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花自飘零水自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01 07:32:31 初中作文
花自飘零水自流初中作文

篇一: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全诗赏析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全诗赏析 出自北宋诗人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上阕共六句,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这一句,钩连上下。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这首词上阕的后三句,使人想起另外一些词句,如“日边消息空沉沉,画眉楼上愁登临”(郑文妻孙氏《忆秦娥》),“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晏殊《诉衷情》),“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秦观《减字木兰花》),以及“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玉楼明月长相忆”(温庭筠《菩萨蛮》),“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冯延巳《三台令》),其所抒写的情景,极其相似。如果联系这首词的起句,还令人想到李益的一首题作《写情》的七绝:“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词与诗都写了竹席,写了月光,写了西楼,同样表达了刻骨的相思,对照之下,更觉非常相似。

词的过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之感,以及“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之恨。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前人作品中也时有写两地相思的句子,如罗邺的《雁二首》之二“江南江北多离别,忍报年年两地愁”,韩偓的《青春》诗“樱桃花谢梨花发,肠断青春两处愁”。这两句词可能

即自这些诗句化出,而一经熔铸、裁剪为两个句式整齐、词意鲜明的四字句,就取得脱胎换骨、点铁成金的效果。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这首诗的结拍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指出,这三句从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脱胎而来,而明人俞彦《长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两句,又是善于盗用李清照的词句。这说明,诗词创作虽忌模拟,但可以点化前人语句,使之呈现新貌,融人自己的作品之中。成功的点化总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变化原句,而且高过原句。李清照的这一点化,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王士禛也认为范句虽为李句所自出,而李句“特工”。两相对比,范句比较平实板直,不能收醒人眼目的艺术效果;李句则别出巧思,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样两句来代替“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平铺直叙,给人以眼目一新之感。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因而就在艺术上有更大的吸引力。当然,句离不开篇,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同时,篇也离不开句,全篇正因这些醒人眼目的句子而振起。李廷机的《草堂诗余评林》称此词“语意超逸,令人醒目”,读者之所以特别易于为它的艺术魅力所吸引,其原因在此。

以下内容为繁体版 出自北宋詩人李清照的《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賞析

詞的起句“紅藕香殘玉簟秋”,領起全篇。一些詞評傢或稱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間煙火氣象”(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或贊賞其“精秀特絕”(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它的上半句“紅藕香殘”寫戶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寫室內之物,對清秋季節起瞭點染作用,說明這是“已涼天氣未寒時”(韓偓《已涼》)。全句設色清麗,意象蘊藉,不僅刻畫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詞人情懷。花開花落,既是自然界現象,也是悲歡離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涼,既是肌膚間觸覺,也是淒涼獨處的內心感受。這一兼寫戶內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開頭就顯示瞭這首詞的環境氣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上闋共六句,接下來的五句按順序寫詞人從晝到夜一天內所作之事、所觸之景、所生之情。前兩句“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寫的是白晝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獨上”二字暗示處境,暗逗離情。下面“雲中誰寄錦書來”一句,則明寫別後的懸念。詞人獨上蘭舟,本想排遣離愁;而悵望雲天,偏起懷遠之思。這一句,鉤連上下。它既與上句緊相銜接,寫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兩句“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則又由此生發。可以想見,詞人因惦念遊子行蹤,盼望錦書到達,遂從遙望雲空引出雁足傳書的遐想。而這一望斷天涯、神馳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

分白日或月夜,也無論在舟上或樓中,都是縈繞於詞人心頭的。

這首詞上闋的後三句,使人想起另外一些詞句,如“日邊消息空沉沉,畫眉樓上愁登臨”(鄭文妻孫氏《憶秦娥》),“憑高目斷,鴻雁來時,無限思量”(晏殊《訴衷情》),“困倚危樓,過盡飛鴻字字愁”(秦觀《減字木蘭花》),以及“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李煜《相見歡》),“玉樓明月長相憶”(溫庭筠《菩薩蠻》),“明月,明月,照得離人愁絕”(馮延巳《三臺令》),其所抒寫的情景,極其相似。如果聯系這首詞的起句,還令人想到李益的一首題作《寫情》的七絕:“水紋珍簟思悠悠,千裡佳期一夕休。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詞與詩都寫瞭竹席,寫瞭月光,寫瞭西樓,同樣表達瞭刻骨的相思,對照之下,更覺非常相似。

詞的過片“花自飄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啟下,詞意不斷。它既是即景,又兼比興。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遙遙與上闋“紅藕香殘”、“獨上蘭舟”兩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

花自飘零水自流

華、愛情、離別,則給人以“無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之感,以及“水流無限似儂愁”(劉禹錫《竹枝詞》)之恨。詞的下闋就從這一句自然過渡到後面的五句,轉為純抒情懷、直吐胸臆的獨白。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二句,在寫自己的相思之苦、閑愁之深的同時,由己身推想到對方,深知這種相思與閑愁不是單方面的,而是雙方面的,以見兩心之相印。這兩句也是上闋“雲中”句的補充和引申,說明盡管天長水遠,錦書未來,而兩地相思之情初無二致,足證雙方情愛之篤與彼此信任之深。前人作品中也時有寫兩地相思的句子,如羅鄴的《雁二首》之二“江南江北多離別,忍報年年兩地愁”,韓偓的《青春》詩“櫻桃花謝梨花發,腸斷青春兩處愁”。這兩句詞可能即自這些詩句化出,而一經熔鑄、裁剪為兩個句式整齊、詞意鮮明的四字句,就取得脫胎換骨、點鐵成金的效果。這兩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來看,從“一種相思”到“兩處閑愁”,是兩情的分合與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則訴說此情已由“思”而化為“愁”。下句“此情無計可消除”,緊接這兩句。正因人已分在兩處,心已籠罩深愁,此情就當然難以排遣,而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瞭。

這首詩的結拍三句,是歷來為人所稱道的名句。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指出,這三句從范仲淹《禦街行》“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脫胎而來,而明人俞彥《長相思》“輪到相思沒處辭,眉間露一絲”兩句,又是善於盜用李清照的詞句。這說明,詩詞創作雖忌模擬,但可以點化前人語句,使之呈現新貌,融人自己的作品之中。成功的點化總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不僅變化原句,而且高過原句。李清照的這一點化,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王士禛也認為范句雖為李句所自出,而李句“特工”。兩相對比,范句比較平實板直,不能收醒人眼目的藝術效果;李句則別出巧思,以“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樣兩句來代替“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的平鋪直敘,給人以眼目一新之感。這裡,“眉頭”與“心頭”相對應,“才下”與“卻上”成起伏,語句結構既十分工整,表現手法也十分巧妙,因而就在藝術上有更大的吸引力。當然,句離不開篇,這兩個四字句隻是整首詞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並非一枝獨秀。它有賴於全篇的烘托,特別因與前面另兩個同樣工巧的四字句“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前後襯映,而相得益彰。同時,篇也離不開句,全篇正因這些醒人眼目的句子而振起。李廷機的《草堂詩餘評林》稱此詞“語意超逸,令人醒目”,讀者之所以特別易於為它的藝術魅力所吸引,其原因在此。

篇二:花自飘零水自流

花自飘零水自流

花自飘零水自流,泪眼回,三三两两,一股情思涌上心头。

月凉,风残。

窗轩外,孤鸟独翔,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青葱岁月,理不断的是烦恼,道不完的是无奈。多少次,在梦中哭醒,多少次,在失忆中徘徊。当那铁铮铮的分数,紧紧的拴住那伤残的心,当那一声声长叹盖过了鼓掌,当那昔日的笑靥替代了失望的摇头,心凉了,梦碎了,无语斜阑,那怎是“独”字了得。 霏雨,微风。

斜风细雨不须归,归?笑痴人,凉凉的雨丝抚慰着焦灼的心灵,黯然神伤,无悔的青春年华,最珍贵的是友谊,最真诚的是信赖。曾几何时?往日的嬉戏在繁忙的学习中匿述,昔日的朋友,在擦肩而过中淡忘。是我变了?好是你们?无边思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变,变,变,谁能倾说?苦,苦,苦。谁能道言?

秋叶,萧条。

万泪浸润湿千秋,秋天,思念的季节。播种,耕耘。起秋叶,任往事流淌,心事荡漾,无边落日,秋天,轻盈,神秘,无人伴我赏庭前花开花落,只能看见那秋风扫落叶,听,叶在哭泣,孤独的哀嚎,绝望的歇斯。泪在摇曳,伤在完结,独魂侵蚀着内心,腐蚀着伤痕。

只字未必孤独,双字未必幸福。

成长的孤单让世事变迁,快乐与痛同在,待痛定思痛之际,又是一番心情。 树下,梢前。

今年花胜去年红,又是新的希望,孤独的小树重新抽芽,是对生命的渴望,是对灵魂的征服,历经一载的风雨,孤独,越挫越勇,面对,越拼越强。 独自泪下!

采菊东篱下,哼一小曲,悠哉乐哉独行于小径中。谁言独自面对难?孰怡?携与同行!

篇三:花自飘零水自流

花自飘零水自流

枉然是理智的殷勤,因为那不是盲目,只是痴。

像雪粒,晶莹璀璨,那是冰凌的盛典;

像梨花,千树万树,那是逊白的芬芳;

像鹤顶,高洁超卓,那是红梅的娇姿。

蝶花飘零,滋生出一种相思,

韵清流水,洗练出两处闲愁……

花自飘零,飘零出轮回神话。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命短暂得恰似那一东流水兮不复还。回望东坡之天上人间,宫阙一览得万年。月华如练,思绪霏霏,藏蓝色的银幕下她是泼洒下的万般忧愁……她身着一袭青绿色的长裙独坐在生冷的西楼,在皎洁无暇的光辉下,娟影萧疏,纤纤素手弹奏这剪不断、理还乱的红豆相思,空灵而又落寞。茫茫苍穹,凝眸仰望,那广寒宫里的嫦娥也何尝不是独自在守候,守候孤寂的岁月,一年一个轮回,一守就是一个人间!

水自流汤,流淌出脉脉真情。

沈园的芦花漫天飞舞,遮蔽了清冷的月光,却依旧掩饰不了你凝固冰冷的心。你的心弦确如风中的芦苇,脆弱、敏感,那些挥着不去的疼痛如梦魇般缠绕在你的心头。

你,直直地立在乱草坟前,用枯瘦如枯槁的手轻微地抚摸着墓文……料峭的哀风把你唤醒,怎的承受-----冷月。马嘶。风吹。一颗晶莹剔透的东西坠入你的胸口……不!是心头!

就让妥协的眼泪把你再次洗礼,这眼泪好似流水,从一滴汇成一线,再到一涧,再到你永远也抵达不了的她的深邃的眸子里面去了……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三台中学高三:刘艳梅

篇四:花自飘零水自流

花自飘零水自流 李清照与衢州的那些事

【奇缘】

李清照是衢州人赵抃的儿媳?

明清时期,中国有一件纷争数百年的学术公案,就是关于李清照在丈夫赵明诚去世后是否改嫁的问题。

根据南宋时期有关文献记载,易安(编者注: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改嫁应该是确凿的。如胡仔《笤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十载:易安再适张汝舟,未几反目,有启事与綦处厚云:“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传者无不笑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有“易安居士,京东路提刑李格非文叔之女,建康守赵明诚之妻??赵死后,再嫁某氏,讼而离之。”洪适《隶释》卷二十四《跋赵明诚金石录》言:“《金石录》,绍兴中其妻易安居士表上于朝。赵君无嗣,李又更嫁。”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四,则把李清照关于“再嫁婚变”的《投内翰綦公崇礼启》全文摘录。另有晁公武《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卷四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八)、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等著皆有李氏更嫁之述。

就时间而论,胡仔、王灼、晁公武、洪适都是李清照的同时代人;就地域而考,胡、洪之著,一成于湖州,一成于越州(今绍兴),与李清照晚年生活的杭州并不是“去天万里”;就著作而言,《系年要录》、《隶释》等皆为故实文献,并非小说笔记之类。可见宋时并没有人怀疑李清照更嫁之事。

但是到了明代,开始有人接受不了李氏更嫁之实。最先跳将出来诘问的是“三山老叟”徐火勃(1570—1642),他在《笔精》卷七提出:“李五十有二,老矣。清献公之妇,郡守之妻,必无更嫁之理。”“更嫁之说,不知起于何人,太诬贤媛也。”徐氏以后不断有人为李清照改嫁辩诬,如黄溥《闲中今古录》、瞿佑《香台集》、

朱彝尊《明诗综》、王士祯《分甘余话》、卢见曾《重刊金石录序》等都提出类似主张,理由也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年老,二是宦官名门。

徐火勃所言“清献公之妇,郡守之妻”,难不成李清照是衢州人赵抃的儿媳妇?简直有些匪夷所思!我们的第一感觉:这是一个历史的误会!

然而检阅古籍,还真有不少文献说李清照是赵抃儿媳妇的,而且其始作俑者,竟然是鼎鼎有名的唐伯虎。据明代刘士鏻编的《古今文致》卷三引,唐寅(1470—1523)在“《金石录后序》评语”中有言:“李易安??宋李格非之女,适东武赵抃之子明城为妻。”

无独有偶,明代还有类似记载,如瞿佑《香台集》说“赵明诚,清献公之子”;郎瑛《七修类稿》也说“赵明诚,字德甫,清献公中子也”。瞿佑还曾赋诗评说“赵家李事”:清献名家厄运乖,羞将晚景对非才。西风簾卷黄花瘦,谁与赓歌共一杯。

篇五:花自飘零水自流

花自飘零水自流

深秋的这个午后,记忆像是窗外飘着的落叶片片泛黄,往事难以抑制的涌入脑海,即便过往的一切曾经清晰如昨,却也无以弥合今天的鸾飘凤泊。莫非那些美好,那些不竭而又温柔的片段,就像这些凋零的树叶一样飘坠下来随水而远了?

我们有着共同的曾经,我们有着不一样的后来。事实上也许我们之间只隔着一朵花的距离,而就是这么一点距离,你我再怎么样努力都难以逾越,如咫尺亦如天涯,无望之间,心,早已千疮百孔。多少望穿秋水的等待,多少夜以继日的煎熬,到最后期盼不了我们想要的结果,时光却是不解人意的飞逝,来不及再一次牵起你的手,来不及对你说声保重,来不及回味一起走过的日子,你我已是前尘,只留下一缕挥不去的情愁在寂寥的夜里思念成殇。 花开有时,你我无期。

现在,你在守望谁的守望?我又在相思谁的相思?想来,时光终将会把一切拉扯的很淡很远,只是这个人,这张曾经那么熟悉的面孔,象缤纷的花儿一样,该如何才能不想起?该如何才能在漫长的流年中遗忘?

我看过你含苞待放的样子,我沉醉你绚烂的时刻,可你最为盛艳的色彩终是留给别人看的。而我,注定只是你生命中的过客。你不会因我的到来或者离开便停止爱与恨的交织,盛开与枯萎的生死,我能看到的是你那时带着泪痕的残妆。你开如梦,邂逅了一场风花雪月的曼妙之缘,你落似梦,终结了一颗天空划过的流星。

花自飘零水自流,这是各自的宿命。相背而去的你我,恰是两座遥遥相望的山。既已是固定的位置,我们只能接受现实。我清楚的知道,我们再也无法看朝霞的灿烂,而斜阳的影子日复一日的丈量着我们永远无法缩短的距离,你我之间的峡谷是如此的深不可测,当聚首的希望渐渐老去,我曾期盼着经不起岁月的风化,两座山轰然倒塌溶为一体的愿望已不可能实现,却背负了一腔愁绪,一生伤痛。

我们改变不了命运的安排。终还有赏花人来看你,终还有怜花人来爱惜你,而我又怎能不心存感激?毕竟是你当初给了我一抹深情的嫣红,在那段寂寥的时光陪着我度过最冷的季节。你最初的色彩留驻在我的流年我的心灵深处,那是经过岁月洗涤之后的一尘不染,再也无法抹去的痕迹。

时光飞逝之间,我知道早已物是人非。也许你已经将往事遗忘,把我们的故事尘封在某个角落,不愿意再去触碰。也许,你已将那些当初许下的诺言丢弃在风里,化为你无奈时的一声唏嘘,也许你此刻沐浴在爱的阳光下重获新生,尽情绽放你最美的颜色。来年来日,某年某月,终于盼来你花好叶绿的时节,那么,我深深的祝福你,穷尽我所有的词汇为你写下最美的篇章。

会的,一定会的。就像我一样,与身边的女人共度时艰,期盼一份平淡中的真情,期盼人到中年之后所要的安宁,期盼一起携手走过春夏走过秋冬,走过最后的时光。

如果花自飘零水自流是你我之间注定的宿命,那么曾经爱过,就让怨恨散去,爱情没有谁对谁错,没有谁胜谁负,有的只是情深缘薄,有的只是爱到尽头覆水难收。岁岁年年,让我们彼此好好活着,时光可以带走一切,带不走我对你予以的深深祝福。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