区或水域间水运的人工水道,通常与自然水道或其他运河相连。除航运外,运河还可用于灌溉、分洪、排涝、给水等。
中国的运河建设历史悠久,开凿于公元前506年的胥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亦是我国现有记载的最早的运河。
秦始皇十八年(公元前219),为沟通湘江和漓江之间的航运而开挖了灵渠。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美国密西西比河、哈得孙河与五大湖(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间均有运河相通。前苏联将莫斯科河、伏尔加河、顿河以及里海、黑海、亚速海、白海和波罗的海用运河连接起来,组成了航道网。德国美因多瑙运河将使欧洲13个国家的河流连接成网。)
五、我们的奇思妙想
1、学生发挥想象,描述一下地球的未来。
2、教师提问:“如果世界上的陆地都连在一起的话,那会怎样? 3、学生各抒己见。 六、地球有多大
1、教师举例子形象地说明赤道的长。(84页小资料)
2、教师介绍有关赤道的知识:赤道是通过地心垂直于地轴的平面,并于地球表面相交的一个最大的圆圈,叫赤道。赤道的周长为40075.24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一条纬线圈。
七、有趣的世界人种
1、创设情境:每当“六·一”国际儿童节到的时候了,全世界的小朋友都在欢庆自己的节日。(教师出示图片)我们来认识一下各个地方的小朋友,共同传递快乐吧!(学生描述各国小朋友的外貌特征。)。
2、教师:介绍各人种的分布及主要特点。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初步了解了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位置。以及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大致分布情况。知道世界分为五大版块: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大洋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还知道世界上有三大人种的特点。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更深刻地去认识和了解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美丽的地球!
篇二:《飞出地球去》教学设计完整版
物理:《飞出地球去》教学设计
一、设计基本理念与特点
学科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品德三维一体的全面发展。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等基本理论,具备了解决问题的基本工具。教材中把理解人造卫星的发射原理作为重点与难点,但是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主要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近几年的高考也将人造卫星的运动特点分析作为重点。所以在本届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大胆的改变传统的教材思路,先分析人造卫星的运行特点,再解释人造卫星的发射原理。因此课堂中对人造卫星的运动规律的认识主要采取:分析现象──发现规律──思考原理──解释问题的思路,对于人造卫星的发射原理主要采取:设疑→思考→启发→引导这样一条主线,在设计中突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鼓励学生的大胆思考、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研究来掌握获取相关的知识和方法。
(1)教材分析
《飞出地球去》是沪科班必修2第5章第1节,重点讲述了人造卫星的发射原理,推导了第一宇宙速度,并介绍了第二、第三宇宙速度。人造卫星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应用的一个非常重要实例,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见证,体现了知识的力量,是学生学习了解现代科技知识的一个极好素材。教材不但介绍了人造卫星中一些基本理论,更是在其中渗透了很多研究实际物理问题的物理方法。学生已经知道了行星的运动规律,因此在分析人造卫星的运动学特点,和动力学特点可采取类比的方法,近而进一步理解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运动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是“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中的重点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探索天体物理问题的理论基础。另外,学生通过对人类在宇宙航行领域中的伟大成就及我国在航天领域成就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等章节的理论。并在本章之前学习了天体的运动,和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能运用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一些天体运动的特点。学生可以类比行星运动的特点原理自己分析人造卫星的规律。另外学生也可以利用前面的知识和对宇宙奥 二、教学背景分析
秘的好奇心来探索人造卫星的发射及宇宙速度。学生可以通过联想上一章所学的对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处理方法来探究牛顿的思考,以地心为参考系平抛出去的物体从空间运动效果上可分解为指向地心的自由落体运动和绕地心的匀速圆周运动。而这两个分运动都是变速度运动,它们都需要一个指向地心的力来维持它们各自的运动状态。因此万有引力就有要改变两个运动状态的效果,即要既要产生自由落体加速度又要产生向加速度。当万有引力只能提供向心力时,自由落体加速度就变成零,这样平抛出去的物体就落不下来了,从而得到第一宇宙速度。再根据圆周运动和机械运动的知识可知道速度再大一些会做椭圆运动或摆脱地球对它的约束。这样,人们就可以到更远的地方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了??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2)同步卫星的运行周期和轨道
(4)教学难点:
(1)卫星的运行速度与发射速度的区别(2)同步卫星的轨道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 (2)分析人造卫星的运动规律 (3)掌握三个宇宙速度的物理意义, (4)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5)简单了解航天发展史;
(6)能用所学知识求解卫星基本问题。
(7)会解决同步卫星的有关问题
(8)卫星升空、绕行、回落过程中的运动状态 三、教学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科学推理、探索能力;
(2)培养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如何 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
(3)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和推导及合理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介绍世界及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现状,激发学习科学,热爱科学的激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方式】
演示、讲授、合作交流。
【教学手段】
多媒体设备、自制物理课件。
第一小节:新课引入
教师:(ppt 关于嫦娥奔月,万户,宇宙苍穹的图片 )
有一个传说凄惨而美丽,有一个假设大胆但无知,有一种追求几代人一直在继续??
学生:欣赏图片。
教师:仰望星空,浩瀚的宇宙苍穹给人以无限遐想,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向往能插上翅膀飞出地球,去探索宇宙的奥秘,李白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是怎样的一种豪情?到今天这一梦想实现了吗?
学生:实现了。
利用多媒体播放神州七号上天的情景,在轻松的环境中引入新课。 (激起学生兴趣)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第二小节:人造卫星规律的探究
Flash动画播放牛顿的设想,启迪学生发射卫星必须达到一定的发射速度;直观感受绕地球环绕的情形。
教师引导:我们抛一物体怎样才能抛的远?
讨论:依据平抛运动学生知道:速度越大,越远,那速度足够大,又有什么现象?
学生探讨:统一结论:不落回地球。
教师总结:这时由于有引力在,卫星想落回地面,但有一定的速度又落不回地面就形成了卫星?
学生思考:
人造地球卫星和“东方号”载人飞船绕地球做什么运动?
做匀速圆周运动需要什么力?
根据上面问题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表达式,根据得到的环绕速度的表达式,地球卫星的运行速率,角速度,周期和轨道半径有什么关系?, 学生作答(略)
第三小节:宇宙速度
过渡:物体需要多大的发射速度,才能刚好贴着地面转?
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
问题一 已知:地球的质量M=5.98×1024kg ,半径R=6400km,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如何求近地飞行的环绕速度?
问题二 已知:地球的质量M=5.98×1024kg ,半径R=6400km,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如何求近地飞行的环绕速度
得出第一宇宙速度7.9 km/s
1.第一宇宙速度7.9 km/s
定义: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 点拨:1:从上面两种推导,导出了第一宇宙速度的表达式,可得第一宇宙速度是一个定值。若要将其值计算出来,要么知道R和M,要么知道R和g。第一宇宙速度仅与中心天体有关,与卫星无关。
2:任何一个星体都有各自的第一宇宙速度
3: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卫星最大的绕行速度,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思考:
发射什么样的卫星最容易?
学生讨论
统一结论:高轨道发射卫星比低轨道发射卫星困难,原因是高轨道发射卫星时火箭要克服地球对它的引力做更多的功。
以第一宇宙速度发射卫星时其刚好能在地球表面附近作匀速圆周运动;如果卫星的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卫星将落到地面而不能绕地球运转;
进入半径越大的轨道,所需要的发射V 越大。
思考:这与刚才得出的半径越大的轨道,所需要的 运行速度V 越小矛盾吗?
讨论:
人造卫星的发射速度与运行速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发射速度
所谓发射速度是指被发射物在地面附近离开发射装置时的初速度,并且一旦发射后就再无能量补充,被发射物仅依靠自己的初动能克服地球引力上升一定的高度,进入运动轨道。要发射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速度不能小于第一宇宙速度。若发射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卫星只能“贴着”地面近地运行。如果要使人造卫星在距地面较高的轨道上运行,就必须使发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2)运行速度:是指卫星在进入运行轨道后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当卫星“贴着”地面运行时,运行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根
据可知,人造卫星距地面越高(即轨道半径r越大),运行速度越小。实际上,由于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都大于地球半径,所以卫星的实际运行速度一定小于发射速度。
介绍;(板书)
运行速度 指卫星在稳定的轨道上绕地球转动的线速度
发射速度 指被发射物体离开地面时的水平初速度
篇三:5.4飞出地球去教案
5.4 飞出地球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正确理解人造卫星做圆周运动时,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来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我国在卫星发射方面的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促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剖析
1、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宇宙速度、人造地球卫星、宇宙航天器等内容,人们在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研究天体运动的基础上,实现人类的航天梦想,为科学研究、人类生活服务方面做出巨大的贡献。通过本节学习了解如下知识:
(1)第一宇宙速度: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 V=GM/R或V=V1=7.9km/s .
(2)第二宇宙速度:克服地球引力,脱离地球的逃逸速度.V2=11.2km/s.
(3)第三宇宙速度:在地面附近发射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速度, V3=11.2km/s.
gR,数值上
2、本节课教学重点:
对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过程和方法,了解第一宇宙速度的应用领域。
3、本节课教学难点:
1、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速度与运行速度的区别。
2、掌握有关人造卫星计算及计算过程中的一些代换。
三、 教学思路与方法
这节内容是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在生活中的应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时刻联系在一起.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和生活、和社会联系的思考,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献身科学的热情,对学生科学价值观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细线,塑料瓶。
课堂教学设计
篇四:《地球的新生》教案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6课
地 球 的 新 生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
2、能力目标:掌握招贴画的创作方法,利用画面表达希望和建议。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利用招贴画表达心中的愿望。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件。
2、 学生准备:收集、分析环境情况及资料,8开素描纸、油画棒或者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新课,体会地球与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你们爱自己的家吗?(爱)其实老师、还有你们每一个同学,我们都是一家人,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大家庭——地球上。
2、我们的家原本天高云淡、树木参天、小河潺潺、鸟语花香(播放幻灯片2——5页),可是你们知道吗?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可是我们的生活环境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播放幻灯片6——10页,工业废气、乱砍乱伐、水资源匮乏、汽车尾气排量的不断增加、不文明的生活习惯……)看到这些,你们的心情怎么样?(非常沉重)有什么想说的吗?(我们要节约能源,减少污汽、污水的排放,不随地丢垃圾、不随地吐痰……)
3、小组讨论
师:非常好,那么我们在美术课堂上能为我们的地球妈妈做些什么呢?如何去做呢?(师提问)
1
师小结:对,我们可以拿起手中的画笔向人们呼吁,向人们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
二、感受体验新知,了解招贴画、海报的宣传效果
1、什么是招贴画。
师:提起宣传效果最好的美术作品要数招贴画了。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招贴画”的奇妙之处。
招贴画就是宣传画,也叫“海报”。 出示第一张招贴画幻灯片,讲解概念。
招贴画是一种以宣传鼓动为目的、结合简短号召文字的绘画。具有立意突出、色彩鲜明等特点。
2、观察了解宣传海报的组成部分以及创作风格有哪些。
师:接下来,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来欣赏几幅招贴画作品。⑴、它的组成部分有哪些?⑵、招贴画常见的创作风格有哪些?(播放幻灯片11——14页)
师提问总结板书:
⑴、它的组成部分有哪些?A、 文字 B、 图案
⑵、招贴画常见的创作风格有哪些?
①、写实 ②、手绘 ③、电脑特技制作 ④、漫画
3、继续欣赏招贴海报作品,进一步感受体会它的宣传作用
招贴画设计得巧妙往往会给人一种心灵的震撼和触动,让人难忘。我们继续来欣赏一些作品。(师生结合图片欣赏,播放幻灯片15——20页,这张是表现什么的?乱砍乱伐,这张呢?是表现河水污染的,这张是表现空气污染的,这张呢?我们要伸出我们的双手来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
三、创作感悟新知,增强对环保的责任感
1、师小结: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名捍卫地球的小勇士,一名充满正义的小小宣传员。今天就让我们用所学的知识来表达心中 2
的愿望,好吗?
师:你想如何去画呢?又有什么样振奋人心的口号要表达呢?是要表现空气污染、水污染、还是表现乱砍乱伐或者揭露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呢?同桌讨论一下,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吧!(师指名回答) 接下来,就让我们大家动手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在画纸上吧。注意看提示呦。(播放幻灯片21张)
2、学生设计与制作过程:
⑴、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扣紧主题设计制作。
⑵、发现优秀作品,及时鼓励。
四、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欣赏评价
大家都做得差不多了,谁愿意讲讲自己的作品?(师指2名同学回答)其他同学注意听,吸取别人的优点,有更好的建议也可以提出来。”
五、拓展延伸
老师一直被你们的愿望感动着,太好了,老师突然有个想法,我们可以把这次的作业布置在我们班的文化墙上,让全校的老师、同学、还有家长都能看到我们心中的愿望,让每个人的心灵都能因为我们的呼唤产生共鸣,希望每个人都能携起手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让我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我们的家——地球早日得到新生。
3
篇五:地球教案
只有一个地球
柳美丽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美国有家世界著名的杂志《时代周刊》,你们听说过吗?它是在美国发行的,它每年都评出一位新闻人物,评出来的肯定是这一年最优秀的人物。1992年的年度新闻人物是邓小平,因为他带领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1998年,评选了一位特殊的“年度新闻人物”,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知道是谁吗?想知道吗?请看大屏幕。
2、(出示地球图)他就是地球。你们吃惊吗?为什么?时代周刊评选的新闻人物是地球,说明什么?人们为什么这么关注地球呢?让我们来学习第25课,(齐读课题)
3、下面我们请这组同学读一遍课文,边听边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课文围绕这个意思又是从哪些方面说的呢?(美丽渺小、资源有限、无法移居)【概括能力、条理性】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当宇航员遨游太空时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在文中找出来,齐读。
为什么说地球太可爱了?又为什么说又太容易破碎了?让我们来深入学习课文。
二、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理解文章第一部分
1、我们先来弄明白第一个问题,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地
球可爱?默读,从哪句话中你可以感受到地球的可爱?(指导学生批注)
(随生说,师随学生引导他们抓住文章词句回答。)
①句理解“纱衣”。(指的是大气层)【知识丰富】——读
②句理解“母亲”、“摇篮”。(把地球比做母亲,说明地球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
③句理解“一叶扁舟”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指的是什么?说明
渺小。
2、我们的地球很美,欣赏一下这个美丽的星球。(视频)
能生活在这样一个星球上,你有什么感受?让我们带着这种感
情再齐读课题——只有一个地球!【幸福】
3、小结:刚才,我们学习的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说什么?【板书:美丽渺小】我们是如何来学习的。(抓重点词句体会,结合课外知识理解课文的内容。)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同学们,从课文的第一部分我们感受到了地球的美丽,地球的可爱不仅是外表,地球还有更可爱的地方呢,让我来自由的朗读第二部分,你还能从哪看出来它的可爱之处。
(地球很无私,很慷慨。他把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所形成的资源献给了人们。比如说矿产资源。)
2、可是,为什么说地球又容易破碎呢?让我们用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快速浏览3、4段,找到文中自然资源
包括什么?【总结能力】
3、知道矿产资源指什么?地球上矿产资源很多,还有什么?矿产资源现在面临怎样的局面?(枯竭)从哪句知道的?枯竭的原因是什么?【会读书】
4、矿产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地球母亲还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资源?(大气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等等)这些都是可再生的资源,但课文中为什么加了个“本来”呢?(示下一屏)
5、今天,就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就在人类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地球母亲却发出了悲惨的哭泣,结合着你找到的资料来谈一谈吧。
有同学搜集了关于生态灾难的资料的吗?你们都知道哪些生态灾难呢?不要小看了这四个字,再读一读,大声读。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图片,出示环境污染图片(配乐)
6、同学们,现在,你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带着这个感情齐读课题——只有一个地球!【愤怒、泪光】因为【板书:资源有限】
(三)学习第三部分
1、同学们,既然地球上资源有限。那么宇宙这么大,我们去别的星球居住不就行了吗?
出示“??至少??”一句,至少什么意思?去掉它行不行?说明什么?
2、科学家们把我们提出的假设都一一否定了,人类不能指望
着破坏了地球之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40万亿千米是一个什么概念?以目前一般飞机速度来估计,大约需要要多少年?猜猜(600万年)充分说明【板书:无法移居】
四、倾诉读后感
1、此时此刻,你对地球母亲有什么话说?引导学生写话。(播放配乐)地球!我亲爱的母亲:________________
2、朗读
3、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才发出一系列的感叹,谁来为我们读读?
五、总结
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齐读课题)痛定思痛后只有一句--文章最后一句(齐读)保护地球【板书】,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近几年,世界各国都呼吁环保,都重视地球的生态环境,回过头来,《时代周刊》评选的年度新闻人物是地球不是完全可以说明问题吗?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
六、回顾写作方法
七、作业
老师这里也搜集了一些资料: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5亿人呼吸受污染的空气,至少有800人因此死亡。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500吨氟利昂排入大气层,严重破坏着保护地球的外衣。
每天,我们的地球至少有1500人死于饮用不洁水造成的疾病。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2000桶石油泄漏到海洋里。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55000公顷的土地变成不毛之地。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55000公顷的森林被大火砍伐毁于一旦。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800亿吨水在悄然流失。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