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观建国大业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9:23:34 作文素材
观建国大业读后感作文素材

篇一:观建国大业有感

观《建国大业》有感

《建国大业》是一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影片,不过,我到今年才完完整整的把它认真看完。强大的明星阵容,独特的电影切入视角,给我们展现了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里面中共和国民党之间的“斗争”。看完以后,给人深省。敌对的双方,不论实力的强大与否,也不论他们所处位置如何,最最重要的依然是“得民心”!这部电影在谱写建国史以及中国只能选择“一党治国”的同时,也诠释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真理。

电影的开头,便是讲毛蒋两人和平谈判的记者会。不由自主的便想到了以前学过的历史,还记得有一个《双十协定》。可是,那时学习历史不免有些许头痛,因为一般要记住那些发生的点点滴滴总是有一定难度的。可是,通过电影的方式,确实让我轻松地记住了这一段铭记于史册的建国编年史。

首先,我不得不感叹建国的艰难与辛苦。烽火弥漫,枪林弹雨的战场,留下数不清的血污与废墟。其实,我想很简单的问一句,为什么好不容易抗日战争胜利了,我们中国人还得自己人打自己人。或许,有人觉得这种问题问得很单纯,可是,从电影的开始,这个问题就一直围绕在我心头。

后来,我渐渐明白,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共产党的势力扩大。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主张要在中国建立“消灭私有制”社会主义国家,并且主张以武装割据斗争的路线夺取政

权。而领导国民政府、以蒋中正为首的中国国民党则以共产主义是一种专政政体,国民的私有财产和经营权应受到保护,并要求毛泽东放弃军权,实现国家统一。而以民盟为首的民主党派主张双方都交出军队,军队归国家所有,建立多党制的民主国家。而苏联、美国等大国也试图将本国立场贯彻于中国,使得国、共双方的矛盾愈发激化且难以调和。 “一国多党制”?怕是行不通的,这便是内战出现的原因。

电影的开端,毛蒋两人重庆谈判,国共双方代表曾先后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和《停战协定》。但仍然无法就共产党政权及军队的合法性达成共识,不久全面内战爆发。??1948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战略决战。

可是,我们想想,内战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双方交锋,意味着就有伤亡;内战对于广大中国老百姓来说,我想,大多是心生厌恶,有厌恶就有反抗,电影中就有这么一幕,文人闻一多先生站在被国名党陷害者的追悼会上大声呼吁国人“反对内战!”。可是他的下场呢?不过就是在经历枪弹的穿击之后倒在血泊之中。我依稀的记得,以前我们学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在此篇文章中,为我们讲述了闻一多为人处事的态度:多做少说。我们不得不感叹,这样一位文人竟然在内战的喧嚣中结束了一生。可是,可想而知,在内战中默默离开的文人墨客又有多少呢?这些都是中国文学上的一大损失呀!

战争中存在损失那是肯定的。而引发战争的原因包括一国只

能一党制。

首先,我们可以了解到,有国名党、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我在想,要是,中国出现多个党派,在多个领导方之下,中国岂不是可以等同于分裂了?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古代那个可以分朝分代的中国了,面对当今国际社会的竞争,中国必须团结起来,以富有的人力,加上正确且明确的领导者,来建设中华新风貌,不断加强综合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当中才能突出重围。 同时,不同的党派可能会出现国家两方实力的不同,从而会带来两党派双方百姓的高低之差,会渐渐引发矛盾,甚至是混乱,这样不利于中国的和平,可想而知,在和平问题不能解决的情况下,要使国家发展起来是相当困难的。一个国家不能够正常发展,就意味着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这样的现实,我们中国的发展史当中可是出现过吧。

所以,不言而喻,我们的国家只适合一国一党制。

接着,随着内战的进行,历经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等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实力快速缩减,节节败退。??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谈谈为何共产党胜利国民党失败。 我想大家都知道这么一句话吧:“得民心者的天下”。这句直白的话,从古至今都一一被验证,这是不曾改变的真理!

一方面,从电影里面我们不难看出,国民党自身严重腐败,国民党的金融经济被严重破坏,由陈坤饰演的蒋经国在上海只打老虎不拍苍蝇的想法也未能实现;另一方面,国民党以自己的利益

为重,无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同时,社会贫富差距尤为之大,财富主要掌握在四大家族的手中,而广大人民百姓却一贫如洗,这样必然引发社会矛盾。这样的情况下,国民党必然失民心,而失民心,使国民党最终走向失败。

当我们换一个角度,从共产党这一面来看,我们将看到与前者截然不同的处事方法,自然而然也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在电影里面有这么一个情节令我印象深刻,就是当李宗仁带部队围剿延安的时候,毛主席讲了这么一句话:“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会以一个延安挽回一个中国。” 从这么一句简洁的话语我们不难看出,

观建国大业读后感

毛主席以人为本的思想,只要人在,失去一块地不算什么,如果死守一块土地,必定会带来不必要的人员死伤,正是毛主席的那份心,得到了百姓们的支持。不然,影片中的厨师老郭怎么会为了毛主席的在飞机轰炸时跑回去拿早餐,最后失去生命。正是毛主席的以人为本,以祖国大局着想的思想,才会有人愿意为了他不顾危险,甚至是牺牲生命。这与国民党的腐败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说实在的,在看电影或是什么电视剧的时候,我喜欢支持“好人”这一方,不过,我现实地说一句,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如果我毅然的断定蒋中正就是个坏人,毛泽东是个十足的好人,或许有些太过偏激,至少,在统治和领导这方面,他们两个确实是在竞争,只是他们不一样的方式导致了他们不一样的结局。毛主席晚年不是也犯过不少错误吗?他的那些错误确实让我挺生

气的,可是他依旧是我们心中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呀!有些东西,我们得辩证统一的看待。因为世界是分为两面的,只有冷静认真的看待问题,我们才能真正看清楚问题的本质,方能从中获益。在主观因素的影响下,往往容易将我们带入一个极端,正确的其实就是在我们主观看待问题的同时,适当添加一些客观色彩,我觉得,这是一种明智且正确的做法。当然,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值得大家一试。

影片的最后,讲述了国旗和国歌的由来,记忆深刻的,便是1949年10月1日的那一天,30多万人积聚天安门广场,那一天,广场遍布欢呼声,白鸽飞翔,那份得来不易的欣慰感,真的,多么的难得呀~我想,经历过艰辛的人会明白,当自己收获成功的时候,将是慢慢的感动。

看完影片后的我,也应该去明白,今天的美好与幸福来时不易,作为一个中国人,在享受着前人给我们带来幸福的同时,别忘了,怎么在美好的生活中好好活出色彩,在珍惜这份前辈带给我们幸福的同时,好好热爱和保卫我们的祖国!

篇二:观看《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国大业》观后感

通过对《建党大业》的观看,让我对1945—1949年这5年中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及我当第一代领导人的英雄事迹有了更加深刻和详细的了解。

影片以抗战胜利至建国前夕为背景,正面再现了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校场口事件、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定都北平、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宋庆龄、张澜等民主爱国人士纷纷登场,使我仿佛回到了那个艰辛而又催人奋进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

影片中有四个镜头令我感动落泪,让我想起了革命的本钱是需要牺牲的,革命的胜利是欣喜的。其一是闻一多遭到国民党的暗杀,一代文学巨匠就因为言辞的犀利,文章的披露遭到报复,这是多么一件令人愤恨的事情啊。其二是蒋中正复命去上海清查腐败,却事与愿违惨遭失败,一个热血青年无法发挥才能,这也就注定了国民党的失败。其三是共产党取胜时,毛泽东周恩来等几位同志,把酒畅谈,相互簇拥,流下激动的泪水;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其四是毛主席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几乎都拍掌相庆。

作为当时中国老大的国民党,为何却一度失败而最终丢失政权呢?国民党的失败主要是政治方面的原因,而其在军事方面的错误政

策则是其失败的直接原因。下面具体探讨其失败的原因:

1.国军虽众,但战斗力差;共军虽少,战斗力极强。历经磨难困苦的抗日战争,国军将士肩负起了主要的抗战任务,因而损兵折将甚重。

2.国军内部派系森罗,山头主义处处可见。表面上,蒋介石的军队异常强大,实际上真正属于他的嫡系部队连三分之一都不到。

3.国军腐败现象严重,克扣军费屡禁不止。

4.蒋介石“搞独裁无胆,搞民主无量”,犹犹豫豫,失去胜利时机。

5.美国不支持蒋介石。

6.农民的不支持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内战的走向。

7.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庞大严密而又高效的间谍网络是中共取得天下的重要保证。 总而言之,国民党在在政治方面,未能整合社会各阶层的支持,反而疏远了部分中间力量;在经济方面,未能控制通货膨胀的恶性发展,经济重建步履蹒跚;在社会方面,未能有效因应各种矛盾,致使学潮频起、社会动荡、民众不满;在外交方面,对美对苏外交均无重大突破,国际支援不及其预期;在其党内,重重矛盾与派系纷争不断激化。这促进了他的失败。

共产党取胜的因素又是哪些呢?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中共的正确领导。通过本片可以看出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的先查之明,目光的长远。

2.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

3.走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道路

4.掌握了革命武装,并坚持斗争

5.组成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6.土地改革,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所有共党成员,从上到下完全有相同的目的:一统中国,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自己的所向往的社会,最后取得了胜利。 《建国大业》反映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要基调。孟子云:“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说的就是得天下必先得民心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而共党恰恰发挥其长处,武装群众,反观国党则疏远群众,暴力解决事件。这注定了成与败。

光辉岁月弹指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看青藏高原脉动的祖国;看黄土高坡起伏的祖国;看百舸争流的祖国;看群雄腾跃,平原奔驰的祖国。在那源头,过壶口、闯关东、走三峡、奔大海;在河西走廊,华北平原,我看祖国的富饶与辽阔,看祖国千里马般日夜兼程的超越;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看祖国的崇高与巍峨,看祖国繁荣的霓虹灯日夜闪烁,灿若星河······

祖国今日的繁荣受之于昔日的奋斗,受之于党的不懈努力,受之于千万流血的有志之士,将先辈们的基业发扬光大是我们的责任,我相信我们都会说“我一定行的”,让我们祝愿祖国繁荣昌盛。

篇三: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国大业观后感

电影《建国大业》是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60周年的献礼作品。2009年9月16日首映,2009年建国大业预告片才播出来,我们班所有同学就一直关注影片的最新讯息,最后全班组织了观看。

影片中云集了数百位一线、二线明星,其实这也是这部影片夺人眼球的一个大亮点,但我觉得这是一个相当肤浅的理由。其实在没有看影片之前,我之所以对这部影片这么热心,明星也是个不晓得因素,但当我看了影片后,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不在是那一百多位明星,而是真正为中共为新中国的成立的付出深深的感动,也为中共深深的折服。1945~1949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突出了当时多党合作以及政治协商制度形成。影片再现了毛泽东、蒋介石、周恩来、宋庆龄、宋美龄、蒋经国、李宗仁、李济深、张澜、蔡廷锴、冯玉祥等众多历史人物以及他们的活动,摆脱了传统历史电影模式。

其实一百多位明星零报酬的加盟,也体现了中国人的爱国之心,这是大家对于国家、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祖国的归属感的体现。这真的是一个让人非常感动的事情,大家都说我们这些新一代年轻的中国人,没有经历过战争,不知道新中国成立的艰辛 ,就更不会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对于中共,一部分国民甚至也缺乏了最起码的感恩之心......但是从建国大业的拍摄中,数百位一线二线明星的零报酬加盟、人民群众对于中国60周年庆典的关注都让我内心热热的,真正感受到了一种大国的凝聚力。

最让人难忘的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我们敬爱的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那一刻,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 我的眼睛也在这一刻湿润,心中澎湃。

解放上海,我军战士,打仗累了,没有占民宅,集体整齐的睡在马路上。宋庆龄看到了,看到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胜利。这就是我们最亲爱的人。

更有无数的革命人士,为了政协会议的召开,奉献了一切,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0年光辉历程。90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为隆重庆祝中国共

产党成立90周年,本报自今日起在本版开设“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专论”专栏,陆续刊发系列文章,对中国共产党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等进行深入阐述,引导人们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民族的重大贡献,更加自觉地凝聚在党的旗帜下,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而努力奋斗。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担当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此,必须首先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革命胜利后,要彻底改变国家贫穷落后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9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复兴之路,既无比波澜壮阔,又异常艰辛曲折。

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异常艰难、复杂的情况下进行的。尽管党从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但怎样结合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却并不容易。这是一个艰辛的探索过程。面对反革命武装力量的强大和残暴,革命不能不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党长期处在农村,斗争环境十分艰苦,但最初并未认识到要实现工作重点的转变。党作为共产国际的下属支部,对实际主导共产国际的苏联共产党的指导意见不能不执行,缺乏独立自主意识。处于幼年时期的党,对这些问题很难正确把握,在大革命后期和土地革命前期不可避免地使革命遭到严重挫折。

由于实践中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和理论上构建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全党对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深为赞佩。党的七大将作为集体智慧的、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成果之大成的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它的指引下,党不仅为中华民族在近代第一次打败外国侵略者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取得解放战争的辉煌胜利,创建了新中国。

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时期。在中国搞建设同干革命一样,马列主义本本里没有现成答案,其他国家的经验和过去干革命的经验不能照搬照抄,只能继续通过实践探索。这是一个比革命更为艰巨的任务。这期间,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三大主要成就。一是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探索出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意味着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是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后,开展全面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三是通过总结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国防和外交等诸多方面形成了不少正确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丰富了党的指导思想。党在这个时期的成就初步改变了国家面貌

在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除了由于特殊国情外,还由于巨大的国际压力和紧张的周边关系,在理论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有很大局限。在制度建设上,由于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不健全等诸多原因,自1957年始的20年间,

社会主义建设不断遭受曲折和挫折,特别是3年“大跃进”和10年“文化大革命”两次全局性的失误,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造成了严重灾难。

中国共产党毕竟是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负责任的政党,在认识到问题后,既努力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又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为改革开放做了诸多方面的重要准备。这一时期尽管走了“S形”弯路,但辩证地看待这段历史,无论取得的成功还是经历的挫折,无论正面的经验还是负面的教训,都为后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奠定了基础。历史的发展不可能笔直又笔直,它是党的90年历史之螺旋式发展很难跳过去的一段

目前,党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依然任重道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需要中华民族子孙不断奋斗的“愚公移山”工程。我们坚信,党将为完成这个历史重任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中国共产党为新中国的成立付出了很多,无数战士的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中国已成立62周年,中国的长续发展还需要我们新一代年轻人的努力,我们要抓紧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积蓄能量,为新中国的发展建设贡献出我们最大的力量!

营销1004班任赛男100220188

篇四: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国大业》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巨型。而在我看来,该片绝非等闲的商业大片。该片的总策划是北京市政协前副主席张和平,他把此剧本向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汇报,贾庆林表示全力支持,还批示所有全国政协副主席看该剧本,要求把该剧打造成精品力作。下面我说几个电影里面的细节以及得到的感触。

一个共和国的诞生。

开国大典上那些发自真心的无邪欢笑,让人想到这个国家曾经也是个有着无邪笑容的婴儿。这部电影拍了一个国家诞生前的阵痛和血污,和充满希望的婴儿年代。然后,一切都不可阻止的发生,血污和黑暗,更多的血污和更多的黑暗,电影里的冯玉祥打起灯笼,照见了穿越回去的鬼。

老蒋一字一句的说:“国民党的腐败已经到了骨头里,反,是亡党。不反,是亡国。难啊。”腐败,家天下,官商勾结,封建独裁,这些鬼在中国历史里穿行,从一个朝代穿到另一个。但本朝的鬼在电影里现了身,真是分外惊悚。 60年前的人并不怕鬼,他们朝气蓬勃,充满信心,他们反对内战,呼吁民主:“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赔上了一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 闻一多《最后的演讲》

看见闻一多的慷慨激昂和理想主义,看见民主党派的天真和理想主义,看见毛和周的谦恭下士和理想主义,看见毛泽东说:“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至此,你看见了这个国家的基础,看见了它的合法性来源,看见了它从血污中携带理想的诞生过程,看见这个婴儿的天真笑容,《建国大业》完成了它的使命,不能更好。记忆和遗忘的搏斗,不能停止。

蒋公恐惧渡江日,润之谦恭下士时。

建国大业谁犹记,脑海不存关键词。

青年蒋经国。

蒋经国的出场颇有质感,在窗户后面冷冷的看着这些国民党大员小丑们,镜头的冷感超梁朝伟,这些老贼使得党国和父亲的江山风雨飘摇,他要去做最后的抗争.接着请缨去上海打老虎,后面是和杜月笙和孔少爷的面对面的"战争"(绝对飙戏啊),最后含泪接收了父亲让他放手的命令.他已经接近抽泣了但又忍住(那个表情演的颇为复杂):“党、国 ,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他稽查工作的失败也就标志着国民党系统完全的溃败.一个热血青年不得不面对现实,臣服在父亲的威严之下,接受败守台湾的命运.

青年蒋经国的这些题材,在海峡两岸都是可以被接受的,在所谓统战方面,也应该能得到很好的效果,小蒋是马英九的偶像嘛。蒋经国没有被我党否定,初期甚至还是共产党员.这样一个人物命运的变迁太有史诗韵味了,从苏联到抗日再到

内战到台湾,结尾就结在他在金门视察前线,遥望大陆,回味无穷.一部近代大历史画卷在这个传记片中被展现和衔接,沧桑之一幕幕将表现出我中宣部需要的历史之必然。

演员毋庸置疑只能是陈坤,以为本片是凑热闹的片子,明星都是赶场子不应该很认真,但陈坤却刻画的太出乎想象了,不敢说蒋经国本来就是这样,至少观众认为可以是这个样子,严峻的侧面,冷毅的嘴角,笔直的(军人)身材,完美的台词功力,不能不说是一种观影的美学享受,陈坤表现出了厚重的责任感,历史感和为父为国之忧心之惆怅,想大干一场却天不助我.其尽职沉稳却内含杀气的气质不亚于教父里的小Mike.中国大陆居然有男演员开始有魅力了。

之前看过<画皮>,现在看到他能把历史人物演成这样,实在觉得他有急速向影帝级别的巨星和"电影艺术家"水平迈进的趋势.随着年纪增大,他成为中国头牌男巨星是很可能的,特别是他有西方化立体的脸部轮廓,对于刻画人物非常有帮助,其未来成就号召力超过刘德华梁朝伟等等也不一定啊。中国演员里能把一个近代人物演的这么深邃这么复杂并可以细细品位的实在太难得了太可以经典了,比较黎明的梅兰芳,陈坤好出不止10倍啊..他自己在接受三联的采访是也说,自己是下了功夫,阅读了大量的传记作品,仔细的体会时代和蒋的内心世界,才达到了这个效果.

最会议。

得会议者得天下。

故事是这样的。正如西哲萨哈夫所言,每一次战争都是为了开好一次会,每一次会开不好都将引发战争。救亡战争胜利后,蓝营的张国立就邀请红营的唐国强前来,商量以后怎么开会的事情。本来,大家说好了,开大会,人人都能上台发言。但是蓝营内部有反对意见,认为这样人多嘴杂的,椅子也不够,开会不尽兴。张国立听从了这一派的意见,自己开会,不让红营参加。这还得了,不开大会,只开小会,唐国强答应,人民都不答应。那些粉红系的小营就更愤怒了,他们和蓝营红营不一样,手里没有枪,唯一的人生希望就是开大会,见者有份,他们才不会被落下。唐国强太了解他们的心思了,就向他们承诺:只要你们支持我把蓝营灭了,我主持会议,一定是人人有份,谁都能发言。这样一来,粉红系纷纷倒向红营,建立了“开大会”统一战线。很多学生上街,很多知识分子写文章,谴责蓝营“开小会”路线。蓝营内部也有分裂,对于张国立的小会作风多有不满,陈凯歌反在明处,王学圻和尤勇反在暗处。后来,外国两大营的态度都变了。美帝疏远蓝营,苏联力挺红营。此消彼长,红营掌握了局势,战场上节节胜利,会议也越来越多。从探讨辣椒和红烧肉,到争论队旗和校歌,话题广泛,气氛热烈。而在这一过程中,唐国强完全展示了他的天才,确切地说是开大会的天才,本来有不好意思参加的,都被他的魅力征服,统统前来鼓掌献花。最后是经典的大团圆结尾,唐国强主持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盛大会议,从室内搬到了广场。大会胜利,小会灭亡,人潮澎湃,举国若狂。

会议开不好,后果很严重。一部电影说出这样的道理不难,难就难在要说得有道理。韩三平做到了,他说的甚至不是道理,而是哲理。为什么蓝营实力强大,最后却惨败在红营手上?影片通过一系列细节对比,非常雄辩地告诉我们,这是历史的必然。对会议的态度不同,决定了成败。蓝营不是不开会,他们也开会,但都是坏会议,采用投票制,大家发言不踊跃,场面冷冷清清。红营就不同

了,他们采取举手制,争先发言,这是好会议。张国立性格不好,整天沉默寡言、愁眉苦脸,喜欢谈心散步,而不是开会。儿子陈坤也是这样,爱搞私访,开家庭小会。当然蓝营不爱开会,和他们的老婆比较辣有关系,下班必须回家慰妻。电影中有一幕,张国立的老婆去美使馆,门口的黑人士兵惊叹,她真辣!红营就大不相同了,绝大多数是单身汉,唐国强也是光棍,反正没见他爱人出镜。没有辣老婆,自然毫无牵绊,可以通宵达旦地开会。他们形式也搞得非常活泼,会前有人专门抓拍,会后一定合影留念。有时候开完会还会唱K,几个大男人喝完酒,抱在一起大唱《国际歌》,场面十分感人。和张国立相比,唐国强的性格真是太开朗了,完全是开会型的,谈笑风声,嘻嘻哈哈。他真是开会迷啊。有一次开会,蜡烛不够,他就吹灭了,说开黑会也要开。还有一次,他开会太晚,第二天醒不来,敌人的战机来轰炸,他穿着睡衣就被担架抬走了,可是自己的炊事员,因为他没吃早餐,就留在厨房不肯走,被敌军炸死了。唐国强非常悲伤,想到那次会议被敌人利用,害死了厨子,就更加坚定了“枪杆子里出会议”的信念。

毫不夸张地说,从来没有一部电影能把“会议”这个主题拍得如此深入。如果不是由一个擅长开会的人掌镜,恐怕根本就拍不出这么多神髓。完全可以肯定,没有人比韩三平更胜任此片导演——在官场里,他最艺术;在艺术里,他最会议。片中的演员表演也非常精彩,相对而言,港台明星逊色一些,演技有待提高,也许与他们平时缺少会议训练有关。但我们内地演员非常出色,每一次大会小会上需要的表情、动作和语气,他们全都演出来了。这里就不一一表扬了。但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些最精华的表演都是在不收片酬的情况下做出的,可见金钱并非动力,而是对艺术的腐蚀。所以,我建议以后拍戏最好不要给他们发片酬,如果有意见,就让他们开会。中国的事情,只要开了会,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

可能一些地方说的有些不妥,仅代表个人立场。

篇五: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国大业》观后感

六十年了,走过的怎样的六十个春秋,经历着怎样的考验,有过怎样的辉煌,离不了的是中华儿女们的竭力付出,更忘不了的是先辈们为了建立我们新中国的呕心沥血。

建国六十周年了。各行各业都在忙活为这次国庆献礼。这就是建国大业产生的背景。《建国大业》是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六十周年献礼的重点影片。

《建国大业》这部影片以上世纪40年代抗战胜利直至建国前夕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为背景,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全景描写共和国领袖和众多政坛名人的群像。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校场口事件、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定都北平、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宋庆龄、张澜、李济深、沈钧儒、何香凝等民主爱国人士纷纷登场,仿佛把我们带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

整个剧本结构集中在毛泽东与宋庆龄、李济深、张澜这三位后来当选为国家副主席的非中共人士的关系上,情节起伏,情感浓重,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国民主党派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结下的深厚情谊。据内部人士透露,《建国大业》在角度和题材上有出新,而在领袖的塑造上,处理手法有别于同类电影。将更加人性化、生活化,充分展示出领袖的内心世界,把领袖还原成一个个普通人。如讲述收到冯玉祥遇难消息后,毛泽东气得踢翻了水盆,周恩来更大骂手下“都是猪脑袋”,这些“走下圣坛”的场面确难得一见。并且蒋介石父子在戏中也有较人性化处理。在片中蒋介石的心理变化有层次得多,如蒋家王朝败走台湾之前,蒋介石与蒋经国在溪口详谈,蒋介石一脸落寞,蒋经国眼含热泪,令人恻然。

《建国大业》的叙事以尊重史实、国际电影界拍摄此类电影时普遍采用的跳跃式手法进行拍摄。在许多场景上运用的是长镜头,并充分利用了电影蒙太奇手法将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宏观和微观间切换,增强了影片的历史真实感和内容上的厚实感。同时,还用虚实相映的手法表述历史事件。如李公朴被害是通过闻一多演讲来展示,闻一多及后来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则以画面来展现。又如用写意的战争场面来烘托建国的艰辛。同时,以大量的镜头展现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为民主建国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敌机轰炸西柏坡x住处未爆炸的炸弹这一细节,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历史真实感。影片的重点,是国共两党的实力如何从势均力敌、针锋相对,到最后共产党技高一筹,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让历史的天平终于倾向在共产党一边,中国的历史从此改变了前进的方向。

在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革命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这一句“长江以北,再无大战”最为让我深刻。他们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

景,让我感动而温暖。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那个时期,更有无数的革命人士,为了政协会议的召开,奉献了一切,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得民心者得天下,无可厚非。从《建国大业》,我们可以看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调始终灌注整部影片,当时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产党阵营,这也是政治协商制度诞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证。相比之下,另一阵营的国民党,派系纷争内耗,一党独揽,自挖墙脚,众亲叛离,诸如蒋经国、白崇禧等经世之才的一度无奈落寂,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个历史反复的年头风云诡谲,充斥着尔虞我诈和暗地纷争,党中央和毛主席用胸怀回应纷至沓来的利剑,毫无计较本方的利害得失。从重庆谈判、政协会议的和平时光,到烽烟再起、内战轰鸣的残酷岁月,作为中国旗帜的共产党屹立不摇,靠的是领导人的气魄,以及人心向背的逐渐升级。导演黄建新他抛弃了明暗对立的固有模式,更多的安插了第三方,即民主党派的历史视点,主席说的好:"民族资产阶级有种两面性,我们要把他们争取过来"所以这部片子的重心,并不是耍枪杆子玩炮灰炫耀武力,而是以千千万万革命者的气场、无穷无尽国民军的沮丧、隔岸观火的民主党派之转变来看待人心问题,这个江山并不是非得靠打来的,而是以民心换来的。

弹指一挥间,半个世纪过去。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成立六十周年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回忆那段历史,追忆那段历程,我们要珍惜的是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从前的东亚病夫早已站起来了,如今的他昂首阔步前行。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祖国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更繁荣昌盛的明天而奋斗,要世人看到我们中国人是打不到的硬汉子!

课程论文(设计)

课 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题 目: 《建国大业》观后感

级、专业: _08__级室内设计 专业____0801 __班

学 号: 080510095

学生姓名: 王君

指导教师: 陈坚良 ____ __

提交日期: 2009 年 12_ _ 月 _ 4____日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