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凝聚历史不忘国耻的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0:27:20 体裁作文
凝聚历史不忘国耻的画体裁作文

篇一:牢记历史不忘国耻

牢记历史,不忘国耻

当我们翻开旧中国尘封的历史,一段饱经沧桑的历史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应该牢记历史,不忘国耻。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让猖狂的侵略者在我们的国土上横行霸道,让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犯下了累累罪行。他们像强盗一样在中国人的土地上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制造了一个接一个惨不忍睹的历史惨案。 1937年7月7日,一个让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日子——卢沟桥事变。日本军队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强行进入宛平城搜查,在遭到拒绝后即以枪炮相加。全面发动侵华战争,英勇不屈的中华儿女开始了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

8年来,有多少英雄壮烈牺牲;有多少家庭支离破碎;有多少孩子没有了童年;有多少文物流落在外;有多少土地被无止境的践踏;有多少次血流成河;还有太多太多我们无法获知的事情。想想这些足以让人痛心,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更是要不忘国耻。

岁月的脚步匆匆走过70年,看似战场上硝烟已随风而散。而7月7日那一阵炮响却深深地震撼到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卢沟桥卷起的那场战争给我们留下的教训是那么的刻骨铭心。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那是永远的国耻,永远的沉痛,也是永远的追思。

历史会永远记住这一天,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在这一天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和日本法西斯的失败而告终结束。

2015年9月3日,在首都北京举行了盛大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仪式。在此仪式上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国家此时的辉煌更是那些抗战老兵脸上的邹纹。其中有一个让我触目惊心的画面,我看到一位身着朴素的老兵,他坐在阅兵车上热泪盈眶,我想他心里肯定也很欣慰,因为他们当年的努力没有白费。还有网友拍到自家邻居的一位老爷爷,他也是一名当年奋战沙场保家卫国的老兵,他在9月3日阅兵那天一大早就穿着一身庄严的军装坐在自家楼下,直到阅兵结束才依依不舍的离开,抗战过去那么多年了,老兵们在战争的风霜里度过了自己的美好年华。我想:这些老兵们在看到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盛大仪式后,定是感慨万千。如果没有他们当年的奋力抗战也就没有我们此时此刻的辉煌。所以在不能忘记国耻的前提下,不能忘记的更是他们。

70年前沉甸甸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落后的民族就要挨打,一个落后的民族就会被欺辱。同学们,我们更要牢记历史,不忘国耻。珍惜今天,把握明天。开创未来,为中华之富强而努力奋斗。

篇二:枣庄市2010年初中学业考试历史试题解析

(1)课程标准: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通过率:答案

2、“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袖分别是

A.毛泽东 朱 德 B.毛泽东 邓小平

C.邓小平 江泽民 D.江泽民 胡锦涛

●命题立意:

(1)歌曲与时政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 命题依据:

(1)课程标准: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课程标准: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通过率:答案

3、右图是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她的右手高举火炬,左手托着美国人民在反对殖民统治斗争中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一本文献,表现出神圣和庄严的气势。其中,左手中的文献是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权利法案》 D.1787年宪法

●命题立意:

(1)地理常识

(2)建筑与历史

(3)人权问题

● 命题依据:

(1)简述《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

●通过率:答案

4、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凡尔赛和约》签订 ③《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命题立意:

(1)世界局部地区冲突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2)美国的霸权问题

(3)国家间的合作、互惠、共赢问题

● 命题依据:

(1)课程标准: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2)课程标准:简述一战后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

●通过率:答案

5、“透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欧元)的经济货币联盟……在国家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材料中的“联盟”指的是

A.南联盟 B.国际联盟 C.联合国 D.欧洲联盟

●命题立意:

(1)国家间的合作、互惠、共赢问题

(2)认识货币

● 命题依据:

(1)课程标准:知道欧洲联盟

●通过率:答案

6、当前中东局势动荡不安。你认为下列哪些因素对中东局势造成了影响?

①宗教问题 ②种族问题 ③大国介入 ④社会制度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命题立意:

(1)时政热点问题

(2)信仰问题

● 命题依据:

(1) 课程标准:知道中东战争,认识战后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

●通过率:答案

7、如果要筹备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展览,你认为最能反映其特征的主题应该是

A.蒸汽时代的到来 B.电气时代改变人类生活

C.信息时代任我畅游 D.汽车时代的到来

● 命题立意:

(1)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2) 科技发明创造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

● 命题依据:

(1)课程标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通过率:答案

8、(10分)台儿庄,地处苏鲁交界、大运河之滨,曾是一座商贾云集、建筑风格独特的秀美城市。同时,又是一座光荣的城市,距今70多年前那漫天的炮火硝烟,为其赢得了“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的美誉,时至今日,这一美誉仍然激荡着每一个中华儿女。

台儿庄古城一角

而今,我市作为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正面临着城市转型问题。当届市政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其中,依托下辖的台儿庄之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促进就业富民,业已初见成效。

请回答:

(1)因为哪一历史事件,台儿庄被世人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1分)试概述这一事件的经过及其影响。(4分)

(2)2010年5月4日,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标志性建筑——泰和楼在台儿庄正式奠基,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应邀出席,运河古城串起两岸情结。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为实现台湾与大陆的统一提出的基本方针是什么?(1分)当前,大陆与台湾关系的现状如何?(2分)

连战在台儿庄

(3)综合上述材料,依据所学知识和你对家乡的了解,为我市的转型和建设献计献策。 (2分)

●命题立意:

宗旨:从现实问题入手,紧密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发生在其身边的大事;通过学习历史,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1)一国两制问题

(2)城市转型问题

(3)民族复兴问题

(4)国共合作问题

(5)时政热点问题

●命题依据

(1)课程标准:

台儿庄战役: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的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一国两制: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答案:(1)台儿庄战役。(1分)

经过: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进攻徐州,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其中一路日军阻止在在台儿庄。经过激战,中国军队歼灭日军1万多人。(2分)

影响:鼓舞了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的勇气和信心,打击了日军本法西斯的嚣张气焰。(2分)

(2)一国两制。(1分)

现状: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往蓬勃发展,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同时海峡两岸政治交往也日趋频繁。(2分)

建设大型工业企业,增加就业机会;吸引外资;开创旅游新产品;发展高等教育,培养并招揽人才;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等。(任答其中2点。2分)

学生的答题情况:

(1)学生容易把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相混淆,因此对于经过和影响的回答,错误百出。

(2)对于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学生回答较好,个别学生出错的原因在于“一国两制”写成了“一国两治”;对于大陆与台湾关系的现状如何,学生的回答较为笼统,只写出了“友好、融恰”等,而不加以阐述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可以看出学生的解题思路比较单一。

(3)对于第三问,学生回答各具特色,大多学生能回答出发展旅游业,但是上升到科教兴市,培养人才的高度,多数学生想不到。可见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做不到深入,细化,只是从问题的表面入手,浅谈而已。

9、(21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在东京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於公论;上下一心,盛行经纶;官武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人心不倦;破旧有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摘自岳麓版高中实验教科书《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

材料二 1931年9月18日,日军蓄意制造了九一八事变。1937年7月7日夜,日军突然炮轰卢沟桥,制造了七七事变。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后,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杀害中国军民30多万人。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绵延2000多年,堪称世界民族交往史上的奇迹……

到了近代,由于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两国友好关系受到严重破坏。这段不幸历史,给中华民族造成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历史是最富哲理的教科书。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珍爱和平、维护和平,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让各国人民永享太平。

——节选自胡锦涛2008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演讲

材料四 二战后日本经济增长示意图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分)该事件对日本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

(2)有人说,了解日本侵华历史,就是为了让人们记恨日本。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阐发你对这种观点的认识。(3分)你认为中日关系的发展应遵循怎样的原则?(2分)

(3)材料四反映了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2分)原因有哪些?(4分)

(4)依据上述材料,解释日本发展的历程给我们的启示。 (4分)

● 命题立意:宗旨:从现实问题入手,紧密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发生在其身边的大事;通过学习历史,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1)明治维新的作用

(2)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给中国的启示

(3)根据数据、图表说明历史现象

● 命题依据

(1) 课程标准: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

国的主要史实。

(2) 课程标准: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解和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增强国际意识,以开阔视野、开放的心态看待世界,吸纳人类共同创造

的文明成果;了解当代世界的多样性、多元性和复杂性,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落脚点:

昨天、今天、明天

学生的答题情况:

(1)部分学生判断不出材料所指的历史事件,把明治维新误解为大化改新,说明个别学生对基础性的重点知识把握的还不够扎实。

(2)相当多的学生,在回答对日本国家态度时未进行判断,直接说明自己观点的理由,可以看出学生的做题思路还不够清晰,做题思维不够缜密。个别学生把“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原则写成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学生的思维不能紧扣材料,脱离了本题的语言环境。

(3)本题凸显了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学生看待中日关系时有一定的高度,得分率整体较高。

答案:(1)明治维新。(2分)影响: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4分)

(2)不对。(1分)

篇三: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华夏儿女的历史上,有一段血与泪的岁月,也是一段抹之不去的屈辱历程。从1937年到1945年,革命先烈们为了将无情的侵略者赶出国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最终结束了残酷血腥的战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937年7月7日,驻丰台日军炮轰宛平县城和卢沟桥,中国驻军第29军官兵奋起反抗,击退日军数次进攻,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全面开始。

侵略者的肆虐,彻底点燃了华夏儿女的愤怒。卢沟桥事变后,人们发出了“为保卫国土流血!”“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怒吼。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先后进行了平津会战、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重要战役,并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阻滞了日军的推进,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但是由于国民党片面的战略方针,尽管国民党军队的许多官兵对日军的进攻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仍然先后丢失了华北、华中的大片领土。

随后由中国共产党率领的抗日力量大力发展敌后游击战争,不断扩大抗日根据地,给骄狂一时的日本侵略者沉重的打击。此后,日本的侵华方针开始转向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再加上国民党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艰苦的斗争。解放区军民一面抗击日伪军的“大扫荡”,一面打退了国民党的三次反共高潮,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1945年,随着八路军、新四军全面反攻,国际上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日本正式宣布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将无情的侵略者赶出了国土,同时也洗刷了中国近百年的屈辱,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但战争总是残酷的,多少母亲每日都在期盼儿子的回归,多少妻子昼夜在想着丈夫的到来,多少孩子一直在期盼着父亲的归来。却始终无法再次看到他们的身影……没有人知道,有多少的家庭在战争中分散,有多少文明在战争中悄无声息的消逝。

虽然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但是,关于“历史认识”的战争远未画上句号。特别是安倍政权上台后,历史的战场再次硝烟四起。“侵略未定论”“慰安妇娼

妓论”“殖民地贡献论”“大东亚解放论”……战后长期不入流的歪理邪说在当前日本政坛和社会大行其道,不得不让人产生强烈的违和感和愤怒感。

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新的“抗战”。抗击的是遗忘和篡改,保卫的是记忆和真相。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或许很难理解领悟过去那个时代的悲惨和伤痛,也永远难以感同身受侵略战争的罪恶和灾难。但是要让今天的人们记住,在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最残酷壮烈的战争,发生过侵略者惨绝人寰的血腥屠杀,有过先烈们浴血抗战的惊天壮举,有过”一寸河山一寸血”的悲壮历史,这是无论时光如何流转,都不应当放弃的。(调试一队——方辉)

篇四:不忘历史 勿忘国耻

国旗下讲话稿:《不忘历史 勿忘国耻》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上星期六,也就是前天,2014年12月13日,清晨7时,天气晴冷,来自北京的国旗护卫队,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将国旗升起后又徐徐降下,首次由为死难者举行公祭,国旗首次为在77年前惨遭日寇杀戮的30万冤魂半垂。

上午10点01分,公祭现场拉响低闷悲沉的防空警报,全场默哀,南京全城也响起警报,路上行人停下脚步,低头致哀。

有什么比生命更珍贵?有什么能比三十万手无寸铁的平民被惨无人道的屠杀更让人沉重?有什么能比3500多万中国军民的伤亡更让人悲愤?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上,模糊的双眼里隐约映出一个衣衫褴褛高举寒光闪闪大刀的身影,精疲力竭,血染征衣,却屹立不倒。这些由文盲、半文盲为主的年轻人,当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毅然放出炫耀的光彩,用血肉筑起中华民族不朽的长城。

无法想象,如果没有中国军民3500万的巨大伤亡,如果没有手持近代化武器的中国军人以血肉之躯阻挡占总兵力80%的日军铁蹄,世界反法西斯历史将会如何书写。从“淞沪会战”到“湘西会战”,从东海之滨到滇缅公路,从白山黑水到江南阡陌,万里沃土撒满热血。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破,日寇屠城,生灵涂炭,地狱再现。2014年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9月3日设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尊重死难同胞,警示世人,捍卫和平,维护历史的公正。我们用我们的悲痛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我们用我们的意志再现牢不可破的民族尊严。国家公祭,不是情绪的宣泄,更不是倡导民族复仇,只是给浮世荡涤尘土,更是给中华民族注射一针强心剂。

我们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宣示了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十五周年的纪念日。澳门的被迫割让,又是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屈辱的一页,几百年的风雨,几百年的沧桑,从此澳门终于可以重新展开新的一页,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从此再也没有殖民统治。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

同学们,迎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们心潮澎拜,爱国不是一句空话。我们青年学生更应当牢记住历史的教训,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努力学好文化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术技能,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篇五:不忘国耻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在世界的东方有只雄鸡,那里历史悠久,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那里地大物博,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富饶美丽,有着丰富的“宝藏”;那里文化灿烂,有蕴涵着丰富文化的汉字;那里的四大发明惠泽世界。那只雄鸡就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如今当我们看见这美丽的祖国时,有谁能想到,70多年前的中国,是那样无能:

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肆意妄为,犯下了不可磨灭的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杀,拖着沉重的步伐经过了70多年。我们又怎能忘却,那一天,可恶的日本人,在中国烧杀抢掠。三十万无辜的南京老百姓们,在短短一周内,成为了疯狂的刺刀下的牺牲品,甚至他们的生命竟还被当做游戏,被外国人用来进行杀人比赛。他们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只能任凭侵略者在他们身上残暴地发泄着。圆明园,一个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就这样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又被一把大火烧毁,付之一炬。那其中凝聚着我们中华儿女多少的心血与智慧啊。那些狰狞的表情,猖狂的笑容??将永远刻在我们的脑海。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使3000多万东北三省的父老成了亡国奴;我们永远不能忘记,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使中国人民进入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八国联军,日本侵略者,这些代词让人咬牙切齿。还有慈禧太后,他规定的《辛丑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这些条约令人痛苦不堪,无一不揭示着他们那没有人性的躯壳!

沧海桑田,风雨坎坷,伟大的祖国历尽磨难。我们肩负着跨世纪的历史使命。我们不甘心落后于前人,要继承和发扬先行者留给我们的不怕困难的精神。

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社会中,但我们不能忘记以前落后就要挨打的局面,忘记了国耻。我们青少年只有将国耻铭记在心中,以此为动力,奋发图强,学习更加(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凝聚历史不忘国耻的画)精益求精,不怕吃苦,肯下苦功夫,报着“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的信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中国人的苦难与抗争,求索与奋进,创业与搏击,无不可歌可泣,激励今人,昭告后世,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民族精神的深刻理解与弘扬,对先辈业绩的追思与兴大,必将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流入强大的动力。

我们是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会经受一次又一次的锻炼,迈开沉着而坚定的步伐,向光辉的未来继续前进。最后,让我们高呼“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