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大雨和小雨教学反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9 09:33:03 体裁作文
大雨和小雨教学反思体裁作文

篇一:大雨和小雨教学反思 孙广洲

《大雨和小雨》 课后反思

《大雨和小雨》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并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小草笑嘻嘻”隐喻了雨水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歌曲音域只有六度,旋律流畅、节奏简单,音乐形象鲜明,富有儿童特点。

本单元的主题是有趣的声音世界。声音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课的开始,我先启发学生“倾听”与“模仿”然后让学生聆听一种自然现象——雨,再引导学生听出雨声力度的不同——大雨(f)和小雨(p),以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歌曲《大雨和小雨》。

在朗读歌词环节中,我先按照歌曲的节奏型进行示范朗读,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再让学生分句跟我进行模读。在学生们正确掌握好节奏后,让学生根据大雨和小雨声音强弱特点律动,使他们进一步的感受音乐。在教唱歌曲环节,我没有一句一句的进行教唱,而是通过多次聆听歌曲旋律,使学生们自主的进行学习。

在歌曲处理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强(f)和弱(p)的对比,来表现出大雨和小雨在音响效果中的区别,并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辅助教学,如一种形式是:当唱到大雨时,让学生们拍手,唱到小雨时,让学生们拍肩。另一种形式是:表现大雨时,让男生演唱,当表现小雨时,让女生演唱。这种边唱边表演的形式,极大

的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这节课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使得整堂课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当然,不足的地方还是很明显的:

1、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意运用儿童能够理解的语言。

2、在控制课堂纪律上,有待提高,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保持秩序。

3、课堂设计的程序上,不够合理,而且时间把握不是很到位。 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通过音乐艺术的感染,能起到教育、审美、愉悦的功能。音乐教学要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魅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美感,感觉美,欣赏美。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对于小学阶段低年级的儿童,要重视听觉能力的培养。音乐是流动的艺术,要结合肢体语言进行教学,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边唱边表演,随着音乐做各种律动,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进行音乐美的熏陶。

篇二:大雨和小雨反思

大班艺术活动“大雨和小雨”教学反思

呼兰中心幼儿园 乔娜

2014年6月,我园开展了幼儿园教师汇报课验收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以一节艺术领域《大雨和小雨》活动参加验收评比。

本次活动选自吉林省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大班下册主题《水》里的一节音乐课。下雨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最常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参考教材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拟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1、学会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来表现大雨和小雨。2、大胆尝试用动作表现大雨和小雨。3、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唱出歌曲中的快乐情绪。《大雨和小雨》这首歌曲音域为六度,旋律流畅、节奏简单,富有儿童特点。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并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小草笑嘻嘻隐喻了雨水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歌曲音乐形象鲜明,富有童趣。

活动开始了,本节课《大雨和小雨》让孩子们学习用中强、中弱表现大雨哗啦哗啦和小雨淅沥淅沥的演唱方法。这节课我把先把孩子们带入了《小雨沙沙》的律动中,雨停了,草地上来了一群小动物,小朋友们一起和小动物们一起玩,这时天空又下起了雨,引入今天的歌曲《大雨和小雨》。这样让孩子们在美的环境中学习,这样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孩子们也很是喜欢。歌曲节奏简单、旋律流畅,音乐形象鲜明。歌词让幼儿演唱了大雨哗

啦哗啦和小雨淅沥淅沥的声音。让幼儿体会歌曲的演唱心情激励调动了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也真培养了幼儿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我觉得教学中教师要设计更多巧妙设计的环节让幼儿去实践,去创造。如在幼儿进行表演唱时的形式是:当唱到大雨时,让幼儿大声唱,唱到小雨时,让幼儿小声唱。这样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本节课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涨。但不足的地方还是很明显的,在开始学唱的时候,应培养孩子们养成“倾听”的习惯,多听几遍歌曲,这样就更能很快地学会该歌曲。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改进,让幼儿觉得更轻松更喜悦,更能体会音乐中的美。

篇三:主题活动;大雨和小雨的教育反思

“生活即教育”的感悟

案例:

清早,天气就比较阴。幼儿区域活动结束后,我正准备组织他们集中教育活动,天空突然乌云密布,黑暗下来,班级几个比较活跃的孩子大声嚷嚷着:“郑老师,天怎么这么黑啊?”“是不是要下雨了?”“对,我觉得是要下雨了!”??小朋友们你一句我一句地发表着自己的想法,班级一下子喧闹起来。我试着组织孩子们安静下来开始我的教学活动,可是天这时却越来越黑,孩子们也越来越躁动,我只好放弃,顺着孩子们的话语问道:“天空怎么越来越黑了呢?”许胜娴小朋友大声地喊:“是要下雨了吧!”“是不是今天没有太阳呀?”黄羽婷说。“太阳哪去了?”我又问。“没出来吧!”张乐一说。“不对,是被乌云遮住了!”赵一然大声反驳。“对,我爸爸说太阳被云彩遮住了,就看不见太阳,也没有光,天空就阴阴的。”吕思瑶抢着回答。我欣赏地看着吕思瑶。忽然,一串“轰隆隆轰隆隆”的巨响传来,小朋友们本能地捂住了耳朵,惊奇地看着外面,“哗啦啦哗啦啦”紧接着一场大雨倾盆而下,小朋友们立刻站了起来往外看,兴奋地大喊:“下雨了!下雨了!”个别幼儿还跑到了窗边看下雨,看着孩子们兴奋的样子,我知道我今天的教育活动进行不下去了,于是我就示意其他的小朋友自己也去找个地方看下雨,他们一峰窝地跑到了窗边,极其专注地看着外面的大雨,时不时会有小朋友跑到我身边向我汇报自己的发现。约莫十分钟左右,我发现幼儿的观看欲望有所减退,于是我就请小朋友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但孩子们大多数只会说“雨下得真大!雨哗啦啦地响”,没有一名幼儿能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下雨的景象。于是,我就提出启发式的问题,如“大雨从天上落下来是什么样的?像什么?雨水落在地上是什么样的?下雨了,地面上有什么变化等”,然后请他们带着问题再次去观察下雨,鼓励他们将自己的发现大胆与身边小朋友或老师交流。再次观察,小朋友们有了目的性了,他们将自己的发现一一地向我汇报,我也引导他们总结出大雨的落下来的特征,如:“大雨像针一样、像线一样、像从天上倒水一样哗啦啦地落下来;雨落在地上,能溅起了白白的水花,汇成小河、小沟。”雨小了,我请小朋友再次带着问题去观察,比较一下,小雨和大雨有哪些不同地方,并将大雨和小雨的特征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进行比较,使幼儿对雨有了较全面地认识、了解。看着他们兴奋的表情,我决定带他们到户外操场上,去淋淋小雨,踩踩水,仰头让小雨落在脸上、手上,感受着下雨的乐趣。孩子们在看雨、听雨、玩雨的活动中,对雨充满了好奇心,也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为什么会有大雨和小雨呢?雨是怎么从天上掉下来的呢?大雨落在地上为什么会有水花呢?”等问题。对于小朋友的问题,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先让他们猜想,回家请家长帮忙查找正确答案,孩子们高兴得接受了任务,在家长的配合下,我们将幼儿收集上来的答案分类、拓展,组织幼儿开展雨的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在“雨”的主题教育活动中,始终保持着高昂的积极性,很好地完成了教育目标。通过对本次活动的观察和反思,我非常庆幸的是当时我没有扼杀幼儿的学习兴趣,而是及时地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再生新的教育主题,将新《纲要》中的教育理念较好地贯彻到幼儿一日生活中,主要体现在:

一、教师能及时发现幼儿随时出现的探究兴趣和关注的现象,及时组织、引导,生成系列的探究活动,极大地满足了小朋友们的好奇心,也很好的将新《纲要》中的科学新理念诠释出来。

观察、认识雨活动并不是教师预设的教育教学活动,这只是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中偶然出现的自然现象,而这自然现象却极大地吸引了小朋友们的好奇心,尤其在天气不断发生变化时,孩子们的猜想、急不可待的表现,更加证明了孩子们对这一自然现象的兴趣,作为当时带班的教师能及时满足幼儿的强烈需求,组织幼儿通过看雨、听雨、玩雨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幼儿亲身感受和体验下雨的乐趣,思考雨的问题,从而对雨有了较为全面地认识

和了解,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

二、体现出“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雨是幼儿极其熟悉的自然现象,也是幼儿非常好奇的自然景象,但幼儿对于雨的认识和了解却并不多,如刚开始让幼儿描述下雨的景象,小朋友们描述得很单一,只能说出雨很大,雨哗啦啦的落下来,观察不细腻、不具体,描述不生动,但第二次观察,带着问题,小朋友们就有针对性地观看,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描述雨落下来的景象,就很生动了,而且对雨的认识也容易多了。幼儿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事物直接与幼儿相作用,容易被幼儿理解和掌握,让幼儿时刻感觉着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帮助幼儿保持永久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我深信:今后工作中,如果将“生活即教育”这一理念继续贯彻下去,我们会受到更丰硕的教育成果。

小班音乐欣赏活动《大雨小雨》案例分析--仇多聪

编辑日期:2006-5-24 作者/编辑:管理员 阅读次数: 2528 次 [关 闭]

下雨是非常自然的现象,但对于孩子来说其中却有无尽的乐趣,下雨的声音,下雨的时候世界的变化等等,仇多聪老师在活动中通过音乐让孩子感受大雨和小雨的变化,幼儿运用了语言及多种感官去感受及探索,发现生活中的美和快乐,活动进行也较为成功。

案例1、教师让幼儿欣赏歌曲,让幼儿讨论并出示两幅图片,帮助幼儿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歌曲中表现的大雨小雨的不同。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大一点的声音和小一点的声音。

师:歌曲声音大时唱的是什么?声音小时唱的是什么?

生:大的是大雨,小的是小雨。

师:(出示图片)你们找一找哪幅图画的是大雨,哪幅图画的是小雨?

生:第一个是大雨,旁边的是小雨。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这一个的云好多好黑,旁边的云好少,雨也少。

[评析]

教师在活动的一开始就能很好地将孩子引入情境,调动听觉,视觉及已有生活经验去感受大雨小雨的不同,小班的孩子年龄小,经验及表达能力有限,教师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把问题直接,直观化,形象的图片一下子给了幼儿一个深刻的印象,假如老师在这里故弄玄虚,问这样那样的问题,做这样那样的引导,幼儿未必能理解得这样快,感受的这样充分,仇老师在这里的处理符合了幼儿心理需求,所以教学进行的很顺利。

案例2、引导幼儿体验歌曲带来的乐趣。

师:这首歌很好听,下雨也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你们在下雨的时候喜欢做一些什么开心的事情?

生1:下雨的时候有好多水。

生2:还可以穿好看得雨衣。

生3:下雨好漂亮。

生4:下雨了妈妈会早点来接我。

生5:下雨有好听得声音。

生6:下雨衣服会潮的。

生7:下雨的时候外面的小动物都回家了。

[评析]

在这里很好的体现了教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虽然是音乐教育,却调动起幼儿的生活经验,通过说更好的融入情境,虽然有的孩子说得不是很好,有的听起来就像是在自说自话,但却看到,每个孩子再说得时候都是很快乐的,这是音乐,是教育活动大给他们的快乐,在一句句的诉说中发现了生活的美好,教师在此自如的收放,抓住了孩子所有的注意力,并且教师在这里运用整合教育,把心情和科学教育融入其中。

案例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

所有的孩子都在随音乐快乐的舞动着,有的孩子边唱边跳,有很多孩子想出了各种各样表现大雨小雨的动作。

[评析]

从这里可以看出每个孩子都充分理解了音乐,掌握了歌曲,尽管老师说得很少,但音乐本身就足可以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了,小班的孩子当然不可能做出什么复杂的舞蹈动作,但这有什么关系呢?没有了过多的约束和局限,在一个绝对宽松,自由的平台上,幼儿真正自得其乐的欣赏了音乐,若老师在这还像有些教师那样说得比做的多,要求的比自由多,效果便不会有这么好。

小班音乐活动《大雨和小雨》反思

打击乐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打击乐就和适合幼儿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在活动中,幼儿手、眼、脑、心并用,使大脑建立起复杂的神经联系,让头脑变得灵活聪慧。我觉得小班打击乐活动的重点是培养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和良好的听节奏的习惯。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乐器的种类较少、破损较多)主观的自身原因(自身的惰性,对打击乐教学理论的缺乏、幼儿没有基础,教学活动中幼儿比较浮躁)导致老师不太愿意上打击乐教学活动,因此,长此以往也就成为了约定的“习惯”------基本不安排相关的教学活动。

最近,随着“奥尔夫”音乐的兴起,通过对老师的培训和传达学习似乎又唤起了老师对打击乐的热情,使老师又有了一种使命感。我想,只要从小班就开始逐步渗透打击乐的内容,我相信对培养幼儿的音乐和非音乐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下面,就本节活动“大雨和小雨”做一下初浅的反思。

一、从“听”入手,培养“听节奏”的习惯。

我觉得培养幼儿“听”的节奏感不单单指靠一个一个教学活动的积累,也可以通过平时的日常环节中来有意培养。如,在开展此活动的前几天我利用上午“欢乐一刻钟”的时间跟他们玩一些有关节奏的游戏。用积木敲敲打打、用身体动作来进行节奏的感受。

二、感受与表现音乐节奏感的强弱。

幼儿对声音大小的感觉有许多生活经历,其中下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雨声有大有小,不同的变化形成了强弱的节奏。我在电脑上下载了大雨“哗啦哗啦”的声音和小雨“滴滴答答”的声音,让幼儿的听觉有一个明显的分辨。再通过“响响的拍手”和“轻轻的拍手”让幼儿探索匹配雨声。在幼儿理解的基础上出示图谱,幼儿就能较快的领悟图谱的意思了。然后,再在幼儿理解图谱的基础上我出示两种乐器:串铃和沙球亲子班的漂亮鲜艳的乐器使幼儿产生了强烈的演奏欲望。串铃大大的响声和大雨哗啦哗啦的响声、沙球轻轻的的响声和小雨滴滴答答响声浑为一体这样层层推进,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幼儿也在自主的探索过程中很快就

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演奏方法和演奏角色。

三、规则培养,抓住首次行为。

打击乐活动中除了培养他们的兴趣之外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尤其重要,也使我想起了邹红传达的有关“秩序感”的理念。这节活动中有两个规则意识:1、取放乐器的规则。我运用了简短的儿歌来帮助幼儿掌握。“小乐器,轻轻拿,敲敲打打真有趣;唱完歌,轻轻把他送回家。2、初步学习看指挥演奏,而不是随意打击。在这一环节中重点让幼儿学习看指挥演奏,我运用夸张的的动作来演示,两组乐器由两位老师分角色指挥,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鲜艳漂亮的乐器+老师经验的准备+过程环节的由浅入深的层层推进使活动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小班音乐活动《大雨和小雨》

设计思路:《大雨和小雨》是一节比较有趣的音乐课,很容易让幼儿产生兴趣。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先组织幼儿倾听雨的声音,让他们回忆下雨的情景,感受大雨和小雨的不同。然后通过我的小结让幼儿熟悉歌词,为学唱歌曲做基础。最后在游戏板块,通过五彩丝带的辅助,让幼儿更加理解歌词,熟悉歌曲的旋律,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

活动实录:

一、带入声音,使幼儿产生兴趣

1、教师播放“大雨和小雨”

录音,引导幼儿自由倾听。

2、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打雷和小雨的声音)

打雷后要干什么呢?(下雨)

3、下的是什么雨呢?(大雨)

评析:在倾听中分辨出大雨和小雨的不同,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初步尝试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

1、下大雨的声音怎么样的呀?(哗啦哗啦??)我们用能干的小手来表示一下,谁来做一做?(尽量用夸张的动作来表示)

我们再来用能干的小手边念边做吧!(出示大雨图片)

2、大雨下的可真大,慢慢地雨变小了!

我们来听一听??

播放小雨录音。

3、小雨下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呀?(淅沥淅沥??)

小手也来表示一下吧!我们也来一起来念一念。(出示小雨图片)

评析:直观的教具容易引起小班幼儿的注意,用图片来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更好地为下一环节作好铺垫。

三、熟悉歌曲、大胆地表现大雨和小雨不同的强弱力度

1、大雨、小雨高高兴兴地从天上落下来,听,它们还在唱着好听的歌呢!(教师清唱歌曲一遍,唱出大雨、小雨的不同强弱力度)

2、它们唱的好听吗?

大雨落下来时是怎么唱的啊?

小雨又是怎么唱的啊?

来,我们来唱一唱吧!

让幼儿尝试唱歌。

3、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听听看下大雨和下小雨的声音一样吗?欣赏歌曲第二遍,感受大雨声和小雨声的不同。

4大雨唱的时候是响响的,小雨唱的时候是轻轻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唱两遍,引导幼儿唱出强弱力度)

5、现在让我们来学一学大雨和小雨,一边唱一边从天上落下来吧!(引导幼儿大胆表现大雨和小雨)

评析:在学唱中感受大小、强弱的力度,鼓励幼儿在想唱,敢唱的基础上,用肢体语言来表现歌曲。

四、大雨和小雨

1、现在老师来做大雨,请小朋友来做小雨,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吧!

但是有一个规则:唱大雨的时候用小丝巾用力挥,唱小雨的时候轻轻地挥。明白吗?

2、教师先示范完整唱一遍。

3、全体幼儿一起边舞边唱。(两遍)

4、大雨小雨们我们一起到外面去玩吧!(出活动室)

评析:在游戏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歌曲和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反思:

《大雨和小雨》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歌曲旋律流畅、节奏简单,音乐形象鲜明,富有儿童特点。声音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最常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幼儿对声音大小的感觉有许多生活经历,其中下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雨声有大有小,不同的变化形成了强弱的节奏。于是,我在电脑上下载了大雨“哗啦哗啦的声音和小雨淅沥淅沥的声音,主要目的是让幼儿的听觉有一个明显的分辨。特别在第四个游戏板块中,当唱到大雨时,我让幼儿用力挥丝巾,唱到小雨时,让幼儿轻轻地挥丝巾。这种边唱边表演的形式,会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这节课幼儿的积极参与性很高,活动气氛活跃。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了歌曲,并从中感受到了大雨和小雨的区别。所以,只要给孩子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我想他们一定会学的更好!

听小班音乐活动《大雨和小雨》感想

日期:2011-10-26

访问次数:582

周航燕

这次教育观摩活动的题目是:关注幼儿学习品质,提升课程执行水平——江干区幼儿园“品质教学研修”展评活动。一个上午看下来,教师们都是精心准备的,让我印象较深的是浙大华家池陈老师的一节小班音乐课《大雨和小雨》。

一般,音乐课的环节是:导入(引起幼儿兴趣)、熟悉歌词、跟唱、个别演唱、歌表演。传统的音乐课比较乏味,形式单一,幼儿没有兴趣。而这节音乐课的特点就是歌曲情景化、歌唱表演化、节奏形象化。

刚开始以小兔采蘑菇下雨了引出,为了给幼儿一个很好的节奏感,教师出示音乐图谱,大雨哗啦啦的大雨用大雨卡片表示,哗啦啦用两条长线表示,小雨同上。让幼儿直观地明白节奏的长多。这样降低了幼儿的学习难度,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其中雨声有大有小,不同的变化形成强弱的节奏,教师通过响响地拍手和轻轻地拍手让幼儿探索匹配雨声。为了让幼儿学习的自主性能充分发挥,教师让幼儿用肢体来表示,有的说下

篇四:《大雨和小雨》教学设计

《大雨和小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1、歌曲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2、《大雨和小雨》;

3、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课 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大雨和小雨》是一首短小易唱,音乐形象鲜明的儿童歌曲。全曲通

过力度的变化表现大雨、小雨的不同音响,使学生初步感受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歌曲为一段体,共三个大乐句。歌曲音域六度,旋律流畅、节奏简单,富有儿童特点。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并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小草笑嘻嘻隐喻了雨水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歌曲音乐形象鲜明,富有童趣。

学情分析:本次课是一年级的第一节音乐课,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活泼

好动、好奇心强,但是在学唱方面,学生刚开始认字,在识字能力上比较薄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反复的朗诵歌词,达到熟能生巧。 教学目标:1 、学生积极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2 、运用小组合作、小组探究的方式自主创造几种声音;

3 、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重点:发现生活中的声音,通过模仿积累对声音的敏感度,能用人声、乐器

声模仿生活中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声音表现大雨和小雨,感受歌曲的强弱。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一)学生听音乐走进教室。

(有关大自然中声音的多媒体课件,对各种音响感到好奇有趣,新课改要求体现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

(二)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声音。

(谜面: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的见,相互难见面。谜底:耳朵。)

2、启发学生走进教室时,听到了什麽声音。

师:刚才我们听到了大自然中美妙的声音,想不想去呢?

生:想……

师:有一个“快乐”团要带着小朋友旅行,看!火车来了,小朋友们上车吧。 (多媒体课件:火车开了。)

师:大森林到了。(多媒体课件:教材中大森林的声音,这几组声音都是学生非

常熟悉的,很容易分辨、也易于模仿。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声音,特别是农村中的学生,对大自然中的声音会不会深切的感受。)

二、新授部分

师:雷公公发怒了,要下雨了,快到小木屋里躲躲吧。

(多媒体课件:有关整个下雨过程。)

师: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大雨也有小雨,发现有什麽不同吗?

生:声音不一样。

师:下面我们学唱一首关于雨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1、朗读歌词

2、师范读,生跟读。

师:请孩子们跟老师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老师读一句,你们读一句。

评价:同学们读的声音非常洪亮,可是刚才我们也说了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是

不一样的,大雨的声音大,小雨的声音小,现在我们用动作分别表示

大雨和小雨,大雨用拍手,小雨用拍肩,跟着老师一起做,看哪个小

朋友做的最好。

3、选一个学生带全班齐读。

师:哪位小朋友想上来试读一读歌词?

(真不错,给他点掌声鼓励!)

4、生跟师的琴声默唱歌曲

(请小朋友们跟老师的琴声以绿字代替歌词唱三遍。看谁唱得最认真!)

5、生跟师的琴声轻声演唱歌曲。

6、生跟师的琴声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请小朋友有感情的把歌曲演唱一遍。)

7、歌曲处理:启发学生根据大雨和小雨的特点,如何演唱歌曲。

师:雨停了,太阳出来了,花草痛痛快快洗了个澡,你看,冲着你笑呢!(师生

同唱,感受歌曲整体效果。新课改重视音乐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增强学生音乐表现自信心。)

三、拓展部分——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师:雨后的空气真清新,我们到外面做游戏吧。(围圈对坐)

师:大自然给予我们很多声音,怎麽来回报呢?看,我们的身边有树叶、树

枝等。能不能用身边的事物创造声音呢?(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我创造的声音和别人的不一样。)

生:老师你听。(学生从身边寻找声音并进行创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师:同学们发现了没有,用两三种声音连在一起能表现一个简单的内容。

比如:脚步声、开门声、喝水声,好象是一个小朋友放学回家,打开门、口渴了咕噜咕噜喝水的情景。你能不能从身边找出几种声音,再把里面的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四、总结部分

师: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真棒!你们的歌声真动听!通过刚才的学习和演唱感受

到了歌曲中大雨和小雨有趣的声音,也感受到了小草在雨水的浇灌下茁壮成长、生机盎然的一幕,其实在我们生活当中有很多这样的声音,只要你善于发现,用心聆听,都能找到这样美妙的声音!最后我们甜美的声音和你们学会的动作来表现这首歌曲。

教学反思

大雨和小雨教学反思

歌曲《大雨和小雨》是一首充满童趣的歌曲,模仿了下雨时不同强弱的声音。而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在于“强弱”的教学。所以在备课时,我加入了孩子们感兴趣的元素——动物的叫声,希望学生能通过听、模仿,自然而然的认识声音的强和弱,并能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课堂上,这一环节的进行,学生们达到了我预计的教学效果。学唱歌曲时,先让学生们模仿大雨小雨的不同声音,然后引导学生完成歌曲最后的合唱部分。虽然有些同学会有“立场不坚定”的现象,但是合唱的效果基本出来了。我没有把一整首歌曲全部扔给学生去学唱,而是分成了几个部分学习,最后在整体合起来,利用不同学习手段,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会歌曲之后,引导学生们能够用强弱不同的声音表现大雨小雨,演唱歌曲。最后的音乐欣赏,让学生们在体会音乐不同表现力的同时,再进一步巩固强弱在音乐中的运用。在学生们的歌曲表演中结束课堂。

整节课,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通过听、模仿、学唱、律动表演的基本达到了我希望的效果。当然,课堂中也存在了一些不足。在分声部教学中,环节进行有些操之过急,如果在慢一点,让学生每个声部多巩固几遍,合唱的效果也许更好。

篇五:《大雨和小雨》教学案例

《大雨和小雨》教学案例

教师:溧水县实验小学 杨琼花

课题:《大雨和小雨》(唱歌课)

年级:一年级

教学目的:

1. 通过学习《大雨和小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

2. 正确演唱歌曲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

教学总的设计思想:

“奇”即创意也。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艺术的种类虽有所不同,所遵循的创作原则确是相同的。所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即是引人入胜的一招。对一堂课的设计其实就是一种创作。倘若能环环出新、处处出奇,那引人入胜这一招可贯穿课堂始终。本课的设计力求“新、异”二字。

[案例1]让学生充分感受新歌、鉴赏新歌

[教学设想: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感受音乐、喜欢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对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春天就在我们身边,课前我先播放了一段春天的资料片,屏幕上迷人的春景、可爱的小动物们加上活泼欢快的背景音乐一下子就调动了孩子们的兴趣,学生们边看、边听、边议论。这一环节中我采用了本课的新授歌曲《大雨和小雨》作为资料片的背景音乐,目的就在于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接触新歌、感受、熟悉,进而更好地掌握它。另外,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鉴赏音乐,我在执教中还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正当学生情绪高涨的观看录像时,突然,屏幕上的“音乐”没有了,孩子们有些失望,这时我说:同学们,老师可以帮助你们找回音乐,不过,老师这儿有好几首歌曲,到底是哪一首歌这还得请你们和老师一起想想?? 经过“筛选”学生们对新歌的情绪、速度和旋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案例2]表现歌曲

[教学设想:充满自信是通向成功彼岸的重要因素。作为教师应注意从小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无论在什么课的课堂上,教师都应视它为己任。鼓励学生的大胆参与、表现,不怕困难,培养他们“我能行”的心理素质。]

经过几个环节下来学生们对《大雨和小雨》的演唱已经比较熟悉了,如果再一味的唱下去,学生们的兴趣一定会大有所减,这时,我鼓励学生们大胆的为歌曲创编动作,一开始有些学生还放不开手脚,后来我发现班上有几个很“大胆”的孩子,于是我就请这几位学生到台前带动大家一起表演,经过几个来回,孩子们都能很积极的投入到表演中。在这一环节中我始终没教过学生一个动作,尽管学生的表演看起来很“粗糙”,但这毕竟是他们自己真正的“作品”,我想,孩子们一定会非常高兴、喜欢的。

[案例3]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大雨和小雨》再创作。

[教学设想: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就应以学生为主体,

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感受、探究与合作是这次新课改的一个主旋律。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是一首歌--教唱---表演---伴奏就完成了,在这堂课中我又设计了进一步的扩展延伸活动,让音乐之外的其他学科也融入到音乐课堂中。我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商量着用他们最喜欢的方式把“春天”表现出来。最后,孩子们表演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学生画了一幅春天的图画,有的背诵了一首春天的诗歌,有的表演了一段春天的舞蹈,出乎意料之外的是还有一个小姑娘告诉我,说她会演奏一段《春天波尔卡》。每个孩子都在“忙碌着”,我也没闲着,认真地为他们“出谋划策”。整个课堂“忙而不乱”,就像一个温馨的大家庭。

本节课我还设计了一个小环节:事先让学生自己回家制作一对沙锤,结果“效果”要比我想象的还要好,课堂上孩子们拿着自己的“杰作”都挺“自豪”的,“伴奏” 起来更带劲了。整节课我一直都把《大雨和小雨》作为我们师生活动的背景音乐,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多听多感受,这也是我在新理念指导下尝试的一个新“手法”,效果挺好的,大家不妨试一试。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参加市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竞赛的教案,在导入部分我设计了展示春天的多媒体,让学生从形象感知入手,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顺利的进入到课堂学习中,这一环节的设计在课堂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紧接着我又播放了一个自己制作创编的童话FLASH,引出了大雨和小雨,揭示课题,学生初次感受到了大雨和小雨声音力度的不同,同时,解决了本课中的一个难点——最后一小节的简易合唱,学生很轻松的掌握了合唱这部分内容。在聆听歌曲范唱时,我带领学生做不同的动作,让学生再次体验歌曲中强弱两种不同的力度。歌唱时我及时的指出唱强时不喊叫,弱时音不虚,学生也表现的较好。当学生掌握了能控制自己的声音正确的表现力度的强弱方法后,我又加大了难度,激发学生思考怎样与别人合作用声音表现大雨和小雨的强弱不同。在拓展部分我又提出更深一步的要求,尝试用老师提供的道具为歌曲伴奏,表现出强弱力度的不同,这个教学中,每个环节我都紧扣感受和表现大雨和小雨的力度不同设计各种音乐活动,从聆听感受到歌唱表现,从肢体表现到自主创造,层层深入,逐步提高要求,提升学生的歌唱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解决了教学难点。并且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浓厚,学习积极性高。

最后因为时间关系,没能让学生把创造的伴奏逐一展示,而直接进入了表演环节,学生表现不太熟练,对最后的整体表演有所影响,这是本节课中最大的不足处,下次课堂中我会注意这点,尽量做到让课堂中的每个环节都再完美些!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