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后宫甄嬛传中的果郡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5:32:21 字数作文
后宫甄嬛传中的果郡王字数作文

篇一:《甄嬛传》中的果郡王事实上比雍正帝晚死三年多

《甄嬛传》中的果郡王事实上比雍正帝晚死三年多

古装剧没有最雷,只有更雷,乃至一些情节和史实严重不符。正在热播的《后宫甄嬛传》、《太平公主秘史》以及不久前的《武则天秘史》都惹来观众的不断吐槽。对此,历史研究者有诸多不满,暨南大学清史专家马明达、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称:一众编剧在借着历史的幌子进行胡闹,明摆着在误导大家对历史的认识。不过,也有网友称:“看电视剧,一认真,你就输了。”

《甄嬛传》中,痴情的果郡王最终死在了心爱人甄嬛的怀中(资料图)

戏说:《宫2》中,参与争宠的主要嫔妃就有皇后、熹贵妃、玉贵人、谦贵人、婉嫔娘娘、云嫔娘娘。《后宫甄嬛传》

中,出场嫔妃更是多得剪不断理还乱,如皇后、甄嬛皇贵妃、惠仪贵妃、鹂妃、齐妃、敬妃、丽嫔、端妃、淳贵人、祺贵人、瑛贵人、富察贵人、曹贵人。

正史:历史里雍正的后宫其实很简单、很干净,没有这么多的争斗。他在位13年,非常勤勉,而且前朝的事情都忙不完,应该没有时间来管后宫吧。

戏说:最近热拍的何晟铭版“雍正”还安排了吃棒棒糖。

正史:这个没有专门研究,棒棒糖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不知道,所以这个细节无伤大雅。

戏说:雍正到甄嬛住处留宿,被“欲擒故纵”的甄嬛挡在门外。

正史:清朝是妃嫔去皇帝寝宫。从雍正帝开始,一般在晚饭后,太监呈上绿头牌,皇帝翻牌,由被翻到的妃嫔侍寝。这位妃嫔到龙床侍寝后,要离开龙床,为什么呢?历史没有记载。这可能是:其一,为了安全,避免皇帝睡熟后遭暗算;其二,为了健康,避免皇帝夜里休息不好;其三,为了“工作”,夜里侍寝缠缠绵绵,会影响皇帝早上寅时(寅正四时)

上早朝。

戏说:甄嬛和果郡王在圆明园和宫里多次偶遇、相见,产生情愫,后来甄嬛出家时决定私奔。

正史:清代宫规森严,王爷和妃子是很难见面的,就算参加宴会也是男女分开。就连皇帝和先皇帝的太后、太妃、太嫔们,除生身母亲外,要见面也是有严格的规定。只有当男女双方年龄都超过50岁以后才有可能见面。男女授受不亲,后妃除了皇帝和太监以外,在宫里一般是见不到其他男人的。

戏说:果郡王与甄嬛上演了一段纠结又刻骨铭心的爱恋,最后果郡王被多疑的皇帝赐毒酒而死。

正史:果郡王允礼是康熙帝第十七子,比雍正小十九岁。康熙皇帝在位时允礼已经被封为果郡王了,雍正去世时遗旨允礼辅政,辅佐乾隆皇帝。允礼是在乾隆三年(1738年)死的,年四十二岁。乾隆帝还亲自去祭奠。允礼死在雍正帝死后三年多,所以他不可能被雍正帝赐毒酒而死。

武后很冤 唐太宗被武才人气死纯属虚构

正史讲解者: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

戏说:《太平公主秘史》中,唐太宗是被儿子李治和武才人偷情气死的。

正史:他们病榻偷情是有根据的,但唐太宗死因有问题。唐太宗李世民仅仅活了50岁,享国23年,之前比较通用的说法是,直接原因是患痢疾,不过也有人认为真正死因是服长生不老药所致。也有第三种可能性,《资治通鉴》等记载,李世民在贞观十九年征高丽之战中因中箭受重伤,久治不愈,加之乱食丹药导致身体虚弱,遂于三年零八个月之后驾崩。

戏说:太宗死后,武才人被高宗李治发配到感业寺削发为尼,但始终念念不忘回宫。因为爱慕,李治才接她回宫。

正史:武才人有非常大的权力野心,李治其实只是她裙下的一枚棋子,而不是剧中所描写的单独为了男女之情而和李治乱伦的。另外,李治确实有恋母情结,爱上武才人也是在太宗的晚年。

戏说:武则天的父亲为救李世民战死,临死还说出遗愿

“最放不下心的就是武媚娘”。另外,唐太宗初见武则天,“小鹿乱撞”欣喜万分,武氏对李世民说:“我还有个大名叫:武曌。”

正史:历史上武则天父亲是个木材商人,不可能为李世民卖命,媚娘这个称谓是从她进宫后被封为才人才有的名号。而“武曌”则是武则天称帝后给自己生造的名字,寓意为明月当空。

戏说:《武则天秘史》中唐太宗死后有活人殉葬的情节,宫女们竟被活活钉进棺材。

正史:中国用活人殉葬确实有过,其事盛于殷商奴隶社会,秦献公禁止用活人殉葬,到汉代已基本禁绝,用陶俑、木俑代替,汉景帝阳陵有大量木俑就是证明。到唐代已是文明之世,更无用活人殉葬之事。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曾俊)

篇二:甄嬛传中浣碧的悲剧根源

摘 要:浣碧这一人物是小说《甄嬛传》中的重要角色之一。就其自身的命运发展来说,从她特殊的幼年经历,到成年时期感情经历中出现的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行为特点和涉及的人物关系,都为我们进行相关的心理学分析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样本。我们以浣碧幼年到成年的人生轨迹为线索,通过爱情类型、安全基地、成人依恋等爱情心理学理论对其行为模式及相应的心理学基础做出分析和解释。在这些心理学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一人物在人生不同时期的行为选择和其最终命运的走向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关键词:甄嬛传 浣碧 果郡王 爱情类型 安全基地成人依恋理论

一、 前言

根据长篇小说《后宫甄嬛传》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甄嬛传》红极一时,剧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人物间勾心斗角的精彩剧情是该剧吸引广大关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些人物关系中,我们看到每一个角色鲜明的性格特征。在小说文本中,这些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势得到了更为清晰和立体的呈现,这些性格特点、行为和命运又与他们各自的身世、成长环境紧密相联。由于小说剧情主要涉及后宫情爱关系,爱的心理学的理论成为解释这种从成长经历到性格、行为模式的联系与过渡的有效手段之一。

《后宫甄嬛传》所涉及的人物众多,其中,浣碧这一人物无论在所占篇幅、和对于故事的发展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她虽并非后宫嫔妃之一,但作为主角甄嬛身边最为亲近的人之一,她在很大程度上参与和影响了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人生轨迹也具有较为强烈的戏剧性,经历了相当多的波澜和转折。

而从人物本身来看,浣碧的行为选择具有极端性,其情感的表现方式也往往非常强烈(在下文的分析中可见)。这一人物特点,加之具有代表性的幼年经历,为我们运用爱情心理学理论分析其行为提供了有效的素材和样本。

二、 浣碧的人生轨迹

1、幼年时期——甄府

浣碧的父亲是甄远道(甄嬛之父),母亲是百夷人何绵绵(罪臣之女)。甄远道只有正妻一名,无侧室姨娘,但与何绵绵相恋,生女浣碧。何绵绵早逝,又因为获罪不能入甄氏一门族谱,未得名分,所生女儿浣碧被甄远道带回家中,成为小姐甄嬛的贴身侍女。虽得以养在府中,但由于身份地位的限制,甄远道并不能以父亲的身份给浣碧以足够的照顾和关爱。甄嬛心知其中端倪,瞒过了甄夫人,待浣碧如姐妹一般。十年后,当浣碧得知自己的身世后,异常痛苦。

综上,在浣碧的幼年经历中,有这样几个关键点:

(1) 年幼丧母,父爱缺失;

(2) 身为奴婢,地位卑贱;

(3) 与甄嬛关系亲密。

这为浣碧今后人生中的内心所想以及相关行为选择提供了依据。

2、成年阶段1——入宫

甄嬛中选,成为宫中妃嫔,浣碧作为甄嬛的陪嫁丫鬟入宫。入宫后,同父异母的姐姐甄嬛成为了皇帝的宠妃,风头一时无两,而她只是一个丫鬟,地位卑微,这种反差让她的心里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同时,为母亲正名的想法始终没有改变,于是她想尽一切办法达到这个目的。在入宫早期,浣碧曾做出一系列吸引皇帝注意的举动。她想要高攀皇帝,通过皇帝的宠爱成为妃子,恢复母亲的名位。

在母亲祭日当天烧纸,被曹贵人发现。宫规森严,不允许宫人思念宫外的亲属,曹贵人以此

为要挟,同时曹贵人也知道了浣碧心中最大的愿望。借此机会,曹贵人利用浣碧对付甄嬛。在曹贵人的诱惑和自身目的的驱使下,浣碧背叛甄嬛,投靠华妃,为曹贵人监视甄嬛,妄图通过华妃与甄嬛的矛盾上位,取得皇帝的宠爱。但是皇帝不喜欢浣碧,而且甄嬛也及时识破了计谋。

甄嬛没有处罚浣碧,而是好言相劝,甄嬛也知道浣碧心中是多么想恢复母亲的名位,所以晓以利害,让浣碧明白,一旦成为嫔妃,甄氏一门就会因为私纳罪臣之女而获罪。只有跟着甄嬛,依靠其地位,浣碧可以嫁一个好人家为妻,同时甄远道可认她为义女,让母女二人的名位进入祠堂。

总体来看,浣碧在这一时期的心理与行为主要有:

(1) 希望赢得皇帝关注

这一想法从浣碧刚入宫时就可见端倪,根据浣碧幼年的生活经历,其原因主要在于对于自己和母亲低贱地位的不甘,在她的心底,暗藏着反抗这种命运的自强。另外,企图和姐姐一样获得皇帝宠爱的心理,除了来自对于身份地位的落差,也可能来自女人本身的微妙心理。她羡慕、嫉妒甄嬛,内心又深知自己不如甄嬛,从中可见,浣碧的性格是好强的,同时又是自卑的。

(2) 背叛甄嬛

虽然甄嬛自幼对浣碧照顾有加,但浣碧出于谋得更高地位的自身目的,还是做出了背叛甄嬛的举动。这一方面表明浣碧为谋求自己的幸福可以出卖最亲近的人,另一方面说明她与甄嬛在此阶段的情感连结并不是绝对紧密的,她对甄嬛并未建立起充分的安全和信赖感。

3、成年阶段2——凌云峰

从背叛事件发生后,浣碧就一心一意帮助甄嬛,在宫中斗争生存。但是甄嬛被皇后陷害,皇帝将其逐出宫,在甘露寺出家,作为贴身侍女的浣碧也一同在甘露寺修行。浣碧曾被甄嬛派遣到郡王府照顾果郡王一段时日,同时果郡王也多次挺身而出,救了甄嬛、浣碧等人的性命。浣碧便在心里深深地爱上了果郡王。在甘露寺,甄嬛与果郡王私定终身,浣碧虽然也爱果郡王,但只能隐忍不发,毕竟甄嬛是她的姐姐,而且果郡王喜欢的是甄嬛而不是自己,甚至果郡王要她嫁给自己的跟班小厮阿晋。这种地位上、感情上的差异让浣碧心中的不平衡感更加强烈。

在这一阶段,甄嬛和果郡王对于浣碧的态度愈发提醒她自己身份的低微,其自卑而又不甘的心理状态更加凸显。

4、成年阶段3——回宫后

在凌云峰,果郡王身死的消息传来,有了身孕的甄嬛为了保住孩子,被迫回宫,而这时候果郡王的归来证明之前都是谣传,可是木已成舟,不能改变甄嬛回宫的事实,所以甄嬛与果郡王已再无可能。这也给浣碧一个自己可以取代甄嬛的错觉,她决心一试,得到果郡王的爱。她在宴会上设计,让果郡王私藏的甄嬛小像掉出来,被皇帝发现,而她则谎称这是自己送给果郡王的定情信物,果郡王为了保全甄嬛只能牺牲自己,娶了浣碧。而甄嬛也顺水推舟,将浣碧认为义妹,从甄姓,母女二人得入祠堂,了却了浣碧心中最大的愿望。后来,甄嬛知道是浣碧故意为之,也没有办法继续追究。

浣碧的这一举动非常危险,稍有不慎,就会直接导致甄嬛与果郡王私情被皇帝发现。浣碧深知其中利害,还但是义无反顾地做出这样的选择,在姐妹情谊与自身愿望的权衡中展现出“不择手段”的一面。

5、成年阶段4——嫁入果郡王府

浣碧嫁给果郡王为侧福晋当天,果郡王也奉皇后之命娶了孟国公的女儿孟静娴,王府中有两位侧福晋。浣碧凭借着皇帝指婚、甄嬛的地位以及和果郡王多年的交情,在王府中当家。然而,本来是自己的一番设计费尽心机才嫁给果郡王作侧福晋,没想到自己心爱的男子还被半路杀出来的孟静娴一同分享。自幼生活在姐姐风光之下的浣碧显然不能接受另一个女人继续抢夺自己的心爱之人。此外,孟静娴设计,穿着和甄嬛一样的服装,灌醉了果郡王,让自己有了身孕,在王府中地位大大提升,而这种落差,让浣碧更加难以忍受。随着时间推移,果郡王也逐渐想清楚当天小像的前因后果,认定浣碧是故意设计,对她也不像以往那样宠爱。综合各种原因,最后,她采取了报复的手段。皇宫中,祺嫔下毒陷害甄嬛不成,剩下的毒药被浣碧放在了孟静娴的参汤中,毒死了孟静娴,此后孟静娴的儿子也由她抚养。

另一方面,果郡王和甄嬛的隐情还是被皇帝发现了,果郡王喝了皇帝的毒酒身亡,浣碧在果郡王入殓当天,撞棺殉情而死。

在这个阶段,毒死孟静娴和殉情而死是浣碧心理特点最为集中、强烈的体现,也是人物命运发展中的高潮部分。其心狠手辣、占有欲强、痴情的性格特点显露无遗。

三、 浣碧的爱情类型分析

1、 爱的颜色理论

爱的颜色理论(the color theory of love)由lee提出,他认为爱情分为六种类型:浪漫激烈式爱情(eros)、游戏式爱情(ludus)、友谊式爱情(storge)、占有依恋式爱情(mania)、理智式爱情(pragma)、奉献式爱情(agapes)。

2、 爱的三角形理论

爱情三角理论(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由耶鲁大学著名心理学家J. Sternberg(1986)提出。他提出亲密关系中的三个要素,即亲密(intimacy)、激情(passion)、 承诺(decision-commitment),三种不同的因素构成不同的组合,产生八种类型的爱情,即:完全型的爱、喜欢型的爱、心醉型的爱、浪漫的爱、友谊式的爱、虚幻的爱、非爱、虚爱型。

恋爱的双方具有不同的组合,不同的三角形叠加起来,可以看出双方的爱是否平衡。这可以用于预测两人的爱是否可以得到长久的维持。

3、 浣碧的爱情类型

运用lee的爱情颜色理论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浣碧为了得到果郡王的爱,不惜多次设局,与至亲甄嬛争风,最终成功嫁给果郡王;且因爱生恨,将果郡王的另一个夫人毒死,欲图将果郡王完全占据;在果郡王被毒死后,不惜殉情自杀。浣碧的幸福喜乐,完全由果郡王决定。她进宫后的人生轨迹,几乎是围绕果郡王展开的。在很大程度上,浣碧认为她不是自己,而是果郡王的一部分,自然她也认为:果郡王也必须是自己的一部分。在与果郡王的恋情中,她表现出了很强的占有性,因而我们认为浣碧的爱情类型为占有依恋式爱情(mania)。 运用Sternberg的爱情三角形理论进行分析,我们从最基本的三要素出发,我们发现:

1、浣碧对于果郡王的感情:

(1) 在亲密性上体现较强,符合这一要素所具有的一些特征,如:“为对方着想”、“提供帮助的倾向”、“在与对方的相处中感受到幸福”、“对于对方的评价很高”。但在另一方面,这一要素中所涉及的的互动成分在两人的关系中是缺失的,如:“相互理解和依靠”、“从对方身上得到的情感支持”;

(2) 忠诚度很高,其感情发展始终与果郡王紧密相连。果郡王死后,浣碧自杀殉夫,足见其忠诚与痴情;

(3) 在激情性上,两人的感情始终有名无实,虽不排除浣碧对于与果郡王浪漫关系存在

期许和幻想的可能性,但基本来说未有明显的体现。

总体上看,浣碧对于果郡王的感情倾向于友谊的爱,而在亲密性中,她并未获得足够的情感回馈。

果郡王对于浣碧的感情:

(1) 亲密性不强。浣碧在王府中虽掌管家室,但并未得到果郡王更多关注,且后期更加失宠;

(2) 无激情。浣碧与果郡王未生儿女。

(3) 忠诚度不强(存疑)。从王府中有两位福晋的事实上来看,果郡王对浣碧并无忠诚可言。但考虑到古代特殊的一夫多妻制,我们或许不能仅从婚姻的表面来判断忠诚与否。果郡王娶浣碧,在很大程度上是迫于当时形势,他让浣碧掌管家事,虽对其无特殊感情,但并未怠慢,这也是出于浣碧与甄嬛姐妹关系的考虑。对于浣碧,果郡王怀有某种道义上的责任感,在形式上给予她足够的体面。这可以认为是一种“忠诚”的体现。

综上,果郡王对于浣碧的感情大体属于“非爱型”,同时,也可能存在“虚爱型”的倾向。 无论如何,我们可以看到二者的爱情三角形是严重不匹配的,因而我们可以预见二人爱情的悲剧。

四、 浣碧成长过程中的“安全基地”分析

1、 安全基地的概念和作用

安全基地(Secure base)现象是指:婴儿或者动物幼崽在安全的环境中,依恋行为水平较低,探索行为水平高;而在比较不安全的环境中,则表现出较高的依恋水平和较低的探索水平。 在一个经典的实验中:实验人员给一个小猴子(幼崽)配备一个铁猴子(有乳汁)和一个毛绒猴子(无乳汁)最为备选的母亲。实验人员发现,小猴子最终选择毛绒猴子作为自己的母亲,且在母亲身边时会表现出强烈的探索行为;而实验人员将玩具蛇扔进笼子时,小猴子会表现出很强的依恋水平,如紧紧抱住母亲。

2、 浣碧的安全基地的缺失

浣碧幼年时,由于母亲家族的关系,只能在生身父亲家做女婢,在一段时期,他本该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庇佑,但都未曾得到。幼年母爱及父爱的缺失可能导致她缺乏安全感,但又容易对仰慕的异性形成依赖,是其爱情类型的形成的原因。入宫后,浣碧虽说受到姐姐甄嬛的庇护,但由于宫中大环境的恶劣,甄嬛本身也未能给浣碧的充足的保护。浣碧嫁给果郡王后,由于果郡王一门心思放在甄嬛身上,加之又娶了孟静娴,浣碧在果郡王的心中的地位更是受到冲击,因而,浣碧甚至不惜以毒死孟静娴的代价来维持自己的地位。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浣碧自始至终都没有得到一个有效、持久的安全基地,她一辈子都处在不安全的环境中,这使得她在各种行为选择中更加倾向于自我保护,成为她的几次具有代表性的行为(背叛甄嬛、使用计谋嫁入国郡王府、毒死孟静娴)的心理依据。

3、 安全基地缺失与人物命运

浣碧的整个人生,总体而言是一个悲剧,她在她短暂的生命里,失去了很多本该属于她的东西,而在追逐她想要的东西时,她目的明确、执着、不惜代价。为了将自己和母亲的名字写入甄家族谱,她做出了很多努力。而为了占据自己的爱人时,她的行为则表现得很难让人理解——她甚至可以为了得到果郡王而欺骗自己的姐姐,在失宠后毒死孟静娴。

浣碧的行为深受其幼年生活的影响。她自幼丧母,母爱的缺位使得浣碧的性格中增添了不安全的成分。又因她从未体会到父爱的温情,进宫之后,除了果郡王,她也很难遇到其他的男性,加上果郡王也多次保护了浣碧,因此我们可以猜测,浣碧之所以爱上果郡王甚至欲图占据果郡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想找一个可以替代父亲角色的人。幼年生活造成的情感缺失

使得成年后的浣碧在对感情的追求的投入中表现出强烈的偏执,这也最终导致了两人爱情的不对称,造成了两人的人生悲剧。

五、 浣碧的成人依恋类型分析

1、 人际交往的内部活动模型

恋爱中的一方在与另一方的交往的基础上会形成一种表征模型,运用认知心理学的术语,我们称之为“内部活动模型”。这个活动模型包括两个部分:对自身的活动模型(自我模型)和对外部环境的活动模型(他人模型)。

2、 成人依恋类型划分

按照“内部模型理论”,我们可以将成人依恋划分为四种类型。其中自我模型和他人模型皆好的为“安全型”,自我模型好而他人模型不好的为“轻视型”,自我模型与他人模型皆不好的的为“害怕性”,自我模型不好而他人模型好的为“矛盾性”。这四种类型也可以按照焦虑度和拒绝度来区分,在此不做赘述。

3、 浣碧的成人依恋类型及原因

从内部活动模型的角度来看,浣碧的成人依恋类型属于“矛盾性(焦虑型)”。在与果郡王的恋情中,由于浣碧的出身比较差,与高高在上又文武双全的果郡王可谓“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因而她的自我模型比较差;但在浣碧心中,果郡王不仅地位尊贵,英俊潇洒,而且扮演父亲的角色,因而浣碧的“他人模型”很好,这就形成了浣碧的“矛盾(焦虑)型”依恋类型。

另外,从行为表现来看,浣碧对于果郡王痴心不已,在这段感情中做出了一系列努力,但最终失败,表现为“在两人恋爱关系中陷得很深,但最终失败的可能性较高”;同时,她对于自己的低贱地位非常敏感,易产生强烈的嫉妒心,对于甄嬛的态度在背叛和依赖之间摇摆不定,也体现出对自我能力的怀疑;另外,在看到与其出身相似的安陵容得宠后,她也表现出愤怒和不平。浣碧的上述行为特征,符合“矛盾(焦虑)型”的成人依恋类型的特点。

六、 结语

在上述分析中,我们从浣碧这一人物的幼年经历中找到了暗示其之后人生轨迹的心理学依据,又在浣碧成年爱情经历,以及相关的行为特点中总结出其成人依恋类型。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讲,小说中对于人物成长环境、背景的交代为塑造人物性格、解释人物行为特点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由于这种幼年成长经历而根植在人物内心的性格特点,又解释了其人生几次重要选择的合理性,最终指向人物悲剧性的命运。

这种从早期成长经历到成年性格特点、从内心状态到行为选择的过渡之中,蕴含着深刻的心理学依据。通过运用相关理论对浣碧的整个人生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小说在人物刻画上周密严谨,其成长轨迹的交代与人物形象的塑造,符合爱情心理学的内在逻辑,人物行为与事件的动因、触发以及各种相关戏剧元素有机的组合在一起。也正因此,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行为选择给人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受,人物的最终结局也就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最后,对于上述分析中可能存在争议及不周之处,我们有必要进行一定的说明:

(1) 爱的颜色理论与三角形理论:

由于这两种理论对于爱情类型的划分较为简单和绝对,对于介于各种类型之间的爱情模式未给出解释,因此在解释真实且复杂的爱情故事时,对于爱情类型只能给出一个大致的框定范围。两种理论中所涉及的爱情类型与我们所分析的亲密关系的对应关系也只是笼统的。另外,

篇三:后宫·甄嬛传—详细人物表

篇四:甄嬛是历史上的熹贵妃吗

甄嬛是历史上的熹贵妃吗

在《甄嬛传》第55集,雍正皇帝使用了只有皇帝才可具有的权力——赐姓,剧情是将甄嬛的“甄”姓改为“钮祜禄”氏,同时,晋升她的宫中封号为熹妃,并指定甄嬛为皇四子弘历的生母。讲到这里,我们似乎明白了,甄嬛的原型其实是大家熟知的乾隆皇帝的生母。所以,今天讲解的二号甄嬛实际上就是电视剧中的甄嬛本尊。

大家一定会问,《甄嬛传》中的甄嬛真的就是历史上的熹贵妃吗?这部电视剧中的甄嬛和历史上真实的甄嬛(也就是熹贵妃)到底有没有关系呢?经过查阅大量的资料,我发现有以下信息相吻合:甄嬛的出身与历史接近。《甄嬛传》中说,甄嬛的父亲是一位大理寺少卿,这个官职,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庭庭长,掌刑狱案件审理,也就是一个正四品的官僚。而档案《清列朝后妃传稿》记载熹贵妃身世:“四品典仪官凌柱女”,典仪官就是监督典礼仪式的侍卫官。所以,二者虽然官职不同,但品级基本一致,都是四品的官僚。四品官,其实就是一个中等官僚。

《甄嬛传》中说甄嬛是(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后宫甄嬛传中的果郡王)选秀女入宫的,这点和历史记录是吻合的。关于熹妃入宫,档案上确实记载为选秀女进宫的,这段历史,在王闿运《湘绮楼集》中有极为生动的描述,说熹妃是承德人,家中贫寒,没有一个可以使唤的下人,到她六七岁的时候,父母亲为了生计,要她去集市上做生意,卖些小东西,比如酱油、醋、酒、栗子面等。奇怪的是,每当她所到之处,这里的买卖会非常火爆,生意会很兴隆,大家认为她是一只吉祥鸟,都愿意她来到自己的店铺,生意好红火。所以,这个时候,她已经是小有名气了。13岁的时候,她到京师,正赶上选秀女,便“当选入宫” 。

可是,大家知道,这个时候,雍正还不是皇帝,还是一个王爷,是康熙帝把钮祜禄氏赐给了胤禛,所以,《湘绮楼集》记载:“分皇子邸,得在雍府。”她是以秀女身份进入的雍亲王府邸。这里需要向大家说明清代选秀女的制度。所选秀女,共有两种,一种是由礼部主持的,每三年一次,选中秀女,一部分留给皇帝做妃嫔,一部分由皇帝赏赐给宗室王公;还有一种由内务府主持,一年一次,但选中的秀女都是宫女,给

后妃使用,因为,清朝的皇帝是不使用年轻宫女的。所以,甄嬛就是这样,由礼部主持的选秀女活动中,被选中的。由于钮祜禄氏出身并不显赫,所以,她进入王府,地位并不靠前,她的前面有王妃、侧妃等,而她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格格。可是,钮祜禄氏这个女孩子很机灵,她居然有了身孕。

甄嬛生有一子,与历史相符。所以,《甄嬛传》中甄嬛生有一子,而且在雍正帝死了之后,做了皇太后,这一点是与历史相符合的。资料中记载,钮祜禄氏生有一个皇子,那就是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帝。雍正十三年,雍正帝去世后,弘历继承了帝位,进入乾隆纪元。这些记载都是与历史相符合的。

也难怪大家这么喜欢《甄嬛传》,原来人物塑造是有原型的。我想问大家,你们对甄嬛这个人的印象怎么样呢?我先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是在复杂多变的宫廷斗争中得到了历练。甄嬛年幼入宫,不谙世事,甚至于都不想被皇帝宠幸,更不要说与其他妃嫔争宠了。但是,在经历了一系列事件,诸如:遭下人冷遇,太监康禄海因为甄嬛不被皇帝宠幸,而离开了碎玉轩,使她感受到了世态炎凉;朋友成为敌人,更使她要在宫中争得一席之地,剧中安陵容背弃了甄嬛,成为皇后的嫡系,千方百计陷害甄嬛,宫中斗争险象环生……在这么多事件发生后,甄嬛成熟了,她不再被动,而是主动出击,而且更加足智多谋。

二是甄嬛的感情世界遭到封建礼制的无情摧残。甄嬛入宫后,偶遇风流倜傥的果郡王允礼,经过巧妙的剧情安排,两个人产生了感情。可是,在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的封建礼制下,这种感怎么能够遂愿呢?最终,果郡王服毒身亡,甄嬛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感情打击。

在这里,我想介绍一下允礼。雍正帝即位后,大肆打击异己,包括兄弟。由于允礼没有卷进储位斗争,因而没有遭到打击,得以善终。雍正六年,被晋封为果亲王,直到乾隆三年才去世,终年41岁。果郡王一共有两位妻子,生有一对儿女,但是很遗憾,都夭折了。所以,他没有亲生儿女。乾隆即位后,把雍正帝谦妃所生弘曕过继给

他。而电视剧中,弘曕的生母是甄嬛。

那么,甄嬛和果郡王是否有见面的机会,并产生感情呢?答案是否定的。根本不可能。过春节,皇家要举办乾清宫家宴,那是皇帝和后妃们在一起聚餐,而不会邀来王爷,更不会要后妃和王爷们共餐,这是有严格规定的。那么,《甄嬛传》中,甄嬛和果郡王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应该是两段历史嫁接过来的:

第一,努尔哈赤大妃衮代与努尔哈赤子代善的暧昧关系,是一段母子恋情。努尔哈赤晚年,曾流露出要传位给代善,并要把衮代托付给代善的想法,因为满洲人早期有“父死则妻其母,兄死则妻其嫂,叔伯死则侄亦如之”(《三朝北盟会编》)这样的记载,丈夫去世,儿子可以娶后母;哥哥死了,小叔子可以娶嫂子,这个叫作“收继婚”,早期满洲有这种习俗。所以身为大妃的衮代听了努尔哈赤的一番话,便早作打算,和代善提前交往,闹出了关系暧昧的传闻。资料《满文老档·太祖》记载了努尔哈赤的话:“吾曾言曰:吾身殁后,大阿哥须赡养诸幼子和大福金。以有此言,故大福金倾心于大贝勒。”

第二,皇太极去世后,庄妃和小叔子多尔衮的下嫁传闻,是一段叔嫂恋情。关于这段历史,史家多有论证,我在这里不做过多阐述。我的观点是有其实而无其名,也就是庄妃为了保住儿子的地位,不得已委身有权势的小叔子,但碍于皇家颜面,没有举行所谓的大婚典礼。所以,甄嬛和小叔子果郡王的关系,就是这两个故事嫁接过来的,后一段故事则更加接近些。

篇五:《甄嬛传》人物分析

`

《甄嬛传》人物分析

《后宫甄嬛传》改编自流潋紫的同名小说《甄嬛传》,近来这部76集的电视剧深深牵引住了我的心,我认为这是自《金枝欲孽》以来不可多得的一部制作精良的宫斗剧。曾几何时,《金枝欲孽》里玉莹、尔淳、安茜、如妃之间的机关算尽、红颜薄命让我唏嘘不已。自此之后《宫》、《唐宫美人天下》、《后宫》等等一系列的宫斗剧层出不穷,却没有一部能与之媲美。直到《后宫甄嬛传》,让人再一次为那巍峨宫墙里身不由已的宫嫔们叹息不已。

宫斗,是妃嫔们自进宫后就将穷其一生的生活常态,那是一种人性束缚下的爆发,也是在压抑中一种心态的蜕变与反抗,无论是至高无上的皇帝,殷切希望儿女能光耀门楣的家族中人,还是谄媚附势的奴仆们,无一不是宫斗中的幕后推手。一入侯门深似海,对宫嫔们来说,皇帝的宠爱、诞下的孩子就是唯一的护身符。不管事实的真相是什么,不管道理在哪边,只要有皇帝的信任就足以风光无限,曾有的单纯善良、曾有的姐妹情谊,都慢慢地被扭曲。进宫,是荣华富贵的开始,更是安稳静好日子的终结。

(一)甄嬛。倚梅园里初次相遇,她道“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勾起了皇帝心底对爱妻纯元皇后的思念,更对这个颇有才学的女子留心起来。那天,杏花微雨里,他谎称果郡王,拨起了她心底的阵阵涟漪。他唤她“嬛嬛”,她唤他“四郎”,一如寻常夫妻般恩爱万千。就这样,她集三千宠爱于一身,荣宠盛极。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也是集万千怨念于一身,她被皇后陷害导致流产,因痛心疾首、郁郁寡欢而失宠,一时墙倒猢狲散,长街上,

她被掌掴与羞辱,自此,决心重新把握住皇帝的宠爱。可是当梅花树下,蝴蝶翩跹,刻意曲意奉承之时,她心中的爱还剩下几分,只怕多半为了生存而已。又一次,皇后算计,姐妹安陵容背叛,她终于明白所有的恩宠只因她的容貌似已经逝去的纯元皇后,于是决绝出宫前往甘露寺修行。此时,她心如死灰,对他的爱早已消耗殚尽。再次回宫,他滴血验亲,他赐死十七爷,她与他已成陌路,唯有化解不了的恨。

(二)华妃,年世兰,年羹尧之妹,无子嗣即在妃位,曾荣宠盛极一时。狠辣、善妒、跋扈,坏得张扬,一个让人恨不起来的女人。曾几何时,她是皇帝

心头的瑰宝,是专房之宠。直到甄嬛的出现,直到这个容貌似纯元皇后的女子出现,她的荣宠不复从前。年府势倒,她娘家势力不再,哥哥被赐死,她变得收敛起来,只因想重新唤回皇帝的心。

那么多年来,她一直在寝宫里点着皇帝亲赐的欢宜香,以为那是莫大的恩宠,以为那是枕边人对自己的爱意,却原来,她一直活在自己的梦里不肯醒来,她所有的恩宠却是与娘家息息相关,哥哥年羹尧领兵打仗,戍守边疆,她只不过是皇帝用来安抚年羹尧的一枚棋子,却原来她多年不孕,正是因为这个爱了那么多年的枕边人赏赐的欢宜香含有麝香。

终究她选择了自己了断,不是因为穷途末路,不是因为畏罪自杀,而是因为心灰意冷,因为心死,爱得最深的人,竟是伤她至深的人,那么多个夜里,她从晚上等到天亮的人,竟对她心肠歹毒至此。

(三)沈眉庄,人如其名,眉清目秀,端庄得体,如《红楼梦》里的薛宝钗,为人沉稳。因为沉稳,她是新进宫的小主里最早受到恩宠的一个,也是最早被人算计的一个。华妃施伎,给她安上了假孕争宠的罪名,皇帝的不信任,她被降为答应,禁足不许探视,饭菜被下毒,时疫时华妃送上病患用过的茶具,一次次的死里逃生,一次次的等待着皇帝的营救,却原来等来的是自己的心死,于是,她参透了君王情,明了了君王的薄凉。

自此她不再争宠,所幸,她遇到了自己的爱情,与太医温实初产生感情,并为他产下一女,“我的女儿就叫静和吧,岁月静好,温和从容”,这是她的遗言,她是幸福的,结

束了在宫中无休无止的争斗,死在了心爱人的怀里。

这一生,她有最好的朋友甄嬛,即便入宫后,她们也是同心同德,福祸与共,她也在污秽不堪的宫中邂逅了值得自己去爱的男人。要是有来生,我想,她定不愿再入宫,她可以做回那个温和从容的女人,守着自己的丈夫过着细水长流的日子。

(四)皇后,她掌管后宫一切事宜,如牡丹花一样冠压群芳,傲然挺立在权力的高峰,却阴险毒辣。

每逢雷雨夜,她会忆起多年前的雨夜,自己的孩子在怀中死去,而那时的夫

君却日夜守候在亲姐姐的身旁。是的,她不甘,最介意的也是被人提起庶出的身份,她恨自己的亲姐姐纯元皇后,恨她夺走了属于她的地位、属于她的夫君的宠爱,恨她在自己孩子逝去的时候而她却有了孩子,于是即使是自己的亲姐姐,她也狠起心来下了毒手。因为怨恨,多少年来面对自己的夫君一直都忘不了自己的亲姐姐的事实,她恨,把这所有的恨熬成一把利刃,刺伤自己,也刺伤夫君身边的那些女人。

终究,咎由自取,纸包不住火,“死生不复相见”,这是夫君对他的最后一句话,原来,他竟厌恶她至此。原来,她这一生,终究是不值得。

《后宫甄嬛传》,一部后宫女人的缩影,一个女人的沧桑与成长史,塑造了那么多生动的人物,除开以上的角色,在知道皇帝真面目还痴心一片的端妃、机关算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曹贵人、知错能改芳心暗许十七爷的浣碧、以身扑刀护主的流朱、疼爱孩子却不能生育的敬妃、聪慧阅历深厚的姑姑瑾汐、有着绝美容颜却思维简单的祺嫔、对十七爷知恩图报的宁嫔,太多太多的角色,让人过目不忘,甄嬛三起三落的后宫经历让人读懂了一个女人的谋略与睿智,一场不可避免的红颜劫,造就了一部宫斗剧的经典,让人深思、嗟叹。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