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始得西山宴游记赏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7:13:49 字数作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赏析字数作文

篇一:始得西山宴游记 翻译及赏析

始得西山宴游记(翻译) 自从我成为被贬受辱的人,就居住在永州,常常忧惧不安。公务之余,就缓步行走,没有目的地出游,每天与自己的随从爬高山、钻深林,走到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只要有幽泉怪石,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到了就拨开杂草坐下,倾尽壶中的酒。喝的大醉。喝醉后便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躺下就做梦。心中想到了哪里,梦也就做到那里。醒来之后就回家。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都已被我游览了,而未曾知道还有个奇异独特的西山。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指点并感到奇特。我于是带着仆人越过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杂乱丛生的草木,烧掉茂盛的茅草,不达到西山之巅决不罢休。攀援着树枝爬上山顶,两腿叉开,席地而坐,几乎几个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座下。它高处之下的地势,(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有的像是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有的像是蚂蚁洞,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聚集收拢,重叠到一起,没有逃脱隐藏的。萦回着青山,缭绕着白云,与遥远的天际相接,环看周围,浑然一体。看了这些,才知道这座山确实特立不群,与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样。不知不觉中我仿佛遨游于无边无际的天地宇宙之间,与浩渺广大的自然之气合而为一。我于是拿起酒壶,斟满酒杯,畅怀痛饮,醉

倒在地,不觉间日薄西山。苍茫暮色,自远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了,而我却了无归意。精神凝聚安定,形体得到解脱,和万物的变化暗暗相合,我这才认识到过去等于没有游览,真正的游览从此(时)开始。所以我特意把这件事记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809年)。

柳宗元和韩愈一样,也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代表作家。他写作的山水游记,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后人所重视。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作品,主要写在他贬官永州时期。柳宗元是一个很有热情的政治家,他和刘禹锡等人一起,参与了中唐时期的政治革新运动,受到保守派的强烈反对。当保守派的迫害全面来始的时候,他和他的战友们一起,被贬为永州司马。从此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谪居边远地区的生活永州现在湖南零陵,唐朝时这里被人们看成是一个蛮荒之地。周围虽有不少的奇山异水,但是因为人迹罕至,所以没有被人们发现。柳宗元来到这里以后,心情抑郁,就常常用探幽寻胜,徜徉山水来自我消遣。他非常惊异地发现了永州的自然山水非常悠美,使他流连忘返,并生发为文字。他连着写了好多篇游记,特别是其中的八篇(《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成为前后

连贯、脉络相通的一组散文,被后人称为《永州八记》。而《始得西山宴游记》就是八记中的第一篇文章。 “西山”,在永州之西,西山和永州之间隔了一条湘江。它从朝阳岩起到王茂岭止,绵延数里之长。这篇游记它的题目就很耐人寻味。文章既然写游西山的经过,那为什么不像一般作者那样,起一个叫《游西山记》的题目呢?有人说可能考虑到作者在游西山的时候还饮酒取乐,以酒来助游兴。那他为什么不起一个《宴游西山记》的题目呢?看来这篇文章题目“始得”二字,定有奥妙。“始”,开始。“得”,原义获得,引申为发现。字面意思是,开始发现西山的奇特,获得宴游之乐的游记。笔者看法,始得”可能有三个意思:

一是这篇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所以“始得”作为八篇的开头。表达了第一次寻访到永州山水之美的意思;

二更重要的在于作者游览永州并不是从游西山开始的。在游西山之前,他曾经到过一些地方,并且也写过一些记载游览的文章。如游西山之前,他曾游过一个祠庙“八华寺”,并发动在那里建造了一个西亭。他还写了一篇《永州八华寺新作西亭记》的散文。但柳宗元觉得只有在游览了西山之后,他才算真正的发现了永州山水的特别之处。并且在游览过程中,获得了一种独特的感受。这种

感受是他过去游览的时候,从来没有体会到的,给他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他就把游览西山看成是游览永州山水的真正起点。那么“始得”这两个字就非常郑重的标明了游览西山以前的和这次游览西山的分界;

三对作者有特殊意义。从心境上看,它破解了作者被贬永州后“恒惴栗”的心情,取得了“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审美感受;从游览本身看,这之前,因游心境压抑而无乐趣,从这儿才开始真正的游览。

我认为这篇文章它的立意也好,布局也好,都和题目“始得”二字有密切关系。全文五次或明或暗点出“始得”之意。所以需要我们在阅读这篇文章时,应仔细加以体会。文章内容是写发现并且宴游的经过,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受。具体安排是,先写游西山的情形,再写游西山的经过和感受。这样文章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自余为僇人”到“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第1自然段结束。这里并没从“始得”二字落笔直接写游览西山。这部分没有涉及到游西山的内容,而是先写平日的游览,即游西山以前的游览活动。

文章一开头,先交待了自己当时的身份和处境。这是一种特殊的身份和特殊的处境,也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具体背景。“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余”,第一人称代词,作者自指。“僇人”,罪人。“僇”同

“戮”,即杀戮。因柳宗元在革新活动中得罪了皇帝成为朝廷的罪人,被贬官到永州,所以自称为“僇人”。“是”,指代词,此,这。“是州”,此州,指永州。永州是个荒凉的地方,柳宗元生活在这里,与自己的战友隔绝,音信皆无,所以感到政治前景暗淡,心情当然是常常恐惧不安的。这几句说,这是我成为朝廷罪人以后,住在永州这个地方,常常恐惧不安。

这个开头,包含了许许多多长久积压在内心的悲愤心情,当然其中就有一种无声的抗议。自己是这样一种罪人的特殊身份,处在这样一种特殊的处境里,怀有这样的心情,因此当他游山玩水的时候,那种感受自然同那些风流闲雅的士大夫很不相同。他是要在游览中,排解内心的忧愤,在游览中忘却现实处境,想在精神上寻找某种寄托。所以他写:“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慢慢而游。”“其隟也”在句中充当状语。“隟”,空隙,闲下,空闲。这是说,每当自己政务之余,偶有空闲的时候,到处走走、玩玩。

在“行”“游”两个动词前面,作者故意用了“施施”“慢慢”两个重叠的形容词。“施施”“慢慢”,是漫步走着的样子,漫不经心的外在动作。通过外在动作的描写,实际上表现了作者在游览的时候,一种寂寞、愁闷的、无可无不可的精神状态。两个“而”字是连词,用在

篇二:2014全程复习高考语文(苏教版)一轮复习文言文课本回归精练 必修1 始得西山宴游记 Word版含解析]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始得西山宴游记

一、通假字

1.自余为僇人 (“ ”同“ ”, )

2.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 ”同“ ”, ) 二、古今异义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古义: 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古义:

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3.游于是乎始 ..

古义: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三、一词多义

?因坐法华西亭(?

)1.坐??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

?停车坐爱枫林晚(《山行》)(

)??坐以待毙(

)??

自余为僇人( )?故为之文以志(

)?2.为?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

??

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

3.始??

始指异之( )?游于是乎始( )

??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寡人之于国也》)(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六国论》)(

)?醉则更相枕以卧(? )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4.则?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谏太宗十思疏》)(??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

)?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悠悠乎与颢气俱(?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赤壁赋》)( )5.与???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 )

??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屈原列传》)( )??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 )

始得西山宴游记赏析

)?日与其徒上高山(

?其高下之势( )?

?而莫得其涯( ) ?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6.其?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引觞满酌(?

)?

将军夜引弓(《塞下曲》)( )??

引兵欲攻燕(《秦始皇本纪》)( )7.引??

恭疏短引(《滕王阁序并诗》)(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 )?予分当引决(《指南录后序》)(

)??

引以为流觞曲水(《兰亭集序》)(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醉

( ) 2.名词作状语 (1)

日.

( ) (2)箕.

踞( ) (二)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 ,

而而

梦.

山遨

(1)而不知其所

穷 .

( ) (2)

,

远.

( ) (3)( )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望

西

,

异.

青.

白 .

( )

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是岁,元和四年也。 ( ) 翻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 ) 翻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为之文以志。 ( ) 翻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坐法华西亭。 ( ) 翻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句翻译

1.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翻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翻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翻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翻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三:始得西山宴游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

目录

编辑本段原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

唐 柳宗元

自余为僇(lù)人,居是州,恒惴(zhuì)栗(lì)。其隙(xì)也,则施施(yíyí)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jiào)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zhuó)榛莽,焚茅茷(fá),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jī)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ran)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xiā)然洼然,若垤(di?)若穴,尺寸千里,攒(cuán)蹙(cù)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pǒu)塿(lǒu)为类。悠悠乎与颢(hào)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shāng)满酌,颓(tuí)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编辑本段全文翻译

自从我成为被贬受辱的人,就居住在永州,常常忧惧不安。公务之余,就缓步行走,没有目的地出游,每天与自己的随从爬高山、钻深林,走到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只要有幽泉怪石,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到了就拨开杂草坐下,倾尽壶中的酒。喝的大醉。喝醉后便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躺下就做梦。心中想到了哪里,梦也就做到那里。醒来之后就起身,起身之后就回家。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都已被我游览了,而未曾知道还有个奇异独特的西山。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指点并感到奇特。我于是带着仆人越过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杂乱丛生的草木,烧掉茂盛的茅草,不达到西山之巅决不罢休。攀援着爬上了山顶,两腿叉开,

席地而坐,几乎几个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座下。它高处之下的地势,(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有的像是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有的像是蚂蚁洞,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聚集收拢,重叠到一起,没有逃脱隐藏的。萦回着青山,缭绕着白云,与遥远的天际相接,环看周围,浑然一体。看了这些,才知道这座山确实特立不群,与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样。不知不觉中我仿佛遨游于无边无际的天地宇宙之间,与浩渺广大的自然之气合而为一。我于是拿起酒壶,斟满酒杯,畅怀痛饮,醉倒在地,不觉间日薄西山。苍茫暮色,自远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了,而我却了无归意。精神凝聚安定,形体得到解脱,和万物的变化暗暗相合,我这才认识到过去等于没有游览,真正的游览从此(时)开始。所以我特意把这件事记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809年)。 编辑本段字词解释

⑴僇(lù)人:受刑的人,即罪人,此指遭贬谪之人。僇,同“戮”,受刑辱

⑵恒;常常

⑶惴(zhuì)栗:忧惧的样子。

⑷隙:空闲。指公务之暇。

⑸施施(yíyí):缓慢行走的样子。

⑹漫漫:随意,漫无目的的样子。

⑺徒:随从

⑻穷;穷尽。

⑼回溪:迂回曲折的山溪

⑽披;分开

⑾倾;喝尽

⑿极:至。

⒀趣:同“趋”,往,赴。

⒂觉;睡醒

⒃因;以

⒄始;初次

⒅指异:指点称异。

⒆缘;沿着

⒇斫(zhuó)榛(zhēn)莽:砍伐丛生的草木。

(21)茅茷:长得茂盛的茅草。

(23)遨;观赏风景

(24)衽(ran)席:席子。

(25)高下之势:指山的高低之势。

(26)岈(xiā)然:山谷空阔的样子。

(27)洼然:溪谷低下的样子。

(28)垤:蚁穴边的积土。

(29)攒蹙:聚集紧接。

(30)遁隐;藏匿起来

(31)际:接。交会。

(32)涯;边

(33)洋洋;广大无边的样子

(34)穷;尽头

(35)引觞:拿起酒杯。

(36)颓然;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指醉醺醺的样子

(37)凝;专一

(38)释;解除束缚

(39)冥合:浑然一体。

(40) 向;从前

(41)于是:从此。

(42)志:记。

(43)染溪:冉溪的别名。柳宗元改为愚溪。在湖南零陵县西南。 编辑本段文言现象

通假字

⑴自余为僇人(通“戮”,刑辱的意思)

⑵梦亦同趣(通“趋”,往,赴)

词类活用

⑴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天)

⑵穷回溪(形容词作动词,走遍)

⑶卧而梦(名词作动词,做梦)

⑷始指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⑸穷山之高而止(形容词用作名词,最高点、顶点)

⑹箕踞而遨(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⑺萦青缭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

⑻自远而至(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处)

⑼故为之文以志(名词用作动词,写作文章)

古今异义

⑴漫漫而游(古义:没有目的;今义:(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

⑵无远不到(古义:无论;今义:没有)

⑶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古义:凡是、这(个);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

⑷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古义:不曾;今义:没开始)

⑸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接着,表承接) ⑹颓然就醉(古义:文中指身子倾倒、跌倒的样子;今义:形容败兴的样子)

⑺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⑻攒蹙累积 (古义 :重叠、积压 ;今义:积累)

⑼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 (古义 这样以后 今义 :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⑽醉则更相枕以卧 (古义 :动词,更换交替;今义:程度副词,更加。)

⑾到则披草而坐 (古义 :拨,拨开; 今义:覆盖在肩背上。) ⑿颓然就醉 (古义 :接近 ;今义 :就是)

⒀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古义:从前; 今义:朝)

⒁故为之文以志(古义:记 ;今义:志气、志向。)

⒂ 是岁元和四年也 (古义:代词,这; 今义::判断动词。) 一词多义

⑴穷

穷回溪(动词,走遍)

穷山之高而止(动词,走遍)

而不知其所穷(名词,尽头)

⑵梦

卧而梦(动词,做梦)

梦亦同趣(名词,梦境,梦中)

⑶始

篇四:浅析《始得西山宴游记》

浅析《始得西山宴游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为《永州八记》的第一篇。这篇文章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运动,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此文记叙了作者发现和宴游西山的经过,描写了西山山顶的怪特景色,表现了作者从对待被贬事实的耿耿于怀、心中愤懑到了对自己处境淡然处之,心中释然的变化,体现了作者的宽广胸怀。

第一段是对游览西山前的生活的概括。在心理上,诗人坦白直言“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慄。”在实际生活中,诗人生活闲散,“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旅游的方式是“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相同的乐趣。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这种游览的过程是十分颓废而无趣的,整个游览唯一的乐趣是把握那黄粱一梦。连仅有的乐趣都是虚幻的,可见,作者似是写乐,实则写悲,以乐衬悲,更体现出作者心中因为成为“僇人”的“惴慄”心情。在这种心境下作者“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自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为下文的游西山做铺垫。

第二段叙写了作者游览西山的过程。作者先叙述了发现西山特异的过程,“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然后叙述登山的过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之后作者描写坐在山顶眺望的景象“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到这里游览进入了下一个环节,作者开始饮酒“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这句话可以说是整个游山过程体悟的概括。“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是散文的结尾,既与开头的“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相呼应,也是对题目“始得西山宴游记”的点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中同时用了叙述、描写、议论的写作方式。叙述主要在叙写上西山的过程,是略写。描写则更为详细,描写西山之巅的壮阔景色,“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议论议的是对西山的感悟“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作者的心胸豁然开朗,不再拘泥于己身。因此反省自身“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同时,散文运用了比喻、对比、对偶的修辞手法,使景物描写生动而形象。“岈然洼然,若垤若穴”是比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是对偶;“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是对比。还有游西山与游之前诸景的对比,“觉而起,起而归”和“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的对比。既是表现了西山的怪特,暗示了作者心境的不同。游山玩水不再是打发时间,强迫自己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而是一种值得用心体验,全身心投入的爱好。

《始得西山宴游记》作为《永州八记》第一篇自然是有理由的,这个理由就在于题目的“始得”二字,之后的七篇都是在游览完西山后写的。从散文第一段不难看出作者在游览西山之前也到处游山玩水,但全文结尾处仍写“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是因为作者认为只有从游览西山之后,作者才算开始游览,在体验“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之前,心思沉闷、敷衍的游览并不算“真正的”游览。作者赋予游览以新的定义,也是作者心

情彻底改变的表现。他不在纠结于被贬的既定事实,而是对未来充满希望,正如对景色的态度从之前“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转换为“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一样,充满希望与动力。正是因为作者自己也发现了自己境界的提升因此“为之文以志”。

柳宗元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学作品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其写景尤为传神“疏淡峻洁”是最贴切不过的形容。他的写景是唐宋文学底蕴的体现,也影响了之后上千年的写景方式和风格。

作者:胡容

篇五: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活页规范训练 19始得西山宴游记 Word版含解析]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B.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C.意有所极,?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嗤?/p>

D.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解析 A项“僇”同“戮”;C项“趣”同“趋”;D项“尊”同“樽”。 答案 B

2.对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而”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 )(5分)

①攀援而登 ②苍然暮色,自远而至 ③卧而梦 ④而不知其所穷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解析 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修饰;③连词,表顺承;④连词,表转折。

答案 C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例句: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 A.望西山,始指异之 .B.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C.箕踞而遨 .

D.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

解析 A项形容词意动用法;B项数词用作名词;C项名词作状语(同例句);D项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 C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5分)

( )(5

分)

A.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B.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C.游于是乎始 ..D.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

解析 A项古义,两个词,凡,所有,总共;是,指示代词,这。B项古义,层层堆叠、重叠。C项古义,从此。D项古今义均为“独特卓立”,如成语“特立独行”。

答案 D

5.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是岁,元和四年也 A.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B.不拘于时 C.固一世之雄也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解析 C项与例句都是判断句。A项定语后置句;B项被动句;D项宾语前置句。

答案 C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6~9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

( )(5分)

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草而坐 披:公开。?到则披.?A.

而行 施施:姿态柔和的样子。?其隙也,则施施.. 际:交会。?外与天际.

B.?

而起 觉:睡醒。?觉.惴栗 恒:常常。?恒.C.?

觞满酌 引:动词,持,拿着。?引.

与颢气俱 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悠悠乎.D.? 心凝形释 释:解除束缚。?.解析 A项施施:缓慢行走的样子。 答案 A

7.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之未始游?然后知吾向.A.?

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向.之文以志?故为.B.?

僇人?自余为.

染溪?遂命仆人过湘江,缘.

C.?

溪行,忘路之远近?缘.?是岁,元和四年也.D.?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解析 B项动词,写/动词,成为。A项从前。C项沿着。D项放在句末,表判断。

答案 B

( )(5分)

8.下列判断有误的一句是( )(3分)

A.柳宗元是力主革新的政治家,政治抱负无法实现,感到屈辱、郁闷。这便是他游山玩水、乐而忘返的真正原因。

B.作者宴游西山之后写下了这篇文章,用游其他山水时心情的抑郁反衬西山之游给自己带来的精神愉悦。

C.这是一篇以写景为主要内容的游记,首先记述了游西山以外的山水的情况,然后写宴游西山的情况,但总的创作目的是为了突出西山形势高峻的特点。

D.本文语言、句式多变,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骈散结合,极显灵动变化之妙 。

解析 C项“创作目的是为了突出西山形势高峻的特点”错,其创作目的应是为了借西山的高峻怪特表达自己高尚的人格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世情怀。

答案 C

9.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因此认为只要是这永州的山水中有特点的景致,我都游览过了,然而却不曾知晓西山(景物)的奇异特色。

(2)那高低的态势,像山谷一样空阔,像深池一样低隐,(有的地方凸起)像土堆,(有的地方凹下)像地穴,(从高处往地面看去)千里之远,如同在尺寸之间,许多山重重叠叠好像挤在一起,(山外有山,峰上又有峰)任何山水景物,没有能逃出(我们的)视线的。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0~13题。

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木丽之形,..

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①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②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③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④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

【注】 ①数:cù,密。②售:指得到赏识,展示。③傥:似乎,倘或。④辱:指被贬谪。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其上为睥睨梁木丽之形 ..B.其响之激越 ..C.及是,愈以为诚有 ..D.不为伟人 ..

解析 A项古义,城上短墙,又称女墙;今义,眼睛斜着看。B项高亢;C项认为;D项伟大的人物。

答案 A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北而东?其一少.

A.?

人而多石?故楚之南少.生嘉树美箭?无土壤而.

B. ?

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而.?有若门焉.C.? ?蛟龙生焉.

一西出?其.?D.

智乃反不能及?今其.

解析 B项均为连词,表转折。A项稍稍(偏)/与“多”相对;C项语气助词/兼词,“于此”之意,可译为“在这里”;D项其中的/代词,他们的。

( )(3分)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