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十全大补汤加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6:32:35 作文素材
十全大补汤加减作文素材

篇一: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

四物汤证方及加减法大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功效:补血养血。

主治:惊惕头晕,目眩耳鸣,唇爪无华,妇人月经量少或经闭不行,舌质淡,脉弦细或细涩。

辨证要点:唇爪无华,舌淡脉细(涩)。

药物组成:当归10川芎6克白芍10克 熟地15克,水煎服。 加减运用:

1阴血虚滞,咳血等症:本方加知母、黄柏,为知柏四物汤。 2冲任亏损,经血少,虚寒作痛,妊娠胎动不安,下血不止: 本方加阿胶、艾叶、炙甘草,为胶艾四物汤

3经水不调,临行作痛,子宫虚寒:本方加艾叶、香附、吴茱萸、川断、肉桂、黄芪

4经闭腹痛拒按,脉沉结有力:本方加大黄、芒硝,为玉烛散。 5气虚不足,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徽言,心悸怔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本方加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红枣

6气血虚而致身体瘦弱,经期不准,行经腹痛,赤白带下,腰酸腹胀,倦怠食少:本方加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为八珍丸

7虚劳喘嗽,遗精失血,妇女崩漏,经候不调:本方加四君子汤、黄芪、肉桂,为十全大补汤

8本方加党参、白术、炙甘草、黄芪、川断、黄芩、砂仁、糯米,为泰山磐石散,用于妇人气血两虚,倦怠少食,有堕胎先兆者。

9胃肠虚弱而受风冷侵入,出现大使泄泻,完谷不化或大便下血,血清色鲜:本方去熟地、茯苓、白术、肉桂、粟米,为胃风汤

10心、脾、肺三脏气虚,营血不足所致的惊悸,健忘,身热自汗,咽干唇燥,饮食无味,体倦肌瘦,毛发脱落,气短,腰背酸痛,本方去川芎加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五味子,远志、生姜、大枣,为人参养营汤

11用于血瘀阻滞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本方加桃仁、红花,为桃红四物汤

12产后血虚:本方加肉桂、生姜、羊肉,为千金羊肉汤

13孕妇气血虚弱,小便频数,脐下急痛等:本方加陈皮、法夏、党参、炙甘草,为参术饮

14血虚月经数月不行:本方加党参、黄芪为圣愈汤

15气滞血瘀所致的闭经:本方加丹参、香附、益母草,为益母胜金丹

更多四物汤加减

1芎归汤:四物汤之核心药为当归和川芎,二养血活血。本为一方芎归汤,亦名佛手散、君臣散、立效散等。

2定经汤:加健脾益肾药茯苓、山药、菟丝子,加舒肝解郁药柴胡、荆芥穗。治肝郁肾虚而致的经前后不定,临床见行经或断或续,行而不畅,少腹疼痛,乳房胀痛连及两胁,精神抑郁,脉弦。

3过期饮:加桃仁、红花、香附、木通、莪术、甘草、肉桂。养血行气,活血祛瘀,调和冲任,通经。温阳通脉,养血调经。治疗血虚瘀

重,月经过期不来,经来量少,色暗有块,少腹胀痛,舌紫黯,脉涩。 另一过期饮:加肉桂、附子、炮姜、香附、艾叶。与艾煎丸、寒六合汤功效相似,用于因血虚、宫寒所致之经量少,过期不至、闭经等证。 4元戎四物汤(桃红四物汤):血虚有瘀经少及跌仆损伤、瘀血作痛、脏结便秘等。桃红四物汤加竹沥、姜汁,治血瘀偏重的半身不遂。 5艾煎丸:加艾叶、吴萸、人参、橘红、菖蒲。经后期,血虚寒。温养营卫,养血活血,行气固经。经色淡量少,面色苍白,喜暖怕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细弱。又方无橘红,有干地黄,证治同。

6暖宫丸(艾附暖宫丸):加艾叶、香附、黄芪、肉桂、吴萸、续断。温补下焦,暖宫,补血调经,安胎。主治下焦虚寒、子宫虚冷所致之带下白淫,面色萎黄,月经不调,经色清淡,肚腹冷痛,久不受孕,小便清长,脉沉迟等。又只加艾叶、香附亦名艾附暖宫丸,治证与上相似。再加阿胶名妇宝丹,治胞宫虚寒,经水不调。功与艾胶四物汤相似。

7妇宝丹:见上

寒证痛经者加桃仁、乌药、香附。

8气六合汤:气郁经阻所致之月经不畅,腹胁胀痛者,四物汤加陈皮、厚朴,理气开郁也。又方,加木香、槟榔,治兼血气上冲者。

四物汤合小柴胡汤,名柴胡四物汤,比例:柴胡汤1四物汤2。妇女血虚或经期有寒热往来如疟者,必以血虚为主。

9芩连四物汤:经血紫黑先期,为有热也。加黄芩、黄连、丹皮。 10四物二连汤:经血紫黑先期,为有热也。加黄连、胡黄连

11三黄四物汤:经血紫黑先期,为有热也。加黄连、胡黄连,改熟地为生地。

12寒六合汤:加附子、干姜。温阳散寒,素体阳虚,血少有寒所致之月经色淡量少,甚或稀发,腹痛气短,便清自调,自汗,脉虚者。 本证亦可用附子六合汤或用四物汤去熟地加干姜而成四神散,亦可用于男妇虚寒性腹痛。

13四神散:见上

14连附六合汤:加黄连、香附,兼清热理气行滞,气滞血热之经色黑而不畅,或有或无痛经,每次过期方至。

15温六合汤(黄芩六合汤):加白术、黄芩,治单纯月经过多而无其他证候者。兼清热凉血,健脾统血,及养血安胎之效。

16热六合汤:加枙子、黄连,兼清热凉血之用,治血虚有热之月经妄行,先期,发热心烦,不能睡卧等。

17人参六合汤:加人参、五味子,妊娠外感,咳嗽,经汗下后,气血受损者。益气养血,敛肺止咳。

瘦人血虚经闭兼瘀:加桃仁等。肥人闭经多痰湿所致,合二陈汤。 18愈带丸:加高良姜、黄柏、樗根白皮。养血和营,清热燥湿,治妇人湿热白带,赤带用椿白皮。冲任不固,带脉失司,或湿热下注之赤白带下,经浊淋漓,舌苔微黄,脉滑数者。

19参苏饮:人参、紫苏、葛根、前胡、姜半夏、茯苓、陈皮、桔梗、枳壳、木香、甘草(加生姜、大枣同煎),治虚人外感,内有痰饮,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呕逆咳嗽,痰多,胸膈满闷,舌苔白,脉弱。

及素体阳虚,伤寒已汗,仍发热不止。

20补心汤:四物汤合参苏饮。养血健脾,理气解表。治心血不足,气郁不舒,惊梦难眠,兼有外感证者。或方:无木香,加干姜,功同。 21圣愈汤:加参芪二药成。加强益气生血之功,达气血双补之效。治一切失血或血虚,出血过多,心烦口渴,气促,倦怠肢软,或睡卧不宁,五心烦热,妇女月经过多,经期超前,量多色淡,舌质淡,苔薄润,脉细弱。

又方无白芍,有阴虚汗者最好用之。

归芪二味,又称当归补血汤,另有当归补血汤:四物汤加牛膝、白术、防风、天冬、生地,用于失血过多的睛珠疼痛,不能视物。

又当归补血汤:四物汤加柴胡、黄芩、香附、防风、荆芥、藁本、蔓荆子,治血虚受风之头痛。

22当归补血汤:见上

23人参滋血汤:加人参、茯苓、山药。健脾益气补血。气血两虚,以血虚为主,头晕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黄,或妇人经来量少色淡,胃纳不佳,饮食乏味,头晕目眩,及产后血虚眩晕。

24玉烛散:加芒硝、大黄。养血清热,泻积通便。血虚发热,大便秘结,或产后恶露不尽,脐腹疼痛。又方加甘草,证治同。血瘀兼血虚,桃红四物汤正治方。

25滋阴降火汤:加知母、黄柏。补血滋阴。阴血亏虚所致虚火上炎,潮热,多汗,盗汗,心悸不眠。现代多用于治高血压、动脉硬化、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症。

篇二:十全大补汤辅助治疗结直肠恶性肿瘤的研究概述

十全大补汤辅助治疗结直肠恶性肿瘤的研究概述

杨旭

(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山东 济南250014)

【摘要】: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结直肠恶性肿瘤的病死率逐年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在外科领域内,手术后辅以放、化疗几乎成为约定俗成的临床路径,然而手术、放疗、化疗对患者生理机能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随着中医治疗方法在此领域的研究日益深入,手术联合放、化疗配合中医药治疗,疗效显著:一方面减轻了手术及放、化疗导致的毒副作用,从而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维持了治疗程序的进一步推进;另一方面抑制了肿瘤的侵袭、转移,从而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本文旨在针对十全大补汤及其在结直肠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的研究做一概述。

【关键词】:结直肠恶性肿瘤、十全大补汤、手术、放疗、化疗、转移

恶性肿瘤属于中医学“癥瘕”“积聚”范畴,有“癌”“岩”之称,中医古文献中虽未见结直肠肿瘤病名,然其类似症状见诸“脏毒”“肠风”“下痢”“肠癖”“肠蕈”“锁肛痔”等疾病中。就其发病机制而言,现在多数中医学者认为恶性肿瘤的形成主因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邪毒乘虚而入,导致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等相互胶结,日久形成肿瘤。结合结直肠

[1]自身的结构、功能特点,周岱翰教授认为结直肠恶性肿瘤的发病,多因脾不健运、湿热蕴

毒下迫大肠,热伤肠腑脉络,毒聚成痈而成。由于结直肠恶性肿瘤为慢性消耗性疾病,再加上各种带有毒副作用的治疗手段介入,正气亏虚证候贯穿于结直肠恶性肿瘤前后,因此扶正培本应在恶性肿瘤的治疗过程中贯穿始终。十全大补汤作为扶正培本的经典方,出自宋代陈诗文等所撰《太平惠民合剂局方》,原方包括人参、肉桂(去粗皮 不见火)、川芎、地黄(洗酒蒸焙)、茯苓、白术(焙)、甘草(炙)、黄芪(去芦)、川当归(洗去芦)、白芍药各等分,右一十味剉粗末每服二大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子二枚同煎,至七分,不拘时候温服。主治:男子妇人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损,时发潮热,气攻骨脊,拘急疼痛,夜梦遗精,面色萎黄,脚膝无力,一切病后气不如旧,忧愁思虑,伤动血气,喘嗽中满,脾肾气弱,五心烦闷,并皆除之。此药性温不热平补有效,养气育神,醒脾止渴,顺气辟邪,温暖脾肾,其效不可俱述。故此十全大补汤堪称扶正培本治疗正虚型结直肠恶性肿瘤的基础方。

一、 十全大补汤结合手术治疗结直肠恶性肿瘤:

目前为止,无论是传统的开腹手术还是腹腔镜手术,手术依然是治疗结直肠恶性肿瘤的

[2]首选方案,可达到根治或姑息治疗的目的。邵向群认为癌症患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阴阳

失调,在手术前给予扶正培本治疗,以调整患者的阴阳气血、脏腑功能,使其最大限度地恢复到接近“阴平阳秘”,是争取早日顺利完成手术的关键所在。认为手术后,由于手术创伤,引起脏腑、气血、阴阳的失调,从而导致并发症或后遗症,并提出在手术后应根据手术的大小器官损伤程度及机体素质的强弱不同,应对出现的不同证候进行扶正培本的辨证治疗,可以使正气尽早恢复,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可见,十全大补汤作为补益气血、扶正培本经典方,用在结直肠恶性肿瘤术前、术后机体虚弱状态真可谓“不温不火”。

二、十全大补汤结合放、化疗治疗结直肠恶性肿瘤:

各种化疗药物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因个体对药物的敏感程度、耐受程度的不同,导致受累程度不同。临床上大致可分为:1.消化道症状:包括腹部胀满、纳呆、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肝、脾、胃功能不调的证候,临床可用十全大补汤加以疏肝理脾和胃的药物与之配伍。

[3]齐聪的研究得出,十全大补汤对抗癌药副作用的减轻效果明显,临床结果发现对消化道反应的改善率较高,尤其对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的改善分别为87%、87%、80.6%。

2.骨髓抑制:临床表现为乏力、气短、头晕、腰膝酸软、自汗或盗汗、易感冒、畏寒肢冷、

[4]面色萎黄或苍白、心慌等症状,大致属祖国医学“虚劳”范畴。中医认为化疗药物可视为药

毒,而孙长冈等认为骨髓抑制主要表现在虚、瘀、毒三个方面,其中虚是关键,化疗火毒

[6]为其病因,肝肾受损为其病理基础。任志兵针对Ⅲ期和Ⅳ期恶性肿瘤单纯化疗患者,中医

辨证不论虚证实证,予十全大补汤防止骨髓抑制,结果表明,该方可明显降低骨髓抑制的程

[7]度。倪敏等观察48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服用十全大补汤临床疗效,发现它能明显改善

[8]化疗后骨髓抑制症。另外黄菊等研究显示十全大补汤加减治疗奥沙利铂致神经毒性疗效显

[9][10]著;侯静雯研究显示十全大补汤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疗效显著;还有学者

研究表明十全大补汤升白效果明显优于维生素B420mg、利血生20mg、鲨肝醇片100mg。中医认为放疗的毒副反应源于热毒之邪灼伤阴津导致的阴虚火候,常见口腔、咽喉及消化道黏膜糜烂、水肿、溃疡,皮肤红斑干裂、潮湿糜烂,放射性肺炎、肠炎、骨髓炎等,故应在十全大补汤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法。另外有学者研究表明,黄芪、太子参、沙参、麦冬、丹参、红花、赤芍补益气血并配以活血化瘀药可改变乏氧细胞的乏氧状态,使放疗效

[2]能充分发挥,其机制为肿瘤组织内的乏氧细胞能降低放射线的敏感性。

三、十全大补汤抑制结直肠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

祖国医学认为肿瘤转移与否与气失固摄关系密切;转移的部位与经络气血走向有关;而

[11][12]转移的脏腑与五脏(五行)生克有关。十全大补汤在抗肿瘤转移方面,目前认为其作

用机制主要是:1.促进T细胞与巨噬细胞的增殖以增强机体的免疫系统能力2.对肿瘤细胞直接发挥细胞毒性或生长抑制作用3.影响转移抑制基因和激素水平4.增强化疗药物的效用减

[13]少其毒性。另外,郭刚等通过动物实验证实:十全大补汤对小鼠结肠癌原发癌切除后转移

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作用,降低VEGF及上调ES

[14]的水平,减少血管生成,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戎瑞雪等通过十全大补汤总多糖

体外抗瘤研究表明十全大补汤总多糖在体外可明显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并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间接发挥抗肿瘤作用,其中包括人结肠癌细胞株(HCT-8)。

综上所述,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并通过临床及实验验证与检验,其对正虚型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的手术、放疗、化疗、转移等辅助治疗方面均显示了其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另外,中药由于成分复杂,药理作用靶点多,层次交错,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其优点在于作用范围广,疗效具有不可估计性,其弊端是给临床疗效评估及实验研究带来困难,今后应致力于如何更好的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十全大补汤融入结直肠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恩欣.周岱翰论治大肠癌经验[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9):562

[2]邵向群.扶正培本治则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临床运用[J].中医文献杂志,2009,2:37-39

[3]齐聪.十全大补汤对减轻化疗副作用的临床与实验观察[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24(4):16-18

[4] 王振强,等.中医药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3):206-208

[5]孙长冈,等.蓝藤益髓汤对化疗后骨髓移植的影响[J].山东中医杂志,2008,27(2):86-88

[6]任志兵.十全大补汤加减预防化疗骨髓抑制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学,2005,4(7):25

[7]倪敏.十全大补汤治疗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及感染性发热的临床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3,10(5):446-447

[8]黄菊,等.十全大补汤加减治疗奥沙利铂致神经毒性22例疗效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2,9(25):35-36

[9]侯静雯.十全大补汤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86例[J].陕西中医,2012,6(33):682-683

[10]邓成珊,等.当代中西医结合血液病[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24

[11]辛海、马琴.防治恶性肿瘤转移的理论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2):45-47

[12]张永军,等.十全大补汤抗肿瘤转移的作用机制[J].中医药学刊,2006,24(6):1122-1124

[13]郭刚,许建华,等.十全大补汤对荷瘤小鼠结肠癌原发肿瘤切除后转移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2,10(4):436-447

[14]戎瑞雪,等.十全大补汤总多糖的体外抗肿瘤作用[J].山东医药,2011,51(7):15-17 [5]

篇三:针灸穴位十全大补汤

针灸穴位十全大补汤

针灸, 穴位, 十全大补汤十全大补方的组成是:

合谷 曲池 内关 足三里 阳陵泉 中脘 太冲 三阴交 章门 关元

歌诀:

章门参、三里术、内关相当茯苓逐;

中脘甘、阴交归; 曲池如同川芎追;

太冲芍、关元地、合谷犹如黄芪备;

最后阳陵肉桂俱,十全大补功效聚。

显而易见,它是在手足十二针方的基础上加减而成;也就是用手足十二针方,加脾之募章门,胃之募中脘,小肠之募关元,以及肝之原穴太冲。其功能是补气血,健脾胃,养心气,滋肝肾,通经活络。手足十二针方偏于疏调,十全大补方偏于调补。有关手足十二针方的穴性已如该节所述。

方中章门,功能为补五脏,安精神,开心益智,肖胀化食,有人参之功效;

足三里,祛风寒湿痹,能升能降,止汗除热,健脾消食,有白术之效;

内关,降胸胁之逆气,行气血,止心下结痛,除烦满,健脾利湿,有茯苓之作用, 中脘,主五脏六腑,坚筋骨,长肌肉,增气血,调阴阳,有甘草功效;

三阴交,主妇人经血不调,生血养血,止咳逆上气,为足三阴所主,功同当归;

曲池,主中风寒痹筋挛,妇女血闭,专搜血中之风,治同川芎;

太冲,主邪气伤阴,止腹痛,行血痹,除坚积,入厥阴、少阴、阴虚小便不利,疗效同芍药;关元,主伤胞宫逐瘀血,生新血,填骨髓,长肌肉,有同地黄之主治;

合谷、主卫气不足,疏通经络,人太阴止汗、发汗,有同黄芪之效;

阳陵泉,主上气咳逆,人太阴止祛风寒湿痹,舒筋利节,有同肉桂效力。

用针刺穴位仿中药性能而组方,实属绝妙。所以,从十全大补汤方到十全大补针方,实属绝妙。所以,从十全大补汤方到十全大补针方,充分说明根据对于中医基本理论的运用和重视,阐明了他在拟定针灸处方时的一种独特创举。

临床应用:十全大补方主要用于虚损诸证,概括起来可有以下几种证候。

1、气血不足,心脾两虚:多因劳伤过度,思虑伤脾;或久病失养耗伤元气,损及心脾;或因失血过多,气血难生。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语方低微,食少便溏,头晕止眩,自汗心悸,手足麻木,舌质淡,脉沉细弱等证。

2、脾肾两亏,先天后天失养;多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或久病消耗,房劳过度,中气下陷,肾气不固所致。主要表现为食少纳差,消瘦萎弱,精神疲惫,腰脊瘘痛,头晕、耳鸣、便溏、尿频、舌淡、脉虚弱等证。

3、肝肾两虚:多因年老体弱,肾精耗竭,或久病消耗,或高热病所以致肝肾阴亏。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五心烦热,心烦易怒,腰瘘足软,小便频数,脉细数,舌质红,少苔等证。 从上述证候来看,主要包括临床所见的神经衰弱、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后期、久病体弱、老年病等。因此,对于虚损诸证的治疗,或老年病的预防保健都有一定的价值。另外,在针灸益保健方面,他认为使用灸法也有相当的效果,即所谓保健灸法。这也是他用以自我保健的方法之一。并编下一首歌诀:

保卫老年健康歌

年过七十保健康,穴取关元穴最强;

夏秋交时灸五百,不但无病寿能长。

具体方法:用艾壮灸关元穴,按年龄的灸法,

三十岁可三年灸关元,三百壮; 五十岁可二年灸关元,三百壮; 六十岁可一年灸关元,三百壮; 七十岁每年灸关元,五百壮。

篇四:加减汤头歌诀白话

加减汤头歌诀白话解

十全大补汤加减

作者:周长泰

一、四君子汤加减变换歌

参术苓草四君汤,补中益气基本方[1]。

气滞陈皮异功是,体虚自汗黄芪当。

脾胃虚甚芪山药,虚热呕酸加贝姜

益以夏陈六君子,和胃健脾莫如此

胃寒呕吐丁藿和,香砂六君更消食

十味人参源六君,柴胡葛根芩芍施

倦瘦无力遗与滑,龙牡莲须黄柏加。

带下脾虚湿盛致,芡实樗皮鸡冠花。

痞满胸闷正气微,陈皮木香当归砂

脾虚厌食肢无力,升阳益胃用无疑;

六君合入柴风泻,二活芍连与黄芪

内热芩连与花粉,脚弱木瓜共防己

中虚久疟宜四兽,乌梅草果六君与

健忘芪远木香菖,龙眼当归枣仁居

肥人眩晕六君主,归芎芪桔麻芷需

惊悸怔忡远茯神,萸药枣菖麦味依

补气运脾六君由,姜芪砂仁九味求

归脾则由四君化,远枣芪归香圆肉

健脾陈皮三仙用,香连砂药肉蔻成

参苓白术虚湿并,豆药莲砂苡桔同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七味白术藿木葛,芪豆相逢六神名[17]。

补中益气缘异功,芪麻柴归减茯苓[18]。

麻柴易作桂五味,拯阳补脾益肾精[19]。

四君四物名八珍,气血双补培元根[20]。

安胎饮中无甘草,芪附艾榆蛎断芩[21]。

泰山磐石去茯苓,芪断芩砂糯米新[22]。

胎元饮亦宗八珍,只把苓芎易杜陈[23]。

毓麟珠疗不妊娠,杜菟鹿椒调冲任[24]。

八珍芪桂称十全,虚劳姜枣一并煎[25]。

养荣可由十全化,无芎反增陈味远[26]。

十全除去芪地草,胃风汤中粟米兼[27]。

十四建中遵十全,苁蓉麦夏附子添[28]。

肺痨咯血用保真,二冬知柏地骨寻;

合入养荣去远桂,柴胡朴枣与莲心[29]。

四君变化无穷妙,临证随机运如神。

【注释】

[1]四君子汤(《和剂局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组成,是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基本方剂;方中以人参为君,性甘温而大补元气;白术苦温,燥脾补气为臣;茯苓甘淡,渗湿泻热为佐;甘草甘平,和中益脾为使。四药相配,共奏益气健脾之功。脾胃乃人之后天之本,气足脾运,饮食倍进,则余脏受荫,自然身强体健。此四君子汤立方之大意。明于此,则可举一反三矣。此方可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运化无力所致之食少便溏,面色痿白,言语轻微,四肢无力,脉细弱或沉缓等证。但目前临床上单独

使用本方的情况已不多,往往是在本方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随证加减,灵活运用,并可由此衍化出许多方剂以适应临床以脾胃虚弱为主证的多种疾病。

[2]本方加陈皮,名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主治脾胃虚弱兼有气滞之证,症见不思饮食,大便溏薄,胸脘痞闷不舒者。

体虚至虚热呕酸句,是指本方加黄芪;本方加黄芪、山药;本方加浙贝、炮姜;以治疗在具有四君子汤基本适应证的前提下,又表现有不同证候者。加黄芪,增加了补气助阳固表的作用;加浙贝、炮姜,有助于制酸止呕,对于虚热而呕用之亦无妨。本方加黄芪、山药,亦名六君子汤,出处不详,为大病愈后调理及助脾进食之剂,与本文后述之六君子汤并非一方。

[3]本方加半夏、陈皮(或加姜枣同煎),名六君子汤(《医学正传》)。主治脾胃不健兼痰湿之证,症见食少便溏,咳嗽白痰,短气痞满,或胸膈不利,膨胀呕吐吞酸等证。本方以补剂治疗痞满、膨胀,有塞因塞用之意。盖此痞满、膨胀系脾虚湿痰所致,健脾之中又予除湿利气,故痞可去,胀可消。由此亦可知临证用药不可过于拘泥。

[4]胃寒呕吐,可用六君子汤加丁香、藿香治疗。

六君子汤再加木香、砂仁,名香砂六君子汤(《万病回春》),理气醒胃之功尤著。主治气虚痰饮,呕吐痞闷,纳呆消瘦,虚寒胃痛或腹痛泄泻等证。

[5]十味人参散(玉机微义)由六君子汤加柴胡、葛根、黄芩、白芍组成,治疗中气虚弱、身体倦怠兼有虚热者。

[6]倦瘦无力至当归砂句,仍讲四君子汤本方的加减。龙牡,指龙骨、

牡蛎;砂,指砂仁。限于歌诀形式,此处只列出应增加的几种常用药物,临床使用时并不仅限于此,宜随证灵活变通。

[7]升阳益胃汤(《脾胃论》)由六君子汤加柴胡、防风、泽泻、羌活、独活、白芍、黄连、黄芪组成。主治脾虚不能制湿,症见怠倦嗜卧,四肢无力,体重节痛,饮食无味,口干舌干,大便不调,小便频数等证。方中六君子助阳益胃健脾,加黄芪以补肺而固卫气,白芍敛阴调营;羌活、独活、柴胡、防风除湿而清阳;茯苓、泽泻泻湿热而降阴浊;又佐以少许黄连以退阴火;是为补中有散,发中有收,使中气充足,脾阳得升,中州健旺也。

[8]脾胃气虚兼有内热者,用四君子汤加黄芩、黄连、天花粉;脾虚湿盛,足弱痿软者,用四君子汤加木瓜、防己。

[9]《三因方》)由六君子汤加乌梅、草果组成。主治脾虚气弱,痰饮结聚,并与卫气相搏以致成疟者。亦治瘴疟。

[10]健忘句,是指四君子汤加黄芪、远志、木香、菖蒲、龙眼肉、当归、枣仁。

[11]肥人句,是指六君子汤加当归、川芎、桔梗、升麻、白芷。

[12]惊悸句,仍指四君子汤加远志、茯神、山茱萸、枣仁、菖蒲、麦冬、五味子。

[13]补气运脾汤(《统旨方》)由六君子汤加生姜、黄芪、砂仁共九味药组成。主治脾虚之噎膈反胃,症见饮食不下,食后欲呕,面白神疲,气短腹胀者。

[14]归脾汤(《济生方》)由四君子汤(茯苓改为茯神)加远志、枣仁、黄芪、当归、木香、桂圆肉组成(煎时加生姜、大枣)。有益气补血之功,是

治疗心脾劳伤、气弱血虚的重要方剂之一;并可用于妇人脾虚气弱所致之月经不调、崩中漏下等证。方?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xingyun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幸运木蛊⒁嫫卉蛏衲慕∑ⅲ荒鞠阈哑ⅲ中醒兄停坏惫檠辉吨尽⒃嫒省⒐鹪踩獠剐难纳瘢恢钜┡浜希沧嘁嫫寡采衲闹Α?/p>

[15]健脾丸(《证治准绳》)由四君子汤加陈皮、三仙(山楂、神曲、麦芽)、木香、黄连、砂仁、山药、肉豆蔻组成。治疗脾虚停食兼有湿热之脘腹痞满,食少难消等证。

另有一方健脾丸(见《医方集解》)与此方不同,由人参、白术、陈皮、枳实、麦芽、山楂、神曲组成。主治睥虚气弱,饮食不消,该方在临床上使用亦较广泛,并有多种变方,兹收《医方集解》所述列于后,以供参考。

本方去山楂、麦芽,加茯苓、炙甘草,名益气健睥丸,治脾虚食少。本方去山楂、麦芽、陈皮,加当归、芍药、芎、麦冬、柏子仁,名养荣健睥丸,治脾阴不足,饮食不为肌肤(血充然后肉长)。本方去人参、枳实、麦芽,加香附、木香、半夏、茯苓、神曲,黄连、当归、芍药(一方无芍药),荷叶烧饭丸,名理气健脾丸,治睥胃虚弱,久泻久痢。本方去人参、山楂、麦芽,加神曲、川芎、香附,曲糊丸,名舒郁健脾丸,治脾气郁滞,饮食不消。本方去山馇、麦芽,加半夏、胆星、蛤粉、茯苓,神曲糊丸,名化痰健脾丸,治内伤挟痰。本方去人参、山楂、麦芽,加半夏、山栀、黄连,水丸,名清火健脾丸,治脾虚有火。本方去人参、山楂、麦芽,加木香、槟榔、厚朴、半夏、甘草,名和中健脾丸,治胃虚饥不欲食;再加人参名妙应丸,治胃虚不能食,脏腑或结或泻。本方去山楂,加半夏、青皮、木香、砂仁、草蔻、干姜、炙甘草、茯苓、猪苓、泽泻,蒸饼丸,名宽中进食丸(东垣),补睥胃,进饮食。

篇五:中内陌生方子

葱豉桔梗汤

【分类】解表剂-辛凉解表剂

【组成】葱白,苦桔梗,淡豆豉,焦山栀,薄荷叶,连翘,甘草,鲜淡竹叶。

【方歌】葱豉桔梗山栀翘,薄荷竹叶甘草饶;风温身热咳咽痛,疏风清肺症可消。

【功用】辛凉解肌,疏风清热。

【辨证要点】发热恶寒,咳嗽,心烦,口渴,脉浮。

【方解】

方中葱白、豆豉解肌发表,疏风散邪为君;

薄荷、桔梗散风清热,连翘、山栀清热解毒为臣;

甘草合连翘、山栀以利咽,淡竹叶清心除烦,共为佐使。

诸药合用,共奏辛凉解表,疏风清热之功。

三拗汤

组成:麻黄,杏仁,甘草

类别:解表剂-辛温解表

功效:宣肺解表,止咳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证,症见鼻塞声重,语言不出,或伤风受寒,头痛目眩,四肢拘急,咳嗽痰多,胸闷气促,无汗,口不渴,苔白,脉浮。

清金化痰汤

【组成】黄芩、山栀子,知母、桑白皮、瓜蒌仁,贝母、麦门冬、橘红、茯苓、桔梗,甘草。

【功效】清肺化痰。

【适应症】热痰壅肺,咳嗽,咯痰黄稠,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方歌】清金化痰黄芩栀,桔梗麦冬桑贝知,瓜蒌橘红茯苓草,痰火犯肺咳嗽止。

【方解】

方中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降;

茯苓健脾利湿,湿去则痰自消;

更以瓜蒌仁、贝母、桔梗清热涤痰,宽胸开结;

麦冬、知母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黄芩、栀子、桑白皮清泻肺火,甘草补土而和中。

故全方有化痰止咳,清热润肺之功。适用于痰浊不化,蕴而化热之证。

黛蛤散

组成:青黛,蛤壳

功效:清肝利肺,降逆除烦

主治:肝肺实热,头晕耳鸣,咳嗽吐衄,肺痿肺痈,咽隔不利,口渴心烦。

沙参麦冬汤

【组成】北沙参、玉竹、麦冬、天花粉、扁豆、桑叶、生甘草。

【功用】甘寒生津,清养肺胃:用于燥伤肺胃,津液亏损而见口渴咽干、或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者。

【功用】清养肺胃,生津润燥。

【主治】燥伤肺胃阴分,津液亏损,咽干口渴,干咳痰少而粘,或发热,脉细数,舌红少苔者。

【歌诀】沙参麦冬扁甘桑,竹粉甘寒救燥伤,证或热兮定或咳,脉然无汗嗽痰凉 射干麻黄汤

出处:《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组成:射干; 麻黄; 生姜; 细辛; 紫菀; 款冬花; 大枣; 半夏; 五味子。

方歌:射干麻黄治寒哮,细辛款冬加姜枣,紫菀半夏加五味,重在宣肺不发表。 功效:宣肺祛痰,下气止咳。

类方比较: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两方同属解表化饮方剂,但前方主治风寒表证较轻,证属痰饮郁结、肺气上逆者,故于小青龙汤基础上减桂、芍、草,加入祛痰利肺,止咳平喘之射干、冬花、紫菀等药。可见小青龙汤治表为主,解表散寒之力大,射干麻黄汤则治里为主,下气平喘之功强。

越婢汤

【组成】麻黄6两,石膏半斤,生姜3两,大枣15枚,甘草2两。

【主治】风水。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

【功效】发汗利水。

【方诀】金匮要略越婢汤,麻黄石甘与枣姜;发汗解表与利水,善治身肿风水伤。 君——麻黄——一身悉肿,水在肌表,故加麻黄用量。

┌ 生姜——与麻黄相配,意在发泄肌表之水。

臣——

└ 石膏——与麻黄相配,清肺胃郁热。

佐——甘草——养阴清热

┌ 生姜——暖胃

佐使——

└ 大枣——滋脾

平喘固本汤

【组成】党参,五味子,冬虫夏草,胡桃肉,灵磁石,沉香、坎脐、苏子,款冬花,法半夏,橘红6克。(注释:坎脐--脐带)

【功效】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主治】肺胀,肺肾气虚,喘咳有痰者。

【歌诀】平喘胡桃苏橘红,党参半夏坎脐冬;沉香五味磁虫草,肺肾双疗固本雄。 生脉地黄汤

【组成】六味地黄汤加生脉饮。

【主治】虚劳,火盛刑金者。久哮肺肾两虚者。

金水六君煎

组成:当归,熟地,陈皮,半夏,茯苓,炙甘草。

功用:养阴化痰。

主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喘逆多痰。痰带咸味,或咽干口燥,自觉口咸,舌质红,苔白滑或薄腻。

华盖散

【配伍】麻黄,紫苏,杏仁,橘红,桑白皮,茯苓,甘草。

【主治】风寒哮喘

【方解】麻黄、紫苏,泻肺以祛风寒,杏仁、橘红,理肺化痰,桑皮泻肺止哮,茯苓淡渗利湿,甘草和中。

桑白皮汤

【组成】桑白皮半夏苏子杏仁贝母山栀黄芩黄连

【功用】清肺降气,化痰止嗽。

【主治】肺经热甚,喘嗽痰多。

【方歌】桑白皮汤痰热了,芩连山栀将火扫;苏子杏仁降肺逆,贝母半夏用之巧。

五磨饮子

【组成】木香沉香槟榔枳实台乌药各等分

【用法】白酒磨服。

【功效】解郁,降气。

【主治】暴怒暴死,名曰气厥者。

七情变动,气逆不降,上气喘急,胸腹胀满,突然大怒而致气厥者。

四磨汤、五磨饮子、六磨饮子的区别

四磨汤:槟榔、沉香、乌药、人参。

五磨饮子:沉香、槟榔、乌药、木香、枳实。

六磨饮子:沉香、槟榔、乌药、木香、枳实、大黄。

四磨汤、五磨饮子与六磨饮子均有行气降逆作用,均能主治肝郁气逆证:四磨汤方药组成中用人参,既能益正又能兼防降逆药伤气;五磨饮子方药组成旨在行气降逆;六磨饮子方药组成中用大黄,以通泄降逆,主治病证以气逆不通为主,六磨饮子较五磨饮子治疗作用明显。 补肺汤

方解:含有黄耆、甘草、钟乳、人参、桂心等多中草药,用于肺气不足,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主治:肺气不足,逆满上气,咽中闷塞,短气,寒从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言语失声,甚则吐血者。

参蛤散

【组成】蛤蚧、人参。

【功用】补肺肾,定喘嗽:用于肺肾两虚之咳喘气促、言语无力、声音低微者。 七味都气丸

组成:醋五味子、山茱萸、茯芩、牡丹皮、熟地黄、山药、泽泻

功效:补肾纳气,涩精止遗(固涩剂)

主治:肾虚不能纳气之喘促,或久咳而咽干气短,遗精盗汗,小便频数。

参附汤

【组成】人参、附子、青黛

【功用】益气回阳,救脱

【主治】阳气暴脱证。主治元气大亏,阳气暴脱,汗出粘冷,四肢不温,呼吸微弱,或上气喘急,或大便自利,或脐腹疼痛,面色苍白,脉微欲绝。现用于心力衰竭见有上述症状者。 黑锡丹

组成:黑锡、硫黄、川楝子、胡芦巴、木香、附子(制)、肉豆蔻、补骨脂、沉香、小茴香、阳起石、肉桂。

功能主治:升降阴阳,坠痰定喘。用于真元亏惫,上盛下虚,痰壅气喘,胸腹冷痛。 如金解毒散

组成:桔梗,甘草,黄连,黄芩,黄柏,山栀。

功效:降火解毒。

主治:肺痈。发热烦渴,脉洪大。

加味桔梗汤

组成:桔梗,白及,橘,甜葶苈,甘草,贝母,苡仁,金银花。

功用:肺痈溃脓期,排脓解毒。

沙参清肺汤

组成: 黄芪,太子参,粳米,北沙参,麦冬,石膏,桔梗,薏苡仁,冬瓜仁,半夏,白及,合欢皮

主治: 哮喘,肺痈。

方歌:沙参清肺冬瓜子,黄芪太子与白芨,合欢甘草桔苡仁,主治肺痈恢复期。 桔梗杏仁煎

【组成】桔梗杏仁甘草阿胶银花麦冬百合夏枯草连翘贝母枳壳红藤

【主治】咳嗽吐脓,痰中带血,或胸膈隐痛,将成肺痈者。

【方歌】桔梗杏仁用甘草,银翘红藤与枳壳,贝母夏枯加百合,恢复麦冬和阿胶。 月华丸

【组成】天冬麦冬生地熟地山药百部沙参川贝母阿胶茯苓獭肝三七

【功用】滋阴保肺,消痰止咳。

【主治】阴虚咳嗽。

「月华」,古人指月亮或月亮周围的光环。有「清阴往来远,月华散前墀」(江文通.杂体诗)和「舟子夜离家,开舲望月华」(瘐信.舟中望月诗)等诗句。又因肺属阴,为五藏之华盖,犹如月亮之光彩华美。本方能滋阴润肺,治疗肺痨之病,故名「月华丸」。

保真汤

[来源]《十药神书》

[组成]当归人参生地黄熟地黄白术黄耆赤茯苓白茯苓天门冬麦门冬赤芍药白芍药知母黄柏五味子柴胡地骨皮甘草陈皮厚朴

[功效]益气补血,滋阴降火。

[主治]虚劳气血两亏,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

补天大造丸

组成:紫河车,怀生地黄、麦门冬、天门冬、杜仲、怀熟地黄、牛膝、当归、小茴香、川黄柏、白术、枸杞子、五味子、陈皮、干姜、侧柏叶。

功用:滋养元气,延年益寿,壮阳元,滋坎水。

主治:虚烦之人,房室过度,五心烦热。

涤痰汤(涤痰汤与导痰汤的区别)

涤痰汤是在导痰汤基础上又加石菖蒲、竹茹、人参而成,较之导痰汤又多开窍扶正之功。 导痰汤

[组成]制半夏6克(二钱);橘红,茯苓,枳实(麸炒),南星,各3克(一钱);甘草1.5克(五分)。

【用法】加姜十片,水煎服。

【功效】燥湿豁痰,行气开郁。

【主治】痰涎壅盛,胸膈痞塞,或咳嗽恶心,饮食少思。

涤痰汤

【组成】南星(姜制) 半夏(汤洗七次)各2.5克枳实(麸炒) 茯苓(去皮)各6克橘红4.5克石菖蒲人参各3克竹茹2.1克甘草1.5克

【用法】上作一服。用水40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200毫升,食后服。

【功用】豁痰开窍。

【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

安神定志丸

组成:远志,石菖蒲,茯神,茯苓,朱砂,龙齿,党参。

方解:朱砂、龙齿重镇安神,远志、石菖蒲入心开窍,除痰定惊,同为主药;茯神养心安神,茯苓、党参健脾益气,协助主药宁心除痰。

主治:

(1)失眠。因惊恐而失眠,夜寐不宁,梦中惊跳怵惕。

(2)心悸。尤其对心虚胆怯之心悸有良效。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方解:桂枝、甘草,以复心阳之气;牡蛎、龙骨,以安烦乱之神。

红花桃仁煎

【组成】红花当归桃仁香附延胡索赤芍川芎乳香丹参青皮生地

【主治】妇人月水不通,属瘀血者,小腹时时作痛,或少腹板急。或心脉痹阻证。 心血瘀阻引起的心悸,以桃仁红花煎——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方歌】桃仁红花赤生地,理气青皮与香附,祛瘀丹参和延胡,归芎加入心瘀除。 陌生方:黄连温胆汤

【药物组成】温胆汤加黄连

【功效】清热燥湿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主治】伤暑汗出,身不大热,烦闭欲呕,舌黄腻

柴胡疏肝汤

组成: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

功用: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善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 方义: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其经脉布胁肋循少腹。

若情志不遂,木失条达,则致肝气郁结,经气不利,故见胁肋疼痛,胸闷,脘腹胀满;肝失疏泄,则情志抑郁易怒,善太息;脉弦为肝郁不舒之征。遵《内经》"木郁达之"之旨,治宜疏肝理气之法。方中以柴胡功善疏肝解郁,用以为君。香附理气疏肝而止痛,川芎活血行气以止痛,二药相合,助柴胡以解肝经之郁滞,并增行气活血止痛之效,共为臣药。陈皮、枳壳理气行滞,芍药、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相合,共奏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功。

人参养荣丸

出处:“人参养荣丸”,即“人参养营丸”,是由《和剂局方》里的“人参养营汤”改制而成,其药物组成为:人参、当归、黄芪、白术、茯苓、肉桂、熟地、五味子、远志、陈皮、杭芍、甘草,有益气补血、养心安神之功。

歌诀:人参养营即十全,减去川芎五味联。陈皮远志加姜枣,脾肺气血温补宜。 功能:温补气血,安神和胃。

方剂:十全大补汤加减组成。

主治:气血不足致病,惊悸健忘,身热自汗,咽干唇燥,饮食无味,体倦肌瘦,毛发脱落,气短,腰背酸痛,小便赤涩等征,没有热者,有良效。特别脾虚致之失血证其效更佳。本方偏温补,有热证勿用。

保元汤

以前是宫里带有神秘色彩的食疗秘方。据说,常喝这种特制的保元汤能把皮肤撑平,没有皱纹,也没有老年斑,让皮肤变得娇嫩,颜色像玉石一样洁净。当年慈禧太后最喜欢喝此汤,怪不得这个老太婆都七老八十了,皮肤还能“细嫩如童子”。

作用:保守真元之气

功用特点:养血安神、补血安胎、除热生津

药理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用料:鲫鱼,瘦牛肉,猪蹄,山楂、红枣

元气,即人身真元之气,本藏于肾,为脾胃水谷之气与肺吸入之清气化台而成。

保元汤作为补气剂的代表方,其益气补虚培元。肺脾肾并补的组方法度,涵括了中医补气之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