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想象洞庭湖描绘的景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8:35:27 体裁作文
想象洞庭湖描绘的景色体裁作文

篇一: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望洞庭2

篇二:2015各区二模试题分类汇编-默写

2015北京市各区二模试题分类汇编

默写

【东城】

⑴ ,以观沧海。 ,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⑵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 ? 。”诗句直抒胸臆,表明了舍身取义的精神,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想象洞庭湖描绘的景色)

⑶我们常用范仲淹《岳阳楼记》“ , ”的语句,抒发我们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表现我们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忧国忧民的思想。

答案:⑴东临碣石 水何澹澹 ⑵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⑶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西城】

⑴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⑵某校几个即将毕业的初中生建立了一个微信群,他们以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 , ”作为微信群的名称,表达终能实现理想抱负的雄心壮志。巧合的是,该校几位即将退休的老教师也建立了一个微信群,他们以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下阕中的六个字“ , ”作为微信群的名称,表达了不在意年华老去,依然要为理想而努力的愿望。这件事在学校一时传为美谈。

答案:⑴黄发垂髫 ⑵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鬓微霜 又何妨

【海淀】“明月几时有? ①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中秋之际,苏轼对月怀人,浮想联翩,“ ② ,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暮春时节,晏殊睹物伤时,感叹年华的流逝。中国诗人对时间的流逝特别敏感,时间也成为了中国文学的永恒主题。有一种时间叫追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 “③ , ”揭示出古仁人与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不同,进而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有一种时间叫经典,《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 ④ 时期的诗篇,其内容的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至今仍在滋养着我们;有一种时间叫记忆,鲁迅在散文集《 ⑤ 》中以细腻的笔触记录了自己少年时代的生活、赴日留学的经历,流露出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情感;有一种时间叫领悟,《骆驼祥子》中老舍用 ⑥ (职业)祥子的苦难命运让人领悟到当时社会的黑暗;有一种时间叫考验,在血与火的考验面前,《红岩》中的 ⑦ 不惜牺牲自己保护同志,在狱中以坚强的毅力用手指挖通地牢的石壁,为全体难友准备了越狱的通道。(8分)

答案:①把酒问青天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 ③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④西周到春秋 ⑤朝花夕拾 ⑥三轮车夫 ⑦许云峰

【朝阳】

⑴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⑵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⑶在古代,“江”“河”专指长江、黄河。王维用“大漠孤烟直, ”写出了黄河横贯于无边大漠之中、杳无尽头的样子,王湾用“ ,风正一帆悬”描绘了长江春潮涌涨、江水平静浩渺的景象。 ⑷古人的一些诗句,在写景状物中隐含了生活的哲理,因而受到后人的推崇。如“ , ”现在就常常用来说明新旧事物的发展规律,表示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答案:⑴谁家新燕啄春泥 ⑵留取丹心照汗青 ⑶长河落日圆 潮平两岸阔

⑷示例一: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示例二: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共6分。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第(4)题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丰台】

情景交融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作者往往把丰富的情感巧妙地融入到所描绘的景物中,如晏殊的《浣溪沙》中,“ ① , ②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的惜春伤感之情。刘禹锡笔下,描写陋室环境清幽的语句是:“ ③ , ④ ”,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他高洁的情操。《岳阳楼记》中,春天的洞庭湖鸟飞鱼跃:“ ⑤ , ⑥ ”,此情此景,使迁客骚人心旷神怡,感到无比舒畅愉悦。

答案:①无可奈何花落去 ②似曾相识燕归来 ③苔痕上阶绿 ④草色入帘青 ⑤沙鸥翔集 ⑥锦鳞游泳

【石景山】

⑴ ①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⑵酒酣胸胆尚开张。 ② ,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⑶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 ③ , ④ ”(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 ⑤ , ⑥ ”(文天祥《过零丁洋》)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摘自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习近平的讲话)

答案:7.⑴星汉灿烂 ⑵鬓微霜 ⑶先天下之忧而忧 ⑷后天下之乐而乐 ⑸人生自古谁无死 ⑹留取丹心照汗青

【房山】

⑴我欲乘风归去, ,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⑵《观沧海》中诗人展开丰富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 。 , 。

⑶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饮酒》中体现这一意境的两句诗是 , 。

答案:⑴又恐琼楼玉宇 ⑵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⑶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通州】

⑴写出《春望》或《过零丁洋》中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 , 。 ⑵由范仲淹《渔家傲》中写边关景象的词句是 ,可以使人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8.《与朱元思书》中用“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来形容江水湍急奔腾的气势,《三峡》一文中,间接表现江水相似特点的句子则是: , 。

9.比较阅读,回答问题。(6分)

(一)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二)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⑴对《赤壁》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诗歌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诸葛亮的才能不会被世人知晓。

D.在这首咏史诗中,诗人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侧面写出赤壁之战对双方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⑵对《破阵子》本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醉里挑灯看剑”塑造了一个怀才不遇的壮士形象,你看他以酒浇愁,醉眼朦胧中还不忘把灯挑亮,仔细端详手中报国杀敌的宝剑。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战斗的速战速决,武器先进。

C.“可怜白发生”与前面九句形成极大的反差,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我们深沉地感受到词人火一般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无奈。

D.“梦回”和“八百里”两句写大片军营绵延八百里,处处炊烟烤着牛肉,极言战斗场面的宏大。

⑶两首诗词,都有对沙场的想象描述“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

营”,概括表述两首诗词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相同和不同。(2分)

相同点: 不同点:

答案:

7.⑴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山河破碎身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⑵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评价标准:完全符合两句诗句,每空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2分。

8.示例: 虽乘奔御风,不已疾也 评价标准:完全符合诗句,每空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2分。

9.⑴C ⑵B

⑶示例: 相同点:都有对战争疆场的无限感慨和对国运的关注。不同点:前者是对历史的回顾,对史实的咏怀,后者重在表达自己的报国志向和人生不如意的遗憾落寞。

评价标准:表述清晰明白,有异、同的差异性观点表述,理据不清不得分。2分。

【怀柔】

⑴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⑵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⑶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一诗中,表达诗人悠然自得、寄情山水的两句诗是: , 。

⑷本文通过描绘洞庭湖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观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范仲淹“ , ”的生活态度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答案:⑴天涯若比邻 ⑵会挽雕弓如满月 ⑶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⑷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⑴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⑵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⑶请用正楷或行楷将相对应的诗句写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田字格内。

王维在《使至塞上》描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

答案:⑴山岛竦峙 ⑵不畏浮云遮望眼 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顺义】

在很多经典诗歌中,熔铸了诗人内心对家、国深沉的爱。如陆游临终前在《示儿》中的遗嘱:“王师北定中原日, ① 。”杜甫在《春望》中触景生情,“感时花溅泪, ② 。” 马致远在一首小令中写道:“夕阳西下,③ 。”文天祥诗中表白:“人生自古谁无死, ④ 。” 辛弃疾赋壮词表示:“ ⑤ ,赢得生前身后名。”范仲淹如是说,“ ⑥ ,后天下之乐而乐。”

答案:①家祭无忘告乃翁 ②恨别鸟惊心 ③断肠人在天涯 ④留取丹心照汗青

⑤了却君王天下事 ⑥先天下之忧而忧

【昌平】

⑴蒹葭萋萋,白露未晞。______,______。(《蒹葭》)

⑵《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⑶初中毕业在即,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以优异成绩考入理想的学校,并在新的学校里能勇攀顶峰,大展宏图。同学们也都暗下决心,努力学习。于是小林便将杜甫《望岳》诗中的“______,______”作为座右铭来勉励自己。

答案:⑴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⑵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⑶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篇三:第九册语文第二单元

3、古诗二首

宿市邑山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

一、导人新课

1、谈话导入。

2、今天、我们再欣赏一段韩弘的诗《宿市邑山中》(板书课题)

二、理解诗意

1、初读质疑。

2、再读解疑。

3、组织交流自学收获。

4、理解诗句意思。

三、品味诗句

四、体会诗的意境美

当你置身于夜色中的石邑山时,你看到些什么,有想到些什么?

五、总结学法。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2、搜集韩弘的其他诗篇,自学欣赏。

《望洞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作业 :

1、用钢笔描红。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4、中秋节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

2、能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搜集以月亮为主题的诗歌。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欣赏:出示一家三代在庭院里边吃月饼边赏月的中秋月夜图,配以古筝轻音乐。提问:从画面上你知道了什么?你家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2、揭示课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中秋节》。

二、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课文,提问:课文介绍了有关中秋节的哪些知识?

读书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正确认读生字的读音。

2、组织学生讨论。

三、课外拓展

课下搜集中秋节的资料,与同学共享。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赏析诗句。

中秋节之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仅因为它历史的悠久、风俗的独特,更因为它象征着美好和团圆。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亮来寄托深情。

提问:你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呢?

二、联系生活,体会情感

1、说说自己家有没有出门在外的亲人,中秋节时,你用什么方式向他们表达思念之情?

2、提问:中秋佳节,除了向自己的亲人表示问候外,你还可能向哪些人表示问候?

3、小练笔。

三、征求学生的意见,选择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四选一)

1、向同学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次中秋节。

篇四:2011学年第二学期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2011学年第二学期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修改人:欧阳惠梅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并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教学课时:3课时

训练点:1、认识词牌名,区分词与诗。

2、多音字“和”。

3、形近字。

4、想象说话。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独坐敬亭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2.首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览“敬亭山”。

二、学习课文。

(一)出示古诗,全班齐读古诗正音。

(二)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三)解诗题,知作者。

1.独: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

2.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四)抓字眼,明诗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引导学生结合诗句猜测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

孤云: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 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单、孤独、寂寞) 介绍背景: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对看;厌:满足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

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师小结:其实,这首试诗不只是表达了李白孤独的感情,同时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坚定和乐观。为什么呢?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

(五)多诵读,悟诗情。

学习方式:

①自己带着感情读;

②小组读;

③引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看敬亭山,敬亭山看李白,谁也看不厌。——

▲人山相望,人山的融合。——

闭上眼睛,想想,那是怎样的一翻情景呢?人看山,山看着人,人陪伴着山,山陪伴着人。再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过渡:这哪是人和山。分明是两个李白,分明是两座敬亭山。李白啊李白啊。你有什么话想对敬亭山说呢。敬亭山啊敬亭山,你有什么话对李白说呢。

出示:____深情地看着____,轻轻地对他说:“____”

▲啊!鸟儿和云朵也讨厌我,只有你陪伴在我身边。——相看两不厌,只有径庭山

▲是啊,只有我们两个人在这里真有点孤独啊。——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不用答不用问,一切都在──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三、吟诵《独坐敬亭山》

四、拓展延伸:补充诗歌《秋蒲歌》,体会作者的孤独、哀愁。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鸟飞尽

云独闲 孤独寂寞

山相对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望洞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敬亭山,感受颇深。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望洞庭》。

二、学习古诗:

(一)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古诗,师正音,然后全班齐读。

(二)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三)解诗题,知作者。

望洞庭:望着洞庭山水。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四)抓字眼,明诗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引导学生结合诗句猜测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

(1)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和”字还有哪些读音?你能用不同的读音组词吗?

秋月:点明时间——秋天

①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你能通过观察插图,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吗?, 潭面:湖面

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运用比喻,我们还学过什么古诗中也有比喻手法?)

②指名小结: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

(2)诗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① 遥望:远远地看;翠:苍翠。

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也用上了比喻的手法。

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②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话解释整首古诗的意思,再指名复述: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③师小结: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了洞庭湖那美妙的秋月风光。

(五)多诵读,悟诗情。(个别读、齐读、分组夺红旗读)

学习方式:

①自己带着感情读;

②小组读;

③比赛诵读。

(六)延伸读,升华美。

1、课件出示:

题君山 题君山

雍陶 方干

烟波不动影沉沉, 曾于方外见麻姑,

碧色全无翠色深。 闻说君山自古无。

疑是水仙梳洗处, 元是昆仑山顶石,

一螺青黛镜中心。 海风吹落洞庭湖。

2、自由练读后,指名读,并谈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3、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作业:

1、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2、收集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一: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天转任途中经洞庭时所作。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诗的后两句比较好理解,利用插图,让学生想象一下,较易形成感知,大脑中容易构勒出千里洞庭,青翠君山的画面。但对前两句的意象可能还不能体悟。因此,在教学中我紧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来展开。片段中紧紧扣住“和”来理解,在联系下文、交流、碰撞中,学生一步步走进了诗的意境,真正理解了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象,从而体悟到古诗的深层内涵。这一教学过程同时也是语言文字和人文精神有机结合,相互穿插渗透,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古诗的韵味。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忆江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以江南的春景图导入,教师动情吟诵: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小桥流水,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古典园林,如诗如画;啼莺流转、柳绿花红,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水乡──(江南)。

2、揭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

(1)简介诗人“白居易”: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

(2)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

3、播放古筝曲,教师范读。

4、介绍“词”与“词牌名”。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倚声”、“填词” ,是诗歌的一种形式,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都市里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词是为配乐歌唱而写的诗。

二、初读,引入意境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

2、指正读音(学习“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

3、比赛读,齐读。

三、精读,探究诗意

1、自学词,初步了解大意。

2、小组交流,进一步了解词意。

3、班上交流,深入理解词意。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一)忆景

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红艳、激烈、热情,这就是——红胜火)(娇艳欲滴、热情似火、争奇斗艳的江花——)

(2)“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朴素、典雅、温婉、平静给人的感觉就是绿如蓝)(水平如镜、波光鳞鳞、微波荡漾、水波涟涟的江水——)

篇五:望洞庭

武隆县渝港小学 (四)年级 (语文) 导学案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