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中印边境战争伤亡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2:27:22 作文素材
中印边境战争伤亡作文素材

篇一:中国边界战争伤亡人数等资料

世界各国一致认可的朝鲜战争各参战国人员损失数字公布于下

中国:阵亡114855人;重伤死亡21007人,病死13150人;伤210367人;被俘21321人,失踪4300人。合计366100余人。

美国:阵亡33646人,重伤不治\事故\病死等20600人;受伤103284人,被俘7140人;失踪8177人,合计172847人。

英 国:阵亡710人,负伤2278人,失踪1263人,被俘766人,合计5017人.

土尔其:阵亡717人,负伤2246人,失踪167人,被俘 217人,合计3349人.

澳大利亚:阵亡291人,负伤1240人,失踪39人,被俘21人,合计1591人.

加拿大:阵亡309人,负伤1055人,失踪30人,被俘2人,合计1396人.

法 国:阵亡288人,负伤818人,失踪18人,被俘11人,合计1135人.

泰 国:阵亡114人,负伤794人,失踪5人,被俘0人,合计913人.

希 腊:阵亡169人,负伤543人,失踪2人,被俘1人,合计715人.

荷 兰:阵亡111人,负伤589人,失踪4人,被俘0人,合计704人.

哥伦比亚:阵亡140人,负伤452人,失踪65人,被俘29人,合计686人.

埃塞俄比亚:阵亡120人,负伤536人,失踪0人,被俘0人,合计656人.

菲律宾:阵亡92人,负伤299人,失踪57人,被俘40人,合计488人.

比利时:阵亡97人,负伤298人,失踪0人,被俘5人,合计440人.

卢森堡:一个步兵排参加联合国军,死5人伤10人合计15人.

新西兰:阵亡34人,负伤80人,失踪0人,被俘1人,合计115人.

南 非:阵亡20人,负伤0人,失踪16人,被俘6人,合计42人.

日本(不是联合国军成员国但派了水雷布雷队)死3人被俘1人.

以上合计,除美国外的其他联合国军兵员损失一共约为17200余人.

如果加上美国的172800余人,联合国军总损失19万人.中国36.6万人.

现在来看看韩国:阵亡415004人,负伤425868人,失踪459428人,被俘12536人,合计1312836人.(本数字为美联社1956年公布的数字,为国际社会所一致公认).

如果将联合国军的19万人加上韩军的131万余人,则,美韩方在朝鲜战争中共计损失了150余万人.

越南战争(1959年-1975年)简称越战,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伤亡数字: ·南越阵亡: 230,000;受伤: 300,000。

·美国阵亡: 58,209;受伤: 153,303。

·韩国:阵亡: 5,000;受伤: 11,000。

·澳大利亚:阵亡: 512;受伤: 2,400*。

·新西兰:阵亡: 37;受伤: 187。

·北越/越共阵亡: 1,100,000;受伤: 不详。

·中华人民共和国:阵亡: 1,100;受伤: 4,200。

·越南平民死亡 (全越南): 900,000–4,000,000。

参战国家:越南南方 美国 澳大利亚 新西兰 加拿大 西德 韩国 泰国 菲律宾。此外荷兰、比利时、希腊、丹麦和土耳其都派出医疗队参加了越战,帮助救治南越受伤军人。西班牙也于1966年向南越派出了一支13人的专家小组。

越战时,英国为何坚决不参战

——美国迫使盟国派兵参加越战内幕 玉鹏/编译

二战后,美国每发动一场战争,都会要求盟友出兵帮忙。这其中,英国往往是美国最忠实的支持者。但在越战期间,英国却一再拒绝美国让其派兵的请求。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最近,俄罗斯历史学家谢尔盖·彼丘洛夫为我们揭开了这一事件的内幕。

·越南战场没有英国兵

1964年秋,在越南人民军的顽强抵抗下,美国在越南战场显得力不从心。当时的美国总统约翰逊便呼吁其盟国向越南战场派兵支援美军作战。首先响应美国号召的是奥地利和新西兰。

1965年,奥地利远征军第一支部队开始在南越部署,这支部队由奥地利第1加强步兵营和新西兰第161榴弹炮连组成,他们到达越南战场后直接隶属于美国173空降旅指挥。后来,两国在美国的要求下又向越南战场增兵,参战的奥地利军人达到7672人,新西兰为552人。美国的另一个盟国加拿大,虽然一直对派兵参加越战保持沉默,但在美国的压力下,仍有数千加拿大军人曾被编入美军,在越南经受了战争的洗礼。具体有多少加拿大军人参战,由于加国政府一直对外保密,没人知道详细数字。但有一点很清楚,越战期间有56名加拿大士兵战死。

出人意料的是,美国的亲密盟友英国这次却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立场。1961年春天,美国国务卿就提出让盟国组成一支联军进入南越“履行国际义务”,但英国却没有支持美国的这一想法。原来英国人对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中,美国逼迫英国撤军的事,还怀恨在心。 到了1965年初,局势发展不利于美国,于是美国再次向英提出派兵的建议。1966年美国政府曾哀求英国:哪怕向越南派出1个由1500人组成的廓尔喀雇佣旅也行,因为廓尔喀人十分擅长反游击战。双方经长时间谈判,没有结果。最后,美国降低标准,要求英国允许廓尔喀人加入美军直接参战,但即使这样英国也没有同意。当时英国政府的外交政策是,尽量避免在国际上直接参与任何冲突。

·韩国向越南派兵近30万人

·美国在欧洲的另一个盟国——西德,由于宪法严格限制其向海外派兵参与冲突,这次找到了绕过宪法禁令的机会。因此西德政府回避在国内对这一问题进行公开讨论,他们应美国政府的要求,瞒着老百姓,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秘密地向南越派出了2500名德国军人,包括120名飞行员,这些飞行员驾驶美国空军飞机直接参加了对越南的军事行动。

除了英国和西德,荷兰、比利时、希腊、丹麦和土耳其都派出医疗队参加了越战。西班牙也派出了一个13人的专家小组。

当时,最令美国头疼的就是法国。法国在越战问题上一直和美国对着干,因此多次受到美国领导人的排挤,并将其从盟国中清除。美国本想以北约的名义与越共开战,就是因为法国的反对才放弃了这一打算。

除了欧洲盟国外,为了扩大参战国家数量,美国政府开始要求亚洲盟友向越南派兵。美国政府表示,越南战争的成败关系到东南亚国家的安全,因此亚洲盟国必须履行职责。美国政府向韩国、菲律宾、泰国和台湾(后来由于美国害怕这一举动有可能促使中国直接参战,因此放弃要台湾派兵的要求)等亚洲盟友游说、施压。韩国积极响应了美国的号召,从1965年秋,韩国开始向南越派出自己的1个独立陆战旅和第100步兵师,到1973年在越南直接参战的韩国军人达到了5万。在整个越战期间,韩国先后派出了近30万名军人。

尽管面临着美国的巨大压力,但菲律宾只象征性地派出了工兵部队。泰国由于害怕战火波及到自身,在这场战争中十分卖力。1967~1969年共向南越派出了6个步兵营、3个炮兵营、两个旅级司令部和其他分队。后来又将一个“黑豹”步兵师投入到越南战场。

第一位输掉战争的

美国总统是尼克松

1969年1月,美国新总统尼克松上台后开始拒绝实施前总统在越南的战略,表示将逐

步从越南撤出美军和仆从军。

战后,据美国政府正式统计,这场战争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共有近100万各国军人死伤,8612架飞机和直升机被击落,其中在北越境内被击落4125架。美军死亡36万人,受伤30.4万人。同时,政治损失也很大,美国的反战浪潮进一步兴起,迫使尼克松政府不得不从越南狼狈撤军,成为美国历史第一位输掉了战争的总统。而与美国一起参战的其他仆从国结局也都挺悲惨:泰国发生了军事政变,政府被推翻;而菲律宾“向左转”,最终要求美国从该国撤出军事基地。奥地利和新西兰也发生了社会动荡。

越战的一大后果就是,美国组建的东南亚条约联盟组织解体,其对东南亚的影响力遭到沉重打击。这对美国来说是一次惨痛的教训。为此,专家指出,如果美国再发动战争,一定不要忘记越南战争的教训。目前在伊拉克,美国政府正在重蹈越南战争的覆辙。

(原载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

参考资料

苏伊士运河战争美国主张英国撤军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军队入侵埃及,苏伊士运河战争(亦称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苏伊士运河是沟通欧、亚、非三洲的交通咽喉要道,但却为英、法的运河公司把持,每年攫取巨额利润。

1956年8月2日,英、法、美三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主张苏伊士运河“国际化”,并提出召开24国参加的伦敦会议,遭埃及拒绝;9月,英、法、美再次召开伦敦会议,决定将苏伊士运河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

10月29日,以色列军队入侵西奈半岛,向运河逼进。10月31日,英、法军队对埃及进行武装干涉。11月5日,英、法海军陆战队在塞得港附近登陆。11月1日,美国在联大紧急大会上提出立即停战的提案。2日,联大以压倒多数票通过这个提案。11月5日,苏联建议与美国共同出兵“制止”侵略,并向英、法发出最后通牒。11月6日迫于美国等的压力,英、法宣布停火。 (焕茗)

中印边境战争

是1962年6月至10月至11月间发生在中国和印度的藏南边境的战争。在中国被普遍称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中国边防部队在整个自卫反击作战中,歼灭印军3个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歼灭印军3个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歼灭印军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击毙印军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以下4,885人,俘印军第7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 中国边防部队阵亡722人(其中军官82名、士兵640名),负伤1,697人(其中军官173名、士兵1,524名)。

中苏珍宝岛战役

1969年3月2日和3月15日。苏联方面亡58人,伤94人。中国方面亡29人,伤62人,失踪1人。

·中越自卫反击战

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解放军、支前民兵共牺牲6954人,伤14800多人;2月17日至2月27日击毙越军15000人,2月28日至3月16日击毙越军37000人。

勿忘历史。向舍生忘死为国捐躯的先烈们致敬!

篇二:抗美援朝战争和1962中印战争之比较

抗美援朝战争和1962中印战争之比较

抗美援朝战争和1962中印反击战之比较,兼驳1962年中印战争解放军撤军缘于后勤。

美援朝战争和中印边境战争是上个世纪新中国建立以后的第一场对外战争和第二场对外战争,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我们还是可以把它们稍作一些对比,回顾一下当年光辉岁月。

中印边境战争和抗美援朝可以从几个方面做些比较:

第一、从形势的迫切性上看,中印边境战争形势没有抗美援朝战争形势迫切,抗美援朝战争美军快打到鸭绿江边了,容不得中国做再多的准备,尽管如此,志愿军出兵前仍是做了一定的准备,包括组建东北边防军,调动物资和军队。而中印反击战的时间紧迫性更加没有这么迫切,中国完全可以充分地做战前准备,囤积大量的兵力和物资。

第二、从国际形势上看,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美国第七舰队入侵我国台湾地区阻碍了解放台湾的行动,美军在欧洲极力跟苏联抢地盘,无意于全面进攻中国,苏联支持中国的抗美援朝战争,提供军火物资和有限的空军支持。中印边境战争时期中国与美国和苏联的关系都很僵,苏联是暗地里支持印度,美国是明着支持印度,但是尚未达到直接出兵的干涉强度。

第三、从国内形势上看,抗美援朝时期国内尚未完全解放,已经解放的地区还有大量的土匪和特务需要肃清,国内经济是“一穷二白”,而中印边境战争时期国内刚刚经受三年自然灾害,国内经济“频于崩溃”,总的来说,中印战争时期国内形势仍好于抗美援朝时期。

第四、从后勤补给条件上看,抗美援朝时期我军在国内主要靠火车和汽车运输,入朝后运输条件更加恶劣,美军在陆上、空中、海上的运输补给畅通无阻,可以随时把大批作战物资运送前线,迅速补充。而我志愿军所需的大量作战物资,均由国内经陆路运输供应前线,不仅路途遥远、路况极差,而且运输途中还受到美军严密的空中封锁和破坏,后勤保障困难极大。运送物资和弹药经常是人拉肩扛,前线战士是一把炒面一把雪甚至形势严峻时经常是饿肚子。而中印边境战争时期后勤保障困难无疑也是极大的。作战的地点是在号称“世界屋脊”的喀剌昆仑山上和喜马拉雅山之脉南侧地区进行。该地区地势险峻,气候恶劣,人烟烯少,交通不便。这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对作战行动有严重的影响,但是毕竟后勤补给线上没有敌人的飞机轰炸、扫射,主要就是和自然抗争。因此,中印边境战争时期后勤保障困难相对抗美援朝时期而言,困难略小。

第五、从火力对比上看,抗美援朝战争前期志愿军的武器是万国造,步兵主要是三八大盖、国造和美造步枪,炮兵是旧杂日式美式火炮,且数量不多,1952年5月之前,志愿军每个步兵师实有火炮100余门,且多数为小口径的迫击炮和山炮,榴弹炮不多,我们都知道武器的混杂会给后勤补给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志愿军入朝后期才大量换装苏式武器。当时美军一个步兵师有各式火炮400余门,且以大口径火炮居多。步兵用枪支自然更是不必说都使用了自动武器,弹药当然是应有尽有。应该说志愿军与美军火力相比较要吃很大的亏。

而中印边境战争时期我军已经实现了国产武器换装,武器自造自给,弹药补充不成问题,步兵使用国产的56半自动、56冲锋枪,炮兵使用122毫米榴弹炮,从火力上讲不比印度装备的武器差,甚至某些

地方还略强一些。(从缴获的印军武器上看印军火力并不占优势:美制M—3A3坦克、

英制88mm榴弹炮18门(14门缺少零件、4门严重损坏)、英(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中印边境战争伤亡)制75mm山炮6门

(2门缺少零件、4门严重损坏)、英制106.7mm迫击炮7门(缺少零件)、

英制81mm迫击炮54门(15门完好、36门缺少零件、3门严重损坏)、

英制51mm迫击炮75门(58门完好、17门缺少零件

重机枪22挺(7挺完好、13挺缺少零件、2挺严重损坏)、美制

7.62mm坦克机枪6挺

(缺少零件)、英制7.7mm轻机枪261挺(223挺完好、26挺缺少零件、12挺严重损坏)、

英制7.7mm轻机枪预备枪管208支(全部完好)、加拿大制9mm冲锋枪552支(488支完好、

41支缺少零件、23支严重损坏)、美制7.62mm半自动步枪30支(全部完好)、

英制7.7mm步枪2,105支(1,750支完好、306支缺少零件、49支严重损坏)、

手枪57支(40支完好、12支缺少零件、4支严重损坏)、信号枪79支(71支完好、

4支缺少零件、4支严重损坏)

因此中印边境战争时期我军与印军火力对比情况要好于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志愿军与美军

火力对比。

第六、从兵力对比上看,

参加抗美援朝我军先后入朝作战的有出自一野的有1军;出自二野的有12军、

13军一万余人组成补训师参战并于1954年随15军回国、15军、16军;

出自三野的有20军、21军、23军、24军、26军、27军。出自四野的有38军、39军、40军、

42军、46军、47军、50军、54军。出自十八兵团的60军。出自华北野战军的63军、

64军、65军、66军、67军、68军。

志愿军总人数达134万人。

其中包括空军12个师、炮兵15个师、铁道兵10个师、坦克3个师、公安军2个师、

工兵14个团。在战争期间敌我双方陆续投入到战场上的总兵力: 敌我双方均已达300多万人。敌我总兵力对比为1∶1.4,地面部队则为1∶1.7,

我优于敌人。摘自《朝鲜战争内幕全公布》

中印边境战争时期,我军动用四万兵力,四路出击,西线从错那攻达旺、邦迪拉,东线在察隅,

篇三:浅析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的起因

目 录

绪论 .............................................................. 2

一、中印边界战争过程 .............................................. 3

二、中印边界战争起因 .............................................. 3

(一)历史余毒:英国殖民者的卑劣勾当 ............................... 3

(二)根本原因:尼赫鲁政府奉行扩张主义政策,妄图称霸南亚次大陆 ..... 4

(三)外部动因:美苏大国的支持和默许 ............................... 5

(四)重要因素:中国政府的一再忍让和无果的和平努力 ................. 6

三、结语 .......................................................... 7

参考文献 ......................................................... 7

浅析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的起因

**,历史与社会学院

摘 要: 1962年,中印两国发生了一场边境战争,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中印友好关系不复存在,这种敌对的双边关系直到80年代末才有所改善,两国爆发战争的原因备受国内外关注。中印边境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复杂的背景,印度尼赫鲁政府的扩张野心以及对中国领土的步步蚕食是根本原因,同时战争与美苏两大国的支持和默许也密不可分,中国政府的一再退让更是战争发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中印边境战争;尼赫鲁;起因

Analysis of Sino-Indian border war causes

Wei Qian, College of History and Sociology

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China and India has never been officially demarcated country boundary line, but a from both sides has administrative jurisdiction formed by the traditional line, divided into the western, middle and Eastern, full-length 2000 kilometers. The Sino-Indian border war is not accidental, it has deep historical roots and complex background, this article from the British colonial era left this world in India history, Nehru's expansionist ambitions this fundamental reaso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Soviet Union two big country support and the acquiescence of the external reasons, Chinese government not in th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four aspects to analyze the Sino-Indian border war.

Key word: Sino-Indian border war Nehru cause

绪 论

中印两国之间阻隔着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但两国友好交往历史源远流长,两国人民友好相处,互通有无。而在1962年,两国却发生了一场边境战争,中印关系由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高峰跌到谷底,这种敌对的双边关系直到80年代末才有所改善,跌宕起伏的中印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界的关注点。50年来,国内外关于中印边界争端的研究成果很多。总的来看,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对中印边界纠纷和历史渊源的考察,从历史和法律的层面对中印边界问题进行研究,如利用已解密的英国官方档案,对中印边界历史作了阐述,力求还原历史真相。

二是印度对华政策决策分析,从印度政府决策的角度从体系层面、组织过程层面以及政府政治层面探究中印边境冲突的原因。突出的有雅科夫?弗尔兹伯格尔和帕尔莫达?库马?班达,他们主要从印度决策的角度加以论述,分析印度在1959~1962年对华政策决策过程和决策中的错误认知,认为,印度决策者尼赫鲁对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地区环境、印度国内环境以及中印双边环境存在认知上的错误和偏差,从体系层面、组织过程层面以及政府政治层面探究原因。

三是关于国内政治与中印领土争端的研究,分析意识形态因素、印度议会与媒体舆论以及中国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等因素在中印领土争端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如印度学者莫汉?拉姆探讨了?中印对抗的政治学?,认为印度是美苏利益对抗的交汇点,是意识形态对抗和冲突的中心,这种政治本性不可避免地导致同中国发生碰撞。海外华人学者钟建平则从印度国内的政治发展,特别是印度议会在对华政策决策上的作用、反对派与政府的互动关系等层面来考察中印边境领土争端,认为国内政治的强大压力促成了印度政府日趋强硬与僵化的对华政策,这也是部分中外学者的共识。

四是关于国际环境与中印领土争端。刘学成对于?中印边界争端与中印关系?的论述尤其值得关注。他把中印边界争端臵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的国际背景中,着重从中美苏?大三角?和中印巴?小三角?的权力结构入手,对中印苏、中印美、中印巴、美巴中等相互作用的三角关系进行分析。[1]

在研究方法上,大部分学者采用的是搜集与考订材料的方法(考据)、历史分析法、统计方法、计量法等等,也有少数学者采用的是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中印边境战争进行综合研究。中外学界的主流方法还是强调物质层面的因素,多从战略利益、权力结构、地缘政治角度来分析中印关系,而很少有学者去关注非物质层面因素(如政治学或认知心理学、社会学等等)对中印关系的影响。本文主要采用的还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搜集史料和考订史料,通过调查相关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探讨中印边境问题。

一、中印边界战争过程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从1962 年10 月至11 月结束,历时1 个月,经

历两个阶段。1962年10月20日至28日是战争的第一阶段,中国边防军暂时攻占了藏南和达旺地区。11月16日至21日为战争的第二阶段,中国边防军在东段和西段驱除了入侵印军,印度军队在东线藏南、西线新疆全面溃败。1962年11月,美国介入并以物资支援印度军队。中国边防军宣布停火,此后两国即以麦克马洪线为控制线,但此后中印边境领土争端持续至今,从未平息。

中印边境战争源于边界问题,在历史上中印两国从未正式划定国边界线,但存在一条由双方历来的行政管辖所形成的传统习惯线,分为西段、中段和东段,全长2千公里。西段北起喀喇昆仑山口,沿喀喇昆仑山口至西藏阿里与印辖拉达克、喜马偕尔邦三处接壤处为止,是中国新疆、西藏同印度克什米尔占领区拉达克接壤部分;中段北起西段的南端,往东南行至中国西藏阿里与印度北方邦和尼泊尔三国交界处的里普列克山口附近;东段西起中国、印度、不丹交界处,东至中国、印度、缅甸交界处。但中印在边界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在西段,争议主要是阿克赛钦的归属问题,在东段争议最大,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中印边境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复杂的背景, 本文就从英国殖民时代的遗留这一历史余毒、印度尼赫鲁政府的扩张野心这一根本原因、美苏大国的支持和默许这一外部动因、中国政府的一再退让这一重要因素四个方面来分析中印边境战争的起因。

二、中印边界战争起因

(一)历史余毒:英国殖民者的卑劣勾当

现实是历史的延续,中印在边界问题上存在分歧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是英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在印度独立以前造成的后果,可以说是英国殖民政府留给中印两国人民的共同?遗产?。英国自十七世纪进入印度洋后,就致力于构建其东方殖民体系。十九世纪下半叶,英国殖民主义者征服了整个印度,并把印度作为其进一步向东扩张的基地。英国为了拱卫这颗?英王皇冠上最亮的明珠?,从其地理特点和周边环境出发,制订了所谓印度安全策略,即?一个内湖、两个同心圆和三个缓冲区?。西藏被誉为?世界屋脊?,具有居高临下的地理优势,历来战略家们都认为,谁占有西藏,谁就能控制次大陆。因而,英国把西藏列为维护印度安全的缓冲区之一。它认为控制了广阔的青藏高原,不但使印度拥有了安全的天然屏障,还可遏制沙俄势力南下,并可通过藏传佛教影响蒙古,削弱俄国在该地区的势力,另外,通过控制青藏高原,英国可与缅甸侵入中国云南的势力相配合,进一步将自己的势力深入到长江上游地区,最后与东南沿海入侵的势力连成一片,控制大半个中国。[2] 1911年,中国爆发辛亥革命,清政府无暇顾及西藏,而沙俄为取得不冻港和出海口正在从陆路向南扩张,随着清政府势力的衰弱和俄国势力逐步东侵,英国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在先后控制尼泊尔、不丹后,把目标指向西藏,企图把中国西藏变成受其控制的独立缓冲国。1888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西藏的?隆吐山战役?,正式揭开了武装侵略西藏的序幕。趁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之际,1903年英国又发动了第二次侵藏战争,并逼迫清政府驻藏大臣与其签订了《印藏条约》,随后,又拉拢利诱十三世达赖和一批大农奴主搞?驱汉事件?,策划?西藏独立?。1914年英帝国主义一手策划了分裂中国西藏的?西姆拉会议?。会上,英方代表亨利?麦克马洪在随意画了一条线,把

中国西藏地区近九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一个浙江省的面积)划入了英统治下的印度版图,这条界线就是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

?麦克马洪线?在法律上是非法的,牛津大学高级研究员内维尔?马克斯韦尔曾指出:?所谓‘麦克马洪线’,是1914年西藏一个地方代表团与印度外交部长亨利?麦克马洪爵士在德里所做的一桩未经授权的秘密交易的产物。麦克马洪威逼利诱(表示愿意支持西藏反对中国中央政府)的手段,说服西藏人同意了一条边界线的划法——把边界向北推移了大约100公里?。[3]由于?麦线?的非法性,使得它的炮制者英国不敢公开承认它的合法存在,这条线一直没有被公诸于世,1929年英印政府出版的《艾奇逊条约集》,承认中国代表未在条约上正式签字,中国的历届政府也严正声明不承认所谓的?西姆拉会议?和?麦克马洪线?。

1938年英印政府采取伪造证据、偷梁换柱的手法,重新出版1929年的《艾奇逊条约集》第14卷,篡改该卷中关于西姆拉会议的原始记录,伪造有关?麦线?内容,重新出版该卷,而出版日期仍用1929年原版日期。伪版本出版后,英印政府即下令把1929年的原版本销毁。与此同时,英印政府在出版《西藏高原与周围国家的地图》中,第一次改变过去同中国主张的传统习惯边界线相同的画法,用?未经标定?的符号,画出了?麦克马洪线?。后来的印度尼赫鲁政府正是抓住这些所谓的?历史依据?,声称对?麦线?以南及阿克赛钦地区拥有主权,英帝国主义殖民统治时期的侵略政策和行动,埋下了中印边境争端的祸根。

(二)根本原因:尼赫鲁政府奉行扩张主义政策,妄图称霸南亚次大陆

1947年,印度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宣布独立,独立后的尼赫鲁政府全盘继承了英国殖民政权的衣钵,包括大英帝国的殖民政策和扩张政策,确立了称霸南亚次大陆,继而争做亚洲盟主,再成为世界?一等强国?的国家战略。尼赫鲁的这种思想早在他的《印度的发现》一书中就清楚的表露出来。他认为:?在将来,太平洋将要代替大西洋而成为全世界的神经中枢,印度虽然并非一个直接的太平洋国家,却不可避免地将在那里发挥重要的影响。在印度洋地区,在东南亚一直到中亚细亚,印度也将要发展成为经济和政治活动中心。?[4]更声称:?今天全世界都公认亚洲的未来将强烈地由印度的未来所决定。?这些言论都暴露了尼赫鲁政府的扩张野心。

在中国西藏问题上,印度也继承了英国的观点,坚持认为把西藏转变为缓冲区是保持印度安全的最经济的方法,推行?前进政策?,以武力进一步蚕食中国领土,逐步向?麦线?推进。1959年,通过强行占领、武装镇压当地居民等手段,在?麦克马洪线?以南习惯线以北9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上,建立起所谓?东北边境特区?,并修改官方地图,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由原来一直标明的?未经标定边界?,第一次改为?已定界?,企图使它的侵略固定化、合法化。印度占领?麦线?以南中国的大片领土后还不满足,又不断派出巡逻队,越过该线,向北推进,侵占了西藏的兼则马尼等地。在中印边境东段和西段,印度政府也侵占了中国大片土地,每占领一片土地,就修建哨所、兵营,派兵驻守,以造成领土为印所有的既成事实。有的哨所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哨所面对面,有的甚至修到了解放军哨所的背后,不断蓄意制造流血事件,以达到挤压中国哨所、迫使中国边防部队后撤的目的。这些行动揭开了中印边境战争的序幕。

同时,?印度政府丝毫也没有放弃煽动‘西藏独立’的努力,先是支持西藏叛乱分子在本国北部的格伦堡建立根据地,并为其提供武器装备进行军事训练,为其出谋划策,还为叛乱失败后逃亡的达赖等人提供政治避难所,企图通过拉拢

篇四:新中国对外战争和得失纵横谈伤亡损失

新中国成立共进行了三次对外战争,一次对外对抗武装冲突。在对这些战争分析中,争论颇多。褒贬不一,但有几个是从战略.战术.政治层面的纯角度来分析这几场战争。不从这些分析,得失很难看请。

一,朝鲜战争.

战略:朝鲜是中国百年耻辱的痛,新中国刚建立一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饮马鸭绿江,面对帝国强敌是战是躲避,中国人真的能立足世界,这个艰难的选择摆在面前。中国是否又要被入侵,不能寄托在帝国的善心上。美帝对新生社会主义扼杀之心已现,中国这一仗必须打,御敌与境外是最好的选择。趁敌立足不稳,立即出兵显然是个明知的选择。所以从战略上来讲,这一战必须打,也是出兵的最好时机。

战术:联合国军仁川登陆,一鼓作气,长途奔袭,以为此战要结束了。就在他松懈时,中国军队悄然入朝,发动突然袭击,联合国军溃败。朝鲜北方金正日经营多年,军民一心,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是中国以落后的武器打败先进的联合国军。当然重要的是中国军队的奉献精神。当攻下汉城时,中国没有果断的后撤,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朝鲜南部是平原地区,易于机械化兵团作战。中国军队战线拉长,补给线补给困难。在联合国军星期天攻势下,损失惨重。最后在英勇的中华儿女的前赴后继下,最终在三八线附近,迫使联合国军停战。

政治:从政治上来讲,中国完全没必要为保护金正日政权而战。打出 的口号也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可以看出,这一仗不是为政治而战,若不是朝鲜,中国百年耻辱的烙印,这一仗很可能不会打。

二, 对印度自卫反击战

战略:喜马拉雅山是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关系着水系安全。控制他的意义一点不亚于平原粮仓。喜马拉雅山的最高点,战略地位自然显著。印度不顾中国多次抗议,企图要用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为边境线,更大的野心是控制喜马拉雅山山脊。关系中国 领土安全和水系安全,这一战一定要打,而且一定要打的漂亮。

战术:中国打这一战要克服很多困难,主要是东线。西藏至今修通了铁路,物资运输才稍微改观。所以战争物资运往前线不是一般的困难,更重要的是东线还要翻越喜马拉雅山山脊,要下到岭南作战才能收复失地。西线采取稳打,攻克高点,占领并驻守。东线只能采取,迂回包抄,歼灭武装,拔出据点。并象征性的收复达旺。吸取朝鲜战争教训,迫于战略物资运输条件,放弃藏南洼地,后撤高地易守难攻驻守。这一战打的漂亮,但又有许多无奈。只好做顺水人情,把大量物资和俘虏无条件送还印度。占取舆论高点以换取和平空间。

政治:中国和印度历史上是友好古国,近代都受西方列强欺辱掠夺。既无仇恨,又无政治分歧。打仗完全因为领土争端,并无政治因素。

三,对越南反击战

战略:越南是地处南海西部,是中国重要出海口最长沿线国家。同是社会主义国家,都与美帝为的眼中钉,应有很多相同的战略利益。分歧:亲苏,入侵东南半岛,试图建立印支小帝国。战争起因,说是边境纠纷。但又在地图上找不到分歧点,只能是一两个山头的纠纷。这种纠纷是要牺牲无数优秀儿女,损耗无尽物资。边境漫山遍野的地雷,两国抹不去的阴影。山还是那个山,边境还是那个境。象这种边境冲突无论如何,在战略上讲也不值得要打十年之久。而中国还有人意淫,说拖垮了越南,好像中国不损耗,不流血似的。

战术:从战术上来看,应是毫无战术。整个一个傻大个打架,仗着个大有力,毫无章法。人炮齐上,牺牲太多。说是拿下谅山,谅山离中国边境18公里,也就

是说,中国军队最远深入20公里。这20公里可是血肉的20公里。河内?130公里,中国有多少血肉?至于仗为何打成这样,归结与武器和士兵完全是胡扯。新中国的老一辈指挥家已逝世,新一代有才能的又被老资格阻挡,仗不指挥成这样才怪呢?

政治:79年中国发生了什么转变?从立足自我,全面发展,向西方靠拢。访问美国归来,战争开始。

中越仗打了10年,也是和西方蜜月的十年。89局势大变,中西翻脸,中越和好。由此可见这场仗完全是场政治仗,毫无战略眼光,只是鼠目寸光的政治表白。79对西方开放,大批科研项目下马,国有品牌抛弃。 到89年除了崛起亚洲四小龙,中国只好回头从来。对外开放变成对内改革,建立市场经济。

四,中苏对抗

战略:苏联对中国的帮助,对中国快速的工业化,建立比较完善的重工业体系和设施的贡献,我们不能忘记。但这不能让我们没有自我,想让中国成为别国首脑指手画脚的地方是不可能。当中苏意识形态,发展方向不同使,强加给中国,对抗是肯定地,也是必要的。

战术:中苏边境线占中国的一半,若开战面对苏联强敌,必定是中国的全面战争。所以要避免战争的爆发,做一定的克制,但有不能让对方看出胆怯,必要的姿态一定要,领土寸土不让的决心要有。珍宝岛冲突就是种姿态。前有朝鲜战争余威,后有原子弹的成功,使苏联最终没有与越雷池。

政治:中苏都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有一定的共同点。战略的分歧是对抗的主因。 2 新中国六次对外战争得失纵横谈

一、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面对经过多次战争蹂躏、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当***等第一代领导人正在进行剿匪、土地改革、恢复工业生产、解放台湾的准备时,北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依靠从林彪指挥的四野中抽调的三个朝鲜族主力师共五万人为骨干组成的朝鲜人民军,在苏联的指使下,不与中国领导人商量,不顾国际认可划分的南北朝鲜三八边境线,就擅自发动了收复南朝鲜的侵略战争,破坏了中国解放台湾的大事,因当时美国已决定放弃台湾,如果朝鲜战争晚爆发几年,则台湾必为大陆收复。美国作为南朝鲜的托管国,在联合国的授权下,率领着由16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军反击北朝鲜的侵略,仁川登陆一举将北朝鲜人民军十余万部队基本歼灭,只有少量部队溃逃到中朝边境,北朝鲜面临亡国危险。

美国取得对北朝鲜的战争胜利后,忘乎所以,挥军越过三八线,准备灭亡北朝鲜,其先头部队已抵达鸭绿江边,使美军的参战由正义性演变为非正义性,同时,美国将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协防台湾,阻止中国大陆解放台湾,更激起了新中国领导人的愤怒。

金日成在捅了马蜂窝无法收场、而苏联人又撒手不管的危急情况下,向中国伸出了求救之手,***以伟人的战略眼光,高瞻远瞩,认为在苏联的军事支援下、以经过无数次战争严酷考验的解放大军参加朝鲜战争,既可以打击美国的嚣张气焰,拯救北朝鲜灭国之危,阻战火于国门之外,又可以扬国威于世界,使中国济身世界大国之列,一举二得。

中国几百万志愿军的陆续参战改变了朝鲜战争的格局,经过三年浴血奋战,中国在付出巨大伤亡的代价下,消灭美韩军队近百万人,其中美军伤亡20多万人,使美国从二战的美梦中突然变成噩梦,遭到当头一棒,第一次在没有胜利的停战书上屈辱签字,而且对手竟是世界近代史上被人鄙视的中国人,其伤痛之深使美国人至今避讳朝鲜战争,成为美国建国以来的奇耻大辱,美国也从此领教了新中国领导人和人民解放军的厉害!

朝鲜战争的胜利使中国一跃成为世界军事强国,中国的雄起令世人刮目相看,鼓舞了世界上的社会主义阵营,中国于1958年从朝鲜全部撤回志愿军,比较完美的结束了朝鲜战争。

但中国参加朝鲜战争有以下重大失误:

1、中国人民是个过于善良的民族,对美国和南朝鲜俘虏过于优待,采取无条件释放,而未作为筹码以便交换中国和北朝鲜战俘,致使中朝战俘遭到非人待遇,身心受到严重摧残,还有近万名战俘被送到台湾和南美,这是中国在朝鲜战争后期的一大失着,我们应该学习越南人在美越战争中对美国战俘的虐待,使美国人现在提起越南战争还不寒而栗,即使现在号称民主、博爱的美国对伊拉克战俘的虐待也令世人震惊,但世界又能把美国佬怎么样,还不是由联合国买单雇请美国在伊拉克继续进行军事统治,记住一句民谚:“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正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缺点。抗日战争日本投降时,中国人对200万日本战俘和100万日本侨民的优待与友善,只能让日本人认为中国人很懦弱,没有达到惩罚侵略者的目的,日本人现在也不向中国人谢罪而且还想恃机复仇即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反观苏联将5万日本战俘押送到西伯利亚做苦力,使其受尽非人的折磨,直到1955年才全部释放,致使日本人到现在也对苏联人产生敬畏,眼睁睁的看着苏联霸占日本北方四岛而无可奈何。试想如果当年中国人将300万日本战俘和侨民全部屠杀或将其分发到各地农村做奴隶,让日本鬼子受到应有的惩罚,则日本现在还敢对中国这样吗?还敢与中国争夺钓鱼岛吗?

2、中国应该将朝鲜战争的军费几百亿卢布让北朝鲜承担,因为朝鲜战争的发起和获利均是北朝鲜,中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已经尽到了国际主义义务,由北朝鲜负担军费合情合理,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中国人民的负担,避免六十年代因中国偿还所借苏联的朝鲜战争军费,而发生的三年惨重灾害(说是自然灾害其实是用农产品还债造成的人为灾害),另一方面又可以控制北朝鲜,使北朝鲜更依赖中国,避免以后发生的反华事件,使朝鲜成为中国军事和外交上的一个重要筹码,在以后跟美国和苏联的对抗中占据有利地位。

3、中国在朝鲜战争结束后应该一直保持在朝鲜的驻军,就像美国在南朝鲜驻军至今一样,否则,美国现在在朝鲜半岛事件中如何有这么大的发言权。中国驻军北朝鲜可以牢牢将其控制,改善中国的军事环境和外交环境,北朝鲜就不敢在1958年中国撤军后马上清洗亲华势力、1967年毁坏志愿军烈士纪念碑和坟墓、1993年破坏中国申请奥运会。现在,北朝鲜经济出现困难,其靠山苏联又解体了,金正日装出可怜惜惜的样子又来欺骗中国领导人,遗憾的是中国现领导人又一次被北朝鲜的假相所蒙蔽,给北朝鲜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送去大量无偿的援助物资,而本国大批的贫困人民却忍饥挨饿无人救助。

二、中印战争:

1962年印度在苏联的鼓动下,借口所谓的麦克马洪线企图强占中国被划给印度的九万平方公里领土,而同时还霸占麦克马洪线印度应划给中国的领土,印度的气焰极为嚣张,充当了反华的急先锋。***认为此仗不打则矣,要打就要一仗稳定三十年,中国五万军队奋起反击,将印度侵略军一举击败,毙、伤、俘印军7000余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印度举国震惊,对印反击战取得空前胜利,正如***所预料中印边境至今四十多年仍然平安无事。

但中印战争也存在以下失误:

1、中国当年应该乘胜收复印度侵占中国的全部领土,一举解决中印边境纠纷,更不应该沿边界线后撤20公里,随后又被印度占领。

2、应将印度战俘和物资作为筹码,使中国在以后的谈判中占据有利地位,令印度退出所占中国领土和赔偿中国战争损失,则中印边境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印度也不敢像现在这样对中国口出狂言,跃跃欲试。

三、中苏珍宝岛战争

1969年苏联为教训中国挑起了珍宝岛战争,虽说这场战争双方只是死伤几百人,但由这个弹丸小岛险些引发了世界核大战,苏联在对中国进行核攻击前愚蠢地将计划通报给美国,美国出于中美苏三角平衡考虑,一旦中国被苏联击败,则美国以当时的军力无法抗衡苏联,出此目的,美国立即进入一级战备,将陆海空所有核武器对准苏联,严重警告苏联如果苏联对中国进行核攻击,则美国也要对苏联进行核攻击,一场世界即将遭到毁灭的核大战被制止了。

中国在珍宝岛战争中得利多多:

1、***以藐视一切强敌的伟人气概,在综合国力很弱的情况下,敢于对苏联霸主出手还击,即使面对核战争也无所畏惧,表现了中国人的大无畏气概,最后以珍宝岛仍在中国手中而取得胜利。反观现在的中国人常常以综合国力作为战争胜负的标尺,含羞忍耻,受尽世人凌辱,令国人感慨万千。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2、珍宝岛战争使中国领导人认识到美国不仅是中国的敌人,而且可以成为中国的战略盟友,由此拉开了中美改善关系的帷幕,中国在国际上的战略地位得到提高,中国顺利加入联合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日益加重,使中国真正成为一个大国,中美苏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世界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新中国对外战争伤亡损失

1朝鲜战争

自1950年10月25日参战至1953年7月27日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共阵亡114,000余人,医院救治战斗和非战斗负伤的伤员383,000余人次,其中救治无效致死者21,600余人,去掉伤员因第二、第三次负伤而造成统计上的重复数位和救治无效死亡以及非战斗负伤者,故最后确定的战斗伤亡减员总数为366,000余人。 29,000余人失踪,失踪者中除在美方战俘营中的21,400余人外,尚有8,000余人下落不明,估计多已在战地或在被俘后死亡。 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共计战斗损失390,000余人中国军队共消耗各种物资560万吨,其中弹药一项即达25万吨,开支战费62亿元人民币。中国军队共战损坦克9辆、飞机231架、各种炮4 371门、各种枪87 559支(挺)。

2中印战争

中印边界自卫反击作战从1962年10月20日开始,至11月21日基本结束,作战经历了两个阶段。 反击作战中,我军共伤亡2400余人。在这次自卫反击战中,我边防部队同仇敌忾、英勇战斗,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重大的胜利,驱逐了入侵的印军,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打击了当时印度扩张主义者的嚣张气焰,大扬了国威军威。

3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1969年3月2日到17日,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牺牲了68位战士。

4援越抗美

抗美援越战争中,中国人民为越南付出了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支援;派出由炮兵、工程兵、铁道兵、通信兵、海军、空军、后勤运输16个支队30余万人,在越3年零9个月的战斗中,对空作战2153次,击落美国飞机1707架,击伤1608架,俘虏美国飞行员42名。1950年到1978年,中国援越物资总值为200多亿美元,其中百分之九十三都是无偿援助的,还不包括部队战斗、生活消耗,1446余名将士牺牲在越南的土地上,4200余人身负重伤。

5对越自卫反击战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国方面:

死亡: 26000

负伤: 37000

被俘: 260

战车被毁: 282

其他车辆被毁:490

各型火炮损失:670

篇五:战 争 伤 亡 数 据 统 计

战 争 伤 亡 数 据 统 计

●中东战争:

1948~1982年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在中东地区进行了五次大规模战争,即“中东战争”。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

●海湾战争:

1990年8月2日凌晨1时,伊拉克10万大军向科威特发起突然进攻,仅用10小时就占领了科威特,由此引爆了震惊世界的海湾危机。

在持续的5个半月里,国际社会的和平努力终成泡影。1991年1月17日凌晨2时30分,从海湾的美国战舰上发射出第一枚“战斧”巡航导弹,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爆炸,拉开了海湾战争的序幕。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参战国家最多,高科技手段运用最充分的局部战争。死亡60多万人,伤及95万人。

●科索沃战争:

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以维护人权为借口、使用大量最新、最先进的空袭兵器,不顾世界各国人民的强烈反对,绕开联合国,对南联盟实施了代号为“联田力量”的大规模空袭,爆发了科索沃战争。

这场战争历时78天,是继海湾战争之后又一场大规模高科技局部战争。造成12条铁路被毁,50架桥梁被炸,20所医院被毁,经济损失总共达2000亿美元。科索沃战争在性质上是一场典型的以强凌弱、以多打少的侵略战争。死亡6万多人。

●9.11事件:

2001年,以本·拉登为首的恐怖分子袭击美国,世贸大楼倒塌,伤及无辜3千多人。

“911”事件的本质就是恐怖分子对美国强权政治的挑战。

●伊拉克战争:

2003年,3月20日,美国以查找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帮助伊拉克人民实现一个更好的未来”为由发动了伊拉克战争。美英联军凭借其空中优势,对伊拉克进行了大规模轰炸,并出动十多万地面部队攻占了伊拉克的主要城镇和战略要地。可美国在伊拉克并没有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却造成大量平民伤亡。据统计,美军、伊拉克平民伤亡数达65万。

●过去10年,200多万儿童被杀,600多万儿童受伤,100多万儿童成为孤儿。

●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距今60多年的时间里,世界太平的时间仅仅26天!

联合国维和部队:

一支跨国界的特种部队,活跃于国际上有冲突的地区。维和部队士兵必须统一着蓝色盔帽或蓝色贝雷帽,上有联合国英文缩写“UN”,臂章缀有“地球与橄榄枝”图案.所以也称“蓝盔”部队。

联合国: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成立的组织。其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

联合国军事观察员:

联合国军事观察员是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一部分。军事观察员来自联合国成员国。他们除佩戴标有各自国家名称和国旗标志的臂章外,一律戴天蓝色的贝雷帽,因为天蓝色是和平的象征。

联合国军事观察员除具备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外,还必须熟练掌握外语(主要是英语)和驾驶技术。军事观察员的主要任务是监督冲突各方对停火协议的遵守情况。由于在执行任务时不能携带武器,因此军事观察员随时会面临一定危险。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