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哲理性作文审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9:17:49 作文素材
哲理性作文审题作文素材

篇一: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哲理性作文审题材料整理

哲理性作文审题材料整理

作文专题

0909 1223

哲理性作文审题材料整理

【材料1】

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致使裙子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1、 因为料子高档,要挽回损失。所以可得出:化不利为有利,且永不放弃。

2、“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所以化不利为有利,还需要聪明过人的智慧、灵活变通地思维、高超绝妙的技艺。

3、综合1、2两点,得出:成功往往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

【材料2】

没有直线,不能显现何为曲线;没有正直,无以映照何为邪恶。

事物是相互信赖的。

【材料3】

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

1、持之以恒的努力,能弥补先天的缺陷(着眼于蜗牛)

2、成功离不开超群的实力(着眼于老鹰)

3、如果你缺少优越的条件,你仍有成功的机会,只要你够勤奋而且有恒心;如果你拥有出众的天赋,也不排斥仍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勇气(着眼于老鹰和蜗牛)

【材料4】

星 星

雷诗雁

仰望星空的人

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

晶莹,透亮,没有所取。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

那儿有灰尘、石渍,

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1、距离产生美。总以为星星是宝石,是因为在仰望它,和它有一段距离;没有距离了,飞上了星星,自然也就没有美可言了,看到的当然是灰尘、石渣。对人也是这样啊,在对一个人还不怎么了解的时候(特别是恋人),总觉得他什么都是好的;可我们对他熟悉了,他对我们再没有什么秘密的时候,美便不存在了。实际上,不是美不存在了,而是因为他的缺点挡住了我们的视线,使得我们看不见他的优点罢了。

2、透过现象看本质。晶莹、透亮、没有纤瑕,这是星星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现象,它的本质呢?正如诗人所说,是和地球一样复杂。这是在写星星,又何尝不是在写现实生活呢?遗憾的是,我们常常被一些纷纭的现象所迷惑,把现象当作了本质。

3、理想和现实。诗歌第一小节写的是理想中的星星,第二小节写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星星。我们不是常常把现实理想化吗?正因为把我们尚为涉足的现实理想化了,所以当我们步入现实开始新生活后感到的常常是失望。这时,就需要我们用一段时间来调整心态了

距离的眼睛

我没有去过太空,但我听说,从太空遥望地球,那是一颗美丽的天蓝色的星球,像一颗宝石,在摇曳着光辉,但从小就生活在地球的我,每天看看脚下的土地,工厂不停地排出的废气、污水,一切似乎没有了那份祥和和宁静。于是,我理解了距离产生美的意义。

一直不相信完美而又一直在追求完美的我们,有时太过于接近目标,以至于它那微小的裂痕都被我们一览无余,尽收眼底。于是我们厌倦了这些不完美而去追求别的完美,人生也在这一次次放弃和追求中充实。之后,我明白了,真正的完美需要距离的修饰。

有一个画家,在他作画的时候,总是不时地后退几步来观察自己的作品。因好奇心的驱使,问他后退的原因,他的回答是为了更好地看清自己的作品。哦!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我猛醒:作为人,了解不需要形影不离,喜爱需要有一定空间来彼此放松。

距离的存在使我大悟,原本优雅的山峰,欣赏其优雅,无需身临其境;原本汹涌的大海,要领略它的波涛,也不必登上海轮,你只要站在高高的岩石上,任海风吹乱发丝,任骄阳晒黑皮肤,任潮水拍打脚下的巨石。如果你还觉得不够,那么,让自己飞翔,化作一只苍鹰,你会看到蓝天、白浪、金色的沙滩、暗红的礁石。这时,你说你找到了通向美的道路,我衷心向你祝贺。

其实每个人都能看到美,感受美,只是有人太急于求成,把一切都抓取到眼前,以致无美可言,于是抱怨这个世界太不美。想一想吧,不是吗?有的人或抱得太紧,或看得太清,而世间本就没有完人,所以他们的一生充斥着孤独和失落。人与人就像两个运动的分子,只有拉开了距离才会相互吸引,只有距离才会使本就不完美的人看上去完美。

于是距离成了一双眼睛,她明亮、她迷离,她使世界因她而充满了美。彼此不要如此紧密,世界就会因充满了距离而美丽。

[名师点评]运用了比喻手法的标题《距离的眼睛》,很是引人注目,会吸引我们带着悬念去读文章。这样,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读完文章,我们知道说的是距离产生美。时时处处紧扣这一点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来谈,谈充分了,谈透彻了,便水到渠成地引出了结尾段中的“于是距离成了一双眼睛,她明亮、她迷离,她使世界因她而充满了美”,我们读到这里也就能够知道标题原来是来自这里,我们也就知道标题是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整条龙都已经画好,再给其点上眼睛,焉有不飞之理?

梦想在现实中起舞

仰望星空,那似乎没有纤瑕的星辰在银河中闪耀,而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那不染纤尘的星空里,放飞了多少人美丽的梦想。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里像地球一样,也有灰尘和石渣,于是他们失去了幻想的自由和权利。我们不能一味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之中,却也不能让自由飞翔的思想湮没在无情的现实里。

阮籍目睹世间的浑噩不堪和好友的身首异处,借醉酒逃避现实。他的一生一直在逃避、逃避、逃避,却终因一篇《为郑冲对晋王笺》被人唾弃。嵇康则完全生活在现实之中,不肯向生活做出任何妥协,最终一曲《广陵散》成为绝响。其实人生由阮籍的醉酒向前一步便是嵇康的《广陵散》,人生由嵇康的《广陵散》向后退一步便是阮籍的醉酒,殊途同归的境遇竟是如此迥异。若是两人各向中间迈出一步,将幻想与现实稍加中和,也许就不会落得生者隐入迷幻,死者融入苍穹,只留给后人无尽的怅惘。

我们如何才能让仰望星空的人了解现实,又如何才能让飞上星星的人保留梦想呢?

在那个人人埋怨的时代,沈从文先生目瞩现实的残酷却依然将那个江南小城写成了山美、水美、人美的世外桃源。现实没有湮没他对人生的希望,他用一份最原始的情感和一颗赤子之心看待这个社会,看待自己的人生。他没有沉醉于自己的幻想亦没有让现实麻木自己的心灵。

张允和先生亦是一位智慧的老人,她一生经历了大富大贵,也经历了战火纷飞、十年浩劫,而她却永远保有一副悲天悯人的情怀、一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她那悲天悯人的情怀使她正视现实并战胜现实,而她那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则使她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都不放弃幻想和权利。

川端康成浅浅的一句“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瞬间感动了多少心灵。这是梦和现实完美的结合,让那些世俗之物顷刻间土崩瓦解,让多少在现实中日渐麻木的心灵得到了温暖。

正视现实,但不委身于现实;保持幻想,但不沉溺于幻想。让梦想在现实中跳一曲酣畅淋漓的舞蹈吧!

【材料5】

《境遇》

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透明。

这是首哲理诗,借助露珠在枫叶上“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泪珠似苍白的透明”这两种直观的形象,展现在不同的情况下露珠有不同的形态,省略号表明还有很多情况没有列出。所有立意,应该紧扣露珠的在不同环境下的结果来确定。

第一种:同样是露珠,在枫叶上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泪滴似苍白透明

从露珠角度:人在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表现出不同的结果(价值、际遇、成绩、风采),

看作对比:

立意1:要选择能让自己闪光的人生环境,而不要最后留下遗憾、伤感

不看作对比:

立意2: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中表现出不同的人生结果(价值、际遇、成绩、风采) ,都能焕发光彩

从枫叶荷花角度

看作对比

立意3:好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能让人有好的结果(价值、际遇、成绩、风采) 不看作对比

立意4: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造就不同的人(价值、际遇、成绩、风采) 第二种:同样是露珠,在枫叶上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泪滴似苍白的透明,都很美丽;借助了枫叶、荷花,露珠显现出不同的色彩 ;同时枫叶、荷花也更美丽更有风韵 ,可以推出:

立意5:借助外物(他人),成就自己

立意6:善借,成就自己,也成就他人

第三种

露珠真实地呈现了枫叶、荷花的颜色;而枫叶、荷花也并未因露珠而变色,可以推出:

立意7:坚持自己的个性,保持本色,不要受环境的影响

立意8:要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世界

立意9:只有自身心灵纯洁,才能真实地反映世界第三种

露珠真实地呈现了枫叶、荷花的颜色;而枫叶、荷花也并未因露珠而变色,可以推出:

第四种

露珠、枫叶、荷花一起构成非常美丽和谐的画面,是由于二者自然地融合,没有冲突反作用

可以立意:

立意10:谈融入之美(和谐之美)

判断立意对否关键是看能否基于三者之间关系(露珠在两种情况下的结果)来立意,抓住了就切合,未抓住,就偏离。立意上的主要问题:

1没有全面理解材料的含意,仅从诗句里摘取“露珠”“红红的枫叶”“苍白的荷花”这些意象,或歌颂像露珠般平凡而伟大的人物,或谈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话题,或赞扬枫叶经霜更显品质、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或谈及如何保护水资源??

2得出的观点与材料缺乏内在的联系,仅凭主观臆断,生硬地套上材料:如由露珠衬出枫叶、荷花的美,进而赞颂露珠的奉献精神;由露珠在枫叶上、在荷花上,推测露珠一会在枫叶一会在荷花上,进而想到人们要勇于探索,不怕失败;由露珠停与枫叶、露珠与荷花,推理出不同的事物相结合,会有不同的意境、感受等等??

3立意自相矛盾。对露珠的看法不鲜明,如先说露珠晶莹透明,所以才能呈现各种光彩,后面又说做人不要像露珠这样随着不同的环境表现出不同的情形。

4不能理解这是一首哲理诗,没有提炼观点。如:写自己散步发现露珠在枫叶上如何如何,在莲花上如何如何,在小草上如何如何;或编写一个故事,主人公就叫“露珠”,而故事与材料全然无关。

立意要注意什么:

【材料6】

老是把自己当做珍珠

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路

这是一道寓意型作文。这类作文带有寓意型材料作文的特点,是一种新的命题形式,它既有材料作文反宿构的特点,又有话题作文开放性的功能。这类作文的材料往往采用寓言、故事、童话、小小说等叙事类文体,常用讽喻、象征、拟人等手法,因此,这类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一般是:先破译材料寓意,再以寓意为角度进行立意、构思。

这首小诗是鲁藜所作,题为《泥土》,它既是诗人的自勉,也是对他人的善意告诫永远谦虚谨慎,投身到人民大众的事业中去。

①自视“珍珠”、孤芳自赏,会陷入个人利益的泥坑,会常常“痛苦”;②甘于当“泥土”,那种精神会像“珍珠”般闪光;③具有朴实思想的人,永远快乐。

【材料7】

世上好像——

只有沙最不值钱,

然而,最

哲理性作文审题

宝贵的东西——金,

就在它的里面。

这首以《沙》为题的小诗寓意丰富,哲理深刻。“世上好像——只有沙最不值钱”这是说“沙”在这个世界上最普通、最平凡的东西。“普通”“平凡”应该是我们从这两句诗中提炼的内涵。“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就在它的里面”是说金子就蕴藏在“沙”里面。“金”代表的是伟大,代表的是富贵。整个小诗内涵就是:伟大寓于平凡;富贵蕴藏普通。

【材料8】

错 觉

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

“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

“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要想写好这个题目,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篇二:哲理性材料作文审题指导论文

哲理性材料作文审题指导

【摘要】对于高中生写作来说,他们最大的困惑莫过于对哲理性材料作文的审题。有些学生即使文笔不错,有时也会有山穷水复疑无路之感。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这一难题,提出几点可供参考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举一反三,获得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材料作文 审题 方法指导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它在高考中占的分值最重。写出一篇切合题意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对高考学子来说至关重要。但是有很多同学感到审题困难,见到哲理性材料作文,即使文笔不错,也会觉得山穷水复疑无路。基于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对哲理性材料作文审题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对学生们准确审题有所帮助。

“哲理性材料”即所给材料或故事包含了一定哲理。阅读这类材料时要通过材料本身思考其蕴含的道理,挖掘深意,确定恰当角度。 审题方法1:抓材料中的主体对象,进行多角度思考

近几年的新材料作文,在立意方面更为灵活,写作时只要不脱离材料内容就行。从而能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写作空间较为广阔。对此我们可以通过抓材料中的主体对象,确定几个可分析点。 题例(1):桥面已是不止一次听到桥墩的抱怨了 。

“出头露面,风光无限,那是站在他人肩上;飞南走北,连接两岸,那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桥墩没完没了,且那话越来越难听。

经过几十年的碾压、风霜雨雪的侵袭,桥面有的地方露出了钢筋,有多处还穿了孔,桥墩也明显地感到桥面在不停地颤抖,又过了几年桥面多处出现了裂痕。

分析材料:材料中可思考的角度是多方位的,所以我们先确定几个可分析点。桥面的变化,桥墩的抱怨,两者的关系,都可作为我们思考的角度,然后再挖掘其深义。而有些学生只抓住了只言片语,就断章取义的将其作为立意点。

譬如:从桥墩的抱怨得出“依靠自己的力量”“压力”等。显然没有理解材料的真正内涵。审题时,我们既要看到桥面风光背后的压力、痛苦等,又要看到它风光无限的背后有奉献者。当然也可以围绕两者谈台前和幕后要精诚合作,互相理解,各司其职。

审题方法2:对材料中的主体对象的象征义进行准确的思考分析 题例(2):一个走夜路的人碰到一块石头上,他重重地跌倒了。他爬起来,揉着疼痛的腿继续向前走。他走进了一个死胡同,前面是墙,左面是墙,右面也是墙。前面的墙刚好比他高一头,他费了很大力气也攀不上去。忽然,他灵机一动,想起了刚才绊倒自己的那块石头,为什么不把它搬过来垫在脚底下呢?他费了很大力气,才把那块石头搬了过来,放在墙下。踩着那块石头,他轻松地爬到了墙上,轻轻一跳,他就越过了那堵墙。

分析材料:有的同学在行文时仅把“绊脚石”理解成“失败”“挫折”等,这是不对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阻碍我们前行的方面有很多。譬如,在悬崖峭壁面前人们学会了修栈道,面对急流人们会

用它来发电,有“飞鱼”之称的世界游泳名将菲尔普斯,正因自己多动症,才去学习游泳从而成名的。所以不能把思路仅局限在磨难、挫折上。

正确立意应是:让”绊脚石”变“垫脚石”或是“化不利为有利”。考查同学们对材料的正确理解是:面对不利因素时,我们应该有直面困难的勇气,应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寻找方法去乐观的正视它、解决它。

审题方法3:追本溯源,依据结果找原因

题例(3):秋天到了,一棵梨树和一棵苹果树都结果子成熟了,人们把果子全摘了下来,把俩颗果子叶子弄得七零八落。于是梨树看着自己浑身的疤痕伤心的说:明年说什么我也不结果子了。第二年秋,苹果树依然结出许多红彤彤的苹果来,人们象往年一样在采摘果子的同时把叶子又搞得七零八落。由于梨树一个果子没结,身上的叶子完好无损,它得意地对苹果树说:“怎么样,我的叶子长的都茂盛,像你那样都难看!”这样连续了5年,梨树被砍倒变成了一堆柴火。

通过阅读上述材料,我们可以通过由果溯因的方法去思考。把梨树和苹果树的表现和结果加以对比,不难看出,材料是在考查同学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人生的价值重要的在于奉献。

学生习作: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杨梦周

一个人来到世界,肩负着很多责任:社会的、家庭的、个人的责任,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承担起这些责任,通过自己的付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实现人生的价值。

看那株梨树,它拒绝结果。这种行径既是对自己繁衍后代的崇高历史使命的亵渎,又是对自己为人类创造事物的本质工作的无视,所以当人们凌迟之,填于爨下时,它应当是没有底气喊冤的。相反,人们啃着香喷喷的大苹果,这是苹果树的恩泽。苹果树创造了自己的价值,而且,比那棵短命的梨树获得快意。

自古以来,“踏实肯干者”“拼命硬干者”就是受人尊敬的,甚至被鲁迅先生誉为“中国的脊梁”。没有神农氏的遍尝百草,哪得今天举世瞩目的中医学成就;没有墨子在战乱间的奔走,哪有今天深入人心的兼爱和平思想;没有李冰躬身修建的郑国渠,哪有今天的膏腴之地“天府之国”。这些光辉的形象,照耀千年而光彩不减,他们用自己的奉献,实现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我们每一个平凡的人,也许在历史中无法得到如先哲们那样崇高的地位,但我们也要过好短暂的一生。如果我是一位农民,我将种好每一块地;如果我是一名战士,我将

站好每一班岗;如果我是一名医生,我将做好每一次诊断??平凡之中体现伟大,简单的事创造价值,对他人的恩泽定会流芳。王进喜、孟二冬??一串光辉的名字,足以让每一个人动容。

那些愚人,汲汲于富贵。整天盯着自己的薪水与职位,既得的、甚至是将得未得的利益受到一点损害,便使出自己的伎俩,满足私

欲。折腾一辈子福禄寿都抱回家,身后之人却不再记得他。原来,这一辈子只是一个喝酒吃肉的皮囊、锦衣华服的模特,金石宝器的保养员而已。

人生里,我们索求的,终将全部失去;而我们奉献的,将会永存。我们可以卑微,但不能庸碌。时光如同江河,来不及告别便已一去不返,当我们老去时,是否有资本告诉这个世界我曾经来过了? 有的人死了

在人们心中结下了一颗颗

红果

有的人还活着

却注定了横卧在红色中的命运

一堆,废柴。

教师点评:杨梦周同学能细心的捕捉到材料中关键点,梨树与苹果树的不同表现得到不同的结果,然后利用以果溯因法进行写作。文章语言质朴,正反分析,深刻切中要害,不愧为一篇佳作。

篇三:哲理性诗歌作文审题

哲理性诗歌审题

一、(2006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星星 雷诗雁

仰望星空的人

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

晶莹,透亮,没有所取。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

那儿有灰尘、石渍,

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与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审题立意解析:

这首诗说的是什么呢?

1、距离产生美。总以为星星是宝石,是因为在仰望它,和它有一段距离;没有距离了,飞上了星星,自然也就没有美可言了,看到的当然是灰尘、石渣。对人也是这样啊,在对一个人还不怎么了解的时候(特别是恋人),总觉得他什么都是好的;可我们对他熟悉了,他对我们再没有什么秘密的时候,美便不存在了。实际上,不是美不存在了,而是因为他的缺点挡住了我们的视线,使得我们看不见他的优点罢了。

2、透过现象看本质。晶莹、透亮、没有纤瑕,这是星星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现象,它的本质呢?正如诗人所说,是和地球一样复杂。这是在写星星,又何尝不是在写现实生活呢?遗憾的是,我们常常被一些纷纭的现象所迷惑,把现象当作了本质。

3、理想和现实。诗歌第一小节写的是理想中的星星,第二小节写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星星。我们不是常常把现实理想化吗?正因为把我们尚为涉足的现实理想化了,所以当我们步入现实开始新生活后感到的常常是失望。这时,就需要我们用一段时间来调整心态了

满分作文例文1 距离的眼睛

我没有去过太空,但我听说,从太空遥望地球,那是一颗美丽的天蓝色的星球,像一颗宝石,在摇曳着光辉,但从小就生活在地球的我,每天看看脚下的土地,工厂不停地排出的废气、污水,一切似乎没有了那份祥和和宁静。于是,我理解了距离产生美的意义。

一直不相信完美而又一直在追求完美的我们,有时太过于接近目标,以至于它那微小的裂痕都被我们一览无余,尽收眼底。于是我们厌倦了这些不完美而去追求别的完美,人生也在这一次次放弃和追求中充实。之后,我明白了,真正的完美需要距离的修饰。

有一个画家,在他作画的时候,总是不时地后退几步来观察自己的作品。因好奇心的驱使,问他后退的原因,他的回答是为了更好地看清自己的作品。哦!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我猛醒:作为人,了解不需要形影不离,喜爱需要有一定空间来彼此放松。

距离的存在使我大悟,原本优雅的山峰,欣赏其优雅,无需身临其境;原本汹涌的大海,要

领略它的波涛,也不必登上海轮,你只要站在高高的岩石上,任海风吹乱发丝,任骄阳晒黑皮肤,任潮

水拍打脚下的巨石。如果你还觉得不够,那么,让自己飞翔,化作一只苍鹰,你会看到蓝天、白浪、金

色的沙滩、暗红的礁石。这时,你说你找到了通向美的道路,我衷心向你祝贺。

其实每个人都能看到美,感受美,只是有人太急于求成,把一切都抓取到眼前,以致无美可

言,于是抱怨这个世界太不美。想一想吧,不是吗?有的人或抱得太紧,或看得太清,而世间本就没有

完人,所以他们的一生充斥着孤独和失落。人与人就像两个运动的分子,只有拉开了距离才会相互吸引,

只有距离才会使本就不完美的人看上去完美。

于是距离成了一双眼睛,她明亮、她迷离,她使世界因她而充满了美。彼此不要如此紧密,

世界就会因充满了距离而美丽。

[名师点评]运用了比喻手法的标题《距离的眼睛》,很是引人注目,会吸引我们带着悬念去读文章。这样,作者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读完文章,我们知道作者说的是距离产生美。作者时时处处紧扣这一点

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来谈,谈充分了,谈透彻了,便水到渠成地引出了结尾段中的“于是距离成了一双眼

睛,她明亮、她迷离,她使世界因她而充满了美”,我们读到这里也就能够知道标题原来是来自这里,

我们也就知道标题是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想一想,整条龙都已经画好,再给其点上眼睛,焉有不飞之

理?

例文2 梦想在现实中起舞

仰望星空,那似乎没有纤瑕的星辰在银河中闪耀,而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那不染纤尘的星空里,

放飞了多少人美丽的梦想。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里像地球一样,也有灰尘和石渣,于是他们失去了幻

想的自由和权利。我们不能一味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之中,却也不能让自由飞翔的思想湮没在无情的现实

里。

阮籍目睹世间的浑噩不堪和好友的身首异处,借醉酒逃避现实。他的一生一直在逃避、逃避、

逃避,却终因一篇《为郑冲对晋王笺》被人唾弃。嵇康则完全生活在现实之中,不肯向生活做出任何妥

协,最终一曲《广陵散》成为绝响。其实人生由阮籍的醉酒向前一步便是嵇康的《广陵散》,人生由嵇

康的《广陵散》向后退一步便是阮籍的醉酒,殊途同归的境遇竟是如此迥异。若是两人各向中间迈出一

步,将幻想与现实稍加中和,也许就不会落得生者隐入迷幻,死者融入苍穹,只留给后人无尽的怅惘。

我们如何才能让仰望星空的人了解现实,又如何才能让飞上星星的人保留梦想呢?

在那个人人埋怨的时代,沈从文先生目瞩现实的残酷却依然将那个江南小城写成了山美、水

美、人美的世外桃源。现实没有湮没他对人生的希望,他用一份最原始的情感和一颗赤子之心看待这个

社会,看待自己的人生。他没有沉醉于自己的幻想亦没有让现实麻木自己的心灵。

张允和先生亦是一位智慧的老人,她一生经历了大富大贵,也经历了战火纷飞、十年浩劫,

而她却永远保有一副悲天悯人的情怀、一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她那悲天悯人的情怀使她正视现实并战胜

现实,而她那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则使她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都不放弃幻想和权利。

川端康成浅浅的一句“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瞬间感动了多少心灵。这是梦和现实

完美的结合,让那些世俗之物顷刻间土崩瓦解,让多少在现实中日渐麻木的心灵得到了温暖。

正视现实,但不委身于现实;保持幻想,但不沉溺于幻想。让梦想在现实中跳一曲酣畅淋漓的舞

蹈吧!

二、(2007年广州一模作文)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

分)

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透明。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

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60分)

注:本诗原题《境遇》,命题人将其删除。

一、审题

这是首哲理诗,借助露珠在枫叶上“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泪珠似苍白的透明”这两种直观

的形象,展现在不同的情况下露珠有不同的形态,省略号表明还有很多情况没有列出。所有立意,应该紧

扣露珠的在不同环境下的结果来确定。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

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表明是材料作文。

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表明重在把握材料的主题、含意,材料不一定要引在文中。

立意过程呈现:

第一种:同样是露珠,在枫叶上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泪滴似苍白透明

从露珠角度:人在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表现出不同的结果(价值、际遇、成绩、风采), 看作对比:

立意1:要选择能让自己闪光的人生环境,而不要最后留下遗憾、伤感

不看作对比:

立意2: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中表现出不同的人生结果(价值、际遇、成绩、

风采) ,都能焕发光彩

从枫叶荷花角度

看作对比:

立意3:好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能让人有好的结果(价值、际遇、成绩、风采)

不看作对比:

立意4: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造就不同的人(价值、际遇、成绩、风采)

第二种:同样是露珠,在枫叶上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泪滴似苍白的透明,都很美丽;借助了枫

叶、荷花,露珠显现出不同的色彩

;同时枫叶、荷花也更美丽更有风韵 ,可以推出:

立意5:借助外物(他人),成就自己

立意6:善借,成就自己,也成就他人

第三种

露珠真实地呈现了枫叶、荷花的颜色;而枫叶、荷花也并未因露珠而变色,可以推出: 立意7:坚持自己的个性,保持本色,不要受环境的影响

立意8:要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世界

立意9:只有自身心灵纯洁,才能真实地反映世界第三种

露珠真实地呈现了枫叶、荷花的颜色;而枫叶、荷花也并未因露珠而变色,可以推出: 第四种

露珠、枫叶、荷花一起构成非常美丽和谐的画面,是由于二者自然地融合,没有冲突反作用 可以立意:

立意10:谈融入之美(和谐之美)

判断立意对否关键是看能否基于三者之间关系(露珠在两种情况下的结果)来立意,抓住了就切合,未抓住,就偏离。立意上的主要问题:

1.没有全面理解材料的含意,仅从诗句里摘取“露珠”“红红的枫叶”“苍白的荷花”这些意象,或歌颂像露珠般平凡而伟大的人物,或谈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话题,或赞扬枫叶经霜更显品质、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或谈及如何保护水资源??

2.得出的观点与材料缺乏内在的联系,仅凭主观臆断,生硬地套上材料:如由露珠衬出枫叶、荷花的美,进而赞颂露珠的奉献精神;由露珠在枫叶上、在荷花上,推测露珠一会在枫叶一会在荷花上,进而想到人们要勇于探索,不怕失败;由露珠停与枫叶、露珠与荷花,推理出不同的事物相结合,会有不同的意境、感受等等??

3.立意自相矛盾。对露珠的看法不鲜明,如先说露珠晶莹透明,所以才能呈现各种光彩,后面又说做人不要像露珠这样随着不同的环境表现出不同的情形。

4.不能理解这是一首哲理诗,没有提炼观点。如:写自己散步发现露珠在枫叶上如何如何,在莲花上如何如何,在小草上如何如何;或编写一个故事,主人公就叫“露珠”,而故事与材料全然无关。

5.生搬硬套曾经写过的观点。如:和谐,创新,美,平凡,奉献等。

立意要注意什么:

1、一定要真正全面理解材料,抓住材料的主旨、核心

读懂材料的以下方面:

(1)人:有哪些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

(2)物:哪些物,重要的物,次要的物

(3)事:主要事件,起因、经过、发展、结果

(4)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5)中心:想反映的中心是什么

(6)作者的议论:看作者的议论提示,看材料有无倾向性

2、立意时可以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但不可断章取义,“一个侧面,一个角度”不等于“一个字一个词”。

3、注意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话题作文的要求是“不脱离话题的范围”,材料作文的要求是“不脱离(材料)及材料的含义”,两者差别相当大。

二、表达上的主要问题:

1. 不善于处理命题人提供的材料。命题者的要求是“不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那么行文应该紧紧围绕此来写作。阅卷时发现许多同学撇开材料,一上来就提出如“和谐,创新,美,平凡”等立意,行文时也不提及材料,更不用说在结尾时点题、扣题了,结果导致完全偏离题意。

2. 不善于分析。罗列事例,所列举的事例之间没有相应的过渡语句,“材料+观点”现象严重。列举的事例不典型,常常是张三、李四、某某人、我自己。引述事例方法不当,叙述过于详尽。

3. 套作严重。一种情形:很多文章几乎是以前高考作文“位置与价值”“乌鸦与老鹰”“材与非材”的翻版。第二种情形:大量使用半成品段落。有的学生背了很多万能开头,万能结尾,作文时直接往上搬用,而且这些开头结尾与文章主题毫无关系。故而本次出现了很多开头结尾完全一样的作文。第三种情形:对例子的使用从模式到语言惊人地相似。甚至有的同学的文章全部由“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的颁奖词构成。

4. 文体选择上偏向了议论文,记叙文极少。

5. 总体书写不够工整,书写潦草,字迹难辨。错别字比较严重。

6. 没有完卷的情况比较普遍。

三、作文备考建议

1.加强思维的训练。后期可精选一些材料让学生思考,要求能深入分析材料的思维走向,引导学生全面、多角度地分析具体问题。

2.各种材料要全面训练:包括寓言材料、现实材料、哲理性诗歌名言等。

3.研究怎样审题、怎样引出观点、怎样评材料、怎样广泛展开议论等。

例文1 展现自我

露珠大枫叶上,便显示了红红的光芒/露珠在荷花上,便展现了泪滴似苍白的透明。它在不同背景下,都展示了自己个性。如水,

在平静时温柔娴静,在激荡时波涛汹涌;如树,风和日丽时亭亭如盏,雷电交加时沉稳坚定。它们在不同的环境中都展现了自我。物亦如此,人亦当然。在不同的了际遇里,我们也应展同自我,展现个性。

听,是谁在太宗耳边时呤诵“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水之远者,必其源泉”?是他,魏征,受太宗赏识重用,时刻以国事为念,天下为重,国泰民安之时不忘一个谏臣应有的了职责重任,不断提醒着君王治国的种种。身居高位,他显示了忠诚正直的个性。看,是谁在在敌人面前不屈不挠,身陷圄依然高歌“死鸿毛可泰山,之轻之安所处”?是他,文天祥,身负救国重任,驰骋疆场,奋勇杀敌,身陷敌手,依然高昂着头颅,浑身散发着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气慨。在国家危亡之时,他显示了爱国赤诚的个性。看,是谁在幽幽的烛光中临表涕零,抱着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理想远离朝廷?是他,诸葛亮,在危急存亡之秋,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审时势,而至于在分天下保住蜀汉。在乱世之中,他显示了忠义与机智的个性。他们在自己应有的位置上最充分地展现了自己,无怨无悔,成就了一世英名。在历史的长空,他们高喊着:展现自我!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关山难越,谁悲失落之人?然而,面对逆境,李白高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大气象壮,显示了自己浪漫潇洒的个性;赤轼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千方,显示了自己乐观豁达的个性;龚自珍吟诵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用心良苦,显示着自己胸襟开阔个性。他们,在失意之时不失却自我,在逆境之中依然展现了鲜明的个性。于是,他们的诗歌,为后世传诵,他们的文章,为万人景仰!

古人的教诲给予我们启示,今人的行动给予我们榜样。钟丽华在无声世界中翩翩起舞,史铁生在

篇四:哲理性诗歌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整理精校版)

哲理性诗歌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

作文辅导

1017 1936

哲理性诗歌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

高中作文备考教案

(2006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星星 雷诗雁

仰望星空的人

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

晶莹,透亮,没有所取。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

那儿有灰尘、石渍,

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与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审题立意解析:

这首诗说的是什么呢?

1、距离产生美。总以为星星是宝石,是因为在仰望它,和它有一段距离;没有距离了,飞上了星星,自然也就没有美可言了,看到的当然是灰尘、石渣。对人也是这样啊,在对一个人还不怎么了解的时候(特别是恋人),总觉得他什么都是好的;可我们对他熟悉了,他对我们再没有什么秘密的时候,美便不存在了。实际上,不是美不存在了,而是因为他的缺点挡住了我们的视线,使得我们看不见他的优点罢了。

2、透过现象看本质。晶莹、透亮、没有纤瑕,这是星星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现象,它的本质呢?正如诗人所说,是和地球一样复杂。这是在写星星,又何尝不是在写现实生活呢?遗憾的是,我们常常被一些纷纭的现象所迷惑,把现象当作了本质。

3、理想和现实。诗歌第一小节写的是理想中的星星,第二小节写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星星。我们不是常常把现实理想化吗?正因为把我们尚为涉足的现实理想化了,所以当我们步入现实开始新生活后感到的常常是失望。这时,就需要我们用一段时间来调整心态了

满分作文例文1 距离的眼睛

我没有去过太空,但我听说,从太空遥望地球,那是一颗美丽的天蓝色的星球,像一颗宝石,在摇曳着光辉,但从小就生活在地球的我,每天看看脚下的土地,工厂不停地排出的废气、污水,一切似乎没有了那份祥和和宁静。于是,我理解了距离产生美的意义。

一直不相信完美而又一直在追求完美的我们,有时太过于接近目标,以至于它那微小的裂痕都被我们一览无余,尽收眼底。于是我们厌倦了这些不完美而去追求别的完美,人生也在这一次次放弃和追求中充实。之后,我明白了,真正的完美需要距离的修饰。

有一个画家,在他作画的时候,总是不时地后退几步来观察自己的作品。因好奇心的驱使,问他后退的原因,他的回答是为了更好地看清自己的作品。哦!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我猛醒:作为人,了解不需要形影不离,喜爱需要有一定空间来彼此放松。

距离的存在使我大悟,原本优雅的山峰,欣赏其优雅,无需身临其境;原本汹涌的大海,要领略它的波涛,也不必登上海轮,你只要站在高高的岩石上,任海风吹乱发丝,任骄阳晒黑皮肤,任潮水拍打脚下的巨石。如果你还觉得不够,那么,让自己飞翔,化作一只苍鹰,你会看到蓝天、白浪、金色的沙滩、暗红的礁石。这时,你说你找到了通向美的道路,我衷心向你祝贺。

其实每个人都能看到美,感受美,只是有人太急于求成,把一切都抓取到眼前,以致无美可言,于是抱怨这个世界太不美。想一想吧,不是吗?有的人或抱得太紧,或看得太清,而世间本就没有完人,所以他们的一生充斥着孤独和失落。人与人就像两个运动的分子,只有拉开了距离才会相互吸引,只有距离才会使本就不完美的人看上去完美。

于是距离成了一双眼睛,她明亮、她迷离,她使世界因她而充满了美。彼此不要如此紧密,世界就会因充满了距离而美丽。

[名师点评]运用了比喻手法的标题《距离的眼睛》,很是引人注目,会吸引我们带着悬念去读文章。这样,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读完文章,我们知道说的是距离产生美。时时处处紧扣这一点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来谈,谈充分了,谈透彻了,便水到渠成地引出了结尾段中的“于是距离成了一双眼睛,她明亮、她迷离,她使世界因她而充满了美”,我们读到这里也就能够知道标题原来是来自这里,我们也就知道标题是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想一想,整条龙都已经画好,再给其点上眼睛,焉有不飞之理?

例文2 梦想在现实中起舞

仰望星空,那似乎没有纤瑕的星辰在银河中闪耀,而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那不染纤尘的星空里,放飞了多少人美丽的梦想。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里像地球一样,也有灰尘和石渣,于是他们失去了幻想的自由和权利。我们不能一味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之中,却也不能让自由飞翔的思想湮没在无情的现实里。

阮籍目睹世间的浑噩不堪和好友的身首异处,借醉酒逃避现实。他的一生一直在逃避、逃避、逃避,却终因一篇《为郑冲对晋王笺》被人唾弃。嵇康则完全生活在现实之中,不肯向生活做出任何妥协,最终一曲《广陵散》成为绝响。其实人生由阮籍的醉酒向前一步便是嵇康的《广陵散》,人生由嵇康的《广陵散》向后退一步便是阮籍的醉酒,殊途同归的境遇竟是如此迥异。若是两人各向中间迈出一步,将幻想与现实稍加中和,也许就不会落得生者隐入迷幻,死者融入苍穹,只留给后人无尽的怅惘。

我们如何才能让仰望星空的人了解现实,又如何才能让飞上星星的人保留梦想呢?

在那个人人埋怨的时代,沈从文先生目瞩现实的残酷却依然将那个江南小城写成了山美、水美、人美的世外桃源。现实没有湮没他对人生的希望,他用一份最原始的情感和一颗赤子之心看待这个社会,看待自己的人生。他没有沉醉于自己的幻想亦没有让现实麻木自己的心灵。

张允和先生亦是一位智慧的老人,她一生经历了大富大贵,也经历了战火纷飞、十年浩劫,而她却永远保有一副悲天悯人的情怀、一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她那悲天悯人的情怀使她正视现实并战胜现实,而她那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则使她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都不放弃幻想和权利。

川端康成浅浅的一句“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瞬间感动了多少心灵。这是梦和现实完美的结合,让那些世俗之物顷刻间土崩瓦解,让多少在现实中日渐麻木的心灵得到了温暖。

正视现实,但不委身于现实;保持幻想,但不沉溺于幻想。让梦想在现实中跳一曲酣畅淋漓的舞蹈吧!

二、(2015年广州一模作文)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透明。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注本诗原题《境遇》,命题人将其删除。

一、审题

这是首哲理诗,借助露珠在枫叶上“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泪珠似苍白的透明”这两种直观的形象,展现在不同的情况下露珠有不同的形态,省略号表明还有很多情况没有列出。所有立意,应该紧扣露珠的在不同环境下的结果来确定。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表明是材料作文。

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表明重在把握材料的主题、含意,材料不一定要引在文中。

立意过程呈现:

第一种:同样是露珠,在枫叶上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泪滴似苍白透明 从露珠角度:人在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表现出不同的结果(价值、际遇、成绩、风采),

看作对比:

立意1:要选择能让自己闪光的人生环境,而不要最后留下遗憾、伤感 不看作对比:

立意2: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中表现出不同的人生结果(价值、际遇、成绩、风采) ,都能焕发光彩

从枫叶荷花角度

看作对比

立意3:好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能让人有好的结果(价值、际遇、成绩、风采)

不看作对比

篇五:哲理性诗歌作文审题立意

【新材料作文审题专项训练】

哲理性诗歌作文审题立意

学习目标:

1、打破审题魔咒,走出审题怪圈,避免据词立意;

2、把握短诗特点,熟悉解读程序,学会整体思考。

学习过程:

一、关于哲理诗

1、哲理性——诗短意长,隽永深刻

2、形象性——寓理于形,取譬设喻

3、技巧性——比喻拟人,对比象征

二、高考原题再现

1、(2006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星星 雷诗雁

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所取/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渍/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与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审题立意解析:

A、距离产生美。总以为星星是宝石,是因为在仰望它,和它有一段距离;没有距离了,飞上了星星,自然也就没有美可言了,看到的当然是灰尘、石渣。对人也是这样啊,在对一个人还不怎么了解的时候(特别是恋人),总觉得他什么都是好的;可我们对他熟悉了,他对我们再没有什么秘密的时候,美便不存在了。实际上,不是美不存在了,而是因为他的缺点挡住了我们的视线,使得我们看不见他的优点罢了。

B、透过现象看本质。晶莹、透亮、没有纤瑕,这是星星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现象,它的本质呢?正如诗人所说,是和地球一样复杂。这是在写星星,又何尝不是在写现实生活呢?遗憾的是,我们常常被一些纷纭的现象所迷惑,把现象当作了本质。

C、理想和现实。诗歌第一小节写的是理想中的星星,第二小节写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星星。我们不是常常把现实理想化吗?正因为把我们尚为涉足的现实理想化了,所以当我们步入现实开始新生活后感到的常常是失望。这需要用时间来调整心态。

2、(2010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吴兴杂诗 [清]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解析:

诗的前两句说,几条水流交错流淌,弯弯地环抱着整个城池,城外众多的支流小溪,流遍了千家万户。诗的后两句说,人们在深水里种菱,在浅水里种稻谷,在不深不浅之处种上荷藕。“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充分体现了庄稼人因地制宜的聪明智慧。如果反之,会有什么后果呢?水深处种稻,稻子会被淹死,水浅处种菱,菱会因缺水不得尽情生长。环境条件不适宜,种瓜可能不得瓜,种豆可能不得豆,甚至会颗粒无收。盲目活动,不

顾实际情况,极可能会事与愿违,达不到目的。这就启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客观规律办事。

种植如此,社会建设、个人发展、求学、立志、择业等等道理亦然,我们要结合自身实际和环境条件进行活动,不能盲目攀比跟风,搞“一刀切”和绝对化。

这首诗通过写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光说明了一个普遍的道理: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形而上学地搞“一刀切”和绝对化。

三、高考题启示

1、哲理诗的寓意有的相对单一,有的可从多个角度理解。

2、哲理诗的入诗一般具体形象,出诗则要求见一知类抽象总观。

四、哲理诗的整体把握

(一)入诗

1、人:有哪些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

2、物:哪些物,重要的物,次要的物

3、事:主要事件,起因、经过、发展、结果

4、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5、议论:看作者的议论提示,看材料有无倾向性

6、中心:想反映或揭示的是什么

7、读出诗意:

A、从相互关系(主次、转折、因果、条件、递进等)中读出侧重点

B、从对比中读出是与非、褒与贬、肯定与否定

C、从措辞中读出情感倾向

(二)出诗——哲理是关乎宇宙、人生和生命的道理

1、见微知著

2、见一知类

3、由物及人

4、取譬设喻

五、审题指导

1、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透明。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解析:这是首哲理诗,借助露珠在枫叶上“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泪珠似苍白的透明”这两种直观的形象,展现在不同的情况下露珠有不同的形态,省略号表明还有很多情况没有列出。所有立意,应该紧扣露珠的在不同环境下的结果来确定。

立意过程呈现:

第一种:同样是露珠,在枫叶上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泪滴似苍白透明

从露珠角度:人在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表现出不同的结果(价值、际遇、成绩、风采)

看作对比:

立意1:要选择能让自己闪光的人生环境,而不要最后留下遗憾、伤感

不看作对比:

立意2: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中表现出不同的人生结果(价值、际遇、成绩、风采) ,都能焕发光彩

从枫叶荷花角度

看作对比:

立意3:好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能让人有好的结果(价值、际遇、成绩、风采)

不看作对比:

立意4: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造就不同的人(价值、际遇、成绩、风采) 第二种:同样是露珠,在枫叶上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泪滴似苍白的透明,都很美丽;借助了枫叶、荷花,露珠显现出不同的色彩 ;同时枫叶、荷花也更美丽更有风韵 ,可以推出: 立意5:借助外物(他人),成就自己

立意6:善借,成就自己,也成就他人

第三种

露珠真实地呈现了枫叶、荷花的颜色;而枫叶、荷花也并未因露珠而变色,可以推出: 立意7:坚持自己的个性,保持本色,不要受环境的影响

立意8:要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世界

立意9:只有自身心灵纯洁,才能真实地反映世界第三种

露珠真实地呈现了枫叶、荷花的颜色;而枫叶、荷花也并未因露珠而变色,可以推出:

2、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花儿低低的对看花的人说:

“少顾念我罢,

我的朋友!

让我自己安静着,

开放着,

你们的爱

是我的烦扰。”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或感悟要与这首诗的寓意有关。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老是把自己当做珍珠

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路

要求:从小诗中,概括出一个话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

章。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寓意型作文。这类作文带有寓意型材料作文的特点,是一种新的命题形式,它既有材料作文反宿构的特点,又有话题作文开放性的功能。这类作文的材料往往采用寓言、故事、童话、小小说等叙事类文体,常用讽喻、象征、拟人等手法,因此,这类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一般是:先破译材料寓意,再以寓意为角度进行立意、构思。

这首小诗是鲁藜所作,题为《泥土》,它既是诗人的自勉,也是对他人的善意告诫:永远谦虚谨慎,投身到人民大众的事业中去。

可以“珍珠与泥土”为话题进行立意:①自视“珍珠”、孤芳自赏,会陷入个人利益的泥坑,会常常“痛苦”;②甘于当“泥土”,那种精神会像“珍珠”般闪光;③具有朴实思想的人,永远快乐。

4、阅读下南的短诗,根据诗的意境,发散自己的思维,大胆联想与想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世上好像——

只有沙最不值钱

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

就在它的里面。

【写作导引】

这是一首诗歌类材料作文。首先应该读懂诗意。这首以《沙》为题的小诗寓意丰富,哲理深刻。“世上好像——只有沙最不值钱”这是说“沙”在这个世界上最普通、最平凡的东西。“普通”“平凡”应该是我们从这两句诗中提炼的内涵。“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就在它的里面”是说金子就蕴藏在“沙”里面。“金”代表的是伟大,代表的是富贵。整个小诗内涵就是:伟大寓于平凡;富贵蕴藏普通。这样一分析,我们就可以把握本题写作的方向。

6、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错 觉

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

“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

“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你品读这首诗产生了哪些联想或感悟呢?请跟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或感悟应是本首诗引发的。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③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要想写好这个题目,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①这则小诗的内涵要深刻理解。这则小诗的诗题是“错觉”,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知道其意思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反应。这个解释很好理解。再看诗歌的内容,这首小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河的“此岸”与“彼岸”的“叹息”或“长叹”。它们为什么“叹息”“长叹”呢?原来,一个说:“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一个说:“也许,幸福尽在对岸。”也就是说,它们都没有看到自己的优势,都处在自怨自艾之中。这是做这道题审题的关键。

②有了初步的解读,再进行深入的想深想透。其实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之中,这种错觉现象处处都是,只要留心皆有发现。但这只是思考的初步,关键是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错觉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自信,缺乏对自我的认知。重拾信心,就会发现自己身边处处皆风景,就会发现我自己就是美丽的风景。“一切欢乐”“快乐”自己也拥有。因此克服这种“错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树立自己的信念。可参考拟题《给错觉纠偏》、《重拾自信》、《榜样就在身边》、《墙内开花墙内也很香》等。

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光和影

杜运燮

喜爱并走进阳光的人

阴影会更引人注目

但他朝阳的一面

总在反射着亮光

害怕并躲避阳光的人

阴影会躲过人的眼睛

但他本人的整个存在

也裹在一片灰黑色之中

这些诗行引发了你哪些遐想?请你体会其中的意义,以“走进阳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所写的内容必须是本首诗引发的。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题目自拟。

【写作导引】

很美的诗篇,很有诗意的话题,也必然引发考生诗意的思考。这首诗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走进阳光”与“躲避阳光”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一种虽有“阴影”,“ 但他朝阳的一面/总在反射着亮光”;一种虽没有“阴影”,“ 但他本人的整个存在/也裹在一片灰黑色之中”。“走进阳光”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更是一种追求卓越的人生的人生姿态。“躲避阳光”是退缩,是逃避,是不思进取,更是消极心理的集中反映。这首诗给我们的有正面的积极的思考,也有反面的消极的反思。这两个方面皆是我们的思考方向,想深想透,巧借自己的学习、生活等感受与体验,完全可以写出一篇激情四溢的妙文。

8、阅读下南的短诗,根据诗的意境,发散自己的思维,大胆联想与想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蒲公英的遗产

秋/蒲公英老了/子女问,有什么遗产?/母亲默默地/在每个孩子头上/戴上了一把远行的伞

【写作指导】这则材料是一首寓言诗,中心话题是“遗产”,它包括物质和精神的,如何正确对待子女,蒲公英的妈妈做得好。她留给孩子的不是丰裕的物质,也没有耀眼的地位,她把“远飞的伞”这生存利器交给了孩子们,也教给了孩子们自强、自立的生活态度和生存方式。(。正如古人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父母而言,要留给孩子什么样的“遗产”,就孩子而言,要继承长辈什么样的“遗产”。蒲公英妈妈给孩子一把远飞的伞,伞是凭借或用以繁衍生息的手段,寓意很明确,蒲公英妈妈希望孩子用冒险、开拓、进取、奋发的精神去争取更新更广的生存空间。由物及人,我们作父母的该留给孩子什么样的“遗产”,作子

作文素材