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3:26:06 体裁作文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体裁作文

篇一: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1937—1985)

刘燕军

原载《抗日战争研究》2009年第4期

内容提要: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是值得研究的社会文化现象。战时,它被作为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暴行的象征,战后的审判进一步强化了中国民众的这一印象。新中国成立后,其象征地位继续延续,在东西方冷战的政治格局下,又与“反对美帝国主义”、“揭露国民党的腐朽统治”和“中日友好”等现实政治相连接,在此过程中,因被误用而扭曲变形。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的日本教科书事件,使南京大屠杀再次成为新闻舆论的中心,在中国政府和民间的双重推动下,南京建立了纪念馆和纪念碑,南京大屠杀的记忆得以向更深层次延伸。

关键词: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

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时期的重大惨案之一,在其发生之初,即被作为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暴行的象征而被中外新闻媒体广为报道。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对其进行了专案审理,松井石根、谷寿夫等战犯受到了惩处。与此同时,国共展开了全面内战,结果国民党败退台湾和新中国的成立。国际上,东西方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如此背景下,南京大屠杀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的中心区域。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国内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争论逐渐白热化,其后又发生了教科书事件,南京大屠杀重新成为新闻舆论的热点。1985年,中国建立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本文所要考察的是,在社会剧烈变化的历史背景下,南京大屠杀是如何被记忆和传递的。

(一)

南京大屠杀发生之初,即被作为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暴行的集中体现而被中外媒体广泛报道。南京沦陷时,留在城内的《纽约时报》、《芝加哥每日新闻》、美联社、路透社的几位西方记者,亲眼目睹了日军的暴行。几天后,他们相继离开南京,迅速对日军的大屠杀进行了报道。其后留在南京的西方认识的日记、书信,也通过各种渠道流传到上海、武汉等地,为媒体所用。因此,西方主流媒体对此曾有广泛和翔实报道。

对处在战争旋涡中的中国而言,日军锋镝所至,生灵涂炭,很多沦陷区的日军暴行报告多为事后辗转得来,信息相对滞后,有不少语言不详。相比之下,日军在南京的暴行,由于西方主流媒体的广为报道,信息丰富,因而格外引人注目。

由于中国新闻记者不可能到屠杀现场,因此,最初的相关报道几乎全部转自于西方媒体。1938年2月以后,一些劫后余生的军民辗转逃离南京,其亲历见闻才陆续刊登在中国的报刊上。

南京曾是中国的首都,其沦陷后的状况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而日军在南京城内的暴行不仅规模巨大,而且持续时间长,其恐怖程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因此,媒体对南京大屠杀的报道呈现出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全面抗战爆发后,通过揭露日军侵略罪行,对外开展国际舆论宣传,争取国际同情;对内开展国民教育,激发民众同仇敌忾、爱国救亡的决心,即成为国民政府宣传工作的重心。国民政府在引导新闻媒体揭露日军在南京暴行的同时,组织编辑出版了《日寇暴行实录》等相关书籍。此外,还出资组织翻译和出版英国记者田伯烈编写的《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分发给部队官兵和社会团体。

20世纪30、40年代,报纸虽是重要的信息载体,但识字不多的普通民众更多地通过街谈巷议、口耳相传获取信息。战时的难民迁徙和流动极其频繁,进一步扩大了南京大屠杀的传播范围。金陵大学教授陈中凡所作的五言长诗《金陵叟》,正是依据一个经历浩劫的南京老人,1939年辗转到达成都后声泪俱下的叙述写成的:“叟从金陵来,为述金陵事。未言先唏嘘,太息更流涕。”老人的叙述,字字心酸,声声血泪。(注:张连红编:《幸存者的日记与回忆》,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第609-611页。)湖南流传的一首民谣这样写道:“日寇真可恨,占了东北不停兵,还要占南京”、“南京可真惨,杀人杀了几十万,尸骨堆成山。”(注:天涛编著:《百年记忆:民谣里的中国》,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19页。)

南京大屠杀是战时中国遭受苦难的一个缩影,成为中国民众战争受害体验的象征。正如汉口《大公报》社评《为匹夫匹妇报仇》中所说:“南京之事,则外侨所传,世界所知,仅此一端,已构成日本帝国主义万劫不复之罪状,何况南京如此,江南各地实际皆然??????凡敌军所到,其凶淫惨杀,都是与南京一样。”(注:张生编:《外国媒体报道和德国使馆报告》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第469页。)《纽约时报》的一篇评论更为精辟:“中国人的口号可能有50条。但他们实际上只需要一条就够了,那就是?牢记南

京???????1937年12月,日本人在南京树立了一个征服的模式,他们随后都是切实按照这个模式形式行事的。南京暴行之后,人们对日军随后的任何暴行不再感到惊讶。”(注:杨夏鸣、张生编:《国际检察局文书?美国报刊报道》,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7年版,第566-567页。)

抗战胜利后,对战争罪犯的审判被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国民政府采取了“以德报怨”的对日方针,本着惩处少数人的原则,“对国际国内最重要之日战犯,应与依法处理,以惩一戒百外,其他普通战犯,宜从宽处理,以示我宽大之态度”。南京大屠杀作为重大案件,受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的审判。1946年6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官顾问向哲浚在法庭开庭此中指出,针对平民的谋杀和大屠杀、酷刑、强奸、抢劫、抢夺和肆意地摧毁财产等,是“日本战争行为的模式”,“日本军队所犯的这些反人类罪行发生在其所占领的中国的每个省份,时间从1937年—1945年。这些行为的一个突出例证是发生在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后。在中国军队方面的所有抵抗都已停止,而且城市已经完全由被告松井石根将军指挥的军队所控制后,暴力和犯罪开始发生,并

逐渐减弱地持续了40天。”(注:杨夏鸣、张生编:《国际检察局文书?美国报刊报道》,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7年版,第92页。)对南京大屠杀的审判是对日本战争行为模式的审判,其象征意味得到了进一步的凸显。

为发动民众控诉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从而推进证据的调查与收集工作,国民政府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首先,国民政府最高领导人蒋介石对南京市民的遭遇深表关切,高度重视调查工作。1945年12月18日,在阔别南京长达8年后,蒋介石抵达南京进行短期的巡视,受到了80万市民的热烈欢迎。国民政府主席行辕秘书处以蒋介石的名义张贴公告,对南京市民所遭受的苦难遭遇深表关切:“余与我革命首都父老兄弟诸姑姊妹睽隔八年于兹,关怀想念,无时或已。回溯抗战开始,敌人对我首都采取猛烈攻势。沦陷期间,敌人于实施大屠杀之余,复利用奸伪蹂躏榨取,奴役压迫,无所不用其极。”“而在敌人大屠杀下殉难军民之遗属,冤愤一日未伸,余之责任一日未尽,更应积极抚慰与救济”。公告号召民众检举、揭发包括南京大屠杀在内的日军暴行:“凡我同胞,其有身经当日大屠杀惨祸暨在敌伪暴力压迫之下,受有各种枉曲者,余均愿详知其事实及屠杀压迫之主谋,并目击事实基于正义感而作负责制检举者,余尤乐于接受。一经查明属实,定处分别以战罪提付审判,或以惩治汉奸条例从严惩处,以谢同胞,而伸法纪”。(注:《八年痛苦今宣泄,蒋主席令京民陈诉》,《中央日报》1945年12月23日。)1946年5月5日,国民政府举行了还都南京的仪式,蒋介石在讲话中再次特别提到南京大屠杀:“回想到民国26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时,首都同胞惨遭大屠杀的悲剧,我们就应该痛定思痛,时时不忘我们八年来在敌人铁蹄下所受的奴隶牛马暗无天日的生活”。(注:《首都庆祝还都大会中蒋主席勉全国同胞为国家为民族精诚合作,保持最后胜利光荣成果》,《中央日报》1946年5月6日。)同年6月11日,为配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的审判,蒋介石在接见南京市临时参议会议长陈裕光等人时,专门敦促该会协助调查南京大屠杀罪行,南京市临时参议会随后专门成立了南京大屠杀案调查委员会。

其次,国民政府成立了相关的调查机构。战后对南京大屠杀的罪证搜集工作,主要由南京敌人罪行调查委员会、南京市抗战损失调查委员会以及南京大屠杀敌人罪行调查委员会等3个机构负责完成。3个调查委员会的社会涵盖面相当广泛,包括南京市政府及下属有关机关、首都警察厅、国民党南京市党部、宪兵南京市区司令部、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国民党中央调查统计局、三青团南京支部、南京市工会、农会、红卍字会南京分会、商会、首都地方法院、南京市参议会、南京回教总会、金陵大学以及当年参与难民救援的有关人士等,意在最大限度地调动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在调查过程中,由于政府的推动,南京市政府、各区、乡、镇、坊、保、甲以及警察局和相关部门积极行动,可以说这是一次大规模的、全民参与的调查。

第三、广泛宣传动员。为唤起民众协助调查,相关机构和团体多次在报刊上刊登广告或在大街小巷张贴公告。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第二天,南京市商会即在《中央日报》上刊登了等级南京市各业抗战损失的通告。(注:《南京市商会为登记京市各业抗战损失的通告》,《中央日报》1945年8月16日。)1946年,南京市临时参议会成立南京大屠杀案调查委员会之初,即张贴公告:“二十

六年南京沦陷时,敌人对我市民曾大肆屠杀。现在我们正调查确证,提供远东法庭参考。把那些刽子手引渡到南京来审问,并执行判决。希望全市市民给我们以最大的合作”。(注:郭必强、姜良芹等编:《日军罪行调查委员会调查统计》(下),江苏人民出版社,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6年版,第1702页。)

新闻媒体对于唤醒民众的大屠杀记忆,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大屠杀”、“暴日屠城”、“南京屠城”等字眼频频见诸报端。对“12月13日”这个南京沦陷的特别日子,也给予了特别的关注。1945年12月13日,《中央日报》出版了纪念南京大屠杀专刊。该刊发表了《永不宜忘的一日—旧的血馈,新的警惕》的社论,社论指出:“八年前的今天,我们的首都南京,沦入日军的魔掌。从这天的清晨起,日军就在南京开始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死于这一屠杀的人民究竟是多少,现在虽还没有正确的统计数字可查,但至少总也在25万以上”。“不容忘却八年前今天的惨痛日子。这血腥上冲霄汉的八年前的今天,我们应该永远铭诸于心,刻诸于骨,作为促我们自己的警惕的薪胆”。该刊还刊发了《南京沦陷八周年纪念,清算日寇大屠杀罪行》的专稿,对南京大屠杀的惨烈、规模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值得注意的是,专稿中较早使用了“南京大屠杀”这一名称,文中这样记述道:“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罪行故事,中国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注:田桓主编:《战后中日关系文献集(1945—1970)》,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4—27页。)12月13日下午,《中央日报》记者还赶赴南京东郊灵谷附近的无主孤魂墓,向大屠杀遇难敬献花圈,以示不忘“军民之血,胜利之花”。(注:《南京大屠杀血的纪念,首都方面举行仪式为罹难军民致哀》,《中央日报》(上海)1945年12月13日。)对南京大屠杀的调查和审判,新闻媒体及时地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有力地推动了民众积极检举日军暴行、参与对战犯的审判。

战后,民众对日军的暴行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中国驻日军事代表团团长朱世明将军在1948年初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道:“过去五十年中,日本不断对华进行侵略,抗战期间日本军阀又作出种种残凶暴行,这种仇恨累积起来,加深了中国人民的敌视心理,现在胜利已过两年,可是一提起日本,我们仍然有谈虎色变之感”。(注:朱世明:《如何对待日本》,《中央日报》1948年2月8日。)南京市民纷纷向政府申诉大屠杀冤屈,呈文内容涉及人口伤亡、人员失踪、财产损失等诸多方面。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

对于一些劫后余生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而言,由于遭受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对国民党政府的调查和审判,有人的态度冷漠,“不愿重抚创痕”,那些被日军强奸后的妇女尤其如此,“涉及名誉赧然不宣”,有的人甚至“噤若寒蝉,或否认其事”。(注:《南京市临时参议会关于协助调查南京大屠杀案经过概述》以及《首都地方法院检查处奉令调查敌人报告书》中均提到了这些状况,参见郭必强、姜良芹编:《日军罪行调查统计》(下),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6年版,第1722、1719页。)由于政府的宣传和引导,越来越多的幸存者和遇害者家属参加到大屠杀的调查和审判中。以战犯谷寿夫案调查为例,1947年1月26日,中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在谷寿夫当年驻地中华门外第十一区公所开设调查庭,当天大雪纷飞,“应讯人均冒雪前往,计报到者百二十余人”。其中一位83岁高龄的老妇,“痛陈其子三人,在南京沦陷第二日被敌军刺死二人,拉去一人,

至今生死未闻,要求申冤”。(注:《谷寿夫大屠杀案昨开庭调查罪证,被害人家属痛述敌暴行》,《中央日报》1947年1月27日。)

为大屠杀死难者伸冤昭雪,是社会民众感情的自然表露。以要求引渡松井石根为例,我们可以感受到民众情感的强烈程度。1946年7月26日,南京市临时参议会南京大屠杀案调查委员决议:“电请国民政府专函远东战犯法庭引渡大屠杀案首犯松井石根等来京审讯。”《中央日报》为此发表《要求引渡战犯松井石根等来南京伏罪》的社论,社论说:“像这样的血债如果不清算一次,或是只由东京战犯法庭去清算,而不递解来京审理,实无以平死难者的冤愤之气”。理由有三:其一,南京大屠杀的祸首罪魁,如果不在南京市民面前受审伏罪,不仅难以告慰惨死的遇难同胞的在天之灵,而且也无以平息遇难者遗族的激愤之气。其二,如果松井不以中国法官为主体而在南京受审,多少也会使抗战军民感到抗战胜利没有光辉。其三,血债固不必一一求债,但也不容没有一种象征的取偿法,“如果松井石根不在南京偿还大屠杀的血债,那就似乎连象征性的索偿血债都没有做到了。连象征性的索偿血债都没有做到,则将来异族如再以我为懦弱不足畏,岂不是一种最大的损失?”(注:《要求引渡战犯松井石根等来南京伏罪》,《中央日报》1946年7月29日。)民间的这种呼声,贯穿于战后审判的整个过程。1947年5月4日,在谷寿夫受审伏罪近两个月后,《中央日报》仍然刊载了这样的消息:“南京大屠杀案有关人犯,当局现正积极准备引渡中,下周战犯处理委员会开会时,将对此事加以讨论,然后要求东京盟军总部将该批人犯押解来华审讯,以慰数十万无辜被害冤魂。闻名单中包括松井石根、柳川、中岛及谷寿夫于历次申辩书中所要求引渡之共犯如下野、田边等。”(注:《南京大屠杀案有关战犯,将请盟总解华讯办》,《中央日报》1947年5月4日。)

劫后余生的大屠杀幸存者在向政府陈诉、检举日军暴行之外,还在报刊杂志上撰文,介绍自己的惨痛经历。一些知识分子也意识到保存这些史料的重要性,著名文学家和戏剧史论家卢前(冀野)在1946年担任南京通志馆馆长期间,即着手搜集此类资料。陆咏黄、蒋公榖在战时分别所写的回忆录《丁丑劫后里门闻见录》、《陷京三日记》成为他收集的首要对象。在他看来:“这也可算是重要的史料,我们有广为收集的责任”。(注:卢前:《卢前笔记杂钞》,中华书局,第131页。)他的老邻居陶秀夫受他邀请,特地撰写了《日寇祸京始末记》一文,文中写道:“吾之堂弟为日寇枪杀矣,犹子为日寇掷于水而淹没矣。吾之一人如是,则类于吾或甚于吾者,更不知凡几也。以余之不文,承通志馆长命撰文以记此南京日寇之惨劫。吾知挂一漏万,实不足以穷尽日寇魍魉之形”。(注:张连红编:《幸存者的日记与回忆》,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第532页。)这些回忆录均是在卢前所主持的《南京文献》刊出。他还曾计划继续收集,刊印南京大屠杀的资料丛刊。

关于吸取南京大屠杀的惨痛教训、教育国民等方面,一些社会有识之士也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建议。首都地方法院首席检察官陈光虞在《首都地方法院检察处调查敌人罪行报告书》中提出了他在调查后的感想和建议:“今者丑虏屈膝,腥秽荡涤,允宜旌表忠烈,周恤孀孤,褒扬慈善机关,保存惨痛史实,以儆效民心,而培国魂”。其一,建立遇难军民的纪念性设施,“似宜建佳城,使安首丘,复镌碑勒铭,载其事迹,以慰幽灵,并使我千万世之后代,有所凭吊,有所警惕”。

篇二:从南京大屠杀这一惨痛的历史引发的思考

从南京大屠杀这一惨

痛的历史事件引发的

思考

—— 全国各族人民只有团结起来,国家才会走向繁荣昌盛

作者:孙乃云

地址: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十街乡老吾小学 邮政编码:651111

联系电话:15187701960

QQ号:549438701

只要有一点点良知的中国人,一提起南京大屠杀这一段惨痛、黑暗、屈辱的历史,无不为当时日军那种惨无人道、毫无人伦的兽行咬牙切齿;无不为在这次事件中惨遭侮辱或悲惨死去的无数同胞的悲惨命运痛心疾首。一幅幅惨不忍睹的历史画面,一声声撕心力竭呼喊,一串串触目心惊统计数据,都在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1937年12月13日,日军

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

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 人寰的大规模屠杀。国民党军队在南京外围与日军多次进行激战,但未能阻挡日军的多路攻击。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一片混乱中被日军占领。日军在华

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指挥下,在南京地区烧杀淫掠无所不为。12月15日,日军将中国军

2000余名,解赴汉中门

枪扫射,焚尸灭迹。同

有市民和士兵9000余

军押往海军鱼雷营,除警人员外,用机日夜,又人,被日9人逃出外,其余全部被杀害。 16日傍晚,中国士兵和难民5000余人,被

日军押往中山码头江边,先用机枪射死,抛尸江中,只有数人幸免。 17日,日军将从各处搜捕来的军民和南京电厂工人3000余人,在煤岸港至上元门江边用机枪射毙,一部分用木柴烧死。 18日,日军将从南京逃出被拘囚于幕府山下的难民和被俘军人5.7万余人,以铅丝捆绑,驱至下关草鞋峡,先用机枪扫射,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残余骸骨投入长江。令人发指者,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进行“杀人比赛”。他们分别杀了106和105名中国人后,“比赛又在进行”。

在日军进入南京后的一个月中,全城发生2万起强奸、轮奸事件,无论少女或老妇,都难以幸免。许多妇女在被强奸之后又遭枪杀、毁尸,惨不忍睹。与此同时,

日军遇屋

即烧,从中华门到内桥,从太平路到新街口以及夫子庙一带繁华区域,大火连天,几天不息。全市约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和财产化为灰烬。无数住宅、商店、机关、仓库被抢劫一空。“劫后的南京,满目荒凉”。 后来发表的《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中写道:“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辱这个城市”,他们“单独的或者二、三人为一小集团在全市游荡,实行杀人、强奸、抢劫、放火”,终至在大街小巷都横陈被害者的尸体。“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 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

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

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

15万人。日军在南京进行了

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

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

多万人。

这是一段让人看了就不想再看,但又不能不看的文字。但事实终归是事实,我们无法回避。相信每一个读过中国近代史的人对这段黑暗的历史都会有一个清晰的记忆。时间:1937年12月。地点:国民

党首都南京。事件:在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结果:被枪杀和活埋的中国军民达30多万人。我们每个人都会为这些被日本军人残忍杀害的中国同胞的遭遇感到无比的惋惜和同情,对这些残暴的日本法西斯鬼子的兽行而愤怒。直到今天,只要一提起日本人来,在心理就会激起我们仇恨日本人的情绪。但,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仇恨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

对于这件事,可能很少有人真正的反思过。你只要认真的分析一下当时日军的数量和国民党正规军军数量的对比,还有几十万民众和民兵性质的后备力量,你就会发现问题的所在了。当时进攻南京的日本军队大概也就五万人左右,而国民党正规军加上后备力量应该是日军几十倍的概念。而日本军队却轻而易举就占领了南京城。在短短的数周内就屠杀了几十万的中国军民。如斩瓜切菜那样的容易。问题的关键就在这儿了。日本人杀起中国人来为什么这么容易呢?中过人民的力量在这几分钟里都到哪儿去了? 中国军队装备落的后固然是一个原因。国民党军官指挥不当也是一个原因。但隐藏在这些原因背后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不团结。军队与军队之间不团结。大家都在拼命的保存实力,相互推卸责任,不配合。甚至看到那些有民族意识的真正敢起来抵抗日本军队的部队拼光了,竟还在那里幸灾乐祸。军民之间不团结。军队不关心老百姓的死活,老百姓也就不相信军队,不会给予应有的支援。军队之间不相互配合,就无法形成强劲的战斗力。军民之间的力量没有合在一起,就没有形成一股强大的对外力量。

抗日的合力线没有形成,人数再多也没用。所以日军只用了区区几万人的兵力就把南京城轻易的占领了,并惨无人道的短短几周内屠杀了几十万中国人。

说道这儿,我们就不难发现,造成这次悲惨命运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就是团结问题了。如果军队里人人都能树立起高度的民族责任感,面对外来强敌时枪口一致对外,迸发军人应有的血性,组成一支充满战斗力的嗷嗷叫的野狼型战斗军团,日本人还敢那么嚣张吗?如果军民能够团结起来,做到“军民一家亲”,日本人还能够轻易的占领南京城吗?换个角度,我们再从日本方面来看看,那么小小的一个弹丸小国竟敢做出“蛇吞大象”的事情?究竟是什么原因在推动着他们能做出如此狂妄、大胆的决定?只要你适当的了解一下日本近代以来的史料就会发现,在所有日本人的眼里,中国一个不团结的国家,虽然很大,但各民族之间不团结就像一盘“散沙”,根本没什么可怕的!我们不妨再往前来看看,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直受到西方列强的欺压和侵略,甚至是一些在大清王朝眼里什么都不是的一些小国也加入到这支抢夺与侵略的队伍中来。我们再翻开史料来看看那时西方人眼里的中国人是什么样子的?“一群散沙一样的人”,“人口虽多,民族虽众,但,那是一个不团结的国家,根本没什么可怕的!”所以才会有那一段接近百年的屈辱的不堪回首历史。在扯的远一点,当年叱咤风云、志得意满的曹操正准备带领大军横扫南方一统天下的时候,突然听到孙权、刘备联合的消息惊得筷子都掉了下来。这就不难看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了。

篇三:13-永恒的记忆——写在南京大屠杀70周年之际

永恒的记忆

——写在南京大屠杀70周年之际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以武力攻占中国首都南京,随即对南京的广大和平居民及放下武器或被俘的中国军人,进行了大规模的残酷的屠杀行动。这一违反人类基本道义和国际法准则的罪行,立即受到中国和世界各国爱好和平人民的强烈谴贵。战后,11个国家在东京组织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也在南京组织了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两个法庭均以大量确凿无疑的证据,分别对制造这一惨案的东条英机、松井石根、谷寿夫等战争罪犯,作出了正义的判决,伸张了正义维护了国际公理和人类尊严。

日本右翼挑起历史争端

抗战胜利后,中国国民政府先后成立“抗战损失调查委员会”、“日军罪行调查委员会”、“赔偿委员会”等机构,在南京城区和郊区农村展开广泛深入的调查,获取了大量有力的人证和物证。调查也为东京、南京两个法庭审判提供了最为可靠的证据;调查虽然成绩巨大,但后来没有继续进行到底,几个委员会的工作到1947年均告停顿。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研究机构也忽视了对南京大屠杀的研究,教科书中甚至基本没有反映,使绝大多数中国人并不真正了解南京大屠杀。

可是,战后日本右翼势力不能正确对待亚洲各国尤其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日本军国主义罪行的宽容态度,不断地美化侵略战争,否认对华战争的侵略性质。特别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否定南京大屠杀,说它是中国人“虚构”的,是“谎言”、“捏造”。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日本教科书问题出现后,否定侵华、否定南京大屠杀的行为,引起了中国政府、民众、学术界的高度关注。1985年南京建立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学术界出版了一些史料和研究论著。但是,随着日本右翼及部分政府官员不断挑起关于南京大屠杀历史问题的争论,不断参拜侵华战争罪犯亡灵的靖国神社,严重伤害了亚洲和中国人民的感情,影响了双方早已建立的友好关系。

原始史料见证历史真相

在双方对历史问题的争论面前,学术界特别是历史学者有责任厘清事实,向中日两国人民及世界各国介绍历史真相,促成双方形成共识,推动中日共同携

手面向未来。为此,以南京大学为首,联合南京地区广大史学工作者,在海外朋友的支持下,共同编纂出版了近三千万字的《南京大屠杀史料集》(从2005年至2007年11月已出版达55卷)。这些第一手的原始材料,包含加害方日本、受害方中国以及第三方欧美方面的史料,不仅为南京大屠杀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有价值的论据,同时也是日军在南京制造这场悲剧的铁证。

日本侵略军是南京惨案的当事者、亲历者。许多日军高级将领、军官士兵、随军记者,在战场上写下不少日记、书信,并在战后撰写回忆,表露了屠杀中国民众的经历和亲身感受。在日军攻打南京时和占领南京后,一批欧美传教士、教授、商人、医生、新闻记者滞留南京。他们不仅亲眼目睹了这一惨剧,并且出于人道主义,组织安全区,救护中国难民达20余万人,他们也留下了直接反映南京大屠杀的日记、书信、报告和新闻报道等。

譬如,日军在攻占南京后大批杀害中国战俘,捕杀放下武器或脱下军装的中国军人,他们认为这些人是对日军的潜在威胁。日军进攻南京的主力部队第16师团师团长中岛今朝吾中将在1937年12月13日的日记中说:“基本上不实行俘虏政策,决定采取全部消灭的方针。” “仅佐佐木部队就处理了15000人。这里所讲的“处理”就是屠杀。《纽约时报》1937年12月18日报道说:“成千上万的俘虏被日军屠杀。大多数留在安全区内的中国军人遭到集体屠杀。日军在全城有计划地逐屋仔细搜索,捕捉肩膀上有背包印痕或其他当兵痕迹的人。这些人被押到一起遭处决。”日本《朝日新闻》特派记者今井正刚后来回忆说:“目标就是杀的一个不留,直至发展成为疯狂残暴的行为。”

日军甚至连续不断地大量杀害无辜的南京城乡居民,以至于到处尸堆如山。今井正刚回忆说:在扬子江“一眼望去,码头一带变成了层层堆积的黑色的尸山。在那些尸体之间晃动着蠢动的人影(指日军——引者注),50人、110人,他们将尸体拖到岸边扔到扬子江里。挣扎的呻吟,流淌的血,抽筋的手足,加上犹如哑剧般的寂静。”《芝加哥每日新闻报》1937年12月15日报道:“今天经此城门(挹江门)过,发现要在积有5英尺高的尸体堆上开车才能通过城门。已有数百辆日本卡车、大炮在尸体堆上开过。”日军在屠杀中国民众的同时,还大量强奸中国妇女。当时留在南京参与安全区工作的原金陵大学历史系教授、美国传教士贝德士在1938年1月10日致朋友的信中说:“德国同事估计强奸案例有2万起。”

在受害者中国方面,也保存了大量文献史料和口述史料。国民政府几个委员会战后在南京逐街、逐巷、逐户进行的调查材料,基本上较完整地保存下来。调查表包括被害人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所及被害情形等。中国军人和南京市民被害后,大量陈尸街头和荒郊。南京的慈善机构红十字会、崇善堂、同善堂等,组织许多埋尸队。他们的埋尸记录,也都保存在我国的档案机构中。中方史料同样也是日军罪行的证

为什么会发生这场悲剧

日军发动侵华战争,在中国境内制造了许多惨剧,但以南京大屠杀最为残酷,规模也最大。为什么会发生南京大屠杀?大约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日本曾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但是,仅在上海就被中国军队拖住3个月。因此,沪战结束后,日方认为必须迅速进攻南京,以摧毁中国首都,从政治上、心理上加强对中方的威慑力,沉重打击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

上海八一三战役,中日双方持续血战,日军伤亡惨重,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战场上形成的日军强烈的报复心,也是导致南京悲剧发生的一个原因。日军一些官兵的日记,流露了这方面的复仇情绪。

日军攻占南京后,全面捕杀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和被俘的官兵,是导致南京大屠杀发生的直接原因。据今井正刚回忆:“军令中说:不允许一个敌人在南京城内残存。也许残兵脱掉军服换上了便衣隐藏在市内,必须彻底搜查扫荡干净。”步兵第6旅团12月13日发布的《有关实施扫荡的注意事项》中说:“应将所有青壮年都当做残兵败卒或便衣队速捕监禁。”就这样成批市民和农民被日军抓捕杀害。

但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日军长期受军国主义的精神教育,把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视为效忠天皇的“圣战”。他们拿中国人民的生命当做儿戏,不仅肆意凌辱,而且不断进行杀人取乐、杀人竞赛。中岛今朝吾在12月13日的日记中说:“今日中午高山剑士来访,当时恰有7名俘虏,遂令其试砍。还令其用我的军刀试斩,他竟出色地砍下两颗头颅。”这充分说明日军官兵的行为已经完全丧失了基本的人性。

还原历史真相,为了世界的永久和平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军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严重伤害。大量的事实和丰富的

第一手原始资料,证明了南京大屠杀的存在并且是任何人否认不了的。它是中国人民永远不能也不应该忘却的历史记忆。中国人民记忆历史,正视历史,研究南京大屠杀,目的不是纠缠历史旧账,而是要通过对南京大屠杀事实的科学认定,求得中日两国政府和人民在历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共同总结历史教训,避免历史重演,共同面向未来,为世界人民的和平与幸福做出贡献。在南京大屠杀事件70周年来临之际,这应该成为两国人民的基本认识。

(原载《光明日报》2007年12月14日)

篇四:南京大屠杀何时能成为真正的世界记忆

南京大屠杀何时能成为真正的世界记忆

作者:栾红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1937年的今天,南京沦陷,30万同胞惨遭侵华日军杀戮。去年,我国将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使得对这场浩劫的纪念从以往的地方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今年,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意味着这段历史成为全世界认可和必须铭记的共同历史。

可是,同为二战史上的惨案,奥斯威辛集中营不仅仅在36年前就列为世界记忆遗产名录,10年前,集中营解放的日子还成为了“国际大屠杀纪念日”。每逢1月27日,世界各国举行纪念仪式,各国领导人都要发表讲话,铭记集中营的惨痛教训。

而南京大屠杀,在中国以外,除了海外华人自发的民间活动,几乎没有其他任何的悼念和纪念活动了。同样是为了守卫和平,为什么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活动没有走向世界?

南京大屠杀研究起步晚。二战结束以后,以色列还有全球的犹太人就开始不停地研究、探讨奥斯威辛集中营。而中国对南京大屠杀的研究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甚至比日本学者还晚了20年。1982年,日本右翼在教科书里否认侵略中国,否认南京大屠杀,中国政府、学者才开始进行大屠杀资料的收集整理。

中国与其他各国史学界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交流更晚。1997年,当美籍华人张纯如带着收集日文、德文和英文的大量资料来到中国时,中国人民才知道原来当年还有一位约翰?拉贝先生,他写日记详细记录南京大屠杀,还救了很多中国人,被称作是“中国的辛德勒”。而1993年,斯皮尔伯格导演的《辛德勒的名单》电影已上演。奥斯威辛集中营的传播早已走出史学界,世界人民通过一部电影记住了那一段历史。

当然,起步晚、交流迟、传播慢,这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没有走向世界的内部原因。而最重要的外部原因就是:时至今日,日本仍不愿意面对历史。就在南京大屠杀档案成为世界记忆的同时,日本正讨论停止或减少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经费支持,甚至有意拨款支持攻击南京大

屠杀史实的行动。他们说,中国人对日发动了“历史战”。一说起南京大屠杀,日本谈“政治”,谈细节,谈数据,就不谈反思、忏悔。

总之,南京大屠杀纪念活动要想走出中国,必须让全世界人民对那段惨痛的历史有清楚的认识。除了要用无法反驳的史实之外,还要有广泛有效的传播。好在路在脚下,历史不容否认,我们需要坚持走下去。

篇五:历史的创伤南京大屠杀

序言

南京大屠杀——一件令中国人民心寒的事; 南京大屠杀——一个中国人民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 南京大屠杀——一个骇人听闻的名字; 南京大屠杀——使南京变成人间地狱的真正元凶; 南京大屠杀——一座千古奇耻的纪念碑; 南京大屠杀——300000中国人生命的终点; 南京大屠杀——一个“国穷民穷被狗欺”的有力见证。

知识洗千古奇耻

1937年12月13日,一个可怕的身影--南京大屠杀充满了南京的每个角落。日军-- 一支毫无人性的军队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周的血腥屠杀。昔日繁华的南京城尸堆如山,血流成河,大街小巷,防空洞里,处处都有中国人民的尸体,顿时,南京城成了人间地狱,魔鬼的天堂,侵华日军在中国,在南京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可耻的一页。 更可恨的是日本现在将当时残杀我国军民的铁证事实美化了,戏称那是为日本增光,光宗耀祖的事! 现在,中国强大了,在世界上也有了一定的地位。我们这一代是中国的希望,中国未来的支柱!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这一台”大型起重机”将中国托向辉煌的明天! 中国当初为什么那么弱?为什么任一条疯狗在她身上留下无法治愈的伤痕?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只有知识才能洗去那千古奇耻。

南京惨遭血腥屠杀

日军占领上海后,直逼南京。国民党军队在南京外围与日军多次进行激战,但未能阻挡日军的多路攻击。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一片混乱中被日军占领。进城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在南京地区烧杀淫掠无所不为。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的灭绝人性的抢劫、焚烧、破坏和屠杀。在整个事件之中,中国人民竟没有反抗的能力,逃跑呼救都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12月15日,日军将中国军警人员2000余名,解赴汉中门外,用机枪扫射,焚尸灭迹。同日夜,又有市民和士兵9000余人,被日军押往海军鱼雷营,除9人逃出外,其余全部被杀害。

16日傍晚,中国士兵和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押往中山码头江边,先用机枪射死,抛尸江中,只有数人幸免。

17日,日军将从各处搜捕来的军民和南京电厂工人3000余人,在煤岸港至上元

门江边用机枪射毙,一部分用木柴烧死。

18日,日军将从南京逃出被拘囚于幕府山下的难民和被俘军人5.7万余人,以铅丝捆绑,驱至下关草鞋峡,先用机枪扫射,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残余骸骨投入长江。令人发指者,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进行“杀人比赛”。他们分别杀了106和105名中国人后,“比赛又在进行”。

在日军进入南京后的一个月中,全城发生2万起强奸、轮奸事件,无论少女或老妇,都难以幸免。许多妇女在被强奸之后又遭枪杀、毁尸,惨不忍睹。与此同时,日军遇屋即烧,从中华门到内桥,从太平路到新街口以及夫子庙一带繁华区域,大火连天,几天不息。全市约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和财产化为灰烬。无数住宅、商店、机关、仓库被抢劫一空。“劫后的南京,满目荒凉”。

日本人对南京的洗劫,是一个可怕的事件。集体屠杀士兵、杀缪并强暴数十万平民,兽行的发生违背了所有的全部战争法则与惯例。如果就其残忍程度与暴虐规模来说,也是世界历史上此类事件中排最前面的。

日本人试图遮掩血的历史

南京大屠杀一直保持一个模糊时间的状态,不同于在日本出现的原子弹爆炸,或是在欧洲上演的犹太人的大屠杀。南京屠城的恐怖景象,事实上很少被亚洲之外的人们所知晓。正因为如此,许多日本的政治家、大学教师以及工业界的领袖们,他们不顾大量事实的存在,死死地一口咬定,南京大屠杀不曾发生过。他们不想让西方国家知道他们丑恶的罪行,于是,他们开始了对历史别有用心的歪曲。他们数十年来系统地从他们的教科书中,肃清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参考书目,搬走了展览馆里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照片,销毁原始的资源资料,而且从大众文化中去除任何有关此次大屠杀的痕迹。

任何想使记录不会掺水的尝试,必须遮住阳光,于是就见不到作为一个民族,在面对整个这一时期他们行为纪录的时候,日本人在想尽办法安排、培育和维护他们的集体“健忘症”。他们还在精心培育的神话中,把国家的角色伪装起来,声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是受害者,而不是战火煽起人。在广岛和长崎爆炸的原子弹,造成日本人民的大恐怖,帮助这种神话调换真相。

谁该为南京大屠杀负责

34万中国无辜的男女老少死于日军的屠刀之下,几十亿美元的财产遭到日军 的破坏和掠夺,这样滔天罪行和暴行当然每个直接犯罪者都负有法律和道德的责任 。首先,日军士兵和军官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普遍地杀人和强奸。我们前已提到随军 记者小俣行男的报导∶“不强奸的士兵几乎没有。”另有《每日新闻》社的记者铃 木二郎出席“东京审判”为“南京百人斩竞赛”作证明时说∶ “在城内扫荡残留的中国军人。如果捉到军官,就绑在杨柳树上,教新兵射击 及劈刺的方法当活靶;士兵被捉了,就让他坐在坑前砍头。我是二等兵,只用刺刀 刺中国兵。事实上,所有来侵略的日本军官都是“杀人犯”,极少例外。曾来纽约参加北美廿世纪中华史学会主办的七 七事变五十周年纪念会的前日军第十二军军曹冢越正男在会场上痛哭流涕地说∶“ 当上了下士官,变成了拥有二十六名部下的骑

兵分队长,而且被允许佩带日本刀。 佩有日本刀具有什么意义呢?变得想杀人,有一个叫试新刀的斩首项目。”冢越说 他在中国四年多,共杀死106个中国人。 凡是被派到中国战场的排长必须当众,通常是团长营长和连长的面前,以其战刀砍杀中国俘虏,否则便无资格作排长。

但是,想想看,我们难道就没有错吗?在一次被俘虏的过程中,我们有一支很强的武力——超过两个日本团,为什么一点也不曾尝试抵抗,就轻而易举地变成了俘虏?这么多部队的长官,他们都跑哪里去了。两个日本的军团,在我们7000名俘虏已经被解除了武装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决定奋起反抗,他们的部队就会消灭的!为什么我们不发起反抗?为什么我们要选择投降?为什么我们要选择逃避!如今日本人不但没有承认自己当年的错误,而且教育他们的后代这是他们的光荣。这天大的耻辱啊!回想那一次次的屠杀,每一个都使我们后人想那杀了几千人的指挥刀,至今不肯悔改的日本帝国主义。在一次又一次的屠杀中,南京大屠杀是最使人感到可怕,不堪回首。所有的中国人民,我们国家不是一只永远沉睡的狮子,我们是后来人,要努力,相信,我们这只亚洲雄师的吼声,可以震撼整个地球,不用受别国的屈辱,为这个目标,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自强勤奋,博爱健康。中国人民,为着这个目标前进吧!

落后就要挨打

命,哭喊浓烈的尸臭与血腥迷漫了南京城,黑暗与死亡笼罩着惊慌失措的人们。难民们不知所措的狂奔逃声,惊叫声,和那一双双失神的眼睛,饱受摧残的憔悴的面容,更给这城市増添了几分恐慌。此刻,明朝的墙,清朝的庙,还有那五千年的繁荣与辉煌,都在这混浊不清的分不清天和地的世界中晃动,消失。只有那血红的太阳旗在污浊的空气中耀武扬威的飘舞。令人触目惊心的杀戮在街头巷尾进行着。我身临其境般地目睹这场残无人道的大屠杀,心几乎走向崩裂的边缘,心中热血沸腾,掀起阵阵的愤怒。那是一场中华民族遭受的浩劫。30万 呀!!! 尸积如山,血流成河。若大的南京城被死亡的阴云重重笼罩。遭受洗劫的又岂止是一个南京?日本侵略者的兽蹄践踏着东北三省,华北平原,甚至大半个中国。这真是中国的耻辱!一个曾经拔萃与世界民族之林的泱泱大国,居然遭到小小日本的百般蹂躏!为什么?原因只有一个:落后就要挨打!日本人曾狂妄地认为屠杀可以征服一切,但中华民族的血能够白流吗?华夏大地掀起了革命狂潮!在那短短的8年中,中华儿女献出了无数不屈的灵魂和钢强的躯体,拯救着这古老的民族。半个世纪弹指一挥间,日本侵略者早以被英勇的中国人赶出了神州大地,今天,我们不可能向日本发动一场报复性的战争。我们现在只能做的就是从国力上超过日本,赶上世界。这样,才能告慰那残遭劫难的30万魂灵。亲历和目睹“南京大屠杀”的中国人和日本人尚健在的已经不可多得了,能作见证的人亦即将与时俱逝。但是,这个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惨案还悬而未决,让我们活着的,尤其是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人的一代,有责任把“南京大屠杀”这件在第二次中日战争中最突出的惨绝人寰的日军罪行,彻底澄清,以对祖先,以儆子孙,更为“南京大屠杀”中死难的34万同胞伸冤。

中国对南京大屠杀的关注与日本对其的情绪及观点

在中国,南京大屠杀往往是民族主义的重要关注点。而在日本,公众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存在着广泛不同的情绪及观点,尤其是日本部份极右份子,认为南京大屠杀是被夸大、甚至是凭空捏造的反日本外交工具,也有人认为否认南京大屠杀是历史修正主义、否认主义的表现。由于日本人对南京大屠杀的意见着广泛的分歧,因此视乎讲话者的观点,南京大屠杀可能被称为“南京大虐杀”、“南京虐杀”、及“南京事件”等。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是中日外交及人民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疯狂的日本人以胜利者的姿态站在我们无数充满苦难的同胞面前,没有怜悯,没有恻隐,疯狂的展露着他们泯灭的人性。强奸妇女,虐杀儿童,那么多无法反抗的人们站在他们面前就这样被杀害。试想若是我们侵略日本,试想是我们残忍的杀害他们国家的妇孺,他们又做何感想?还会否认这段伤害千千万万人心的历史吗?中国三十万同胞流的血能用哪种方式来测量,可恨的日本兵能用多少代价来偿还对中国人民带来的伤害。如果每个国家都无视国际公约法,都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另一个国家的利益,这个世界还会和平吗?人类生存在这个地球的意义是什么?所以我们要的不是打回去,我们不要做跟他们一样丧失人性的人,只是承认这段历史承认他们犯下的错误为什么都不能呢?

如果,如果这个世上真的存在轮回,那么,请让这些在南京大屠杀中惨死的同胞们,这世活得快乐些安逸些。如果,如果这个世上真的存在良知,那么,请让那些在南京大屠杀中丧失人性的人找回一点点良知,忏悔而歉疚,承认自己犯下的过错。

南京大屠杀的思考与警示

历史在继续,时间在流逝,两个国家的关系也必然会和解。宽恕、悔罪、赔偿这些概念,可以用在外交关系和政治安排上,因为终究国家之间会因历史环境的变化和国家利益的权衡,最终达成谅解。但是,从大屠杀发生那一刻起,记忆、历史就已经超越了我们可操作的外化范畴。我们真有权代表1937年南京的死难者宽恕加害者吗?我们怎么可能通过建立友好关系,做真诚忏悔或慷慨宽恕,以及纪念活动等方式来消除历史创伤呢?其实,大屠杀早已深植到民族心灵深处,成为人性的一部分。我们不可能通过批评对方,要求对方忏悔的方式,来回避自己的怨恨、羞辱和痛苦。

还有,我们对南京大屠杀的反思和讨论似乎总有一些现实的考虑,如中日关系、爱国主义教育等。只有当具体的环境要求回顾大屠杀历史时,我们才会重提那段创伤,而且每次回顾与反思几乎都在重复以前的内容,很少有新意。犹太人给我们的启示是,历史记忆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阐释性,他们会在历史中不断挖掘新的意义,也就能不断重新解读他们的现实生活。这个民族生活在记忆中,但记忆不是包袱,它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所以犹太民族虽历经磨难,却传奇般存

活下来,不但没有被其他民族同化,相反越来越有凝聚力,民族性越来越凸显,而且也越来越强盛。

这里还隐藏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再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时,往往有一个刺激-反应模式:我们很少会自觉地回顾历史,而总是因为日本篡改历史刺激了我们重谈过去。难道我们是为了日本才谈论南京大屠杀吗?难道我们已经感觉不到那段历史造成的隐痛吗?正是隐痛才驱使我们回顾历史,不忘过去。虽然中华民族已经走上了伟大的复兴之路,但是,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南斯拉夫的炸弹轰鸣,日本历史教科书的频频篡改,南海的紧张局势,无不警示着我们,如果我们松懈了,屈辱的历史将会重演!

肩负圆强国梦的历史重托,我们责无旁贷

作为一个大学生,在校园里,我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历史更需要我们去实践这诺言,去完成这希望,去圆那个做了太久太久的强国梦。虽然我们双肩稚嫩,还承担不起什么。但是,前辈们已经为我们描绘出了未来的蓝图,建设祖国、光耀中华的使命,历史地落到我们的肩上,我们义不容辞!我们必须趁着现在这求知的黄金时期,奋发努力,让我们的肌肉丰满、身体茁壮,勇敢地接过前辈交给我们的担子,背负起历史的重托,我们责无旁贷!

历史在前进,时光在流逝。流逝的时光能带走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却带不走一个民族痛苦的记忆:南京雨花台的鲜血遍地……我们无法忘记,我们也不能忘记,因为,忘记历史等于背叛将来!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我们牢记历史,是为了不让悲剧重演;“知耻而后勇”,我们勿忘国耻,是为了激励炎黄子孙众志成城,扬中华之国威!

同学们,朋友们,为了历史赋予我们的重托,让我们携起手来,奋发图强,使泱泱大中华,永远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参考文献 《陷京三月记》 蒋公谷

《陷都血泪录》 郭岐

《沦京五月记》 李克痕

《还俗记》 钮先铭

《血泪话金陵》 林娜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