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贤士隐居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6:37:21 字数作文
贤士隐居者字数作文

篇一:天津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六校联考语文试卷

天津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六校联考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题纸、作文纸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6分)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侥幸/角色 车辙/折戟沉沙 瞠目/交口称赞

B.盘踞/拮据 癖好/否极泰来 摒弃/敛声屏息

C.怆然/创伤 蛊惑/余勇可贾 诘问/开花结果

D.蹩脚/别扭 干涸/曲高和寡 徜徉/逢场作戏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批览 装潢 共商国事 心心相印

B.掣肘 启事 出奇不意 倍尝艰辛

C.遴选 邦交 掎角之势 平心而论

D.招徕 冒然 继往不咎 飞黄腾达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国家要求经济建设要注重环境保护,某市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________该市的环境保护仍然严重滞后。

②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表示:“我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立足于写人。我想,这样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区和族群的________。”

③某些优秀学生放弃北大、清华,转投香港大学,人们纷纷发出北大、清华将“沦为二流”的惊呼。风波________之际,香港大学公开宣称北大、清华“二流说”完全错误。

A.坦陈 局限 叠起

B.坦承 局限 迭起

C.坦承 限制 叠起

D.坦陈 限制 迭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对环境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

B.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C. 记者从天津市合作交流办获悉,本市积极搭建招商平台,按照园区定位进行精准招商,吸引了一大批好项目大项目。

D. 照片拍得好,诗歌写得有味,是由一个人的思想认识、艺术修养的高低决定的。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是( )

A.“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对《 红楼梦 》创作甘苦的自我感叹。

B.“东床坦腹”“笼鹅而归”“入木三分”这三个成语典故都和东晋书法家、文学家王羲之相关。

C.“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中盛赞的人物王安石。

D.《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被称为“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流行歌曲会成为一代之文学吗?不妨回到具体的学术语境。金、元以来不断有学者倡导历朝文学各有所胜之说,后经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序》论述而为人耳熟能详。历代文学各有胜擅之说,突破了文学史一直以诗文为尊的等级观念,以开放包容的审美眼光,揭示出不同时期文学体式丰富多彩、不断迭兴的本真面貌。王氏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深含着为元曲鸣不平以期唤起世人对其价值重估的焦虑。他感慨:“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遂使一代文献,郁堙沉晦者且数百年,愚甚惑焉。”于是将元曲与唐诗、宋词等并列,实有为曲争地位的心理动机。不错,正是“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理念构建的开放视野,为每个时代寻找代表性的文学样式预留了空间,也从理论上预设了流行歌曲为“一代之文学”的可能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以文体嬗变观念考察文学样式者代不乏人,王国维说到了点子上,有人的判断却出了错。明人卓人月《古今词统序》云:“我明诗让唐,词让宋,曲又让元,庶几《吴歌》、《桂枝儿》、《罗江怨》、《打枣竿》、《银绞丝》之类,为我明一绝耳。”卓人月才、学、识均属上乘,但他于明代民歌的评价不免有拔高之嫌,很少有人能接受唐诗、宋词、明歌并列的提法。远见卓识如卓人月,尚不免犯研究者的两大通病:一是没有拉开足够的心理距离,有意或无意拔高研究对象,不能恰如其分地公允评价,成为事实上的“武断的文化史家”;二是没有拉开足够的时间距离,不能跳出文化现场,“身在此山中”影响了视线与判断。卓人月的误判对今天的启示是:现在断言流行歌曲成为一代之文学是否过早,我们是否为现象所迷惑,是否拥有了足够广阔的学术视野,是否有过对文化现象足够的反省、批判与质疑,是否拥有王国维般广收博采成一家之言的学术能力?

以“一代之文学”衡之于流行歌曲的研究者,也许忽略了王国维这一提法的文化语境与真正用心。王国维写《宋元戏曲史》的年代,正是京剧舞台艺术如日中天之时,这一点与当下流行歌曲红遍大江南北如出一辙,但王国维并非为当时流行的、强势的、占主导地位的艺术寻找合法性证据(这一点与今天学者大不相同,我们太热衷于为现存事实提供学理支撑了),他有严格的学理尺度和独立的价值判断,表现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学术勇气:“明以后无足取,元曲为活文学,明清之曲,死文学也。”当国人在京剧艺术里如痴如醉之时,他的这番表态犹如空谷足音雄视古今,充满了文化自负与学术自信。再者,王国维论元曲独标其文字而非将其当作舞台艺术进行考察,这与其“仅爱读曲,不爱观剧”的人生喜好有关。今天戏曲学已演化为包括案头与场上在内的立体研究,王国维的研究方法自有值得商榷之处,但不得不佩服他对元曲文字震古铄今的价值发现。元曲自明万历年间就基本无人能唱,它的音乐、唱腔已湮灭不闻,其文字却熠熠生辉,在含蓄蕴藉风格之外另辟本色自然的审美向度。对尚活在舞台上的明清之曲,他抱以冷然的态度,因为文字并未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创造,至于京剧,已由作家中心转向演员中心,文字上更无足观了。

如此,王国维“一代之文学”的说法实则包含这样的内容:不管当下多流行,一时的影响多广泛,它必须作为“案头文本”接受审查——是否做出别样的艺术贡献,提供了不一样的审美价值?换句话说,流行歌曲如果要取代诗成为当代文学的代表性样式,它就必须接受成为文学

经典的资格审查(娴熟的形象语言、原创性、认知能力等),并服从于文学中心主义的价值标码。

6.下列各项中,其内涵不属于作者所论“一代之文学”范畴的一项是( )

A.汉赋 唐诗 B.宋词 明歌

C.楚辞 元曲 D.汉赋 宋词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王国维突破了文学史一直以诗为尊的等级观念,以开放包容的审美眼光,为元曲鸣不平, 认为元曲价值被低估,强烈唤起世人重新评估元曲。

B.从理论层面而言,流行歌曲成为“一代之文学”有其可能性。但现在如果加以断言,则为时过早,因为会为现象所迷惑,也没拥有足够广阔的学术视野,也没有过对文化现象足够的反省、批判与质疑,也没拥有像王国维一样广收博采成一家之言的学术能力。

C.王国维写《宋元戏曲史》的年代,正是国人在京剧艺术里如痴如醉之时。他凭着严格的学理尺度与独立的价值判断,为当时流行的、强势的、占主导地位的戏曲艺术提供了学理支撑,充满了文化自信和学术自信。

D.王国维研究戏曲学的方法与他“仅爱读曲,不爱观剧”的人生喜好有关,论元曲独标其文字而非将其当作舞台艺术进行考察。因此,以现在的学术标准来看,这种研究方法不够“立体”。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歌》《桂枝儿》《罗江怨》等民歌之所以有被拔高之嫌,是因为研究者没有拉开足够的心理距离和足够的时间距离。

B.王国维对舞台上的明清之曲并不欣赏,是因为其文字没有带来耳目一新的艺术创造;对京剧则更不欣赏,是因为其文字更无足观。

C.研究“流行歌曲会成为一代之文字吗?”这一问题,一定要回到具体的学术语境中去考察,否则不可能揭示出不同文学体式丰富多彩、不断迭兴的本真面目。

D.1996年北京大学出版了谢冕、钱理群主编的《百年中国文学经典》,选入了崔健的摇滚歌曲《一无所有》和《这儿的空间》。作为中国精神制高点的北大,前任校长许智宏也不止一次在学生面前唱《隐形的翅膀》和《老鼠爱大米》。由此看来,至少这四首歌属于“一代之文学”的范畴。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贤士隐居者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①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

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已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商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②,不事交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裘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王氏:王安石 ②坟典: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

9.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率一岁四五访其庐 率:大概

B.自昼竟夜,殆忘寝食 殆:通“怠”,懈怠

C.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 俟:等

D.辄一扣之 扣:求教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不蕲人之知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来源:学科网]

B.①不妄与人接 ②秦伯说,与郑人盟

C.①南渡后寓于慈溪 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D.①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1.以下各项中都属于直接表现“贤士隐居者”的“贤”的一项是(

)(3分)

①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 ②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

③廉介有常,安于贫贱 ④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⑤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 ⑥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③④⑥

12.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

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有很深的造诣。

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在乎价钱。如果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究典籍,不喜欢交游。

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21分)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3分)

②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 (2分)

③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题目。(8分)

九月三日泛舟湖中作

陆游

儿童随笑放翁狂,又向湖②边上野航。

鱼市人家满斜日,菊花天气近新霜。

重重红树③晚山秋,猎猎青帘社酒香。

邻曲④莫辞同一醉,十年客里过重阳。

【注释】①作于1181年,是陆游免官归乡后的一首闲适诗,诗人在山阴闲居而作。②湖,指山阴镜湖。③红树:枫树。

④邻曲:邻居;曲:乡曲,乡村。

⑴试结合诗句简要概括诗人的形象。(2分)

⑵诗歌颈联写景,构思巧妙,试做简单分析。(4分)

⑶同为重阳节,李清照《醉花阴》中“佳节又重阳”和本诗中“十年客里过重阳”的意味有何不同。(2分)

1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⑴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⑵ 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⑶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⑷问君西游何时还? 。(李白《蜀道难》)

⑸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五、(23分)

阅淡下面的文章,完成16-- 20题。

与雾同行

苏沧桑

①我惊呆了,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神奇美丽的雾?

②那是一个夏夜,新安江城已卸去一天的浓妆,笼罩在淡紫色的暮霭里,江水流得从容而平静,碧绿碧绿的,不知是它本来的色彩还是两岸的倒影。晚归的船来了,偶尔闪过一道波痕。空气拂过脸颊,带着摄氏十四度的水气。那一刻,两岸灯火在静谧中次第开放,像在预示着这里一定会发生些什么?

③这时,假若你是一条鱼,你便会看到千岛湖和新安江之间正演绎着一段爱情故事。当千岛湖水带着他的柔情缓缓流进新安江的心底,千年等待从此化为不绝的缠绵,于是,白沙奇雾——这天地的宠儿诞生了!只见她从母亲疲倦的怀里渐渐舒展开初生的身子,洁白如羽纱,飘渺如仙乐的肌肤,远远的薄薄的一层,依偎在江面上。我真怕江边的点点渔火会把她给融化了。

篇二:高三高考2012届语文模拟考试试题

2012届普宁市第一中学高三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必考和选考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题卷 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弹劾/弹丸之地 哽咽/狼吞虎咽 责难/多难兴邦 ......

B.鲜活/寡廉鲜耻 泊位/淡泊明志 迸发/间不容发 ......

C.大度/审时度势 长进/身无长物 解救/浑身解数 ......

D.参差/扪参历井 披靡/风靡一时 畜牧/六畜兴旺 ......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红花湖景区湖光山色,风景宜人;游人熙熙攘攘,兴致勃勃。停车场里停满了来自深圳、 ....

东莞、广州、珠海等地的车辆,在自行车租赁处更是车水马龙。景区环湖绿道长约15公里,沿....

途花朵姹紫嫣红,是市民踏青赏春的好去处。一路上,记者不时见到游人一大家子结伴而行,....

年轻朋友则三五成群,跑步前行。 ....

A.湖光山色 B.车水马龙 C.姹紫嫣红 D.三五成群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茨城县渔业协会通报,4月4日在北茨城市附近海域捕捞的玉筋鱼幼鱼体内检测 出放射性铯超标,这是首次日本震后从鱼类体内检出放射物质超标。

B.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相互交织,尤其是一些社会矛盾比较突 出,再加上腐败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产生叠加效应,就会阻碍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

C.记者统计发现,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省份中,以东部地区居多。从最低工资金额上 看,东部地区的浙江超过了一直高居榜首的上海,成为目前全国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省份。

D.“地球一小时”是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 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特定的时间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_____, _______, ____ ,________, ________ 。

①人总有一个信念:宇宙是有秩序的

②可是,离开了这种探索精神,数学是无法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

③因此人应该去探索这种深层的内在的秩序,以此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

④数学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

⑤数学家更进一步相信,这个秩序是可以用数学来表达的

A.④②①⑤③ B.①③⑤④② C.④②③①⑤ D.①③④②⑤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贤士隐居者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

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

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

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 .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

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不事交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王氏:王安石 ①

5.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率一岁四五访其庐 大概 B.自昼竟夜,殆忘寝食 恐怕 ..

C.虽细事不苟也 马虎 D.辄一扣之 求教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不求知于人 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

B.①不妄与人接 ②欲呼张良与俱去 ..

C.①与所缺而未知者 ②重为乡党所笑 ..

D.①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7.以下各项中都属于直接表现“贤士隐居者”的“贤”的一项是(3分)

①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 ②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

③廉介有常,安于贫贱 ④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⑤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 ⑥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③④⑥

8.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

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有很深的造诣。

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在乎价钱。如果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究典籍,不喜欢交游。

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9.翻译和断句(10分)

(1)用“/”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

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

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

(2)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6分)

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②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临江仙·探梅

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1)“花态度”“雪精神”具体指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3分)

(2)作者为何而“醉”?请作简析。(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塞上长城空自许, 。出师一表真名世, !(陆游《书愤 》)

(2) ,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 》)

(3)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 。(苏轼《赤壁赋》)

(4)多情自古伤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小题(16分)

展示中国文化

“软实力”是时下一个热门词汇。软实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要依靠文化产业。因为文化

产业的消费过程,就是价值认同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价值内涵。

我们的文化产业,特别是电影、电视等受众面广的文化产品,应该向世人展示中国文化和历史中健康的东西,正面的东西,美的东西。

我不是说中国文化和历史中没有不健康的东西,负面的东西,不美的东西,当然有。然而,中国文化从总体上是健康的,是美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大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民族。我不赞成有的人以偏概全、以丑为美,把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阴暗的、丑恶的、血腥的东西,加以放大、渲染,或者把中国人一个一个描绘成发呆的模样,这样的所谓作品,怎么可能得到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向往,怎么可能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呢?我们的文化产品在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文化的时候,要力求提供一种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度认识。

介绍中国文化,当然要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要介绍各种文化遗产。但同时,更要展示在这些文化遗产后面的东西。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例如,从杨柳青年画的欢乐喜庆,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平安、富足生活的强烈愿望;从青州佛像的微笑,可以看出,中国人无论是在太平岁月,还是在苦难岁月,都能保持乐观、从容的气度;从江南园林可以看到中国人优雅的生活品住和美感世界。这样展示出来的中国文化,有活的灵魂,才有深的认识,才能照亮中国文化的本来面貌,并释放出无穷的意味。

我们文化产品要特别注意展示中国文化中体现人类普世价值的内容。

那些最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往往体现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而且也最能体现全人类的普世价值。人们常常说的普世价值并非就是西方价值。比如,我们从孔子的《论语》和天坛建筑,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的心境;从万里长城到郑和下西洋,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和平的永恒祈求;从20世纪老上海的开放活力,可以看到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体现的普世价值,需要着重展示、照亮。

我们的文化产品要特别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实践,要展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态度、生命情调、人生愿望和追求。例如,从《清明上河图》中宋代都城老百姓那种快乐的气氛,可以感受到中国人对和谐生活的满足;从中国人在弹琴、下棋、饮酒、喝茶时的诗意氛围,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审美追求。普通老百姓的心灵世界、文化性格、生活愿望和审美情趣,对一个民族生存和历史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但都能承受,这和老百姓的内在心态密切相关。

总之,我们要提升软实力,就要使文化产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引导整个社会,同时,向世界显示中国人高尚的精神世界和优雅的精神趣味。

(节选自《人民日报》作者:叶朗)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 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

A.提升软实力,依靠的是文化产业,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特别是电影、电视等受

众面广的文化产品。

B.作者认为渲染、放大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阴暗的、丑恶的、血腥的东西的作品, 使得中国文化得不到国际社会的认同。

C.介绍中国文化,要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介绍各种文化遗产,这样展示出来的中国 文化,才有活的灵魂。

D.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中国特色的往往体现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而 且也最能体现全人类的普世价值。

E.弹琴、下棋、饮酒、喝茶的生活实践,展示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态度、生命情调、 人生愿望和审美追求。

13.依据文章内容的理解,下列材料中不符合文中列举的“普世价值”的一项是( )(3分)

A.《庄子》中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的意识

B.玄奘大师和义净大师先后赴印度取经

C.《孙子兵法》《韩非子》中揭示的“兵不厌诈”的思想。

D.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14.最后一段强调“要使文化产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更高的精神追求”是针对什么情

形而提出的?(4分)

15.根据文本内容,文化产品应该如何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新年的故事

向伟明

不知不觉中走到了一年的尽头,新年悄悄地来临。

除夕的夜空被五彩缤纷的烟花点缀着,一整个夜里都充斥着爆竹的噼里啪啦声,小儿们在欢呼过年,各种辞旧岁迎新春的声音响成一片。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老人们的这句话里,我似乎听出了一丝伤感。 大厅上,流泪的红烛一截截地变短,最后终于化为一堆灰烬。夜空中,明艳的烟花释放着它们短暂的美丽。拿着打火机,我去引爆那一串鞭炮,它们会在一刹那间化作满地的碎屑?? 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日渐缩短的生命,满头的青丝转瞬间变成了雪片,往日的红颜终将老去,心里蓦地滋生着一种莫名的忧郁和悲伤。叹生命短暂如斯,叹命运浅薄如纸。岁月如水,某一天,我也将青春不再。这个新年的钟声,一个声响就是一把铁锤,重重地敲打着我的心。

站在院子里,看满地纸屑纷纷乱乱,看小孩们天真无邪的笑容。明媚的阳光下,他们在谱写着新年的故事。我是在该看风景的时候看人,情不自禁编故事。流年似水,似水的流年,诗一样的情怀。一副红艳艳的春联,一对高高而挂的大红灯笼,都曾寄托着我们五彩斑斓的梦和美好的祝愿。然而,终究会有这么一天,岁月会无情地把我们变老,最后走到生命的终点。 伴随着新年的钟声,回想起了我无忧无虑的童年,漫长曲折的少年时代,从看似遥遥无期的翘首以待,到飞逝如电的光阴走到了这个新年。从前一直都盼着自己快快长大,如今却又开

篇三:天津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六校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天津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六校联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题纸、作文纸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6分)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侥幸/角色 车辙/折戟沉沙 瞠目/交口称赞 ......

B.盘踞/拮据 癖好/否极泰来 摒弃/敛声屏息 ......

C.怆然/创伤 蛊惑/余勇可贾 诘问/开花结果 ......

D.蹩脚/别扭 干涸/曲高和寡 徜徉/逢场作戏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

A.批览 装潢 共商国事 心心相印

B.掣肘 启事 出奇不意 倍尝艰辛

C.遴选 邦交 掎角之势 平心而论

D.招徕 冒然 继往不咎 飞黄腾达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国家要求经济建设要注重环境保护,某市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________该市的环境保护仍然严重滞后。

②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表示:“我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立足于写人。我想,这样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区和族群的________。”

③某些优秀学生放弃北大、清华,转投香港大学,人们纷纷发出北大、清华将“沦为二流”的惊呼。风波________之际,香港大学公开宣称北大、清华“二流说”完全错误。

A. 坦陈 局限 叠起

B.坦承 局限 迭起

C. 坦承 限制 叠起

D. 坦陈 限制 迭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对环境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

B.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C. 记者从天津市合作交流办获悉,本市积极搭建招商平台,按照园区定位进行精准招商,吸引了一大批好项目大项目。

D. 照片拍得好,诗歌写得有味,是由一个人的思想认识、艺术修养的高低决定的。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是( ) ..

A.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对《 红楼梦 》创作甘苦的自我感叹。

B.“东床坦腹”“笼鹅而归”“入木三分”这三个成语典故都和东晋书法家、文学家王羲之相关。

C.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中盛赞的人物王安石。

D.《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被称为“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流行歌曲会成为一代之文学吗?不妨回到具体的学术语境。金、元以来不断有学者倡导历朝文学各有所胜之说,后经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序》论述而为人耳熟能详。历代文学各有胜擅之说,突破了文学史一直以诗文为尊的等级观念,以开放包容的审美眼光,揭示出不同时期文学体式丰富多彩、不断迭兴的本真面貌。王氏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深含着为元曲鸣不平以期唤起世人对其价值重估的焦虑。他感慨:“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遂使一代文献,郁堙沉晦者且数百年,愚甚惑焉。”于是将元曲与唐诗、宋词等并列,实有为曲争地位的心理动机。不错,正是“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理念构建的开放视野,为每个时代寻找代表性的文学样式预留了空间,也从理论上预设了流行歌曲为“一代之文学”的可能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以文体嬗变观念考察文学样式者代不乏人,王国维说到了点子上,有人的判断却出了错。明人卓人月《古今词统序》云:“我明诗让唐,词让宋,曲又让元,庶几《吴歌》、《桂枝儿》、《罗江怨》、《打枣竿》、《银绞丝》之类,为我明一绝耳。”卓人月才、学、识均属上乘,但他于明代民歌的评价不免有拔高之嫌,很少有人能接受唐诗、宋词、明歌并列的提法。远见卓识如卓人月,尚不免犯研究者的两大通病:一是没有拉开足够的心理距离,有意或无意拔高研究对象,不能恰如其分地公允评价,成为事实上的“武断的文化史家”;二是没有拉开足够的时间距离,不能跳出文化现场,“身在此山中”影响了视线与判断。卓人月的误判对今天的启示是:现在断言流行歌曲成为一代之文学是否过早,我们是否为现象所迷惑,是否拥有了足够广阔的学术视野,是否有过对文化现象足够的反省、批判与质疑,是否拥有王国维般广收博采成一家之言的学术能力?

以“一代之文学”衡之于流行歌曲的研究者,也许忽略了王国维这一提法的文化语境与真正用心。王国维写《宋元戏曲史》的年代,正是京剧舞台艺术如日中天之时,这一点与当下流行歌曲红遍大江南北如出一辙,但王国维并非为当时流行的、强势的、占主导地位的艺术寻找合法性证据(这一点与今天学者大不相同,我们太热衷于为现存事实提供学理支撑了),他有严格的学理尺度和独立的价值判断,表现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学术勇气:“明以后无足取,元曲为活文学,明清之曲,死文学也。”当国人在京剧艺术里如痴如醉之时,他的这番表态犹如空谷足音雄视古今,充满了文化自负与学术自信。再者,王国维论元曲独标其文字而非将其当作舞台艺术进行考察,这与其“仅爱读曲,不爱观剧”的人生喜好有关。今天戏曲学已演化为包括案头与场上在内的立体研究,王国维的研究方法自有值得商榷之处,但不得不佩服他对元曲文字震古铄今的价值发现。元曲自明万历年间就基本无人能唱,它的音乐、唱腔已湮灭不闻,其文字却熠熠生辉,在含蓄蕴藉风格之外另辟本色自然的审美向度。对尚活在舞台上的明清之曲,他抱以冷然的态度,因为文字并未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创造,至于京剧,已由作家中心转向演员中心,文字上更无足观了。

如此,王国维“一代之文学”的说法实则包含这样的内容:不管当下多流行,一时的影响多广泛,它必须作为“案头文本”接受审查——是否做出别样的艺术贡献,提供了不一样的审美价值?换句话说,流行歌曲如果要取代诗成为当代文学的代表性样式,它就必须接受成为文学经典的资格审查(娴熟的形象语言、原创性、认知能力等),并服从于文学中心主义的价值标码。

6.下列各项中,其内涵不属于作者所论“一代之文学”范畴的一项是( ) ...

A.汉赋 唐诗 B.宋词 明歌

C.楚辞 元曲 D.汉赋 宋词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王国维突破了文学史一直以诗为尊的等级观念,以开放包容的审美眼光,为元曲鸣不平, 认为元曲价值被低估,强烈唤起世人重新评估元曲。

B.从理论层面而言,流行歌曲成为“一代之文学”有其可能性。但现在如果加以断言,则为时过早,因为会为现象所迷惑,也没拥有足够广阔的学术视野,也没有过对文化现象足够的反省、批判与质疑,也没拥有像王国维一样广收博采成一家之言的学术能力。

C.王国维写《宋元戏曲史》的年代,正是国人在京剧艺术里如痴如醉之时。他凭着严格的学理尺度与独立的价值判断,为当时流行的、强势的、占主导地位的戏曲艺术提供了学理支撑,充满了文化自信和学术自信。

D.王国维研究戏曲学的方法与他“仅爱读曲,不爱观剧”的人生喜好有关,论元曲独标其文字而非将其当作舞台艺术进行考察。因此,以现在的学术标准来看,这种研究方法不够“立体”。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吴歌》《桂枝儿》《罗江怨》等民歌之所以有被拔高之嫌,是因为研究者没有拉开足够的心理距离和足够的时间距离。

B.王国维对舞台上的明清之曲并不欣赏,是因为其文字没有带来耳目一新的艺术创造;对京剧则更不欣赏,是因为其文字更无足观。

C.研究“流行歌曲会成为一代之文字吗?”这一问题,一定要回到具体的学术语境中去考察,否则不可能揭示出不同文学体式丰富多彩、不断迭兴的本真面目。

D.1996年北京大学出版了谢冕、钱理群主编的《百年中国文学经典》,选入了崔健的摇滚歌曲《一无所有》和《这儿的空间》。作为中国精神制高点的北大,前任校长许智宏也不止一次在学生面前唱《隐形的翅膀》和《老鼠爱大米》。由此看来,至少这四首歌属于“一代之文学”的范畴。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贤士隐居者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①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已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商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②,不事交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裘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王氏:王安石 ②坟典: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

9.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率一岁四五访其庐 率:大概 .

B.自昼竟夜,殆忘寝食 殆:通“怠”,懈怠 .

C.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 俟:等 .

D.辄一扣之 扣:求教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不蕲人之知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B.①不妄与人接 ②秦伯说,与郑人盟 ..

C.①南渡后寓于慈溪 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

D.①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11.以下各项中都属于直接表现“贤士隐居者”的“贤”的一项是( )(3分) ①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 ②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

③廉介有常,安于贫贱 ④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⑤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

贤士隐居者

⑥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③④⑥

12.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

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有很深的造诣。

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在乎价钱。如果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究典籍,不喜欢交游。

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四、(21分)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3分)

②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 (2分)

③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3分)

11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题目。(8分)

九月三日泛舟湖中作

陆游

儿童随笑放翁狂,又向湖②边上野航。

鱼市人家满斜日,菊花天气近新霜。

重重红树③晚山秋,猎猎青帘社酒香。

邻曲④莫辞同一醉,十年客里过重阳。

【注释】①作于1181年,是陆游免官归乡后的一首闲适诗,诗人在山阴闲居而作。②湖,指山阴镜湖。③红树:枫树。 ④邻曲:邻居;曲:乡曲,乡村。

⑴试结合诗句简要概括诗人的形象。(2分)

⑵诗歌颈联写景,构思巧妙,试做简单分析。(4分)

⑶同为重阳节,李清照《醉花阴》中“佳节又重阳”和本诗中“十年客里过重阳”的意味有何不同。(2分)

1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⑴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⑵ 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⑶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⑷问君西游何时还? 。(李白《蜀道难》)

⑸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五、(23分)

阅淡下面的文章,完成16-- 20题。

与 雾 同 行

苏沧桑

①我惊呆了,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神奇美丽的雾?

②那是一个夏夜,新安江城已卸去一天的浓妆,笼罩在淡紫色的暮霭里,江水流得从容而平静,碧绿碧绿的,不知是它本来的色彩还是两岸的倒影。晚归的船来了,偶尔闪过一道波痕。空气拂过脸颊,带着摄氏十四度的水气。那一刻,两岸灯火在静谧中次第开放,像在预示着这里一定会发生些什么?

③这时,假若你是一条鱼,你便会看到千岛湖和新安江之间正演绎着一段爱情故事。当千岛湖水带着他的柔情缓缓流进新安江的心底,千年等待从此化为不绝的缠绵,于是,白沙奇雾——这天地的宠儿诞生了!只见她从母亲疲倦的怀里渐渐舒展开初生的身子,洁白如羽纱,飘渺如仙乐的肌肤,远远的薄薄的一层,依偎在江面上。我真怕江边的点点渔火会把她给融化了。

④人们凝神看着这神奇的现象,而雾也在远远地打量着人间,灯就是她善睐的明眸。在相互的凝视中,她慢慢长成了一米多高、丰满圆润的女子,先是从飘漾的裙裾中伸出她的脚,

篇四:上海市嘉定区2012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尊崇,推崇

B.晚乃遁于光、黄间 遁:逃跑

C.余谪居于黄 谪:贬官

D.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妻子:妻子和儿女

解析:选B。B项,遁:隐居。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晚乃遁于光、黄间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因谓之方山子因击沛公于坐

C.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犹且从师而问焉

D.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解析:选C。焉,代词,他。A项,乃:于是/竟。B项,因,于是/趁机。D项,也,句末语气词,不译/判断句标志。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山子是光州和黄州之间的一个隐士,苏轼被贬黄州后认识了他,并和他结为好友。

B.方山子就是陈季常,黄州山里人看见他戴的帽子形似古时的“方山冠”,就称他为方山子。

C.方山子少年时仰慕汉侠朱家、郭解的为人;长大后努力读书,想凭借读书在社会上大展宏图,认为自己是一世豪杰,但始终没有碰上机遇;晚年隐居在光州和黄州之间的一个叫“岐亭”的小镇上,过着隐居生活。

D.好文章常采用暗示的手法,如本文中“俯而不答,仰而笑”,写的是陈慥有无限感慨,可是没有明说,留待读者自己去体会。这样写,留有余地,表现力却更强。

解析:选A。A项,“苏轼被贬黄州后认识了他”错,苏轼和方山子是老朋友,没有想到在黄州相见了。

4.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

(2)方山子也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

二、语言运用

5.请根据下列材料提供的信息,为“二轨外交”下一个定义。(不超过90字)

①“二轨外交”是相对于政府间的官方渠道“一轨外交”而言的。

②非官方人物包括学者、退休官员、公共人物、社会活动家等。

③“二轨外交”是一种特殊的非官方外交。

④“二轨外交”借助一定的路径和方式,推动真正影响大局的“一轨外交”的顺利进行。

⑤“二轨外交”是指利用非官方人物进行交流,通过民间友好往来加强相互信任,待政治氛围成熟后,再进一步使民间成果和经验向官方外交的轨道转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二轨外交”是一种通过非官方人物进行民间友好往来,加强相互信任,待政治氛围成熟后,再进一步使民间成果和经验向官方外交轨道转化,从而推动“一轨外交”顺利进行的非官方外交。

6.为下面这句话重新排序,使之前后连接,逻辑清楚。

历史上的扬州,属于“贵人多难”一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①且每遭蹂躏之后

②自隋至清一千多年间

③“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用在扬州身上也是合适的

④它总能顽强地恢复生气

⑤虽屡遭兵火

⑥却不掩其繁华的锦绣的气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段话是围绕“历史上的扬州”展开的,②是时间状语放在最前面,③是总括性的话放在最后,然后根据“不掩其繁华锦绣的气象”和“总能顽强地恢复生气”判断可分为⑤⑥和①④两类,再根据关联词确定⑤在⑥前,①在④前。

答案:②⑤⑥①④③

一、基础考查

1.给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驰骋(chěnɡ) 当世(dānɡ)

B.著帽(zhù) 谪居(zhé)

C.奴婢(bēi) 萧然(xiāo)

D.两骑(qí) 精悍(hàn)

解析:选A。B.“著”读“zhuó”;C.“婢”读“bì”;D.“骑”读“jì”。

2.下列各项不含通假字的是( )

A.阳狂垢污

B.方山子傥见之与

C.百有余年矣

D.鹊起于前

解析:选D。A.“阳”通“佯”,假装。B.“傥”通“倘”,或许;“与”通“欤”,语气词。C.“有”通“又”。

3.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②蟹六跪而二螯

B.①余既耸然异之②他植者则不然

C.①晚乃遁于光、黄间②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①呼余宿其家②其皆出于此乎

解析:选A。都是并列连词。B.①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代词,这样。C.①介词,在;②介词,比。D.①代词,他的。②副词,大概,表推测。

4.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B.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C.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

D.使从事于其间

解析:选A。A项为定语后置句,B、C、D三项为状语后置句。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挟二矢,游西山 矢:箭

B.今已显闻 闻:出名

C.往往阳狂垢污 阳:表面上

D.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等:等同

解析:选C。阳:通“佯”,假装。

6.方山子的一生可以用“侠”“隐”两个字来归纳,下面六句编为四组,均能表现其“侠”的特点的一组是( )

①用财如粪土 ②而岂山中之人哉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⑤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⑥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⑥

C.①④⑤⑥ D.②③⑤⑥

解析:选A。②⑥表现的是方山子的“隐”,排除即可。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念”二字一转,回忆陈慥少时情景以及十九年前在岐山的相遇,这是倒叙,但从“今几日耳”又一转,仍然回到此时此地——在岐亭相遇的时间及地点中来。

B.文章最后写“光、黄间多异人”,而自己却“不可得而见”,于是推测方山子或许可以看到他们,从这可以看出作者并没有将方山子归于“异人”一类。

C.本文与一般的传记不同,不是以陈慥的经历为线索,而是以自己的观感为线索,这样写,内容就显得更真实,更富于情趣。

D.文中描写陈慥的语句,简洁而生动,能够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表现了苏轼高超的写人叙事技巧。

解析:选B。文章最后一段是推开一笔,由叙光、黄间多异人以暗示方山子也是异人。

8.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贤士隐居者

[宋]洪 迈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不事交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

篇五:2015届第一次六校 语文试题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六校联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题纸、作文纸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6分)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侥幸/角色 车辙/折戟沉沙 瞠目/交口称赞......

B.盘踞/拮据 癖好/否极泰来 摒弃/敛声屏息 ......

C.怆然/创伤 蛊惑/余勇可贾 诘问/开花结果 ......

D.蹩脚/别扭 干涸/曲高和寡 徜徉/逢场作戏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

A.批览 装潢 共商国事 心心相印

B.掣肘 启事 出奇不意 倍尝艰辛

C.遴选 邦交 掎角之势 平心而论

D.招徕 冒然 继往不咎 飞黄腾达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国家要求经济建设要注重环境保护,某市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________该市的环境保护仍然严重滞后。

②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表示:“我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立足于写人。我想,这样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区和族群的________。”

③某些优秀学生放弃北大、清华,转投香港大学,人们纷纷发出北大、清华将“沦为二流”的惊呼。风波________之际,香港大学公开宣称北大、清华“二流说”完全错误。

A. 坦陈 局限 叠起

B. 坦承 局限 迭起

C. 坦承 限制 叠起

D. 坦陈 限制 迭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对环境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

B.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C. 记者从天津市合作交流办获悉,本市积极搭建招商平台,按照园区定位进行精准招商,吸引了一大批好项目大项目。

D. 照片拍得好,诗歌写得有味,是由一个人的思想认识、艺术修养的高低决定的。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是( ) ..

A.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对《 红楼梦 》创作甘苦的自我感叹。

B.“东床坦腹”“笼鹅而归”“入木三分”这三个成语典故都和东晋书法家、文学家王羲之相关。

C.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中盛赞的人物王安石。

D.《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被称为“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流行歌曲会成为一代之文学吗?不妨回到具体的学术语境。金、元以来不断有学者倡导历朝文学各有所胜之说,后经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序》论述而为人耳熟能详。历代文学各有胜擅之说,突破了文学史一直以诗文为尊的等级观念,以开放包容的审美眼光,揭示出不同时期文学体式丰富多彩、不断迭兴的本真面貌。王氏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深含着为元曲鸣不平以期唤起世人对其价值重估的焦虑。他感慨:“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遂使一代文献,郁堙沉晦者且数百年,愚甚惑焉。”于是将元曲与唐诗、宋词等并列,实有为曲争地位的心理动机。不错,正是“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理念构建的开放视野,为每个时代寻找代表性的文学样式预留了空间,也从理论上预设了流行歌曲为“一代之文学”的可能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以文体嬗变观念考察文学样式者代不乏人,王国维说到了点子上,有人的判断却出了错。明人卓人月《古今词统序》云:“我明诗让唐,词让宋,曲又让元,庶几《吴歌》、《桂枝儿》、《罗江怨》、《打枣竿》、《银绞丝》之类,为我明一绝耳。”卓人月才、学、识均属上乘,但他于明代民歌的评价不免有拔高之嫌,很少有人能接受唐诗、宋词、明歌并列的提法。远见卓识如卓人月,尚不免犯研究者的两大通病:一是没有拉开足够的心理距离,有意或无意拔高研究对象,不能恰如其分地公允评价,成为事实上的“武断的文化史家”;二是没有拉开足够的时间距离,不能跳出文化现场,“身在此山中”影响了视线与判断。卓人月的误判对今天的启示是:现在断言流行歌曲成为一代之文学是否过早,我们是否为现象所迷惑,是否拥有了足够广阔的学术视野,是否有过对文化现象足够的反省、批判与质疑,是否拥有王国维般广收博采成一家之言的学术能力?

以“一代之文学”衡之于流行歌曲的研究者,也许忽略了王国维这一提法的文化语境与真正用心。王国维写《宋元戏曲史》的年代,正是京剧舞台艺术如日中天之时,这一点与当下流行歌曲红遍大江南北如出一辙,但王国维并非为当时流行的、强势的、占主导地位的艺术寻找合法性证据(这一点与今天学者大不相同,我们太热衷于为现存事实提供学理支撑了),他有严格的学理尺度和独立的价值判断,表现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学术勇气:“明以后无足取,元曲为活文学,明清之曲,死文学也。”当国人在京剧艺术里如痴如醉之时,他的这番表态犹如空谷足音雄视古今,充满了文化自负与学术自信。再者,王国维论元曲独标其文字而非将其当作舞台艺术进行考察,这与其“仅爱读曲,不爱观剧”的人生喜好有关。今天戏曲学已演化为包括案头与场上在内的立体研究,王国维的研究方法自有值得商榷之

处,但不得不佩服他对元曲文字震古铄今的价值发现。元曲自明万历年间就基本无人能唱,它的音乐、唱腔已湮灭不闻,其文字却熠熠生辉,在含蓄蕴藉风格之外另辟本色自然的审美向度。对尚活在舞台上的明清之曲,他抱以冷然的态度,因为文字并未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创造,至于京剧,已由作家中心转向演员中心,文字上更无足观了。

如此,王国维“一代之文学”的说法实则包含这样的内容:不管当下多流行,一时的影响多广泛,它必须作为“案头文本”接受审查——是否做出别样的艺术贡献,提供了不一样的审美价值?换句话说,流行歌曲如果要取代诗成为当代文学的代表性样式,它就必须接受成为文学经典的资格审查(娴熟的形象语言、原创性、认知能力等),并服从于文学中心主义的价值标码。

6.下列各项中,其内涵不属于作者所论“一代之文学”范畴的一项是( ) ...

A.汉赋 唐诗 B.宋词 明歌

C.楚辞 元曲 D.汉赋 宋词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王国维突破了文学史一直以诗为尊的等级观念,以开放包容的审美眼光,为元曲鸣不平, 认为元曲价值被低估,强烈唤起世人重新评估元曲。

B.从理论层面而言,流行歌曲成为“一代之文学”有其可能性。但现在如果加以断言,则为时过早,因为会为现象所迷惑,也没拥有足够广阔的学术视野,也没有过对文化现象足够的反省、批判与质疑,也没拥有像王国维一样广收博采成一家之言的学术能力。

C.王国维写《宋元戏曲史》的年代,正是国人在京剧艺术里如痴如醉之时。他凭着严格的学理尺度与独立的价值判断,为当时流行的、强势的、占主导地位的戏曲艺术提供了学理支撑,充满了文化自信和学术自信。

D.王国维研究戏曲学的方法与他“仅爱读曲,不爱观剧”的人生喜好有关,论元曲独标其文字而非将其当作舞台艺术进行考察。因此,以现在的学术标准来看,这种研究方法不够“立体”。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吴歌》《桂枝儿》《罗江怨》等民歌之所以有被拔高之嫌,是因为研究者没有拉开足够的心理距离和足够的时间距离。

B.王国维对舞台上的明清之曲并不欣赏,是因为其文字没有带来耳目一新的艺术创造;对京剧则更不欣赏,是因为其文字更无足观。

C.研究“流行歌曲会成为一代之文字吗?”这一问题,一定要回到具体的学术语境中去考察,否则不可能揭示出不同文学体式丰富多彩、不断迭兴的本真面目。

D.1996年北京大学出版了谢冕、钱理群主编的《百年中国文学经典》,选入了崔健的摇滚歌曲《一无所有》和《这儿的空间》。作为中国精神制高点的北大,前任校长许智宏也不止一次在学生面前唱《隐形的翅膀》和《老鼠爱大米》。由此看来,至少这四首歌属于“一代之文学”的范畴。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贤士隐居者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①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已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商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②,不事交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裘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王氏:王安石 ②坟典: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

9.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率一岁四五访其庐 率:大概 .

B.自昼竟夜,殆忘寝食 殆:通“怠”,懈怠 .

C.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 俟:等 .

D.辄一扣之 扣:求教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不蕲人之知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①不妄与人接 ②秦伯说,与郑人盟 ..

C.①南渡后寓于慈溪 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

D.①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11.以下各项中都属于直接表现“贤士隐居者”的“贤”的一项是( )(3分) ①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 ②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

③廉介有常,安于贫贱 ④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⑤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 ⑥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③④⑥

12.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

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有很深的造诣。

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在乎价钱。如果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究典籍,不喜欢交游。

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四、(21分)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3分)

②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 (2分)

③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题目。(8分)

九月三日泛舟湖中作

陆游

儿童随笑放翁狂,又向湖②边上野航。

鱼市人家满斜日,菊花天气近新霜。

重重红树③晚山秋,猎猎青帘社酒香。

邻曲④莫辞同一醉,十年客里过重阳。

【注释】①作于1181年,是陆游免官归乡后的一首闲适诗,诗人在山阴闲居而作。②湖,指山阴镜湖。③红树:枫树。 ④邻曲:邻居;曲:乡曲,乡村。

⑴试结合诗句简要概括诗人的形象。(2分)

⑵诗歌颈联写景,构思巧妙,试做简单分析。(4分)

⑶同为重阳节,李清照《醉花阴》中“佳节又重阳”和本诗中“十年客里过重阳”的意味有何不同。(2分)

1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⑴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⑵ 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114分)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