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碧螺春还有一个名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6 03:24:26 体裁作文
碧螺春还有一个名字体裁作文

篇一:碧螺春茶名的由来

碧螺春茶名的由来

扬名中外的太湖洞庭东山的碧螺春茶,素有一嫩三鲜的名称。嫩指茶叶嫩,鲜指色、香、味俱佳。

据《太湖备考》记载,相传古时有个人叫朱正元,在东山碧螺峰的石缝里采了几株野茶,发现香气凉人,就取名叫“吓杀人”。民间传说,有一年,碧螺峰的野茶产量特多,竹筐装不下,大家把多余的放在怀里,不料茶叶沾了热气,透出阵阵清香,采茶姑娘嚷着:“吓煞人香!”这“吓煞人香”是苏州方言,意思是香气异常浓郁,使人惊奇,于是众人争传,“吓煞人香”便成了茶名。

在《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遗闻》中有一段关于“吓煞人”改名“碧螺春”的记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岁产野茶数株,土人称曰;”吓煞人香“。康熙已卯车驾幸太湖(康熙皇帝到达太湖),抚臣宋荦购此茶以进(大臣宋荦买了这种吓煞人香的野茶进献给了康熙皇帝),圣祖以莫名不雅驯(康熙还有一诗赞曰:“从来隽物有佳名,物以名传愈见珍。梅盛每称香雪海,茶尖争说碧螺春。已知焙制传三地,喜得榆杨到上京。吓煞人香原夸语,还须早摘趁春分。” 现在人们对碧春的名字又有了新解释,说碧是其颜色,好似碧玉;螺是形状卷曲如螺狮;春是因采摘在早春,所以合称为碧螺春。

碧螺春茶采摘时间较早,一般在谷雨前后采摘,炒制时做到“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因此外形卷曲如螺,白毫毕露,细嫩紧结,叶底如雀舌,水色浅,味醇而淡,香气清高持久,回味隽永。

碧螺春茶名的由来

扬名中外的太湖洞庭东山的碧螺春茶,素有一嫩三鲜的名称。嫩指茶叶嫩,鲜指色、香、味俱佳。

据《太湖备考》记载,相传古时有个人叫朱正元,在东山碧螺峰的石缝里采了几株野茶,发现香气凉人,就取名叫“吓杀人”。民间传说,有一年,碧螺峰的野茶产量特多,竹筐装不下,大家把多余的放在怀里,不料茶叶沾了热气,透出阵阵清香,采茶姑娘嚷着:“吓煞人香!”这“吓煞人香”是苏州方言,意思是香气异常浓郁,使人惊奇,于是众人争传,“吓煞人香”便成了茶名。

在《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遗闻》中有一段关于“吓煞人”改名“碧螺春”的记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岁产野茶数株,土人称曰;”吓煞人香“。康熙已卯车驾幸太湖(康熙皇帝到达太湖),抚臣宋荦购此茶以进(大臣宋荦买了这种吓煞人香的野茶进献给了康熙皇帝),圣祖以莫名不雅驯(康熙还有一诗赞曰:“从来隽物有佳名,物以名传愈见珍。梅盛每称香雪海,茶尖争说碧螺春。已知焙制传三地,喜得榆杨到上京。吓煞人香原夸语,还须早摘趁春分。”

现在人们对碧春的名字又有了新解释,说碧是其颜色,好似碧玉;螺是形状卷曲如螺狮;春是因采摘在早春,所以合称为碧螺春。

碧螺春茶采摘时间较早,一般在谷雨前后采摘,炒制时做到“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因此外形卷曲如螺,白毫毕露,细嫩紧结,叶底如雀舌,水色浅,味醇而淡,香气清高持久,回味隽永。

篇二:碧螺春

《碧螺春》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碧螺春》是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里的一篇课文。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久负盛名的碧螺春名字的由来以及采摘、制作和品尝碧螺春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理念】

1、加强理解、体验、感悟,通过读、听、看、练、议的最基本的语文教学形式,让学生与文本紧密的接触,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感悟文本,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茶艺,激发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2、注重实践、综合、开放。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自泡茶、品尝。在品茶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碧螺春特有的韵味。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深化文本的意蕴。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关于”、“如果??那么??”造句。

3、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茶具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披文入情

1、师述:茶,是中国的特产,提起龙井、毛峰、绿杨春、铁观音这些名茶,更是名闻遐迩。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苏州吴县盛产一种以“蜷曲成螺,碧绿清香”而驰名的茶,它就叫“碧螺春”。(板书课题:碧螺春)

2、碧螺春驰名中外,有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大屏幕出示诗句)看了这句话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3、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朗读全文,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A、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B、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C、想想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学生自学,教师适时辅导。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3)、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3、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写什么?

4、学生讨论分段情况。

第一段(1~2节)写碧螺春的产地及名字的由来。

第二段(第3节)写碧螺春的采摘。

第三段(第4~5节)写碧螺春的制作。

第四段(第6节)写品尝碧螺春有一种陶醉的感受。

第五段(第7节)写碧螺春以其独有的特点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5、再读课文,把你最喜欢的一段朗读给大家听。

三、学习课文第一节

1、“碧螺春”这个名字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把碧螺春的传说讲给同桌听。

2、学生讲述碧螺春的传说。

3、小结

五、总结课文

今天,我们了解了碧螺春名字的由来,它的采摘、它的制作更有着一道道工艺,要是能亲自品尝一下碧螺春,更是让人回味无穷。课文同样以优美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些过程,请大家课后细细品读课文语言,体会其中的乐趣。

六、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抄写课后词语。

七、板书:

17 碧螺春

由来

采摘

焙茶

品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大屏幕播放背景图,同时播放音乐)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碧螺春的产地和她的一个美丽的传说,现在,在这优美的音乐中,你来把这个传说介绍给大家,好吗?

2、你从碧螺春的传说中了解了什么?(香)怪不得古代诗人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入出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过渡:碧螺春的出名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香,它的采摘,它的制作,还有一道道严格的工序,要是品上一口啊,更是让人回味无穷,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对碧螺春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

二、精读感悟

1、图画再现、走进茶乡

谈话:“碧螺春的采摘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每年刚交春分,碧螺春茶汛便开始了。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碧螺春的故乡——苏州吴县去旅游一番,看一看碧螺春的生长环境以及它的采摘过程。”(出示录像剪辑)

(1)“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吗?你能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来谈谈你的感受吗?”

(2)学生汇报。 (3)结合语言材料理解“这是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

①从“随着几声嘹亮的鸡叫,湖山的早晨醒来了”等语句中感受江南春光的无限美好,指导朗读。

②从“披着晨雾,踏着朝霞,采茶姑娘三五成群,结伴向茶园走去”等语句中体会采茶姑娘的勤劳灵巧和兴奋喜悦的心情,练读。

3)给这幅图加上一个名字,并且说说你的理由。

(4)配乐朗读。

小结:湖山的茶园风景美,采茶的姑娘神态美、动作美,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江南春光图。

2、角色扮演、体验茶艺

过渡:清晨采茶是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入夜制茶更是让人新奇无比。

(1)自由读,哪里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根据交流出示:“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一下翻飞,煞是好看。”(出示多媒体课件)

(3)你是不是也能像焙茶手一样来演一演这些动作,另外请一个同学来为你解说。(学生演示)

(4)从这些动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技艺高超)

渐渐地,随着水分的蒸发,叶芽的颜色变深了,条索纤纤,蜷曲成螺。这时一边降温一边揉捻、搓团,待到茶叶捏拢放开就能自行松散之时,满屋子已弥漫着浓郁的芳香。引读:此时的茶叶——(媒体出示)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无怪乎人们称它为“工艺茶”了!

(5)为什么称它“工艺茶”?(这是工艺品,不仅外观美,而且是焙茶手辛勤劳动与高超技艺的结晶。)

(6)看着这“工艺茶”你想说些什么呢?

过渡:看着这工艺茶,老师最想说,我要泡上一杯尝尝,你们呢?

3、 演示、观察品茶

(1)现场沏茶引导观察(四人小组一杯) (2)汇报:你们看到了什么?

(3)交流:色:碧绿清澈

香:清香扑鼻 味:甜津津的 形:清螺入水,姿态动人

(4)你在品茶时想到了什么?怪不得连外国文诗人也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5)在这一杯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你看到了什么?还看到了什么?

小结:碧螺春真不愧是“天下第一茶”啊!

三、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拓展练习

如果你是江南碧螺春有限公司的广告策划人员为碧螺春进行广告宣传,你的广告语将怎样设计?

五、板书

碧螺春

采摘 美丽动人

制作 揉、捻、搓、抓

品尝 色、香、味、形 最近读者

篇三:26 碧螺春

26 碧螺春

河南省兰考县三义寨乡老茄庄小学 张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六、八自然段。

3、了解碧螺春的传说和采摘、制作过程,了解有关茶乡人生活的美好。

4、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表达的有序性,体会描写的细致与准确。 过程与方法:

1、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2、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表达的有序性。体会描写的细致与准确,积累相关的词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验采茶的快乐和生产情况,感受茶乡人生活的美好及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通过优美的语言文字,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还不算太多,本课就是有关驰名中外的中国茶文化的科普读物,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能通过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但概括不是很准确,如学生只会说采茶图,制茶图和品茶图。学生的想象力不够丰富,理解和背诵时应多加指导。另外,农村学生生字读音掌握不是很准,应该突出。 教学重点:

重点是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难点是由茶文化来感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利用课文优美的语言,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背诵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板书、茶叶等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课生字词

2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 理清文章脉络。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的茶叶名字有哪些?

信阳毛尖、云南普洱、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跟茶叶有关的26《碧螺春》。(板书)

二、范读课文

提出学习要求:碧螺春的名字怎么来的?课文还写了什么内容? 全班交流。

三、自读课文

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在小组进行纠错。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四、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纤 条索纤纤xiān 吓煞shā 煞shà是好看蜷quán曲 一小撮cuō 不读zuō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作适当讲解。

五、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按顺序写了碧螺春的哪些方面?

2 交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

先讲碧螺春的产地,然后写神奇的传说,接着写碧螺春的采摘、制作、品尝,以及人们对碧螺春的评价与喜爱。

板书设计

26 碧螺春

碧螺春的名气和产地

碧螺春的传说及其名字由来

清晨采茶图 入夜焙茶图 月下品茶图

深受喜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品读课文,了解碧螺春的传说和采摘、制作过程,了解制茶传统工艺。

2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了解茶乡人的幸福生活,

3 借助课文优美的语言,学生进行自己独特的想象,体味作者高超的表达力和茶文化的魅力。

4 结合课文,通过写碧螺春广告词,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打开一包东西,让大家闻一闻,说说这是什么的气味?

对,是茶香,茶香沁人心脾,26课《碧螺春》的介绍更让人身临

碧螺春还有一个名字

其境。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碧螺春的产地和她的一个美丽的传说,现在,你来把这个传说介绍给大家,好吗?同学之间相互讲述这个故事。

2、你从碧螺春的传说中了解了什么?

1 碧螺春的香味 2 名字的由来既神奇又雅致,寄托者人们美好的愿望。

二、精读感悟

1、走进“清晨采茶图”

让我们跟随坐作者的描写,也当一回采茶人,和采茶姑娘一同走进茶园吧。听老师读课文,读的时候,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1) 茶乡美不美?美在哪里?

湖山嘹亮的鸡鸣,好像唤醒了湖山的山山水水,飞禽走兽;早上空气清新,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霞光万道,给碧绿的茶乡镀上了一层金色,形成了一副多彩的画卷。

(2) 采茶姑娘美不美?美在哪里?

采茶姑娘不但长得漂亮,而且——个个神采飞扬,生活幸福,笑声如同银铃般。

(3) 劳动场面美不美?

在金色的阳光洒满的茶园里,美丽的姑娘灵巧的双手敏捷地从茶树上摘下一片片嫩叶,劳动在创造美。

(4)给这幅图加上一个名字,并且说说你的理由。可以寻章摘句,用书上的画来概括。

小结:湖山的茶园风景美,采茶的姑娘神态美、动作美,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江南清晨采茶图。

2、走进“入夜焙茶图”

角色扮演、体验“入夜焙茶的快乐”,体会高超的制作工艺。

(1)自由读,哪里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根据交流出示:“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一下翻飞,煞是好看。”(师生共同揣摩表演)

(3)师生齐读 个别学生表演

(4)从这些动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动作娴熟、技艺高超)

(5)为什么称它“工艺茶”?

(6)这是一幅什么图?

3、走进“月下品茶图”

茶师们制作的茶叶到底怎么样呢?默读品茶段落,静静地默读,细细地品味,你品出了碧螺春的什么?把相关句子在书上勾画出来。

篇四:碧螺春

碧螺春》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2、学会5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关于”、“如果??那么??”造句。

3、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江苏太湖生产地一种名茶叫什么吗?(碧螺春)

二、范读课文(听录音)

听课文录音,提出学习要求:为什么茶叶的名字要用上“春”呢?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全班交流)

三、自读课文(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四、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久负盛名”什么意思?说明了碧螺春什么?

2、细读第二段

(1)采摘茶叶也有一番技巧,第三、四自然段就是写了清晨,采茶姑娘在茶园里采摘嫩芽的情景,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这幅画面,然后说一说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很美,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2)集体交流:

从“空中弥漫??茶树丛中”“太阳升起来??染上一层金色”中感受江南春光的无限美好;

从“披着晨雾??结伴向茶园走去”“不时传来银铃般的欢笑声”“采茶姑娘??摘下一片片嫩叶”中体会采茶姑娘的勤劳和灵巧及采茶时兴奋、愉快的心情。

(3)制作茶叶更有一番讲究,阅读第五自然段,你看了制作碧螺春茶有什么感受?(交流时谈感受,抓动词“揉、搓、捺、抓、揉捻、搓团”)

3、品读第三段

(1)引读:如果说——看制作碧螺春茶有一种新奇的感觉的话, 那么——品尝碧螺春茶就更有一种陶醉的感受了。

(2)体会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3)读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4)有感情地诵读这一段,体会品尝碧螺春茶的温馨和惬意。

4、学习第四段

(1)引读:碧螺春正是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怪不得有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还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总结全课

1、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

情?

2、完成课后的两个词语造句。

四、实践活动

1、请学着外国诗人那样,也写一句诗,赞颂这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茶;

2、请课后搜集有关我国茶文化的资料,利用班队课进行交流,比比谁搜集的资料多,看看谁介绍得清楚明白。

《碧螺春》教学设计之二

佚名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关于”、“如果??那么??”造句。

2 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3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背诵,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具准备: 网络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板书: 产地 名字由来

17 碧螺春 采摘 美丽动人的图画

制作 工艺茶

品茶 陶醉

第一课时

一、揭题

茶,是中国的特产,提起龙井、毛峰、芦阳春、绿杨春、铁观音这些名茶,更是名闻遐迩。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就是介绍一种名茶的。

看了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 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新词,读准子音,认清字型,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

(2)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子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3)指名回答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分为几段,每段写什么?

(1)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巡视辅导。

(2)集体讨论:

第一段:(1-2)写碧螺春的产地及其名字的由来。

第二段:(3-5)写采摘、制作碧螺春的情景。

第三段:(6)写品尝碧螺春有一种陶醉的感受。

第四段:(7)写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3 分段朗读课文。

三、精读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这一段。想一想: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碧螺春的产地与名字由来,要用上“久负盛名”、“颇为雅致”,可以怎么说?

(2)指名发言,鼓励与众不同的说法,让学生领悟同样的意思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相机理解“久负盛名”、“颇为雅致”。板书:久负盛名)

四、指导书写生字

1 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 评价,范写。

3 学生钢笔描红、临写,师巡视,纠正错误的写字姿势。

五、作业 :

1 练读课文

2 抄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提问: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碧螺春”的?(板书:产地名字由来采摘制作品尝)

二、精读课文:

1、精读第二段。

(1)碧螺春久负盛名,一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江南的春光究竟怎样的呢?

(2)找出描写江南春光的自然段,好好地读几遍,有什么体会在书旁作简单批注。

(3)交流体会。

课文第四自然段:从具体的句子中体会江南春光的无限美好,采茶姑娘勤劳灵巧、采茶时心情愉快。理解“翠绿欲滴、神采飞扬”

出示课件

(4)除了“明媚”,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江南春光?

(5)讨论:“绿树映衬着俊美的身影,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是个什么句?为什么这样说?

篇五:身边的苏州品牌--碧螺春

身边的苏州品牌—碧螺春

“洞庭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万里醉。”太湖洞庭山碧螺春是我们苏州的名品牌,它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1954年,周总理曾携带二斤碧螺春茶到日内瓦参加会议。碧螺春嫩绿的叶子卷曲得像小小的螺蛳一样,全身毛茸茸的,有一股花果的清香。 碧螺春这个名字还是康熙皇帝钦赐的。在这之前,它被当地的老百姓称为“吓煞人香”。关于它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呢! 传说,有一年东山莫厘峰上有妖精作怪,上山的人都会莫名地晕倒,百姓都不敢上山砍柴。有个叫碧螺的渔家姑娘胆子很大,决心要上莫厘峰看个究竟。她刚到半山腰,就闻到一股奇异的香味,熏得她昏沉沉的。碧螺姑娘连声嚷道:“吓煞人哉,吓煞人哉!”赶紧用手捂住鼻子。碧螺姑娘的手上充满了鱼腥味,盖住了香味。碧螺姑娘明白了,就是这棵树在作怪,它的香味熏倒了上山砍柴的人。她把这棵散发奇异香味的树连根拔起,带下山来种在船上的一只破缸里。有一次,一阵大风把树上的叶子刮到了碧螺姑娘的水壶里。碧螺姑娘喝了这水后,感到清香可口,精神百倍,原来这树叶还是宝贝呢!碧螺姑娘就把这种树栽种到岸上,采下叶子分送给乡邻们泡水喝。乡邻们个个称赞不已,问碧螺姑娘:“这种树叶叫啥名字?”她随口说:“吓煞人香!“

后来,人们发现炒干的叶子竟比不炒的还要好吃,又能长期保存,炒茶也就风行起来,流传到现在。康熙皇帝来江南喝了“吓煞人香”茶后赞不绝口,又觉得这个名字太俗气,便亲自赐名“碧螺

春”。

现在碧螺春茶已成为苏州的大品牌。每年还要举行炒茶比赛,评出“炒茶大王”,“炒茶大王”炒出的茶叶要卖到几千元一斤呢!可是也有不少外地的茶叶冒充我们的碧螺春,所以我们要加强保护这个品牌。今年的碧螺春新茶马上就要上市了,我们就等着品尝这沁人心脾的好茶吧!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