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沈从文故居游记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1:19:03 小学作文
沈从文故居游记作文小学作文

篇一:作文:我爱旅游

我爱旅游

我的课余生活像万花筒绚丽多彩,我爱好看书,因为它可以使我获得很多知识,我爱好智力大拼图,因为它可以使我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可是我尤其对旅游还是情有独钟。

我旅游过许多名胜古迹,也游览过美丽的壮丽山河。可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这次国庆节,爸爸和妈妈带我到湖南的凤凰古城去玩。

到了凤凰古城,只见人山人海,可能大家都想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吧!偏偏天公不作美,竟然下起了小雨。但并没有破坏大家的心情。我们都穿上了雨衣,拿起了相机不停地拍着美丽的小城。听导游说,这里的风景将自然的、文明的特质有机融合到一处,是颗“湘西明珠”。这个小城很“小”,小到城内仅有一条像样的东西大街,可它却是一条绿色长廊,是有苗族特色的小城之一。我们沿着古老的石板街经过沈从文爷爷的故居,两边那红红的灯笼映衬着每间青砖灰瓦的老屋,静静地向游人演绎着古老的沦桑历史,这里还有很好吃的姜糖,大锤酥、血耙鸭······

接着,我们坐上木筏来到了最美的沱江。它是凤凰人的母亲河,大部分景色都聚集在沱江的两岸,许多苗家的特有建筑——吊脚楼,就坐落在沱江上游。夜晚的沱江是一天中最热闹的,琳琅满目的夜市摊,游客们可以在这里购物,还可以买盏许愿灯,点燃蜡烛,然后放入水中,带着美好的愿望,慢慢漂向远方。

最后,我们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凤凰城,由于它的与众不同,使我更加爱上了旅游。

三(7)班 程哲

篇二:湘西游记

湘西游记(一)

6月28日,阴间 多云

背着一身行装,我混进广州火车站的民工队伍中,开始了湘西之旅。我所乘坐的广州至怀化的列车经过19小时的努力爬行,于次日凌晨7时到达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洲首府吉首市。 第一站:凤凰古城

古城景区:范围以古城为中心,东至虹桥、南至岩脑城、西至池塘坪、北至沱江,面积1平方公里,是凤凰今古建筑最多,最繁华的区域,也是凤凰县的“心脏”所在。古城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形成了不少名胜古迹。这里是“黔楚咽喉”,战略地位重要,一直是边陲重镇。清纪中叶以后常驻“镇边”、“屯边”、“绥边”军政大员,文策士跟踪而至,墨客骚人亦寻迹而来。随之,大兴土木。各建筑无不设计精美、斗拱飞檐、塑龙雕凤、金漆彩绘。凤凰的庙宇祠堂比异地尤多。而又大部分集中于古城。所以古城有“辉煌的殿堂”之称。古城是一带妩媚青山,半座雅典城池。美丽自然的整个古城风光欣赏不尽。

石板街 :凤凰古城的石板街是非常有特色的景观,它形成于元明两代,四千多米长的石板道连接古城街弄小巷。据说凤凰的石板街要在淅沥梅雨中漫步才有意境,和着沱江水散漫过来的青翠,溅起青石板上的滴水,那情调直教人想起李清照《声声慢》

里的意境。可惜我来的不是时候,固然雨丝全不可见,连夕阳的余辉抹在封火马头墙的景象也从未得睹,天空只是一如继往的阴郁。然而即便这样,石板街也有它独特的韵味。难怪有那么多的文人骚客、艺术家们把它当做抒发情感的创作基地。

风雨虹桥 :提到凤凰,没有什么比虹桥更能作为标志性的建筑了。它是一座三拱廊桥,它静静立于沱江之上,宛如浣纱天女守望银河。虹桥上部是一座繁杂的小商品市场,里面随处可见土、苗两族的工艺品和大文豪沈从文的作品,出于对沈先生的尊敬,我选了一本装潢精美的《边城》,便幻想着透过它找寻沈先生笔下的边城风雨。在虹桥上喝茶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夜晚来临的时候,上到二楼的茶室里,临窗站了,轻轻推开雕花的木格小窗,正是秦少游“伸手推开窗前月”的意境。叫来一壶古丈毛尖,或凭窗端坐远眺沱江,或托杯漫步欣赏阁中字画,楼里人总是不多的,甚至安静得可以让你听见桥下潺潺流水声,倘若有幸,星月争辉的景象也许可以看到吧。

沈从文故居:大文豪沈从文的故居隐没在石板街众多的民居里,很是普通,我在石板街里转了三圈,总算找到了它。这是一个调皮小子曾经牺居的地方,他曾经逃离而又终生牵挂的地方。故居其实已经有些破败,我指的破败并不是建筑的颓倒,仅仅只是人气的消失。一个不住人的房子会失去它的灵气,尽管这屋子

人来人往,但是它的灵魂已经远去了。抚着墙壁门柱,无主的忧伤从木头渗入肌肤,点点滴滴,如有实质。这房子已经枯死,它已经把属于它的岁月和记忆埋没,握有使它焕发生机秘方的人,先它一步消失无踪。

黄丝桥古城 :黄丝桥古城建于唐代,地处湘黔边境。如果说凤凰古城体现了旧日湘西富于世俗生活的一面,那么黄丝桥古城理所当然反映了一种战斗的残酷,尽管这种悲壮惨烈已经在岁月之河中慢慢消磨几乎不见痕迹。黄丝桥古城是一座屯兵的营地。古城里城楼窗棂上有颜色鲜艳的仕女木雕,墙壁间悬挂着干净的牛头,城门外垃圾如小山一样堆积,小巷里弥漫着猪屎牛粪的味道。正所谓“不闻枪炮声,但闻牛粪香”

奇梁洞:奇梁洞据说是天下第二溶洞。奇梁洞离凤凰县城很近,眨眨眼的工夫就到了。洞也很靠近公路,下了车沿着稻田里开出的一条水泥小路很快便能到达洞门口,洞口宛如巨龙张口,高五十余米,宽二十余米,整个山洞以“奇、秀、幽、峻”四大特色著称。一条清清小溪注入洞内,这小溪自然就叫奇溪了。洞中很是湿润,进去的一段甬道一直有流水潺潺:奇溪在这里跌落为一脉山泉。甬道尽头是湘泉酒厂的一处窖藏处——300缸酒鬼酒作为2008年的奥运庆功酒。自这里上小木船,阴河的水可以行舟了,这一段阴河漂流有四百米,但这并不是阴河的全部,它

的全长大概有六千多米。宁静的山洞幽暗而空旷,据说可容纳万余人。沿岸拉的照明灯些许光亮,根本照不亮河面,有些地方似乎很深看不到底,心便悬悬的没有着落。从阴河上岸便是一径登梯。先前河水幽幽的阴冷此时便腾升为热气。人间画廊是一个两千米长的甬道,里面布满了各种喀斯特地貌所变化的胜景,亿万年来滴水对于石灰岩的侵蚀,使得这里如龙宫一般美丽奇幻。走完这两千米长廊颇费了不少力气,一会儿猫腰前进,一会儿从看似无路的地方钻过一条狭缝而别有洞天,总之就只差没有匍匐前进了。长廊的尽头“林海雪原”是洞中最为壮观之处,那些摄影初哥在这尽情拍摄,闪光灯耀眼眩目,教人头晕。

篇三:张家界游记

张家界游记

8月22日乘火车,动身前去向往已久的张家界。经过20多个小时,三次换车,于第二天中午9点,顺利抵达张家界火车站,开启了历时5天的张家界武陵源森林公园、天门山、黄龙洞及芙蓉镇、凤凰古城之旅。

清凉金鞭溪

游览的第一站是森林公园的金鞭溪。进入景区,道路两边的树木特别引人注目,个个端溜溜向上,特别高大挺拔,和别处大不同,给人一种木秀于林的深刻体会,想必是由于这儿气候环境独特,才生长出了这么好的树木。道路穿林而过,全部由石板铺成,上面浓荫遮天,空气凉爽清新,身处此境,旅途的疲顿一扫而光,整个人立马感觉神清气爽起来了。游览的路线是沿着溪流一路前行,沿途有猪八戒背媳妇、劈山救母、母子情深、神鹰护鞭、蜡烛峰、文星岩等景点,均为天然山峰构成,栩栩如生,特别是蜡烛峰,据说峰上那棵树是映山红,秋季树叶变红后就像一株巨大的蜡烛端插云端,美丽极了。在金鞭溪通往袁家界的岔路口,稍作休息开始爬山,上山的台阶有3000多个,近2个小时路程,一路

上虽没什么景点,但行走在绿荫匝地的山路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吹拂着凉爽的山风,感觉也很不错。

爬到山顶后开始吃饭,就是以吃饱为原则,不能讲究了,平均一人一菜,主食是米饭,吃多少盛多少,菜是油炒的黄瓜、黄豆、还有一盘腊肉,一盆清水萝卜汤,豆腐,很快地填饱肚子,走5、6分钟路到乘车点,继续坐车去天下第一寨——袁家寨子。

古老袁家界

10多分钟后,就到了袁家寨子的大门口,给人第一影响的是建筑的原始和古朴,寨门是用石条、木棍和稻草等材料建成,上面装饰着羊头、牛头模型,插着彩旗,门洞对面是一个很凶狠的石老虎,嘴张的很大,牙齿很尖,好像在告诉人们,我们这儿很厉害啊,可不要轻举妄动。进门后首先参观展览室,导游十四阿妹在门口请大家喝拦门酒,团里选派三位男同志品尝,他们一饮而尽,啧啧称好。进去后里面光线不是很好,感觉一下子回到了原始人类,生产、生活用具全部来自天然材料简单加工而成,见得最多的装饰品是动物头像和皮毛,头像被挂在墙上和屋脊上,皮毛用来包裹柱子和房梁,布匹是蓝底白花的土布,碾米用牛拉石碾,榨油用木棍撞击,一切都是土法,正如寨门上面的横匾写的,真正

的“土人土寨土活法”。但是也不乏精美物件,看到了一顶拉丝银帽,栩栩如生的花卉图案造型、流畅细腻多变的线条,正宗的银白色,是别处看不到的美丽饰品,我想,任何一个姑娘戴上它都会增色不少哩。

神奇天生桥

接下来去了天下第一桥——天生桥,一座天然形成的石桥,全长40多米,跨度20多米,厚5米,桥面宽2米,拱高300米,横跨在万丈深渊上面,往下看雾茫茫深不到底,看一眼赶紧缩回头,感觉浑身发紧,不敢再看第二眼。和天生桥一线的景观还有擎天柱,独独的一根石柱拔地而起,看不到底部,周围云雾缭绕,恍若仙境。想如果真有神仙,那些石柱山峰之上人迹无法到达的地方,或许就是他们的住所,朝沐雨露,晚迎彩霞,驾鹤云游,采药山间,在云雾里对饮,在绿树罅隙里休憩……想必人类所不能及的极乐世界就是这样子了。

看完这两处景点,乘车去往晚上的住宿地———山顶唯一没有外迁的土家人寨子。

紧挨寨子有一处景观,叫天然城墙,位于群山万壑之间,是由一块一块的层积岩石堆砌而成,墙体高低错落、绿树点缀其间,形似城墙却比真实的城墙更有灵性和风姿.因为离

观景台很近,想来如果有风从对面吹来,它确实能发挥真正墙的作用,为游人遮挡风雨哩。

晚上住的地方正如导游所说——令人难忘,生活用品倒是俱全,有洗澡水、只不过限时供应,房内卫生间,床铺也很干净,就是房间在楼房的底层背面,门外就是田野,只有矮矮的一人高的院墙,很是担心晚上的安全,但是想想山顶上条件特殊,只能如此了。晚上电视整夜开着,壮胆到天明。

神兵聚会

第二天早上5点起床,6点10分开始了新一天的游程。 先乘旅游大巴,后改乘小面包,经30多分钟正在修建的石子路后到达据说是被驴友发现的景观——神兵聚会景点,从这里可以远眺百龙电梯、看48根如神兵一样耸立的石峰和空中田园。百龙电梯建在垂直的峭壁上,据说1分28秒转瞬就到山顶,而我们爬山足足两个小时,可见现代速度是多么的神速。

48根石峰组成的神兵聚会景点很壮观,网上评价很高,说是看了神兵聚会就不枉张家界之行了,多数正规团不来此处,这是散客团的重要线路,看后确实如大家所说,云雾环绕中48根粗细基本一致,形态各异、绿树岩石相映成辉的石柱擎天而立,端直威武,像玉皇大帝的天兵天将正在整装

待发。而空中花园就在这两处景点的左边,在一个石柱顶部由个人历时5年自发建成,没用政府一分钱,全凭游客资助和个人投劳建成,不看你根本想象不到建在空中的田园是什么样子,从高处看去,在三面凌空的山峰顶上,小小一片像是用画笔描绘出的田地展现眼前,地界轮廓为不规则的弧形,依地形而建,田埂小路为轮廓线,整个田面平平坦坦,一方蓄水的地里面种着绿油油的水稻,是整个田块的点睛之笔,其他翠绿翠绿的庄稼应该是已经长大了的水稻,中间一小块地里种着辣椒玉米和蔬菜,玉米已经收获,地里只剩下秸秆,地边不远处建有一个小小的茅草看护房,整个田园就是一副美丽的图画,只不过是用庄稼来描绘,是在高山之巅,天地之间,能看到此景的人想来不会多。

贺龙公园

接下来去了天子山景区的贺龙公园,一尊高大的贺龙元帅铜雕像耸立在广场中间,雕像手捧烟斗,战马依偎脚前,慈祥的面容和蔼的眼神高大的身躯给人展示着一种亲切可依靠有力量的刚毅长者形象。铜像背面不远处过桥就是天子山观景台,感觉这儿的石柱更多,由近及远极目处都是,自然别有一番景致。随后看了天女散花和御笔峰两处景点,都是依形似的山峰命名,和别处没多大区别。看完后的步行下

篇四:高考作文素材——沈从文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沈从文

羡慕沈从文

我读沈从文是一个渐近的过程。二十岁前就读过了那些他自称为“乡土抒情诗”的小说,四十岁后躺在凤凰古城的客栈里才开始读他散文中那些“生命的记录”,近几日又在无意间读到了他当年写下的情书。回头看去,也许正是这样配合着年龄增长的渐进,于不经意间成就了我走近沈从文的最佳方式。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沈从文笔下的那座“化外之地”的《边城》于我只是一段亦真亦幻亦尘亦烟亦仙亦俗的故事,直到今岁的一个夏夜我在两岸斑斓的灯火中颇有几分小心翼翼地走过沱江上用红砂块石修砌的跳岩时,才真正领略了交织其中的“浪漫与严肃,美丽与残忍,爱与怨”,也才猛然领悟到这样愁绪飘渺的人间情爱悲剧,只能在这些人性皆善、性自天然的人群中搬演。

踏着石板路上的氤氲走进古城中营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其时我已经在沈从文所生长的地方沉沉地睡过一夜了。这四合院是沈从文曾任清朝贵州提督的祖父于同治五年购买旧民宅拆除后兴建的,是一座火砖封砌的平房建筑。四合院分前后两进,中有方块红石铺成的天井,两边是厢房,大小共11间。孩子时的沈从文就是在这座四合院里以自己坚守一生的率真彻底地伤了父亲的心。沈从文读私塾的第二年便学会了逃学,为的是“逃避那些书本枯燥文句去同一切自然相亲近”。七岁那一年的生活,形成了沈从文一生性格与感情的基础,“不安于当前事物,却倾心于现世光色,对于一切成例与观念皆十分怀疑,却常常为人生远景而凝眸”。

当我又一次站在晨雾弥漫的沱江边,从心底油然而生的是对沈从文率性一生的由衷羡慕。沈从文说过,“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

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与水不能分离”,“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我没有再去沱江边听涛山下的沈从文墓拜谒,我更愿意在上下穿枋承挑悬出的吊脚楼边遥想沈从文的自由生活,更愿意仰望古城楼上不朽的沈从文。 这个始终以“对政治无信仰对生命极关心的乡下人”自居的沈从文,将率性而为贯彻自己的生命始终,是个地地道道的性情中人。率性的沈从文在1949年前完成了那些摹写湘西古老习俗和原始生命的作品,这些光润精美的文字描绘着和发掘着未经“文明社会”的社会组织羁束和污染的边地社区的“人生形式”,在山灵水秀、人性淳朴中散发着悠远的忧郁,把一切消融在静观淡泊的超越之中。

又因了这些“把文学当作一种个人抒写”的文字,沈从文被某些评论者定位于性文学作家。1949年后,率性的沈从文转而做起了文物学这门在他看来“实实在在的学问”,沿着另一条河流溯源而上重新踏进曾给他无穷滋养的璀璨的古楚文化。正是这种文化的浸染让沈从文与行吟泽畔的屈子傲然风骨一脉相承。 当年,沈从文在山东任教时有过一个学生江青,这个学生后来曾经一度母仪天下,可是沈从文“薄其为人,不与往来”。而对于同样也是他的学生的张兆和,沈从文却甘冒天下之大不韪穷追不舍,一鼓作气给这个学生连着写了四年情书。直到她娴静优雅的沉默让为人师表的沈从文终于忍不住了,他在一封正在写的情书里狠狠加上一句:“我爱你的灵魂,我更爱你的身体!”

沈从文的难得,在于他能历经岁月的磨蚀依然坚守自己的率性,这样的坚守即使在最羡慕率性而为的中国知识阶层中亦不多见。面对身后留下长河般文字生前却未留下只言片语遗嘱的沈从文,我唯有羡慕。

我眼中的沈从文

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他生活了86年的世界,把无尽的哀思和怀念留给了世人。神秘秀丽的湘西凤凰城角,漫江碧透的沱江江畔,秀竹遍野的听涛山上,一块天然五彩玛瑙石墓碑——他长眠的地方,无数崇仰他的中外游客陆续来到这儿哀悼追思他那传奇的一生。墓碑正面镌刻着他生前说过的一句话:“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能认识人”,背面是他的姨妹张允和的题词:“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这样的撰联真真切切地道出了沈从文先生的性情品格和文章造诣,是沈从文一生的真实写照。

他去了。好在历史不是由人打扮的小姑娘,它毕竟是明鉴的。前半生作为仅次于鲁迅的中国现代文学大师以及后半生作为文物考古专家的历史地位,赋予沈从文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生以公正的评价。2002年12月,北京举办的“沈从文生平与创作展”以“流宕湘西的寻路人”、“闯入文坛的乡巴佬”、“寂寞路上的独行客”、“默默无闻的耕耘者”、“生命不息的常青树”这五个部分很好地概括、展现了沈从文的一生。

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出生在湘西凤凰城一个行伍之家。15岁从军,20岁离湘进京,著文执教,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之路。沈从文一生出版各类作品80多种,500多万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成书最多的作家。沈从文的笔下,湘西是一个理想的王国,蕴涵了永恒的意象和美好的追忆。他的代表作《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作品以清新的文笔,悠然的语态,透明的境地,描述的淳朴民情犹如一副恬美的风景画,好像一卷灵动的江村图,闪烁着人性的美和人间的幽怨,使得无数读者为之倾倒、迷醉。沈从文的作品中,营造的那种自然与人性、风情与风俗完美结合的意境,宛如一颗晶莹剔透的珠玉,充

满令人陶醉诗意,带给我们恒定而久远的感动。他使我们相信了纯情的力量,一种超然物外的纯粹的美和清洁的魂。他的作品往往以不痛表现痛,以不苦折射苦,使读者在潺潺流水般的文字流淌之间感悟人性、触摸灵魂。他始终以一双“乡下人”的眼睛打量世界,一贯以一颗恬淡平和之心拥抱故园的山山水水和恒久乡情。在那个人们纠缠于概念、迷恋于理论、沉溺于政治的年代,他却写出了超于意象之外的纯粹的美,跨越了时代,展示了清魂。对于那个一味物质化的世界而言,他是诗意的太阳,逆流而上的清乐,一切丑陋与鄙俗,都在他的光泽里均消融了。

1949年后,由于历史原因,沈从文被迫离开了文坛,他作为作家的“从文”生涯结束了,弃文改做文物考古工作。对于这个人生及其突兀离奇的转折,沈从文也曾失意,也曾痛苦,但他最终选择了顺应,并以自己顽强的毅力,勇对磨难的精神,为自己的后半生书写了灿烂的一笔。在这段默默无闻的日子里,沈从文品尝了难耐的寂寞、遭遇了令人心痛的冷落、也经历了巨大的困难,但他终于挺过来了,他凭着一颗对于古代文物的拳拳之心,含着一腔对祖国考古事业的炽炽之情,度过了许多平凡而伟大的岁月。他从一个普通的讲解员做起,在那些貌似琐碎的花花朵朵、瓶瓶罐罐中挖掘,用一双善于发现、一个勇于推敲的头脑,作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事文物工作的38年间,他涉及的领域很多,如服饰史,山水画史,家具发展史,绸缎史,漆工艺史,陶瓷加工艺术史,扇子、灯的历史,金石加工艺术史,马的应用和装备进展史,乐舞杂技发展史等等,他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过手了数不清的珍贵文物,撰写了很多宝贵的文献,孜孜不倦,厚积薄发,为民族文化的研究洒下了辛劳的、智慧的汗水。其中,他的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填补了我国古代服饰研究的空白,开辟了新的学术研究方向和方法,为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林林总总,巍

巍大气,像他的小说一样,流动着祥和之美。虽然他的文学创作之笔被剥夺了,但他却在历史的隧道里,寻觅到了一盏不灭的精神之灯,引领着他那执着的灵魂溯古而上,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写下了考古史上不朽的动人华章。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拍摄的戏剧、电视、电影的服装,都是根据沈从文的这一著作而制作的。虽然《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在现在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但是在当时,沈从文艰苦的工作环境和得不到理解的苦闷,使得他曾经发出这样的感叹:“没有一个真正知道我在为什么努力的人。”在这样的时候,一曲欢乐宁静的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曾给他创伤的灵魂带来过一丝慰藉,也支持着他执着于自己热爱的事业永不回头。感谢贝多芬!

沈从文的人生转折,给我们以深思。一位前辈曾这样评价沈从文的舍弃,他说:“人生的轨道原没有什么一定。对文学,真诚地爱它,投身于它,又真心地离开它,可悲亦可喜。”可悲的是,沈从文自新中国成立后由一个活跃文坛的优秀作家变成一个无人重视的普通文物工作者,这样的“舍弃”,无论在谁看来,都是一个艰苦的心灵和思想的抉择;尤其是迫于当时强大的外部环境,为了生存而抛弃至爱的文笔,激流突转,进退失据,令人深深叹息。可喜的是,沈从文在放弃文学之后,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考古事业,并在艰难的环境中作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完美了自己人生的后半生,实在是可敬可喜。面对时代的迁移,生活的骤变,他懂得舍弃,也敢于舍弃,这份认识、勇气与洒脱深深地折服了我,令我久久地感动。在精神世界的进退之间,他自有一份常人所不及的雍容气度。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感慨世事的无常,生活的残酷,生命的渺弱。在那一份可悲可喜的进退之间,沈从文究竟经受了多少黯然神伤、痛苦悲凉、凄然泪下的无眠夜晚,才抵达了我们目及的雍容洒脱呢?这其间的酸甜苦辣、悲欢恼怒,我们究竟能理

篇五:作文素材之沈从文

沈从文的高贵精神和品德

说来惭愧。以前曾经听说湖南凤凰有个著名作家沈从文,知道他的代表作品是《边城》,但除此以外,知之甚少。最近读了凌宇先生写的《沈从文传》,对沈先生才多了一些了解和认识。 其中让我最为感动的,除了他的天赋以外,是他的勤奋与执著,他的宽容与豁达。

沈先生没有高学历,只是高小毕业。14岁时入伍,在军中作过“文书”,后来闯入北京,以写作谋生。在极度困难的环境下,他以“乡下人”的朴素感情,以湘西人的坚韧精神,坚持求学与创作,实现了他的人生理想。人们常称赞某某多产作家为 “著作等身”,而沈先生一生创作结集了约80多部文学作品,若将这些书稿码起来足有两人身高。他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

沈先生的作品不仅数量多,其质量和影响力也非常好,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因此,沈先生曾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侯选人。 解放以后,由于特殊原因,沈先生停止了文学写作,改作从事文物研究和古代服饰研究。此时,他已经年届五旬,虽然以前也有对文物收藏的业余爱好,但真正从事文物研究还要从头学起。沈先生是个不服输的人,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他在这个领域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他撰写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专著,特别是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沈先生在晚年又一次创造出生命的奇迹。

由于他是“名人”,由于他的“固执”,由于“社会变动”(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沈从文故居游记作文),他经历了很多人生坷坎,甚至遭受磨难。其中特别是解放初期使他离开他所热爱的写作,和文革期间下放到湖北咸宁的那一段经历。有许多人为他感到委屈。而他每当听到人们谈起这些却总是十分平静。他在一次演讲时说:“许多在日本、美国的朋友,为我不写小说而觉得惋惜,事实上并不值得惋惜。因为社会变动太大,我今天之所以有机会在这里与各位谈这些故事,就证明了我并不因为社会变动而丧气,社会变动是必然的现象。我们中国有句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中国近30年的变动情况中,我许多很好很有成就的旧同行、老同事,都因为来不及适应这个环境中的新变化成了古人。我现在居然能在这里很快乐地和各位谈谈这些事情,证明我在适应环境上,至少作了一个健康的选择,并不是消极的退隐。”他还说:“ 特别是国家变动大,社会变动过程太激烈了,许多人在运动中都牺牲后,就更需早有人顽强坚持工作,才能留下一些东西。”

还有,在从事文物研究的过程中,面对不同的观点,面对涉及成果的归属,沈先生也表现出极大的宽容与豁达。不管别人怎么说,坚持走自己的路;不管研究成果署哪个的名字,只要能将成果搞出来,对国家有用就行。

这便是一位中国老知识分子的高贵品德的体现!也是我从沈先生身上深深受到感动的所在。 历史是一面镜子,沈先生也是一面镜子。今天读他,对照自己,过去总为生不逢时、条件不好、学历太低等等而感到惭愧,现在看来,自己应该感到惭愧的不是这些,而是缺少象沈先生那样的勤奋、执着、宽容、豁达的精神和品德。如果有了这些,虽然不能取得象沈先生那样的辉煌成果,至少现在也该活得充实一些,坦然一些。

羡慕沈从文

我读沈从文是一个渐近的过程。二十岁前就读过了那些他自称为“乡土抒情诗”的小说,四十岁后躺在凤凰古城的客栈里才开始读他散文中那些“生命的记录”,近几日又在无意间读到了

他当年写下的情书。回头看去,也许正是这样配合着年龄增长的渐进,于不经意间成就了我走近沈从文的最佳方式。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沈从文笔下的那座“化外之地”的《边城》于我只是一段亦真亦幻亦尘亦烟亦仙亦俗的故事,直到今岁的一个夏夜我在两岸斑斓的灯火中颇有几分小心翼翼地走过沱江上用红砂块石修砌的跳岩时,才真正领略了交织其中的“浪漫与严肃,美丽与残忍,爱与怨”,也才猛然领悟到这样愁绪飘渺的人间情爱悲剧,只能在这些人性皆善、性自天然的人群中搬演。

踏着石板路上的氤氲走进古城中营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其时我已经在沈从文所生长的地方沉沉地睡过一夜了。这四合院是沈从文曾任清朝贵州提督的祖父于同治五年购买旧民宅拆除后兴建的,是一座火砖封砌的平房建筑。四合院分前后两进,中有方块红石铺成的天井,两边是厢房,大小共11间。孩子时的沈从文就是在这座四合院里以自己坚守一生的率真彻底地伤了父亲的心。沈从文读私塾的第二年便学会了逃学,为的是“逃避那些书本枯燥文句去同一切自然相亲近”。七岁那一年的生活,形成了沈从文一生性格与感情的基础,“不安于当前事物,却倾心于现世光色,对于一切成例与观念皆十分怀疑,却常常为人生远景而凝眸”。

当我又一次站在晨雾弥漫的沱江边,从心底油然而生的是对沈从文率性一生的由衷羡慕。沈从文说过,“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与水不能分离”,“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我没有再去沱江边听涛山下的沈从文墓拜谒,我更愿意在上下穿枋承挑悬出的吊脚楼边遥想沈从文的自由生活,更愿意仰望古城楼上不朽的沈从文。

这个始终以“对政治无信仰对生命极关心的乡下人”自居的沈从文,将率性而为贯彻自己的生命始终,是个地地道道的性情中人。率性的沈从文在1949年前完成了那些摹写湘西古老习俗和原始生命的作品,这些光润精美的文字描绘着和发掘着未经“文明社会”的社会组织羁束和污染的边地社区的“人生形式”,在山灵水秀、人性淳朴中散发着悠远的忧郁,把一切消融在静观淡泊的超越之中。

又因了这些“把文学当作一种个人抒写”的文字,沈从文被某些评论者定位于性文学作家。1949年后,率性的沈从文转而做起了文物学这门在他看来“实实在在的学问”,沿着另一条河流溯源而上重新踏进曾给他无穷滋养的璀璨的古楚文化。正是这种文化的浸染让沈从文与行吟泽畔的屈子傲然风骨一脉相承。

当年,沈从文在山东任教时有过一个学生江青,这个学生后来曾经一度母仪天下,可是沈从文“薄其为人,不与往来”。 而对于同样也是他的学生的张兆和,沈从文却甘冒天下之大不韪穷追不舍,一鼓作气给这个学生连着写了四年情书。直到她娴静优雅的沉默让为人师表的沈从文终于忍不住了,他在一封正在写的情书里狠狠加上一句:“我爱你的灵魂,我更爱你的身体!”

沈从文的难得,在于他能历经岁月的磨蚀依然坚守自己的率性,这样的坚守即使在最羡慕率性而为的中国知识阶层中亦不多见。面对身后留下长河般文字生前却未留下只言片语遗嘱的沈从文,我唯有羡慕。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