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青岩古镇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3:22:47 字数作文
青岩古镇的作文字数作文

篇一:青岩古镇调查报告

青岩古镇社会调查报告

青岩古镇,一个古老而整齐划一的古城镇。述其地理环境,为广西、云南、贵州三省的交界处,地质地貌为喀斯特地貌,按当地居民的话说就是:“青岩地皮下面是空的,是一个巨大的溶洞,地质不很稳定。”

下面便将本次调研成果及心得论述如下:

(一)古老历史

青岩是贵州最著名的文化名城之一,古老历史造就了文物多达百处,其中有23处已收入《中国文物地图集.贵州分册》,现已不一一例数。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曾是浙大西迁入贵州的第一站,当时浙大迁入贵阳时就选在此地建学。一是这里是日本飞机轰炸时的盲点地区,能够相应地保护师生及教学设施的安全。当时条件十分艰苦,但是为了学术研究及持续,大家都坚持下来共度难关。随同浙大西迁的还有另外几间国内知名大学,其中就有一间师范大学迁于此(具体校名待查)。据当地老人的讲述如下

当时我才十多岁,那是就有一间师范学校搬到我们镇里,就在山前面办学。那个地方有很大的一块操场,我们那时候就很喜欢在那个地方玩,至于他们是什么时候搬来的我就不知道了。他们中大多都是外省人,他们的校长是校长,张校长一百多岁才去世。那时候日本军轰炸贵阳时,从青岩上方飞过,飞得很低,但是却没有轰炸青岩这个地方。至于他们什么时候搬走的,这个我们也不知道了。当时他们在这个地方受到大家的欢迎和爱戴,他们都是自己做饭吃。当时为了躲避战火,他们也有些跑进山洞里上课,条件很艰苦。 另外还有周恩来及其妻子邓颖超在此居住过,其住地现已是被保护起来。再者这里曾出现了云贵第一个状元赵以炯,现今还保存好有赵公祠,是当时的当地村民自发出钱修建的。

(二) 丰富的文化资源

提及文化资源,当地的资源是相当丰富的。从河滨公园至其有一个小时的车程,途间忽然从城市转入乡村这种心情是略带有一点失落感的,对于一个习惯于大都市繁华的人来说,这就是一种失落感。但是这里却不一样,车子刚刚停住,走下车迎面而来的是古老的城墙,给人一种古老而肃穆的感觉,到是两旁的现代气息浓厚的建筑对其抹灭了不少,这是一个憾点。以下便将把我们作为一个旅游者的角度自门口进入到游览完毕途中所见的文化资源论述出来,其中有新引进的及原始的。

(三)行为艺术

刚入城门,只见众多人围在一起,处于好奇我们便跟了过去。只见有两人身着清代后期的服饰,全是涂上如古老电影中的人物,一个手持青铜算盘,一个手持铜扇。两人屹立不动,游者拍照不绝,也有上前与之合影的。

赵教授向我们讲述,这是由省外新引进的一种文化艺术,这也算是给当地的旅游增加了一些生机吧!

(四)整体布局

进入后大家都有一个感受就是,这里的规划是相当好的。路为青石板路,路旁的建筑是古老的明清建筑,虽经过现代工艺的加工,但是却保留了其固有的时代气息。

其镇容布局沿袭明清格局,至今保存完好的朝门、腰门以及陈旧古老的石柜台和木柜台,此外还有大量的祠堂庙宇。

整个街道上下都形成了商业性质的街区,这给古镇减去了几分原本应有的民族气息。现代化及旅游规划虽然带动了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当地原本的风貌。

(五)商业特色

当地为苗族聚居地,满街的苗家特产,如苗银、苗服、苗饰等。游客可以依据自己的爱好购买到各种有特色的纪念品,亦也可以观看银匠师傅现场制作银饰。当然还有青岩特产卤猪脚及玫瑰糖等的买卖,这是其相对保存较好的地方特色。

但是其面临的问题有很多,如旅游商品的相同性,与其他旅游地区的旅游产品相同这在本地是最常见的,这也是很多旅游地区都面临的一个问题。

其还将延存一个巨大的问题,游客都是奔着青岩的名气而去,但是真正来过一次的人将不会再想来第二次,这是大多旅游地所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过分的商业化,在人们的眼里也就是一个商贸地,且其商品与地方特色联系较少,失去独特性,很大程度会降低其对游客的吸引力,更别说回头客的再次光临。

篇二:贵州青岩古镇

贵州青岩古镇 徐霞客异常迷恋的地方(图)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9-02-02 发表评论

>>

青岩古镇是贵州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形成于明洪武年间,历明清两代,迄今6

百余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氛围极为浓郁。因附近多青色岩峰而得名,古为屯田驻兵之地。

古镇历史

明清之际商贾云集,寺庙林立,香烟缭绕,盛极一时。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大旅行家徐霞客经过青岩,他在(徐霞客游记)中称:“青岩其城新建,城中颇有瓦楼街市,是贵省南部要害”。

青岩古镇旧城四周有城墙,皆用巨石构筑于悬崖之上,依山就势,巍峨险要,颇

富山寨城堡特色。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现存有建于清代的城南定广门。四门内外原有8座石牌坊,现存3座,皆为白棉石建造四柱三开间牌楼,上有楹联、浮雕、工艺精湛,栩栩如生。其中赵理伦百岁坊一反常规的石狮雕塑,艺术大师刘海粟称赞备至,认为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青岩古镇方圆3平方公里范围内,祠宇林立,规模宏伟,建有9寺、8庙、5阁、

2祠、1院、1宫,近3O座庙宇祠堂。保存较完整的有迎样寺、慈云寺。赵以炯状元故

居、川祖庙、万寿宜、云龙阁、文岩书院等。这批古建筑布局合理,气势雄伟,雕梁

画栋,重檐飞角,建筑工艺精妙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青岩古镇的民居特色十分引人注目,古色古香的商业街及大街小巷的青瓦木屋,

保留了浓郁的南方古民居风韵。镇内石砌的围墙、路面、柜台、庭院及石滩、石磨、

石碾、石缸随处可见,极富地方风貌,因此,青岩古镇又誉为青岩石头城。

明清以来,青岩历史上出了几个著名人物。周渔璜是贵州清代康熙年间《1665年一

1774年)著名诗人,官至翰林院学士,曾参与撰修《康熙字典》和《贵州通志》,并著有《桐野诗集》,对拓展中国文化作出过杰出贡献。现建有桐野书屋供人缅怀。清康熙年间(1671年一1763年)举人周钟直曾任台湾诸罗知县,著有《诸罗县志》。清末(1857年一19O7年)状元赵以炯以“状元及第而夺魁天下”第一人轰动华夏。现已恢复“赵以炯状元府第”供人游览。平刚先生是贵州辛亥革命的先驱,曾东渡日本留学,任孙中山先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秘书长。现存平刚先生故居。

古镇景观

镇内还有众多历史文化遗址和自然风物景观。现存1935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作

战指挥所,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邓颖超同志父母曾居地,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震惊全国的青岩教案遗址。有占地2OO余亩,相传为云龙门和尚所植的国内珍稀保护植物青岩油杉林以及全团著名古生物化石山——云上坡。

青岩的民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每年正月间的舞龙、跳花灯,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男女

老幼前来观赏。

青岩土特产颇具魅力,刺梨糯米酒、双花醋、玫瑰糖、豆腐皮、水盐菜、苦丁茶等遐

迩闻名,深受人们喜爱。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9-02-02 发表评论

>>

古镇民风纯朴、待人热情。笔者2002年春节游玩古镇时,多次问路,均得到热情、

详细的答复,甚至向我提供最佳浏览路线建议。

1、交通 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花溪区南郊,距贵阳市区29公里。散客可乘坐中巴

车由贵阳客车站经花溪到达古镇,票价4元,或者,由花溪客车站乘坐中巴车到达古

镇,票价2元。

2、目前古镇尚在开发之中,许多景点还有待修缮,因此,游古镇不要钱,只有两

三个景点收门票,票价3元。

3、名小吃:青岩豆腐、米豆腐

住宿:

回贵阳市区或花溪住宿。

美食:

青岩还有自身特有而远近驰名的土特产品。玫瑰糖(原名"麻片糖")香甜可口,系平正

宽家于1874年首户生产传承至今的百年老字号。青岩双花醋也有百岁高龄,至今不衰,其醋液浓稠持碗,色如酱油黑中带红,酸味适中,曲香回味悠长而略甜,"老贵阳"们对它颇为偏爱。名小吃:青岩豆腐、米豆腐

图文:久负盛名贵州青岩古镇 宛如一首歌

谢广荣

青石板铺就的古驿道,见证了小镇的每一段历史

从贵阳出发,驱车南行不到一个小时,便来到了久负盛名的青岩古镇。步入青岩镇,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扑面而来,古驿道上斑驳的方砖,两旁两重檐的民居,民居檐上朽损的木雕,路边残断的碑石……把人带入古镇那独特的韵味之中。

古镇不大,却有着许许多多的故事。好奇的脚步,轻轻地踏着被岁月磨砺得十分光滑的青石板街,引领着我来到一座四柱三间四阿顶式的石牌坊前。四立柱南北两面护柱是极其少见的下山狮,据说,著名艺术大师刘海粟老先生曾对此给予极高的评价。正细细打量,突然,身后有人招呼我:“进来坐,喝杯茶。”顾不上客气,便循着声音迈进了一户两重檐民居的门坎。坐在一把百龄的木椅上,张姓的主人家便沏了杯当地的青茶,随后就打开了话匣子,将他60多年来生活在古镇所见所闻一一道来。看着杯中的茶叶慢慢张开,一缕清香飘然而出,再有老人在一旁绘声绘色地讲古,好不惬意。

青岩镇隶属贵阳市,迄今已有620多年历史。古镇曾有九寺、八庙、三宫、三阁、一院、一楼,还有石牌坊、城墙等古建筑群。

古镇的建筑依山就势,布局合理,石雕、木雕工艺精湛,蕴含着许多神话传说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令人叹为观止。一条条纵横四方的青石板路和弯曲狭长的小巷,分列两旁的古老的石柜台和木柜台,门窗间精雕细刻的小棂,石坊上倒立的石狮……无不引人发思古之幽情。信步走进一条叫做“背街”的小巷,立即感到一种强烈的时间和空间的莫大距离,青石板铺的路、青石板垒的墙,仿佛是一条石板制成的时空隧道。小巷的尽头,是青岩三宫之一的万寿宫。万寿宫大门上方的墙上镶嵌着一些泥雕,不难看出,都是民间故事。虽然个中人物无头,却也不失古韵。

篇三:我的家乡

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乡,我也是。我的家乡是一个很小的县城砀山。

砀山其实没有山,好多朋友都问“既然没有山,为什么叫砀山呢?它位于淮河中游以北,是一片宽广的低平原野——黄淮大平原。平原上散布着星星点点的一些小山、孤丘。汉刘邦起兵前,尝“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的芒山、砀山,就是那些孤丘、小山的一部分。芒山在北,砀山在南,相距八里,合称为芒砀山,在今河南省永城县东北境。所以砀山便由芒砀山的砀字而来。

砀山这个古老的小县城孕育出了画坛宗师齐白石,历史上檄定百夷的傅友德,万财而不贪的丞相申屠嘉,文武兼资的丁宽,汉时“大戴学”、“小戴学”的开创者戴德、戴圣,与司马迁共定汉律历的壶遂,易经专家焦赣,名重一时的葛俊清等俊杰贤士代出其间。至于文人墨客、显达名宦慕名游斯者,更是摩肩接踵、数不胜数!

说到风景区,这里有唐朝大诗人李白泛舟觞咏的宴嬉台,有轮奂巍煌的清真寺,有 “三省庄”、“三省井”,有芒砀二山中的汉墓群、斩蛇碑、陈胜墓。更有每年的梨花观赏活动中新开辟的梨花观赏新景点—“乌龙披雪”、“鳌头观海”、“瑶池烟霞”、“武陵胜境”、“贡梨园”、“故黄映雪”、“古渡晓月”等,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宾朋,年年来梨都觅古揽胜,旅游观光。每年阳春三月,春和景明时节,砀山大地万物复苏,故黄涨绿,数十万亩梨花吐蕊绽蕾,竞相盛开。届时,放眼环顾,全县雪堆云涌,银波琼浪,沃野千顷,一片花海,景象蔚为壮观。白的梨花欺雪,绿的麦苗凝翠,红的桃花胜霞,黄的油菜若金,绚丽的大自然景色独步天下。登高鸟瞰,满目云海花潮,一派雪的世界。这里有全国书协主席沈鹏先生题名的鳌头观海,有全国致公党副主席杨纪珂先生题名的“梨树王”,有夹岸繁花竞逐的故黄碧水,有万亩桃林如火如霞的武陵仙境,真是片片红霞沉雪海,泱泱彩云映古黄,诗情画意,其乐无涯。到八月中秋,遍地金珠坠地,砀山又是果的世界。50万亩酥梨硕果累累,20万亩苹果压弯枝头,田间地头又成了果山果海。到处人欢车鸣,芳香铺地。置身其间,徜徉园圃,品尝酥梨似蜜之甘甜,令人乐不思归,留连忘返。

2011年3月在砀山城西关梨园小区建筑工地,一辆挖土机作业时,在4米多深的地下突然发现一座清代古墓。该墓为一大型双棺墓,两棺相距一米,均南北向,一号棺居东,为一大型“三套棺”,外有两椁,内为一棺,椁为柏木,油漆呈古铜色,棺为楠木,油漆呈橘红色。外椁部分腐朽,中椁长291厘米,宽218厘米,高149厘米;内棺长241厘米,宽70厘米,高75厘米。内棺和中椁,中椁与外椁之间有两层厚约40厘米的石灰层,外椁之外有30厘米厚的胶泥层。二号棺居西为一单棺,棺内尸体已腐。

让人惊奇的是,人们在打开一号棺时,棺内一股奇特、浓郁的香味扑面而出,方圆几百米都能闻到。更令人惊讶的是,棺内一具女尸居然保存完好,就像刚刚入葬时一样。头发乌黑,脑后盘有发髻,皮肤白皙,肌肉丰满并富有弹性,而且关节仍可曲伸,肌肉尚可注射针剂。尸体的完好程度是安徽甚至中国整个考古史上都难得一见。该女尸长164公分,重44公斤,肢体

青岩古镇的作文

匀称,身材修长,椭圆形瓜子脸,裹足、足长不到15公分,可谓“三寸金莲”。指甲涂有红色指甲油。是一位绝色的年轻女子。女尸上盖罗巾被,下铺丝绵褥,身着朝服、补服、燕服、便服四套服装,上有正龙、行龙、飞凤、蝙蝠、祥云等图案。补服上的“补子”为金丝线绣成的麒麟白泽图,绣工精致,造型生动。头戴深蓝色风雪帽,脚穿藏蓝色朝靴,脖颈上一条薄若蝉翼的丝巾上绣有牡丹、菊花等图案。图案配色讲究、绣艺精巧,观者无不叹服。而且其被追缴回来的随葬品中,有金簪、金耳坠和金帽徽及朝珠。金簪上有花鸟图案、耳环上面有鲤鱼跳龙门图案。专家们用高倍放大镜不光可看到鲤鱼昂首翘尾跳水的样子,就连鲤鱼身上的鳞片和龙门上的瓦片都清晰可辨。4件金器的背面都锻有“元吉”铭文,其文饰精巧、细致程度非一般工匠所能为。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她的喉部有横、纵两条呈T字状的致命伤痕。苏馆长说:“纵伤创口

9厘米、横伤创口达12.3厘米。经医学专家鉴定其致命凶器应是双刃剑类刺器。”更让人奇怪的是,她的臀部尾骨上长着一个酷似尾巴的肉囊。也就是这个肉囊,让人们将她与乾隆的香妃联系在一起。

专家会诊保护女尸

为了保护好这具安徽、甚至全国都难得一见的“完好女尸”,萧县博物馆从徐州医学院请来8名医学专家进行会诊,并与保护处理马王堆汉墓女尸的专家徐含英先生取得联系,参照他的意见研究制定了一套保护处理方案———用10毫米厚的玻璃棺将其密封,密封的同时里面放置一些防腐药剂,如福尔马林等。令人惊喜的是,尸体保护取得了成功。但接下来的事情也让专家们犯了难。随葬织物出土后,因见光、见风,色彩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且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保护好这些织物也迫在眉睫。当年的5月22号,萧县博物馆又从南京博物馆紧急请来4名专家,协助对女尸的衣物进行科学保护处理。让各位专家兴奋不已的是,衣物保护也取得成功。

这样的家乡我怎能不为它而骄傲?这样的家乡我怎会不去热爱它?如果有人问我的家乡在哪里?我会大声的告诉他“就在那梨花盛开的地方,举世闻名的酥梨之乡——砀山!

篇四:青岩古镇

gy017青岩古镇导游词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各位前来青岩的朋友,下面就由小王我,带领大家移步青岩感受青岩古镇这座明代古城的沧桑与内涵,领悟现代文明与古代文化的冲击。 青岩古镇是贵州省四大古镇之一,其余三个古镇是镇远古镇、丙安古镇和隆里古镇。青岩古镇建于明洪武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78年,距今已经有635年的历史,它建于贵州建省之前,见证了整个贵州的风雨沧桑。

作为贵州省历史文化古镇,青岩的文物点多达百处,其中23处已收入《中国文物地图集.贵州分册》。漫步青岩,古色古香的古镇胜迹随处可见。交错密布于镇内的明清古建筑,计有九寺、八庙、五阁、三洞、二祠、一宫、一院等共37处,其中8座石碑坊现存3坊。这些古建筑都是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佳作,如慈云寺的石雕、寿佛寺的木雕艺术均为贵阳市仅见的精品。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赵理伦百岁坊”是清朝光绪年间所建,造型独特,工艺精巧。最为有趣的是两侧石柱上的“下山狮”,最具匠心。中国绝大多数的狮子造型都是站着或者蹲着,这种下山狮的设计打破传统理念,充分体现当时的建造者们对于建造这座牌坊的重视和匠师的高超技艺。我国著名的建筑大师刘海粟先生称赞这种工艺“实属罕见”。百岁坊的对面是定广门,它是青岩古镇的南大门,建于明天启年间,距今也已三百多年的历史。城墙依山势而建,蜿蜒曲折2000余米,极富南方山寨城堡特色。城墙高4.5米,厚3.5米,城门洞上方镶嵌赵西林题的“定广门”三字匾额。定广门上敌楼为三开间重檐歇山顶木结构城门楼,叠梁屋架。站在城楼上,目之所及炊烟袅袅,草木葱荣,一派和谐安宁的景象反衬着当年的硝烟弥漫、战鼓喧天。

古镇上最有名的人物当数云贵第一状元赵以炯。现存的赵以炯故居始建于清代中晚期,为穿斗式悬山顶木结构二进四合大院,坐南向北,有朝门、两厢、正房、后房及全井、花园等。占地面积828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朝门是双开垂花门,高4米,宽2.1米。悬木制匾额上书“文魁”二字。北侧院墙内壁上绘制有百寿图,用各种颜色书写各种字体“寿”字100个,现存的有30多个。现在的赵以炯故居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

青岩的魅力还在于在它小小的镇子里儒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五教并存。行走在青岩古镇您能领略不同的文化带给青岩的不同魅力。

游览了这么久,想必各位已经饥肠辘辘。青岩的美食一定会满足您的胃,也会满足您的心。青岩的卤猪脚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一定会让您大快朵颐,酣畅淋漓;香甜酥脆、美味可口的百年老字号黄家玫瑰糖是馈赠亲友的佳品;浓稠挂碗、酸甜适中、回味悠长的青岩双花醋开了您的胃,醉了您的心。

感谢各位游客,希望青岩之旅带给大家的是欢乐、是美的感受,青岩古镇欢迎您的再次到来!青岩与我在这里等着大家再次重聚!

作者: 王晓春 编辑: 罗婧

篇五:试论青岩古镇的老街

试论青岩古镇的老街

摘要:从空间特征分析的角度,探析青岩古镇的街巷空间,选取有代表性的几条老街,论述街巷空间特点。。

关键词:古镇,老街,线性空间

abstract: based on space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explore street and lane space in qingyan ancient town,select several representative historical steets to expond space

characteristic of street and lane.

keywords: ancient town, historical steet,linear space 中图分类号: tu-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道路是古镇的空间脉络。人在古镇道路的行走中获得环境意象,也获得对古镇的感知。传统古镇的空间场景,通常以道路为轴线,沿路两侧发展起来。道路不仅是交通功能还原,赋予其展示、商业、文化、绿化功能,更重要的是再现道路历史文化氛围,体现历史文脉。

青岩古镇有几条纵横南北东西的街巷。古镇的历史文化都是通过这几条道路展现出来。古镇的界面边界通过线型的中断、延长、增高、连接、区隔、节点、接缝构成新的环境意象。

一,南街——起伏蜿蜒回环的历史遗存(图1,2,3)

南街是青岩古镇历史遗迹保存相对完好的街道,南北高程由低到高,高差约21.07米,南城门位于两个牌坊——节孝坊和百岁坊之间,站在定广门(南城门)处,向城内透过百岁坊可以见到古朴的

老街;往城外,以节孝坊为景框,可以望见景象深远的自然景观。南城门在地势上相对于城内与城外较高,街道依山就势,青石路面拾级而上的人行步道连绵曲折,无论是从南面的进城与出城,南城门有起着一个心理高潮点的作用。在南街的线形空间范围内,对街内的景点如革命遗址、基督教堂、典型民居、青岩书院、典型民居等景点,通过视觉连线将它们联系起来。

南街是青岩的主要交通干道,南来北往的商贾游客都要经过这条街,明清时期南街设有许多店铺,用于小商品买卖和供来往挑夫住宿。运往贵阳的大米和日用品,青岩都是其必经之地。位于南街上的民居外表多比较简陋,房屋较低矮,这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有关,青岩地势较贵阳高,气候较冷,所以住屋空间不宜修建较高。装修质朴,但讲究生活情趣,在维护其旧建筑外表的前提下,更新内部设施,现已改建为客栈旅店等形式,让游客夜宿古镇,体验古镇的古风古韵。

南街立面是典型的民居风格。青岩民居立面都有深出檐或两重檐、坡屋面、木或仿木结构,沿街建筑不超过两层,街宽(d)和建筑高度(h)之比约为1,这样的比例亲切匀称,临街铺面面阔(w)小于街宽(d),w的不断重复出现,可使街道充满生气。心理体验告诉我们:d/w>1,比值越大,街道远离感越强,超过2,街道显得宽阔、空旷.d/w=1,街道产生均匀协调的亲切感.

d/w<1,街道产生局促压抑之感.

青岩的街道d/w比值多在1左右.总显得亲切、宜人、富有生气.

古驿道——沧桑古怀的历史记忆(图4)

南门(定广门)至210国道之间有240.2米长的古驿道(图4 ),街两侧有传统民居住家户,相传这是历史上商贾过客去往惠水的必经之路。也是军事调动的要道。从凯文·林奇的理论里,将之称为“边界”。它作为线型要素,在人们的感觉中是城市形象的一种“域化”,既是时间的感觉,又会有空间的感觉,每一个城镇,一个城镇的不同区域,都有不同的明显的边界,人们就会因之产生不同的概念、印象、或意象。人们来到这条古驿道感受到古朴、沧桑的传统场镇氛围。古驿道的文化历史氛围营建。通过传统建筑的修建,因其地处南城门外入口处,有来往的游客,面对城外林木葱郁的自然景观,采用客栈的经营方式,让游客感受古风古韵。

背街——曲巷通幽的宗教世俗文化(图5)

背街位于西街和南街之间,沿街有万寿宫、慈云寺等宗教建筑,宗教建筑和世俗建筑的和谐相处,古树翠竹,幽静雅致,给人的感受是受到宗教洗礼后的心灵的纯净之美。作为居民观赏休闲场所,设置亭廊、茶室、服务休闲设施。

内城墙——古镇烽火的记忆存留(图6)

内城墙位于青岩古镇的外城墙之内,南街西侧,残留着一段老城墙。依照凯文·林奇的城市设计的观点,可以将之定义为“边界”,它在小城镇里是一种标志,一个特殊的边界可以带来特殊的心理感受和意象。因此,在重建的过程中,努力去营造还原古城墙的战争

岁月的回忆,将这段古城墙按原来 的样式修复,其所用的砖块的材质和砌筑手 段,都按过去的方式来运用。

(5)气象万千的南北视线走廊(图3.38)

青岩的建筑天际线与远山呼相应,如文昌阁与玉皇阁形成了一组最好的对景,一个北部山脉最高点的建筑.一个城内最高点.遥相呼应.一个金碧辉煌(玉皇阁百姓称有黄色琉璃瓦玉皇大帝为上天最高神.所以玉皇阁可配黄瓦).一个清白素雅,由此形成的城镇外部和内部天际线极富变化,文昌阁又是在城内观赏狮子山的最佳地点,而狮子山上看文昌阁.则是城外最高点鸟瞰城镇,景色可餐。青岩主要景观节点玄关所在、格局大小、寺庙选址莫不井井有条,蟠龙障后朱雀列前青龙崇左.白虎屏右飞阁连翘.轩窗对山。因此,我认为要重视“玉皇阁——文昌阁——凤鸣寺”这条南北向的视线走廊,它们是城外观青岩和青岩眺望城外,也就是景观和观景的最佳地点, 有必要在这三处修建观景平台,将游人引去。尤其是城内的最高点“文昌阁”,紧邻“民俗广场”,视野开阔,又处于古镇的太极之眼的位置,场所感、领域感很强,非常重要,值得精心打造。

青岩的南北街串连起青岩的大多数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景观,也是一条具有特色的景观走廊。

(6)青岩空间地形模型(图7)

考察青岩的地形,我们就会发现,青岩城地形中高,南低、西南高、北低、西低、西北高、东北低、东低、东南低。再观察青岩的

地形平面图,其路网规划和区域划分以南北向的明清街为界呈现明显的东西各半个太极形,考察它的宗教建筑的分布,可发现多分布于以南北东西向街道划分的四个城内区域的西北、西南、东南三个区域。且道教建筑基本上位于靠近中心的核心部位,佛教建筑相对位于青岩古镇外侧。我认为可以结合地形规划游览路线,使游人最大程度地领略古镇的魅力。北城门出发,地势较低经过赵状元府、天主教堂行至西街,这其中随地形高差起伏,视线向东,移步换景可以感受到古镇天际线的魅力。尤其行至行至与西街的交汇处,是三条街巷的交叉口,地形高差大,自然的转弯过渡,空间变化丰富无比,既有平面的旋转又有高程的流转,平面与立体的相交错综,空间变化均极富景观效果。经万寿宫行至背街与南街的交汇处,地势由高走向了低,再经书院街来到文昌阁,这是高潮之处,文昌阁是城内的制高点,登高望远面向民俗广场,北可眺城外狮子山的玉皇阁,南可望广定门,气宇轩昂(图7)。

以上文字,仅从街巷空间的角度尝试探讨了青岩古镇的空间特点,希望随着后续的研究和挖掘,把青岩镇更多的人文建筑艺术展示给大家,也希望更多的人们去关注青岩的建筑文化与人文文化。

作者简介:金湛林 ,出生1977年5月,籍贯:河北 ,工程师, 研究方向:建筑设计 学历:硕士研究生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